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向速率寻根

合集下载

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图像解答策略课件

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图像解答策略课件

平衡逆向移动
(2)温度、压强改变(有断点)
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
(3)加催化剂或等体积反应的改变压强
2.全程速率—时间图(ΔH<0) 原因解释:AB段(v增大),因为反应放热,随反应的进行,温度逐 渐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增大;BC段(v减小),因为随反应的进行, 反应物浓度减小。
(3)对于化学反应 mA(g)+nB(g) pC(g),右图 L 线上所有的点都是 平衡点。左上方(E 点),A%大于此压强或温度时平衡体系中的 A%, E 点必须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才能达到平衡状态,所以,E 点 v 正>v 逆; 则右下方(F 点)v 正<v 逆。
2.在某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g) xC(g)符合图Ⅰ所示 关系,φ(C)表示 C 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由此判断,下列 关于图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1)“定一议二”原则:可通过分析相同温度下不同压强时反应物A 的转化率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从而确定反应方程式中反应 物与生成物气体物质间的化学计量数的大小关系。如乙中同一温度 下任取两条压强曲线研究,压强增大,αA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正 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甲中任取一曲线,也能得出结论。 (2)通过分析相同压强下不同温度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的大小来判断 平衡移动的方向,从而确定反应的热效应。如利用上述分析方法, 在甲中作垂直线,乙中任取一曲线,即能分析出正反应为放热反 应。
[答案] (1)< (2)Kb>Kc>Kd (3)T3~T4区间,化学反应已达到平 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 利于CO2的捕获
生产、科技中的特定测定图像 生产、科技中的特定测定图像充分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的社会责任的化学素养。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命题点。图像 涉及的信息非常的多。如温度、压强、转化率、百分含量、反应速 率、产率、选择性、投料比、脱除率等。分析时要注意这些物理量 的含义。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5.1 植物生长素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1)向性运动: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如向光性、向肥性、向水性、向地性等。

(2)意义: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

2.生长素的发现探究实验后续的研究: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

1946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将生长素分离出来,并证明就是吲AA。

(注意: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进一步研究发现,苯乙酸(PPA)、吲哚丁酸(IBA)等都属于生长素。

二、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1.生长素的化学成分:一般是指吲哚乙酸(IAA),此外还有苯乙酸(PPA)、吲哚丁酸(IBA)等。

2.生长素的合成和分布:(1)产生:生长素合成的主要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合成原料:色氨酸。

(2)分布: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生长素在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少。

分布部位: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总体来说,生长素的分布是:产生部位<积累部位:如顶芽<侧芽;分生区<伸长区生长旺盛部位>衰老组织:如生长点>老根3.生长素的运输:(1)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①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单方向地运输,这种运输方式称为极性运输②根与茎的形态学上端与下端:植物的根一般生活在土壤里,即地面以下,而茎与叶等一般在地面以上。

以地面为基准,靠近地面的一端都是形态学下端,远离地面的一端都是形态学上端。

对根来说,根尖是形态学的上端;对茎来说,茎尖是形态学上端。

注意说明:(1)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向不会随植物形态学上端与形态学下端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2)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消耗能量,需要载体(2)非极性运输:在某些成熟组织中通过输导组织进行运输,该种运输与有机物的运输没有区别。

最新-例析高中生物学的三个平衡原理 精品

最新-例析高中生物学的三个平衡原理 精品

例析高中生物中的三个平衡原理湖南省中方县第一中学(418018)杨自西例1、如下图,在甲室中装入1%的尿素溶液,乙室中装入同体积a%的葡萄糖溶液。

若溶液的密度近似值为1,且水分子的扩散速度相等,则a%近似值为()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A. 1%B. 2%C. 3%D. 4%析: 这是一道与渗透平衡原理相关的题。

当半透膜两侧的溶液达到渗透平衡时,两溶液的水势相等,水分子的扩散速度则相等。

溶液的水势=溶质的衬质势+溶液的渗透势+压力势。

衬质势是指物质对水分子的亲和力,溶质对水分子的亲和力越大,则衬质势越低,同浓度的两种亲水能力相等的溶质的水溶液,溶质分子微粒越小,表面积越大,结合的水分子越多,可自由运动的水分子越少,衬质势越低;渗透势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浓度,溶液浓度越高,可自由运动的水分子越少,渗透势越低;而溶液对半透膜的压力越大,则压力势越高。

据此,在这道题中,两室溶液体积相等,则压力势相等;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尿素的分子量为60,衬质势之比为3:1,要使二者的水势相等,则渗透势之比应为1:3,故a%的近似值为3% 。

例2、色盲基因在人群中出现的几率为7%,一个正常男性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女性婚配,子代患色盲的可能性是()A. B. C. 或 D.析:这是一道与遗传平衡原理相关的题。

在一个自然生物种群中,若一个基因位点上有若干个等位基因,则各个等位基因频率之和为1,各个等位基因频率的完全平方和也为1。

据此,这道题中,色盲基因X b在人群中出现的几率为7% ,则正常基因X B在人群中出现的几率为1—7% = 93%。

在一个自然人群中,X B X b = X b X B = 93% x 7% = 6.5% ;X b X b = 7% x 7% = 0.5% 。

X B Y x X B X b X b Y(色盲)几率为x 6.5% x 2 =X B Y x X b X b X b Y(色盲)几率为x 0.5% =故子代患色盲的可能性为+ = 。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速率与平衡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速率与平衡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速率与平衡化学反应中的速率和平衡是化学研究中重要的两个概念。

速率指的是反应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速度,而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稳定状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相关知识,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些概念并掌握其应用。

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反应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量。

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来计算。

一般情况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与反应物的化学性质和温度有关。

在反应速率的计算中,常使用初始速率来表示反应速率。

初始速率是指反应开始阶段的速率,其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初始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速率方程来描述。

例如,对于以下简化的气相反应:A +B → C反应速率方程可以写为:r = k[A]^[m][B]^[n]式中,r表示反应速率,k为速率常数,[A]和[B]分别表示反应物A 和B的浓度,m和n为反应物的反应级数。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确定速率常数k、反应级数m和n的值。

化学反应速率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催化剂和压力等。

一般来说,提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物的平均动能,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催化剂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反应速率的提高。

压力的改变对于固体或液体反应影响较小,但对于气体反应则具有重要影响。

二、化学反应平衡化学反应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稳定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虽然反应仍在进行,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在平衡状态下,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的速率相等。

平衡常数(K)被用来描述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对于以下简化的气相反应:A +B ⇌C + D平衡常数表达式可以写为:K = [C]^c[D]^d / [A]^a[B]^b式中,[C]、[D]、[A]和[B]分别表示生成物C、D和反应物A、B的浓度,a、b、c和d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系数。

化学反应中速率与平衡的关系及实验验证案例

化学反应中速率与平衡的关系及实验验证案例

化学反应中速率与平衡的关系及实验验证案例(正文)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的过程,其速率和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速率与平衡的关系,并通过实验验证案例来进一步说明这种关系。

1. 速率与平衡的概念在化学反应中,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量。

平衡是指化学反应达到稳定状态,反应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2. 速率与平衡的关系速率与平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反应初期,反应物的浓度较高,反应活性也会较高,此时反应速率比较快。

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少,反应速率会逐渐降低。

最终,当反应物的浓度达到一个平衡点时,反应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

3. 实验验证案例: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典型的化学反应,可以用于验证速率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下面以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为例: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将其投入两个不同的容器中。

2)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添加酚酞指示剂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中和点。

酚酞是一种指示剂,当反应溶液呈现粉红色时,说明反应达到中和点。

3) 在实验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记录反应溶液的颜色变化,并测量不同时间点下的反应物的浓度。

4)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反应速率与时间的曲线,并分析曲线上的变化趋势。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记录反应溶液的颜色变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溶液的颜色从初始的透明变为粉红色,说明反应达到了中和点。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反应速率与时间的曲线显示,反应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结论:根据以上实验验证案例可知,化学反应中速率与平衡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在反应初期,反应速率较高,随着反应进行,速率逐渐减慢,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这是因为反应初期反应物浓度较高,而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降低,导致速率下降。

总结:化学反应中速率与平衡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内容。

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反应速率随着时间的变化,并进一步理解速率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平衡与速率

化学反应中的平衡与速率

化学反应中的平衡与速率引言: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的过程,平衡与速率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概念。

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强达到一定稳定的状态。

速率则是指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的速度。

平衡与速率相互影响,并决定了反应的进行程度和速度。

本节课将深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平衡与速率的关系,让学生理解这一重要概念的原理和应用。

一、平衡反应及平衡常数1. 定义与特点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强停止变化,呈现稳定的状态,此状态称为平衡态。

平衡态中,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和浓度保持不变,但仍然存在微小的反应。

平衡反应的特点是:(1)正反应和反向反应同时发生;(2)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强保持不变;(3)正反应与反向反应的速率相等。

2. 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平衡常数(K)是指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的正向反应率与反向反应率的比值的常数。

对于一般的平衡反应:aA + bB ⇄ cC + dD,反应的平衡常数 K 计算公式为:K = [C]^c[D]^d / [A]^a[B]^b其中,方括号表示物质的浓度或压强。

根据平衡常数的计算,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的进行方向和程度。

二、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平衡常数 K 不仅受反应物浓度或压强的影响,还受温度的影响。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个因素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1. 浓度或压强的影响(1)浓度或压强增加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当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增加或某一生成物的浓度减少时,平衡常数增大,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

(2)浓度或压强减小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当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减小或某一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时,平衡常数减小,反应向反应物的方向进行。

2. 温度的影响(1)温度升高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常数的大小受到不同反应方向的影响。

对于反应吸热的正反应,温度升高会使平衡常数增大,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对于反应放热的正反应,温度升高会使平衡常数减小,反应向反应物的方向进行。

(2)温度降低对平衡常数的影响温度降低会使平衡常数的大小产生与温度升高相反的变化。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
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作向光性。
向性运动:植物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举例:植物幼苗的向光性生长 根的向重力性生长 根的向水性生长 根的向肥性生长
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和他儿子的实验(19世纪末) (1)实验材料: 金丝雀虉草(一种禾本科植物)的胚芽鞘
胚芽鞘 胚芽
(2)实验过程及结果
①单侧 光照射
②去掉胚 芽鞘尖端
③用锡箔罩 把尖端罩上
④用锡箔罩 罩上尖端下 面的一段
①对照
②去掉尖端
③尖端加锡箔罩子
④尖端下面加锡箔罩子
(2)实验过程及结果
①单侧 光照射
②去掉胚 芽鞘尖端
③用锡箔罩 把尖端罩上
④用锡箔罩 罩上尖端下 面的一段
向光弯 曲生长
不生长 不弯曲
直立 生长
向光弯 曲生长
【拓展】感光部位在尖端,那么伸长部位在哪里?
胚芽鞘生长并弯曲的部位是_尖__端__下__面__的__伸__长__区__
(3)实验结论:
单侧光引发植物向光生长
向光生长与胚芽鞘 尖端 有关 达
感光部位在胚芽鞘 尖端 尔

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 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视频中是种子在生长过程中给 予不同方向的光照其生长规律。
思考
1. 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 弯向光生长。
2. 植株对这种刺激的反应有什么适应意义? 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 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 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
5.如果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分解了,e组和f组会出现什么现象?

高考化学总复习考点讲解—速率和平衡的综合(提高)(2020-2021)

高考化学总复习考点讲解—速率和平衡的综合(提高)(2020-2021)

高考总复习速率和平衡的综合审稿: 李老师【高考展望】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的初步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本理论。

从历年高考经典聚焦也不难看出,这是每年高考都要涉及的内容。

从高考试题看,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①有关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②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判断;③确定某种情况是否是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④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⑤转化率的计算或比较;⑥速率、转化率、平衡移动等多种图象的分析。

要特别注意本单元知识与图象结合的试题比较多。

从题型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其主要形式有:⑴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各物质的反应速率;⑵根据给定条件,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平均速率;⑶理解化学平衡特征的含义,确定某种情况下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⑷应用等效平衡的方法分析问题;⑸应用有关原理解决模拟的实际生产问题;⑹平衡移动原理在各类平衡中的应用;⑺用图象表示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或者根据图象推测外界条件的变化;⑻根据条件确定可逆反应中某一物质的转化率、消耗量、气体体积、平均式量的变化等。

预计以上考试内容和形式在今后的高考中不会有太大的突破。

从考题难度分析,历年高考题中,本单元的考题中基础题、中档题、难题都有出现。

因为在高考中前些年出现了这方面的难题,所以各种高难度的练习题较多。

但从新大纲的要求预测命题趋势,这部分内容试题往往和其它知识综合,难度应该趋于降低,平衡方面的题目起点水平并不是太高,尤其是出现复杂的等效平衡题的可能性更不大。

在今后的复习中应该抓牢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方法点拨】一、复习思路:1.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宜从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入手,抓住概念的应用条件,对概念的内容进行拓宽,仔细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情况,为化学平衡内容的复习打好基础。

从内容框架的构建上看,可建立如下复习思路:概念—→定量表示—→内在因素—→外在因素。

同时要强调概念的内涵外延。

2.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类型有几种,但难度都不大。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5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必修3)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5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必修3)

5.(2016年湖北武汉联考)下面关于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可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 抑制
B.春季水稻种子播种前,可用含赤霉素的温水浸泡种子 C.相对密闭的贮藏环境会诱导产生大量乙烯,不利于新 鲜果蔬的长期贮藏 D.用一定浓度的2,4-D处理表土,可以抑制杂草的滋生 【答案】C
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2015年山东滨州质检)甲图表示燕麦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 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 的生长状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B.乙图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都小于10-8 mol/L C.丙图A段产生生长素,只能向B段极性运输而不能横 向运输 D.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则最 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 【答案】A
规律方法——生长与弯曲的确认方法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1.图形解读 (1)图1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不同,表现为两重 性: ①a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 ②a~c段(不含a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 进作用逐渐增强。 ③c点——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促进效果最好。 ④c~e段(不含e点)——仍为“促进”浓度,只是随生长 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科学家 鲍森· 詹森 拜尔
温特
实验
实验结论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 过_琼__脂__片___传递给下部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 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 分__布__不__均__匀__造成的
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一种 _化__学__物__质___,并命名为_生__长__素_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高考化学中的化学反应平衡与速率的关系解析

高考化学中的化学反应平衡与速率的关系解析

高考化学中的化学反应平衡与速率的关系解析在高考化学中,化学反应平衡与速率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化学反应平衡指的是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而速率则是指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

理解化学反应平衡与速率之间的关系对于高考化学的学习和应用非常重要。

一、化学反应平衡与速率的定义化学反应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反应物继续发生反应并生成生成物,但是生成物也会与反应物反应生成反应物。

这种状态下,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动态平衡。

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参与反应的物质数量的变化。

可以分为物质消耗速率和物质生成速率两种。

物质消耗速率是指反应物消耗的速度,物质生成速率是指生成物产生的速度。

二、化学反应平衡与速率的相关性1. 影响速率的因素与平衡常数化学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压力、催化剂等。

而在化学反应平衡的状态下,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因此平衡常数与速率常数之间存在关系。

平衡常数(K)是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的比值,在特定温度下是恒定不变的。

平衡常数的大小决定了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的速率大小。

2. 平衡常数与速率方程由速率方程可知,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当速率方程中包含反应物的浓度时,浓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反应速率。

而在平衡状态下,速率常数与平衡浓度成正比。

某些反应速率方程与平衡常数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例如,当速率方程以丙烯腈(a)与水(b)为反应物,生成丙酮氰酸(c)时,速率方程可以表示为:v = k*[a]*[b],平衡反应方程可以表示为:a + b ⇌ c。

根据速率方程可知,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成正比,而在平衡反应方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比值与平衡常数之间有直接关系。

三、平衡与速率在高考题中的应用高考化学考试中经常有与平衡与速率相关的题目,这些题目旨在考查学生对平衡与速率之间关系的理解。

1. 根据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方向:对于给定的反应方程式和平衡常数,可以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来判断反应是偏向生成物还是反应物。

高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

高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

【知识规律总结】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1.表示方法:v=△c/△t2.单位:mol/(L·s);mol/(L·min);mol/L·H。

3.相互关系:4NH 3+5O24NO+6H2O(g)v(NH3)∶v(O2)∶v(NO)∶v(H2O)=4∶5∶4∶6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如: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速率明显不同)。

2.外内:(1)浓度:浓度越大,分子之间距离越短,分子之间碰撞机会增大,发生化学反应的几率加大,化学反应速率就快;因此,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有密切的关系,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

(2)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

(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通过改变容器体积而使压强变化的情况:PV=nRT, P=CRT。

压强增大,浓度增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相反,亦然)。

(4)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于可逆的反应使用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在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

1.“等”——处于密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条件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即v(正)=v(逆)≠0。

这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重要标志。

2.“定”——当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一旦达平衡(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的程度)状态时,在平衡体系的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保持一定而不变(即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这是判断体系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依据。

3.“动”——指定化学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实际上正反应与逆反应始终在进行,且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状态。

“寻根究底”学化学

“寻根究底”学化学

2016年第45期(总第309期)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案列教材,它不刻意强调知识的覆盖性,它特别强调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合理性和中学生的可接受性。

它引导学生在题根中学会学习,它以某一个学习内容或知识点为载体,把题根的发现、确定、繁衍及其运用过程层层推进,从而让学生掌握题根思想,并用这种思想与方法,到未知领域去研究新的题根。

高中化学可以归纳成25条题根,让我们在各自的题根中去寻求答案吧。

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从得失电子守恒寻根,“守恒”是化学中的一个永恒规律,从得失电子守恒,可以过渡到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相应的原子个数不变的质量守恒以及在离子反应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溶液呈电中性的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宜向经典错例和特例寻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同学们要深刻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揭示离子反应的本质,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它是离子反应的一种具体表达形式,离子方程式所表示的不仅仅是某一个反应,它表示的是一类反应,记住一些特殊的离子反应是关键;离子共存则向离子反应寻根;离子反应顺序,向离子性质寻根;物质的量的关系,向关系式寻根;性质递变,向元素周期律寻根;元素推断则向“位—构—性”的关系寻根;无机推断,向元素转化寻根。

反应热的计算,我们应该向盖斯定律寻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而这可以看出,盖斯定律实际上是“内能和焓,是状态函数”这一结论的进一步体现,利用这一定律可以从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不能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平衡,向化学反应速率寻根;不等效平衡,则向等效平衡寻根,等效平衡问题是指利用等效平衡(相同平衡或相似平衡)来进行的有关判断和计算问题,即利用与某一平衡状态等效的过渡平衡状态(相同平衡)进行有关问题的分析、判断,或利用相似平衡的相似原理进行有关量的计算,所以等效平衡也是一种思维分析方式和解题方法,几个平衡的关系,不是等效平衡,就是不等效平衡,即非此即彼的关系;离子浓度分析,向守恒关系寻根;滴定则多数向原理寻根;电化学,向氧化还原寻根;物质的异常现象,向结构与性质寻根,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性质决定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上的作用;物质的检验,向物质的特性寻根;化学计算,向守恒和关系上寻根;物质制备,向化学反应原理寻根;工业应用,向化学反应原理寻根;综合实验,向实验原理寻根;晶体结构,向常规晶体寻根;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向“有序思维”寻根;有机物性质,向结构寻根;有机实验,向基础性质寻根;有机合成,则有机物转化关系寻根。

第29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29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29讲植物的激素调节
阅读必修三课本46-48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达尔文、鲍森·詹森、拜尔、温特的实验结论分别是什么?
2.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部分?感光部位又是哪一部分?
3.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是大分子有机物吗?植物合成生长素的部位是哪里?合成原料是什么?没有光能合成生长素吗?
4.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IAA外,还有什么?
5.什么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其运输方式是什么?非极性运输在哪里发生,运输方式是什么?
阅读必修三课本50-52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6.什么是生长素的两重性?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吗?敏感程度顺序是什么?
7.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吗?敏感程度顺序是什么?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应用?
8.幼嫩细胞和老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吗?敏感程度顺序是什么?
10.举例说明顶端优势有什么应用。

11.生长素类似物有哪些?有什么作用?是否具有两重性?
12.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13.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处理插条的方法有哪些?区别是什么?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如何检测?
阅读必修三课本53-56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5.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原因是什么?
16.举例说明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
17.植物生长发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8.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什么优点?有哪些应用?
19.在农业生产上,施用生长调节剂时,要综合考虑哪些问题?。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
(3)测定一定质量的CaCO3完全溶解所需时间
(
)
(4)测定一定时间内产生CO2气体的体积
(
)






定性描述:化学反应特征现象出现的快、慢。
化学
反应
速率
Δc
定量描述: υ = Δt
实验测定:控制单一变量,找与浓度相关,
可测量、易操作变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活化分子百分数 =
活化分子数
反应物分子数
×100%
3、活化能越低,普通分子就越容易变成活化分子,单位体积内
活化分子数就越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就越多,化学
反应速率就会越快。
建构碰撞理论模型——简单碰撞理论解释反应条件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其他条件相同时,改变某一反应条件
→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多(或减少)
内因:反应物本身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外因:反应物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
问题: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为何会影响反应速率?
任务一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 Na2S2O3 + H2SO4 ==Na2SO4 + SO2↑ + S↓ + H2O




1.确定变量: 温度
反应体系
溶液的体积
影响
单位体积内
单位时间 化学
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
分子 活化分 活化分子百 内有效碰 反应
外因
子数目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
撞次数 速率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第一课时)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第一课时)
产生的干扰
3.仔细观察,胚芽鞘
组3
组4 发生弯曲的部位在哪?
弯曲发生在尖端 下部
“化学信号”假说的提出 感光部位: 尖端 “化学信号”假说 弯曲部位: 尖端下部
“化学信号”假说分析
产生部位: 尖端细胞 传递
作用部位: 尖端下部细胞
背 光向 侧光

弯曲原因: 下部向光侧与背光侧细胞 生长不均匀
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温特实验
实验结论:
生长素
①尖端确实产生了促进生长的信号物质;
②物质能从尖端运输到下部,促进下部的生长;
③向光弯曲是由于背光一侧中化学信号的浓度较高, 长得较快。
自1880年英国的达尔文父 子到1934年荷兰郭葛等人, 历经50多年的探索,终于分 离出了生长素!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分析
单侧光照
A内因:胚芽鞘尖端
单侧光照的作用:使生长素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
课堂练习
判断:“长不长”: 有没有生长素
判断下列胚芽鞘的生长或弯曲情况 “弯不弯”:
代表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
代表云母片(不透水)
ABCD E
直立 不弯曲 直立 向右弯 生长 不生长 生长 曲生长
向右弯 曲生长
实验材料:胚芽鞘
——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包在胚芽外面的锥形套状叶。
玉米胚芽鞘
玉米第一叶从胚芽鞘伸出
胚芽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第一课时)
2020/8/18
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史 1 达尔文父子的实验 2 杰逊实验 3 温特实验 4 郭葛等人的实验
达尔文父子的实验 思考与讨论:
1. 由实验现象判断,
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
哪?
组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向速率寻根一、 题根案例【探究】从速率的角度说明化学反应N 2(g)+3H 2(g)2NH 3(g)建立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如何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解析】学生在学习化学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知识过程中,常常将这两个问题割裂开来;尤其在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时候,只能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给出结果,对速率的改变得出习惯性的错误答案。

那么,如何正确地将速率与平衡有机的联系起来呢?这就是“平衡,向速率寻根”专题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从速率的角度说明化学反应N 2(g)+3H 2(g)2NH 3(g)达到平衡的标志,可能大多数同学都知道:v 正 = v 逆>0。

在实际判断时,我们还应注意反应系数及方程式两边物质在表达正逆反应方向时用语的相对性。

对给定的反应:mA + nB pC + qD (A 、B 、C 、D 均为气体),当v 正 = v 逆时,有:即:q'v p 'v n 'v m 'v q v p v n v m v D C B A D C B A =======(v 与v ’表示不同反应方向)当平衡状态建立以后,什么样的条件改变能影响平衡呢?只有能破坏v 正 = v 逆的外界条件的改变才能是平衡状态受到影响。

也就是说,能改变速率的条件才有可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但如果此条件只是将v 正 和v 逆同等程度的发生变化,则其仍然不能影响到平衡。

比如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N 2(g)+3H 2(g)2NH 3(g)已经建立平衡状态,向反应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由于参加反应的各组分浓度没有发生改变,v 正 和v 逆都没有受到影响,所以平衡状态依然保持不变。

如果在平衡时加入催化剂呢?催化剂同等程度的改变了v 正 和v 逆,v 正 = v 逆依然存在,平衡还是没有被破坏。

又比如,对于化学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没有变化的可逆反应:H 2(g)+I 2、CO(g)+H 22(g)+H 2(g)等,在平衡状态建立后,改变压强,v 正 和v 逆同等程度的发生增大或减小,v 正 = v 逆依然存在,平衡不受影响。

接下来,同学们就能明白什么样的条件改变能影响平衡了吧!使v 正 和v 逆发生不同程度变化的条件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升高温度,对于建立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来说,正逆两个方向的速率都增加了,但吸热方向会增加得更多,因此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有些同学会误解为升高温度使吸热方向的速率增加了,而放热方向的速率不变或降低,平衡发生正向移动。

)吸热方向是一个对温度变化敏感的方向,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吸热方向的速率变化程度更大。

也就是说,升高温度是,吸热方向速率增加的更多;降低温度时,吸热方向速率减少程度更大。

这也就是,升温平衡的标志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而降温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的本质原因。

那么,改变压强呢?对于化学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正逆两个方向的速率都增加,但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减小方向增加程度更大,平衡发生移动。

例如,N 2(g)+3H 2(g)2NH 3(g)已经建立平衡状态,如果加压,v 正 和v 逆都增加,v 正增加更多,平衡正向移动;减压时,v 正 和v 逆都减小,v 正减小更多,平衡逆向移动。

温度和压强对于一个可逆反应来讲,能同时改变正逆两个方向的速率,而且是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只是改变程度可以不同,才引发了对平衡的影响,这是同学们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浓度对v 正 和v 逆的影响,情况呈现多样化。

因为反应物的浓度只影响v 正,生成物的浓度只影响v 逆。

因此,当只增大反应物浓度时,在改变条件的时刻,v 正 增大, v 逆不变。

当只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在改变条件的时刻,v 正 不变, v 逆减小。

如果在增大反应物浓度的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则可以实现v 正 增大, v 逆减小。

例如,N 2+3H 22NH 3已经建立平衡状态时,增大N 2或H 2浓度,v 正 增大, v 逆不变。

v 正 大于v 逆,平衡正向移动。

又如,在一个活塞式的反应容器中,通入2molSO 2和1 molO 2(g),达到平衡,保持恒温、恒压的条件,再通入2molSO 2和1 molO 2(g)。

此时,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减小,即v 正 增大, v 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通过上述外界条件改变对速率及平衡影响的论述,同学们应该明白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在于,改变条件的时刻v 正 和v 逆的相对大小,若v 正 大于v 逆,则平衡正向移动;若v 正 小于v 逆,则平衡逆向移动;不在于外界条件改变时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

二、理论基础如果想彻底理清速率和平衡的关系,不妨从速率—时间图像入手。

在这一类图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外界条件对速率的改变,及改变条件的时刻v 正 和v 逆的相对大小,从而可以看出平衡移动的方向。

(1)浓度(图像中没有完成的部分,同学们可以尝试。

) (2)压强(对于可逆反应N 2+3H 22NH 3)(生成物)v tv(3)温度 (4)催化剂 让我们将刚才学习到的规律总结一下吧!↓催化剂v三、题根拓展“从速率的角度理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在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电离、盐类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一) 在弱电解质电离平衡中的应用【例1】在0.1 mol/L 的CH 3COOH 中存在着下列平衡:CH 3COOHH + +,按下表所示改变条件,请把相应的变化填入下表空格内。

【分析】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吸热,升高温度时,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都增大,但电离方向的速率增大的更多,因此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加水稀释的过程,可以类比成气态物质化学平衡时的减压,容器体积增加的操作。

正逆速率均减小,逆方向减小程度更大,平衡正向移动。

由于稀释是主导因素,所有粒子浓度均减小,溶液导电性减小。

加浓HCl 、加醋酸钠、加少量NaOH 、加Zn 都是直接或通过化学变化间接的改变离子的浓度,从而引发逆方向的速率增大或减小,使电离速率与结合速率不再相等,通过它们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电离平衡移动的方向。

(二)在水电离中的应用【分析】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其电离平衡的行为与其他弱电解质相同,均符合平衡移动原理,也完全可以从速率的角度理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

升高温度,电离速率大于结合速率,平衡正向移动,水电离程度加大,水的离子积变大。

加酸、加碱都是直接增大了离子的浓度,逆向速率增加,正向速率不变,v逆大于v正,水的电离平衡被抑制。

加CH3COONa、NH4Cl等能水解的盐,是通过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的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的过程,从而间接地使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逆向速率减小,正向速率不变,v逆小于v正,水的电离平衡被促进。

加入NaCl固体呢,没有改变速率,v正= v逆依然存在,平衡不受影响。

【答案】(三)在盐类水解中的应用向0.01 mol/L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浓盐酸、NaOH固体、Na2CO3固体、FeSO4固体,使CH3COO-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左”、“右”或“不移动”).【分析】0.01 mol/LCH3COONa溶液中建立水解平衡:CH3COO—+H2O OH-+CH3COOH,加入少量浓盐酸、NaOH固体、Na2CO3固体、FeSO4固体,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OH-的浓度,从而使逆方向的速率增大或减小,正方向速率没有改变,破坏v正= v逆,平衡受到影响,根据v正和v逆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

【答案】向0.01 mol/L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浓盐酸、NaOH固体、Na2CO3固体、FeSO4固体,使CH3COO-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分别为右、左、左、右。

(四)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中的应用【例4】将足量BaCO3分别加入:① 30mL 水②10mL 0.2mol/LNa2CO3溶液③50mL 0.01mol/L 氯化钡溶液④100mL 0.01mol/L盐酸中溶解至溶液饱和。

请确定各溶液中Ba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CO(aq),②10mL 0.2mol/LNa2CO3【分析】建立溶解平衡BaCO3(s) Ba2+(aq)+-23CO(aq)的浓度,使逆溶液③50mL 0.01mol/L 氯化钡溶液都是直接增大了Ba2+(aq)或-23方向速率增加,正方向速率不变,v逆大于v正,平衡逆向移动。

④100mL 0.01mol/L盐酸通CO(aq)的浓度,使逆方向速率减小,正方向速率不变,v逆小于v正,过化学反应间接减小-23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各溶液中Ba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④①②。

四、考场精彩从速率的角度挖掘影响平衡的因素及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不仅仅是将速率与平衡的关系有机的结合起来,更是从本质上认识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平衡的移动,对《化学反应原理》中被学生列为“第一难度”的知识和规律来讲,起到从根源解决问题的作用。

【题1】(2013高考·广西理综·7)反应X(g)+Y(g)2Z(g)<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解析】整道题都没有提及化学反应速率,但如果能正确地理解速率与平衡的关系,对题目的把握可以做到高屋建瓴。

减小容器体积时,所有组分的浓度等倍数增加,v正、v逆均增大,但v正= v逆依然存在(方程两侧气态物质计量数相等),平衡不移动。

加入催化剂,v正、v逆也是同等程度增大,v正= v逆依然存在,平衡不移动。

降低温度时,v正、v逆都减小,但v逆(吸热方向)减小程度更大,v正> v逆,平衡正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

增大c(X),X的转化率减小。

【答案】D【题2】(2012高考·四川∙12)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1.100molO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600℃发生反应:2 SO2 + O2催化剂加热2SO3,ΔH<0。

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0.315mol时反应达到平衡,在相同温度下测得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82.5%。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当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B.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大C.将平衡混合气体通入过量BaCl2溶液中,得到沉淀的质量为161.980gD.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90%【解析】本题的A、B选项就是针对速率与平衡的关系直接发问的,内容直击二者关系中的易混淆点。

从速率角度理解平衡状态建立的特征时,主要抓住对于速率描述语言中必须是正逆两个方向,在本题中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都是正方向的速率,没有提及逆方向,因此不能判断平衡状态是否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