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互动下的市场需求
社会互动
冲突功能
4,交换 旨在获取报酬或回报的交往。 回报的形式多样
回报的原则:互惠(reciprocity) 净收益:得到的回报减去成本。正向 的净收益使交换可能持续下去
第四节、 关于社会互动的几种观点
一、符号互动论的观点
1,代表人物 George H. Mead , W. I. Thomas, 情景定义 Charles C. Cooley, “glass self ”镜中我 Mannford Kuhn, Herbert Blumer(布鲁默)
义发生变化。 5)所扮演的角色影响互动。
二、拟剧论的观点
( The Dramaturgical Model of Social Interaction) 1, 代表人及代表作
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2,主要概念 1)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即人们
通过调控语言、姿态、手势等以控制自己留给 他人的印象,特别期待他人形成自己所希望的 印象。
社会互动的作用(地位、意义)
1. 有助于形成自我、完善自我 2. 社会互动是满足行动者需求的途径 3. 社会互动是社会构成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社会互动的发生
1. 人对他人的反应(如行动或思考)不取 决于对方行动、事件即符号乃至场景 (situation )本身,而取决于人对它们 所作的理解、解释、判断。即取决于符 号定义(definition of symbol) 或情景定义 (definition of situation )
2)前台和后台 前台是互动者展示精心修饰的行为的场
所(场合)。
后台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或呈现前台上 所不能展现的行为的场所。
3,主要观点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互动【圣才出品】
第一篇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互动一、名词解释1.社会互动(宁夏大学2018年研;吉林大学2017年研;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答: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2.戏剧论(戈夫曼)答:戈夫曼的戏剧论是社会互动理论中的一种观点,他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他指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在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
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创造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
戏剧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3.标签理论(华中农业大学2018、2015年研;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研)答:标签理论,又称标志理论或标定理论,是一种从符号互动论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或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即某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因为社会给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
在研究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时,这些问题或行为本身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如何评价和对待它们。
那些凭借权力占据了统治地位的集团可以通过贴标签、宣布被统治者为“有越轨行为者”,来歧视、控制和镇压被统治者。
因此,这种贴标签通常是不公正的。
4.合作答:合作是指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人们之所以需要合作,是因为仅靠某一方的单独行动往往无法实现这种利益或目标。
从广义上说,人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必须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没有合作就没有群体或社会可言。
《社会学概论》笔记五
《社会学概论》笔记五第五章:社会互动本章指导:一、本章目的:社会互动是微观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主题,它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社会学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原理,以及我们怎样运用其中的理论知识来理解生活中的现象。
二、课前准备:1、你以前接触过“社会互动”这个词汇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思考。
2、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据你所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无组织的、自发的而且人数众多,试举几个例子。
3、认真阅读本章纲目,了解本章的学习脉络。
三、学习建议:1、这一章总体来说还比较容易掌握,难理解的也就是其中的理论,只要结合实际的例子就能理解,注意老师的讲解。
2、最好能看看参考书目,尤其是第一本--《乌合之众》,它是社会学的经典之作,深入浅出,描写生动,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感染理论的集合行为说明。
3、掌握本章的重要概念:①社会互动②集合行为③交换④强制四、学习重点:1、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类型。
2、戈夫曼对社会互动的分析。
3、集合行为的类型。
重要概念:对社会互动的具体分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的涵义:1、社会互动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之间,被隔绝的单个人不行;2、社会互动是相互依存的行为,以相互的或交换的方式进行,是一种双向交流,不是单方面的,有去无回不是互动,但互动不一定非要面对面进行;3、社会互动必须借助符号才能进行,这基于人们拥有共同的文化或经验,能够对符号所表达的意义进行理解。
符号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之分。
在我们日常互动中,非语言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之多令人吃惊,通常情况下,在两个人交谈时,语言对情境的社会意义的表达平均不到35%,剩下的65%的意义都是由非语言的方式表达的(两种最重要的非语言沟通形式是身体语言和个人空间,前者包括动态或静态的体语以及面部表情。
)。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动态体语(gestures)、静态体语(posture)、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社会互动类型在社会学的先驱乔治·齐美尔(George Simmel,19世纪末德国社会学家,研究形式社会学)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区分出并且分析了许多种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那些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突出的互动形式有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及强制。
社会学概论教学目的[指南]
《社会学概论》教学目的作为一门系统讲授社会学知识的课程,“社会学概论”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绪论,主要讲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地位及其应用;(2)社会学的微观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家庭等;(3)社会学的宏观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制度、社区、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等;(4)应用社会学,主要包括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等;(5)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社会指标、社会调查等。
但根据我省我院师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主要重点放在1,2,3部分,其余部分以后要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讲解,所以在本门课程中不作重点讲。
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1)让学生了解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学的观点、社会学的理论和概念来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增强他们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社会学概论》计划学时本门课的讲解分两个学期进行,共11章,社区、社会问题、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几章在本门课程中不作讲解。
第一学期每周四学时,完成前8章,共7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二学时,完成后5章,共36学时。
两个学期共108学时,具体分配如下:第一章绪论6学时,第二章社会8学时,第三章文化12学时,第四章社会化16学时,第五章社会互动12学时,第六章社会群体8学时,第七章社会组织6学时,第八章社会制度8学时,第九章社会控制6学时,第十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0学时,第十一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12学时。
《社会学概论》教学情况第一章绪论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地位以及它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有基本的认识,为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重点:了解什么是社会学,了解它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学时安排:本章计划学时为6学时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学一、社会思想与社会学古今中外的各种社会思想是社会学得以产生的一个重大前提,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所提出的关于社会的思想成为社会学重要的思想来源。
自考本科00034社会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完整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二、填空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5第五章 社会认知
3、社会知觉能力是怎么样获得的? 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学习获得的, 但在人生长的早期阶段这种知觉能力就开始 有所表现。 R.L. 范茨、R.H.沃尔夫对社会知觉的研究 P.H.格雷
二、社会印象
1、定义: 社会印象是在社会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 现象。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 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2、社会印象与社会知觉的区别 ? 社会印象不象社会知觉那样直观和直觉,它具有 间接性。 社会印象不象社会知觉那样单一和零散,它具有 综合性。 社会印象一旦形成就不易发生改变,• 易为理性 不 所说服,它具有一定程度的固执性。
如:真诚3分,机智3分 给我的印象多少分?
第二:平均模式 安德森,1965年 平均模式的基本要点,就是用刺激物总数N去 平均加权印象。换言之,• 们对一个人的印象 我 等于形容该人的全部特性的平均赞同值。
如:真诚3分,机智3分 我对他的印象多少分?
第三:加重平均模式 安德森,1968年 Xn=KWA+(I-W)I0∕KW+(I-W) K:刺激物 总数的信息量 W:刺激物的价值(重要性) A:对刺激 物的评估值 I:第一印象 这一模式既考虑到了第一印象(首因效应)的作用,又 强调了价值在印象形成中的地位,即价值的加重印象作 用。 研究刺激物的重要性(价值)在总体印象中的作用。 如:寻找结婚对象的过程中: 某些人对热情、诚实的要求占90%, 某些人对经济基础的要求占90%
首先:人的面部表情。
他们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情绪 ?
a) 快乐, d) 悲伤,
b) 惊讶, e) 生气,
c) 害怕 f) 厌恶
她的眼睛、她的脸颊、她的嘴唇都在说话。
1、面目表情是反映人们的内心态度、情绪、动 机等心理活动的基本线索和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对 人的面目表情的观察和分析,可能了解其内心的活 动、欲望、意图和状态,借此形成对他们的认识。 2、为什么只是可能?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3/3)1.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综合性B.合理性C.应用性D.阶级性参考答案:B2.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指的是()A.失衡B.失效C.失范D.失调参考答案:C3.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的分析是()A.历史分析B.功能分析C.事实分析D.结构分析参考答案:B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3)1.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科学的社会学家是()A.孔德B.斯宾塞C.韦伯D.涂尔干参考答案:A2.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指的是()A.社会学B.生物学C.物理学D.历史学参考答案:A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目的在于探明和详细描述社会事物与现象发生和变化的具体规律的是()A.解释性功能B.预测性功能C.描述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参考答案:C第三章社会与文化(3/3)1.社会与自然之间进行交换的实际能力是()A.交换能力B.生产关系C.社会力量D.生产力参考答案:D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A.社会稳定B.生活富裕C.社会和谐D.经济增长参考答案:C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即()A.社会购买力B.上层建筑C.物质基础D.经济基础参考答案:D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3/3)1.基本社会化是人的生命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也称为()A.一般社会化B.一级社会化C.特殊社会化D.二级社会化参考答案:B2.一个人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是()A.继续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C.理想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参考答案:D3.职业学校教育属于(A )A.基本社会化B.再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第五章社会互动(3/3)1.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周期的交换叫做()A.重复交换B.互动交换C.双重交换D.多重交换参考答案:A2.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动是()A.竞争 B.交换 C.付出 D.调适参考答案:B3.下列哪个不属于交换的构成要素?()A.目标B.付出C.效益D.结果参考答案:D第六章家庭与婚姻(3/3)1.得到最广泛研究的家庭替代性实验发生在()A.德国B.俄罗斯C.法国D.以色列参考答案:D2.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早期社会相比,现代家庭更为专门化,所提供的功能()A.更少 B.更多 C.和原先无差别 D.没有参考答案:A3.只有一个性别的成年人和孩子组成的家庭是()A.单亲家庭B.丁克家庭C.同性恋家庭D.核心家庭参考答案:A第七章群体与组织(3/3)1.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是()A.初级群体B.次级群体C.正式群体D.外群体参考答案:B2.家庭属于()A.首属群体B.次属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参考答案:A3.群体功能的具体体现及组织的灵魂是()A.成员关系B.行为准则C.社会成员D.群体目标参考答案:D第八章教育劳动与消费(3/3)1.从教育发生的场所来说,教育的类型不包括()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地位教育参考答案:D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其中狭义的教育专指()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劳动教育D.科技教育参考答案:A3.不但是传播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场所,也是知识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的是()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教堂参考答案:C第九章社区与社区发展-第十章城镇化(3/3)1.以农业产业为主导,工业基础薄弱的城镇化类型是()A.逆城镇化B.低度城镇化C.超前城镇化D.滞后城镇化参考答案:B2.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城镇化的国家是()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参考答案:D3.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处于最高层次,能够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全球性影响的国际城市是()A.世界城市B.工业城市C.发达城市D.现代城市参考答案:A第十一章社区分层与社会流动(3/3)1.狭义的社会不平等指个人或群体间的()A.任何差异B.文化差异C.等级差异D.年龄差异参考答案:C2.韦伯主张从三个维度来进行社会分层,即()A.经济、政治和社会B.经济、政治和教育C.经济、政治和文化D.政治、文化和教育参考答案:A3.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是()A.种姓B.等级C.种族D.人种参考答案:B第十二章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3/3)1.能深入地影响行为者的内心,改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的是()A.制度化控制B.非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D.内在控制参考答案:B2.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就是对()予以控制和协调。
《社会学》自学重点范围五
第五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理论1、社会互动的定义定义所谓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的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人们以相互的或交换(交换指个人活动涉及到他人并对他人产生影响。
)的方式对别人采取行动,或者对别人的行动做出回应。
2、霍尔认为个人距离有哪四种基本类型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T·Hall)曾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以美国东北部的健康的中产阶级成年人为研究对象。
同学们可以对比我们的文化背景下是否如此。
霍尔认为个人距离有四种基本类型,每种类型的距离都有其活动表现和关系特征。
人们选择特定距离进行互动,不仅反映了而且有时也塑造着他们之间的关系。
◇ 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从实际接触到彼此相距大约45厘米。
在这一距离内,一方可以感觉到对方的气息,并能详细看到对方的样子。
另外一个人出现会让人不知所措,这是求爱、安慰和保护的距离。
对于许多成年人而言。
在公众场合不适合保持这种距离。
◇ 个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大约122厘米内,一般是与密友及相爱者进行互动。
◇ 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大约365厘米内,可以.处理一些非个人事务。
人们在偶然的交际场合也保持这种距离,除非受到空间限制。
◇公众距离(public distance)大约365厘米以上的距离,舞台或演讲台与公众之间,一般保持这个距离。
霍尔指出,在其他文化中,也存在类似的个人空间,尽管不同文化中的具体距离有些差别。
欧洲大陆人通常采用的彼此说话的距离在美国则被认为适合于更为密切的私人关系。
3、符号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原理。
H·布鲁默(Herbert Blumer)作为米德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对他老师的思想进行提炼和发展,对符号互动论的本质作了最好的概括,提出了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原理。
自考本科00034社会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本科00034社会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科学。
在社会学研究中,统计调查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以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为基本原则。
普查调查是一种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而抽样调查则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统计报表则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除了统计调查外,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访谈法也是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问卷调查是通过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个案研究则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而访谈法则是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不足:社会学研究存在典型的主观意识诱导,难以标准化资料和易受质疑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筹划、实施和总结阶段。
定量分析资料汇总的目的包括初步了解数据分布情况、准备次数分布表、为深入统计分析作准备以及便于保存调查资料。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体现在着重点、依据、手段、学科基础和结论表述等方面。
社会指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人口是指特定区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则分别指对人口量和质的规定性,自然资源是指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环境是指围绕在人类周围的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等因素所构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则分别指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以及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吸收的过程,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被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文化,文化冲突则是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文化自觉性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对他人的文化有“识人之明”。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XXX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第一章导论一、选择1、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的(D)A描述功能B解释功能C预测功能D规范功能二、填空1、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XXX)在其(《实证哲学教程》)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学”一词。
2、社会学的社会功能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批评功能)、(教育功能)。
三、名词解释1、社会学:它是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的具体科学。
四、简答1、社会学研究的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是什么?答:社会学的认识功能: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将来怎么样。
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社会学的实践功能: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维护和改善现存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从而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的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第二章社会学的历史发展一、选择1、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XXX发表的( B)被认为是社会学研究社区的标志。
A《经济与社会》B《社区与社会》C《社区》D《中等市镇》2、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 B)。
A马克思B韦伯C涂尔干D戴维斯与摩尔3、把人类社会的精神成就称作文化,而把物质成就称为文明的是(B)。
A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B19世纪德国学者C19世纪英国文化人类学家D2 0世纪美国学者4、把社会学看作科学之“王后”的社会学家是(A )。
AXXXCXXX5、XXX的学生XXX创立了( C)。
A.交换理论B冲突理论C中程理论D宏观理论6、(B)是中国较早讲授和研究社会学的先驱者之一,1923年曾担任XXX社会学系主任。
社会互动的理论
意识的一种意愿标志。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 态、表情等都是符号。
➢ 情境是人们在行动之前所面对的情况或场景,包括作
为行动主体的人、角色关系、人的行为、时间、地点 和具体场合等。
(2)符号互动论的基本理论
符号是人类互动的中介; 人类行为是有意义的; 意义不是固定的; 互动中往往需要通过扮演别人的角色来理
特点:共同的目标;目标的稀缺性;目的在于获得目 标,而非反对参与竞争者。
建立良性竞争、防止竞争趋向反对的条件:必须要有 共同遵守的规则;必须要有制度保证;要用法治。
拟剧理论在就业面试中的运用——印象管理
面试前要准备什么
▪ 汇集信息:了解自己、了解公司; ▪ 对对方可能问的问题进行设计,对方关心的问题一般包括:专业、
性格、你对公司的疑问、对职位的心理准备等等; ▪ 带好详细的材料; ▪ 做好前台的各种准备。
在接受面试时要注意的要点
▪ 别紧张、要自信; ▪ 要熟练地描述自己的技能; ▪ 交谈时敢于直视对方眼睛; ▪ 做一个好听众; ▪ 对不适于回答的问题可以有意忽视; ▪ 就自己申请的工作表明自己的兴趣; ▪ 结束前安排了解结果的方式,给自己留出思考时间;
法则)、工具关系(公平法则)、混合关系(人
情法则);
思考:你在社会互
动中出现的哪些行为
与情境不当有关?
二、社会互动的过程
社会互动的过程分析
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的分析
定向阶段 评价阶段
控制阶段
情境定 义识别
态度决 定取舍
行为选 择实施
三、社 会 互 动 的 维 度
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性质。 情感关系:是亲和还是排斥,是融洽还是对立? 利益关系:是一致还是冲突,冲突的程度有多大? 地位关系:是平等还是不平等,权力分配的格局等。 深度:反映互动的程度,表明双方的相互依赖大小。 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
05 社会互动 自考 社会学概论
第五章社会互动一、单项选择题1.(P113)社会互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和交往形式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 A )A.符号 B.标志 C.行为 D.语言2.(P114)一个微笑可能代表了我们很高兴,一个请假条代表某人要请假,这说明人类社会互动的中介是( B )A.言语 B.符号 C.模仿 D.暗示3.(P114)一对夫妻在一起讨论如何在将要到来的节日为亲人买礼物,双方都能清楚地意识到对方对话的动机或意图,并因此回应对方。
这体现出的是社会互动构成中的哪个因素?( C )A.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B.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C,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4.(P115)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而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称为( D )A.暗示 B.竞争 C.调适 D.模仿5.(P115)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模仿占有重要地位,在个体发展的哪个时期,这种地位尤显突出?( A )A.早期 B.中期 C.后期 D.晚期6.(P115)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动是( B )A.竞争 B.交换 C.付出 D.调适7.(P115)下列哪个不属于交换的构成要素?( D )A.目标 B.付出 C.效益 D.结果8.(P115)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周期的交换叫做( A )A.重复交换 B.互动交换 C.双重交换 D.多重交换9.(P115)雇主给雇员分配一份工作,雇员按照雇主的要求去工作,就会得到这份工作带来的各种回报,这就是社会互动形式中的( B ) 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10.(P115)在一定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是( A )A.交换 B.合作 C.竞争 D.冲突11.(P116)感情、文化等交流形式属于 ( B )A.物质交换 B.非物质交换 C,商品交换 D.多重交换12.(P116)总统竞选属于哪种竞争类型?( B )A.科技竞争 B.政治竞争 C.经济竞争 D.地位竞争13.(P116)物质的交换中,最典型的是 ( A )A.商品交换 B.劳动交换 C.产品交换 D.工具交换14.(P116)引起交换的主要原因是( D )A.社会互动 B.社会变迁 C.社会变革 D.社会差异15.(P117)所有的社会的基础都是( B )A.竞争 B.合作 C.交换 D.调适16.(P117)通常在合作者之间确有比较明确的职责界定,比如初在金钱借贷方面的合作属于哪种合作类型?( C )A.自发性合作 B.指导性合作 C.契约式合作 D.制度化合作17.(P117)(08年真题)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彼此密切配合的社会互动形式称( A )A.合作 B.学习 C.共享 D.交换18.(P117)在某个工地遇到一场突发事故时,大家一起行动来救助伤员,这种合作形式为( A )A.自发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19.(P117)(09年真题)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是( B )A.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B.自发性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20.(P117)在一些农业地区逐步形成大家一起收获庄稼的合作习惯属于( A )A.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B.自发性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21.(P117)在老师指导下的大学生实地研究属于( C )A.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B.自发性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22.(P117)(11年真题)不同群体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称( D )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23.(P118)源于冲突而发生的调适是( C )A.权变 B.顺从 C.和解 D.容忍24.(P118)由于不改变原来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属于较为稳妥和保守的方式,也是解决非抵抗性冲突的主要方式是 ( D )A.拳斗 B.容忍 C.权变 D.和解25.(P118)争论、战争、仇斗等属于( C )A.经济冲突 B.种族冲突 C.显性冲突 D.隐性冲突26.(P118)(10年真题)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象征是( A )A.符号 B.语言 C.文化 D.价值观27.(P120)身体语言中最令人注意的是面部表情和( A )A.手势 B.口型 C.声音 D.眼神28.(P122)相距45厘米到122厘米之间是( B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29.(P122)(12年真题)霍尔认为,比较正式的场合保持的距离是( C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30.(P123)米德认为,社会互动的产物是( B )A.儿童 B.自我 C.人类 D.意识31.(P123)提出“镜中之我”思想的是 ( B )A.米德 B.库利 C.布鲁默 D.戈夫曼32.(P123)(08年真题)认为人类行为的社会目的主要是看他们赋予这些目的的意义,而这些意义是在社会互动中不断建立和再建立起来的,这是( D )A.结构功能论 B.印象管理论 C.社会交换论 D.符号互动论33.(P123)把“符号互动论”看成是人际互动的独特特征的是( C )A.米德 B.库利 C.布鲁默 D.戈夫曼34.(P124)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是( D )A.米德 B.库利 C.布鲁默 D.戈夫曼35.(P124)社会生活之所以井然有序,是因为存在着社会互动的规则。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互动(自考2012版)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与形式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符号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第四节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与形式 • 一、社会互动的界定 • (一)社会互动: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 号和交往形式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 (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 • 1、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 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 • 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 “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习 题
单 选
1、在社会互动的理论中,从互动个体的日常 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是 • A.日常互动论 B.拟剧论 C • C.符号互动论 D.常人方法学 2、社会网络的形态以个人和社会网络连接的 紧密程度不同来区分,可以分为 A •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 C.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 D.集中形态和分散形态
• 社会学家布鲁默总结了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基 本观点: • 1、人们是根据他们赋予客观事物的意义来 决定他所采取的行动的。 • 2、人们赋予事物的意义是社会相互作用的 结果。 • 3、人们在交往时对所处的环境总是不断地 进行一种内部的解释,以便决定下一步的行 动。
二、拟剧论
• 拟剧论,指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 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互动理论。 • 这种理论把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看成是戏剧中的演 员,人类互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 “自我呈现”。 • 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是:戈夫曼。 • 戈夫曼提出社会互动中的一项规则,就是当对方 的表演不是太成功,出现了一些让“演员”困窘 的状况时,一般参与互动的人会给对方“面子”, 故意视而不见。
• 二、身体语言 • (一)身体语言:用身体代替语言来表达意 思的动作或方式 • (二)身体语言的种类 • 身体语言的种类很多,最令人注意的是面部 表情 和手势。
第五章 社会互动
Sociology
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第五章 社会互动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社会互动的含义、基本类型和 互动的情境,掌握集合行为的特征和形式以及网络互动 的特点。联系社会学关于社会网络研究的基本内容,对 社会如何制约人们的社会行为做深入的讨论。
一、社会互动的概述 二、集合行为与社会网络
Sociology
Sociology
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第五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概述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类型: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
所谓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是指个人 与个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发 生相互影响性的行动方式和过程。
人际交往指人与人之间 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或 方式的接触,在心理或 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 过程。
2、大众行为:分散的集群行为
在分散的社会群体中出现的集合行为被称为大众行为。
A、恐慌 恐慌是指人们面临迫近的危险时,所表现的紧张心态及 违反常规的行为。
Sociology
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第五章 社会互动
第二节 集合行为与社会网络
危机出现时,人们往往极度紧张和恐惧,每个人都想避开危险源, 对正常的规范和必要的合作关系臵之不顾,结果局势更加险恶,行 为的结果与希望达到的目标不相符合。
Sociology
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第五章 社会互动
第二节 集合行为与社会网络
二、社会网络与网络社会:
B、谣言 谣言是从不知名的来源发生、通过非正式的途 径而传播的信息,是在人与人之间非正式地、 通常是口头传播的未经证实的信息。谣言的传 播本身就是一种集合行为。 当人们无法获得所需要或渴望了解的信息,或 对正式传播渠道提供的信息不信任时,谣言就 可能非常盛行。
社会学概论复习内容
社会学概论复习内容第一章导论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侧重于从社会整体出发,把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在西方,其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并由此开创了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
一般来说,在侧重以社会整体为对象的研究中,一般可以看到“秩序和进步”、“结构和过程”等方面。
二是侧重于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在西方,其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韦伯,并由此开创了社会学中的人文主义社会学传统。
三是不属于上述两种的说法的,其中有些观点影响较大,但最终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其中主要有“剩余说”、“学科说”、“调查说”、“问题说”等。
二、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社会学不仅仅是低层次的调查工具;2、社会学给我们提供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3、也为我们理解社会、解释社会提供理论方法和视角。
三、社会学的概念界定: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为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
四、社会学的学科特征整体性、广泛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五、社会学的学科地位1、总和论,即把社会学与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成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综合论,即强调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加以综合而得出的。
3、普适论,即认为社会学原理具有普遍性,适于一切社会生活,因而把社会学与其它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作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中心论,即认为社会学居于各门社会科学的中心,它既对其它社会科学有指导作用,又吸收其它社会科学的成果。
5、平等论。
即认为社会学与其它各门社会科学处于平等的位置上。
六、社会学的学科功能1、社会学的认识功能:包括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2、社会学的实践功能:包括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七、社会学的诞生背景社会历史背景、思想渊源八、社会学的发展脉络社会学的三大传统: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发展历程:古典社会学、现代社会学、当代社会学九、社会学的中国发展传入时期、中断和重建时期、本土化研究探索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方法体系的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法、具体的技术工具主要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田野调查、观察法、文献研究、历史比较方法、实验法第二章社会一、社会的涵义1、社会唯名论:认为社会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
05社会学概论课件(自考)第五章社会互动
四、竞争
(一)竞争的概念 竞争是指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 展开的较量、争夺,它是社会互动的一 种普遍可见的方式。 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有的人得到了, 另外的人就得不到,有人多得了一些, 另外的人就少得了。所以如果人们都想 获得这些有限的资源,竞争就不可避免 地存在。
竞争和冲突的不同之处在于:竞争关心 的是目标而不是对手,竞争都是在一定 规则下进行的,有些规则强调的是参与, 通常在竞争中打败对手不是主要目的。 我们可以将竞争看成是一种合作性的冲 突。 和冲突相同的是,竞争的一方达到目标, 而另一方面临失败。
人们通过角色借用来理解他人对某些符 号所赋予的意义。 即通过设身处地的方式,站在对方的立 场来阐释互动的情境,来决定自己应该 如何行动
(二)拟剧论 拟剧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 中人的互动的理论。 基本观点: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 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 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 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 的。
1、普遍性 2、多重性 3、滚珠性 4、多向性 5、隐蔽性
三、社会网络的形态及其功能
(一)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以个人进出该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 同来区分。 有的社会网络比较排斥新成员的加入或 者对新成员的加入有严格规定,一旦加 入这样的社会网络,也很难退出该社会 网络,这样的社会网络就是封闭形态的, 反之,就是开放形态的社会网络
2、库利 库利的“镜中之我”理论认为:人的自 我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由社会互动 所形成的。 个人所处的每一种社会关系都表现为自 我的反映,这种反映构成了个体的身份。 人们生活在一个镜子的世界中,每一面 镜子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反映人, 从这些反映中,人们就可以来逐步明确 自己的身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众需求行动之产生,除了有个人效 用受他人影响的行为倾向之外,还受到个 人收入、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2)虽然从众行动一定是在先导行动之后 发生的,但是先导行动之后的行动不一定 就是从众行动。 (3)在平等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下,高阶层 成员对某些商品的需求,也有可能 从低阶层成员之众。
需求的连带外部效应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 负的。 需求的连带外部正效应和负效应 :在其他 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 的需求随着其他消费者 购买数量的增加( 减少)而增加(减少),则需求的连带外部 效应为正;反之则为负。 从众需求是需求的连带外部正效应的一种 形式,其特点是,个人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随 着对该商品的其他需求者数量增加(减少) 而增加(减少)。
贝克尔和墨菲在2000年出版的著作《社 会经济学》中指出了主流经济学的一个 局 限,即它总是假定个人行为不直接受 他人行动的影响。然而,和这种假定相 悖的是,在 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直接 相互影响是非常普遍的。
第二节 从众行为与需求
一、需求的连带外部性
从众:由 于他人的影响,个人改变原来的行 为和观点,转而采取与他人相同的行为和 观点。 当一个人的需求直接受到其他购买者 的影 响时,我们就说,这里存在需求的连带外 部性或连带外部效应。
第四节 关键环节上的群体规模
一、关键环节上的群体规模与人口规 模:古典概率模型
我们首先假定,人对人的影响是同质的。 事实上,这正是纯粹意义上的从众行为的 内在假定。
以上的数学讨论在我们研究需求扩 展中的意义在于,它给我们以这样 的启示:如果从众临界点值的分布 给定,从而从众频次累积分布给定 ,那么,一个人口规模更大的社会 ,由于具有更大可能在关键环节上 聚集更多数量的行动者,因此,可 能更容易引发需求从众行动,乃至 更大规模的需求从众行动。
第五章社会互动下的市场需求
第一节
个人需求与他人的影响
一、 传统经济学对个人需求和市场 需求的界定
通过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个人需 求加总,就可以得到对某一商品的市场需 求。 市场需求曲线是在每一价格水平上的个 人需求量之和,或者说,将个人需求曲线按 水平方向加总,就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二 、他 人 的影 响
a和b之间的距离表示纯粹价格效益 b和c之间的距离表示从众效应 引入了从众效应的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 弹性。也就是说,需求表现得似乎对价 格更加敏感。
在价格上升的条件下,从众效应会强化 需求缩减 。
第三节 从众行为介入下 的需 求扩展过程
一、 从众行为临界点值分布对需求 扩展的影响
值是对替代性产品来说,则是另一种状况。 所谓替代性产品,是指对消费者来说,产品 间存在这样的关系:为取得一定的效用,消 费了一种产品就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当消 费者用于取得某种效用的支出一定时,在替 代性产品的购买之间,就存在此长彼消的关 系,即多购买了此种产品,就必须少够买另 一种产品。 如果替代品是由不同的厂商提供的,那么, 厂商之间便存在销售竞争个相互影响的群体中采取某 种行动的行动者人数。 F(x)是从众频次积累分布曲线 图中的虚线——即45°线,具有这样的 性质:在这条线上从众临界点人数和采 取行动人数相等。
图中的 F(x)曲 线和45°线有两处相交(a 点和b点),从而被分成两部分。在右侧部 分,F(x)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采取行动者 的累计数比从众临界点人数少。所以很显 然,从众行动不能发生。即使某些人预计 有高于临界点的人数参与从而采取了行动 ,但发现实际采取行动的人数达不到临界 人数时,就会退出,从而使该行动不能持 续。 在45°线左侧部分的 F(x)曲线上,每一点 都表示采取行动者的累积人数比从众临界 点人数多,从而可以不断引发从众行动。
典型的需求扩展的 S形过程包括三个阶 段 ,见图 4.7。
(1)启动和平稳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新产品有了最初的消费者, 从众需求者陆续出现。他们的规模是缓慢 增大的,影响也是缓慢扩大。通常,供求 关系比较平稳,价格起伏不大。 (2)急剧扩张阶段。 经过一段平稳发展时期,当消费者数量达 到一个有足够影响力的规模之后,消费群 体骤然增大,许多人争先恐后地购买,对 该种产品的消费出现跳跃式增长。这时, 消费者需求中的从众效应充分表现出来。 (3)饱和阶段。
当 F(x)曲线从b点再次穿过45°线进入 其右侧领域时,从众行动就停止下来, 不会再继续扩大。b点是从众行动最大 扩展的均衡点。 把在一个社会系统中能够导致从众行动 持续进行的临界人数称为从众临界规模 。 a点就是从众临界规模。
二 、需 求 扩 展 在 时 间轴 上 的 阶段 及 其特 征
(3)在一定的条件下,求异行为本身也 可能会演变为流行的、时髦的行为,引 致许多人从众。这时对许多人来说,求 异只是在需求的具体形态上才是求异, 而就基本行为方式而言则是从众。他们 可能是为了避免别人说他们俗套、缺乏 格调而表现自己与众不同,实际上仍然 是在从众。
二、关于人口规模影响的进一 步的讨论
注意:上述结论似乎凸显出大城市的优 势,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说,新产品投 放到大城市一定比投放到小城市更能引 发从众行为。事实上,如果大城市中的 某个K值对应的不是最高概率,那么这 一概率完全可能小于k值在小城市中对 应的概率。
三、先导群体的特性
洛莫林村这个小小的案例,涉及到异质 性群体间的关系。
第五节 需求的从众效应与供 给方的分化
一、从众需求对提供互补品和替代品的 厂商的不同影响 所谓互补性产品,是指对消费者来说, 产品间存在这样一种关系:必须一起消 费它们,才能获得效用。假定A和B对所 有的消费者来说,都是互补品,那么显 然,对A发生从众需求,也必定同样对B 发生从众需求。这意味着,对提供互补 性产品的厂商来说,从众需求的影响是 同向连带的。
个人只有在采取了某种行动的人达到一 定的数量(或一定比例)之后,才会采取 相同的行动,而在一个群体中,只有当 参与某种活动的人达到一定数量(或一 定比例),这种活动才能自动持续下去。
从众临界点值:使个人发生从众行为的 其他人的最小数量(或比例)。 每个人对他自己的“最小数量” 可能 有不同的概念,从而有不同的行动起点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从众临界点值可 能是不同的。
二 、价 格一 需 求模 型与 从 众行为
假定价格不变
把价格、 人们感觉到的购买者数量、 需 求等因素连带起来考虑,其间的关系是: 价格下降,将有更多的人有能力加人购买 , 每人也可以买得多些,而更多的人购买会形 成更大的从众压力 ,从而推动需求进一步 扩大;价格上升,使有能力购买的人减少,仍 旧购买得人会购买得更少,而更少的人购买 使从众压力减小,从而使需求进一步缩小。 购买者数量和从众在价格和需求之间起着 强化作用。
三、求异与从众
(1)大量的求异消费行为,从消费物品的 外在形式上看,只是在流行物品的同质基 础上略做异样变动,如定制的个性化服装 、个性化跑车都是很典型的例子;而在消 费的更基本的形态上,常常并不排斥从众 ,有时甚至非常从众,如别人有车,我也 要有车,别人有两辆车,我也要有两辆车 。
(2)个别人的求异消费,有可能对其他人 产生示范效应,并进而引发出对这种物 品或其消费方式的从众行为,引发出对 原来消费的物品和消费方式的从众退出 行为。
第六节 求异与需求
一、需求的连带外部负效应和求异
行为 消费者求异需求是需求的连带外部 负效应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个 人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随着对该商品 的其他需求者数量增加而减少。
二、价格一需求模型与求异行为
如果说从众是需求与价格之间关
系的强化器,那么求异则是需求 与价格之间关系的弱化器。
一个社会中诸社会成员的从众临界点值是一个 集合,用 X表示,X={X|x≥0)。 对应于 X的取值,有采取行动的临界从众者人 数,用集合Y来表示,Y={0,1,2,…,n} , “n” 是该社会 中的社会成员最大数。 集合Y和集合 X的要素是相同的,但它们的涵义 不同。X是从众临界点值集合,它表示社会成员 会在哪些数值上发生从众行为;Y是采取行动的 临界从众人数的集合,它表示在各个从众临界 点值上,分别有多少社会成员发生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