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设计:9.26.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合集下载

初中 综合实践7-9年级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初中 综合实践7-9年级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酸雨正式的名称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及其它酸性污染物,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是人类21世纪所面临的四个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其危害包括导致水源、土壤的酸化,对森林植物的损害,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文物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

一、活动背景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湘桂走廊,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

当地无重工业分布,属于空气清洁地区。

但桂林是我国三大酸雨区——西南酸雨区,酸雨发生频率在广西的城市中排在首位,频率最高的年份甚至达78.7%。

桂林人对于桂林酸雨情况不甚了解。

二、选题原因该选题意向来源于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该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酸雨对环境对生物危害的实例和图片,并设计了一个模拟探究: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但该实验设计用食醋调配pH值3、pH值5的两种酸雨,模拟酸雨喷洒到绿豆种子上,测种子的发芽率或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

这样的设计有四个明显的不足:(一)容易误导没学过化学的七年级同学认为酸雨是有酸味的雨,象醋一样的。

(二)把这次实验定位为具有较大开放性的全过程探究实验,在课内只能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课外实施实验。

实验结果不能当堂观察到,不能及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实验只能从宏观的层面呈现酸雨对植物的影响,而且与我们本地酸雨的情况没有多大的联系。

大部分学生缺乏对酸雨的直观认识和感受,认为桂林山清水秀,无大型厂矿,不会降酸雨,他们没必要、没兴趣完成相关实践与探究活动。

(四)实验只运用“酸雨配置,种子萌发,实验记录”等简单的知识和技能。

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技能:“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制作并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引导学生从微观层面(细胞这个结构层次)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和感受酸雨的危害,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及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设计开展了《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保护桂林绿水青山》综合实践活动,并以此为平台进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教学时间:2018年4月26日一、教学目标1.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的图片资料。

(2)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

2.教师准备(1)搜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视频资料,有关废电池的资料。

(2)设计并制作课件(图片、资料、酸雨形成动画、废电池造成危害的动画、探究提示、问题设置、诗句欣赏)。

(3)录像片段(国外有关酸雨的情况报道及治理方法)。

(4)为探究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不同pH(pH=3.4.5)的模拟酸雨,清水,培养皿,标签,活小鱼。

教学方法:探究解决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两分钟课前“热身”利用两分钟课前准备时间,多媒体以新闻纪实方式展现一组对比强烈的图片或视频(美丽的地球家园和人为破坏情况),然后呈现“只有一个地球”的警示语,并伴有音响效果。

通过视、听的感官刺激,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改变地球面貌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1)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

教师予以评价、鼓励。

学生通过观察、辨析,达成共识:环境污染有多种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们已经对生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设计:9.2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设计:9.2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26章留住碧水蓝天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自己发现身边所发生的环境污染现象。

(渗透科学、技术教育)(2)了解某一种污染物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所带来的影响。

(渗透科学教育)(3)了解环境保护的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环境保护行动中该做些什么。

(渗透科学、技术及工程教育)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初步学会调查实验的一般方法及调查报告的撰写。

(渗透科学、技术、数学和艺术教育)(2)初步学会自主选择某一种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的研究课题,在对其他同学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尝试完成自己实验方案的设计,实践报告。

(渗透科学、技术、工程和艺术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各项活动,真实感受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生物产生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树立保护环境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使命的观念。

自觉的运动起来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完成调查实验,学会选择课题进行课题方案设计,知道治理和保护环境方面的措施。

教学难点:学习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学会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1、收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设计学生调查实验的各类表格,让学生自主结合形成调查小组,明确分工,提前两星期布置学生开展身边环境污染的调查,撰写调查报告,选取4—6小组,让其把他们的调查实验制作成PPT,放入老师的教学课件。

3、指导一学生查找资料,撰写《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的散文,为同学介绍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结合身边的事例谈自己感受。

4、为学生准备一些彩色的小卡片,教师准备一张大的宣传纸,写好主题《放飞绿色的梦想》。

课时安排:原则上为2课时,如果1课时那么减少学生汇报小组数。

课后延伸实验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

课后延伸实验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

课后延伸实验设计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目的:探究酸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认识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实验原理:酸雨的腐蚀性对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实验材料:模拟酸雨(CaSO4、NH4NO3、将两种药品按SO42-:NO3-=5:1 (摩尔比)配置模拟酸雨溶液。

然后用硫酸来调节PH值。

分别调节PH值等于3.0、4.0、5.0的梯度模拟酸雨溶液。

)清水、绿豆种子、培养皿、餐巾纸或卫生纸、标签纸、记号笔。

实验方法与步骤:一、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用PH值等于3.0、4.0、5.0的模拟酸雨溶液;对照组:用与酸雨等量的清水做对照。

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的种子的种类、大小、数量、新鲜程度及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均应相同。

二、操作步骤1、取20个培养皿,里面分别铺上两层餐巾纸,并将1—5号培养皿中撒入20ml的清水、6—10号培养皿撒上20ml PH=5.0的模拟酸雨溶液使餐巾纸潮湿;11—15号培养皿撒上20ml PH=4.0的模拟酸雨溶液使餐巾纸潮湿;15—20号培养皿撒上20ml PH=3.0的模拟酸雨溶液使餐巾纸潮湿;2、将随机抽取的600粒绿豆种子分成四组各150粒,分别平均放于四组培养皿中,即每个培养皿中三十粒绿豆种子,放于温暖的环境中。

3、四组实验设置5个重复实验,并且每一组都用记号笔做好标记;4、每天给种子浇水,但实验组一定要用对应浓度的模拟酸雨浇,对照组用清水浇。

每天浇的水量要相同。

5、大约5~7天后,统计各培养皿中种子的萌发数,记入下列表格,再计算发芽率。

实验数据与记录模拟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影响表实验组(模拟酸雨)对照组(清水)条件记录PH=3.0 PH=4.0 PH=5.0 PH=6.8发芽数百分率发芽数百分率发芽数百分率发芽数百分率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合计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实验结果预测:PH越小,绿豆种子发芽率越低,种子生长状况越不好。

酸雨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对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生物实验设计的思路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同时考虑到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探究的设计依据《生物学课程标准》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分析:1.内容分析:本次探究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2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我们选择模拟不同浓度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即“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探究基础,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有所欠缺,于是,通过此次实验“趁热打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条件分析:我校实验室配有电子白板所需的实验器材,实验所用食用白醋、小麦种子可统一购买。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设计实验的探究方案。

突破方法: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了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但运用还存在问题,学生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教师应及时引导,让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实施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

突破方法:由于八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化学,没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常识,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对学生来说较困难。

因此,教师先向学生简要介绍酸碱度(pH)和酸雨知识,由教师带领基础较好的同学事先配制好不同浓度的酸性溶液,但不标明浓度,让学生使用pH试纸测定pH值,这样既降低了实验难度也减少了实验误差。

对于学生的一些不同结果,教师并没有做简单的否定,而是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回顾各自实验的做法并查找原因。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学生基本能反思出自己小组实验失败的原因。

四、实验目标:1.举例说出酸雨可能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设计:9.26.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设计:9.26.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教案设计近年来,二维码因其载体灵活、形式简便、信息传递快等优势在各领域火速升温。

本教案以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为主题,对原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嵌入携带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二维码,形成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并作出教案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选自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6章第1节,教材通过文字形式引导学生领会酸雨对动植物的危害,进而感悟环境污染对于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本节学习的酸雨知识,涉及初三化学知识,教材没有具体说明,大多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储备,静态的文字无法帮助学生感知实验的动态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组织学生利用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开展探究学习。

二.学习需求分析传统初中生物探究学习一般采用播放多媒体的形式,学生针对统一播放的视频进行讨论,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二维码技术对现有生物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纸质教材,学生可以按需学习,自主调整学习步调。

移动设备还可以增强学习活动吸引力,让学生主动的对资源与信息进行分类与处理,提升其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分析,了解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2.能力目标初步设计方案探究酸雨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使命的观念。

四.学情分析1.教学重点:了解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2.教学难点:探究酸雨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

3.教学方法:利用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开展探究学习。

4.教学安排:1课时5.教学用具:智能手机,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易制作、成本低,可以多次编辑、改良,相对于平板电脑或其他电子教材,其在教育教学领域有一定应用潜力。

由于能力和精力有限,对二维码技术支持的初中生物课外探究学习模式未能进行研究。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报告单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报告单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报告单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的降水,主要由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而形成。

酸雨对生物造成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本实验报告将探讨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了解其可能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实验材料:1. 酸雨溶液(模拟酸雨)2. 不同种类的植物(如小麦、豌豆等)3. 不同种类的动物(如蚯蚓、蜗牛等)实验步骤:1. 准备酸雨溶液:将适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加入蒸馏水中,调节pH值为酸性。

2. 将准备好的酸雨溶液分别浇灌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上,每组重复3次。

3. 观察和记录每组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片颜色和数量等。

4. 将准备好的酸雨溶液分别加入不同容器中,放入不同种类的动物。

每组重复3次。

5. 观察和记录每组动物的生存情况和行为表现,包括活动能力、食欲和繁殖情况等。

实验结果:1. 植物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受酸雨影响的植物生长缓慢,高度较对照组明显受限制。

叶片颜色也出现异常,变得黄绿色或褐色。

叶片数量减少,叶面积较小。

这些结果表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产生了不利影响。

2. 动物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受酸雨影响的动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存困难。

一些动物失去了活动能力,食欲下降,甚至死亡。

受影响的动物数量减少,繁殖率下降。

这些结果表明酸雨对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实验讨论: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态问题。

酸雨会导致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的根系吸收养分,限制植物生长。

同时,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也会直接接触到植物的叶片,对叶片造成损伤。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植物生长受限,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对于动物来说,酸雨主要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方式对其产生影响。

受酸雨影响的动物往往是食物链上的较低层级,它们摄食了受污染的植物或其他食物来源,从而摄入了酸性物质。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创新教案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创新教案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创新教案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创新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108-109页的一个探究实验。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认识酸雨的危害。

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对于这个实验,课本上只有这样的实验提示:“可以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状况。

”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只能说明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并不能说明酸雨对动物的影响。

2、该实验设计较为复杂。

3、需要较长的时间。

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本实验采用蚯蚓作实验材料,以此说明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同时实验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课本中的实验设计本实验设计实验材料植物(种子、幼苗)动物(蚯蚓)实验操作难度较为复杂较为简单实验时间较长较短实验效果不明显明显实验器材蚯蚓若干条、清水、模拟酸雨、棉签、pH试纸、两个滴瓶、两个培养皿。

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1.利用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的特性,用模拟酸雨和清水作对照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酸雨对蚯蚓的影响。

2.用稀硫酸和清水配制实验用的模拟酸雨,pH值控制在小于5.6。

实验过程(1)用棉签轻轻地挑取数量相等的蚯蚓分别放在两个培养皿中。

(2)用pH试纸,分别检验已配制好的模拟酸雨和清水的pH值。

(3)用胶头滴管,滴3滴清水滴在蚯蚓体表上,观察蚯蚓的反应。

(4)用胶头滴管,滴3滴模拟酸雨滴在蚯蚓体表上,观察蚯蚓的反应。

实验效果实验效果:用清水洒在蚯蚓体表后,蚯蚓没有明显的反应;用模拟酸雨洒在蚯蚓体表后,蚯蚓有明显的不适反应。

实验结论:说明酸雨对蚯蚓有影响。

自我评价本实验设计能说明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实验操作简单,实验时间短,实验效果明显。

1。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探究实验: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探究实验: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探究实验: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酸雨是否对生物有不利的影响。

探究实验:提出问题:酸雨真的对生物存有有利的影响吗?实验设计:1.建议测量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去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将实验设置成对比实验。

实验组:演示酸雨:恳请同学们用白醋,比如说北京六必居白醋用1份白醋提一份清水可以掌控ph在4。

对照组:可以用等量的清水做对照。

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的种子的种类、大小、数量、新鲜程度及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均应相同。

(建议选用小麦、绿豆、玉米、花生等种子,最好用50粒种子便于计算)3.为了增加实验误差,两个实验均应当设置重复实验。

建议最出色搞4~5个重复实验,并且每一组都用记号笔搞好标记,避免纷乱。

4.每天要给种子浇水,但实验组一定要用酸雨浇,对照组用清水浇。

大约5~7天后,统计各容器中种子的萌发数,再计算发芽率。

5.为了便利记录实验数据及对实验结果展开分析,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表格去记录观测结果。

如果存有问题,可以参照老师提供更多的表格。

表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影响表6.统计数据排序:分别谋实验组和对照组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做成柱状统计图,展开分析比较。

7.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结论:酸雨真的对生物产生不利的影响。

酸雨的构成原因: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二氧化硫在阳光照射下产生光化学作用,形成硫酸雾,硫酸雾在空气中不断凝结增大,当它与水蒸气相遇后便形成酸雨。

酸雨对生物的危害: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

①酸雨并使土壤中的水分出现化学变化,无法被植物稀释利用。

②酸雨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使水中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③酸化的水源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

④酸雨直接威胁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说课]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说课]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新的发现。
新发现。
异常 能够尊重事实,如实地记录异 能够尊重事实,如实地记录 能够尊重事实,如实地记 对异常信息采取了忽略
信息 常信息,并对异常信息做出合 异常信息,对实验误差和实 录异常信息,但没有对异 的态度或修改异常信息。
处理 理解释,反思且改进实验设计 验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常信息做出解释。
第一课时
设计实验方案, 明确小组成员的 分工。
教材分析
课下实施方案
小组成员分工合 作共同完成实验, 并对记录的数据 和观察的结果进 行分析,撰写探 究报告。
第二课时
分小组汇报交流 研究报告,进行 反思,质疑和评 价。
学情分析
汇报内容不科学、 缺乏条理、重点不 突出
不注意倾听,在评 价质疑时抓不住问 题的核心
利用评价量规,为 倾听、质疑和评价 指明方向
跟踪指导,让学生记 研究日志,利用评价 量规监控自己的学习 过程。
表2.“研究日志”评价量规
评价
评价要求
指标
A(10-9)
B(8-6)
C(6-5)
D(4-1)
自评
1.记录要探究的问题
1.记录要探究的问题
1.记录要探究的问题
1. 记 录 要 探 究 的 问
汇报 内容
范,实验方法正确,对照实验 规范,实验方法正确,对照 和变量设计合理。数据完整、 实验和变量设计合理,数据 准确,对结果的分析科学合理,完整,对结果的分析科学合
设计比较规范,对照实验 设计不规范,对照实验 和变量设计比较合理,数 或变量设计不合理,数 据比较完整,但欠缺分析 据不完整,对结果的分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之体会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9.26.3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教案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9.26.3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教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模拟不同浓度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一、实验设计思路: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同时要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实验设计的依据是《生物学课程标准》,以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二、实验分析:(一)内容分析:探究实验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25章第二节环境污染与保护,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我们选择模拟不同浓度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探究基础。

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仍然有所欠缺,于是,通过此次实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三)教学条件分析:我校实验室配有电子白板以及所需的器材,实验所用食用白醋和小麦种子可统一购买。

(四)设计实验的探究方案:突破方法,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了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但应用还存在问题,学生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教师应及时引导,让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产生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分析身边发生的环境污染现象及环境中各种各样的污染对人类和生物产生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情感目标: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关注由于人口激增而造成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激发学生关注人口问题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模拟不同浓度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实施,结果记录,得出结论。

五、教学难点实验设计的原则,酸雨的配制,实验设计方案的实施。

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我们银川十八中的周围有宁夏化工厂、炼油厂、西轴厂、水泥厂、柠檬酸厂等一批大中型工业,这些工厂排放的废气经常使我们的校园被雾霾包围,走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环境中各种各样的污染不仅会影响人类的生活,还会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危害。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教学时间:2018年4月26日一、教学目标1.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的图片资料。

(2)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

2.教师准备(1)搜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视频资料,有关废电池的资料。

(2)设计并制作课件(图片、资料、酸雨形成动画、废电池造成危害的动画、探究提示、问题设置、诗句欣赏)。

(3)录像片段(国外有关酸雨的情况报道及治理方法)。

(4)为探究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不同pH(pH=3.4.5)的模拟酸雨,清水,培养皿,标签,活小鱼。

教学方法:探究解决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两分钟课前“热身”利用两分钟课前准备时间,多媒体以新闻纪实方式展现一组对比强烈的图片或视频(美丽的地球家园和人为破坏情况),然后呈现“只有一个地球”的警示语,并伴有音响效果。

通过视、听的感官刺激,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改变地球面貌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1)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

教师予以评价、鼓励。

学生通过观察、辨析,达成共识:环境污染有多种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们已经对生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报告单-何武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报告单-何武

“探究”实验报告单
名称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年级七下学科生物学编号03 类型探究编写何武提交时间
实验内容
材料用具培养皿或罐头瓶、食醋(或醋酸)、烧杯、试剂瓶、PH试纸和比色卡(或PH计)、玻璃棒、注射器的等。

方法步骤提出
问题
酸雨对生物有影响吗?
作出
假设
酸雨对生物的生长有影响
制定
计划
按照分组情况,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学生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总结。





酸雨的形成图
主要方法和步骤
1.配置“酸雨”:将食醋和清水混合,用玻璃棒搅拌,并不时用PH试纸或PH计测量溶
液的PH,直到配制出pH值为3和5的两种“酸雨”溶液。

2.将配置好的溶液分别装入试剂瓶中,在瓶上写好标签,注明液体的配制时间和PH值,
放在阴凉处备用。

3.选择植物种子,根据季节选择恰当的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一些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见下表:
一些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值(单位:°C)
小麦棉水稻玉米大豆黄瓜
25 27-36 30 35 24-29 31-37
4.每组准备6个直径10CM的培养皿,在培养皿内铺2-4层滤纸或纱布,加入适量的自来水,是滤
纸或纱布湿润。

【生物说课】《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说课】《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利用评价量规,为 倾听、质疑和评价 指明方向
表1.“汇报交流”评价量规
评价等级 A(10-9) B(8-7) C(6-5) 美观、清晰,内容科学,布局 清晰,内容科学,布局合理, 内容科学,布局不合理, PPT 合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过于详细,重点不突出。 文字描述过多,重点不突 制作 出。 语言表达条理清晰、流畅,声 语言表述能说清问题,声音 语言不连贯 , 但能说清一 音洪亮,语速适中。能脱稿讲 洪亮,语速适中。能半脱稿 些问题,发言中停顿时间 语言 解并正确运用科学术语,表述 讲解并正确运用科学术语, 过长或停顿语过多,反复 表达 准确。 表述基本准确。 解释一个观点,不能脱稿 讲解。 汇报时间控制基本合理。 汇报时间控制不合理,前 时间 汇报时间控制合理。 紧后松或前松后紧。 控制 重点突出、内容科学,问题有 内容科学,但重点不突出, 内容比较科学,但重点不 探究价值。实验设计严谨、规 问题可探究。实验设计比较 突出,问题可探究。实验 范,实验方法正确,对照实验 规范,实验方法正确,对照 设计比较规范,对照实验 汇报 和变量设计合理。数据完整、 实验和变量设计合理,数据 和变量设计比较合理,数 内容 准确,对结果的分析科学合理, 完整,对结果的分析科学合 据比较完整,但欠缺分析 结论正确。 理,结论正确。 处理。对结果的分析不合 理,结论不正确。 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 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泛泛进 有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 反思 与评价,且有新的发现、并提 行反思与评价,且有新的发 反思与评价的意识,没有 评价 出有价值的。 现。 新的发现。 异常 能够尊重事实,如实地记录异 能够尊重事实,如实地记录 能够尊重事实,如实地记 信息 常信息,并对异常信息做出合 异常信息,对实验误差和实 录异常信息,但没有对异 处理 理解释,反思且改进实验设计 验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 常信息做出解释。 或进一步进行探究。 并提出改进建议。 倾听 虚心听取他人发言,进行交流, 虚心听取他人发言,进行交 听取他人发言,并作出评 质疑 并作出合理评价。 能针对其 流,并作出评价。 能针对 价。能针对其他小组研究 他小组研究中的问题进行质疑, 其他小组研究中的问题进行 中的问题进行质疑,没有 并提出建议,且有独到的见解。 质疑,并提出建议。 提出建议。 全面、快速、科学地回应质疑, 思考片刻后全面、科学地回 思考一会儿后有选择地、 没有回避任何问题。能利用证 应质疑,没有回避任何问题, 比较科学地回应质疑。能 小组 据和逻辑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辩 也没有拖延时间,能利用证 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 应答 护,或作出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据和逻辑对自己的观点进行 观点进行辩护,但没有作 辩护,或作出的必要反思。 出反思。 总分 要素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教学时间:2018年4月26日一、教学目标1.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的图片资料。

(2)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

2.教师准备(1)搜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视频资料,有关废电池的资料。

(2)设计并制作课件(图片、资料、酸雨形成动画、废电池造成危害的动画、探究提示、问题设置、诗句欣赏)。

(3)录像片段(国外有关酸雨的情况报道及治理方法)。

(4)为探究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不同pH(pH=3.4.5)的模拟酸雨,清水,培养皿,标签,活小鱼。

教学方法:探究解决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两分钟课前“热身”利用两分钟课前准备时间,多媒体以新闻纪实方式展现一组对比强烈的图片或视频(美丽的地球家园和人为破坏情况),然后呈现“只有一个地球”的警示语,并伴有音响效果。

通过视、听的感官刺激,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改变地球面貌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1)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

教师予以评价、鼓励。

学生通过观察、辨析,达成共识:环境污染有多种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们已经对生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生物实验设计的思路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同时考虑到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探究的设计依据《生物学课程标准》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分析:1.内容分析:本次探究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2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我们选择模拟不同浓度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即“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探究基础,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有所欠缺,于是,通过此次实验“趁热打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条件分析:我校实验室配有电子白板所需的实验器材,实验所用食用白醋、小麦种子可统一购买。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设计实验的探究方案。

突破方法: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了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但运用还存在问题,学生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教师应及时引导,让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实施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

突破方法:由于八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化学,没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常识,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对学生来说较困难。

因此,教师先向学生简要介绍酸碱度(pH)和酸雨知识,由教师带领基础较好的同学事先配制好不同浓度的酸性溶液,但不标明浓度,让学生使用pH试纸测定pH值,这样既降低了实验难度也减少了实验误差。

对于学生的一些不同结果,教师并没有做简单的否定,而是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回顾各自实验的做法并查找原因。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学生基本能反思出自己小组实验失败的原因。

四、实验目标:1.举例说出酸雨可能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8.2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案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8.2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案

第26章留住碧水蓝天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从我国人口数量与世界人口数量的对比了解中,认识到我国人口的现状。

了解自己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的环境污染现象,了解酸雨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2.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图表数据,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从调查实践和探究实验入手,通过社会实践和实验,分析身边发生的环境污染现象及环境中各种各样的污染对人类和生物产生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关注由于人口激增而造成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激发学生关注人口问题的热情,特别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了解人口过度增长的危害;调查环境污染的现象,撰写调查报告;模拟不同浓度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调查环境污染的现象,撰写调查报告;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四、教学设计10月12日0时02分,一名男婴阿德南·维奇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降生,成为全球瞩目的大事。

因为他的降生,地球人口达到了60亿。

“人口时钟”走得太快,距“60亿人口日”不过年10月31日第1秒,联合国预测的全球亿名成员达尼卡·卡马乔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如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来自发展中国家。

世界人口数量的庞大及人口迅速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关注:人口增这是一幅满胃的信天翁活活被饿死的图片。

解剖发现,信天翁胃里发现了272块不可消化的垃圾,可怜的鸟儿根本吃不下别的东西了,活活被饿死。

研究人员在对大西洋的一条死鳞鲀鱼解剖后发现,它的腹中有47块塑料碎片。

多媒体展示图片:由此可见,环境污染影响了生物的生活和健康。

活动四: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小组活动:模拟不同浓度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污染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人们也在寻找减少污染从图25-4可以看出,人们正致力于保护环境。

如给烟囱安装上除尘装置;骑自行车减少城市大气污染;建设蓝细菌去除应急工程,提高水质;城市禁止鸣笛减少噪音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教案设计近年来,二维码因其载体灵活、形式简便、信息传递快等优势在各领域火速升温。

本教案以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为主题,对原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嵌入携带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二维码,形成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并作出教案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选自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6章第1节,教材通过文字形式引导学生领会酸雨对动植物的危害,进而感悟环境污染对于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本节学习的酸雨知识,涉及初三化学知识,教材没有具体说明,大多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储备,静态的文字无法帮助学生感知实验的动态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组织学生利用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开展探究学习。

二.学习需求分析
传统初中生物探究学习一般采用播放多媒体的形式,学生针对统一播放的视频进行讨论,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二维码技术对现有生物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纸质教材,学生可以按需学习,自主调整学习步调。

移动设备还可以增强学习活动吸引力,让学生主动的对资源与信息进行分类与处理,提升其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分析,了解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2.能力目标
初步设计方案探究酸雨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使命的观念。

四.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
了解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2.教学难点:
探究酸雨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

3.教学方法:
利用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开展探究学习。

4.教学安排:
1课时
5.教学用具:
智能手机,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易制作、成本低,可以多次编辑、改良,相对于平板电脑或其他电子教材,其在教育教学领域有一定应用潜力。

由于能力和精力有限,对二维码技术支持的初中生物课外探究学习模式未能进行研究。

如何结合教育实际,更好地挖掘二维码技术在辅助初中生物课堂探究式学习活动中的潜力,还需要更多的积累与实践。

附件: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
一.二维码生成和识读
1.利用互联网上的已有工具编码所需文本
2.进入上述网站或其他二维码生成网站,利用生成器,输入要嵌入的信息(文本、网址、文件、图片均可)生成相应二维码即可。

3.保存生成的二维码,根据需要将其插入到相关文档。

4.在移动设备上安装合适的解码器,目前许多手机软件都集成了二维码的扫描功能,如微信、新浪微博客户端等。

5.利用移动设备,打开二维码解码软件,利用摄像头扫描文档中的二维码,嵌入的文字、图片和视音频等信息将被快速呈现。

二、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
1.材料一
了解酸雨的概念和成因。

图文知识的内容取自教材。

在介绍酸雨概念的文字附近,引入第一个二维码,用来补充PH 值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搭建注释性支架,也为材料二中学习调配模拟酸雨溶液做好知识铺垫。

酸雨的成因以教材中的示意图呈现,在图片附近引入两个二维码,扫码可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缩减酸雨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在作答和记录区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和音频总结酸雨成因,学生在梳理知识点及归纳总结的过程培养了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2.材料二
主要是酸雨对动植物生存影响的两个模拟实验。

利用PH值小于5的酸雨模拟液测试其对绿豆种子萌发和对金鱼生存的影响。

引入了两个二维码分别链接相应的实验视频,实现情境性支架作用,将学生带入实验情境中,快速看到实验过程及结果,通过实验发现酸雨对动植物的危害,记录实验数据并总结归纳实验结论。

3.材料三
总结酸雨对动植物危害、对建筑、雕塑等景观的破坏及酸雨的防治。

嵌入的第一个二维码提供学习指导信息,提示学生在解答困难时可以扫码求助,起到向导性支架作用。

指导信息以启发的形式帮助学生寻找解答问题的侧重点,而非直接呈现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是否利用帮助信息。

第二个二维码为学生拓展硫酸与碳酸钙进行反应的化学知识,辅助学生理解酸雨对建筑、雕塑等景观的腐蚀。

学生在学习了酸雨的概念、成因和危害后,最终尝试提出防治酸雨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