《倾城之恋》经典赏析
倾城之恋 的文学解析
![倾城之恋 的文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864cb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5.png)
倾城之恋的文学解析倾城之恋的文学解析倾城之恋,这个标题充满了浪漫和激情的味道,给人一种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倾城之恋展开文学解析,探讨其中的情感、意象、描写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一、情感的表达《倾城之恋》中最为突出的是作者对恋人之间深情厚意的描绘。
在小说中,两位主人公相爱相守,无论是幸福还是挫折,他们都能够彼此扶持、守护。
情感的描写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悸动、欢愉、悲伤以及对彼此的无尽思念。
二、意象的运用在《倾城之恋》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为故事增添更多的韵味。
比如,倾城之恋被比喻为一朵盛开的玫瑰,玫瑰的美丽代表了爱情的魅力和光辉。
同时,作者也通过描写春天的花开、秋天的落叶等季节意象,表达了爱情的变迁和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
通过意象的运用,作者巧妙地将读者带入到故事中,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主人公们的情感世界。
三、描写手法的运用《倾城之恋》中,作者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描写手法,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通过绘画般的描写,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容貌、气质和情感。
此外,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故事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些描写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容,还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世界的独特风采。
四、主题的探讨《倾城之恋》的主题是关于爱情的,然而,它超越了普通的爱情故事。
它不仅仅是描述了两个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更是讨论了爱情对个体命运的塑造和改变。
作为一种力量,爱情可以让人变得勇敢、坚强,也可以让人感到痛苦和迷茫。
通过主题的探讨,作者试图向读者传达关于爱情的思考和感悟,引发读者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深度思考。
综上所述,倾城之恋是一部充满浪漫情怀和故事魅力的文学作品。
通过精彩的情感描写、生动的意象运用、多元化的描写手法以及深刻的主题探讨,作者成功地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令人心动的爱情世界。
读者在阅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享受到故事本身的魅力,更能够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感悟。
张爱玲《倾城之恋》赏析
![张爱玲《倾城之恋》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b9839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5.png)
张爱玲《倾城之恋》赏析战争摧毁了一座城,却成就了白流苏的婚姻,但结果仍是苍凉的,香港之战的洗礼不曾将白流苏改变成革命女性。
婚姻也没有让范柳原放弃纸醉金迷的放荡生活,只是范柳原的俏皮话再也不对白流苏说了,而是省下来留给别的女人,在范柳原的心里至少把白流苏当成了自己人,但要说他真正的爱上白流苏,仍然是谈不上的,他们之间为对方付出的一点真心只停留在战争中,当他们认为金钱、地位、名誉等等都靠不住时,他们才愿意坦然的抛弃一切重负,毫无“私心”的爱对方。
各怀心思的两个人居然在战争中有了契合点,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白流苏只把谈恋爱当做她的救命稻草,范柳原只把谈恋爱作为他征服女人的一种手段。
张爱玲《倾城之恋》赏析白流苏虽在物质上成为了赢家,在精神上却仍然是输家,但这种婚姻至少让她摆脱了经济上的困顿,家人的冷眼、讽刺。
这不正是她选择和范柳原谈恋爱想要的结果吗?但白流苏仍然是惆怅的,在她的内心是渴望范柳原只爱她一人的,但她知道这种愿望一辈子也不会实现,就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是爱范柳原的钱呢?还是爱上她这个人才用恋爱作为赌博换取婚姻。
因此她也就不奢望范柳原对她忠诚,不见其他女人,只爱她一人了。
范柳原和白流苏都是不相信爱情的人,白流苏在经历了第一次婚姻的失败后,对有钱的男人已产生了不信任。
更不会相信一个有情的花花公子和她谈恋爱是因为爱她。
范柳原也是不相信女人的人,他喜欢自由,更不愿一个不爱他的人整日的管束着他,他知道身边的女人嘴里说喜欢他,身体上屈服于他都是为了他的钱罢了。
又怎会对这些女人付出真心呢?白流苏也是奔着他的钱的,范柳原又怎么会看不明白呢?但在轰炸中范柳原感受到白流苏的一点真心,这是她在其她女人身上从来没有得到过的。
他明白白流苏这种受到封建礼教思想教育的女人,因为自己离过婚内心肯定是自卑的,跟她结婚,她也不会像其她女人那样咄咄逼人,要求他只爱她一个。
范柳原也就放开自己凭着这点真心便答应同白流苏结婚。
白流苏因此而得救。
[精品]【中国小说名著赏析】张爱玲《倾城之恋》
![[精品]【中国小说名著赏析】张爱玲《倾城之恋》](https://img.taocdn.com/s3/m/bdb1b7abfd0a79563c1e7287.png)
【中国小说名著赏析】张爱玲《倾城之恋》【中国小说名著赏析】张爱玲《倾城之恋》春秋文子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颗不朽的奇葩,她将人生与艺术巧妙地融合,把人生幻化成艺术,在艺术中关照人生。
一部《倾城之恋》,她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审美体验融化为繁美的词句和惊艳的意象,以独特的艺术灵感诠释爱情、命运、人性,以凄怆的女性主义情怀影射孤独悲凉的人生味和身世之感。
傅雷说:哪一种主义也好,倘若没有深刻的人生观,真实的生活体验,迅速而犀利的观察,熟练的文字技巧,活泼丰富的意象,决不能产生一样像样的作品。
无疑,张爱玲做得很完美,夏志清先生称其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她当之无愧。
二十世纪中国文坛寂寞萧条,只出一位这样遗世独立的女子:张瑛,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1930年改名张爱玲,1943年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1944年与胡兰成结婚,三年后离婚,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1956年8月在美国与剧作家赖雅结婚,1967年赖雅去世,1973年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小说《海上花列传》,,1955年5月逝于洛杉矶公寓,享年74岁。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张爱玲以这种诗意的浪漫主义方式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而那欲哭无泪、悲凉凄怆的身世之感前世今生和后来者已无人可以切身体悟了。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这冷傲的控诉唯属张爱玲。
作为一个女性,张爱玲是不幸的。
胡兰成给了她爱情,赖雅给了她婚姻,最终爱情背叛,婚姻被带进了坟墓。
张爱玲将自我人生的凄惨爱情移植给她笔下的都市男女,十里洋场的光怪陆离中尽是一幕幕爱情的悲剧。
《倾城之恋》似乎是个例外,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白流苏,一个离了婚死了丈夫风韵犹存的遗老千金,一个风流倜傥视女人为脚下泥的海归阔少,一场战战兢兢费尽心机苦心经营的恋爱,最终一切都被战争的流弹炸断了故事的尾巴,香港的沦陷成全了他们——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倾城之恋解析
![倾城之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93de49852458fb770b564b.png)
《倾城之恋》这部小说中,不仅描写了一个在战乱背景下的恋爱故事,更是一部反映人生困境,人性弱点以及理性回归的哲理小说。
我在网上找到一篇解析的文章把它转过来给喜欢的朋友一起欣赏。
一倾城之恋蕴涵的人生困境(一)围城意识《倾城之恋》中这一围城意识是通过作者对流苏的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当兄嫂恶言相击,她跪着祈求母亲做主,而母亲却呆着脸,不做声她恍惚回到多年前,还只十来岁的时候,看了戏出来,在倾盆大雨中和家里人挤散了她独自站在人行道上,瞪着眼看人,人也瞪着眼看她,隔着雨淋淋的车窗,隔着一层层无形的玻璃罩无数的陌生人,人人都关在他们自己的小世界里,她撞破了头也撞不进去每个人都是一个围城,谁也走不进谁的世界。
而在世俗的城堡里,城里的范柳原想逃出来,城外的白流苏想冲出去白流苏是想从封建枷锁中冲出去,冲进现代的城,找到衣食来源,比如穿时髦的衣服,跳交际舞,想和有钱的范柳原结婚。
范柳原已经厌恶了物欲横流逢场作戏的现代社会,想冲出去,冲进原始的,充满中国传统元素的精神世界。
他把巴结他的那些俗女人看成他脚下的泥,他觉得白流苏不应该光着膀子,穿时髦的长背心,而希望她穿旗袍,想象她在原始森林里奔跑。
“倾城” 是指人类文明之城物欲之城倾塌。
此时,人需要从原有的城堡里逃出来,重新架构价值体系,思想体系“倾城之恋” 展现了人们在围城内外冲进冲出的人生困境。
(二)现代末日意识张爱玲在《传奇》再版序中写道: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管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
如果我常用的字眼是“荒凉” ,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
《倾城之恋》清晰地描写出城市毁灭时,人们内心的真切体验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剩下点断墙颓垣,失去记忆力的文明人在黄昏中跌跌绊绊摸来摸去,好像是找着点什么,其实是什么都完了。
这是当时人们面临的又一困境,在灾难面前,人们将嚣张的物欲冷却下来。
张爱玲希望表达出世界末日意识带给人们的启示,只有在末日之时,人们才知道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是生命中最宝贵,最重要的。
《倾城之恋》经典影评10篇
![《倾城之恋》经典影评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636d1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b.png)
《倾城之恋》经典影评10篇《倾城之恋》是一部由许鞍华执导,周润发/缪骞人/焦姣主演的一部剧情/爱情/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倾城之恋》影评(一):且看白流苏很早之前看完小说,现在找出这个香港版本的<倾城之恋>.第一眼看见缪骞人饰演的白流苏就是有点沮丧的,毕竟她变得太普通,甚至看不到小说里面镂空的那种气质.可是看见后面,就已经开始好转了.这个理想的女子身上有著暗藏的魅力,一直就是本分的,通透的,更添小看看的.我甚是讨厌.《倾城之恋》影评(二):唯有拥抱小说先后看看了两遍,还是想要看看周润发的反串。
他还年长的时候。
镂空的演员朱昌不讨厌,要是张曼玉重拍多不好。
你看到的字眼和你听到的台词虽一样,但是还给人不同的感觉。
很微妙的不同。
他字字句句真切却也虚无。
夜晚的那通电话。
空袭时他急急敲门,给流苏抱住时温热的身体。
该是多踏实。
《倾城之恋》影评(三):够“拥护原著”从没见过改编得这么差的电影,有框架,没灵魂。
人物的每一句台词和每一个动作全系列和小说中的一样,就没了照镜子、扇扇子这样的小细节也没有放走。
就高把内心郑俊弘踢在边上了。
哎。
女主角白流苏虽然是寡妇,但在张爱玲笔下至少是还有点少妇风韵的,电影里选的这个角色像男人婆-__-"《倾城之恋》影评(四):轻松复古1984年版《倾城之恋》,许鞍华导演,周润发主演,睡前的完美怀旧,和原文的如此贴切,比原文好太多的范柳源,战争成全白流苏的爱情,谈不上爱的爱情。
这种末日感让无爱的人结合,这种结合有点无奈,也是这种末日感,让汶川地震后的很多夫妻选择分开,这种分离有些严肃。
终于明白了男人在美女面前无暇顾及肤浅不肤浅,在发哥面前,我也无法思考电影或者文学[偷笑][《倾城之恋》影评(五):男女之间的交锋偶然在pps上看到。
影片总体感觉不错,非常忠于原著。
看到的评论似乎对缪的评价很一般。
但我却觉得她满符合我对小说中的想象。
《倾城之恋》赏析
![《倾城之恋》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38e689580216fc710afd69.png)
《倾城之恋》赏析二十实际中国文坛寂寞萧条,只出一位这样遗世独立的女子:“张瑛,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1930年改名张爱玲,1943年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1944年与胡兰成结婚,三年后离婚,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1956年8月在美国与剧作家赖雅结婚,1967年赖雅去世,1973年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小说《海上花列传》,,1955年5月逝于洛杉矶公寓,享年74岁。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张爱玲以这种诗意的浪漫主义方式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而那欲哭无泪、悲凉凄怆的身世之感前世今生和后来者已无人可以切身体悟了。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这冷傲的控诉唯属张爱玲。
作为一个女性,张爱玲是不幸的。
胡兰成给了她爱情,赖雅给了她婚姻,最终爱情背叛,婚姻被带进了坟墓。
张爱玲将自我人生的凄惨爱情移植给她笔下的都市男女,十里洋场的光怪陆离中尽是一幕幕爱情的悲剧。
《倾城之恋》似乎是个例外,“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白流苏,一个离了婚死了丈夫风韵犹存的遗老千金,一个风流倜傥视女人为脚下泥的海归阔少,一场战战兢兢费尽心机苦心经营的恋爱,最终一切都被战争的流弹炸断了故事的尾巴,香港的沦陷成全了他们——“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在张爱玲的眼中,这绝非安徒生童话里所讲的“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哪怕已经千疮百孔的安宁。
“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变革。
”一座繁华都市的陷落只为成全一段若隐若现的爱情,这爱情负载了太多的人道主义灾难,更可悲的是,张爱玲从这不能承受其重的爱情中看到的是一种不确定,而非永恒。
“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
张爱玲《倾城之恋》:爱情,需要刚刚好的时机
![张爱玲《倾城之恋》:爱情,需要刚刚好的时机](https://img.taocdn.com/s3/m/4cfb802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1.png)
张爱玲《倾城之恋》:爱情,需要刚刚好的时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在张爱玲诸多的短篇小说中,《倾城之恋》占有很高的地位。
因为它是唯一具有圆满的结尾的。
通过描写白流苏和范柳原之间的爱情拉锯战,让我们看到面临婚姻时,男人和女人不同的心态。
一个在追逐,一个在迂回,一个想得到精神恋爱,一个想得到实在的婚姻,这场爱情和婚姻的追逐中,因为一次战争改变了模样,苦难时的相互依偎,让她心愿达成,成了他名正言顺的太太。
结尾看似圆满,其实依然是悲剧。
女主看似摆脱了以往的婚姻,其实,和范柳原的婚姻,难道就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吗?1.白流苏:背水一战的爱情小说在开头就交代了白流苏的悲惨地位:一位离了婚回娘家的女子,被兄弟花完了自己财产后,遭到了家人的嫌弃。
得知前夫去世,哥哥竟然想让她回头去守丧,不过是想把他赶出去罢了。
“你们做金子,做股票,不能用六姑奶奶的钱呐,没的沾上了晦气!她一嫁到婆家,丈夫就变成了败家子,回到娘家来,眼看得娘家都要败光了——天生的扫帚星!”听到这样的话流苏气得浑身乱颤,把一双绣到一半的拖鞋面子,抵住了下颌,下颌抖得仿佛要落下来。
白流苏在娘家已经没有了容身之地。
离婚带回来的财产,都被哥哥们耗尽,看他们非但不领情,还怪流苏是扫帚星。
流苏去找母亲诉苦,母亲却是和哥哥一样的思维,家里经济紧张,她在这是不长久的,还不如回去守丧,领养个孩子,熬几年就好了。
在恍惚中,她突然去镜子里看看自己,还好,虽然已经28了,不过还不算老,纤细的腰,半透明青玉的脸,娇滴滴的清水眼。
就是在这种悲惨的境地里,白流苏遇见了范柳原。
范柳原是从英国回来的,继承了家产,人也风流倜傥,本来是介绍给七小姐的,去因为和流苏共跳了两支舞,就对流苏上了心。
媒人徐太太,请流苏跟着去香港,流苏心里也猜出大半,大概是范柳原的意思。
她知道这样一去,就像赌注一样,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范柳原,为自己狠狠出一口气。
《倾城之恋》观后感
![《倾城之恋》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6406dd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4.png)
《倾城之恋》观后感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海的爱情故事。
小说以深刻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爱情的脆弱性,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和人性的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是白流苏和范柳原,他们是一对相爱的恋人,但由于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的差异,他们的爱情受到了种种阻挠和考验。
在小说中,张爱玲通过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爱情的脆弱性。
白流苏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女孩,她为了爱情不惜一切代价,而范柳原则是一个自私、冷酷、残忍的男人,他对白流苏的爱情只是一种占有欲。
小说的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充满了诗意和抒情的气息。
张爱玲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和人文情怀。
总的来说,《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深刻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爱情的脆弱性,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和人性的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张爱玲《倾城之恋》:顺势而为的婚姻,微妙真实的人性
![张爱玲《倾城之恋》:顺势而为的婚姻,微妙真实的人性](https://img.taocdn.com/s3/m/be7d8b0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f.png)
张爱玲《倾城之恋》:顺势而为的婚姻,微妙真实的人性花事不了倾一座城成一段婚张爱玲的作品,其实谈不上悲剧或喜剧。
每一个故事,只有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和真实的人性,比如《倾城之恋》。
01“... ...很明显的,他要她,可是他不愿意娶她。
”很多人觉得《倾城之恋》是喜剧,因为男女主人公最后结婚了。
但其实,结婚了也不能说明就是喜剧。
喜剧是欢欢喜喜的,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欢心。
《倾城之恋》却充满了男女各自的心机和算计。
男人爱撩拨又不羁,调情却并不深情;女人故作矜持,想钓金龟婿又端着装着,还为了能在娘家挣一个面子堵着气。
很难说这是爱情。
爱情是热烈的、明显的。
而《倾城之恋》的白流苏和范柳原,更多的像是暧昧,阴晴不定的、欲拒还迎的。
他们的结合,不过是被战争动荡的时局席卷着到了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举目无亲,任你风流也好、佳人也罢,都已经顾不上表面的虚荣和作派,彼此搀扶着活下去才是正经。
就如同四面都逼着墙壁,进退两难,并无太大回身的余地,抬起头来,能选的也只有对方而已。
所谓爱情与婚姻,只不过是一对普通的饮食男女被社会浪潮推着拥着,无力反抗,只得顺势为之。
02“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
女人们就是这点贱。
”范柳原最开始不是为白流苏准备的,他是为宝络准备的相亲对象,无端端被白流苏抢了去。
因为相亲安排在跳舞场,偏偏宝络又不会跳,流苏便陪着跳了两支舞。
流苏怎么能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呢?她要争口气,让看不起她的那些人都瞧瞧,她白流苏虽然离过婚,对于男人也还是有吸引力的。
《倾城之恋》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和香港,在那个年代,女人们好的出路都是在家里做太太,打牌、听戏、抽鸦片。
大多数女人都没有明确的自我价值体现,能守住一个男人,让他尽量不在外面胡搞,赚的钱悉数带回家,再雇个佣人做饭洗衣,一辈子安安稳稳地打牌、听戏、抽鸦片,就算是没白瞎了这一生。
女人的生存价值,似乎就体现在如何心机巧妙地去讨好男人,得到越多男人的青睐,女人便越能吐气扬眉。
倾城之恋赏析
![倾城之恋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0f30f5fab069dc50220175.png)
《倾城之恋》鉴赏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结尾虽然是唯美的感情,虽是成全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一段感情,实则以是现实的表象掩饰了真正的悲凉,比以往的悲剧更像悲剧。
有些人取笑白流苏的顽固不灵,其实是她迫不得已,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她除此选择之外再也无从其他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体现出白流苏的固执,倔强,追求。
一、固执之处白流苏,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个旧上海暧昧的时代,离婚在当时是要受道德谴责的,“我们家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白公馆则属于守旧一派,一个落后于时代的败落家族,“古老的钟”,意味着传统的思想,白家老太更是传统思想的代表者和执行者,而离了婚的白流苏,受不少家人的指戳,在钱财用尽之时,她的存就成了多余,本为柔弱的的小女子,也就只能自己站起来,自己做主,固执的地离了婚,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夹杂着太多痛苦和无奈,可是白流苏仍坚持了下来,表明白流苏不再是逆来顺受、传统意义上的弱女子,她的固执和坚持就是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这里表明,白流苏是有新派思想的白家人,文中说“白公馆里对于流苏的再嫁,根本就拿它当一个笑话,没奈何,只索不闻不问,由着徐太太闹去。
”由此,可见,亲人没有给白流苏多少安慰,甚至把白流苏的离婚回娘家当成了耻辱的典范,这些亲人比陌生人还要可怕,女人最苦莫过于投靠亲人时却遭到嫌弃,终于小声道:“这屋子里可住不得了!……住不得了!”面对这样的环境,白流苏悲伤压抑,甚至想要逃离,却又因为“没念过两句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能做什么事情,白流苏的固执在于它的封建传统,这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思维已经控制了女性的活动范围,甚至没有了地位,养活自己也是个问题,这种顽固的封建思想,正因为缺乏教育,有的甘愿生活在别人替他们安排好的笼子里,白流苏想要一个出口,好在,出现了性格怪癖的范柳原,所以白流苏固执的认为她的出路,除了和另一个男人结婚之外,恐怕再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她意识到再也不能在这个家呆下去了,再也忍受不了这种折磨了,于是她要离开,用生命做赌注的呼喊离开,所以她固执的认为,是那样的社会,那样的家庭迫着流苏选择“离开”,离开并不属于她的“家“,于是有了对自己命运的追求,当白家人陪宝络见范柳原回来的路上时,几乎所有人都怪白流苏抢了宝络的风头,而白流苏心里却想着“今天的事,她不是故意的,但是无论如何,她给了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倾城之恋》点评
![《倾城之恋》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1b76164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7.png)
《倾城之恋》点评《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一部经典小说,讲述了白流苏和范柳原在战乱时期的一段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主题思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首先,从叙事风格来看,《倾城之恋》采用了张爱玲一贯的细腻、精致的文笔,将故事娓娓道来,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
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情感和细节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浪漫和悲凉的世界。
同时,小说中还融入了一些诗意和哲理的思考,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
其次,从人物形象来看,白流苏和范柳原都是鲜活而立体的人物。
白流苏是一个聪明、独立、有主见的女性,她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勇敢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而范柳原则是一个温柔、浪漫、有些软弱的男子,他在爱情和家族之间挣扎,最终选择了爱情。
这两个角色的塑造,使得故事更加具有张力和吸引力。
此外,《倾城之恋》还深刻探讨了战争、社会和人性等主题。
小说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香港和上海,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同时,作品中也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死存亡时的选择和决策。
这些深刻的主题思考,使得作品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具有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作品。
最后,从影响力来看,《倾城之恋》不仅成为了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也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启发了后来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考。
同时,这部小说也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等形式,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
综上所述,《倾城之恋》是一部具有独特叙事风格、鲜明人物形象和深刻主题思考的经典小说。
它以其卓越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思考人性、探讨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倾城之恋赏析
![倾城之恋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717a29bcd126fff6050b0c.png)
倾城之恋赏析一、倾城之恋简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上海。
祖上曾盛极一时的白家连年衰败,连日常生活都捉襟见肘。
白家六小姐白流苏嫁给了当时上海大户人家唐家,但婚后丈夫游手好闲、拈花惹草,在白流苏怀孕期间将唱评弹的胡云纳为小妾。
白流苏深感绝望,在唐家受尽冷落,于是就离婚了。
后来唐家少爷病逝,唐老爷开出丰厚的价钱,希望白流苏回唐家过继一个侄子传承香火。
白家众人企图让白流苏重回唐家,以解除自家困境。
但是流苏不愿,与家人矛盾越来越深。
范柳原是印尼富商的私生子,是个30多岁玩世不恭、游戏感情的花花公子。
徐先生邀请范柳原到上海散心,并让徐太太介绍白家七小姐宝络给范柳原。
在徐太太的热心安排下,范柳原和宝络相亲,却对陪客的白流苏留下深刻印象。
白流苏在跳舞时不慎抢了宝络的风头,遭到家人的冷言冷语,宝络的误会也令白流苏伤心不已。
流苏在白家的处境愈加艰难。
回港后的范柳原委托徐太太邀请白流苏去香港。
白家人则希望白流苏回唐家,白流苏面临选择:回唐家守活寡,还是去前途未卜的香港。
白流苏决心掌握自己的命运,她去了香港。
在与范柳原的交往中,白流苏发现范柳原虽迷恋她,却把她当作情人看待,不想与她结婚,她内心虽然喜欢范柳原,但是她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决不做情人。
范柳原对白流苏的坚持又爱又恨,故意对她忽冷忽热,并在白流苏面前对萨黑夷妮公主大献殷勤。
白流苏心情很纠结,最后决心回上海。
白流苏的离去使范柳原更加消沉,他对流苏的思念日益加深。
白家愈加破败,为维持生计,白老太将白公馆的部分房屋出租。
白流苏沦落到与下人同住一屋。
白流苏接到了范柳原要她再次赴港的电话。
白流苏再一次去了香港。
在香港机场一见面,白流苏和范柳原的感情像火山一样迸发。
白流苏要得只是一个真正爱自己的范柳原。
她承认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范柳原,她决心抛开一切,做情人也不在乎了。
两个人就这样如胶似漆地相爱着。
香港沦陷,遭到轰炸。
范柳原急欲回伦敦处理事务,不得不与白流苏分离,却因战事而未能成行。
倾城之恋爱情赏析
![倾城之恋爱情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8b1f0e763231126edb114e.png)
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流苏、范柳原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
离了婚的白流苏在属于守旧派的白公馆里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
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恐怕再无其他了。
范柳原是一个放浪形骸、浪迹情场多年的人,不肯受婚姻的束缚,宁可当情人。
同时他又是父亲的私生子,父亲和母亲没有结婚,范柳原受此影响很深,不相信爱情,害怕婚姻。
这样两个人遇到一起,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
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范柳原能承诺她一纸婚姻。
而范柳原不希望结婚,而且范柳原也看出了白流苏只是想把自己当做逃离家庭的生活上的一个依靠,而不是完全的感情皈依,而他对流苏的感情,自以为还没到谈及终身的程度。
于是两人互不妥协。
本来是范柳原赢得了这场胜利,但战争却意外地改变了这个结果,使白流苏如愿以偿,成就了一场恋爱。
所以倾城之恋是在特殊年代、环境下,一个人性的爱情故事,绝不会和可歌可泣、坚贞不渝等有什么关系,这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爱情有了不同。
以往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战争只会使爱情、家庭变得残破不堪,很少像倾城之恋因为一场战争使婚姻形成,也因为这场战争,白流苏的心理状况产生变化,她与范柳原都因这场战争走出了自己的心城,却从此走入另外一个心城,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讽刺呢?这何尝不是一种更大的悲哀呢?
倾城之恋,不是爱让城为之倾,而是城倾成就了恋,圆满的是结局,苍凉的才是爱情。
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
![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https://img.taocdn.com/s3/m/5aca190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1.png)
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1000字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经典小说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
情感盛宴”。
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主人公——韦航和宋淑慎的爱
情故事展开。
下面就让我来浅析一下这部小说吧。
首先,这部小说情感丰富多彩,其中主要呈现出两种爱情。
一种是
真爱,即韦航和宋淑慎之间的爱情。
他们在浪漫的背景下相识、相知、相爱,但由于年龄、地位、境遇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爱情最
终未能实现。
另一种是虚情假意的爱情。
例如,宋淑慎对于陶淑芬
的爱情,实则是因她与自己的丈夫有某些共同点,如同样的经济地位、有着一定的文化修养等。
而陶淑芬对韦航的爱情则更多的是出
于利用和觊觎。
这些爱情的复杂和多样性,使小说中的人物充满了
人性的韵味。
其次,小说很好地诠释了传统社会的婚姻观念。
小说中的京城溢于
言表的喜爱婚姻这种形式,尤其是对于男性来说,是一种实现人生
价值的主要方式。
否则,他将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也不会拥有一
个好的未来。
然而,小说也揭示了这种婚姻观念下带来的痛苦和不公。
“倾城之恋”无疑是传统婚姻观念下被禁止、被视为不合适的。
最后,小说中的叙事风格也令人印象深刻。
张爱玲的描写非常的精致、细致入微。
在揭示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方面,小说以红楼梦的回
忆手法为蓝本进行,不同于一般小说的时间线性结构,同时也将小
说的情节展开得繁复而有趣。
总之,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凭借其丰富的情感、深刻的人性分析
以及独特的叙事风格,被视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
倾城之恋优美句子赏析
![倾城之恋优美句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891a0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e.png)
倾城之恋优美句子赏析1. 张爱玲作品《倾城之恋》中经典语句赏析,要求是自己见解流苏是个好女儿,但她在恋爱市场上却给人家估低了价.原因是她离过婚,再醮的对象一般都以为无非象那个姓徐的——在海关里做事,新丧的太太,丢下了五个孩子,他急等着续弦——罢了。
不料柳原却看中了她,更不料其时香港适起变乱,幸运竟使她正式成了他的妻子.从“婚姻的保障”而得到“经济上的安全”,流苏从此便可“笑吟吟”的暂时把生命告个段落了.可怜的女人呀!其实象范柳原般的男人,又有些什么价值呢?一个华侨的少爷,嫖赌吃喝样样都来,偶思螺蛤,垂怜到流苏身上,当初还是打算自己出洋去,把她自在香港当情妇的,后来经过困难,总算良心发现扶她为妻了,读到这里我真要替流苏舒一口气、假如柳原真的出国去了,一月二月而至于一年半载不回来,那时生活程度更高涨了,也许柳原留下的钱已不够用,写信去催又迟迟不见寄来;男人的心是靠不住的,那时她欲留在香港既不可,回到上海白公馆去又吃不住哥嫂们笑话,势非另找户头不可.这样三番四次以后,她便成为荡妇身分,要想归正也不可期了.我知道一个离过婚的女人,求归宿的心态总比求爱情的心来得更切.这次柳原娶了她,她总算可以安心的了,所以,虽然知道“取悦于柳原是太吃力的事”,但她还是“笑吟吟”的.作者把这些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物描写得如此动人,便是不平凡的笔法,料想改编为剧本后也仍旧很动人的。
我曾急切地打听这个女主角是谁,据说是罗兰,这便觉得最合适不过的了。
柳原的个性有些好《飘》里的白瑞德,这类男人也可以说是“坏的”,但是他们真正谈起恋爱来,却能给女人以“美妙的刺激”.尤其要紧的.这篇文章里充满了苍凉,抑郁而衰切的情调,我希望在戏剧演出时仍不会失掉它,而且更加强。
这是一个懦怯的女儿,给家人逼急了才干出来的一件冒险的爱情故事,她不会燃起火把泄尽自己胸中的热情。
只会跟着生命的胡琴咿咿哑哑如泣如诉的响着,使人倍觉凄凉,然而也更会激起观众的怜爱之心。
《倾城之恋》赏析
![《倾城之恋》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18f5c571fe910ef12df8bd.png)
《倾城之恋》赏析二十实际中国文坛寂寞萧条,只出一位这样遗世独立的女子:“张瑛,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1930年改名张爱玲,1943年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1944年与胡兰成结婚,三年后离婚,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1956年8月在美国与剧作家赖雅结婚,1967年赖雅去世,1973年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小说《海上花列传》,,1955年5月逝于洛杉矶公寓,享年74岁。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张爱玲以这种诗意的浪漫主义方式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而那欲哭无泪、悲凉凄怆的身世之感前世今生和后来者已无人可以切身体悟了。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这冷傲的控诉唯属张爱玲。
作为一个女性,张爱玲是不幸的。
胡兰成给了她爱情,赖雅给了她婚姻,最终爱情背叛,婚姻被带进了坟墓。
张爱玲将自我人生的凄惨爱情移植给她笔下的都市男女,十里洋场的光怪陆离中尽是一幕幕爱情的悲剧。
《倾城之恋》似乎是个例外,“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白流苏,一个离了婚死了丈夫风韵犹存的遗老千金,一个风流倜傥视女人为脚下泥的海归阔少,一场战战兢兢费尽心机苦心经营的恋爱,最终一切都被战争的流弹炸断了故事的尾巴,香港的沦陷成全了他们——“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在张爱玲的眼中,这绝非安徒生童话里所讲的“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哪怕已经千疮百孔的安宁。
“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变革。
”一座繁华都市的陷落只为成全一段若隐若现的爱情,这爱情负载了太多的人道主义灾难,更可悲的是,张爱玲从这不能承受其重的爱情中看到的是一种不确定,而非永恒。
“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
倾城之恋赏析
![倾城之恋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01bce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c.png)
倾城之恋赏析倾城之恋赏析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却是在讲述一段不美的爱情,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倾城之恋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倾城之恋》,它讲的是在一个动乱的年代里,人受到种种的影响,什么都倾覆了,唯一剩下来的,可以依靠的,便只有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与关系。
我很喜欢这个主题,一个动荡的年代,一段唯美的感情。
即便有一天一切都成了废墟,但人心中的东西却能让人们紧紧依偎着,相依为命。
1.解读这部作品,首先要解读与作者的某些关系提起张爱玲,心头总会涌起一种别样的滋味。
她有着灵动飘逸的气韵,有着旷世难寻的才华,有着高贵典雅的气质。
她的一生充满传奇的色彩:有着缺少父爱的凄凉的童年,有与胡兰成相遇相知的浪漫,有赖雅余生陪伴的温馨;但是偏巧,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成长起来的她,却一点也不幸福,胡兰成风流成性、不负责任,偏巧她人生最初最重要的时期都处于那些刻薄、没落、自私的人群之中。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便是在爬满蚤子的生命中苦苦挣扎着,但终不免一个悲剧性的命运。
张爱玲自己的爱情也是,她爱上了一个民族汉奸,这样的结局终究不能完美。
因此,她的文章风格也始终笼罩在郁郁寡欢息的笔调下,他的作品如《金锁记》、《花雕》都有着不能完美的结局。
但她却慷慨地赋予《倾城之恋》一个完美的结局,这或许是她对自己爱情的一种真心的寄托,抑或是对心中那份渴望爱与完美的情怀的眷恋与不舍吧。
2.对作品内容的解读相遇就是一种缘分,这缘分似乎是天注定,没有回旋的余地,正如张爱玲所说:“这缘分是于千千万万人中遇见你所遇见的那一个人,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正好遇见了。
是的,就是这样一种唯美的感觉。
流苏,一个充满高贵典雅气质的没落的白家小姐,一个旧式大家庭中的'新式女人。
她离了婚,想投奔娘家寻找一个栖身之所,但是亲情冷漠人言可畏,她的无辜的灵魂经受着世俗与势力的拷打,她实在没想到上天会再赐予这样的自己一份真实的爱情。
范柳原,一个无根漂浮、四处漂泊的海归浪子,一个现代风月场偶露真情的调情高手,他不相信女人,不相信会有真正的爱情,因此贯穿于社会的红尘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
![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https://img.taocdn.com/s3/m/2cc8157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9.png)
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摘要:张爱玲是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杰出的海派女作家代表作家,她的创作力图还原战争背景中人的固有的本性,张爱玲所展示的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芸芸众生在战争环境中正式的人生形态。
在张爱玲的“私语”中,交织着复杂而矛盾的美感倾向,一方面是对现代文明的“荒凉”感受中呈露出来的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美感特质,另一方面,则是对士大夫乐感文化传统的眷恋,对普通人的寻常人生乐趣的沉迷。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一部经典的中长篇小说,是一个动听又不近人情的故事。
张爱玲用她苍凉的笔调,华丽绚烂的语言,营造出一种苍凉的美感。
关键词:张爱玲;爱恋;悲凉;艺术风格一、故事简介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
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
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服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生死交关之际,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在读完了张爱玲的这篇小说,就会发现,说他是传奇,不如说是一个反传奇的故事。
书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并不是美貌惊人,流苏与范柳原成婚,交易的因素亦多于爱情的因素。
这倒是“倾城”的另一个意义:倾覆、倒塌、沦陷,在这个意义上,倾城之恋名副其实。
香港的沦陷成全了白流苏和范柳原,使他们做成了一对平凡的夫妻。
二、白流苏的悲凉在《倾城之恋》这本书里,白流苏由一个楚楚可怜,等待救援的落难公主,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主动出击,为自己未来而努力的女骑士。
旧思想在这个家庭中根深蒂固,况且先前婚姻的失败,娘家的冷落以及徐太太的适时点醒,都逼得流苏心里只能摆下“婚姻”这个唯一事业。
从而形成了她以“赌徒”为背景的婚姻模式。
而败落的家、守旧的老母、为钱是图的哥嫂共同逼迫了白流苏,撑起了她柔弱背后的强悍。
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https://img.taocdn.com/s3/m/000b29380b4c2e3f57276326.png)
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张爱玲,一个看破红尘的女子,她似乎把她把生命看得顶透,她用她无比冷艳张扬的文字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看法,她是一鄙视沧桑的灵魂。
余秋雨说,张爱玲真的如水中的一朵冷艳的花,恣肆绽放,不见凋落,但见临水照花花更娇!她用苍凉的笔调诉说的故事是极其凄婉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蚤子”,是的,那看似繁华的的城市却都是肮脏的渣子做成的,以致于一阵风就能把所有的一切都连根拔起,那是一个充满金钱,充满利益,充满猜测,充满挣扎,充满手段的世界,所有的空间都被这些填满了,以致于人间的友情,爱情,甚至亲情都被挤变了质。
亲情是要靠金钱和利益作保证的;爱情纯粹就是一场文字游戏,游戏中彼此互相猜疑;而友情更是不绝如缕,一阵凉风甚至就会挂断两人的联系。
在那个时代里,没有绝对,永恒,固定的东西,一切都是那样的偶然,那样的飘忽不定,甚至连天空也由珠黄变成死灰,由死灰变成黑色,所有的背景却是那样炫目,让人头晕。
读了她的作品,不难发现其中那些遍地可寻的繁复,影射了一张怎样凄艳的脸。
她笔下有变态的人性,病态的人格,尤其是一个个悲哀的女性。
她极度不满“过渡阶段新时代”女性的生存状况,于是,基于对文化败落命运的思考,把笔下的女性推向绝望。
张爱玲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是市井俗人,没有什么英雄,张爱玲认为“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时代的总量”,她的作品只求真实,反映的是人生朴素的一面。
多的是琐碎平凡的生活,多的是微妙尴尬的局面,却没有壮烈。
她认为,壮烈只有力,没有美。
她更喜欢苍凉。
因为苍凉能给人以悠长的回味。
《倾城之恋》就是张爱玲笔下的一部具有苍凉之美的小说。
她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经过战争的洗礼,可却并不伟大壮烈的爱情故事。
小说没有“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也没有“善与恶的明显对立”,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故事本身都明显地带有作家本身的审美倾向。
《倾城之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情故事,它没有缠绵悱恻,浓艳香丽的情节,这是一篇小说也是一篇传奇,而它的传奇色彩充分体现在白流苏和范柳原在情场上真假莫辨,亦虚亦实的感情纠葛中。
中国当代文学张爱玲《倾城之恋》
![中国当代文学张爱玲《倾城之恋》](https://img.taocdn.com/s3/m/5371c37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1.png)
倾城之恋作者:中国文学欣赏**:***A-PDF OFFICE TO PDF DEMO: Purchase from to remove the watermark主要目录主要目录::一、古典豪门与现代都市二、荒谬飘摇的爱情中国文学欣赏三、灵动的感悟与平实的细节1、灵动的感悟2、平实的细节•《倾城之恋倾城之恋》》(1943)也是张爱玲的重要作品是张爱玲的重要作品。
作品仍然是一个爱情故事品仍然是一个爱情故事,,仍然是在爱情中书写人生的荒凉的荒凉,,比《沉香屑第一中国文学欣赏炉香炉香》》其荒凉意味更强其荒凉意味更强。
甚至甚至,,主人公的性格也和《沉香屑沉香屑》》有相似之处有相似之处。
但是但是,,其题材其题材、、写法写法,,韵味,又有所不同又有所不同。
一、古典豪门与现代都市•小说的题材很特殊小说的题材很特殊,,故事存在着两个环境故事存在着两个环境::一个是现代大都市代大都市,,一个是传统古典贵族的大家族内部一个是传统古典贵族的大家族内部。
这个传统贵族大家庭是在上海传统贵族大家庭是在上海。
故事中的人物又到香港故事中的人物又到香港。
中国文学欣赏前边写大都市里衰败前边写大都市里衰败、、破落的大家族生活破落的大家族生活,,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色古香的韵味。
后边却是写贵族小姐与现代浪子在香港相爱港相爱,,豪华饭店豪华饭店、、宾馆宾馆,,灯红酒绿灯红酒绿。
•衰败古典贵族大家庭与现代都市的结合衰败古典贵族大家庭与现代都市的结合,,是张爱玲在题材上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玲在题材上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
在其他小说中在其他小说中,,也有这样的二重结合也有这样的二重结合。
《花雕花雕》》《茉莉香片茉莉香片》》《金锁记金锁记》》等。
这种题材的作品这种题材的作品,,在现代文学中在现代文学中,,中国文学欣赏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把这样两种特殊的生活组合在小说中把这样两种特殊的生活组合在小说中,,具有很特殊的美感殊的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倾城之恋》赏析
摘要:倾城之恋可以算是一个结局比较完美的故事。
本文简单介绍了该作者张爱玲的生平以及倾城之恋的故事梗概,一场香港之战,倾覆了一座城市,也成就了他们难得的的爱情,但这场战争并没有将流苏感化为革命女性,也没有使范柳原放弃原有的生活作风。
因此,他们的结局在眼前或许是完美的,而在往后,我们却不得而知。
最后,借此简单分析二者的人物性格形象以及自己的最后感想。
关键词:张爱玲倾城之恋白流苏范柳原
1、张爱玲的生平简介:张爱玲出身在一个上海的一个没落大家庭中,家里既有父亲前朝的专制,又有母亲西洋的开放。
这一新一旧组成畸形家庭,淡薄了爱,增添了无尽的争斗和倾轧。
童年的母爱缺席,少年的父母离异,青年的孤独求学,中年的婚姻变故,晚年的客死他乡。
特殊的人生经历,是她更多地着眼于乱世中的家庭婚姻生活,着眼于世俗人生,而淡化民族、阶级等意识。
曾也有人这样说过,“张爱玲的作品,时代感相当薄弱,把命运的本身加诸女性的影响太过肯定,可以说是张爱玲本身潜在的一种属于女性自恋自怜的悲剧意识。
”她笔下的爱情、婚姻大多都是经济问题、生存问题。
并且,婚姻不是作为纯粹的爱情结果而存在,而是作为经济需要而存在。
《倾城之恋》中的白范的爱情结果本质亦是如此。
2、《倾城之恋》的概述:《倾城之恋》讲述的是上海一个旧式家庭之女白流苏与丈夫离婚后带着一些家产回到娘家居住,所带的那点家产被哥哥们间接的用完光再无可用之财之后受尽了他们的冷嘲热讽,看尽了人生的世态炎凉。
之后在妹妹的相亲会上认识了富家花花公子范柳原,迫于在家中的无奈,于是决定把自己当赌注,跟随徐太太去了香港,之后毫不意外的在香港浅水湾饭店与范柳原的相遇,为了自己以后的婚姻地位和无忧的生活,与范柳原展开了一段“勾心斗角”的爱情拉锯战,本以为这场斗争是白流苏输了,范柳原打算离开香港一段时间,但恰在这时香港发生了战争,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返回浅水湾寻找白流苏,在这生死未知的期间两人相依为命,并产生了心心相惜的情愫,最后决定步入婚姻的殿堂。
香港的沦陷成全了流苏,使得她成功的嫁给了范柳原。
3环境分析:白公馆是流苏从小生活的地方,出嫁,离婚,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带着少许离婚分到的家产和受伤的心回到了这个有着亲人的家里,但是结果却是意想不到的。
白公馆的人,透露了她们对亲情的淡漠,对流苏的冷情,只为了自己的利益,显示出了他们的冷酷无情。
白公馆的衰败也是必然的,他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封建的腐败的贵族观念,他们只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
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变,他们的观念也还是腐朽的老思想,他们家的女儿的命运就是为了保住白家的名声找个有靠山的人家出嫁了,一带女儿嫁出去了,另一代女儿又顶替上来,百年来不变,任然是由父母来掌握、安排自己的人生,他们的思想任然停留在女子要遵从“三从四德”的礼教下。
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流苏的命运注定了是悲惨的。
所以最后她决定听从徐太太的话用自己作为赌注勇敢的选择了离开了这个封闭、落后、没有人情味的家.
香港浅水湾是一个繁华、新时代气息浓烈的地方,流苏在妹妹的相亲会上认识了潇洒多金的富二代范柳原,在那次相见后,范柳原对流苏有了意思,于是通过媒人徐太太邀请流苏离开家来这个地方,而流苏也在那个家受尽冷嘲热讽后,于是决定为了自己的未来出来闯一闯,于是她跟随徐太太来到了这个地方。
正是在这个地方,改变了流苏的命运。
流苏想依靠范柳原让自己以后的生活好一点,在范柳原身上得到一个名分,在婚姻上有个地位,而范柳原觉
得流苏是个有挑战性的女子,既有中国式女子的婉约,却又比一般女子来得有性格,想要征服她成为自己的附属品,他的情妇。
于是,在浅水湾,他们一个演戏,另一个配合着,就这样开始了这场爱情游戏。
在这浅水湾,开始了他们的故事,却也结束了他们的故事。
4、人物性格形象分析
1、白流苏:从她的第一次婚姻开始,到离婚,在家受到家人的冷嘲热讽,到毅然决定离家,之后与范柳原展开的一系列争斗都无不展现出了流苏的勇敢和聪慧。
在这个封建的大家庭里,他们的思想是封闭的,接受的仍然是女子的“三从四德”、“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流苏违反了这个常态,与丈夫离了婚,勇敢的跳出了这个火坑。
一群冷酷无情的家人,让她心灰意冷,她不想再让自己下半生活的这么卑微,逃离这个没有人情味的家,于是决定用自己作为赢取身份、地位的砝码毅然的离开了家,去到了香港带着这些沉重的包袱流苏来到了香港浅水湾,看到了范柳原,就证实了流苏的想法,带着目的性的与范柳原开始了一场爱情角逐,与范柳原的明里配合,暗里争斗,开始了他们的这一场缠绵游戏。
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胆量,孤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地方,用自己作为赌注,一不小心就会输得一无所有,在这种步步为营的境地中与范柳原周旋,也可以说明她是很有智慧的
2范柳原:范柳原是个从国外归来的富二代,现在看似光鲜,但却也有他艰难困苦的时候,他因为是父亲在外的私生子,害怕大太太的报复,一直不敢回国,父亲死后用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回归身份,继承了父亲的财产,可见,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私生子到证明自己的身份并夺回财产继承权,他的智慧和心机是不可小亮的。
而由于他自小的经历和遭遇,让他不能相信任何人,受父母的影响他更无意于婚姻。
因此,与流苏相识之后,他只想流苏诚服于他,做他的情人,为此,他也精心策划了很多圈套等待着流苏。
这就体现出了他的聪明、心机和自私。
而范柳原有时也很绅士,有时含蓄,有时又有点伤感,有时也让人觉得他像个痞子。
而一场战争惊醒了他,让他认识到从前的吃喝嫖赌的日子是多么的浪费,也让他认识到人生的意义。
使得他真实的活着,而不是从前的虚虚幻幻。
5、最后感想: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结局美丽的爱情故事。
我想只能算一个结局看似还算唯美的故事。
之前有说到,一场战争虽然成就了他们的爱情,但在实质上并没有改变多少。
如果那样,那么他们的未来又在何处安放?并且我们都明白,张爱玲的基调永远是苍凉的,像一枝爆破的罂粟花,美丽而苍凉。
让人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