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整本预习资料全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整本预习资料全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整本预习资料全汇总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

(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知识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包括加、减、乘、除法。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表示为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运算顺序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四则运算的相关运算包括: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任何一个数乘以1得原数,不能做除数,除以0没有意义,除以一个非零数等于被除数除以这个数,除不尽的除法得不到固定的商。

二、观察物体(二)

观察物体需要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观察物体的诀窍是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辨认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形的方法是在哪个位置观察物体,就从那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图形。

观察同一个物体时,从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同样地,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也可能相同或不同。因此,只有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当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时,从前面观察到的形状比较容易确定。但是,从上面或左面观察时,需要发挥空间想象能力,需要仔细考虑哪些部分被遮挡了。

(部编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 · (全册)知识考点梳理汇编

(部编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 · (全册)知识考点梳理汇编

(部编人教版)四年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全册)知识考点梳理汇编

1四则运算

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3+3+3+3+3=3×5

余数的除法算式:

.............既有乘、除法又有加、.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a≠0,用a表示有关0的运算

{

a+0=a

a-0=a a-a=0

a×0=0

0÷a=0

易错题:

判断: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分析:0不能作除数,任何数包括0。

正确答案:✕

易错题:

错误答案:

12×5÷12×5

=60÷60

=1

分析: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计算。

正确答案:

12×5÷12×5

=60÷12×5

=5×5

=25

运算顺序的口诀巧记

中小括号混合算,

运算顺序要体现。

小括号里要优先,

中括号里紧接算。

括号里面全算完,

中括号外最后算。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

2观察物体(二)

一、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的方法:从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体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从前面观察,可以知道这个物体是由几列、几层摆成的;从上面观察,可以知道这个物体是由几列、几排摆成的;从左、右面观察,可以知道这个物体是由几

层、几排摆成的。从左面和右面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如: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下面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

观察可知,这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物体。从前面看有两层,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形,第二层正中间有一个小正方形,即;从上面看有前后两排,第一排有1个小正方形,第二排有3个正方形,即;从左面看有两列,第一列有1个正方形,第二列有2个正方形,即。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1

第一单元、乘法

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先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4、25×4=100,25×8=200,25×16=400,125×8=1000,125×16=2000,

24×5=120,

11×11=121,

12×12=144,13×13=169,14×14=196,15×15=225,16×16=256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

1、容量: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叫做这个容器的容量。

2、1升(L)=1000毫升(ml 、mL)

3、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1升。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1毫升。(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称为棱长)

4、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一瓶眼药水大约15毫升。

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6、1升水重1千克,1毫升水大约20滴。

第三单元、三角形

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三边关系):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末复习资料编写人:

2021年6月5日第一部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一、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如:2468 +575=3043 加数+ 加数=

(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如:3043 - 575=

2468 被减数 - 减数=

(3)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4)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5)应用举例:

①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 )

3043-575=( ) 根据是: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575、2468 )。

②根据2688-26=2662,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2688-2662=()

根据是: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26)

26+2662=

()

根据是:减数加差等于被减数(2688)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如:3+3+3+3=12 用乘法计算:

4 ╳ 3 =

1

2 因数╳ 因数 =

(2)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如:12 ÷ 3 =

4

被除数÷ 除数=

(3)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被除数÷ 除数=商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整本预习资料全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整本预习资料全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整本预习资料全汇总

整理:梅语文教学团队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0=a0+a=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1单元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P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P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P11: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P12:加、减、乘和除统称四则运算.

3、P13: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与0相乘,得0.

0除以一个数,得0.

0不能做除数,例如5÷0是不存在,没有意义的.

4、四则混合运算方法,

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

1、确定物体的位置

(1)找参照物:以谁为参照物,就以谁为观测点.

如:“在XXX的东偏南”就是以“XXX”为观测点

(2)找出较小的夹角,从箭头方向开始写出方向.

(3)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2)用量角器确定建筑物的方向.

(3)用直尺确定建筑物的距离.

(4)画出建筑物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第3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运算定律与算式特点

P28:加法交换律

a+b=b+a34+89+66=34+66+8926+47-6=26-6+47

1、只有加法,减法.

2、注意减法时要将前面的“一”号一起交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第1单元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P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P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P11: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P12:加、减、乘和除统称四则运算。

3、P13: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与0相乘,得0。

0除以一个数,得0。

0不能做除数,例如5÷0 是不存在,没有意义的。

4、四则混合运算方法

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

1、确定物体的位置

(1)找参照物:以谁为参照物,就以谁为观测点。

如:“在XXX的东偏南”就是以“XXX”为观测点

(2)找出较小的夹角,从箭头方向开始写出方向。

(3)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2)用量角器确定建筑物的方向。

(3)用直尺确定建筑物的距离。

(4)画出建筑物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第3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运算定律与算式特点

P28:加法交换律

a+b=b+a 34+89+66=34+66+89 26+47-6=26-6+47

1、只有加法,减法。

2、注意减法时要将前面的“一”号一起交换。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合

一、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⑴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⑵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数 + 加数 =和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加数被减数-差 =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2、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⑵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管,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因数 × 因数 =积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积÷因数=因数被除数÷商=除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3、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5、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2、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

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面)

2018学年下期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的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基本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习把本册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好地掌握,并把各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另外通过总复习,查缺补漏,使学习学困生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复习内容〔各单元知识点、重点、难点〕

1.第一、三、六单元:四则运算、简便计算。

〔1〕四则运算的方法〔只有加减。只有乘除。加减乘除混合。有括号算式的计算以及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

〔2〕关于0的计算

〔3〕简便计算——掌握概念。能用符号或字母表示。能进行顺向、逆向的运用

①加法交换律、②加法结合律、③乘法交换律、④乘法结合律、

⑤乘法分配律、⑥减法的性质、⑦连除的简便计算

〔4〕注意易错题目

如:125×8÷125×8 598-〔398-128〕

625÷25÷4 625÷25×4 64÷8×125

〔5〕注意书本各练习中思维灵活应用题

▲复习重点:计算、概念及运用、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运算定律的逆向运用、易错题目的稳固练习、注意思维灵活应用题。

a-(b+c)=a-b-c a÷(b×c)=a÷b÷c

a+(b+c)=a+b+c a×(b×c)=a×b×c

a×c+b×c=(a+b)×c

2.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会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形状。

〔2〕会画出从前面看、上面看、侧面看到的图形。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 0”
2、从三角形的 一个顶点 到它的 对边 做一条 垂线 ,顶点和垂足间的 线段 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 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只有 3 条高 。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具有 稳定性。
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 0”不能去掉。
4、边的特性: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算第三条边的长度:大于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 。
0.001 …… 0.80 里面包含了 (
)个 0.01 ,将 0.80 化简得到(
)。0.52 里面有(
) (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 =======除以 进率,小数点向 左移动 。
个 0.001 不改变 2.0100 和 12 的大小,把它们写成三位小数分别是(
)和(
)。
5、每 相邻 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10。
)。
解决问题: 1、有 32 人,租小船每条 24 元,可以坐 4 人,租大船每条 30 元,可以坐 6 人。怎样租船
最省钱?
最省事的办法是带第 ( ) 块去。
2、 28 名老师带着 312 名同学去春游,每辆大车可坐 40 人,租金 900 元,每辆小车可坐 20 人,租金 500 元,怎样租车最省钱?
个等边三角形等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后,每个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分别是(
)( )。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集锦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集锦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集锦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第1篇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

125×25×32

37×96+37×3+37

125×88

+

易错的情况:

++

38×101+10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第2篇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知识点汇编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是错误的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任何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9)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P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P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P11: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P12:加、减、乘和除统称四则运算。

3、P13: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与0相乘,得0。

0除以一个数,得0。

0不能做除数,例如5÷0 是不存在,没有意义的。

4、四则混合运算方法

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

1、确定物体的位置

(1)找参照物:以谁为参照物,就以谁为观测点。

如:“在XXX的东偏南”就是以“XXX”为观测点

(2)找出较小的夹角,从箭头方向开始写出方向。

(3)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2)用量角器确定建筑物的方向。

(3)用直尺确定建筑物的距离。

(4)画出建筑物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第3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运算定律与算式特点

P28:加法交换律

a+b=b+a 34+89+66=34+66+89 26+47-6=26-6+47

1、只有加法,减法。

2、注意减法时要将前面的“一”号一起交换。

3、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P29:加法结合律

a+b+c=a+(b+c) 88+104+96=88+(104+96) 79+26-9=26+(79-9) P34:乘法交换律

a × b=b× a 4×58×25=4×25×58

1、只有乘法。

2、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3、注意找好朋友:

2×5=10

4×25=100

8×125=1000

P35:乘法结合律

a×b×c=a×(b×c)125×67×8=67×(125×8)

P36:乘法分配律拆:(a+b)×c=a×c+b×c25×(200+4)

=25×200+25×4

合:a×b+a×c =a×(b+c)265×105-265×5=265×(105-5)

1、有乘法和加法;或者有乘法和减法。

2、拆的时候,是将括号外面的数分给括号里面的两个数。

3、合的时候,是提取相同的因数,将不同的因数相加或相减。

特别注意: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区别

2、运算性质

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公式:a-b-c=a-(b+c)

举例:128-57-43=128-(57+43)

记忆:减变,加不变

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公式:a÷b÷c=a÷(b×c)

举例:2000÷125÷8=2000÷(125×8)

记忆:除变,乘不变

3、两个数相乘,可以将其中一个数进行拆分,再简便计算。

第4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每一份占其中的、、、P51: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P52: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的最低数位是个位,小数部分的最高数位是十分位。

2.309 ,2在个位,表示2个一,3在十分位,表示 3个0.1 ,9在千分位,表示9个 0.001。

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的读写

①先读(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写)法来读(写)。

②再读(写)小数点

③最后读(写)小数部分,依次读(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注意: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要读几个零,小数末尾的0也要读出。

3、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P60:小数的大小比较

①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②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③如果十分位还相同,再看百分位,直到比较出两个小数的大小为止。注意:数位不够,用0占位。

5、P6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大小变化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

6、P68:名数的改写(单位换算+题组练习)

(一)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厘米=0.1分米=0.01米

(二)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三)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