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治现代化战略的研究述评(2005-2014)

合集下载

关于政治现代化理论的述评

关于政治现代化理论的述评

关于政治现代化理论的述评作者:徐蓉晖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20期摘要现代化理论是关于现代化研究成果的集成,在诸多领域中,政治学方向的现代化研究成果丰富,对政治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整理,有助于帮助我们对国家治理、社会发展进步等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本文从政治现代化涵义、发展阶段和目标、衡量标准与模式四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政治现代理论的阐释,并进行了评价与总结。

关键词政治现代化述评作者简介:徐蓉晖,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7.07.277政治现代化研究最早是从西方开始的,20世纪2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从政治现代化的概念厘定、涵义、特征、评价标准、实现条件、阶段划分等方面着手,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政治模式分析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理论。

代表人物有:亨廷顿、阿尔蒙德、艾森斯塔特等。

中国学者对政治现代化研究起步较晚,较少有研究单独探讨政治现代化,通常将其视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探讨。

我国学者往往将其置于中国语境下,致力于探索我国今后的政治道路,其代表人物有罗荣渠、冯钢、包心鉴等学者。

一、政治现代化涵义国内外有关政治现代化的研究略有不同。

西方研究者大多从更为宽泛的政治角度解读其概念,往往将其等同于政治民主化、政治参与、社会整合与以及政治合理合法化等内容。

不同的学者对政治现代化的具体解读有所不同,大致分为了四种理解。

第一种是部分论的解读。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社会从传统过渡到现代化的过程中,是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中的充分体现,即经济现代化在政治领域中的“折射”;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一般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治理现代化等共同构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框架。

第二种源于历史发展视角,将其视为某一国家或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阶段。

这种解读的视角是落在发展落后的国家上,如亚非拉国家中经济、政治都十分落后的地区。

新时代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研究

新时代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研究

新时代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研究一、现状分析1.政府治理现代化取得显著成就近年来,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我国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比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简政放权、创新政府服务模式等。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国不断强化政府信息化建设,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了政府治理效能。

在参与式治理方面,我国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加强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和协作,形成了多元化的治理格局。

这些成就为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2.政府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政府职能转变仍然不够到位,政府过多干预市场经济,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效率。

政府服务水平和效能不断提高的要求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较大,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不高。

政府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滞后、不规范、不协调的问题,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依然存在困难。

政府与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的协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自治的发展还比较薄弱。

二、问题分析1.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政府职能转变是当代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现代政府应更多地发挥市场调节和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作用,而非过度干预市场。

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政府的权力和职能边界并不清晰,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干预仍然较多,过度的行政干预扭曲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2.政府服务水平和效能不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能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政府服务改革和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的力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服务水平和效能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存在服务门槛高、效率低、不便民的问题。

3.政府信息化建设存在滞后和不规范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政府治理的重要手段。

但在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滞后、不规范、不协调的问题。

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程度不高,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不够明显,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4.政府与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协作机制有待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协作机制的完善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研究述评

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研究述评
呈 现 了明 显 的 时 序 特 征 。
关键词 : 国家治理现代 ; 全 面深化改革 ; 研 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 1 9 6 3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5 1 5 2 ( 2 0 1 5 ) 0 3— 0 0 5 9— 0 6


引 言
进 而为 分析其 未来 走 势提 供参考 和依 据 。 由此 , 文章 将 中 国知 网作 为 国家 治 理 现 代化 文 献 的主 要 检 索平 台, 将2 0 0 5年 至 2 0 1 4年 的 l 0年 作 为 文 献 检 索 的 时 间区间, 以“ 治理 ” 、 “ 国家 治 理 ” 作 为篇 名 进 行 检 索 ,
加 完善 , 实 现党 、 国家 、 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 、 规 范化 、 程序 化” 。
确认识 , 又是对 现 阶段 国家治 理面 临 问题 和 挑 战 的主
动 回应 。中 国经 过 3 0多 年 改 革 开 放 的 发 展 , 成 功 地 实现 了从计 划经 济 向社会 主 义市场 经济 的转 变 , 社会 结 构 与利益 格局 也 出现重 大变 迁 , 国家 治理 面 临着 众
2 0 1 3年 1 1月 , 中 国共 产 党 十 八 届 三 中 全 会 将 “ 全 面深 化改 革 的总 目标是 完善 和发 展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制度 , 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作
为全 面 深化 改革 的总 目标 。 由此 , 国家治 理 现代 化 引
并借助中国知 网的文献分类功能 , 对国家治现代化 总第 6 3期
S u m No . 6 3
湖南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J o u na r l o f Hu n a n Ra d i o& T e l e v i s i o n Un i v e r s i t y

国内当代中国政治研究述评

国内当代中国政治研究述评

国内当代中国政治研究述评国内当代中国政治研究述评《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认为政治是在共同体中并为共同体的利益而作出决策和将其付诸实施的活动,将政治定义为一群在观点或利益方面本来很不一致的人们作出集体决策的过程,这些决策一般被认为对这个群体具有约束力,并作为公共政策加以实施。

[1]这一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将政治与国家连结起来,为国家政治视阈下的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政治及相关研究便是在此向度上展开的。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则是以当代为经,中国政治为纬,纵横交错而成的研究场域。

具言之,当代中国政治笼统地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包括新民主主义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在内的两种政治。

[2]作为一项动态性的研究课题,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都呈现出不同的研究形态,本文拟选取中国国内学界对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为论述对象,对其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相对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以期丰富和拓展国内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内容,或有裨益。

本研究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AJD为信息来源,共检索到相关期刊论文1271篇。

国内学界对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9年至1995年为第一阶段,国内学界对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尚处于萌芽时期,发展缓慢,刊发的论文数量至多三篇,研究者的关注点相对分散,研究对象涉及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思想以及研究动向等。

1996年至2007年为第二阶段,国内的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大致呈阶梯式发展并具有了相当规模,日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的重点对象除了第一阶段中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以外,还涌现出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民主的多维度研究以及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稳定、政治文明、政治现代化等的相关探讨。

2008年至2014年为第三阶段,国内学者对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势头。

这一阶段发表的论文数量大都破百,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民主和政治文化等仍然是关注的热点,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扩大,相当一部分研究者对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范式、政治合法性以及政治制度改革创新进行了有益探讨。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探析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探析

政治现代化 是经济和 社会迅速 发展之后 , 要求 与之相
应 的政治体 制进行变 革 ,其指 向也是 现代政治体 系 。 中 国政治发 展 的 目标 也是 政治现代化 。 ( 二) 实践 经验
自2 0 世纪 5 O 、 6 0年代 .亨廷顿 对政治现 代化 如 此认识 : “ 从 传统政体 到现代 政治 的一 种运动 , 或者把
时 强调 .在 现代化 建设 中要 坚持社 会 主义 . “ 如 果搞 资本 主义 , 可 能有 少数人 富裕 起来 , 但 大量 的人 会长 期处 于贫 困状 态 。 中 国就会发 生 闹革命 的 问题 ” 1 8 1 。 收
入 差距拉 大 问题 的 出现 。从 而导致 阶 层间 利益 进一 步 分化 . 各 阶级利 益进 一步 固话 . 阻碍 公平 正义 的实 现, 以至 于社 会 主义制度 的优 越性 难 以体现 . 从 而对
代 化 的重要 原 因之 一 。邓小 平反 复强 调共 同富 裕是
社 会 主义 的根本 原 则 。 1 9 8 7年 他在 会 见 西班 牙 客人
届 三 中全 会前 后 ,政治 上发 展成 为决 策层关 注 的重
点, 邓 小平 指 出 : “ 没 有 民主就 没有 社会 主义 , 就没 有 社会 主义 现代 化 ” 。 文革 之后 我 国实 行 的改革 开放 政
第3 5卷 第 1 期
2 0 1 4年 1月
通化 师 范学 院学报 ( 人 文 社会科 学)
J OURNAL O F T ONGHUA NORMAL UNI VERS I T Y
Vo 1 . 3 5№ l
J a n . 2 0 1 4
中 国政 治现代 化 的实现路 径探 析

国家治理现代化新思想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新思想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新思想研究内容提要: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国家治理现代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建设,是放飞中国梦的现实要求。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需要深刻领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本质,定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节点。

勾勒促进“五位一体”协同互动的战略路径。

进而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关键词:依法治国协同共治软实力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6323(2014)03-0030-05|●————————————————————————————————————————————————————————————————————————————————————————————————————————————————————————————————一———————————————————————————————————————————————●中国历经三十多年改革开放。

已经处在了社会多元复合转型的时代关口。

经济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以及阶层分化,引发了一系列矛盾、问题和挑战。

化解矛盾之法、解决问题之策、战胜挑战之方,惟有改革,别无他途。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而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可谓承上启下,万众期盼,既是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更是放飞“中国梦”的现实要求.必然成为中国今后一段时期甚至一个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向.不仅涉及到改革进程各个阶段,更涉及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

因此,新形势下需要全面领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本质,定位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节点,同时明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路径。

一、国家治理的本质是“体系"与“能力”双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

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综述

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综述

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综述作者:王勇军马振清来源:《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第02期[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矛盾加深,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研究国家治理的文章开始大量出现。

围绕国家治理这一核心概念,在回顾近年来关于治理理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治理概念、国家治理模式、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与法治的关系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加以梳理,以期找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803(2016)02-0092-05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与标准(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学术界尚无一致的界定。

以俞可平为代表的部分学者侧重于从治理与善治的角度来论述国家治理现代化。

他认为,所谓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从统治走向治理的过程,治理是21世纪国家政治变革的趋势。

“治理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

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1]治理是与统治相对应的概念,他认为二者在权力主体、权力性质、权力的来源、权力的运行响度和作用范围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

统治的主体是单一的政府,而治理的主体则是多元的,包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统治是靠国家强制力,而治理则是协商性的;统治依靠国家法律,而治理则更多依靠相互之间的契约和协作;统治的权力是自上而下的,而治理是既可以自上而下,更是相互平行的;统治的作用的范围是政府管辖的范围,而治理的范围要广大的多,可以涉及整个公共领域。

[2]张慧君、景维民认为治理是“在一定领土范围之内,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相互耦合所形成的一种整体性的制度结构模式”[3]。

何增科给国家治理下的定义较为全面,即“国家治理是国家政权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等多元行动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旨在增进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4]。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述评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述评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述评作者:蔡文成赵洪良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03期〔摘要〕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我国理论界纷纷聚焦、热议这一宏大主题。

与国家治理体系研究相比,国家治理能力的独立性、系统性研究略显不足,但学者们群策群力,已然成果斐然。

从研究文献看,专著、论文、报告和课题,数量可观;从研究主题看,主要论题集中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概念内涵、价值意义、结构要素、实践途径、影响因素等层面;从研究趋势看,国家治理能力研究将会呈现出规范与实证、本土与国际、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态势,进而探索出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文献;议题;评析〔中图分类号〕D63 ; ; ; ; ;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9-1203(2015)03-0068-0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新战略和理论新主题,已然成为学界热议和研究的焦点。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有机系统,由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两大部分构成,“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治理能力”是“治理体系”的目的和结果〔1 〕。

与国家治理体系相比,目前,学者们对国家治理能力的独立性、系统性的研究略显不足,但从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来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更需要正本清源,释疑解惑,这是本文进行文献资料梳理、综述和评析的立足点。

一、文献与主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概况当前,学界对国家治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理模式内涵的定位、重构治理模式、对治理危机的研究、建构治理模式的策略探究、治理能力、体系现代化研究等方面,它给国家治理领域的专项研究,提供了诸多新的理论研究视角。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整个国家治理理论的重要构成要素,其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治理主体的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渐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然而,治理能力的提高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一环。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了当前亟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议题。

一、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治理现代化是指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从管理手段、管理观念、运行机制、能力素质、信息化水平等多个方面来实现现代化的治理,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变革和全球化的要求。

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在保障政治权利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及运用更的制度化方法和管理理念,致力于实现全面、全方位、可持续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文化多元化、环保生态化、能源化、城市化等一系列发展趋势呈现出对传统治理模式的挑战。

社会问题的复杂化、突发性及矛盾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超出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所能应对的范畴。

为应对这样的挑战,制定和实施现代化治理就成为了一个必然而且长期的过程。

三、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1.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采取的是计划经济模式,但由于其不灵活、不适应市场变化的特点,渐渐步入发展瓶颈。

经济改革之后,我国逐渐采取4个不同的发展模式,分别是计划成分较小的市场导向型经济、以市场规律为主、政府跟进型经济、市场与政府一体化协作型经济、以及政府规划主导型经济。

这些经济模式的转变都是以市场为主导的,而在各类市场中,政府拥有重大的管理权力。

这种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治理模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之一。

2. 建立中心决策制定、城乡居民自治、基层治理等制度。

新形势下,社会治理体系必须与时俱进地迅速变革,以顺应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得到提高,治理机制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让民生问题更得到重视,实现治理和维权一体化,是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指基于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国家治理模式。

这一模式基于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协调和互动,旨在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法治化、民主化,以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涵盖了政治制度、社会组织、公共管理等方面,同时也包括了作为运行平台与载体的信息化建设。

第二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现代化理论与治理理论的相互作用。

现代化理论主要强调市场、科技、教育、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与创新,其中市场基础地位的提升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治理理论则主要强调政府的角色和行动方案,指出政府应扮演促进发展、保障社会公平与公正的角色。

第三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如政府组织运作、制度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组织等。

其中,政府组织运作方面的实践研究关注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信息化建设等。

制度建设方面的实践研究关注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制度建设、法治化进程等。

在公共服务方面,实践研究聚焦于公共服务效率与效果的提高,以及社区自治等方面的创新。

社会组织方面的实践研究则探索社会组织发展与参与国家治理的方式。

第四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互联网化趋势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互联网化趋势下,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互动更为紧密、便捷,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得以提升,政府与公众间的信息透明化与互动性得到加强,同时也为政府权力调整与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五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思维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思维,要求政府以新理念、新观念、新思路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创新思维主要包括:大数据思维、跨界融合思维、系统思维、服务思维和开放思维等。

这些思维在实践中贯穿各个领域,并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论述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论述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不断创新。

在论述国家治理现代化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政治体制现代化:包括民主、法治、人权保障等方面。

政治体制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
化的核心要素之一。

2.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公共服务、危机应对、社会管理等方面。

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关键支撑。

3.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更加注重公众需
求和民生改善。

4.反腐倡廉: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打击贪污腐败,提高政府公信力。

5.创新发展:鼓励创新、科技发展,提高国家治理的智慧化水平。

6.坚持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平等、
合理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推进现代化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各方面实现现代化,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国家的长期繁荣和稳定。

政治的现代化运用史实论证

政治的现代化运用史实论证

政治的现代化运用史实论证
政治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

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摘编自草歌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材料二政治现代化最关键的方面大致可以归纳为:第一,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举国公认的全国性的立法机构手里,第二,划分新的政治职能并且建立专业化的机构来执行这些职能。

第三,增加社会上所有的集团参政的程度。

--摘编自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材料三政治系统的运行和政治活动的展开,其根基在于政治文化的取向模式,在于由民众的政治认知,情感及价值观念所交织而成的一种信念体系,否则政治系统本身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条件与意义。

--摘编自张华青《论政治现代化与公民文化》。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也变得十分重要。

首先,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需要从历史和实践出发,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制度的融合发展。

中国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对于国家治理理念、制度和规范,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发扬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又不断改进制度,确保实践与理论的相互交融,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其次,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需要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构建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制度。

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人民。

因此,在治理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并通过制度设计和推行,确保人民的参与和监督。

另外,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也需要在国际视野下进行,不断对外开放和学习国际先进治理经验。

当前,世界正面临着多变的形势和挑战,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增强。

因此,在治理方面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此外,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也需要在制度领域进行。

制度始终是治理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建立并健全现代化制度体系,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在此过程中,除了制度的创新与改革,还需清晰规范和优化现有制度,提升其执行效率和质量。

最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也需要在思想领域进行。

社会是由思想构成的,治理则是在思想指导下展开的。

因此,在治理过程中要加强思想引领,激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现代化治理新格局。

这非常重要,因为人们的思想决定了对国家治理的理解和认知,进而影响到治理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的深入和推进,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也是一个全面深入的过程。

我们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自身实践,坚持问题驱动和实践导向,创新并改进制度,做好宣传和思想引领,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才能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浅谈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

浅谈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

浅谈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杨宏亮摘要:政治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应根据国情,制定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中国;政治;现代化;战略中图分类号:D6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4970 (2000) 04 - 0011 - 02政治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处于跨世纪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面向21 世纪的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要根据国情, 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一、政治稳定是中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政治稳定既是政治现代化要达到的目标,又是政治现代化的前提条件,这不仅为现代政治理论所揭示, 也为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实践所证实。

人们通常认为: 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根源是贫困和愚昧,经济上比较发达富裕的国家比经济上落后贫困的国家政治更稳定。

但事实并非如此。

最容易发生政治动荡的是那些正在步入现代化进程的国家。

正如亨廷顿指出的“:现代性产生稳定,现代化却会引起不稳定。

”1 ( P41 )而政治现代化的推进,又要求保持相对的政治稳定为先决条件。

中国作为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尤其是在现阶段面临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更应保持政治上的稳定。

邓小平指出“:没有稳定的环境, 什么都搞不成, 已取得的成果会丢掉。

”2 ( P248) 江泽民也指出:“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政治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代价才取得的共识。

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动较大,各种矛盾会比较突出,保持稳定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一切都无从谈起, 多么好的规划、方案都将难以实现。

” 那么怎样实现政治稳定呢? 邓小平提出了以适度的政治控制来实现政治稳定。

并指出“:我们要让国内外明白,加强控制是为了稳定,是为了更好的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

”2 ( P287) 政治控制的一般方式主要有:第一,运用国家政权控制。

课题研究论文:浅论“四个全面”战略的政治现代化措施

课题研究论文:浅论“四个全面”战略的政治现代化措施

107171 政治其它论文浅论“四个全面”战略的政治现代化措施探讨和研究“四个全面”战略的政治现代化意义,对于我们扩大政治参与、推动政治发展、充分实现人民民主和人民人权等具有重大意义,“‘四个全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优化治国理政、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四个全面’的政治现代化价值指向即人的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法治现代化、党的建设现代化,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政治现代化的主体内容和关键要素”①。

一、政治现代化理论概述(一)政治现代化的含义对政治现代化的含义有两种阐释,一种是站在现代化角度,认为政治现代化就是“现代化”中的政治方面要实现现代化。

另一种是站在政治角度,认为政治现代化是政治要实现现代化。

两种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现代化”完全等同于“西方化”,现代化道路是否就是要重复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

政治现代化是否就是政治“西化”,站在马克思的角度,他曾一度认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要经历资本主义长期发展,和资本家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这一环节,社会主义的实现一定是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

但是,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并不一定只能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也同时证明了西方的政治发展道路并不是唯一的发展道路。

并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政治也在不断发展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目标性体系,那么,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并不能作为政治现代化的目标,即政治现代化并不表现为政治发展要实现“西化”。

政治现代化是指由传统政治转变为现代政治的过程,它包括权威的理性化、结构的分化、政治功能专门化和参与的扩大四个方面。

(二)政治现代化的内容政治现代化的实现有两个基本前提,其一是国家适应能力增强,推动社会的经济改革,社会全面发展;其二是国家有能力将新生的社会力量纳入制度之内。

这两个基本前提是现代化内容实现的前提,所以,关键在于有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前提存在。

政治现代化的内容主要有:权威的理性化、结构的分化、政治功能专门化和参与的扩大。

【推荐】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分析-推荐word版 (9页)

【推荐】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分析-推荐word版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分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思想;其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提出,不仅体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科学精神,也突显了二者之间高度的内在关联性。

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首要衡量标尺就是法治化。

国家治理体系是由国家治理的各个层面构成的完整系统,它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各个领域治理要依法进行,法治化也就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题中之意。

另一方面,依法治国本质上体现为国家治理的法治化。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国家权力主体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国家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体现。

所以,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最基本的内容底蕴和价值追求。

对于国家治理,尽管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但究其本质,国家治理实际上就是运用国家权力来治理国家。

从结构功能的角度来看,国家治理体系是由国家权力的配置、国家权力的运行、国家权力的监督等环节构成的。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性问题就是构建一个权责明确、分工协调、运行规范、高效灵活的国家权力运行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法治化也就必须首先实现国家权力运行体系的法治化。

一、权力运行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首要衡量标准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国家制度层面现代化的基本指征,标志着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国家建构步入到制度化、理性化的新阶段。

治理理论是当代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领域的重要议题,也是世界很多国家应对社会变革和政府革新的理论指导思想。

从理论渊源上来说,治理具有浓厚的西方色彩。

治理(governance)最早源于古希腊语引领导航(steering)一词,原意为控制、引导和操纵。

1结合课程学习,谈谈对政治现代化问题的认识?

1结合课程学习,谈谈对政治现代化问题的认识?

结合课程学习,谈谈对政治现代化问题的认识?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政治现代化的理论繁杂而庞大,其中我们最熟悉的观点是亨庭顿的现代化理论。

总的来说政治现代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权威的的理性化,由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各种传统的或宗教的家庭的种族的政治权威。

二是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功能的专门化。

三是包括全社会各阶级广泛的政治参与。

政治现代化应满足两个前提:一是国家适应能力增强,推动社会的经济改革,社会全面发展;二是国家有能力将新生的社会力量纳入制度之内。

政治现代化评价标准具体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政治制度化政治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支配国家的整个政治。

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的基本组织形式及其相关制度,它规定一国的根生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

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程度高低的主要标志就是看该国是否建立了一个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民主政治制度。

尽管自人类步入阶级社会以来,就在长期的政治活动中逐渐积累起了政治制度,但在农业社会中,政治主要还是少数人的专利,虽然也形成了一定的政治制度,但在实践中,人的因素要远远高于制度的作用,“口含天宪”、“金口玉言”就是这种政治的突出特点。

所以,作为政治现代化的首要内容,就是将政治活动的程序和规则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使政治活动摆脱随意性和过多的个人影响,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

所以我们将政治制度化列为政治现代化的首要目标。

(二)政治法治化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在行政上的最大区别就是“依法治国”和“以人治国”。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而“以人治国”则是将政治的合理性都寄托在各级官员身上,后者又主要寄希望于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

政治法治化的衡量标准大体由三部分组成:宪政意识的确立、行政立法的制度化和依法行政的规范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1 5年 度 课 题 ( x 2 s x N6 1 5 0 8 5 0 ) ; 广 东 省 人 民政 协 理 论 研 究 会 2 0 1 4年 度 课 题 【 基 金 项 目】 广 东 省 人 民政 协 理 论 研 究 会 2
2 0 1 5 年 9月
胜利 油 田党校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a r t y S c h o o l o f S h e n g l i Oi l f i e l d
Se p . 2 01 5
第2 8 卷第 5 期
Vo 1 . 2 8 NO . 5
从顶 层设 计到地 方 创 新 实践 , 在 探 索 中逐 步推 进 的
特点 。在 此背景 下 , 对 近 年来 我 国政 治 现代 化 战 略
会管 理改 革 , 也 不是 司法改 革 , 而是 中 国共 产党 全面
的具 有 深 度 和 广 度 的 政 党 改 革 。对 当 今 的 中 国而 言, 规避 改革失 败 , 使 得 国家坚 持健 康发展 道路 的关
彰显 中 国特色 , 显 示 社 会 主义 民主 政 治合 理 性 和 正 当性 的使命 。党 的 十八 大 以来 , 我 国政 治 发 展 呈 现
都不 是一个 自足 的结构 体 。基 于 中国特殊 的 国情 和
政权 背景 , 决定 中国政 治 现 代化 走 向深 化 的关 键 问
题 既不是 经济 学家 主 张 的产 权 改 革 、 社 会 学家 的社
化 该 领 域 理 论 和 实践 的 研 究 , 充 实和 完善 社 会 主 义 民主 政 治 。 【 关 键 词 】 政 治 现 代化 ; 政治现代化战略 ; 社 会 主 义 民主 政 治 ; 研 究述 评 【 中 圈分 类 号】 D 6 1 6 【 文 献标 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4 3 2 6 ( 2 0 1 5 ) 0 5 —0 0 7 8 -0 4
DOI . - 1 0 . 1 3 6 0 0 / J . c n k i . j p s s l o f . i s s m 1 0 0 9 -4 3 2 6 . 2 0 1 5 . 0 5 . 0 1 9
我 国政 治 现代 化 战 略 的研 究 述 评 ( 2 0 0 5 —2 0 1 4 )
开放 , 中 国经 济 、 政治 、 社 会 发 展 已经 走 到一 个 十 字 路口, 面 临瓶 颈 的处境 。众所 周 知 , 中国经 济本身 不
段, 对我 国政 治发 展产生 了积 极 的作 用 。在我 国 , 政 治现代 化 的 战 略 常被 称 为 政治 现 代 化 的策 略 和路
研究 的成 果进行 分 类 归纳 , 对 下 一 阶段该 领 域 的研
究及 当代 中国政治 发展都 具有 一定 的理论 意义 和实 践 价值 。

键 性条 件是 中 国共 产党 自身 的政 党改革 及在 党 的领 导 下 的相应 现代政 体 的构建n ] 。
2 . 党 内民主 说 。这 种观 点认 为 以党 内民主促进 人 民民主 , 可 以为政治 现代化 的实 现塑 造有 利条件 。 如有学 者认 为 , “ 当前 , 党 内 民主 发 展 中存 在 着 一 系 列 问题 , 缺 乏理 论 、 制度 、 精 神等方 面 的动力 , 扩 大和
缔, 研究 曾一 度 中断 。十一届 三 中全 会 以来 , 政 治现 代 化 的研究 开 始 步 入 规 范 化 、 科学化 、 系 统 化 的 阶
是 政治 现代化 的决 定 因素 , 中 国共产 党 决 定 我 国 政
治 现代 化 的走 向 。他 们 认 为 , 经 过 三 十 多年 的 改 革

中国共产 党与政 治现 代化
政 治 现代 化 不仅 是 一个 学 术 问题 , 更 是 一个 政 治问题 , 不能脱 离 中 国共 产党 的领 导 作用 。学术 界 关于 中 国共 产党 实 现政 治 现 代 化作 用 的研 究 , 有 以
01 5— —0 8— — 06 【 收 稿 日期 】 2
径 。由于 中国作 为 国际社会 里为数 不多 的社会 主义
是一个 自足 的结 构体 , 经 济 的发 展 离 不 开政 治 等 因 素, 经 济发 展 与 社 会 结 构 、 政 治 体 制 有 着 密切 的 联
系 。而政 治 、 社会 等方 面 的发展 与经 济发展 相类战略 的研究 尤为特 殊 , 肩负着
符 妹
( 华 南理工 大学 马克思 主义学 院 , 广 东 广州 5 1 0 6 4 0 )
【 摘
要 】 政 治现 代 化 是 我 国社 会 主 义政 治发 展 的 目标 , 政 治现 代 化 战略 是 社 会 主 义政 治 现 代 化 研 究 的 重 要 问题 之 一 。
近年来 , 学 术界 从 中 国共 产 党与 政 治 现 代 化 、 政 治体 制 改 革 与 政 治 现 代 化 、 政 治文化 与政治现代 化、 全球化与政 治现代 化、 复 合 发 展 视 角及 其 它 视 角 六 个 方 面 , 对 我 国政 治 现 代 化 的 战 略 进 行 了研 究 。研 究 内容 涉 及 政 治现 代 化 的领 导 核 心 、 制度 建设 、 观念文化 、 社 会 氛 围弄 口 现 实 背景 。但 是 , 研 究视 角丰 富 , 研 究 方 法 比较 单 一 。 对 这 一 阶段 研 究 成 果 进 行 梳 理 和 评 析 , 有 助 于 深
政 治现代 化作 为我 国社会 主义 民主政 治发 展 的
目标 , 与 经济现 代 化 、 文化 现 代 化 、 社 会 现 代化 等 共
下 几种 观点 : 1 . 政 党改革说 。有 学者认 为 中国共 产党 的改革
同构 成 我 国 现 代 化 的 有 机 体 系 。受 意识 形 态 的 影 响, 我 国政治 现代 化 的研 究 曾被否定 , 学科 地位 遭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