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练习(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教程)
【免费下载】泰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A.利益表达 B.利益综合 C.政策制定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试卷(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试卷(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
第一篇: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试卷(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考核试题
2011年11月
工作单位:考号:姓名: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15=15分)
A.2005年; B.2006年; C.2007年;
D.2008年;
43.发现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财产安全,及时报警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报警电话是(A)。A、110; B、119; C、112; D、120
44.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是(B)。A、110;B、120;C、112;D、114 46.“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B)。A、法规; B、法制; C、体系; D、法律
49.危险化学品主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性、(B)的化学物品。A、易挥发性; B、腐蚀性; C、刺鼻性; D、不稳定性50.燃气泄漏时,不要在室内停留,以防窒息、(A)。A、中毒;
B、晕倒;
C、昏倒;
D、呕吐
5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准携带易燃、(B)等危险品。A、洗漱用品; B、易爆; C、手电筒;
1、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分类有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民族宗教危机和(C)
A.金融危机
B.粮食危机
C.生态危机
D.战争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
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11月1日; C.2008年1月1日; D.2007年12月31日;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
第8章-山东继续教育-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培训教程()汇编
第八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本章要点】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成为我国政府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对于广大公务员队伍来说,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要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第一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种类
了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种类,是提高公务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基础之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时间的突发性,地点的不确定性,罹难者的群体性,伤病情的不明了性,伤病人数的不明确性,波及范围广,社会危害性大等特点。它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从发生原因上来看。通常可分为:
(一)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主要指传染病(包括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区域性流行、暴发流行或出现死亡;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后出现群体性异常反应;群体性医院感染等。
(二)食物中毒事件
食物中毒是指人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后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人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三)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出现中毒死亡或危害这类公共卫生事件由于是污染所致,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放射污染等,波及范围极广。据统计,全世界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有11472万人因此丧命。(四)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发病或死亡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系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危害较前几类要严重得多。一来该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不明,公众缺乏相应的公共卫生防护和治疗知识。同时.日常也没有针对该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定的公共卫生检测预警系统,使得该类公共卫生事件常常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外,由于原因不明,在控制上也有很大的难度。
第6章-山东继续教育-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培训教程(2008)
第六章突发事件决策能力
【本章要点】
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决策能力。
从决策的内容划分,公务员决策可以分为程序化的常规决策和非程序化的危机决策两种。突发事件决策就属于危机决策。由于两种不同的决策模式面对的是不同的决策问题,处于不同的决策环境,因此,它们在决策的价值取向、约束条件、决策程序以及决策后果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紧急性及其所造成的不确定前景,给公务员决策带来了高度的紧张和压力,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它要求在相当有限的时间里作出重大决策和反应,因而具有不同程序式常规决策的特点、流程和方法。
第一节突发事件决策的概念与特点
所谓突发事件决策,通俗地说,就是要求在有限的时间、资源、人力等约束条件下及时拿出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方案和具体措施,即在一旦出现预料之外的某种紧急情况下,为了不错失良机,而打破常规,省去决策中的某些“繁文缛节”,以尽快的速度作出应急决策。因此,突发事件决策是一次性的非例行的决策活动。从决策的角度分析,突发事件的决策构成一般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发性、急剧性,需要公务员当机立断;第二.可供公务员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第三,事态的发展危及政府和公务员的利益,但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因此,突发事件决策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决策。由于决策背景和决策问题的特殊性,和常规决策相比,突发事件决策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目标取向不同
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的特征,而且突发事件的恶化会对政府、公务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很难预料的严重后果。因此,突发事件决策的首要目标是控制事件的蔓延,最大限度地保护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就要求决策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也就相应地要求把突发事件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于公务员手中,以便能够随机决断。在这种情况下,突发事件的突发性、严峻性和高时效性,使得公务员根本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决策民主化在事实上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且民主协商很可能导致延误决策时机,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与之相反的是,常规决策通常要求广泛、充分的发扬民主,并采用民主的典型手段——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因而,公务员在常规决策中经常采取讨论、协商、民意调查、投票等各种规范性程序。经过较长时期的探讨,最终就某一社会问题达成一致。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声音可以自由表达。因此,常规决策强调民主的原则,决策权力比较分散,民意得以充分体现,公务员在充分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定夺最后的决策方案;相反的,突发事件决策强调快速的原则,决策权力高度集中,公务员主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胆略,审时度势,当机立断。
第3章-山东继续教育-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培训教程(2008)
第三章突发事件风险的评估、预防和预警
【本章要点】
公务员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首先对突发事件要有充分认识和了解,要能准确辨别突发事件,并能准确评估突发事件的风险,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在突发事件可能发生时以最快的速度预警。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苟子有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人疾,妖怪未至而凶。”苟子这些话讲的意思是,自然界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才存在,也不会因为桀就消亡。用正确的措施来回应自然就会天下太平,用错误的措施来回应自然,天下就会不太平。加强农业生产并且节约有度,那么天也不能使人贫困,而是衣食充足;生产活动顺应天时变化,那么天也不能使人疲劳困苦;遵循天道不去违背它,那么天也不能使人受灾。因此水旱灾害不能使人挨饿,严寒酷暑不能使人生病,自然界的反常现象不能使人凶险。苟子的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强调要遵循规律,未雨绸缪。突发事件也是一样,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消亡。但是,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有些突发事件是可以预见的,有些突发事件尽管在何时何地发生难以预见,但是,只要我们预先有准备,可以避免或者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因此,要提高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首先要加强公务员预防、预警的能力。
第一节突发事件风险的识别
突发事件风险的识别和监控是突发事件管理的基础,突发事件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的任务,就是要辨别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有哪些,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风险有多大,为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预防提供依据。
第5章-山东继续教育-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培训教程(2008)
第5章-山东继续教育-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培训教程
(2008)
第五章突发事件的控制与利用
【本章要点】
本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突发事件的控制与利用。
所谓突发事件的控制,是指社会组织或公共管理机构对危机事件的突然发生到采取应急措施,从而有效地制止事态的发展,最终化危害为机遇的过程及其活动。
第一节控制突发事件的一般原则
突发事件的控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当面对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时候,仍然可以依据一些危机管理专家从控制突发事件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来控制和处理这些事件。有些经验已经被公认为是社会组织或公共管理机构控制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民生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公开性原则、适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一、民生性原则
古语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关注民生是突发事件控制的第一要义。突发事件的控制,说到底,是群众工作,是社会组织或公共管理机构联系广大公众的纽带。社会组织或公共管理机构想有效地控制突发事件的态势,就必须与广大公众同呼吸、共命运,通过调查研究工作,倾听公众心声,反映社情民意。坚持民生性原则,社会组织或公共管理机构在突发事件控制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传达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借助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尤其是对一些借突发事件控制之名行消极腐败、坑民扰民之实的丑恶现象进行批评和揭露。针对与公众工作、生活休戚相关的热点、难点、焦点突发事件,本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既反映现象,又与主管部门互动,力求使突发事件得以妥善解决。与此同时,社会组织或公共管理机构还要注重舆论引导水平的提高,促使舆论机构尽量不采用过激言词,坚持客观真实的报道。社会组织或公共管理机构有时还应主动和新闻机构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88分(泰州继续教育)
窗体顶端
1.单选题【本题型共25道题】
1.()是全过程、全方位地来描述那些突发的有可能产生较大破坏损失的事件。
A.突发事件
B.危机
C.紧急状态
D.灾害和灾难
2.在应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危机(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以相关的()应对为主。
A.群众
B.社会机构
C.地方政府
D.中央部委
3.防治监控传染病的工作被称为“公共卫生”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工作的成果是一种()。
A.社会物品
B.社会产品
C.公共产品
D.公共物品
4.()是金融法制建设的前提。
A.金融立法
B.金融执法
C.金融司法
D.金融法案
5.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6.迅速地从正常情况转换到紧急情况的能力是()的核心内容。
A.领导能力
B.政府工作
C.危机管理
D.灾害处置
7.国家是在采用一定的()的前提下进行社会管理的.
A.阶级领导形式
B.社会公众参与体系
C.政治经济发展模式
D.政权组织形式
8.经济战略资源危机往往以整体市场的()突出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形成系统连环瓶颈制约效应.
A.金融矛盾
B.生产矛盾
C.供求矛盾
D.货币发行
9.我们的各级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切权力都是()赋予的.
A.历史
B.党
C.群众
D.人民
10.()是指根据情报信息和事件预测结果,用书面文字形式制作的、用以处置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采取的工作计划和行动方案。
A.处置预案
B.处置文案
C.处置立案
D.处置方案
11.国家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在纵向关系上体现了上下级政府之间的()程度。
A.管理
继续教育作业《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教程》
继续教育作业《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教程》
一、
1. 在现代社会,相关信息的及时告知是(突发事件)对大众传媒最重要的传播需求。
2. (灵活性原则)就是指社会组织或公共管理机构在控制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能以变对变,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随机而动,灵活调节,对变化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B
3. 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是要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防止(事态扩大)、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4. 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ABCD )(多选) 。
A 信息系统和收集过程多元化
B 信息处理、识别专家化
C 信息披露法制化
D 面对公共问题,公共管理机构有责任提供全方位的信息。5. 社会组织或公共管理机构启动突发事件的预警系统和机制的工作,主要有哪几个方面(ABCD)(多选) 。
A 进行预见治理
B 培养危机意识
C 构建全球性突发事件预警体
系和及时启动救治机制D 建立具有分权性质的突发事件管理体系
6. 在危机事件的综合处理阶段,要做的事情是(ABCD )(多选) 。A 控制局面,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B 对受到突发事件侵害的人员进行妥善安置,解决他们的生活和生产问题C 帮助受侵害人员与亲人团聚
D 有人员伤亡要及时给予医疗救助,处理好善后工作
7. 突发事件,是人们对出乎意料事件的总称。通常,突发事件包括各种自然灾害、严重事故、恐怖主义行为及重大群众性骚乱、重大政治
经济事件等。(判断)正确
8. 国家事件是指两个或者几个国家为主要行为者的事件,其中以外交事件和军事事件为多。而国际事件是发生在国家层面,威胁到一国政权和社会稳定的事件。(判断) 错误
继续教育练习(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教程)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教程
1、能使公众在短期内全面了解某种突发事件的警示方式是指(发放宣传资料)。
2、突发事件决策所依托的平台是指(组织机构)。
3、下列情况不能作为重大传染病疫情对待的是(当一个局限地区在较短时间内有大量同种疾病病例发生)。
4、下列不属于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异常反应的是(改变信念)。
5、既可以节约监测成本,又可以减少管理者的心理成本,这缘于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建立了(预警系统)。
6、关于物资储备,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防范突发事件的物资储备工作,对一个国家而言比较简单)。
7、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就是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8、“十分之一”法则揭示出防范突发事件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9、下列不属于非法聚众活动的是(游行)。
10、建立突发事件预警系统,首先要明确(预警系统要达到的目标)。
11、突发事件预防的基础是指(突发事件风险评估)。
12、下列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理解不准确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任务就是报道、传播、争论或劝服他人)。
13、下列不属于化突发事件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一般谋略与技巧的是(当面表态法)。
14、突发事件预警系统中的信息加工系统要完成的第二步骤是指(信息识别)。
15、强调突发事件的处理效果的原则是指(效率性原则)。
16、突发事件最突出的特征是指(不可预见性)。
17、下列不属于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的是(疫源地)。
18、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中的首要环节是指(做好应急监测工作)。
19、下列属于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泰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应对突发事件能力(96分)-2014年12月
泰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应对突发事件能力(96分)-
2014年12月
第一篇:泰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应对突发事件能力(96分)-2014年12月
1.单选题【本题型共25道题】黄色背景为选择答案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同时波及多人甚至整个工作或生活的群体,这体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A.复杂性 B.公共性 C.危害性 D.突发性
2.资源和环境问题存在着明显的外部性,即环境破坏者所承担的成本()社会所遭受的损失。
A.等同于 B.低于 C.高于 D.不影响
3.灾变动力机制是推动防治疾病认识和实践的机制,它对社会参与卫生事业发展具有()。
A.直接启动性 B.滞后性 C.积级性 D.动员性
4.自然灾害的()将它与人类自身造成的灾难事件区别开来。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人为属性 D.生产属性
5.防治监控传染病的工作被称为“公共卫生”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工作的成果是一种()。
A.社会物品 B.社会产品 C.公共产品 D.公共物品
6.突发事件的一致性是指在危机中的()具有相同的要求。
A.公众 B.受害对象 C.管理者 D.利益主体
7.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主体的行为,均源于参与事件的群体或个人的().A.外在表现 B.社会要求 C.内在需求 D.自我满足
8.()演变成金融危机,就必然意味着整个金融系统陷于瘫痪,其危害程度将远远超过的任何一种金融风险。
A.泡沫经济型风险 B.银行内部风险 C.国债风险 D.外债风险
9.国家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在纵向关系上体现了上下级政府之间的()程度。
医疗卫生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
医疗卫生人员应对突发事件题库(常州继续教育,比较全)
一) 单选题:
1、()主要是指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由二者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对人
类生命、财产和(或)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损失的现象或过程。
(A) 灾害 (B) 灾难 (C) 灾祸 (D) A和B都是
2、所谓()就是将法律法规制约的对象抽象化,是泛指一般的社会群
体或个人,而不是特定的社会群体或个人,是对所有的社会群体或个人都适用的法律法规。
(A) 延续性 (B) 概括性 (C) 强制性 (D) 稳定性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是发挥领导作用,组织实施力量调
配的。
(A) 指挥系统 (B) 科学系统 (C) 人力资源系统 (D) 社会群体系统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就必须制定和实施
应急工作需要的()和制度。
(A) 法规 (B) 法律 (C) 法制 (D) 发证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它会给社会经济造成巨
大损失,会对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危害。
(A) 社会灾难 (B) 自然灾害 (C) 世界性灾难 (D) 自然变化现象
6、要使全社会共同参与战斗,主要是靠()及时发布各种决定、计
划、措施以及法规法令,动员社会各个方面都能在这场战斗中行动起来,发挥各自的作用。
(A) 各级政府 (B) 国务院办公室 (C) 医学权威机构 (D) 医疗卫生专家
7、()是为社会大众的健康提供各种卫生服务的公共事业,它是由国
家公共财政支付的卫生事业。
(A) 社区卫生 (B) 公共卫生 (C) 社会卫生 (D) 个人卫生
泰州市继续教育—应对突发事件能力90分
1.单项选择题【此题型共 25 道题】
1.() 是指根据情报信息和事件预测结果,用书面文字形式制作的、用以处置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采取的工作方案和行动方案。
A.处置预案
B.处置文案
C.处置立案
D.处置方案
2.强制原那么实行的关键有赖于政府决策机关享有高度的〔〕和权威,否那么便难以贯彻落实。
A.集权性
B.合法性
C.强制性
D.透明性
3.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更加强调的是事件的〔〕是突如其来的,事先难以预料需要紧急处置的。
A.发生方式
B.开展趋势
C.引导方式
D.影响方式
4.依法行政就是〔〕依法行使行政权力。
A.政府
B.行政机关
C.管理者
D.公民
5.与高效的危机管理相比,传统的危机管理着重强调对危机反响的管理,而不重视危机的〔〕。
A.预测预警
B.防止防范
C.前因后果
D.公关处理
6.〔〕是指贸易全球化、全球生产重组以及资本流动的全球化所引发的各种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衍生与传播。
A.金融危机全球化
B.次贷危机全球化
C.货币危机全球化
D.经济危机全球化
7.重大动物疫情属于危机事件中的〔〕。
A.事故灾难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突发社会平安事件
D.经济危机
8.国家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在纵向关系上表达了上下级政府之间的〔〕程度。
A.管理
B.附属
C.集中和分散
D.集权和分权
9.〔〕是通过有组织的活动,以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的科学和技术。
A.公共医学
B.群众卫生
C.公共卫生
D.群体卫生
10.集中统一的指挥体制,要求以一定的〔〕为单位,凡在此地域范围内发生的危机事件都应该由当地政府统一管理。
A.地域区域
B.经济区域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试卷(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考核试题
2011年11月工作单位: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15=15分)
1、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分类有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民族宗教危机和(C )
A. 金融危机
B. 粮食危机
C. 生态危机
D.战争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
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11月1日;
C.2008年1月1日;
D.2007年12月31日;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D.黄、红、橙、蓝
12.国务院(B)出台《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A.2005年;
B.2006年;
C.2007年;
D.2008年;
43.发现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财产安全,及时报警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报警电话是(A)。
A、110;
B、119;
C、112;
D、120
44.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是(B)。
A、110;
B、120;
C、112;
D、114
46.“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B )。
A、法规;
B、法制;
C、体系;
D、法律
49.危险化学品主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性、(B)的化学物品。
A、易挥发性;
B、腐蚀性;
C、刺鼻性;
D、不稳定性
50.燃气泄漏时,不要在室内停留,以防窒息、(A)。
继续教育突发事件考试答案
1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以及突发事件特有的性质和目前我国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一般可以将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界定,以下事件中属于事故灾难的是D;单选题3分
A.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B. 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灾害
C. 汶川大地震
D. 天津港“”大爆炸
2我国规定,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报告时限不超过A ;单选题3分
A. 4小时
B. 2小时
C. 3小时
D. 1小时
3公共场所与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I级为 A;单选题3分
A. 已经或可能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或重伤100人以上,或可能产生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的紧急事件
B. 已经或可能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或重伤100人以上,或可能产生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的紧急事件
C. 已经或可能导致20人以上死亡,或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或重伤100人以上,或可能产生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的紧急事件
D. 已经或可能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经济损失5000亿元以上,或重伤100人以上,或可能产生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的紧急事件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B的应急管理体制;单选题3分
A. 统一领导、分类协调、综合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
B. 分级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统一负责、属地管理为主
C. 分级领导、分类协调、综合管理、统一负责、属地管理为主
D. 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
5我国社区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大体上由若干部分组成,分别是D ;单选题3分
常州继续教育卫生医疗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
常州继续教育卫生医疗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所应遵
循的基本方针。
(A) 常备不懈
(B) 预防为主
(C) 遵循科学
(D) 循序发展
[分值:
2. ()是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初始力量。
(A) 生活需求
(B) 健康需求
(C) 紧急需求
(D) 社会需求
[分值:
3. 法律规范的()是法律规范得以实施的主要特征,是为社会经济发展、社
会生活正常运行和社会成员安居乐业提供保证的主要特征。
(A) 延续性
(B) 概括性
(C) 强制性
(D) 稳定性
[分值:
4. 面对层出不穷的危机事件,最为关键的就是建立核心的(),专门应对各
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
(A) 稳固政权
(B) 应急指挥机构
(C) 危机处理预警系统
(D) 危机管理综合协调机构
[分值:
5. 传染病暴发流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首要的任务。
(A) 迅速上报,成立应急指挥中心
(B) 实地考察,控制病源
(C) 调配人力物力,全力应对疫情爆发
(D) 控制疫情的扩散蔓延
[分值:
6. ()是社会心理形成的前提条件。
(A) 社会认知
(B) 生活认知
(C) 个人认知
(D) 以上都是
[分值:
7. ()是政府工作的目标之一,在具体防治工作时,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共同
实施,它是一项社会任务,而不能仅仅看做是卫生部门的事。
(A) 抗击疾病灾害
(B) 防治传染病
(C) 行政执法
(D) 政策制定
[分值:
8. ()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重大疫情暴发应急处理工作的法律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教程
1、能使公众在短期内全面了解某种突发事件的警示方式是指(发放宣传资料)。
2、突发事件决策所依托的平台是指(组织机构)。
3、下列情况不能作为重大传染病疫情对待的是(当一个局限地区在较短时间内有大量同种疾病病例发生)。
4、下列不属于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异常反应的是(改变信念)。
5、既可以节约监测成本,又可以减少管理者的心理成本,这缘于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建立了(预警系统)。
6、关于物资储备,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防范突发事件的物资储备工作,对一个国家而言比较简单)。
7、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就是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8、“十分之一”法则揭示出防范突发事件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9、下列不属于非法聚众活动的是(游行)。
10、建立突发事件预警系统,首先要明确(预警系统要达到的目标)。
11、突发事件预防的基础是指(突发事件风险评估)。
12、下列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理解不准确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任务就是报道、传播、争论或劝服他人)。
13、下列不属于化突发事件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一般谋略与技巧的是(当面表态法)。
14、突发事件预警系统中的信息加工系统要完成的第二步骤是指(信息识别)。
15、强调突发事件的处理效果的原则是指(效率性原则)。
16、突发事件最突出的特征是指(不可预见性)。
17、下列不属于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的是(疫源地)。
18、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中的首要环节是指(做好应急监测工作)。
19、下列属于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20、将突发事件分为“生活型”和“劳动型”两种类型的依据是(按照利益划分)。
21、突发事件控制的第一要义是指(关注民生)。
22、突发事件预防中的最高目标是指(回避风险)。
23、突发事件对大众传媒最重要的传播需求是指(事件相关信息的及时告知)。
24、危机管理中最困难、最急迫的时期是指(爆发阶段)。
25、专业技术人员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首先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原则)。
26、确认突发事件的状态与程度的方法中,一般只适用于政治性的突发事件的是(隐蔽调查法)。
27、第一家咨询公司是指(兰德公司)。
28、国家、民族直面突发事件的灵魂和基础是指(社会精神)。
二、多选题
1、一些重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社会性突发事件跟一个国家的政治有看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可以折射出该国政治体制中隐藏的问题;他们可以推进政府行为的法治化;他们可以推进政务的透明度;它们可以开拓自由的公共空间)。
2、突发事件通常主要包括(重大群众性骚乱;恐怖主义行为;严重事故;自然灾害;重大政治、经济事件)。
3、突发事件对社会心理的影响主要包括(信任感下降;流言蔓延;安全感下降;盲目自保;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4、影响突发事件预警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信息的清晰度、连贯性和频率;预警系统的可靠性;过去预警的权威性;信息源的权威性;危机或者灾难发生的频率)。
5、人们对下列哪些特征的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强(存在地域很广泛,随处能够见到的;愿意承担的;认为风险的可控性强的;常见的突发事件,带有习惯性)。
6、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网上推演;三个臭皮匠式;交流式;德尔菲预测法)
7、下列由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事件的是(瘟疫;山洪;风暴;地震)。
8、制定突发事件管理预案的意义主要休现在(减少决策压力;合理配置突发事件反应、恢复所需要的资源;减少决策时间;减轻人们的心理紧张感;使突发事件反应和恢复行为更加科学合理)。
9、要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其常用的方式主要包括(案例分析;强化性宣教)。
10、防范突发事件的文化价值主要包括(可以塑造良好的社会精神;能够培养良好的习惯;对科学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干提高公众的突发事件意识)。
11、制定突发事件应对和恢复计划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当有多个突发事件发生时,处理的顺序要有明确的规定;要在全面系统了解突发事件信息的基础上制订计划;要把权变性计划和部分性计划结合起来,相互补充;要高度重视计划的修改调整工作)。
12、突发事件风险的控制性转移其方式主要包括(出售;免除责任协议;分包)。
13、突发事件预警系统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决策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警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
14、突发事件预警中信息的收集要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准确;全面;连续;及时;完整)。
15、突发事件防范的教育策略主要包括(加大突发事件防范的警示教育与媒体宣传监督的力度;着眼于突发事件防范理念,倡导突发事件管理,形成公众参与突发事件防范的良好氛围;动员社会力量,拓展各种渠道,把学校突发事件防范教育引向深入;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突发事件防范意识;加强国内外合作和交流,探索社会化的宣教工作运行模式)。
16、现代智囊机构对组织决策的基本功能主要有(独立调查,公开甄别事件诱因;收集信息,进行科学预测;拟定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跟踪检查,提高反馈信息;培训、储备和交流人才)。
17、突发事件风险识别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相关性原理;相似性原理;统计原理;跟踪研究)。
18、控制突发事件的一般原则主要包括(适度性原则;民生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公开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19、我国突发事件决策现存的种种困境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决策的公开性和可预测性较差;作为突发事件决策人员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突发事件决策机构存在缺陷;突发事件决策意识不强;突发事件决策工具缺乏创新)。
20、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可以分为(爆发;大流行;散发;流行)。
21、突发事件对心理的影响形式主要包括(重现;责难;事后震惊;内疚;改变信念)。
22、突发事件管理应对的政治价值主要包括(推进政治发展;增强民主、公共意识;锤炼民族精神;促进宪政制度的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
23、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紧急处理机制;善后协调机制;预警机制;反馈机制)。
24、突发事件中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及时、准确、全面、公正地传播信息;典论监督与引导;发动民众履行公民职责、配合政府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全面解读突发事件、引导深层次思考,从而推动社会运行机制有效、科学、合规律运转;控制突发事件传播的程度、构建社会健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