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语文园地八》,涵盖了一些简单的语文知识和习题。
教材目标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园地八》的内容,能够背诵课文;2.学会正确书写生字和课文中的句子;3.能够理解课文大意,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和朗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能够准确地背诵文章;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和课文中的句子;3.能够简单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字的笔画较为复杂,学生掌握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2.课文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可能有一定挑战。
四、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园地八》;2.黑板、粉笔;3.生词卡片;4.各类教具。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重点解释生字和生词的意思。
第三步:课文朗读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纠正发音错误。
第四步:讲解语文知识点通过讲解语文知识点,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第五步: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和阅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步: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采取更多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读出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所学字词进行书写和积累;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三、教学准备
•课本《语文园地八》
•音响设备
•课堂布置
•学生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
第一步:导入
•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跟读。
2.教师导读,解释生字生词。
3.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课文赏析
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
2.教师就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引导。
第四步:语文练习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习。
第五步: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课后作业和练习。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生动有趣的导入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在课堂管理方面需要加强,确保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
课后作业设计方面可以更加多样化,符合学生的学习方式。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故事情节梗概。
2.默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 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语文园地八》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是一本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教材。
本册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是一本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教材。
在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阶段,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因此,进行集体备课,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教材内容,并理解其中的基本意思;2.能够初步理解教材中的生字词,提高识字能力;3.能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表达和表演;4.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重点教学内容包括《语文园地八》中的课文内容,以及其中的生字词和相关知识点。
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步骤1.导入:利用图片、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学习教材内容: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
3.语文游戏:设计一些互动的语文游戏,如词语搭配、句子串联等,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合作完成一些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5.表达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可以是朗读、表演、互动问答等形式。
6.反馈与总结:及时对学生表现进行反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课堂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学生的意见,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经过集体备课和教学实践,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学习成绩。
以上是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的简要描述,希望能够对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小学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八》语文教案.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认识生字:XX、XX、XX,并能正确书写。
3.能正确朗读课文,表达情感。
### 能力目标4.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 情感目标5.感受课文中的友情、助人为乐的主题,培养学生爱助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XX、XX、XX。
2.理解故事情节,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
3.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单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2.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园地八》一册。
2.课文幻灯片或故事图片。
3.黑板、彩色粉笔。
4.教学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1. 热身•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以复习的形式引入新课。
2. 学习生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呈现“XX、XX、XX”,让学生认读并正确书写。
•教师可以通过拼音提示、示范书写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生字。
3. 听课文•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指导学生听课文,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每组展示讨论成果,增强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5.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6.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文朗读•学生轮流朗读课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表达、情感表达能力。
8. 总结反思•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六、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XX、XX、XX,每个生字写三遍。
2.描述一下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字数不少于50字。
3.朗读课文,每天朗读三遍,可复述课文内容。
七、板书设计•生字:XX、XX、XX•主题:友情、助人为乐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课文理解、朗读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充分复习第八单元所学内容,包括词语、句子的认读和书写;
2.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语文交流;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感受和理解语文的趣味和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复习第八单元词语、课文内容;
2.进行相关句子的听写和书写。
难点:
1.能够准确书写生字词;
2.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语言交流。
三、教学准备
1.语文教学课件;
2.黑板、彩色粉笔;
3.语文练习册、课本;
4.学生练习本、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阶段
1.温故知新,带领学生回想第八单元的主要内容;
2.组织学生快速背诵本单元重点句子和词语。
二、讲解与引入
1.复习教材中重要课文段落,让学生齐读;
2.对难点知识点进行适当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三、练习与巩固
1.学生进行听写练习,重点是词语拼写和句子书写;
2.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拓展与综合
1.对学生进行语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进行语文交流,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问答。
五、作业布置
1.给学生布置相关练习册和课后作业;
2.要求学生认真对待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有较全面地复习巩固第八单元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识字、理解短文、抒情释义等方面的能力。
2.帮助学生感悟节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通过识字和理解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节日的意义,通过课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抒情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1.识字:学习并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字词汇。
2.理解短文: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主旨。
3.抒情释义:品读课文,感悟其中的抒情意境。
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认读生字词汇,导入课文内容。
•第二至第四课时:分段阅读课文,进行课文讲解和情感体验。
•第五课时:复习本单元内容,做综合性练习。
五、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展示课文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节日主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学习:按照教学安排进行课文学习和讲解。
3.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抒情意境,体会课文情感。
4.总结复习:对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复习梳理,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和互动情况。
2.课后练习:布置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目,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3.课程测验: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本单元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计了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以上为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引导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情感表达能力。
扬州某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

扬州某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会读、会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能够理解和朗读课文。
3.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对话和表达。
二、教学内容1.课文:《小兔子种胡萝卜》2.生字词:胡萝卜、美味、种子、地里3.课文简析,课文朗读三、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熟练朗读课文。
3.能够讲述胡萝卜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唱歌:《种胡萝卜》•快乐识字:胡萝卜、种子等生字词认读2. 新课呈现(15分钟)•师生共同探讨《小兔子种胡萝卜》故事•教师介绍生字词、通过图片、动作等形式学习3. 合作探究(20分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小兔子种胡萝卜》•分角色讨论课文中不懂之处,互相解答4. 拓展练习(15分钟)•小组活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创编背诵节目•据生字词编故事、编小品等形式拓展学习5. 课堂总结(5分钟)•整理生字词•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五、课后作业1.接龙练习:根据胡萝卜、种子等词语接龙。
2.背诵课文《小兔子种胡萝卜》。
3.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合作探究、拓展练习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小组合作时学生的互动有所不足,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
教师在带领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和生字词时表现良好,但在课程结束时可以更加充分的回顾课堂内容和确保学生掌握。
以上是对扬州某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的详细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关于家庭成员和日常活动的词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2.帮助学生认识家庭角色,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情感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理解诗歌,感知文字的美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准确识记平仄句,并能与周围伙伴完成相互默追念/默估算任务。
2.让学生了解节日仪式与各种日常质料的小文字,初步体会文字中的节奏与书面风格。
三、教学难点1.以学生擅长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言语表达所学到的新知识。
2.想办法让学生进一步解读生动的文字意境和文字思惟。
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书籍、诗歌,音乐录音2.学生准备:课本、笔、座位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复习(10分钟)1.引导学生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答交流。
2.通过一段生动有趣的视频或图片展示介绍新课的主题。
第二部分:学习新课(20分钟)1.听读课文,教师讲解生词释义、上下文联系。
2.教师板书平仄句,让学生感知和认读。
3.学生跟读、配合动作表演。
第三部分: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合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及日常活动经历。
2.教师引导学生对家庭成员情感表达进行交流。
第四部分:诗歌朗诵与讨论(15分钟)1.学生分组,朗诵一首诗歌,组内同学给出表演意见和建议。
2.教师带领学生形成对诗歌情感的共鸣,展示文学之美。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梳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让学生进行简单总结。
2.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六、课后作业1.撰写一篇关于家庭成员的短文,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谢之情。
2.默写诗歌中学过的句子,加强记忆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展现出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但在诗歌朗诵环节,部分学生仍存在表达不够自信的情况,需要引导和鼓励他们更多的参与。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优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材内容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关键字词,提高语文课文的阅读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表达等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课文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2 学习活动2.2.1 文字理解•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重点解释生字生词。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2.2.2 课文赏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用词和表达方式。
•学生自由发挥,通过表演、画画等方式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2.3 拓展应用•设计情景对话,让学生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赋诗或写故事。
三、教学反思与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更加注重情感与认知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添砖加瓦!。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内容。
2.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学习正确书写生字,并能够认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激发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教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教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加深记忆。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2.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提高字的认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1.整理课堂材料,包括教案、课文、板书等。
2.检查课堂设备是否正常使用。
二、导入1.师生互动,谈论学生对动物的爱好。
2.引入本课文《小狗寻亲》内容,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
三、学习1.跟读课文,学生反复朗读。
2.分组学生合作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节。
四、巩固1.教学生认读生字,并正确书写。
2.帮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加深印象。
五、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预习下一课内容《小鸭子过马路》。
第二课时一、复习1.回顾上节课内容,让学生自主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引入1.引导学生猜测本节课内容,讨论小鸭子过马路的情景。
2.理清故事情节,帮助学生预测故事走向。
三、学习1.学生跟读课文,感受小鸭子的遭遇。
2.分组学生合作表演课文情节,加深理解。
四、练习1.复习生字认读,进行拼音练习。
2.教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巩固字形。
第三课时一、复习1.回顾前两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生互相交流课文内容,互相提问。
二、拓展1.设计小组合作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2.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三、总结1.整理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每日跟读课文,熟练朗读。
3.思考课文中的道德教育意义,写出感想。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人教(部编版)

04
CHAPTER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解析
难点一:识字写字
详细描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识字写字的指导,通过 形象化、游戏化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汉字,同时加强写 字的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总结词:一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对于一些较 长的文章难以理解。
总结词: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对于一些复杂的汉字 难以辨认和书写。
练习内容
主要包括生字、词语、句子和 阅读等方面的练习,旨在帮助 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
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等方 式,引导学生完成配套练习, 并及时反馈和纠正。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语和句 子的基本用法,提高阅读理解 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 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语
互动性强:教师采用了多种互动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有效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
• 多媒体应用: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如PPT、视 频等,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理解 能力。
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
不足
时间安排:部分环节时间安排稍显紧凑,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充分理 解。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 语文园地中的重点和难点,提 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在实际 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 习效果。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 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和理
解。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
意见。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继续深 入学习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内容,
04
精讲课文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咕咚》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咕咚》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咕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八个方面来进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咕咚》,它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树上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
兔子听了之后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动物也跟着跑起来,最后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明了情况,大家一起来到湖边,看到了真相,原来“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动物们都哈哈地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二、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积累的识字量是有限的,学到识字、写字和阅读的方法也不多,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课堂的有效调控,借助实物和直观影像等趣味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
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
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五、教法学法阅读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对话法电教法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提问: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你们想到了什么词语?学生自由回答。
(吃惊、害怕等)师:听他们在说什么?(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说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啊!)师过渡:小兔子为什么那么害怕“咕咚”?“咕咚”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决生字词(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范读,并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或者猜读猜读,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第八单元教材解读一、基本结构本单元围绕“科普知识”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棉花姑娘小壁虎借尾巴是童话故事,咕咚是一个民间故事;课文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故事情节中,既有教育性,又富有童趣;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二、主要特点:棉花姑娘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常识的兴趣; 咕咚一课讲的是一个木瓜从树上掉进了湖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兔子听见了吓得拔腿就跑,其他小动物没有搞清楚事情的原委也跟着一起跑,结果虚惊一场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应该盲目地随大流,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的真相;小壁虎借尾巴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却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之后发现自己又长出了一条尾巴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棉花姑娘告诉学生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的害虫;咕咚以木瓜掉湖中的声音引起小动物们惊慌逃窜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小壁虎借尾巴则让学生知道动物尾巴有不同作用,壁虎尾巴有再生功能;学生可在本单元教材的学习中,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导他们主动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三、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我的发现”,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的兴趣;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四、教学重难点: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我的发现”,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的兴趣;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五、教学建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这篇课文阅读以后,又一次出现的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的阅读;教学时要在一上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学生的独立识字和阅读能力;咕咚一课的教学要巩固、运用小蜗牛的学习方法开展识字、阅读,并运用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猜字、认字;小壁虎借尾巴要在此基础上能借助偏旁表义的特点了解字义,并通过交流“是怎么猜出来的”提炼猜读的几种方法;两篇课文都可以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内容,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进行角色表演;这样,训练层层递进,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读出祈使句的语气,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是本单元教学的另一重点;棉花姑娘中,棉花姑娘对燕子、啄木鸟、青蛙说的话“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是祈使句,要加强指导,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之情,指导学生尝试读出求、盼望的语气;读好角色的对话在3 篇课文中都有要求,可以根据课文的故事情境,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读好不同角色说的话语,特别是棉花姑娘和小壁虎借尾巴中主人公说的话,这些话虽然基本相同,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说话的心情和语气也随之变化,在教学中需要进行引导;本单元要继续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这项阅读能力;教学形式上可以更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读文,找到相关信息交流,互相补充;19 棉花姑娘设计说明本课设计重在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想象、去体验;分角色表演,以读代讲,感悟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3.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重点:识字写字,了解课文内容;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教学环节一、树立形象,引入新课1.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猜一个谜语;农民春天种上它,夏天它就开了花;秋天结果象个桃,桃子裂了开白花;2.指导学生识记“棉”“姑娘”三个字;棉花是植物,所以是木字旁,棉花的颜色是白的,所以右上是个白字,棉花可用来做毛巾,所以右下是个巾字;姑娘左窄右宽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检查生字词语的学习情况;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导认读;棉花、姑娘、治病、燕子、树干、七星瓢虫、别人、忽然等等;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3.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的方式,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4.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指导写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生字特点和书写时的注意点;3.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4.组织学生描红、临写;5.组织全班展示;四、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棉花姑娘的心情变化,了解常见益虫益鸟的本领;3.进行情景表演,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学习重点进行情景剧表演;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2.听写生字;二、细读课文一预设学习第一节1出示第一节课件,仔细看动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是呀,上面有许多蚜虫,什么是蚜虫呢介绍蚜虫;出示ppt.3蚜虫很小,浑身长满蚜虫是一件痛苦的事,哪句话最能体现棉花姑娘当时的心情怎样、指导读句: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为她治病啊抓住盼望一词读出棉花姑娘迫切想要医病的心情师:“盼望”你能换个词语说说吗希望师:“盼望”比“希望”的程度更加强烈;5教师范读,学生领悟感情,自由读,指名读;二学习第5、6节1.棉花姑娘病得那么重到底是谁帮她只好了病哪两节告诉了我们,自由读一读;2.七星瓢虫本领大吗你从哪里知道的3.教学生字“然、奇、颗、瓢”4.你还能向同学介绍一下瓢虫吗展示有关资料;5.介绍瓢虫家族;6.七星瓢虫本领这么大,棉花姑娘感到怎样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惊奇找一个近义词;你演一下这个神态;7.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好第6节吗学生读第6小节;8.教学生字:“碧、吐、啦”9.棉花姑娘会怎样称赞七星瓢虫三学习2……4节过渡:在七星瓢虫来临之前,棉花姑娘病重难忍,她请谁为她治过病结果怎样他们到底是想帮还是不想帮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2……4小结;2.比比哪个小组读的好,相机指导读出请求的语气;3.汇报学习收获小动物不是不想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4.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燕子捉空中的害虫,啄木鸟捉树上的害虫,青蛙捉稻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吃棉花叶子上的蚜虫;读有关句子四分角色表演课文四、积累拓展同学们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益虫、益鸟,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去搜集了资料,谁来交流一下20.咕咚设计说明:咕咚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树上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兔子听了之后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动物也跟着跑起来,最后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明了情况,大家一起来到湖边,看到了真相, 原来“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动物们都哈哈地笑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所以教学本课,应按照“读文——识字——学文——述说故事”的思路进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前准备: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教学环节:一、图画导入;1.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2.教师导言: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可就是这个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咕咚;师板书课题并教读:咕咚3.认读生字“咕、咚”,师相机讲解:这两个字可以组成“咕咚”一词,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完成初读要求;2.同桌互读课文;3.分自然段读课文;4.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5.全班汇报生字学习情况;1说一说用哪种方法,识记了哪些生字,哪些生字可以用同一种识记方法;2积极参与课堂识字活动,巩固识记;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引导齐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3.组织全班交流;四、指导写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4.组织全班展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2.理解课文,知道“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的道理;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的道理;学前准备: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认读生字;2.分自然段读课文;3.读词: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二、整体读文,指导朗读一预设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二预设课文第三、四自然段;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9.课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11.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三预设课文第五自然段;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四预设课文第六、七自然段;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设计意图: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要求学生步步上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21 小壁虎借尾巴设计说明经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读文的方法;因此,本课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灵活采用看图、看实物、朗读、做动作、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坚持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针对本文对话多﹑感情色彩浓的特点,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品味文中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语调,并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演”,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兴趣;学习目标:1、会认“壁、墙”等12个生字,会写生字“捉、条、爬、姐、您、草、房”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认写生字,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题目,启发质疑1.出示小壁虎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壁虎2.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却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出示课文题目,读课文题目,认识“壁”;3.读了这个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板书: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他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设计意图:质疑问难,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干什么的故事2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3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2.打开课本,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指一名学生说发现;课文没有注音;3.课文没有注音,那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引导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4.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音;5.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全班交流:你们小组新认识了什么字是怎么认识的学生没说到的,教师帮助;6.出示词语;带拼音小壁虎墙壁蚊子咬断拨水甩尾巴赶走傻孩子转身1指名读,齐读;2去掉拼音再读;7.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8.把生字送回课文,读通课文;9.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将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设计意图:学生是有差异的,对不同的学生要求也应不一样,因此,在听说训练中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如:听完课文录音后的第一次交流是针对全班学生的,答案连起来就是整篇故事的大概内容,这个说话练习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只要请班上几个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回答即可;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1.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很难看时,他心情怎样伤心、难过;那就请你们带着难过的心情来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指名读,齐读;2.小壁虎先向谁借了尾巴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学生比赛读小壁虎说的话,比比谁读得好;3.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小壁虎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他呢出示:小鱼的尾巴要用来……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请你们用手做做拨水的动作;小结:如果小鱼的尾巴没了,小鱼就不能在水里游泳了,所以小鱼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4.分角色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贯穿以读为主的思想,感受清新活泼的文字,通过图片想象当时的场景,语言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会在潜移默化中生成;四、指导写字1.学生认读生字“捉、条、爬、姐、您、草、房”;2.学生观察特点,说一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教师范写捉、爬、您、房,学生书空;4.学生练写,展示评议;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探究,老师用最直观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学生从中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最后欣赏评议生字;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生字;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规范地书写7个生字;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学习重点分角色表演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一、复习旧知1.听写文中7个生字;2.看图说说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设计意图:复习生字,回顾课文内容,为接下来品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二、继续学文,感悟理解1.带着问题读课文:小壁虎怎样借尾巴请同学读课文第3~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壁虎说的话,用浪线画出其他小动物说的话;2.交流出示对话;3.指导朗读;假如你是小壁虎,看见小鱼、老牛、燕子,你心里会怎么想那些动物帮不了小壁虎,他们的心情又怎样,再读读他们说的话;4.从小壁虎和动物们的对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出示:小鱼用尾巴拨水,老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5.小结延伸,拓展交流: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呀他还会去向谁借呢他们会怎么说呢仿照课文续说; 学生借助搜集来的资料,分小组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用途,并演一演;6.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该怎么办呢师引读第6自然段;7.结果怎样为什么8.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男女生比赛读;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想象说话,实现了语言的迁移;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准备,交流时要有一定的弹性,学生能说几句就说几句,主要关注他们说话时的语气、态度,表达是否清楚;教师评价要及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三、课堂演练,加深理解1.分角色朗读全文,喜欢谁就读谁说的话;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表演;3.指小组上台表演,全班评议;设计意图: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学生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他们能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不同人物的心情;读者绘声绘色,听者如临其境;分角色表演朗读还能让学生借助人物动作、对话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1.分角色朗读全文;2.布置课后作业——编故事: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他高兴极了,他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呢他的朋友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来讲给家长听,并把编的故事写下来;设计意图:这一延伸的练习设计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读写结合的一次小练笔,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语文园地八学习目标:1.通过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2.通过字词句运用,知道不同的心情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去表示;3.根据“我的发现”,知道生字的偏旁,一般和生字本身所表示的含义有关;4.会读会背古诗画鸡,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学习重点:1.通过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2.会读会背古诗画鸡,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学前准备:制作生字卡、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环节第一课时识字加油站一、导语引入1.你知道家里卫生间有哪些洗漱用品吗2.指名说;3.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关于洗漱用品的词语;二、趣味识字1.课件出示园地识字加油站的词语,指名带拼音读;2.翻开课本P113页,学生自读识字加油站,边读边画出生字;3.认读生字“卫、刷、梳、巾、擦、皂、澡、盆”;4.小组读、带读、齐读;5.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并给生字找朋友组词;三、认读生词1.指名读,开火车读;2.拓展识词,全班交流;3.全班齐读词语,并说说这样的字词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我的发现1.课件出示第一组动物图片:猫、猴、狮;2.指名说说图片上动物的名称,师相机贴生字卡片:猫猴狮;3.观察一下,“猫、猴、狮”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吗4.指名回答,师总结:偏旁相同,都是反犬旁;反犬旁的字大都和兽类动物有关;。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4.你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词语吗?5.指名读词,纠正字音:“刷”和“梳”是翘舌音;“皂”是平舌音;“巾”和“盆”是前鼻音。
6.请生交流识字方法。
7.引导学生看图识字并组词8.教师引导,生活用品和用途连一连:狗熊怎样使用这些用品呢?9.教师引导:一起认一认。
指导学生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词语。
9.编一首儿歌来记住这些生字吧!狗熊来到卫生间,它用牙刷刷刷牙,它用梳子梳梳头,它用脸盆洗洗脸,它用香皂洗洗澡,它用毛巾擦擦手,高高兴兴去主持。
5.将生活用品与用途连起来并读出来。
4.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词语。
5.读儿歌。
学习活动二:森林比赛对对碰——王国偏旁大会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评价标准)1.演出大赛即将开始,小动物 1.齐读生字。
观察反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们开始排队入场。
引导学生给小动物分类排队。
2.第一支走来的队伍——反犬旁队,并相应出示生字“猫、猴、狮”。
(1)齐读生字,认真观察这三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点。
(2)引导学生思考反犬旁的字大都和什么有关。
3.第二支走来的队伍——鸟字边队,并相应出示生字“鸡、鸭、鸦”。
(1)观察生字,你发现了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鸟字边的字和什么有关。
4.第三支走来的队伍——虫字旁队,并相应出示词语“蝴蝶、蜻蜓、蚂蚁”。
(1)观察生字,你发现了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虫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
5.会场里还有一些小动物没有座位,你来帮它们找到合适的位置吧!6.教师总结:我们可以使用这种归类识字的方法认识其他字。
同学们下课多搜集一些吧!旁的字,并思考反犬旁的字与什么有关。
2.观察生字,思考鸟字边的字和什么有关。
3.观察生字,思考虫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
4.帮助没有座位的小动物找合适的位置(偏旁归类)参加动物王国偏旁总结大会的开幕仪式的形式呈现生字,减少了识字的枯燥感。
学习活动三:森林比赛对对碰——心情造句附:助学三单及评价量表。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语文园地八》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1.能够在现有语境下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句子组合。
2.能够听懂老师的解释并做出相应表达。
3.能够在小组内讨论文章内容并做出合理推测。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其他:故事书籍、图片故事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 学习内容(20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文,重点讲解生字和词语的意思,并带领学生感受课文故事的情节。
3. 课堂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展示团队合作。
4. 合作练习(10分钟)设计合作练习,让学生相互搭档完成练习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利用课文中的问题回顾上节课内容,培养学生的记忆和反思能力。
2. 教学拓展(20分钟)扩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创造力,比如让学生编写完整故事,或者画出课文中的场景等。
3. 课外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或作业,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语文园地八》这一教材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

语文园地八教学目标1.在看图读词语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卫、巾、擦、刷、皂、澡、梳、盆”等字。
(重点)2.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联系,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难点)3.理解“高兴、生气、害怕、难过”的意思,会用它们说话、写话。
4.和大人一起朗读故事,明白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知道哪只白鹤找到了鱼,懂得另外两只白鹤找不到鱼的原因,启发学生凡事要善于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这样做才能符合实际,把事情做好,达到预期目的。
5.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
(教师)2.字卡。
(学生)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识字加油站1.导言: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课件播放喜羊羊起床、穿衣,来到卫生间的动画。
出示:喜羊羊早早起,来到卫生间要考考你。
)2.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卫生间、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自由交流识字:卫、巾、刷、皂、梳、盆。
(1)读准字音:刷shuā、皂zào、梳shū。
“刷”和“梳”是翘舌音,“皂”是平舌音。
(2)认清结构:“卫”和“巾”是独体字,“刷”和“梳”是左右结构的字,“皂”和“盆”是上下结构的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同桌互相考一考:抢读生字,看谁读得准确。
4. 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5.导学:喜羊羊为大家鼓掌,大家真棒!听一听,他又说了什么:“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这五种物品分别是干什么用的呢?”(课件出示。
)6.引导学生说出五种物品的用处,并一一课件出示:毛巾——擦手、牙刷——刷牙、香皂——洗澡、梳子——梳头、脸盆——洗脸。
7.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擦”和“澡”。
8. 指导学生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们喜欢的情景动画导入,引领学生在趣味中认识词语。
在此基础上的认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更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19棉花姑娘教案设计设计说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
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了许多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对此“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是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根据课文的特点,基于读的重要性,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力求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根据经验,把语文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拓展思路,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棉花姑娘的图片、生字词卡片和棉花姑娘、燕子、青蛙、啄木鸟、七星瓢虫的头饰;查找资料了解七星瓢虫及人类的其他朋友——益虫。
(教师)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小动物的特点。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做好铺垫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她是谁呀?(出示图片)你们瞧,棉花姑娘长得多漂亮啊!谁来夸一夸她?是呀,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么美丽呀!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一叫她的名字吧!(板书题目:棉花姑娘)2.识记“棉”和“娘”,你们在哪儿见过这两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谈话的方式,以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进行“夸一夸”棉花姑娘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棉花姑娘的美丽,为下面写棉花姑娘生病、治病做好铺垫。
二、激趣学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请看这两幅图,说说棉花姑娘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出示棉花姑娘伤心的图片和开心的图片。
)2.是呀,第一幅图棉花姑娘愁眉苦脸的,很伤心。
第二幅图棉花姑娘开心地笑了。
棉花姑娘从伤心到开心,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到课文里去找找答案吧。
3.交流:你知道了什么?随机出示词卡:治病、燕子、别人、树干、忽然、惊奇、七颗、瓢虫、碧绿、吐出、笑啦。
(1)学生认读。
(2)同桌你指我读合作学习生字“治、燕、别、干、然、奇、颗、瓢、碧、吐、啦”,自主发现最合适的识字方法。
4.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本节课从图片和问题入手,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重点部分。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让学生交流听老师范读后的所得,并相机认读生字新词,把字、词、句的理解与阅读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读通课文,识记生字1.要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我们应该怎么办?(遇到不认识的字要请教他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添字不落字,注意停顿……)2.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1)第1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大家能读好吗?第二句:认读词语“治病”,识记“治”。
齐读第1自然段。
(2)还有难读的句子吗?“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
”(指名读,齐读)3.课文中还有许多重点的句子,你们会读吗?出示句子:(1)“请你帮我捉害虫吧!”(2)“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指名读)4.你们真了不起,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重点的句子也会读了,把课文连起来读有问题吗?现在就读一读吧,老师相信这一次你们会读得更好!5.指名按照自然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就是融“整体把握文本、朗读指导”于一体,学生通过把课文读通读顺,大致明白了课文讲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将生字词的学习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融合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多种方法,巩固生字1.识记“燕”和“瓢”。
(1)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生字中有两个字特别难,(燕、瓢)谁有好办法帮帮大家,说说怎样记住它们?(2)学生小组内分析。
2.生字娃娃看见大家都认识它们了,心里特别高兴,就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词语跷跷板”的游戏:跷跷板,在这里,一边高来一边低……词语:棉花、姑娘、治病、燕子、别人、树干、忽然、惊奇、七颗、瓢虫、碧绿碧绿、吐出、笑啦。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特点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五、仔细观察,认真写字1.今天我们还要学会写七个生字:病、医、别、干、奇、星、七。
2.请同学们看看,注意每个字的占格位置。
3.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师范写、强调“病”的笔顺。
5.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
6.展示学生作品,及时评价鼓励。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每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一写,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又将课外作业在课内完成,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二课时一、认读生字,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棉花姑娘》这篇课文。
今天棉花姑娘又来看望大家了,让我们亲切地叫一声“棉花姑娘”吧!1.棉花姑娘还带来了很多棉花宝宝呢!(出示带有棉花图案的生字卡片。
)她要考考大家。
谁能把生字认出来,我就把这个棉花宝宝奖给他。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一读,并组词。
)2.指名认读生词,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是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开始,我安排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抽同学读全文等教学活动,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通过奖励棉花宝宝,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你们掌握得可真快,棉花姑娘看到这么能干的同学们可高兴了。
大家看,(出示笑脸棉花图片。
)棉花姑娘笑得多开心啊!2.可是,过了几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出示生病的棉花图片。
)这时的棉花姑娘怎么了?棉花姑娘变成这样是谁弄的?(蚜虫)别看蚜虫又圆又小,其实蚜虫是许多农作物的敌人,它专吸植物的汁液。
如果你就是可怜的棉花姑娘,现在许多蚜虫在吸你的汁液,你最想说什么?3.你能用“生病、可恶、蚜虫、盼望、治病”这些词语来说一说吗?能用几个就用几个。
4.真了不起,你把棉花姑娘不幸的遭遇都说出来了。
(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学生读课文)设计意图: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一教学环节通过学生用所给的词语练习说话的方式,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身处地地把生病的棉花姑娘想说的话说出来,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三、以读为本,理解感悟(一)问题入手,整体感知。
出示第一幅插图:多可怜的棉花姑娘啊!同学们,你们平时也生过病吧,大家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想想棉花姑娘的身上长了许多的蚜虫,她的感觉会如何?有一个词最能体现棉花姑娘现在的心情,它是哪个词语?(盼望)谁能读出棉花姑娘此时的心情?(学生读)她最企盼的是什么?最希望的是什么?最渴望的是什么?对,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她现在最希望看见的是谁呢?1.指导读描写棉花姑娘心理的话。
2.在句意不变的情况下,你能把“盼望”换成另一个词语吗?3.你们也有过最盼望的事吧,谁能用“盼望”说一句话呢?(二)图文结合,角色朗读。
这么难受的棉花姑娘,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还真来了几位动物界的名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棉花姑娘请了哪几位医生帮忙治病,最后又是谁帮她治好了病呢?1.哪些医生来给棉花姑娘治病了?读一读课文第2~4自然段,指名回答。
语言训练:试着用一句话说说“棉花姑娘请谁帮助自己捉蚜虫”?(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用“棉花姑娘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给她治病”的句式练习说话。
)2.通过图片简介燕子、啄木鸟和青蛙及其对人类的贡献。
3.指导朗读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对话。
4.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棉花姑娘和啄木鸟、青蛙的对话。
5.教师情景导读。
导读:棉花姑娘等啊等啊,终于等来了燕子医生,她真高兴,心里想:终于有医生来给我治病了,我有希望了。
她非常有礼貌地对燕子医生说……(指两名学生分别读棉花姑娘和燕子的话。
)燕子医生不好意思地飞走了。
棉花姑娘很难过: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医生,却没有办法治我的病,难道我的病真的治不好了吗?哦,那边,啄木鸟医生来了。
也许他有办法治我的病,我去问问他吧……(指两名学生分别读棉花姑娘和啄木鸟的话。
)啄木鸟医生也走了,这下可怎么办啊?我的身子越来越疼了,可恶的蚜虫还在拼命地吸我的汁液,我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突然,青蛙医生跳来了,哦,也许他是我的希望,我高兴极了,连忙叫住他……(指两名学生分别读棉花姑娘和青蛙的话。
)燕子走了,啄木鸟走了,青蛙也走了。
来了这么多医生,都治不好我的病,看来我的病是治不好了……6.指导朗读棉花姑娘和七星瓢虫的对话。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难度,本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根据所给的词语,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运用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棉花姑娘得病后急于治病的心情,以及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的不同心理。
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四、课堂总结,合作表演1.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读好的同学,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2.小结: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益虫益鸟,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地爱护它们!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灵动的表演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而且通过表演,促进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虽然本篇课文的篇幅较长,但第2~4自然段的结构和内容比较相似,我就多次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第一次思考都有哪些医生给棉花姑娘看病了。
第二次思考燕子、啄木鸟、青蛙为什么不能给棉花姑娘治病。
第三次是有感情地读。
通过几次有目的的读,学生自然理解了课文内容,节省了讲课的时间。
20咕咚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
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