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事故案例

合集下载

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4·4”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001年)

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4·4”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001年)

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4·4”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001年)
一、事故经过
2001年4月4日上午8时30分,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热水河乡瓜子地村西衙门组个体车辆经营户徐显东,驾驶川W02560北京1041型1.5吨小货车(此车为报废车辆)非法搭乘24人,从金口大桥——双龙坝26公里+400米处右转弯向前行驶15米后,因操作不当偏离正常行驶车道,向右驶出路外后往前奔出8米,翻于150米高的悬崖下,造成死亡16人、重伤3人、轻伤1人、车辆报废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二、事故原因分析
经公安交警部门现场勘察和州政府事故调查组的取证调查认定,导致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
(1)无证驾驶员徐显东(车主),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33条(三)款等规定,非法货车载客,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金阳县政府及政府有关道路交通执法监察部门,执法不严,督促监察、检查不力,对该车非法、违规、违章载客处置措施不果断。

该车从事客货运输往返云南至金阳数月,该报废的车未采取果断措施就地处置,是酿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2001.8.18” 醉酒引起的交通事故

“2001.8.18” 醉酒引起的交通事故

“2001.8.18” 醉酒引起的交通事故
2001年8月18日14:40,某石油管理局第四综合服务处运输大队四中队驾驶员张某驾驶冀AS0589三菱大货车,到该管理局第四钻井工程公司40510钻井队送料途中,在河北省晋州市境内与晋州市地方税务局冯某驾驶的冀AG3946长安小客车相撞,造成6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经济损失20多万元。

1.事故经过
2001年8月18日14:40,第四综合服务处运输大队四中队驾驶员张某,驾驶冀AS0589三菱大货车到第四钻井工程公司40510钻井队送料,自东向西行至晋深公路赵村村南一Y型路口处,已越过路口正常行驶,此时晋州市地方税务局冯某驾驶的冀AG3946长安小客车斜穿公路与张某驾驶的大货车相遇,张某采取紧急制动避险,制动距离11m,冯某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车前部与三菱大货车右侧前部猛烈相撞,造成大货车前部横向位移1.3m,小客车内6人伤亡(3人当场死亡,3人在抢救过程中死亡)。

2.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01年全国重特大事故——道路交通充当“第一杀手”(正式版)

2001年全国重特大事故——道路交通充当“第一杀手”(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061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2001年全国重特大事故——道路交通充当“第一杀手”(正式版)2001年全国重特大事故——道路交通充当“第一杀手”(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月14日,云南省澄江县环湖路一辆运沙石的车和一辆载有21名乘客的客车相撞,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14人死亡。

8月10日,新疆旅客运输公司一辆双层卧铺大客车在由乌鲁木齐驶往喀什途中,翻下干渠大桥下,车体被水淹没,造成34人死亡,其中有1名巴基斯坦游客。

8月11日,内蒙古巴林右旗一辆农用三轮车满载21人经过铁路和公路交叉口时与火车相撞,当场造成14人死亡,其余人员不同程度受伤。

8月23日,甘肃省陇南地区运输公司一辆载有50人的双层卧铺大客车,在陕西省凤县境内坠入30多米悬崖下的嘉陵江河道,造成32人死亡,18人受伤。

9月21日,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贵州凯里汽车运输公司一辆双层卧铺客车在龙胜县城约2公里处掉进勒黄水库中,造成36人死亡,14人受伤。

12月6日载有41人的青海省第一汽车运输公司一辆大客车由果洛州出发驶往西宁,途中连续弯道下坡车速过快,转弯角度过小,驾驶员操作不当,使车辆冲出路右侧,翻至60多米的山坡下。

运输事故案例学习资料

运输事故案例学习资料

运输事故案例学习资料一、侯润明死亡事故:2001年1月7日,运输三队四点班,16号电机车司机苗小华从七下山拉煤出来行到5050米处看有人停下,苗和侯说了话后,苗看见侯躲到空车道,给坑口进来的26号电机车司机石翠生摆灯,苗就开16号电机车往外行;26号电机车停下距侯1米远,停下后的26号电机车被后边坑口进来的6号电机车司机李树根开车睡觉追尾,致使26号车往前窜了12.5米,当场将侯润明压死。

吸取的教训:1、6号电机车司机李树根违章操作,开车睡觉,本人刚从老家回来,休息不好。

2、电机车大巷封闭管理工作不落实。

3、联保、互保安全意识淡薄,26号停车、站人安全距离不够。

二、庞保华工伤事故:2001年2月17日,运输工区三队27#料车司机李先文、信号员秦德怀在北头嘴九上山带料出来,因司机开车精力不集中,将机头前方正在横穿空车道的原北头嘴井综一队送饭工庞保华双腿挤伤。

吸取的教训:1、李先文开车精力不集中。

2、庞保华未按要求观察来往车辆横跨轨道。

三、申米柱死亡事故:1998年4月18日,运输二队司机叶志国开从北翼正前方向返出的煤车,行驶在丈八东一皮带巷口,将违章跳对面来的拉人车的北丈八井职工申米柱轧至车底致死。

吸取的教训:1、申米柱曾多次接受安全规程培训和运输制乱教育,但其安全意识淡薄,无视集团公司、矿严禁扒跳运行中车辆的有关规定,人车在运行过程中违章跳车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四、丈八一采区放车压伤梁成果事故2003年元月30日,运输二队矸车信号员梁成果在西大巷丈八一采区送空车拉矸。

在进至丈八一采区口往里顶车时,空车落道。

梁成果便到一采区掘进巷找东西上道。

由于工程区警戒人员未制止,加上现场风机噪声大,导致梁成果被里面放出的矸车将脚压伤。

吸取的教训:1、工程区警戒人员不负责任,未制止梁成果。

2、现场风机噪音大,人员不易被发现来车。

3、梁成果不应进入自己不熟悉的地点。

五、李俊杰工伤事故2003年3月31日八点班,运输一队35#拉矸车信号员杨宝丑未挂好连接环插销,矸车行走约二趟车距离时,发生丢车,发现丢车后,司机王明星便往回顶车,在顶车时,将在丢车前边准备连接车辆的组长李俊杰头部碰伤,目前,李俊杰仍不能正常上班。

辽阳石化“2001.11.05”物体打击事故

辽阳石化“2001.11.05”物体打击事故

辽阳石化“2001.11.05”物体打击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1年11月5日,辽阳石化分公司某聚酯厂化工二部PTA装置精制乙班中班接班后,根据装置的安排,该班进行隔离G1—1221泵的作业。

班长签发了工作票,设备人员更换G1—1221泵。

21时32分,对该泵送电、打通工艺流程;同时控制室安排现场岗位人员启动G1—1221泵。

现场人员先点动一下G1—1221泵,试试该泵的正反转后停止。

21时42分,第二次启动该泵后,伴随着“轰”的响声,泵盖与泵体连接处突然崩开,3.15兆帕、242℃的高温水喷出。

班长等人立即从控制室赶到现场,看到1名现场操作人员脸上流血,从现场摇晃地走来。

班长等人将G1—1221泵的出、入口阀关闭后,现场蒸汽逐渐散去,发现另一名现场操作人员躺在地上,处于昏迷状态。

现场人员迅速将2人送到辽化医院。

经辽化医院诊断:1人颅骨多处骨折,1人右额部挫裂伤(缝合3针)。

虽经辽化医院的全力抢救,其中1人终因伤势过重,于11月7日22时20分许死亡。

二、事故原因
1.发生事故的G1—1221泵是由辽阳石油化纤公司检修分公司从10月8日到10月18日检修完的备用泵。

该泵的泵盖是由旅顺第二化纤机械厂按原进口件测绘制造的国产新泵盖。

由于在泵盖与泵体安装时,作业人员使用连接螺栓的规格错误,即泵盖螺孔(共16个)为7/16″英制螺纹,应采用7/16″英制螺栓,而安装时误用M10的公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青矿“2001.1.14”事故

小青矿“2001.1.14”事故

2001年1月14日白班,由组长李××带领孙××等三人,在运顺转载机段打超前支护、拉底。

15时45分,在上最后一棵圆木梁、打中间单体支柱时,因圆木梁解冻皮滑,受力后发生滚动,导致上帮两棵单体相向倾斜,挤到正在挂防倒链的孙××左小指上,造成左小指末节开放性骨折。

事故原因:
1、孙××自主保安不好,超前防范意识不强,在没弄清上帮工作情况时,就擅自去下帮挂防倒链。

2、组长李××责任心不强,在下帮有人作业时,违章打单体。

3、临近下班时间,作业人员精力不集中。

防范措施:
1、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自主保安意识和能力。

2、施工过程必须设专职顶板(安全)负责人,监护作业的全过程。

3、加强交班前等薄弱时间段的安全管理。

4、坚持按标准作业,采取好防范措施。

某矿2001年“10·15”窒息工亡事故

某矿2001年“10·15”窒息工亡事故

某矿2001年“10·15”窒息工亡事故(一)事故经过2001年10月15日16时20分,大庆矿井炮采队书记邓定云到井口向分管安全生产的副井长反映说:“我队职工张由现的妻子来领张由现的工资时,说张由现两天没有回家了,也没有去亲戚家。

”邓定云汇报完情况后立即到矿灯房查看了灯牌,发觉灯牌还在矿灯房,感到问题严重,经向井口汇报后,安排相关人员对失踪的张由现进行查找,最后矿救护队在一采区煤仓观察平台找到已窒息死亡的两名职工:张由现和吴洪。

炮采队因1909工作面回采完后,为了多回收煤炭资源,从2001年10月8日开始,该队分成五个小班分别打1909下机巷和上工作面穿巷,安排两个班开溜子,队上安排张由现从10月12日开始开煤仓口第一台溜子,吴洪在一采区煤仓处放煤。

13日6时15分,他来到第三台溜子张永平处说:“工作面煤很少了,你们把煤攒在机头,我要先走一会。

”说完张就走了。

13日和14日张由现没有来上中夜班,也没有引起队、班长的重视,只是到掘进工作面叫了一个人来开溜子。

15日零时30分放煤工吴洪来到竖井综合楼运输一队值班室,向值班队干朱正平询问运输班下井情况,朱说已经下井了,并把清理煤仓漏下的煤碴的任务告诉给吴洪,吴认为一个人清不完,就打电话请示书记邓定云,邓说:“已经这个时候了,现在不好找人。

”吴洪又问朱正平碴有多少?朱说有10多车,吴洪说:“我先下去,你跟运输班的联系一下,先送几个车给我,我先清着。

”就下井去了,直到8时运输二班出井后,朱正平向运输二班班长王显家询问炮采小眼下面煤碴的清理情况,王显家说:“没有什么人清,也没有人来要车。

”10月15日16时20分,张由现的妻子来采煤队领张由现的工资,书记邓定云问张由现这几天为什么不来上班;张妻说:“两天没有回家了,也没有去亲戚家。

”邓立即去矿灯房查看张由现的灯牌,接着又撬开张的更衣箱,查看衣物后,邓立即请求通风队书记派一名瓦斯检查员同他一同下井查找,同时向井长进行汇报,井长及时向安监处处长和矿调度室进行了汇报,并同时请求矿救护队人员到井下查找,矿领导及时赶到大庆矿井,矿救护队于18时05分在一采区煤仓观察口平台找到两名遇难人员,已死亡。

太原煤气化公司焦化厂“11.21”车辆伤害死亡事故

太原煤气化公司焦化厂“11.21”车辆伤害死亡事故

太原煤气化公司焦化厂“11.21”车辆伤害死亡事故2001年11月21日7时50分,太原煤气化公司焦化厂发生一起车辆伤害(熄焦车)死亡事故,死亡1人。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

统计类别:其他发生地点:炼焦车间2号焦炉熄焦道事故类别:车辆伤害事故性质:责任事故严重级别:一般事故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死者简况:王某,男,27岁,初中,临时合同工,熄焦车副司机,4年本工种工龄一、事故经过简况2001年11月21日,炼焦车间丙班1号熄焦车司机秦四强、副司机王某7时40分出完当班最后一炉(105号炉),熄焦控水时,副司机王某于熄焦塔南侧下车,待熄焦车向放焦台行走后,王某进入熄焦道进行清道。

秦四强放完焦后,于7时45分,将车开到1号、2号炉中风叉向来接班的丁班熄焦车司机赵晓龙、副司机梁成二人交班,只讲本班无事,并未交代副司机王某还在熄焦道清道。

丁班熄焦车司机赵晓龙、副司机梁成二人从中风叉上车接班,在未看到上班副司机王某的情况下也未提出疑问就上岗试车。

7时46分,司机赵晓龙鸣笛开车并赴3号焦炉值班室取计划,约7时50分,驾熄焦车返回至2号焦炉炉门修理站时发现道轨上有障碍物,立即停车查看,发现有人被轧。

马上通知当班工长及厂有关部门。

随后经厂区医务人员对被轧人进行鉴定确定已死亡。

二、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在交接班过程中,接班司机在没有确认轨道是否有人或障碍物的情况下进行试车,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1、熄焦车岗位交接班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没有做到安全确认,是造成这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2、交接班制度不严、不细,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用。

3、安全生产管理存在漏洞,对职工安全培训教育不够是造成这次事故的又-原因。

4、受害人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也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个原因。

三、事故责任分析和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一)丁班熄焦车司机、副司机在没有确认熄焦轨道是否有人或障碍物的情况下进行试车,并未按规定开启声光警示信号,对这次事故负有直接责任。

中国重案连载(28)2001石家庄特大爆炸案始末:百人丧生惊动中央

中国重案连载(28)2001石家庄特大爆炸案始末:百人丧生惊动中央

中国重案连载(28)2001石家庄特大爆炸案始末:百人丧生惊动中央靳如超,男,汉族,1960年12月7日出生,原籍江苏省宿迁县人,1976年在石家庄棉纺三厂五七劳动公司参加工作,1977年到棉三准备车间当工人。

1988年因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1997年8月19日被减刑释放。

2001年3月16日凌晨,制造了震惊海内外的石家庄特大爆炸案,造成108人死亡,38人受伤,远远超过马宏清制作的“陕西省横山县7·16特大爆炸案“和李垂才制作的“江西省万载县3·6特大爆炸案“死亡人数。

和他一起上学的人回忆起学生时代的靳如超,说当时他的绰号叫“靳聋子”,浑身又脏又臭,他不搭理别人,别人也不爱搭理他。

靳如超的妹妹说,她从小就非常害怕哥哥靳如超,原因是他的性情太暴躁,动不动就打人摔东西。

他不喜欢吃饺子,有一次,家里包了点饺子,他从外面回来看见,一下子就把桌子掀翻了。

特别是1994年母亲因车祸去世后,靳如超的脾气更加乖戾。

家人曾为其办过保外就医,但靳回来后就囚禁已经离婚的妻子,并把家里搅得鸡犬不宁,21天后又被重新收监。

爆炸中幸免于难的靳如超前妻认为,靳如超这个人脾气很特别,他很少与人交往,喜欢看科幻片和科技知识方面的书籍。

耳朵虽聋,但视力很好,他原先有一把猎枪,枪法很准,还会驾驶汽车和摩托车。

他俩离婚的主要原因是他的性情残暴,动不动就打骂人,往死里打人,而且生活放荡,常常出去鬼混。

靳如超的姐姐说,靳如超乖戾得要命,她怀孕的时候,靳如超让她给代写征婚广告,她没写,靳如超竟拿猎枪瞄准她,吓得母亲的叫声都变了调,她挺着大肚子就跑。

靳如超出狱后姐弟很少碰面,见面靳如超就要钱,所以兄弟姐妹搬家,都不敢告诉靳如超地址。

去年大家商量着把母亲留下的房子卖了,分给了靳如超1万元,靳如超却认为少给了他,为此两人结怨甚深。

说起靳如超,他的父亲和继母老泪纵横。

靳如超的父亲指着自己脸上的疤痕说:“这都是靳如超打的。

2001年至2010年全国煤矿事故十年不完全统计

2001年至2010年全国煤矿事故十年不完全统计

2001年中国矿难一览表2001年1月5日,广西来宾县三五乡泡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井下22名民工仅1人生还。

2001年2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司法局平安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37人。

2001年2月22日,湖南省连源市斗笠山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井下21人全部遇难。

2001年2月22日,新疆阜康市三宫河乡立井煤矿发生冒顶事故,11名工人死亡,1人脱险。

2001年3月1日,黑龙江农垦总局鹤岗新华农场煤矿(国有)发生瓦斯爆炸,死32人。

2001年3月13日,湖南省临武县水东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11人死亡,3人下落不明,事故中有6人获救。

2001年3月16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二团煤矿二号井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9名矿工遇难,3名矿工失踪2001年3月26日,湖北通山县两煤矿连发穿水事故,造成6人死亡,5人受伤,另有3人失踪。

2001年3月30日,平顶山市一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11人在井下丧生。

2001年4月6日,陕西省铜川局陈家山煤矿(国有)发生瓦斯爆炸,死亡38人。

2001年4月21日,陕西省韩城市下峪口煤矿一个无证非法小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正在井下作业的52名矿工中有48人遇难。

2001年5月8日,黑龙江省鹤岗矿务局南山公司一矿井发生爆炸,正在井下作业的58人死亡。

2001年5月9日,内蒙古一煤矿发生煤气爆炸,11人死亡。

2001年5月14日,云南省曲靖地区富源县一家煤矿发生爆炸,有15人死亡。

2001年5月18日,四川省宜宾青龙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死亡39人。

2001年5月18日,广西合浦县恒大石膏矿大面积顶板冒落,造成29人死亡。

2001年5月20日,四川多个小煤矿发生事故,造成51名矿工丧生。

2001年5月20日,四川宜宾煤矿发生两次瓦斯气体爆炸造成12人死亡。

39人可能是由于井下冒水被淹死。

2001年5月21日,四川广安一煤矿瓦斯爆炸,15人遇难7人下落不明。

2001年5月22日,河北省沙河市十里亭镇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3人死亡,7人受伤。

起重伤害事故案例(起重机倒塌)

起重伤害事故案例(起重机倒塌)

起重伤害事故案例(起重机倒塌)1)事故经过2001年7月17日上午8时许,在沪东某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船坞工地,由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等单位承担安装的600t×170m龙门起重机在吊装主梁过程中发生倒塌事故,造成36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

2001年4月19日,电建公司及大力神公司施工人员进入沪东厂开始进行龙门起重机结构吊装工程,至6月16日完成了刚性腿整体吊装竖立工作。

2001年7月12日,机器人中心进行主梁预提升,通过60%~100%负荷分步加载测试后,确认主梁质量良好,塔架应力小于允许应力。

2001年7月13日,机器人中心将主梁提升离开地面,然后分阶段逐步提升,至7月16日19时,主梁被提升至47.6m高度。

因此时主梁上小车与刚性腿内侧缆风绳相碰,阻碍了提升。

电建公司施工现场指挥张海平考虑天色已晚,决定停止作业,并给起重班长陈忠林留下书面工作安排,明确17日早上放松刚性腿内侧缆风绳,为机器人中心8点正式提升主梁做好准备。

2001年7月17日早7时,施工人员按张海平的布置,通过陆侧(远离黄浦江一侧)和江侧(靠近黄浦江一侧)卷扬机先后调整刚性腿的两对内、外两侧缆风绳,现场测量员通过经纬仪监测刚性腿顶部的基准靶标志,并通过对讲机指挥两侧卷扬机操作工进行放缆作业(据陈述,调整时,控制靶位标志内外允许摆动20mm)。

放缆时,先放松陆侧内缆风绳,当刚性腿出现外偏时,通过调松陆侧外缆风绳减小外侧拉力进行修偏,直至恢复至原状态。

通过10余次放松及调整后,陆侧内缆风绳处于完全松驰状态。

此后,又使用相同方法,和相近的次数,将江侧内缆风绳放松调整为完全松驰状态,约7时55分,当地面人员正要通知上面工作人员推移江侧内缆风绳时,测量员发现基准标志逐渐外移,并逸出经纬仪观察范围,同时还有现场人员也发现刚性腿不断地在向外侧倾斜,直到刚性腿倾覆,主梁被拉动横向平移并坠落,另一端的塔架也随之倾倒。

2001年安全生产事故

2001年安全生产事故

2001年安全生产事故2001年,发生了一系列引起国内外关注的安全生产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以下就是2001年安全生产事故的一些典型案例。

2001年6月8日,云南省景谷县发生了一起特大瓜菜山滑坡事故,造成82人死亡,300多人失踪。

这起事故发生在雨季,导致山坡上的土壤松动,最终形成山体滑坡。

许多村庄被泥石流吞噬,大量房屋被埋没。

该事故引起了全国公众对山区安全的关注,并促使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滑坡地区的监测和预警。

同年,广东省顺德市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

事故发生在一家化工厂,整个工厂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导致16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该化工厂是生产炸药和火药的企业,事故发生时,大量储存的爆炸物同时爆炸,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这一事件引发了政府对化工厂安全管理的重视,以及对炸药和火药生产企业的整顿。

一起火灾事故也发生在2001年。

那年的5月,北京市的锦缎北路一家商业楼发生了大火,造成309人死亡,近500人受伤。

起火原因是该商业楼的地下库房储存的化学品发生泄露并引发火灾。

火势迅速蔓延,遇难者中包括了一些商业楼的租户和顾客。

这个事故引起了社会对物业管理的质疑,也触发了政府对商业楼安全管理和防火措施的加强。

另一起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在广西柳州市。

2001年4月,当地一家煤矿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导致143人死亡,30多人受伤。

瓦斯爆炸是煤矿事故中常见的一种,事故发生时,煤矿中的瓦斯积聚到一定浓度后遇火源引爆。

这起事故暴露了煤矿安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促使政府采取了强制性的安全检查和整治行动。

以上是2001年一些典型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这些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揭示了对安全生产管理的不足。

遗憾的是,这些事故的发生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事前采取了有效的监管和预防措施。

这些事故也促使政府加强了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加强了安全检查和整治行动。

希望通过这些经验教训,我们能够吸取教训,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预防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小青矿“2001.6.29”顶板事故

小青矿“2001.6.29”顶板事故

keep trying no matter how hard it seems. it will get easier.勤学乐施天天向上(页眉可删)
小青矿“2001.6.29”顶板事故
2001年6月29日,综一队在W2S704工作正常采煤作业。

2时40分,采煤机到机尾割透后,退出5-6块板时仓满停气,端头工姚到机尾盲轴前清采煤机甩出的货。

清货前姚本人先用锹找了找顶板上的浮石后,开始清货,这时顶板来压,造成刹顶的圆木滚动,从顶板滑落下一块300300l00mm的岩石块,将姚的腰胯部擦伤,造成左髌骨骨折。

事故原因:
1、姚本人安全意识淡薄,找掉不彻底,自主保安能力差。

2、机尾没有采用大拌刹顶,而是用圆木接顶,造成来压滚动顶板掉块。

防范措施:
l、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

2、找掉时使用专用工具,找掉时必须彻底。

3、刹帮刹项时严格按措施施工,坚持用大拌刹项。

4、安排班组长以上干部加强对职工的监护。

灭火器使用不当显酿事故

灭火器使用不当显酿事故
灭火器使用不当 险酿人身事故
事件时间 事件名称
灭火器使用 不当险酿人 身事故 2001年5月15日
详细地点
SAN车间 1SAN 加热 炉顶部
事件经过:
2001年5月15日,1SAN加热炉炉顶部着火,当时 的外操甲某从附近消防箱取出一具灭火器,拔掉安 全销,手提灭火器爬上炉顶。匆忙中没有把住灭火 器喷管,就将灭火器压把压下。由于压力作用,灭 火器喷管四下摇摆,大量的干粉喷到甲某嘴里、脸 上,使他瞬间喘不过气来,差点因窒息从炉顶摔下 ,险些酿成一起人身伤亡事故。
原因分析:
1、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思想麻痹,注意 力不集中。
2、消防器材使用方法不正确、不熟练。
防范措施: 1、进一步加强员工消防器材使用方法的培 训和实际演练,达到“三懂”、“三会”,即 懂火灾危险性、懂火灾预防措施、懂火灾 的扑救方法;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 会扑救初期火灾。 2、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进一步提高岗位 员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合成树脂厂SAN车间1SAN装置热油加热炉
加热炉顶部 起火部 位
正确使用灭火器,是化工企业员工的基本安全技能
谢 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典型电气火灾(呼和浩特市宾馆火灾2001)

典型电气火灾(呼和浩特市宾馆火灾2001)

呼和浩特市宾馆发生重大火灾
本报呼和浩特2001年12月20日电记者郅振璞报道:12月19日晚,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宾馆发生重大火灾,到今天下午3时,火灾已导致5人死亡,其中有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长林选才。

另有17人烧伤,数人下落不明。

据呼和浩特市消防支队政委张学荣介绍,火灾大约于19日晚11时20分由宾馆北楼一楼歌舞厅烧起。

事故发生后,消防部门共出动了36辆消防车、258人的扑火队伍,到今天凌晨4时30分左右将大火基本扑灭。

今天上午,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云其木格,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杨利民、秘书长任亚平,呼和浩特市委书记杨晶,自治区副主席王凤岐、牛玉儒等先后赶往火灾现场,并迅速成立了以王凤岐为组长的火灾事故调查小组。

呼和浩特宾馆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接待宾馆,目前除北楼外,宾馆其他部分运营正常。

火灾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人民日报》(2001年12月21日第四版)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4日电呼和浩特宾馆“12·19”重大火灾原因已基本查清,此次火灾是因电气线路故障所致。

据介绍,“12·19”火灾发生后,公安部立即派出两名火灾事故调查专家,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消防部门专家一起,对这起火灾原因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勘察测试,确认起火点处的电气线路带电并发生短路,是导致这场火灾的原因。

目前,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成立了“12·19”重大火灾事故调查组,将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查处。

1。

2001年作业事故案例集

2001年作业事故案例集
三、事故教训:
小孩乘扶梯时必须有大人牵手。
2001年5月2日广州花园洒店小孩夹伤手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1年5月2日,在花园酒店,一个约两岁半的小孩在乘扶梯时其父亲没有牵住小孩,任其在扶梯上跑动,小孩在跑动时不慎摔倒,左手被夹在梯级与旁板之间受伤。我公司接报后派人对扶梯进行了检查,检查表明该扶梯所有安全开关性能良好,梯级与旁板的间隙符合国家标准。
二、事故原因:
管理公司的保安员打开电梯厅门后,未观察电梯是否在本层就跨进了井道,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三、事故教训:
1.用梯单位应安排有专业资格的人员管理电梯,不得将电梯钥匙交由无专业资格的人员使用。
2.有电梯管理资格的人员在有必要从厅外进入电梯时,必须先稳定重心并观察轿厢位置后再进入。
2001年5月1日广州时代广场小孩夹伤手事故
2001年5月8日广州渔民新村坠落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1年5月8日上午,在渔民新村,管理公司一电工在一楼打开电梯厅门,未观察电梯是否在本层就一脚跨进了井道,这时电梯在十九楼和二十楼之间,他从一楼堕至负一楼的底坑,后被救出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二、事故原因:
管理公司的电工打开电梯厅门后,未观察电梯是否在本层就跨进了井道,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事故原因:
受伤小孩的父亲在小孩乘扶梯时没有牵住小孩的手,任其在扶梯上跑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事故教训:
小孩乘扶梯时必须有大人牵手。
2001年5月4日广州中山大学坠落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1年5月4日中午,中山大学研究生王某来到校内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乘电梯上楼,电梯运行至显示三楼后突然停止,门没开。过了一会儿电梯下行,在二楼开门。王某听到呼叫声,从楼梯下到一楼,见到电梯在一楼。他去叫门卫杨某,他们回到电梯处时一妇女乘电梯下到一楼,她自述从五楼下来,也听到呼叫声。杨某循声问清呼叫者为门卫徐某在底坑且受伤,又问伤者电梯钥匙在哪里,回答钥匙已掉在底坑,找不到。伤者被救出送院救治,诊断为一手粉碎性骨折。

爆炸!输油管线泄露引发的惨案!事故案例

爆炸!输油管线泄露引发的惨案!事故案例

爆炸!输油管线泄露引发的惨案!事故案例2001年1月27日,某石油公司油库输油管线发生泄漏,泄漏的油品进入下水道遇外部点火源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1人重伤。

事件回放2001年1月27日7时40分,某石油公司第一油库接卸铁路槽车运来的93#汽油,并通过3.4 km长的埋地长输管线(Φ159×6 mm)转输至该公司第二油库。

8时左右,公司接到报告在某宾馆路段发现油品泄漏,就立即停泵并组织人员紧急回收,但仍有部分汽油经漏油点附近的雨排口进入下水道并流到一排水池塘。

13时30分,在排水池塘附近施工的一名村民看到水塘上漂浮着油花,就用打火机去点火试油,引起燃烧,火势顺着敞口排水沟窜入下水道引起爆炸,造成参加抢险的5名石油公司职工死亡,1人重伤。

哪些原因导致了事故发生泄漏事故的管线于1993年建成,地方电信部门于1996年在漏点以西7.26 m处管道正上方建造了重约10吨的通讯光缆检修井,在漏点以东0.74 m处管线下端被一块岩石垫住,这些安全隐患导致输油管线不均匀沉降159 mm,管线焊缝应力增大。

同时开裂焊缝在焊接施工时没有预制坡口,局部有2~3 mm没有焊透。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管道焊缝断裂,发生油品泄漏。

这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虽然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村民点火试油引起的。

但是,这起事故也暴露出石油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1、发现问题没有及时汇报和反反映。

1996年地方邮电部门、城建部门在输油管线附近违章施工时,石油分公司发现后,没有对此行为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没有及时向市政府有关部门汇报和反映。

在电信部门施工结束后,也没有及时对输油管线安全情况进行检查,为这起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2、管线施工质量把关不严。

发生事故管线是1993年组织施工安装的,管线施工时,没有按规定打坡口,存在焊接质量缺陷,也没有按要求进行施工验收。

3、长输管线的日常管理不严。

石油公司虽然在1990年制定了巡线制度,但责任不明确,10年来没有严格执行。

起重伤害事故案例(歪拉斜吊)

起重伤害事故案例(歪拉斜吊)

To be successful, go crazy first and move forward with a simple mind.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起重伤害事故案例(歪拉斜吊)1)事故经过2001年3月6日中午,鄂西山区某化工公司一分厂检修工班长严某、维修工饶某、王某3人根据车间主任殷某的安排,对二号炉检修现场进行清理,严某违章安排无证人员饶某在三楼顶端操作行车,王某和严某在二楼接放被吊运的物品(电击大套),当吊运第3只大套时,由于行车已经到位,但3人虽采用歪拉斜吊但仍无法使大套落到理想地点,严、王2人在没有取掉挂钩的情况下,强行推拉重达800多千克的大套,此时大套尾部着地,头部悬空使钢索已呈20度的斜拉状态,在外力的作用下,大套产生巨大的反弹力将严拍伤,被紧急送往县医疗中心接受治疗。

经医院诊断,严某左大腿内侧成粉碎性骨折。

2)事故原因这起事故是人为违章操作所致,属责任事故,一是操作者本人违章蛮干;二是当班领导没有对安全问题进行班前安排和要求;三是现场管理人员没有进行有效监督,认真履行职责,管理有死角;四是班组现场管理工作不到位,习惯性违章操作是这起事故的根本原因。

3)防范措施(1)组织干部职工在事故发生地点开现场会,认真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使干部职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2)深化安规教育,使所有一线管理人员和职工对安全规程再一次进行系统地掌握,并进行专项闭卷考试,不及格的不得上岗工作。

(3)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相互约定违规责任,使安全生产在每个人身上都得到体现和保证。

(4)着重查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查运行和即将运行的设施设备、生产现场,查人的思想认识和人的操作行为,对人身和财物有较大影响和威胁的隐患,必须整改后才能生产。

(5)对事故责任者和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领导及现场管理人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由集团公司安全保卫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疆线K883次旅客列车脱轨重大事故一、事故概况2001年1月8日9时47分,乌鲁木齐开往喀什的K8 83次旅客列车(编组13辆,总重689吨,计长28.6)运行至南疆线上新光一下新光间K275+674处(速度54公里/小时),重联机车DF41126号及机次第1~1 1位车辆脱轨,机后第12位车辆脱轨1个台车,脱轨后走行306米。

造成机车小破1台,车辆小破12辆,钢轨报废3根;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64 7 086.60元;中断行车55小时50分。

构成旅客列车脱轨重大事故。

二、原因分析隧道内整体道床支承块挡肩设计时缺少一排钢筋,长期使用后支承块挡肩突发性断裂(该处位于R=400米曲线上),导致线路结构强度减弱,横向承载力严重下降,在轮对横向冲击力作用下,轨道失稳,轨距加大,导致轮对脱轨。

此次事故发生前,前行列车司机和车站值班员两次报告列车调度员该处严重晃车,但列车调度员均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事故发生,这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事故责任责任单位:和静车务段负主要责任;和静工务段负重要责任。

四、事故教训1.人员素质不高。

行车调度指挥人员在接到司机晃车的报告后,没有坚持“情况不明不准放行列车”的规定,盲目放行列车;工务工区人员在接到行车调度有关线路不良的通报后,没有坚持“客车安全高于一切”的思想,未及时整治线路,延误了防止事故的有利时机。

2.干部作风不实。

在连续数次开展了安全大检查中,个别单位的领导未能高度重视,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到安全生产上。

对查出的问题没有认真查找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突出问题。

放松了安全生产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导致基层管理人员的侥幸心理日趋严重。

3.设备存在严重隐患。

各级管理人员对支承块挡肩发生裂纹失效一事早已知道,但没有积极采取措施更换,缺乏超前预防能力,对长期存在的设备质量惯性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根治和防范。

特别是设备出现不良的情况反映时,反应迟缓,以至于导致事故的发生。

4.行车指挥系统管理无序。

造成此次事故的列车调度员在接到车站值班员两次晃车的报告后,竟未引起高度重视,在线路状况不明的情况下,盲目发布命令放行列车。

工务调度接到列车晃车的报告后,未及时采取措施对线路进行检查和封闭,反映了调度指挥部门的职工责任心不强,安全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严重匮乏,对待行车安全工作麻木不仁的思想作风突出。

五、采取措施1.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经营、改革的关系。

特别要加大对客车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力度。

在处理好减员分流与现实需要矛盾的基础上,恢复部分已撤销的工务、电务、车辆等专业调度,规范和强化调度部门的管理。

2.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切实建立、完善、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严肃行车纪律,强化调度集中统一指挥,防止令出多门。

3.切实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对新《技规》、《行规》、《调规》和《站细》修改情况的学习,提高职工现场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针对南疆铁路恶劣的行车条件,充分预想,科学制定应急事故处置预案,加强现场演练工作,尽量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4.加大设备检查力度。

一是加大对长大隧道病害整治力度,对管内7处长大隧道的线路允许速度由目前的80公里/小时降到65公里/小时;集中财力解决长大隧道的照明和通讯盲区问题,改善长大隧道的安全保障环境;制定长大隧道巡检办法,杜绝巡检不到位的现象。

二是研究制定南疆线长大隧道的安全管理办法。

5.加大对工务设备的投人力度。

①加快南疆线隧道群和天山隧道群内线路设备的补强工作,加装轨距杆至每25米10根;将隧道内钢轨由50公斤轨更换成6 0公斤轨,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上无缝线路;将隧道内的轨枕更换为III型轨枕。

②所有隧道内增设和完善照明设备,以利于工务人员对设备的巡检维修。

湘桂线1337次旅客列车火灾重大事故一、事故概况2001年1月11日5点21分,郑州开往昆明的1337次旅客列车(郑州客运段昆明车队4组值乘,编组1 6辆,总重852吨,计长35.2)运行至柳州局管内湘桂线军田村至大蓉江站间K3 14+358处(机车停车位置),机后10位餐车(CA2392116)因人为放火,列车乘务员拉紧急制动阀停车,停车后,机车、车辆乘务员共同配合,将着火车辆与列车前、后部车辆分离,大溶江车站值班员接到运转车长的报告后,立即向列车调度员汇报,并及时通知当地消防部门于7时10分将火扑灭。

着火餐车甩在大溶江车站,10时27分,1337次列车欠编从大溶江站开出。

延误本列5小时06分,中断正线行车2小时21分;餐车报废1辆,软卧车小破1辆;直接经济损失28.378万元。

构成旅客列车火灾重大事故。

二、原因分析据柳州、郑州铁路公安部门事故现场调查:2001年1月10日,放火犯罪嫌疑人甲、乙(女),持武昌至六盘水的硬座车票,在武昌站上1337次的10号车厢,因人多无座位,见10号车厢乘务间有3个学生旅客,甲也想进去,列车员不让进,二人发生争执。

21时30分列车在株洲开车后,列车长巡查到10号车时,甲问列车长是否有卧铺票,列车长告知无卧铺,但可到餐车休息,并带甲、乙夫妇及其女到餐车,坐在运行右侧的第3号桌的位子上,补了40元夜餐票。

23时后,餐车给买夜餐票的每人发夜餐1份及矿泉水或啤酒1瓶。

当时坐在甲对面的一位旅客反映,甲用一小刀在刮酒瓶上的商标。

4时20分左右,软卧车厢列车员路过3号桌时,甲用手卡住其脖子,并用小刀威胁,乘警此时去打水路过此处,扭住甲的手,软卧列车员得以脱身,甲随后跳上3号桌上,大喊“不要过来,谁过来就杀谁”。

经乘警多次劝阻无效,僵持了40分钟左右,甲便手拿啤酒瓶打烂后用破瓶割自己的手腕,同时叫乙点火,乙用打火机从3号桌的窗帘开始点火,后依次点着2号桌及1号桌的窗帘后,甲便从桌上跳下,在桌下拿出一个5升的塑料桶,打开盖后倒出里面的液体到处乱撒,致使火势突然猛烈起来,当时在餐车内的2个乘警。

代车长、4个列车工作人员及在场的部分旅客参与灭火,代车长拉动紧急制动阀。

停车后,甲、乙夫妇两人见列车混乱,工作人员忙于救火,带小孩趁机逃跑,在公路上拦车不停,乙即抱女儿撞在一行驶的东风汽车上,导致其颅骨骨折、脑内出血,其女左腿及左眼部外伤。

放火犯罪嫌疑人甲、乙夫妇被公安机关抓获。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泉山医院、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对放火犯罪嫌疑人甲、乙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认定:二人此次旅行乘汽车、转火车,因车上人员拥挤,睡眠极少,过度疲劳,在此情况下急性起病,精神失常,产生被害妄想,在极度恐惧、紧张下,突发旅途性精神疾病,导致病态作案。

无刑事责任能力。

经郑州、柳州铁路公安局现场勘查,排除了餐车灶台起火及车内电器起火的可能性,餐车起火点在第2-3号餐桌间,与放火犯罪嫌疑人甲持刀劫持列车工作人员及放火犯罪嫌疑人乙放火位置吻合,也与调查所获得的证据吻合。

经铁道部认定,这起旅客列车火灾重大事故,系列车工作人员失职,未能及时采取果断有效措施予以制止所致。

三、事故责任责任单位:郑州客运段四、采取措施1.重点剖析,深查隐患。

按照铁道部事故现场调查组和郑州铁路局局长的指示精神,郑州分局1月17日召开党政工团联席会,对1337次客车火灾事故进行了专题分析,并决定从分局干部、安监、组织、两办、运输、车辆、公安部门抽出精干力量,组成专题调研组,自元月18日至2月9日,采取“上车上线,实地察看;查阅台账,逐一核实;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应知应会,组织抽考”的办法,对郑州客运段、郑州公安处、郑州车辆段及分局有关业务部门在“安全管理、干部作风、制度落实”等八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解剖麻雀,举一反三,分析原因,查找教训、制定措施,进一步改进安全管理,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强化“三乘一体”管理。

一是按照“统一管理,同酬、同责”的原则,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建立新的“三乘一体”管理模式,提高“三乘一体”的工作质量。

二是加大乘务人员的管理力度,建立“竞争上车”机制,定期对乘务人员进行考核,对达不到标准的乘务人员,要坚决下岗。

同时,规范临时工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对临时工进行理论、实际培训。

三是加大对乘警的考核力度,禁止不具备乘警条件的人员上车,对在值乘中严重失职、不能尽职尽责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3.提高乘务人员业务素质。

客运、车辆部门要强化在岗职工技术业务培训,把政治思想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加强职业道德和“两纪”教育;以典型事故案例为教材,抓好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以列车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知识为重点,加强模拟实作演练,提高乘务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公安部门要坚持从实战出发,大力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战术技能培训工作,立足于具体,立足于实战,并在各警种中组织相关预案的考试考核、模拟演练,提高民警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4.规范列车经营行为。

严格落实部、局有关开设列车经营项目的规定,不断提高经营服务质量,在价格上使旅客能够接受,服务上满足旅客要求,避免因服务质量低下引发矛盾。

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杜绝变相经营茶座,坚决取缔不符合规定的经营项目。

5.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

利用这次典型事故案例,结合当前开展的安全大检查活动,组织全分局深人反思,举一反三,对隐患、死角及时整改,杜绝反弹。

客运部门要对添乘干部的工作内容进行细化、量化,严格落实干部考核机制;添乘干部要加强途中巡视,及时处理发现具有倾向性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6.加强客车薄弱环节的检查督导。

牢固树立“客车无小事”的思想,认真吸取1337次旅客列车重大火灾事故教训。

郑州客运段组织工作组,对重点车队、列车进行帮助指导,查隐患、定措施、抓整改,解决一个,消号一个,堵塞管理上的漏洞。

郑州公安处针对这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对现有处置突发性案件的预案,分警种、分类别、分性质地进行科学细化、修订完善,使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基层单位和现场民警实战运用。

郑州车辆段成立整顿乘务“两纪”检查组,不定点、不定期到局管外重点线路、重点区间检查乘务员的标准化作业情况,并对客车防火、安全管理进行指导、帮助,督促乘务人员贯彻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

焦柳线L361次旅客列车火灾重大事故一、事故概况2001年2月8日0时21分,由成都分局成都客运段绵广二组担当的绵阳至广州L361次旅客列车,运行至郑州局襄樊分局焦柳线赶于幽一西斋间K781+406处,机后第2位(15号车)YW2263882广播室起火,车辆燃烧。

造成客车报废1辆;4名旅客死亡;中断下行线4小时39分,影响本列5小时44分。

构成旅客列车火灾重大事故。

二、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2月7日23时10分左右,L361次旅客列车15号卧铺车休班列车员甲,向广播员借得广播室钥匙后,抱一床被子和一个枕头进人广播室,在铺被子时,烟头掉落,经查找未果,在未找到烟头的情况下返回宿营车闲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