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与中国剩余定理
什么是中国剩余定理
什么是中国剩余定理?剩余定理详细解法中国数学史书上记载:在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古代算书《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及其解法: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
问物几何?意思是说:现在有一堆东西,不知道它的数量,如果三个三个的数最后剩二个,如果五个五个的数最后剩三个,如果七个七个的数最后剩二个,问这堆东西有多少个?你知道这个数目吗?《孙子算经》这道著名的数学题是我国古代数学思想“大衍求一术”的具体体现,针对这道题给出的解法是:N=70×2+21×3+15×2-2×105=23如此巧妙的解法的关键是数字70、21和15的选择: 70是可以被5、7整除且被3除余1的最小正整数,当70×2时被3除余2 21是可以被3、7整除且被5除余1的最小正整数,当21×3时被5除余3 15是可以被3、5整除且被7除余1的最小正整数,当15×2时被7除余2 通过这种构造方法得到的N就可以满足题目的要求而减去2×105 后得到的是满足这一条件的最小正整数。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
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假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则兵有多少?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后再加3,得9948(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
中国剩余定理(孙子定理)详解
中国剩余定理(孙⼦定理)详解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
问物⼏何?简单点说就是,存在⼀个数x,除以3余2,除以5余三,除以7余⼆,然后求这个数。
上⾯给出了解法。
再明⽩这个解法的原理之前,需要先知道⼀下两个定理。
定理1:两个数相加,如果存在⼀个加数,不能被整数a整除,那么它们的和,就不能被整数a整除。
定理2:两数不能整除,若除数扩⼤(或缩⼩)了⼏倍,⽽被除数不变,则其商和余数也同时扩⼤(或缩⼩)相同的倍数(余数必⼩于除数)。
以上两个定理随便个例⼦即可证明!现给出求解该问题的具体步骤:1、求出最⼩公倍数lcm=3*5*7=1052、求各个数所对应的基础数(1)105÷3=3535÷3=11......2 //基础数35(2)105÷5=2121÷5=4 (1)定理2把1扩⼤3倍得到3,那么被除数也扩⼤3倍,得到21*3=63//基础数633、105÷7=1515÷7=2 (1)定理2把1扩⼤2倍得到2,那么被除数也扩⼤2倍,得到15*2=30//基础数30把得到的基础数加和(注意:基础数不⼀定就是正数)35+63+30=1284、减去最⼩公倍数lcm(在⽐最⼩公倍数⼤的情况下)x=128-105=23那么满⾜题意得最⼩的数就是23了。
⼀共有四个步骤。
下⾯详细解释每⼀步的原因。
(1)最⼩公倍数就不解释了,跳过(记住,这⾥讨论的都是两两互质的情况)(2)观察求每个数对应的基础数时候的步骤,⽐如第⼀个。
105÷3=35。
显然这个35是除了当前这个数不能整除以外都能够被其他数整除,就是其他数的最⼩公倍数。
相当于找到了最⼩的起始值,⽤它去除以3发现正好余2。
那么这个基础数就是35。
记住35的特征,可以整除其他数但是不能被3整除,并且余数是2。
体现的还不够明显,再看下5对应的基础数。
21是其他数的最⼩公倍数,但是不能被5整除,⽤21除以5得到的余数是1,⽽要求的数除以5应该是余1的。
四大数论定理
四大数论定理四大数论定理是指费马小定理、欧拉定理、中国剩余定理和欧几里得算法。
这四个定理在数论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个定理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费马小定理:费马小定理是由法国数学家费马在17世纪提出的,是数论中的基本定理之一。
它的主要内容是:如果p是一个质数,a是任意一个整数,那么a的p次方减去a一定能够被p整除。
即a^p ≡ a (mod p)。
这个定理在密码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费马小定理的原理是基于模运算的性质。
对于给定的整数a和质数p,我们可以将a的p次方表示为a^p = a * a * a * ... * a。
根据模运算的性质,我们可以对每个乘法因子a进行取模操作。
由于模运算满足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我们可以得到 a * a ≡ a^2 (mod p),再依次类推,最终得到a^p ≡ a (mod p)。
费马小定理在密码学中的应用是基于离散对数问题。
通过费马小定理,我们可以快速计算模p下的指数问题,从而实现快速的加密和解密操作。
例如,RSA加密算法就是基于费马小定理和大素数的选择来实现的。
二、欧拉定理:欧拉定理是由瑞士数学家欧拉在18世纪提出的,是费马小定理的推广。
它的主要内容是:如果a和n互质,那么a的欧拉函数值φ(n)次方减去1一定能够被n整除。
即a^φ(n) ≡ 1 (mod n)。
欧拉定理在数论和密码学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欧拉定理的原理是基于欧拉函数的性质。
欧拉函数φ(n)表示小于等于n且与n互质的正整数的个数。
对于给定的整数a和正整数n,我们可以将a的φ(n)次方表示为a^φ(n) = a * a * a * ... * a。
根据模运算的性质,我们可以对每个乘法因子a进行取模操作。
由于a和n互质,根据欧拉定理,我们可以得到a^φ(n) ≡ 1 (mod n)。
欧拉定理在密码学中的应用是基于模反演问题。
通过欧拉定理,我们可以快速计算模n下的指数问题,从而实现快速的加密和解密操作。
中国剩余定理计算过程
中国剩余定理计算过程中国剩余定理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在解决一类关于同余方程组的问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中国剩余定理计算过程”为标题,详细介绍中国剩余定理的计算过程,并通过示例来说明其应用。
一、问题引入假设我们有一个同余方程组:x ≡ a1 (mod m1),x ≡ a2 (mod m2),...,x ≡ an (mod mn),其中a1,a2,...,an是给定的整数,m1,m2,...,mn是给定的互质的正整数。
我们的目标是求解出x 的解。
二、中国剩余定理的原理中国剩余定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一系列的同余方程组的解来得到整个同余方程组的解。
其原理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步骤:1. 求出同余方程组中所有模数的乘积n = m1 * m2 * ... * mn;2. 对于每个同余方程,计算mi关于n/mi的乘法逆元Mi;3. 计算解x = (a1 * M1 * n1 + a2 * M2 * n2 + ... + an * Mn * nn) % n,其中ni = n / mi。
三、中国剩余定理的计算过程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中国剩余定理的计算过程。
例子:求解同余方程组x ≡ 2 (mod 3),x ≡ 3 (mod 4),x ≡ 2 (mod 5)。
1. 计算n = 3 * 4 * 5 = 60;2. 分别计算Mi和ni:M1 = n / m1 = 60 / 3 = 20,n1 = M1^-1 ≡ 20^-1 ≡ 2 (mod 3);M2 = n / m2 = 60 / 4 = 15,n2 = M2^-1 ≡ 15^-1 ≡ 3 (mod 4);M3 = n / m3 = 60 / 5 = 12,n3 = M3^-1 ≡ 12^-1 ≡ 2 (mod 5);3. 计算解x:x = (2 * 20 * 2 + 3 * 15 * 3 + 2 * 12 * 2) % 60 = 68 % 60 = 8。
中国剩余定理
中国古代求解一次同余式组(见同余)的方法。
是数论中一个重要定理。
又称中国剩余定理。
注释:三数为a b c,余数分别为m1 m2 m3,%为求今年余计算,&&是“且”运算。
孙子定理孙子定理1、分别找出能被两个数整除,而满足被第三个整除余一的最小的数。
k1%b==k1%c==0 && k1%a==1;k2%a==k2%c==0 && k2%b==1;k3%a==k3%b==0 && k3%c==1;2、将三个未知数乘对应数字的余数再加起来,减去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整数倍即得结果。
Answer = k1×m1 + k2×m2 + k3×m3 - P×(a×b×c);P为满足Answer > 0的最大整数;或者Answer = (k1×m1 + k2×m2 + k3×m3)%(a×b×c) ;解题思路:令某数为M,令素数为A,B,C,D,…,Z,已知M/A余a,M/B余b,M/C余c,M/D余d,…,M/Z余z。
求M=?因为A,B,C,D,…,Z为不同的素数,故,B*C*D*…*Z不可能被A整除,有等差数列(B*C*D*…*Z)+(B*C*D*…*Z)N中取A个连续项,这A个连续项分别除以A的余数必然存在0,1,2,3,…,A-1,所以,从这A个连续项中能寻找到除以A余1的数。
再用除以A余1的这个数*a其积必然除以A余a,这个除以A余a 的数,为能够被素数B*C*D*…*Z整除的数,为第一个数;再按同样的道理,从A*C*D*…*Z的倍数中寻找除以B余b的数,该数具备被素数A,C,D,…,Z整除的特性,为第二个数;因为,第一个数除以A余a,第二个数能被素数A,C,D,…,Z整除,即能被A整除,所以,第一个数+第二个数之和,仍然保持除以A余a;同理,第二个数除以B余b,因第一个数能被B整除,所以,第二个数+第一个数之和,仍然保持除以B余b。
第8章中国剩余定理和RSA算法
RSA的安全性
对RSA算法的攻击可能有如下四种方式: 穷举攻击:这种方法试图穷举所有可能的 私钥; 数学攻击:有多种数学攻击方法,它们的 实质都是试图分解两个素数的乘积; 计时攻击:这类方法依赖于解密算法的运 行时间; 选择密文攻击:这种攻击利用了RSA算法的 性质。
因子分解问题
由Euler定理有 mφ(q) ≡1 mod q 于是 (mφ(q))kφ(p)≡1 mod q 写成 mkφ(n) ≡1 mod q 或 m kφ(n) =1+jq 这里j是正整数 由(2)式有 D[C] ≡m.(mφ(n))k(mod n) ≡m(1+jq) ≡m+mjq≡m+spjq=m+sjn≡m(mod n) 即D[C]=m
用数学方法攻击RSA的途径有以下三种: 分解n为两个素因子。这样就可以计算出φ(n)= (p-1)(q-1),从而可以确定 d≡e-1(mod φ(n))。 直接确定φ(n)而不先确定p和q。 直接确定d,而不先确定φ(n)。 对RSA的密码分析的讨论大都集中于第一种攻击 方法,即分解n。在选择RSA的n时,密钥大小在 1024至2048位范围内是合适的。
单向陷门函数的定义:一个函数,若计 算函数值很容易,并且在缺少一些附加 信息时计算函数的逆是不可行的,但是 已知这些附加信息时,可在多项式时间 内计算函数的逆,那么我们称这样的函 数为单向陷门函数。即单向陷门函数是 满足下列条件的一类不可逆函数fk 若k和X已知,则容易计算Y=fk(X)。 若k和Y已知,则容易计算X=fk-1(Y) 若Y已知但k未知,则计算X=fk-1(Y)是不可 行的 。
模[m1,m2,…,mk]有惟一解, x≡M1M1-1b1 + M2M2-1b2 +…+ MkMk-1bk mod m m=m1m2…mk Mi=m/mi,MiMi-1≡1 mod mi
第8章中国剩余定理和RSA算法
8.4中国剩余定理
定理1-10中国剩余定理 (CRT: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 设m1,m2,…,mk是两两互素的正整数,即: (mi,mj)=1,i≠j,i, j=1,2,…,k,则同余方 程组:
X≡b1 mod m1 X≡b2 mod m2 …… X≡bk mod mk
但Diffie-Hellman的开创性论文却引起了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MIT)的年青教授Ron Rivest对公 钥加密技术的极大兴趣,他下决心要开发一个 最终的公钥加密技术。于是他邀请两位同事Adi Shamirt和 Len Adleman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1977年,三人开发出了一个能够真正加密数据 的公钥加密算法,并于1978年在一篇题为“A Method for Obtaining Digital Signatures and Public Key Cryptosystems(获取数字签名和公钥 加密系统的方法)”中公开了这个算法,这就是 著名的RSA算法(以三位发明者名字的首字母 缩写命名)。 RSA先后被ISO、ITU、SWIFT等国际化标准组 织采用作为标准。
课后习题: 1.韩信点兵的故事。今有兵员不知其数,每五个数 之,剩下1人;每六个数之,剩下5人;每七人数 之,剩下4人;每十一人数之,剩下10人,问兵 员多少? *编写中国剩余定理算法程序。 2.什么是单向陷门函数? 3.P201 9.2 a, b 9.3
用数学方法攻击RSA的途径有以下三种: 分解n为两个素因子。这样就可以计算出φ(n)= (p-1)(q-1),从而可以确定 d≡e-1(mod φ(n))。 直接确定φ(n)而不先确定p和q。 直接确定d,而不先确定φ(n)。 对RSA的密码分析的讨论大都集中于第一种攻击 方法,即分解n。在选择RSA的n时,密钥大小在 1024至2048位范围内是合适的。
中国剩余定理计算过程
中国剩余定理计算过程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剩余定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三、中国剩余定理的算法实现四、中国剩余定理的应用案例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孙子提出的一个著名数学定理。
该定理指出,对于一组互素的正整数,给定任意整数k,若将这k 个整数分别除以这组正整数,所得的余数构成一个同余方程组,那么这个同余方程组必有解。
中国剩余定理在数学、密码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剩余定理的计算过程。
二、中国剩余定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中国剩余定理的定义:设有m 个正整数a1, a2,..., am,它们两两互素,即最大公约数为1。
给定任意整数k,将整数ki 分别除以这m 个正整数,所得的余数为r1, r2,..., rm。
若同余方程组:x ≡ r1 (mod a1)x ≡ r2 (mod a2)...x ≡ rm (mod am)有解,那么这个同余方程组必至少有一个解x 满足:0 ≤ x < a1 * a2 *...* am中国剩余定理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数学的模运算和欧几里得算法。
通过模运算,可以将同余方程组转化为一个模某个正整数的方程组。
而欧几里得算法可以用来求解模某个正整数的方程组。
三、中国剩余定理的算法实现中国剩余定理的算法实现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判断正整数是否两两互素和计算同余方程组的解。
1.判断正整数是否两两互素要判断正整数是否两两互素,可以使用辗转相除法。
对于给定的两个正整数a 和b,如果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为1,则它们是互素的。
辗转相除法的基本原理是: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等于其中较小的整数和两整数差的最大公约数。
通过不断用较小的整数去除两整数差,直到两整数差为1,就可以判断两个整数是否互素。
2.计算同余方程组的解计算同余方程组的解可以使用欧几里得算法。
欧几里得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对于两个整数a 和b,如果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为d,则存在整数x 和y,使得ax + by = d。
中国剩余定理计算过程
中国剩余定理计算过程摘要:一、中国剩余定理简介- 概念- 数学表达式二、模数和同余方程组- 模数的定义和性质- 同余方程组的表示方法三、中国剩余定理的计算步骤1.扩展欧几里得算法2.求解模数和通解3.计算模数和特解4.求解原同余方程组四、计算实例1.实例介绍2.计算过程3.结果分析正文:中国剩余定理是一种用于求解同余方程组的数学方法,它可以解决一组同余方程组是否有解以及如何求解的问题。
在数学领域中,同余方程组广泛应用于数论、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因此,中国剩余定理在这些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中国剩余定理简介中国剩余定理,又称为孙子定理,是数学家孙子于公元前3 世纪提出的一个数学定理。
该定理指出,如果两个整数a 和b 互质,那么同余方程组:ax ≡ b (mod m)对于任意整数x,都有唯一解。
其中,m 为模数,ax ≡ b (mod m) 表示a 与b 模m 同余。
二、模数和同余方程组在中国剩余定理中,模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模数是用于同余方程组中的一个正整数,它决定了同余方程组的解的范围。
同余方程组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同余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它可以表示为:ax ≡ b (mod m)其中,a 和b 是整数,m 是模数。
三、中国剩余定理的计算步骤中国剩余定理的计算步骤主要包括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求解模数和通解、计算模数和特解以及求解原同余方程组。
1.扩展欧几里得算法:该算法用于求解两个整数a 和b 的最大公约数。
2.求解模数和通解:根据扩展欧几里得算法的结果,求解同余方程组的通解。
3.计算模数和特解:根据通解和同余方程组中的系数,计算同余方程组的特解。
4.求解原同余方程组:利用求得的通解和特解,求解原同余方程组。
四、计算实例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中国剩余定理的计算过程。
实例介绍:给定同余方程组:x ≡ 2 (mod 3)x ≡ 5 (mod 7)计算过程:1.求解扩展欧几里得算法:首先,求解2 和7 的最大公约数,得到1。
中国剩余定理公式
中国剩余定理公式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提供了一种解决一组同余方程的方法。
这个定理最早由中国数学家孙子在《孙子算经》中给出,后来由法国数学家孟德尔在17世纪将其形式化并证明。
中国剩余定理在现代密码学、编码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中国剩余定理的基本思想。
假设有一个装满了一百个鸡蛋的蛋筐,如果每十二个蛋放进一个篮子,那么这些蛋需要放在多少个篮子里?我们可以用模运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计算100除以12的商和余数,即100÷12=8余4、商表示放入篮子的个数,余数表示篮子中剩余的蛋数。
因此,我们需要8个篮子,并且还剩下4个蛋。
这个例子中就是使用了中国剩余定理。
定理的正式表述为:如果有一组模数互质的同余方程组{x ≡ a1 (mod n1), x ≡ a2 (mod n2), ..., x ≡ ak (mod nk)},其中n1、n2、…、nk为正整数,a1、a2、…、ak为任意整数,而且n1、n2、…、nk两两互质,那么同余方程组在模n = n1 × n2 × … × nk下有唯一解。
中国剩余定理的解法可以通过构造一个同余方程组{x ≡ a1 (modn1), x ≡ a2 (mod n2), ..., x ≡ ak (mod nk)},其中n1、n2、…、nk为给定的模数,a1、a2、…、ak为给定的余数。
然后我们找到这个同余方程组在模n = n1 × n2 × … × nk下的唯一解。
具体步骤如下:1. 计算n = n1 × n2 × … × nk。
2. 对于每一个i,计算Ni = n / ni。
3. 对于每一个i,计算Mi,使得Mi × Ni ≡ 1 (mod ni)。
可以使用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来计算Mi。
中国剩余定理计算过程
中国剩余定理计算过程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剩余定理的基本概念1.定义2.公式三、中国剩余定理的计算过程1.确定方程组2.求解模数3.计算解四、实例演示五、中国剩余定理的应用1.密码学2.编码理论3.计算机科学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在中国古代数学中,剩余定理是一项重要的成果。
经过多年的发展,剩余定理逐渐演变为如今的中国剩余定理。
本文将介绍中国剩余定理的基本概念、计算过程以及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数学原理。
二、中国剩余定理的基本概念1.定义中国剩余定理是一种解决一组同余方程的方法。
给定一组整数a1,a2,...,an和一组正整数m1,m2,...,mn,求解以下同余方程组:x ≡ a1 (mod m1)x ≡ a2 (mod m2)...x ≡ an (mod mn)2.公式中国剩余定理提供了一种求解上述同余方程组的方法。
设M = m1 * m2 * ...* mn,N = m1 * m2 * ...* mi-1 * mi+1 * ...* mn,那么同余方程组的解可以表示为:x ≡ a1M (mod M)x ≡ a2N (mod N)...x ≡ an(M/N) (mod M/N)三、中国剩余定理的计算过程1.确定方程组给定一组同余方程,首先确定方程组的形式。
例如,以下方程组:x ≡ 2 (mod 3)x ≡ 5 (mod 7)x ≡ 1 (mod 8)2.求解模数计算方程组中各个模数的乘积M,即M = 3 * 7 * 8 = 166。
3.计算解根据中国剩余定理,求解方程组:x ≡ 2 * 166 (mod 166)x ≡ 5 * 23 (mod 166)x ≡ 1 * 21 (mod 166)得到解:x ≡ 332 (mod 166)x ≡ 115 (mod 166)x ≡ 21 (mod 166)四、实例演示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例,演示如何使用中国剩余定理求解同余方程组:方程组:x ≡ 3 (mod 5)x ≡ 7 (mod 8)1.确定方程组2.求解模数M = 5 * 8 = 403.计算解根据中国剩余定理,求解方程组:x ≡ 3 * 8 (mod 40)x ≡ 7 * 5 (mod 40)得到解:x ≡ 24 (mod 40)x ≡ 35 (mod 40)五、中国剩余定理的应用1.密码学中国剩余定理在密码学中具有广泛应用,如哈希锁、数字签名等。
中国剩余定理的证明过程
中国剩余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是数论中的一项重要理论,最早由中国数学家孙子在《孙子算经》中提出,后来被欧洲数学家雷蒙德·托勒密(Regiomontanus)发现并命名。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国剩余定理的证明过程。
一、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国剩余定理是针对两两互素的模数进行求解的。
假设我们有n个不同的互素模数:m1, m2, ..., mn。
令M = m1 * m2* ... * mn,且Mi = M / mi,其中1≤i≤n。
二、定理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构造一个等差数列,使得该等差数列模除每个模数mi的余数相等。
设x是满足条件的数,那么我们有以下等式:x ≡ a1(mod m1)x ≡ a2(mod m2)...x ≡ an(mod mn)三、我们将上述等式转化为如下的等差数列形式:x ≡ a1 + k1 * m1 (mod m1 * m2 * ... * mn)x ≡ a2 + k2 * m2 (mod m1 * m2 * ... * mn)...x ≡ an + kn * mn (mod m1 * m2 * ... * mn)其中ki是一个整数。
四、根据模运算的性质,可以将上述等式简化如下:x ≡ ∑(ai * Mi * Mi') (mod M)其中Mi'是Mi的逆元,满足Mi * Mi' ≡ 1(mod mi)。
五、根据欧几里得算法,可以计算M的逆元Mi',即可得到x的取值。
通过上述证明过程,可以看出中国剩余定理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构造一个等差数列,使得该数列模除每个模数的余数相等,然后根据模运算的性质进行计算求解。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中国剩余定理的应用:假设我们需要求解以下模线性方程组:x ≡ 2(mod 3)x ≡ 3(mod 4)x ≡ 2(mod 5)首先,计算M = 3 * 4 * 5 = 60,然后计算Mi = M / miM1=60/3=20M2=60/4=15M3=60/5=12接下来,计算Mi的逆元Mi',得到:M1' ≡ 2(mod 3) => M1' = 2M2' ≡ 3(mod 4) => M2' = 3M3' ≡ 3(mod 5) => M3' = 3然后,根据上述公式:x ≡ (∑(ai * Mi * Mi'))(mod 60)≡ (2 * 20 * 2 + 3 * 15 * 3 + 2 * 12 * 3)(mod 60)≡ 287(mod 60)最后,求解287(mod 60)的余数,得到x ≡ 7(mod 60)。
生动讲解中国剩余定理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中国剩余定理的背景 • 中国剩余定理的原理 • 中国剩余定理的证明 • 中国剩余定理的应用 • 中国剩余定理的扩展和推广
01 引言
什么是剩余定理
• 剩余定理,也称为中国剩余定理,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定理。 它提供了一种解决一类线性同余方程组的方法,这些方程组中 的每一个方程都是模数不同的。简单来说,如果有一组线性同 余方程,每个方程都有一个不同的模数,那么中国剩余定理告 诉我们如何找到一个整数,满足所有这些方程。
剩余定理的重要性
• 剩余定理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密码学、计算机科学、数论和代数几何等。在密码学中,它被用于 公钥密码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如RSA算法。在计算机科学中,它被用于实现模运算的高效算法,以及解决一些优化问题。在 数论和代数几何中,它被用于研究整数的性质和结构。因此,理解并掌握中国剩余定理是非常重要的。
数据压缩
在数据压缩中,中国剩余 定理可以用于优化数据编 码和解码的过程,提高数 据传输和存储的效率。
并行计算
在并行计算中,中国剩余 定理可以用于优化并行算 法的设计和实现,提高计 算性能。
06 中国剩余定理的扩展和推 广
对称中国剩余定理
方程组,其解存在且唯一。
02 中国剩余定理的背景
历史背景
古代数学家的贡献
中国剩余定理起源于中国古代数 学家的研究,如《九章算术》中 的“方程”章就提到了线性同余 方程组的解法。
数学史上的里程碑
中国剩余定理是中国古代数学的 重要成果,也是世界数学史上的 里程碑之一,对后世数学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
数学背景
同余方程
同余方程是数论中的基本概念,它描 述了整数之间的一种等价关系。中国 剩余定理主要应用于解决线性同余方 程组的问题。
中国剩余定理证明方法
中国剩余定理证明方法我想和你聊聊一个超级酷的数学定理——中国剩余定理。
这定理就像是一把神秘的数学钥匙,能打开好多看似复杂得让人头疼的锁呢!咱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说起吧。
想象有这么一个情景,小明、小红和小李在玩数字游戏。
小明说他有一些苹果,这些苹果除以3余1;小红说她也有一些苹果,这些苹果除以5余3;小李说他的苹果除以7余2。
现在要算出最少有多少个苹果,这可怎么算呢?这就可以用到中国剩余定理啦。
中国剩余定理其实在很早以前就被咱们聪明的中国古代数学家发现了。
它的核心思想呢,有点像把不同的条件“拼凑”在一起找到一个满足所有条件的解。
那怎么证明这个定理呢?咱们先得了解同余的概念。
同余就像是一群数字在按照相同的“节奏”跳动。
比如说,10和13除以3都是余1,那我们就说10和13对于模3是同余的。
这就好比一群小伙伴按照3个一组排队,10和13都排在同一位置呢。
现在咱们来正式证明中国剩余定理。
假设我们有一组两两互质的数,比如说m₁, m₂, …, mₙ。
我们要找到一个数x,使得x满足x ≡ a₁ (mod m₁), x ≡ a₂ (mod m₂), …, x ≡ aₙ (mod mₙ)。
我们先对每个mᵢ做一些处理。
我们构造一个数M,M = m₁× m₂× …× mₙ。
然后对于每个mᵢ,我们再构造一个Mᵢ = M / mᵢ。
比如说,我们有m₁ = 3,m₂ = 5,m₃ = 7,那么M = 3×5×7 = 105,M₁ = 105 / 3 = 35,M₂ = 105 / 5 = 21,M₃ = 105 / 7 = 15。
这时候就有个很巧妙的地方啦。
我们要找到一个数yᵢ,使得Mᵢyᵢ≡ 1 (mod mᵢ)。
这就像是在每个单独的“小队伍”(以mᵢ为模的同余类)里找到一个特别的“代表”。
这可不容易找呢!不过通过一些计算方法是可以找到的。
比如说对于m₁ = 3,M₁ = 35,我们要找到y₁使得35y₁ ≡ 1 (mod 3),经过计算可以发现y₁ = 2。
循环数字的计算方法
循环数字的计算方法一、简介循环数字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它可以被用来求解问题,比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
循环数字的计算方法包括:欧几里得算法、中国剩余定理和拉格朗日算法。
二、欧几里得算法欧几里得算法是一种用来求解最大公约数的算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等于其中较小的数和两数相除余数的最大公约数。
欧几里得算法可以用下面的简单步骤来实现:(1)确定两个数中较小的数,将它记为num1。
(2)用较大的数num2去除较小的数num1,将商记为q,将余数记为r1。
(3)如果余数r1等于0,则最大公约数等于num1;如果余数r1不等于0,则将较小的数num1设为num2,将r1设为num1,重复步骤(2)和(3),直到余数r1等于0为止。
三、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是一种用来解决线性同余方程组的算法,它可以用来求解最小公倍数。
它的核心思想是,已知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它们的乘积,而最小公倍数的每个约数都可以表示为两数的乘积的某一个特定因子数的乘积。
中国剩余定理可以用下面的简单步骤来实现:(1)确定两个数num1和num2。
(2)计算num1和num2的所有约数的乘积。
(3)求解每个约数的乘积等于num1和num2的乘积的线性同余方程组,解出每个约数的两个特定因子数的乘积。
(4)用这两个特定因子数的乘积可以构成一个有序对,求出最小公倍数。
四、拉格朗日算法拉格朗日算法是一种用来求解多项式最大可分解因子的算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把多项式写成几个一次因子的乘积,其中,每个因子的系数都是整数,该因子可以由0个或多个素因子构成,这些素因子由循环数字构成。
算法的步骤如下:(1)确定多项式的系数。
(2)将多项式写成一次因子的乘积,其中,每个因子的系数都是整数。
(3)求出多项式的最大可分解因子,即每个因子的系数都是循环数字,生成有序对,解出最大可分解因子。
中国剩余定理的内容
中国剩余定理的内容
嘿,今天咱来聊聊中国剩余定理哈!这可有意思啦。
就说我有一次去买糖果吧,我特别喜欢吃那种水果味的小糖果。
我兜里有一些钱,我想买尽可能多的糖果。
我知道不同包装的糖果价格不一样。
有一种小包装的,3 个糖果一包,卖 5 块钱;还有一种大包装的,5 个糖果一包,卖 8 块钱。
我就开始琢磨啦,我得怎么买才能让我的钱花得最值呢。
这时候我就突然想到了中国剩余定理。
它呀,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能帮我解决这种问题呢。
它说的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通过一些余数的关系,可以找到一个符合条件的数。
就好像我要在这些不同包装的糖果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组合,让我既能买到最多的糖果,又不会浪费钱。
我就开始算呀,用中国剩余定理的方法,考虑那些余数呀什么的。
嘿,还真让我算出了一个好办法,最后我开开心心地买到了好多我喜欢的糖果。
其实中国剩余定理在很多地方都有用呢,不只是买糖果这一件小事哦。
它就像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很多难题的大门。
它能让我们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情况时,找到那个最合适的答案。
所以呀,可别小瞧了这个中国剩余定理,它虽然听起来有点深奥,但其实用起来可好玩啦,就像我买糖果一样。
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咱都可以用它来试试,说不定就能有惊喜呢!哈哈,这就是中国剩余定理啦,有趣吧!。
中国剩余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中国余数定理,是数论中的一个关于一元线性同余方程组的定理,说明了一元线性同余方程组有解的准则以及求解方法。
一元线性同余方程组问题最早可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世纪)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叫做“物不知数”问题,原文如下:
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
问物几何?
即,一个整数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除以七余二,求这个整数。
《孙子算经》中首次提到了同余方程组问题,以及以上具体问题的解法,因此在中文数学文献中也会将中国剩余定理称为孙子定理。
宋朝数学家秦九韶于1247年《数书九章》卷一、二《大衍类》对“物不知数”问题做出了完整系统的解答。
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将解法编成易于上口的《孙子歌诀》:
三人同行七十希,五树梅花廿一支,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个歌诀给出了模数为3、5、7时候的同余方程的秦九韶解法。
意思是:将除以3得到的余数乘以70,将除以5得到的余数乘以21,将除以7得到的余数乘以15,全部加起来后再减去105或者105的整数倍,得到的数就是答案(除以105得到的余数则为最小答案)。
比如说在以上的物不知数问题里面,使用以上的方法计算就得到。
c++中国剩余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CRT)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定理,用于解决一组模同余方程组。
C++ 中可以通过实现相关算法来应用中国剩余定理。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剩余定理的基本形式。
给定一组同余方程:
x≡a1(mod m1)
x≡a2(mod m2)
⋮
x≡a k(mod m k)
其中m1,m2,...,m k两两互质,即任意两个模数的最大公约数为 1。
中国剩余定理保证存在唯一的解x模乘积M=m1⋅m2⋅...⋅m k。
C++ 中实现中国剩余定理的一种方式是使用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求解模数之间的乘法逆元,然后通过计算累积求解最终的x。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C++ 示例代码:
这个例子中,我们通过extendedGCD函数求解乘法逆元,然后在chineseRemainderTheorem函数中应用中国剩余定理。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中国剩余定理反证法
中国剩余定理反证法中国剩余定理是数论中的一种重要定理,它可以用来解决一类关于模余数的问题。
该定理的证明方法之一是反证法,即假设结论不成立,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下面我将通过反证法来介绍中国剩余定理的原理和证明过程。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剩余定理的基本概念。
在数论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关于余数和模数的问题。
例如,我们想要知道某个数除以3的余数是1,除以4的余数是2,除以5的余数是3,我们该如何确定这个数呢?中国剩余定理就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类问题。
中国剩余定理的基本思想是,如果我们知道了一个数在不同模数下的余数,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余数来确定这个数在其他模数下的余数。
具体来说,对于给定的n个模数m1、m2、…、mn和相应的余数r1、r2、…、rn,如果这n个模数两两互质,那么一定存在一个数x,它同时满足x≡r1(mod m1)、x≡r2(mod m2)、…、x≡rn(mod mn)。
换句话说,就是x与每个模数的余数所构成的方程组有解。
接下来,我们通过反证法来证明中国剩余定理的正确性。
假设存在两个不同的数x和y,它们同时满足上述方程组。
即有x≡r i(mod mi)和y≡ri(mod mi),其中i=1,2,…,n。
由于mi两两互质,根据同余方程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x≡y(modmi),其中i=1,2,…,n。
这意味着x与y在每个模数下的余数相等。
现在我们来考虑差值d=x-y。
根据同余方程的性质,我们知道d≡0(mod mi),其中i=1,2,…,n。
也就是说,d是每个模数的倍数。
由于mi两两互质,根据数论中的定理,如果一个数是每个整数mi 的倍数,那么它一定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M的倍数。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d是M的倍数。
另一方面,根据方程组的条件,我们知道d≡ri-rj(mod mi),其中i,j=1,2,…,n。
由于每个模数的余数都是有限的,所以d的取值是有限的。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每个模数mi,存在一个正整数k,使得d=km+ri-rj,其中m是mi的最小公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20 0 8年 2月 第 l 7卷 第 1 期
中央 民 族 大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版 )
Junl f h U ( aua Sine dt n ora o teC N N t l c csE io ) r e i
F b.2 0 e 0 8
的 课 堂 中去 , 不 加 以 简 化 和 提 炼 , 不 仅 起 不 到 提 高 而 那
学 生学 习兴趣 的作 用 , 反而 会增 加学 生 的学 习 负担 , 为 此 , 教学过 程 中教 师适 当地 引 入 中国剩 余 定 理 的应 在 用案 例来使学 生充 分体会 定理算 法 方 面的价 值所 在 才
,
,n
中的 k , 用辗转 相除 法经过 有 限步计 算 很容 易 求解 . 亦 可 以用计 算机来机 械实 现 , 解 k 求 的程序框 图如 右 .
2 中 国剩余 定 理 中 的算 法 思想
在 中学 数 学教 学 中的渗 透
中国剩余 定 理 只 是解 决 了一 个 具体 问题 , 把 其 但 所蕴 涵 的思 想 和其 算 法加 以总 结 和 推广 , 不仅 仅 是 就 解决一 个 问题 了 . 如果仅仅 教 给学 生 中国剩 余 定理 , 而 不把其 加 以应用 , 生不 可能 真正领 悟 其算 法 的精髓 , 学 而如果 抽象 的把它 在科学 技术 的应 用 直接 照搬 到 中学
程
维普资讯
第 1期
崔 书 香 等 : 法 与 中 国 剩余 定 理 算
… +I 就 是余数 组为 ( , : " n r r… 一 r) , 的解 , 而特 解 为 =( ', 一C C为整数 , =M, … , . ∑I. i ) M( X M M )
V0 . 7 NO. 1 1 1
算 法与 中国剩 余定 理
崔 书香 , 晓 天 孙
( 央 民族 大 学 理 学 院 ,北京 1 0 8 ) 中 0 0 1
摘
要 : 算 法 是 高 中数 学 课 程 的 核 心 内 容 , 是 中 学 数 学 教育 的一 个 全 新 课 题 . 为 中国 古 代 数 学瑰 宝 之 一 也 作
r - 2 m。 ) = ( d3
{
【 2md ) (。7
3m d5 , ( o )这三个 同余方 程组 的公共解 就是 问题 的答 案 .
南宋 数学家 秦九韶 在他 的著作《 书九章 》 数 中提 出了解 一次 同余 式组 的一般 方 法 . 我们 今 天称 之 为
“ 中国剩余 定理 ”其 基本 内容 为 : .
那 么 , 1;1m d ) =12 … n k =k 1 1 ( o M i , , , 由辗 转相除 法很 容易求 出 , 而 可 以确定 从
= r. 。 +
收 稿 日期 :0 70 —8 2 0 — 1 5
作 者简 介 : 书香 (9 1 , ( 族 )河 北 邯 郸 人 , 央 民族 大 学 理 学 院 0 级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础 数 学 、 学 课 崔 18 一) 女 汉 , 中 5 研 基 数
( rM一 (P为数 :。. ) 窭 )c ̄ 整 , M. k M C M 2 -
一, 是 一组 除数为 { , , , } … 其余 数组分 别 ( 0… 00 ,( 0… 0 1 ) 1
.
它 的基本 算 法是 : 设
0 , ( … 0 1 的特 殊 解 . ) … 00 )
的 意 识 及 能 力 。j .
我 国最早 的简单 的同余 问题 出现在数 学著作 《 孙子算 经》 , 载 了“ 不知其 数 ” 中 记 物 问题 :今 有物 , “ 不
知其数 , 、 三 三数 之剩 二 ; 、 五 五数之 剩三 ; 、 七 七数 之剩 二 , 问物 几何 ? 这 个 问题 相 当 于求 解 同余方 程 组 ”
义.
关 键词 : 中 国 剩余 定 理 ; 法 ; 法思 想 ; 育价 值 算 算 教 中 图 分 类号 : 6 2 G 3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58 3 (0 8 0 .0 40 1 0 —0 6 2 0 ) 1 2 —5 0
1 中国剩 余 定理 中体 现 的算 法思 想
设 , , , 是 n个两两互 素 的正 整数 , . r, , 为 n个给 定 的 整数 , 么 一次 同余 方程 … r , … 那 组 ( o M , md ) :12 … , , , , n 必有解 , 且解 数 唯一 . 这个 同余方程 组 的最小正 整数解 为
:
“ 法 ” 常是指 可用计 算机来解 决 的某一类 问题 的程 序 或步 骤 , 些 程序 或 步骤 必 须 是 明确 和有 算 通 这
效的, 且能在有 限步骤 内完 成 . 而算 法思想 , 从整 体上讲 , 该是 一种 数 学思 想 , 把 复杂 问题 转 化成 一 应 是 系列可 以机械执 行 的算 法 的意识及 能力 ; 时代要 求来 讲 , 从 应该 具 备使 用计 算 机来 实 现算 法 , 简化 计 算
的 中国 剩余 定 理 , 是 体 现 算 法 思 想 的 一个 典 型 案 例 . 文提 出在 中国 剩 余 定理 的教 学 中 , 该 如何 准 确 地 把 就 本 从 三 个 方 面 阐 述 了 中 国 剩 余 定 理 的 学 习 对 于 算 法 教 育 价 值 体 现 的 意 并
t= l
当余 数 中只有一 个是 1而其 他都 为 0的特 殊 情 形容 易求 解 , 一 系列 特殊 解 可 以把 一般 解 表 达 出 , 用 来. 中国剩余定 理 的 这种 算 法 思 想 体 现 了数 学 中 由特 殊 到一般 的数学 思想 方 法 .算 法过 程 明确 、 晰 , 中 清 其 关 键 的一 步 就 是 确定 M 1m d ) (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