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课1节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传统游戏我会玩》第1课时备课教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传统游戏我会玩》备课教案年级二年级主备人审核人上课时间
课题传统游戏我会玩课型新授课时2序号 1
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给同学们介绍多种文化背景下各种游戏的玩法,从而感受游戏的文化性和价值性。
借助传统游戏这一话题,通过采访,动手制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社会探索能力的培育。
因此本课就是旨在通过玩传统游戏使学生了解传统游戏的意义及价值。
课标分析
品德与生活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落实到本册教材,承载的目标是:
:本课主要是基于课标中以下几条要求进行编写的: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中第二条“对周围环境充满兴趣,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第三条“喜欢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小玩具、小礼物或布置环境等来丰富和美化生活”。
第四条“能根据需要曲手做简单的道具,小模型,小街品等来开展活动”。
本课内容的编写着力这几个要求。
学情分析知识经验:
1.到了二年级,学生们已经适应了学校生活,对于身边的游戏,孩子们是非常熟悉的。
安全问题在校园里也是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会时时叮嘱。
但由于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往往会出现知行不统一的情况。
2.爱护环境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孩子们并不陌生。
可是如何从。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花儿与少年(管弦乐曲)主题1》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花儿与少年(管弦乐曲)主题1》教案一. 教材分析《花儿与少年》是一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管弦乐曲,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
本节课通过学习《花儿与少年》,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音乐材料,包括乐谱、音频、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渠道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对于《花儿与少年》这首乐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花儿与少年》的背景、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
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气息、音色和节奏演唱《花儿与少年》的主题曲。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花儿与少年》的主题旋律。
2.了解乐曲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体验。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观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讲解法:教师讲解乐曲的背景、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
3.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花儿与少年》的乐谱、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音响设备、投影仪等教学器材。
3.准备相关民族音乐的知识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花儿与少年》的背景、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花儿与少年》的乐谱,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
教师讲解乐谱中的音符、节奏等基本元素,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花儿与少年》的主题旋律。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6课《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6课《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课《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主要让学生掌握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含义,掌握求商的基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乘法口诀,并掌握了乘法口诀的运用。
但部分学生在求商时,可能还不太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乘法口诀表、求商情境图等。
2.学具:小棒、计数器等。
3.练习题:巩固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题目。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乘法口诀游戏,引导学生复习乘法口诀。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用乘法口诀求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个方法。
”呈现(10分钟)1.教师呈现求商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想一想,如何用乘法口诀求商呢?”3.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
操练(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情境图中的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巩固(10分钟)1.教师提出巩固性问题,检查学生对乘法口诀求商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6课《现代诗两首》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掌握诗歌象征、借物抒情的写法。
(3)在学习诗歌中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感悟,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会欣赏诗歌,更好地品味诗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掌握诗歌象征、借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营造意境,以物寓情的写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谁不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关于乡愁的现代诗。
(出示长城图片)二、学习《长城谣》(一)作者简介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
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蓉出生于四川。
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
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
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原因。
(二)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2.为下列生字词注音(课件出示)焉.支(yān)隘.口(ài) 蹲踞.(jù) 荒莽.(mǎng) 焚.起(fén) 敕.勒(chì)3.划分诗歌节奏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敕勒川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术:初步认识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商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总结文中的语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经过朗读认识文章的整体内容,经过怀疑、议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批评其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不合理要素。
二、教课要点:疏导文意,掌握文章的要旨和说理方式。
三、教课难点:对文章要旨的理解,资料和看法之间关系的整理。
四、教课方法:朗读、议论五、教课过程:第一教时一、讲话导入什么是“逍遥”?“逍遥”是个联绵词,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久舒长的境界。
逍遥就是徜徉、闲步、遨游,那种安闲自得优游光阴的情形,就是逍遥。
《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
表达的是“独与天地精向来往,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天下》 )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庄子》的“无为”主义,也能够叫做“逍遥”主义。
下边我们就来看看“逍遥”主义的详细内涵。
二、作者简介说明①。
庄子名周,战国期间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
生活年月与孟轲相仿,可能年纪略小。
他出生于一个衰败的贵族家庭,一世多数从事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在《读本》里有对于他生活的演义。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重申字音、停留。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难解语句。
3、提读课文,进行朗诵指导:⑴“大鹏怒飞” :读出气概和力量。
⑵“蜩与学鸠”:读出其微小。
⑶“大年小年” :读出鲜亮的对照。
⑷“汤之问棘” :读出对鲲鹏的赞叹,对斥鴳的歧视。
⑸结尾一节:读出对几种人的不屑以及结论的一定。
四、师生怀疑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提出难解语句,师生议论解决。
2、教师以第 1 节为基础,指引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⑴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条件?(海运)⑵野马、灰尘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条件?(生物以息相吹)⑶蜩与学鸠不可以远飞,是由于什么?(枪榆枋而止)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里经过三个案例、一个比喻和一组对照,为我们揭露了一个道理,就是大至鲲鹏小到灰尘,它们的运转都一定有所依靠,即后文所说的“有所待”。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九年级历史教案备课序号:第 1 节主备教师备课组长执行教学上课时间教学内容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知道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典型代表;了解这一时期的哲学代表人物;知道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成就之一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制作表格,归纳希腊古典文化的主要成果;通过学习古希腊史学家和史书,了解历史、历史学、史料的基本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希腊优秀的文明成果,感受古希腊文明的魅力,体会人类文明的丰富多样性,继承古希腊人求知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古希腊史诗、建筑、哲学、成就及其反映的时代背景教学难点理解分析希腊古典文化所折射的人文精神。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个性思考一、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盲诗人在唱诗2.教师讲述:到底历史上究竟有无荷马这个人?这两部史诗真是他写的吗?这些问题在西方学术界争论已久。
早在古希腊时代,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肯定荷马是两部史诗的作者,直到18世纪初,欧洲人仍然认为荷马是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一位远古的伟大诗人。
将荷马其人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议先搁置一边,单从《荷马史诗》开创了西方文学的先河来说,荷马堪称西方文学的始祖,他以诗歌般的记叙手法所展现的战争,生活场景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同时,荷马史诗也是研究古希腊风土人情的宝贵的资料。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是欧洲文学史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学作品。
3.材料展示:《伊利亚特》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目标导学三:哲学和法学1.图片展示:《雅典学院》2.教师提问: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是哪几个人?提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3.教师讲述: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者。
研究的重点是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对自然哲学不感兴趣,正因为他把哲学的重点从自然界转向人的问题,人们才称他为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的哲学家。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第6课《童年的游戏》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第6课(童年的游戏)教案教学设计第六课童年的游戏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打花巴掌)。
2.两首观赏曲目:(陀螺)和(玩具交响曲)〔片段〕3.唱歌:(幸福拍手歌)4.活动“童谣说唱会〞教学目标:〔一〕单元总要求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冬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冬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2.完整地表演(打花巴掌)。
〔二〕具体要求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中描绘的不同游戏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2.本单元通过表演,唱歌,观赏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开展教学,引发学生回忆童年时代的游戏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
3.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和观察能力,鼓舞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制造力。
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本单元的重点:1.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生动、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们友好合作的能力。
2.继续提高学生的唱歌能力和表演能力。
3.在音乐表演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制造能力。
本单元的难点:1.游戏是儿童非常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获得生活体验,锻炼能力。
本单元通过音乐表现的游戏活动,使学生感受音乐活动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引发学生感受游戏活动中的自然,朴实,纯真的感情。
通过演唱,表演,观赏等活动方法。
使学生充分表达个人的感情并享受到美的愉悦。
课时安排:四课时课前打算:〔1〕磁带,录音机,CD-ROM,课件,投影仪,电子琴。
〔2〕录音带或CD〔以上歌曲均需范唱带及伴奏带〕。
学生打算:二下音乐课本,笔和橡皮擦第一课时周别: 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星期:_____班级: ___________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打花巴掌)教学目标:1.以说唱童谣,唱儿歌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韩老师教我敢说话教案1 北京课改版
第6课韩老师教我敢说话
总课时数第 1 节授课时间月日课题韩老师教我敢说话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能够复述课文,把握文章的叙事结构,识记字的音与形并解释词语,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能分析本文的文体特点。
过程与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师生间的深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尊敬师长美德。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叙事
结构。
难点复述课文,品味文章的
语言特点。
教具多媒体课本学具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好的老师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
做人的道理,还会发现我们的潜力,继而使其发
展成为能力。
魏巍的老师值得人尊敬,X志公的老
师也是如此。
2、解释词语
学生思考
学生给划横线的字注
音后,并读准字音。
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校园里的号令》教案设计
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校园里的号令》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里的一些规则和号令;2.能够正确使用校园里的号令;3.培养学生遵守校园里的规则和号令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并遵守校园里的号令。
三、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教授校园里的号令,包括起立、安静、排队、课间操等。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校园里的号令示意图;–打印素材:校园里的号令卡片;–教案:课堂教学流程,教学设计。
2.学生准备:–课本: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校园里的号令示意图,向学生解释号令的概念。
2.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校园里常见的号令。
步骤二:学习校园里的号令(20分钟)1.分发校园里的号令卡片给学生,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学生可使用笔记本记录。
2.请学生自愿发言,依次介绍所获得的号令卡片,并解释其含义。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解释,确保学生准确理解校园里的号令。
步骤三:学习号令的使用方法(20分钟)1.教师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模拟校园里的场景,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号令。
2.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情境,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号令进行表演。
3.观察学生的表演,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步骤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号令,让学生自愿发言进行总结。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概括,强调号令的重要性。
步骤五:实践应用(15分钟)1.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内观察并记录他们所见到的号令的使用情况,并用笔将观察到的号令与学习的号令进行对比。
2.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分享自己对号令的体会和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点评,鼓励学生遵守校园里的规则和号令。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利用笔记本,写下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2.要求学生背诵所学号令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六、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校园里的号令,并培养了学生遵守校园里的规则和号令的意识和习惯。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课时《半屏山》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课时《半屏山》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1、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讲故事,读《乡愁》导入新课,通过学习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半屏山》,通过欣赏、聆听、感受乐曲情绪,并和同学合作,用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通过聆听,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的热爱。
2、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上册歌曲《半屏山》为2/4拍,徵调式,单乐段,借一山两分、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观,寄托了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情感。
歌曲的节奏在平稳中略有顿挫,旋律则婉转起伏,优美流畅。
共有四个乐句。
第一、二乐句是叙述性的,清淡而细腻;第三乐句的旋律略有起伏,先上行后下行的旋律走向犹如半屏山的外,情绪显得内在、深沉;第四乐句一开始即向上大跳,随后基本保持平稳,感情真挚而激动,乐句结束在调式的宫音上,直到结束句时调式的主音才呈现,使歌曲稳定中结束。
3、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
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音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各种音乐要素、音乐体裁都比较了解。
能听辨一些常用的演奏乐器的音色,能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等。
这些都为课堂内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5、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6、学生用具:课本。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第六课 第1节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教案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责任的含义及来源;2.懂得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3.在现实生活中,会自觉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二、评价任务1.明确自己的责任,增强责任感,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社会负责的人心存感激。
2.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并依据角色的转换而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2015年10月5日,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许多中外媒体记者采访了她,下面是采访内容的节选:《纽约时报》:你在老鼠和猴子身上测试青蒿素并证明它有效之后,你自己使用了这种药物,你当时害怕吗?屠呦呦:我和两个同事使用了它来表明它不会致命,我认为,这是我作为一名医学化学家的责任,也是我的工作。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唯一不感谢的,就是我自己。
因为痴迷青蒿素,我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投入到科研当中,没有尽到为人妻、为人母的义务和责任。
她的获奖感言告诉了我们什么?提示:1)责任是一种美好的品格,在成就幸福的人生的同时,也创造了美好的社会生活。
2)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3)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责任心,自觉自愿地承担责任,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健康成长。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二)自主预习1.选择(1)责任是一个人分内的事情。
责任来自对他人_______、职业要求、、法律规定等。
(2)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_____。
随着时代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变换自己的_____,调节角色行为。
(3)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
认清角色,承担责任,才能构建、各得其所而又的社会。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散步》是⼀篇体现浓浓亲情的⽂章。
记叙了⼀家三代野外散步的“⽣活细节”,表现出⼀家⼈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爱幼的传统美德。
本单元要求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初⼀上册语⽂第6课《散步》课⽂原⽂ 我们在⽥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和⼉⼦。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了,⾝体不好,⾛远⼀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时候很听她的话⼀样。
天⽓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些⽼⼈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熬过了⼀个严冬。
这南⽅的初春的⽥野,⼤块⼉⼩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野⾥的冬⽔也咕咕地起着⽔泡⼉……这⼀切使⼈想起⼀样东西——⽣命。
我和母亲⾛在前⾯,我的妻⼦和⼉⼦⾛在后⾯。
⼩家伙突然叫起来:“前⾯也是妈妈和⼉⼦,后⾯也是妈妈和⼉⼦。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路,⼤路平顺;我的⼉⼦要⾛⼩路,⼩路有意思……不过,⼀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我的⼉⼦还⼩,他还习惯听从他⾼⼤的⽗亲;妻⼦呢,在外⾯,她总是听我的。
⼀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就像领袖⼈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家⼈,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已短。
我说:“⾛⼤路。
” 但是母亲摸摸孙⼉的⼩脑⽠,变了主意:“还是⾛⼩路吧!”她的眼睛顺⼩路望过去:那⾥有⾦⾊的菜花,两⾏整齐的桑树,尽头⼀⼝⽔波粼粼的鱼塘。
“我⾛不过去的地⽅,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去了。
到了⼀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
我的母亲虽然⾼⼤,然⽽很瘦,⾃然不算重;⼉⼦虽然很胖,毕竟幼⼩,⾃然也很轻。
冀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6课《小挎包》教案
冀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6课(小挎包)教案6(小挎包)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教材选用小挎包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合理开发利用了云南丰富的地方资源,同时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也是对前面所学民族民间纹样、图案内容的进一步深刻学习与延伸。
教材让学生了解、认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小挎包。
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用根本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形状来画或剪出挎包的外形,再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给挎包装饰优美的纹样、图案,并涂色或剪贴完成。
使学生在观察、绘画、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民族民间工艺品的独特美感。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引导学生观赏丰富多样的民族挎包,感受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独特的美。
2.学习用剪贴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有民族特色的小挎包。
〔二〕感情态度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美术作品的喜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认识民族民间小挎包,用剪贴的方法制作完成一个小挎包。
四、教学难点怎样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小挎包。
五、学情分析本堂课是一节综合性较强的创作及设计装饰课,本课作为对前面教学内容民族民间图案的延伸,充分表达了设计与应用的目的。
学生的差异虽存在,但基于我们是少数民族地区,可用的素材较多,学生通过亲手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从中体会到不同的成功与喜悦,加之本节课的内容很贴近生活又有大量图片供学生观赏,因此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应该会很高。
六、教学打算教师:民族挎包〔实物〕、多媒体课件学生:色彩纸、剪刀、胶水〔双面胶〕、铅笔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身着景颇族服装,出示神奇礼物盒,揭晓景颇挎包就是神奇礼物,并指出景颇挎包是教师这身民族服饰中很重要的饰品。
由此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挎包的喜欢之情〔二〕赏析感想、讲授新课1、看出示少数民族民间挎包(实物),并介绍挎包的民族以及挎包的不同用途及称谓。
小学科学第6课《热对流》(教案)
小学科学第6课《热对流》(教案)热对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量传递的方式及热对流的概念;2. 探究热对流现象的形成原因;3. 观察、描述和记录热对流现象;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热对流的概念和特点;2. 热对流现象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三、教学内容1. 热量传递的方式回顾;2. 热对流的概念;3. 热对流实验观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热量传递方式,并与学生讨论热量传递方式中是否存在的条件。
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热对流。
2. 新课讲解与示范(约10分钟)通过展示一瓶热水内部的情况,向学生解释热对流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冷热水在不同温度的条件下会如何流动,并引导学生猜测热对流现象的形成原因。
3. 实验探究(约30分钟)a) 准备工作:将两个塑料杯分别装满冷水和热水,粘上标签"L"和"H",准备一个红色染液和饮管。
b)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冷水杯和热水杯分别放在教室两个不同的角落,距离中央较远,不要放在直射阳光下。
学生进行静默观察,思考热对流现象。
步骤二:学生观察后,分小组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写下所在位置、时间和热水杯的温度。
步骤三:染液实验,用饮管将红色染液加入热水杯中,观察染液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c) 学生讨论现象,分析热对流的形成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深入思考: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了热对流现象。
4. 知识归纳与小结(约10分钟)让学生回想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并帮助学生总结热对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同时强调热对流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有助于温度分布的调节。
5. 练习与讨论(约15分钟)给学生出示一些与热对流相关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示现象,并找出其中的热对流现象。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讨论,然后进行汇报。
6. 小结与反思(约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热对流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热对流的存在。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一单元第6课《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一单元第6课《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6课的内容。
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以及运用简便运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的技巧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学生在进行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时,可能会对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有所混淆,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运用简便运算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运用简便运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黑板。
2.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3.教学用具(如分数计算器、纸张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的兴趣。
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他又得到了1/4的苹果,请问他现在有多少苹果?”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例如,展示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操练(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分数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个别辅导。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复杂的分数混合运算问题。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的理解。
第6课人大代表为人民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6课人大代表为人民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人大代表的概念,了解他们的职责和义务。
2.通过课堂讨论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
3.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真正了解人大代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并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状态。
教学重点:1.了解人大代表的任务和义务。
2.运用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人大代表的认识。
教学难点:1.通过视频和实例,让学生加深对人大代表的认识和了解。
2.启发学生对公民义务的思考和理解。
教学准备:1.制作幻灯片和讲义。
2.准备案例分析和观看视频的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开始课程时,教师可先展示一张人大代表的照片,并问学生是否了解他们的职责和任务。
2.通过介绍人大代表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职责和任务。
Step 2 教学内容呈现1.让学生看一段视频,让他们了解人大代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2.用幻灯片展示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任务,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人大代表工作的认识和了解。
Step 3 讨论与思考1.指导学生思考自己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哪些义务。
2.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公民义务和自己所能贡献的力量。
Step 4 课堂小结1.重新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强调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从小树立做好公民的思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成功地了解了什么是人大代表、他们的职责和任务,深入了解人大代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并进一步加深了对公民义务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这次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还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角色。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指导。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蝙蝠和雷达》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蝙蝠和雷达》是⼀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的问题。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6课《蝙蝠和雷达》课⽂原⽂ 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红⼀绿的两盏灯。
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的夜⾥,飞机怎么能安全飞⾏呢?原来是⼈们从蝙蝠⾝上得到了启⽰。
蝙蝠是在夜⾥飞⾏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且⽆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的夜⾥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次试验。
在⼀间屋⼦⾥横七竖⼋地拉了许多绳⼦,绳⼦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飞。
蝙蝠飞了⼏个钟头,铃铛⼀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它⼀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做了两次试验:⼀次把蝙蝠的⽿朵塞上,⼀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飞⾏,靠的不是眼睛,⽽是⽤嘴和⽿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飞⾏的秘密。
它⼀边飞,⼀边从嘴⾥发出⼀种声⾳。
这种声⾳叫做超声波,⼈的⽿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朵⾥,蝙蝠就⽴刻改变飞⾏的⽅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线电波,⽆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在荧光屏上。
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看到前⽅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就更安全了。
【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6课《蝙蝠和雷达》教案 教学⽬标 1.认识本课“蝙、蝠、启”等13个⽣字(包括1个多⾳字),会写“达、蚊、即”等14个⽣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课《j q x》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课《j q x》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j q x》这篇课文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6课,主要围绕着字母j、q、x展开。
通过介绍这几个字母的写法、发音和应用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字母的特点和用法。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字母j、q、x的形体结构、读音和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识记字母j、q、x并初步运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字母卡片:j、q、x各种写法的卡片。
•录音设备:播放相关发音。
•绘本:包含j、q、x字母的绘本。
•纸笔:供学生练习书写。
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舒适。
•教室内保持安静,以便学生更好地专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利用字母卡片展示字母j、q、x,并引导学生观察、认识。
2. 学习j字母1.教师介绍字母j的写法和读音。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写字母j。
3.利用绘本,让学生辨认包含j字母的字词。
3. 学习q字母1.教师介绍字母q的写法和读音。
2.学生模仿教师写字母q。
3.练习写q字母,加深学生对q字母的理解。
4. 学习x字母1.教师展示字母x的写法和读音。
2.学生练习正确书写字母x。
3.通过口头练习,让学生准确发音。
四、教学反馈1. 温故知新教师可通过游戏形式或口头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巩固所学的内容。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字母j、q、x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正确书写、发音,并初步运用在学习中。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口语、写作等方式进一步巩固这几个字母的知识。
以上就是本篇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与我联系。
感谢您的阅读!。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走绛州》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走绛州》教案一. 教材分析《走绛州》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活泼的节奏描绘了人们走绛州的场景,展现了绛州的美丽风光和民间风情。
歌曲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旋律明快,富有地方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较强。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但对于地方音乐特色和民间文化的理解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走绛州》,感受地方音乐风格。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引导学生了解绛州的风土人情,增强对民间文化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准。
2.重点:学会歌曲,理解歌曲的地方特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学唱、讨论,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4.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聆听、欣赏,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歌曲《走绛州》的视频、图片等素材。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绛州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感受地方特色。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走绛州》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走绛州》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哼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问题。
分组进行练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表演,其余学生观看、评价。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辅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风格的地方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
使用日期:编制人:审核人:使用人:
第三单元·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
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导学案
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
【学习目标】
1、明确情绪的基本类型,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
2、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
3、理解情绪对人的影响。
【教学重点】
理解情绪对人的影响。
【教学难点】
如何合理调整情绪。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个案展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加1”:课前预习
一、导入(2分钟)
二、思:自主探究(10分钟)
1、情绪的常见分类有哪些?
答:情绪的常见分类:喜、怒、哀、惧。
在这基础上组合成许多复杂的情绪。
2、情绪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会遭遇不同的事情、处于不同的环境,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丰富多彩的情绪构成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3、情绪对我们生活有什么的影响?
答:1)、情绪有时会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有时会使人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情绪影响人们的行为,影响人们的生活
2)、情绪犹如双刃剑。
积极影响是: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
情绪的消极影响是: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
4、如何追寻快乐和发现快乐的真谛?
答:1)、用心把握自己,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2)、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着阳光与欢乐。
三、议:互动解释,合作探究。
(5分钟)
活动一:情绪词语接龙:
1、全班分成四组,各代表喜、怒、哀、惧四类情绪,看哪个组说出的这类情绪词语最多。
2、想一想每种情绪又有那么多不同的词语来描述,这说明了情绪有特点?活动二:填写课本P61的“情绪分析”表格,并思考情绪与情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展:展示反馈(10分钟)
采取组内互助,多种形式回答上述问题,解答疑难点。
五、评,经典点拨,重在技巧性掌握知识点。
六、助:组内帮助。
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是很清楚吗?在小组中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忙解决。
七、测:巩固检测,训练应用。
(8分钟)
1 、下列描述“哀”这种情绪的词语有( )
①愤愤不平②伤心不已③欲哭无泪
④风声鹤峡、草木皆兵⑤悲痛欲绝⑥喜极而泣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2 、在孙悦演唱的《祝你平安》中有这样一段歌词:“你的心情,现在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人生的路,有许多愁和苦,请你多一些开心,少一些烦恼。
”这里的微笑、愁、苦、开心、烦恼,都是描写_的词汇。
( )
A .心理
B .情绪
C .性格
D .内心世界
3 、2005 年 10 月 17 日,中国“神六”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这是_ _ 的表现。
( )
A .喜
B .怒
C .哀
D .惧
4、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下之乐而乐”。
影响他们情绪变化的因素主要()
A.个人兴趣 B.社会生活 C.个人境遇 D.个人志向
5 、下列词汇中,描写“惧”情绪的有( )
①气势汹汹②满腔怒火③惊恐不安④摩拳擦掌
⑤大惊失色⑥又气又恼⑦风声鹤唉,草木皆兵⑧垂头丧气
A .①②③
B .③⑤⑦
C .④⑥⑧
D .③⑦⑧
加2:课外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节内容,10分钟)
加3:辅导对象、内容与措施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