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设计:9.26.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设计:9.2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设计:9.2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26章留住碧水蓝天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自己发现身边所发生的环境污染现象。(渗透科学、技术教育)

(2)了解某一种污染物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所带来的影响。(渗透科学教育)

(3)了解环境保护的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环境保护行动中该做些什么。(渗透科学、技术及工程教育)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初步学会调查实验的一般方法及调查报告的撰写。(渗透科学、技术、数学和艺术教育)

(2)初步学会自主选择某一种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的研究课题,在对其他同学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尝试完成自己实验方案的设计,实践报告。(渗透科学、技术、工程和艺术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各项活动,真实感受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生物产生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环境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使命的观念。自觉的运动起来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完成调查实验,学会选择课题进行课题方案设计,知道治理和保护环境方面的措施。

教学难点:学习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学会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设计学生调查实验的各类表格,让学生自主结合形成调查小组,明确分工,提前两星期布置学生开展身边环境污染的调查,撰写调查报告,选取4—6小组,让其把他们的调查实验制作成PPT,放入老师的教学课件。

3、指导一学生查找资料,撰写《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的散文,为同学介绍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结合身边的事例谈自己感受。

酸雨污染教案探究

酸雨污染教案探究

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硫酸和硝酸,与水气或云雾结合后,形成的一种酸性降水。它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很大的损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酸雨污染,认识酸雨的形成机理和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本文旨在探究如何设计一份酸雨污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酸雨的概念、成因和危害。

2.掌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酸雨的产生。

3.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1.酸雨的概念和成因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酸雨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以及化学反应的过程。这部分教学可以配图、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呈现,让学生有直观感受,记忆更加深刻。

2.酸雨的危害

酸雨的危害非常广泛,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酸雨的危害,可以让学生了解其对生态环境、水土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和破坏。同时也能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减少酸雨的产生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酸雨的产生,如减少旅游,使用环保能源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个人行为的环保影响,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付诸实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可以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了解酸雨是什么,有哪些危害。让学生意识到酸雨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人类自身利益的问题。

2.学习酸雨的成因

让学生学习酸雨的定义和成因等基本知识,并通过展示图表等形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酸雨产生的化学反应过程。

3.探究酸雨的危害

通过课堂讨论等形式,了解酸雨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危害,以及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后果和影响。

初中生物“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的创新设计

初中生物“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的创新设计

初中生物“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的创新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认识酸雨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认识酸雨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蚯蚓若干条、清水、模拟酸雨、棉球、纸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114-115页的一个探究实验。对于这个实验,书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实验设计,只是在实验提示中这样提示:“可以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状况。”课本中的这种设计只能说明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并不能说明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并且该实验设计较为复杂,也需要较长的时间。通过以下我对实验进行的改进,不仅能让大家很明显地看到酸雨对动物的影响,而且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二、实验原理

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利用蚯蚓的这个特性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酸雨对蚯蚓的影响。用食醋和清水配制实验用的模拟酸雨,PH值控制在小于5.6的范围内。用蘸有模拟酸雨的湿棉球擦拭蚯蚓的体表,可以明显看到蚯蚓的反应。

三、实验过程

1、将一条蚯蚓取出,放在纸板上。

2、用蘸有清水的湿棉球擦拭蚯蚓体表,观察蚯蚓的反应。

3、用蘸有模拟酸雨的湿棉球擦拭蚯蚓体表,观察蚯蚓的反应。

四、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结果:用清水擦拭蚯蚓体表后,蚯蚓没有明显反应;用模拟酸雨擦拭蚯蚓体表后,蚯蚓有明显地不适反应。

实验结论:上述结果说明酸雨对蚯蚓有影响。

五、小结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认同环境污染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有不良影响,形成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教学难点】

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教学过程

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2)B、C、D喷洒的“酸雨”浓度由小到大,也就是酸性由弱到强,A、B、C、D组喷洒的次数和数量要一致,以纱布和种子保持潮湿为宜。

5.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6.计算结果:求种子的发芽率

结果预测:BCD均比A的发芽率低,且BCD随浓度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

实验结论: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酸雨浓度越高,对种子萌发越不利。

【提出问题4】如何才能控制酸雨的产生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设计人:董云萍班级:11生科一班学号:1150820005

一、教学参考书: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在“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中安排了“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了空间。探究有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探究提示,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又为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步设计探究方案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三、授课对象:

初中一年级学生

四、学习者水平分析:

本节课设置了探究性实验,可以更易于抽象思维的具体化,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但由于初一学生的实验操作经验少,生活阅历较浅,所以教师在实验操作这一块要讲的详细些并且要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起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五、教学设想:

在第一课时的课堂上首先运用多媒体画面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多角度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各小组成员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时对探究主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各组可以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最后对探究计划进行初步的实施。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实施探究计划时,各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进行定时管理、观察、记录,最终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合作完成探究并撰写探究报告。根据实验的完成情况,及时安排第二课时,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过程,使探究过程具有连续性、完整性。

六、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导学案与课后练习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导学案与课后练习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预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说出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以及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

二、自主学习检测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第109-11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很多,如、污染等。另外排入水中的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概率,诱发癌症;水中、土壤中很多污染物,如汞、镉、砷,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2.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水生生物;酸雨可以引起水源,影响引用,威胁人们的健康;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减少燃烧、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三、自主学习疑惑

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

【探究案】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一、实验目标

1.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2.学习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三、材料用具

1.本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2.本实验需要用到哪些仪器用具?

四、实验步骤

1.准备2个,向2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种子(30粒左右);

2.分别标记A、B。培养皿A滴加和,使其

成为模拟;

3.培养皿B滴加等量的,设置实验。

4.每天定时分别向A和B中滴加等量酸雨和蒸馏水,几天后观察现象。

5.观察并做记录

酸雨的形成与危害教学设计

酸雨的形成与危害教学设计

酸雨的形成与危害教学设计

酸雨是一种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而形成的降水,其PH值低于5.6,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将从酸雨的形成和危害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酸雨的形成

酸雨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其中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与水蒸气、氧气等反应,形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随着降水一起落下,形成酸雨。

二、酸雨的危害

1.对环境的危害

酸雨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体污染: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使水体的PH值下降,导致水中的生物死亡,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2)土壤酸化: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与土壤中的钙、镁等离子交换,导致土壤酸化,使得植物无法吸收养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森林破坏: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树叶和树皮,使得树木

无法正常生长,导致森林破坏和生态失衡。

2.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酸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系统疾病:酸雨中的氮氧化物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臭氧和细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和损害,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2)皮肤疾病: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皮肤,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生。

(3)眼部疾病: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刺激眼部黏膜,导致眼部疾病的发生。

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2)掌握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3)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2.教学内容

(1)酸雨的形成原因和成分。

(2)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导学案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导学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预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说出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以及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

二、自主学习检测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第109-11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很多,如、污染等。另外排入水中的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概率,诱发癌症;水中、土壤中很多污染物,如汞、镉、砷,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2.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水生生物;酸雨可以引起水源,影响引用,威胁人们的健康;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减少燃烧、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三、自主学习疑惑

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

【探究案】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一、实验目标

1.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2.学习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三、材料用具

1.本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2.本实验需要用到哪些仪器用具?

四、实验步骤

1.准备2个,向2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种子(30粒左右);

2.分别标记A、B。培养皿A滴加和,使其成为模拟;

3.培养皿B滴加等量的,设置实验。

4.每天定时分别向A和B中滴加等量酸雨和蒸馏水,几天后观察现象。

5.观察并做记录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设计:9.26.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设计:9.26.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教案设计近年来,二维码因其载体灵活、形式简便、信息传递快等优势在各领域火速升温。本教案以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为主题,对原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嵌入携带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二维码,形成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并作出教案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选自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6章第1节,教材通过文字形式引导学生领会酸雨对动植物的危害,进而感悟环境污染对于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本节学习的酸雨知识,涉及初三化学知识,教材没有具体说明,大多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储备,静态的文字无法帮助学生感知实验的动态过程。基于以上分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组织学生利用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开展探究学习。

二.学习需求分析

传统初中生物探究学习一般采用播放多媒体的形式,学生针对统一播放的视频进行讨论,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二维码技术对现有生物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纸质教材,学生可以按需学习,自主调整学习步调。移动设备还可以增强学习活动吸引力,让学生主动的对资源与信息进行分类与处理,提升其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分析,了解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2.能力目标

初步设计方案探究酸雨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使命的观念。

四.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

了解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2.教学难点:

探究酸雨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

初中生物_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举例说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 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 认同环境污染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有不良影响,确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

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资料收集、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Ⅰ、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的话,应当怎么设计?

Ⅱ、本实验需要进行数量统计吗?

Ⅲ、只做一组实验,实验的结果可靠吗?要怎样做,实验结果才可靠?

④、[实施计划]

Ⅰ、取两个培养皿,分别贴上写有清水和模拟酸雨的标签。

Ⅱ、在两个培养皿的底部各铺一张滤纸

Ⅲ、在两个培养皿中各放入20粒绿豆种子Ⅳ、分别向两个培养皿中喷洒等量的对应溶液(清水和模拟酸雨)

Ⅴ、观察并记录两个培养皿中绿豆种子的发芽率

播放生物社团的同学在实验室的操作视频,让学生再次明确具体操作步骤

图示过程

图示结果出结论-表达与

交流。

通过提示,学生

自主设计实验,

说出实验步骤。

学生观看社团同

学的操作视频

观看图片,得出

结论

通过设问引发学

生思考,明确探

究实验的变量及

步骤。

再次明确具体操

作步骤

通过实验结果,

得出实验结论

⑤、[得出结论]

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⑥、表达与交流

①、说一说模拟酸雨和真实酸雨在成分上有什么区别?

②、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吗?

任务三:酸雨的危害

小组为单位,组内分享提前收集的资料,小组派代表分享

既然酸雨的危害那么大,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吧,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9.26第2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优质教案(1)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9.26第2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优质教案(1)

第26章留住碧水蓝天第一节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2、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3、知道人类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资料,分析生物多样性衰减的原因。

2、查阅资料,区分自然保护区所属的类型及重点保护的对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危害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及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后的恶果,让学生树立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并能落实到行动上。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遭受危害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调查了解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引起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兴趣,产生探究生物多样性意义的欲望。“一只熊猫宝宝牵动万人心”——教

师通过介绍在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出

生的熊猫宝宝经亚特兰大、中国四川

省和全球其他地方近6万名网民投票,

最终于2006年12月15日

被正式命名为“美兰”这一事件。引

导学生思考人类保护大熊猫意义何

在,从而引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积极跟随老师的提问

思考、讨论,感受什

么是生物多样性以及

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

样性。

认识生物多样性教师向学生展示数据资料,帮助学生

理解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遗传

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分析数据,理解多样性含义,了解我国丰富的物种资源。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生物多样性

的意义,理解每种生物在自然界都有

初中生物活动课教案酸雨

初中生物活动课教案酸雨

初中生物活动课教案酸雨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生态环境》章节中的“大气污染”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难点: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的落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实验器材(烧杯、ph试纸等)、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

(1)讲解酸雨的定义、成因及分类。

(2)介绍酸雨对生态环境、建筑物、人体健康的危害。

(3)讲解防治酸雨的方法及措施。

3. 实践活动: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酸雨ph值的测定,了解酸雨的酸性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与酸雨相关的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酸雨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

1. 酸雨的成因

2. 酸雨的危害

3. 酸雨的防治方法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简述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2)列举三种防治酸雨的方法。

2. 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酸雨的相关知识,提高了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

(1)了解我国酸雨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政策。

酸雨的教学设计

酸雨的教学设计

酸雨

一、设计思想:

中国大气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大气排放物居高不下。2011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高达1857万吨,而二氧化硫是造成我国硫酸型酸雨的罪魁祸首。本节教学活动中利用二氧化硫、及酸雨的相关知识,模拟不同pH值的酸雨对植物和动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直观认识酸雨对生物的危害。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素养的形成。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形成化学物质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引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观点,进而使学生树立科学地应用化学物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模拟不同pH值的酸雨对植物和动物生活的影响,能直观认识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2.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酸雨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3.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记录习惯,初步学会填写实验报告。

4.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酸雨对动植物,人类生活的影响与危害,在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个“环保小卫士。”

三、学情分析

(1)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物质与氧气的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二氧化硫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3)初三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创新教案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创新教案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创新

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108-109页的一个探究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认识酸雨的危害。

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对于这个实验,课本上只有这样的实验提示:“可以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状况。”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只能说明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并不能说明酸雨对动物的影响。

2、该实验设计较为复杂。

3、需要较长的时间。

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本实验采用蚯蚓作实验材料,以此说明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同时实验操作

蚯蚓若干条、清水、模拟酸雨、棉签、pH试纸、两个滴瓶、两个培养皿。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利用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的特性,用模拟酸雨和清水作对照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酸雨对蚯蚓的影响。

2.用稀硫酸和清水配制实验用的模拟酸雨,pH值控制在小于5.6。

实验过程

(1)用棉签轻轻地挑取数量相等的蚯蚓分别放在两个培养皿中。

(2)用pH试纸,分别检验已配制好的模拟酸雨和清水的pH值。

(3)用胶头滴管,滴3滴清水滴在蚯蚓体表上,观察蚯蚓的反应。

(4)用胶头滴管,滴3滴模拟酸雨滴在蚯蚓体表上,观察蚯蚓的反应。

实验效果

实验效果:用清水洒在蚯蚓体表后,蚯蚓没有明显的反应;用模拟酸雨洒在蚯蚓体表后,蚯蚓有明显的不适反应。

实验结论:说明酸雨对蚯蚓有影响。

自我评价

本实验设计能说明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实验操作简单,实验时间短,实验效果明显。

1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报告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报告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旨在研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其对生物体的危害程度。实验结果显示,酸雨对生物体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特别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酸雨的排放,维护生态平衡。

引言:

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量的酸性物质,降雨时所形成的雨水酸性,通常是由于氧化物和硫化物的排放引起的。酸雨对生物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本实验通过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了解酸雨对生物的危害程度。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器材:酸度计、pH试纸、实验容器、水生生物样本。

2. 实验材料:酸雨模拟液、纯净水。

3. 实验步骤:

a. 准备实验容器,分别加入纯净水和酸雨模拟液。

b. 将水生生物样本放入实验容器中。

c. 分别测量不同容器中的酸度,并记录下来。

d. 观察和记录水生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和行为变化。

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结果显示,酸雨模拟液的酸度明显高于纯净水。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水生生物在酸雨模拟液中的生长情况明显受到抑制,甚至有些生物出现了死亡现象。而在纯净水中的生物体则表现正常,生长状况良好。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酸雨对生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酸化水体:酸雨的主要成分为硫酸和硝酸,这些酸性物质会使水体变酸,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水体酸化不仅破坏了水中的氧气平衡,还导致了水中有毒物质的释放,对生物体造成直接损害。

2. 损害生物细胞: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直接接触并损害生物体的细胞结构,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的功能异常甚至死亡。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课件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课件

材料用具
醋;蒸馏水、量筒、绿豆、玻璃皿
实验步骤
1.准备2个培养皿,向2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绿豆种子(30粒左右); 2.分别标记A、B。培养皿A滴加清水和白醋,使其成为模拟酸雨;
A组
B组
A组
3.培养皿B滴加等量的蒸馏水,设置对照实验。 4.每天定时分别向A和B中滴加等量酸雨和蒸馏水,几天后观察现象。
A.具有较强酸性的雨水叫酸雨 B.酸雨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C.酸雨可引起水源酸化,但不影响饮用 D.酸雨会危害植物的芽和叶等
3.酸雨有“空中死神”之称,是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下列哪一项不是酸雨形成的原因 ( D )
A.工业生产中大量燃烧含硫磺量高的煤和石油 B.各种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 C.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 D.大量使用氟利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
实验目的
1.探究酸雨对绿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子萌发的影响;
2.学习掌握探究实验实的验方目法过的程;
3.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动手动脑的能力。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1.酸雨是指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 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分结合而形成的pH小于5.6的降水。 2.酸雨能降低种子的发芽率。通过实验可知:绿豆在酸雨 的作用下没有任何的变化,在蒸馏水的作用下绿豆发芽了, 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教案设计近年来,二维码因其载体灵活、形式简便、信息传递快等优势在各领域火速升温。本教案以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为主题,对原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嵌入携带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二维码,形成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并作出教案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选自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6章第1节,教材通过文字形式引导学生领会酸雨对动植物的危害,进而感悟环境污染对于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本节学习的酸雨知识,涉及初三化学知识,教材没有具体说明,大多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储备,静态的文字无法帮助学生感知实验的动态过程。基于以上分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组织学生利用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开展探究学习。

二.学习需求分析

传统初中生物探究学习一般采用播放多媒体的形式,学生针对统一播放的视频进行讨论,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二维码技术对现有生物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纸质教材,学生可以按需学习,自主调整学习步调。移动设备还可以增强学习活动吸引力,让学生主动的对资源与信息进行分类与处理,提升其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分析,了解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2.能力目标

初步设计方案探究酸雨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使命的观念。

四.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

了解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2.教学难点:

探究酸雨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

3.教学方法:

利用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开展探究学习。

4.教学安排:

1课时

5.教学用具:

智能手机,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易制作、成本低,可以多次编辑、改良,相对于平板电脑或其他电子教材,其在教育教学领域有一定应用潜力。由于能力和精力有限,对二维码技术支持的初中生物课外探究学习模式未能进行研究。如何结合教育实际,更好地挖掘二维码技术在辅助初中生物课堂探究式学习活动中的潜力,还需要更多的积累与实践。

附件: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

一.二维码生成和识读

1.利用互联网上的已有工具编码所需文本

2.进入上述网站或其他二维码生成网站,利用生成器,输入要嵌入的信息(文本、网址、文件、图片均可)生成相应二维码即可。

3.保存生成的二维码,根据需要将其插入到相关文档。

4.在移动设备上安装合适的解码器,目前许多手机软件都集成了二维码的扫描功能,如微信、新浪微博客户端等。

5.利用移动设备,打开二维码解码软件,利用摄像头扫描文档中的二维码,嵌入的文字、图片和视音频等信息将被快速呈现。

二、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

1.材料一

了解酸雨的概念和成因。图文知识的内容取自教材。在介绍酸雨概念的文字附近,引入第一个二维码,用来补充PH 值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搭建注释性支架,也为材料二中学习调配模拟酸雨溶液做好知识铺垫。酸雨的成因以教材中的示意图呈现,在图片附近引入两个二维码,扫码可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缩减酸雨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距离。在作答和记录区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和音频总结酸雨成因,学生在梳理知识点及归纳总结的过程培养了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2.材料二

主要是酸雨对动植物生存影响的两个模拟实验。利用PH值小于5的酸雨模拟液测试其对绿豆种子萌发和对金鱼生存的影响。引入了两个二维码分别链接相应的实验视频,实现情境性支架作用,将学生带入实验情境中,快速看到实验过程及结果,通过实验发现酸雨对动植物的危害,记录实验数据并总结归纳实验结论。

3.材料三

总结酸雨对动植物危害、对建筑、雕塑等景观的破坏及酸雨的防治。嵌入的第一个二维码提供学习指导信息,提示学生在解答困难时可以扫码求助,起到向导性支架作用。指导信息以启发的形式帮助学生寻找解答问题的侧重点,而非直接呈现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是否利用帮助信息。第二个二维码为学生拓展硫酸与碳酸钙进行反应的化学知识,辅助学生理解酸雨对建筑、雕塑等景观的腐蚀。学生在学习了酸雨的概念、成因和危害后,最终尝试提出防治酸雨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