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名西方汉学家名单

合集下载

美国汉学第一人

美国汉学第一人

美国汉学第一人——卫三畏引言所谓对海外汉学的研究,是指对境外中国文化研究的反研究,是我们站在母体文化的氛围里,探索母体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情况、历程、规律和特点,了解它在异质文化中的影响的广度、深度和不同的层面,分析不同文化背景的汉学家采取了什么不同的研究方法,走过了什么样的学术道路,等等。

从外延上说,它是我们对中国文化研究的一种延伸;从内涵上说,它是我们对中国文化研究的一种补充。

研究海外汉学,可以在整体上促进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研究。

他可以作为一个深刻而有力的参照系,来观照我们研究中国文化的一个更科学、更全面的研究中国文化的理论体系,把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实践上,可以使人们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有全面、透彻、准确的了解,因而可以使我们的对外文化交流做到有的放矢,卓有成效,这就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制定对外文化交流的方略。

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美国汉学兴起于19世纪中叶,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

早期美国汉学研究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以来华传教士为主体。

裨治文、卫三畏是其中的主要代表。

他们精通中文,熟悉中国历史文化,汉学研究水平之高、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二是注重中国现实特别是关注中国近代化问题的研究,从而开启了美国汉学注重现实的先河,是汉学研究摆脱了欧洲汉学古典规范的束缚。

美国汉学之缘起19世纪初期开始,随着广州、澳门中外贸易在海外影响的不断扩大,西方世界对中华帝国的认识逐渐增多,再通商的过程中,欧美基督教传教士随本国商人相继来华,东西方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具影响的碰撞。

西方文化的不断进入,使两种文化在相互撞击过程中产生两种对世界不同看法:一是全球范围的经济、文化扩张主义;二十不顾时势境迁的时间范围的自我中心论。

这两种世界文化观最终都没能在各自的形成过程中取得成功。

但由于相互碰撞,东西方文化出现了难得的认同。

认同之一是,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引发了对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研究;认同之二是,在中国,这种研究表现为近代社会知识分子追求进步、自由,图强自主的“西学东渐”。

外国汉学家取名有深意

外国汉学家取名有深意

外国汉学家取名有深意
外国一些汉学家的中文名字,包含了他们对中国、对中华文化的深挚感情。

费正清是早期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泰斗,他1932年就到了中国,在清华大学讲授经济史。

他取中文名时,朋友梁思成告诉他,叫“费正清”好,意思是费氏正直清廉。

耶鲁大学史学家史景迁,取名景迁是因为他很“景”仰太史公司马“迁”。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的中文名,显然是取自“礼贤下士”。

哥伦比亚大学的毕汉思,中文名包含倾慕思念汉文化的意思。

被誉为当代欧洲三大汉学家之一的施舟人,因诸子百家中老子是周人,庄子名叫庄周,故取其谐音“舟人”。

这个名字也包含有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渡人”的意思。

瑞典杰出的汉学家高本汉,以毕生精力研究中国文史,他对自己的中文名很自豪,曾经对中国现代语言学大师赵元任说:“我本是汉人!”
把老舍、巴金、莫言、王朔等中国作家的作品翻译介绍给西方的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中文名是他在台湾的一位中文老师为他取的。

这位老师颇有先见之明,预知葛浩文将翻译“浩如烟海的文章”。

100名著名西方汉学家名单

100名著名西方汉学家名单
谢和耐
法国
1921—
中国社会和文化史研究
Jean Francoise Foucquet
富凯(傅圣泽)
法国
1665—1741
博览群籍,儒、道、诸子,古代经典,近人注疏,尤其是协助白晋对《易经》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
Jean Pierre Abel Remusat
雷慕沙
法国
1788—1832
对古代中国哲学理论、汉语语言、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尤其是中国古代小说领域成就更为突出
中国历史
СергейЛеонидовичТихвинский
齐赫文斯基(齐赫文)
俄罗斯
1918—
中国近代现代史、俄中关系、苏中关系、日本近现代史
DonaldHolzman
侯思孟
法国
1926—
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思想等许多方面,尤其以魏晋南北朝诗与乐府最为突出,同时对于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EdouardChavannes
沙畹
法国
1865—1918
研究中国佛教,考察文物、碑帖,钻研古文字、西域史、突厥史、中国地理、道教、中外关系史等诸多方面
Grosier
格鲁贤
法国
中国历史、美术和文学
HenriMaspero
马伯乐
法国
1883—1945
中国古代史、中国佛教史、道教史、安南语、安南史
JacquesGernet
史华兹
美国
1916—1999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先秦思想史
Ezra Vogel
傅高义
美国
1930—
当代中国、日本
John King Fairbank

各国著名汉学家

各国著名汉学家

各国著名汉学家见国图网“汉学家资源库”姓名中文译名国籍生卒年月研究领域 Ferdinand 南怀仁,字比利时1623-1688 西学东渐(天文历法、敦伯,又字铸炮等) Verbiest 勋卿Philippe 柏应理比利时 1623-1693 中国经典思想译介 CoupletMichel Boym 卜弥格波兰 1612—1659 中国动植物学、医药学、地图学等 Herbert Franke 福赫伯德国 1914, 中国古代史,重点是宋元史和蒙古史,兼及中国文学史、文化史和边疆民族史 Johann Adam S汤若望,字德国 1592-1666 西学东渐——天文历chall von Bell 道未算Otto Franke 奥托?福兰德国 1863-1946 主要研究中国历史,出阁版了巨著《中国通史》。

Richard Wilhel卫礼贤德国 1873—1930 翻译中国古典经籍;研m 究中国传统文化 Wilhelm Grube 顾路柏(又德国 1855-1908 中国文化与文学译顾威廉)Wolfgang Baue鲍吾刚德国 1930.2.23,1中国哲学史、思想史 r 997.1.14 Wolfgang Frank傅吾康德国 1912—明清史;中国近代史;e 近代东南亚华人碑刻史籍Алексей Леонт阿列克俄国 1716-1786 汉语ьевичЛеонтие谢?列昂季в 耶维奇?列昂季耶夫Василий Павло瓦西里?巴俄国 1818.2-1900.佛教,中国历史、地理、вич Васильев 甫洛维4 语言、文学奇?瓦西里耶夫(王西里,魏西里夫)Илларион Кал伊拉里俄国 1707-1761 汉语иновичРазсох昂?卡利诺ин (Россохин,维奇?罗索Рассохин) 欣Константин Ан康斯坦俄国 1821-1883 收藏,天文、气象,农дрионович Ска丁?安德列业、手工业чков 亚诺维奇?斯卡奇科夫(孙琪庭,孔气,孔琪)Никита Яковле尼基塔?雅俄国 1777.8-1853.汉语、中国边疆民族史вич Бичурин(П科夫列维5 地、中国传统文化ичуринский) 奇?比丘林(法号雅金夫,亚金甫)ПавелИванови巴维尔?伊俄国 1765-1845 满学,汉语чКаменский 万诺维奇?卡缅斯基Павел Степано巴维尔?斯俄国 1842.8-1913.汉语、中国政治вич Попов(Ма捷巴诺维12о Линь) 奇?波波夫(柏百福,茂陵)Петр Иванович彼得?伊万俄国 1817.9-1878.宗教、汉语、中国边疆Кафароф 诺维奇?卡12 史地法罗夫(法号鲍乃迪,巴拉第)Сергей Михай谢尔盖?米俄国 1851.10-189汉语,中国古代史лович Георгие哈伊洛维3.7вский 奇?格奥尔基耶夫斯基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鲍利斯?李俄罗斯 1932.9- 中国文学Рифтин 沃维奇?里弗京(李福清)Владимир Сте弗拉基米俄罗斯 1931.5- 俄罗斯汉学史,俄中关панович Мясн尔?斯捷潘系史иков 诺维奇?米亚斯尼科夫Владислав Фед弗拉季斯拉俄罗斯 1927- 中国文学о ович Сороки夫?费德罗н 维奇?索罗金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列夫?尼古俄罗斯 1926.2-2005.中国古典文学,敦煌写ч Меньшиков 拉耶维10 本奇?缅希科夫(孟列夫)Леонард Серге列奥纳俄罗斯 1928.12- 中国古代政治史,儒学евич Переломо德?谢尔盖в 耶维奇?贝列罗莫夫(嵇辽拉)Михаил Леонт米哈伊俄罗斯 1934.4- 中国哲学、中国政治ьевич Титарен尔?列昂季ко 耶维奇?季塔连科Николай Троф尼古拉?特俄罗斯 1912.10-200中国文学имович Федор拉菲莫维0.10енко 奇?费德林Рудольф Всево鲁道夫?弗俄罗斯 1910.3-1998.中国历史лодович Вятки谢沃洛多维9н 奇?维亚特金Сергей Леонид谢尔盖?列俄罗斯 1918.9- 中国近代现代史、俄中ович Тихвинск奥尼多维关系、苏中关系、日本ий 奇?齐赫文近现代史斯基(齐赫文)Donald Holzma侯思孟法国 1926- 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n 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思想等许多方面,文学方面尤其以中国魏晋南北朝诗与乐府最为突出,同时对于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意大利汉学研究四百年

意大利汉学研究四百年

意大利汉学研究四百年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意大利汉学研究四百年——以语言学为例引言“意大利的汉学研究,在欧洲是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年轻的”1。

意大利汉学是欧洲汉学的发源地,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马可波罗(Mac Polo,1254-1324 )和他的《东方见闻录》(又称《马可波罗游记》)。

但同时意大利汉学的发展,又历经曲折和困境,从十八世纪过后知道而是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恢复。

本文拟从意大利汉学的中语言研究为例,系统梳理十六世纪以来意大利汉学的发展历程。

前汉学阶段(十一世纪至十五世纪)从十字军东征运动到大航海开启前之间的四百年,是意大利前汉学阶段,国内张西平先生把这一时期的汉学称为称为“游记汉学”2。

原因欧洲从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运动到1272年最后一个十字军东征,大量的欧洲骑士和平民涉过地中海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大多数人通过遥远的“传说”,对中国建立一个梦幻的遥想,对中国形成了一个朦胧的印象。

随后的十三世纪从1206年至1405年蒙古帝国统治亚洲一百年,建立以一个横跨中国、波斯和中亚的帝国。

正处在中世纪的欧洲人对蒙古人充满了恐惧,这迫使他们要派人去了解蒙古可汗的军事动向和政治意图。

以后陆续有好几拨欧洲罗马教廷的使者穿过中亚到达蒙古帝国的首都。

同时蒙古帝国的建立也方便了意大利早期商人和探险家们的热情,他们常常在长达三四个月的时间里冒着生命危险横穿亚欧大陆。

早期的宗教使者和探险家兼商人称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人物。

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神父约翰。

柏朗嘉宾(Jean de PlanCarpin,1182-1252)经长途跋涉到达蒙古帝国的心脏哈刺和林(Kara korum_),并参加了贵由(Guiyuk)大汗的登基典礼,在递交了宗教的书信后,于1247年返回法国昂。

回国后撰写了《蒙古史》。

意大利人,方济会传教士孟高维诺(Giovanni da Montrcorvino,1247-1328)意大利人鄂多立克(Odoe=icus de Dortu Naonis)是方济会游僧,以浪迹天涯为己任、云游四方。

美国著名汉学家孔飞力

美国著名汉学家孔飞力
着手研究近代中国历史之后,孔教授与其他同行一样都关怀一个根本问题:中国的本土文化如何与外国文化相激相荡而塑造了近代中国历史。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如政治参与的合适范围,知识分子与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等等。孔教授认为,近代中国的有关安排,虽然有其历史传承,但大多以外来的社会语汇来表达。因此,很多的争辩是用现代的语词在讨论,但其内在结构则导源于中国本身的历史及中国文化的内在逻辑。了解一个文化的内在结构如何在现代的情境之下表现出来,也是他这样一位有文化人类学兴趣的历史学者一直思索的问题。
孔教授在以上老师的教导下,颇留意观念与社会经验的关系。Weber 的影响使他一直认为这项关系是交互运作的,而不能单纯地由一方推导到另一方。也由于对人类学的兴趣一直浓厚,孔教授也留意语言与社会思想之间的关联。
孔教授在大学期间专攻欧洲历史。一直到大学四年级时选读日文,才接触到东方。之后,于服兵役期间被分发到中文学校学习中文,才开始对中国产生兴趣。而他之决定研究近代中国历史,则是回到哈佛大学念研究所时,受费正清教授影响的结果。
就孔教授此书1980年再版的新序看来,中国传统的叛乱团体当中,根源于天地会者,其组织形式与政府武装团体相近,都以村庄、家族为基础。这些秘密社会虽是非法,但其文化取向却是正统的思想。如重视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的家庭伦理,如牢固的王朝观念(即使反清复明不过是建立另外一个王朝),如朝代兴替的历史观,如严密的社会阶层观念,都与官僚士绅相近。根源于白莲教信仰的叛乱组织则较不以村庄、家族、市集的垂直网络为结合基础。他们的成员多半在各村庄间水平移动,如跑江湖卖膏药的郎中、武术师傅、戏班子、雇工、修理家中破烂用品的人、小商小贩。白莲教的集会所零散公布于各村庄,只有一些宗教领袖走访各集会所做松懈的联系。白莲教徒可以女性充当教主,男女可以一起讨论教义,虽然也重视师徒关系,但教徒之间彼此较为平等,弥勒佛降世以后的极乐世界将垂永久而不复循环。这些想法就持正统思想者看来实为异端。持正统思想者多半是在村庄、市集的垂直网络中循着由来已久的交换(市集)、学习(书院、考试)、信仰(儒、道、佛)及社会控制(法庭、军队、纳税义务)等体系在移动着。他们的社会思想与经常水平移动于各村庄中的人有所不同,也是社会经验与观念互相关联的一个例证。

国外汉学家(名词解释)

国外汉学家(名词解释)

1. 汉学定义:汉学(Sinology)或中国学(Chinese Studies)是指外国学者对中国历史现状,哲学,语言,文学艺术等的研究,受到西方学者所受教育及文化背景的影响。

有宽窄两义。

广义上,它可以指“一切非本土的研究中国的学问”。

狭义上,则于以现代方法来考释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经典文献的学问。

汉学的本质是一门外国的学问。

2.卫匡国:意大利人。

卫匡国是中国明清交替之际来华的耶稣会会士、欧洲早期著名汉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和神学家。

他在中国历史学和地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功绩,是继马可·波罗和利玛窦之后,对中国和意大利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科学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

著作有《中国上古史》、《中国新图志》、《论鞑靼之战》和《汉语语法》。

3.利玛窦: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

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

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

利玛窦也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

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

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利玛窦的《中国札记》是关于中国的宫廷政治、地理、外文、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出版时,受教会影响,内容做了删改,删除了其中关于批评中国的一些内容,是16c末西方汉学知识的重要来源。

其著作还有所译的《四书》,《交友论》《汉语拼音辞典》。

【法国汉学】1.雷慕沙(1788—1832),法国著名汉学家。

著作有关于中国语言方面的《汉语语法基础》、中国小说的翻译《玉娇梨》、关于佛学的《佛陀记》雷慕沙是一个把汉语研究引入西方语言学界的倡导者。

也是第一位在欧洲仅从书本了解中国而成功地掌握了有关中国深广知识的学者。

2..儒莲:19世纪法国汉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东方语言学教授。

是法兰西学院汉学讲座第一任教授雷慕沙的得意门生。

各国着名汉学家

各国着名汉学家
Paul Pelliot
保罗·伯希和
法国
1878—1945
伯希和精通汉、满、蒙、藏、阿拉伯、伊朗语和其他东方语言,主要研究方面为中亚史、蒙古史、中西交通史尤其是明末清初西洋文化东渐史等方面。
René Etiemble
艾田蒲
法国
1909-
中西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
Rolf Alfred Stein
石泰安
法国
俄罗斯
1927-
中国文学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Меньшиков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缅希科夫(孟列夫)
俄罗斯
1926.2-2005.10
中国古典文学,敦煌写本
Леонард Сергеевич Переломов
列奥纳德·谢尔盖耶维奇·贝列罗莫夫(嵇辽拉)
俄罗斯
1928.12-
中国古代政治史,儒学
Joseph de Premare
马若瑟
法国
1666-1736
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学。
Joseph-Francois –Marie-Anne de Moyriac de Mailla
冯秉正
法国
1669-1748
精通满、汉语言,主要研究中国历史、文学,《中国通史》就是其在历史研究方面的成果。
Marcel Granet
1924-
马悦然在中国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从古汉语语法和音韵分析到四川方言调查,从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到当代朦胧诗的译介,他的学术研究涉猎了中国语言学与中国文学的众多领域。
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
高本汉
瑞典
1889—1978
汉语音韵学;方言学;词典学;文献学;考古学

美国著名汉学家

美国著名汉学家

美国著名汉学家
▪理查德·西尔斯( “汉字与词源”网站的创办者) ▪史景迁( 美国历史学会主席) ▪魏斐德( 原美国国际研究委员会会长) ▪费正清(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宇文所安( 哈佛大学教授) ▪季北慈( 中国问题专家)
▪芮玛丽( 耶鲁大学顾问) ▪白鲁恂(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施乐伯(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 ▪卢公明( 美国公理会传教士) ▪芮沃寿( 佛教研究学者) ▪杜赞奇( 芝加哥大学教授)
▪德效骞( 牛津大学教授) ▪牟复礼( 美国儒学学者)
▪傅高义( 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 ▪费慰梅( 中国艺术与建筑学者) ▪傅汉思( 耶鲁大学教授) ▪柔克义( 美国外交官)
▪恒慕义( 美国公理会教士)。

名著名西方汉学家名单

名著名西方汉学家名单
BenjaminI.Schwartz
史华兹
美国
1916—1999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先秦思想史
EzraVogel
傅高义
美国
1930—
当代中国、日本
JohnKingFairbank
费正清
美国
1907—1991
近现代中国问题研究,涉及中国政治制度、中国外交史及美国的对华政策等
u
PaulPelliot
伯希和
法国
1878—1945
精通汉、满、蒙、藏、阿拉伯、伊朗语和其他东方语言,主要研究方面为中亚史、蒙古史、中西交通史尤其是明末清初西洋文化东渐史等
ReneEtiemble
艾田蒲
法国
1909—
中西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
RolfAlfredStein
石泰安
法国
1911—1999
不仅包括西藏学,而且还包括汉学与东方学各个方面。在西藏学研究领域中的研究涉及民间文学、宗教、语言、历史、文化、地理、民族、社会、艺术、建筑、神话和风俗等
1612—1659
中国动植物学、医药学、地图学等
HerbertFranke
福赫伯
德国
1914—
中国古代史,重点是宋元史和蒙古史,兼及中国文学史、文化史和边疆民族史
JohannAdamSchallvonBell
汤若望(字道未)
德国
1592—1666
西学东渐——天文历算
OttoFranke
福兰阁
德国
1863—1946
卫三畏
美国
1812—1884
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宗教、经济、文学、文字等诸多领域)
SarahAllan

法国著名汉学家

法国著名汉学家

中法文化交流的活动中,法国籍的耶稣会士们比较突出,他们以宗教人士的身份来中国传教,介绍欧洲的科学知识,其中一部分人返回欧洲后,根据自己的见识,向法国官方提供中国的信息,向欧洲社会介绍中华文明。

金尼阁和马若瑟等人可为来华的法国籍耶稣会士的代表。

法国著名汉学家沙畹沙畹(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年)是法国著名汉学家之一,出生于法国南部的里昂,年轻时对于东方、中国颇感兴趣。

1889年,他以驻华法国公使馆随员的身份来华,获得研究中国文化的好机会。

1893年,成为法兰西学院的汉语教授。

金尼阁著《西儒耳目资》首先来到中国的法国籍耶稣会士是金尼阁,字四表,他的法文姓名为Nicolas Trigault (1577—1628年)。

他于1594年加入耶稣会,1611年奉派来到中国。

他先在南京逗留,曾跟随两位意大利神父学习汉语,后来到杭州、北京。

1613年,当时耶稣会中国传教会的会长龙华民(Nicolas Longobardi,意大利人)派金尼阁为代表返回罗马,向教廷汇报与晋见教皇。

1618年,金尼阁重返中国,并率领22名教士一同到达,其中包括汤若望(Jean Adam Schall von Bell,德国人)与罗雅各布(Jacques Rho,意大利人)。

他带来了教皇赠书七千余部。

1620年,他们回到澳门。

后来,金尼阁曾在南昌、杭州、开封以及陕西等地传教。

1628年,他于杭州去世,安葬在杭州市桃源岭村外。

他自称“我不感到汉语困难”,留下的遗着《西儒耳目资》于1626年在杭州出版。

该书可称为中国最早的汉语拼音方案,其中照音韵排列汉字,按音查字,称“耳资”,而照偏旁笔划排列汉字,按形找字,称“目资”。

该书有利于当时中法双方人员直接交往。

此外,他曾编写《中国编年史》等。

《赵氏孤儿》法文译者马若瑟1698年,法国船只“昂菲特利特号”(Amphitrite)驶抵中国,船上有白晋、马若瑟等法国籍耶稣会士。

米加教授题词

米加教授题词

米加(MitjaSaje)教授,斯洛文尼亚人,著名汉学家,被称为斯洛文尼亚的“汉学之父”。

1976年在北京语言大学进修汉语,1977年在南京大学攻读中国历史博士学位。

米加是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UnivezvLjubljani)首任汉学教授,也是卢布尔雅那大学文科学院亚洲系的创建者和首任系主任。

自1981年起,米加教授便是欧洲汉学协会的重要成员,并先后担任欧洲汉学协会1990-1996年、1998—2002年、2008—2012年理事会常务理事。

米加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当代中国经济体制、中国明清经济史、18世纪西学东渐、紫禁城里的洋天文学家。

主要著作有:1990年编辑出版《汉斯词典》(Kitajsko-Slovenski Slovar):2009年出版英文版《刘松龄》(A.Hallerstein-Liu Songling),2015年该书被翻译成中文《斯洛文尼亚在中国的文化使者一一刘松龄》在大象岀版社出版;2019年出版斯洛文
尼亚语《中国历代全史》(Zgodovina Kitajske)。

07 纟幼為 砂文仝-
彼軒地鮎 果辭谱类 如%热人力米加教授题词。

西方汉学第一人——爱德华·沙畹

西方汉学第一人——爱德华·沙畹

作者: 戴仁(译)[1];阮洁卿(译)[2]
作者机构: [1]法国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教授;[2]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200241出版物刊名: 史学理论研究
页码: 136-14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西方汉学;第一人;爱德华;研究成果;讣告;早逝
摘要:1918年,考狄(HenriCordier)在为沙畹(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撰写的讣告中这样评价他——“西方汉学第一人”。

才华横溢的沙畹于当年1月早逝,终年52岁,身后留下了斐然可观的研究成果。

在人们为悼念沙畹所作的文章中,考狄的那篇讣告无疑分量最重。

这其中固然有作者文笔出众的缘故,两人相互熟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高本汉——国外著名汉学家

高本汉——国外著名汉学家

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瑞典, 1889—1978 ),歌德堡大学教授、校长,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

高本汉是瑞典最有影响的汉学家,瑞典汉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建立,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中国历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欧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探讨古今汉语语音和汉字的演变,创见颇多。

出生地:荣彻平(Jönköping)出生日期: 1889.10.5逝世日期: 1978职业:汉学家毕业院校:乌普萨拉大学人物介绍高本汉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瑞典,1889—1978),歌德堡大学教授、校长,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

高本汉是瑞典最有影响的汉学家,瑞典汉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建立,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一生著述达百部之多,研究范围包括汉语音韵学、方言学、词典学、文献学、考古学、文学、艺术和宗教。

他在中国历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欧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探讨古今汉语语音和汉字的演变,创见颇多。

生平简历家族历史1889年10月5日,高本汉出生于瑞典斯莫兰地区的延雪平(Jönköping),他的父亲是一位中学教师,高本汉弟兄三人,他排行第二。

大哥安东(Lars Anton Natanael)为斯德哥尔摩《新闻日报》的主编,以后在哥本哈根任斯拉夫语言学教授。

弟弟希亚尔马(Gustaff Hjalmar Teodor)为隆德大学罗马法教授,后任瑞典最高法院法官。

学习兴趣高本汉从小就对方言感兴趣,学习过当地的几种方言。

在中学学习期间,他用方言写了一些小说,并且对家乡的方言进行调查,他对中国的兴趣也是从中学开始的。

入学深造1907年,高本汉进入乌普萨拉大学,主修俄语。

他的恩师是斯拉夫语语言学家、方言学家伦德尔教授(J.A.Lundell),曾研制过一套拼写方言的语符,对历史语音学有过贡献,其人格和学术思想,后来对高本汉的影响很大。

国外著名汉学家简介

国外著名汉学家简介


评价
行文自由,精炼可读,忠实严谨,为后人研究提供了比较 客观的依据。
卫礼贤 Richard Franz Kuhn(1873~ 1930)
卫礼贤,原名理查德·威廉, 来中国后取名卫希圣,字礼贤,亦 作尉礼贤,德国汉学家,德国汉学 研究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中西文 化交流史上“中学西播”的一位功 臣。
《书经》、《诗经中的宗教》、.《孝经》、《易经》、《礼记》、《道德 经》、《庄子》、《因果报应论》 2. 90年代:《中国经典》系列 3. 1895年:《离骚》 4. ……
理雅各
评价

横向比较:忠实、严谨,甚至近乎刻板。
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In the seventh month, the Fire Star passed the meridian; In the 9th month, clothes are given out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With pleased sounds the deer call to one another, eating the celery of the fields
行中国碑考》、《中国文学中的爱情故事与小说》、《致缪勒函有关中国 人称帝与上帝》、《中国编年史》、《帝国儒学讲稿四篇》、《扶桑为何 及在何处?是在美国吗?》、《中国的宗教:儒教、道教与基督教的对 比》、《孔子生平及其学说》、《孟子生平及其学说》、《诗经》(英文 押韵诗体译本)

其他:1. 英国语言学家缪勒收进《东方圣书》丛刊中的理雅各译著:

顾赛芬 Seraphin Couvreur (1835-1919)
法国汉学家、传教士,酷爱中国古典文学, 写得一手
好文章,编写过辞书并翻译了大量中国典籍,是这时期汉

基歇尔:汉字西传第一人

基歇尔:汉字西传第一人

基歇尔:汉字西传第一人基歇尔:汉字西传第一人张西平《中国图说》中的中国地图考察西方早期汉学史,基歇尔和他的《中国图说》是必须研究的,这是西方早期汉学发展史的链条上一个重要的环节。

基歇尔是第一个较系统在欧洲介绍中国书写文字的,从这个角度看,他是汉字西传第一人。

基歇尔首次发表了当时欧洲最长的中文文献阿塔纳修斯·基歇尔(1602—1680),欧洲17世纪著名的学者、耶稣会士。

他兴趣广泛,知识广博,仅用拉丁文出版的著作就有40多部。

但他1667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中国图说》恐怕是他一生中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中国图说》的全中文名为《中国宗教、世俗和各种自然、技术奇观及其有价值的实物材料汇编》。

《中国图说》出版后,在欧洲引起了很大反应,其神奇的内容、美丽的插图、百科全书式的介绍,给欧洲人打开了一扇了解东方的大门,一条通向中国精神世界的道路,它的内容后来被许多书籍广泛采用。

这本书不仅为当时的欧洲学者所看重,如莱布尼茨案头就有这本书,并对他的东方观产生了影响,同时它还为一般读者所喜爱,因为书中的插图很美,以至于许多藏有《中国图说》的欧洲图书馆中,这本书的插图不少被读者撕去。

这一点法国学者艾田浦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耶稣会士阿塔纳修斯·基歇尔之中国—附多种神圣与世俗古迹的插图》的法文版是在1670年,尽管编纂者是一个从未去过亚洲的神父,但此书的影响,比金尼阁的《游记》影响还要大。

”《中国图说》1986年英文版译者查尔斯·范图尔说:“该书出版后的二百多年内,在形成西方人对中国及其邻国的认识上,基歇尔的《中国图说》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著作”。

卜弥格在罗马学习时是基歇尔的学生,先后返回欧洲的卫匡国、白乃心也都是基歇尔的学生,在《中国图说》中关于中国的文献和材料基本上是卜弥格、卫匡国、白乃心三人提供的。

在《中国图说》中基歇尔公布了卜弥格的一封关于大秦景教碑的信,这封信对研究大秦景教碑的出土地点、时间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就大秦景教碑的出土时间和地点,卜弥格的说法尚有争议,但他对大秦景教碑的介绍方面贡献很大。

法国著名汉学研究家整理

法国著名汉学研究家整理

法国著名汉学研究家整理汉学研究,汉学学术,即中国学研究。

又称国故学,或国学研究。

外国人称研究中国的学问为汉学。

国外汉学作为一门学科由法国人创立,法国是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汉学研究的发祥地,在汉学研究上有着良好的传统,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出现了许多闻名世界的汉学大师。

从18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法国汉学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现在在整个国外汉学研究中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法国汉学研究的重镇——戴密微他是汉学界的良师益友,学问渊博,高度忠诚于自己的事业。

他在一生的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

他是我们中国学的老前辈。

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包罗万象,其学识确实难以伦比。

他几乎每年都有重要的作品问世。

他能用多种语言阅读,如汉文、日文、梵文、俄文和其它欧洲语言。

他既善于工作,又善于解决问题,他的每一个论点都具有代表性。

其论着既准确又具体,总结概括性很强,其考定意见有理有据。

他的作品首先从语言学开始,后来又陆续发展到各个领域:佛教文献学和中国佛教史、宗教文献学和历史学、文学史等。

但戴密微的作品又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其着作的主题往往是囊括宗教、文学和语言诸方面。

戴密微最偏爱的领域是文学。

然而,他最早所钻研的领域却是令人感到枯燥的佛教文献,这是由于列维怂恿和推动的结果,戴密微曾在法兰西学院听过列维的课。

由于他热爱熟悉梵文和巴利文文献以及这些文献的汉译文,所以他就成了中国佛教专家。

戴密微的学识在这方面最为渊博和扎实,他的最大精力也都投置于此,他也正是在这一方面胜过了其它那些名声很大的汉学家们,后者往往很少懂得或根本不懂得中国的佛教文集,也不懂得这些文献在远东所产生的影响。

他1924年于河内发表的第一部重要论着就是《米兰王问经的汉译文》,这是他对《米兰王问经》各种汉译文的综合研究,这部印度文献的内容是讲那先比丘和尚与大夏希腊国王之间的辩论。

从此之后,戴密微便对汉文佛教文献进行了系统而广泛的研究,并开始对印度各宗教的历史发生了强烈兴趣,同时也开始关心个各的经院教理、三味修行、小乘传统以及佛教戒律的论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15—1887
向西方介绍中国历史、文化与科技,将西方近代高等数学等科学知识传入中国。
Arthur David Waley
阿瑟.戴维.韦利
英国
1889—1966
中国历史文化翻译与研究
David Hawkes
霍克思
米亚斯尼科夫
俄罗斯
1931—
俄罗斯汉学史、俄中关系史
Владислав Федо ович Сорокин
索罗金
俄罗斯
1927—
中国文学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Меньшиков
缅希科夫(孟列夫)
俄罗斯
1926—2005
中国古典文学、敦煌写本
Леонард Сергеевич Переломов
比丘林(雅金夫、亚金甫)
俄国
1777—1853
汉语、中国边疆民族史地、中国传统文化
Павел Иванович Каменский
卡缅斯基
俄国
1765—1845
满学、汉语
Павел Степанович Попов(Мао Линь)
波波夫(柏百福、茂陵)
俄国
1842—1913
汉语、中国政治
Петр Иванович Кафароф
卫三畏
美国
1812—1884
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宗教、经济、文学、文字等诸多领域)
Sarah Allan
艾兰
美国
1945—
中国神话,思想史及考古文化
TuWeiming
杜维明
美国
1940—
中国历史、哲学与儒家研究
波多野太郎
日本
1912—
中国哲学、语言、文学、戏曲
仓石武四郎
日本
1897—1975
汉语研究、汉语教育及辞典编纂
卜弥格
波兰
1612—1659
中国动植物学、医药学、地图学等
Herbert Franke
福赫伯
德国
1914—
中国古代史,重点是宋元史和蒙古史,兼及中国文学史、文化史和边疆民族史
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
汤若望(字道未)
德国
1592—1666
西学东渐——天文历算
Otto Franke
Edouard Chavannes
沙畹
法国
1865—1918
研究中国佛教,考察文物、碑帖,钻研古文字、西域史、突厥史、中国地理、道教、中外关系史等诸多方面
Grosier
格鲁贤
法国
中国历史、美术和文学
Henri Maspero
马伯乐
法国
1883—1945
中国古代史、中国佛教史、道教史、安南语、安南史
Jacques Gernet
史华兹
美国
1916—1999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先秦思想史
Ezra Vogel
傅高义
美国
1930—
当代中国、日本
John King Fairbank
费正清
美国
1907—1991
近现代中国问题研究,涉及中国政治制度、中国外交史及美国的对华政策等
Lawrence J. Lau
刘遵义
美国
1944—
贝列罗莫夫(嵇辽拉)
俄罗斯
1928—
中国古代政治史、儒学
Михаил Леонтьевич Титаренко
季塔连科
俄罗斯
1934—
中国哲学、中国政治
Николай Трофимович Федоренко
费德林
俄罗斯
1912—2000
中国文学
Рудольф Всеволодович Вяткин
儒莲(茹理安)
法国
1797—1873
介绍了有关中国农业、蚕桑、陶瓷方面的汉学书籍,并把一些中国小说、戏曲等译成了法文
车柱环
韩国
1920—
中国古典文学及道教
Robert Hans VAN GULIK
高罗佩
荷兰
1910—1967
中国古代侦探小说创作、中国琴艺与书法、文物收藏与鉴赏
Jaroslav Prusek
Rene Etiemble
艾田蒲
法国
1909—
中西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
Rolf Alfre仅包括西藏学,而且还包括汉学与东方学各个方面。在西藏学研究领域中的研究涉及民间文学、宗教、语言、历史、文化、地理、民族、社会、艺术、建筑、神话和风俗等
Stanislas Julien
谢和耐
法国
1921—
中国社会和文化史研究
Jean Francoise Foucquet
富凯(傅圣泽)
法国
1665—1741
博览群籍,儒、道、诸子,古代经典,近人注疏,尤其是协助白晋对《易经》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
Jean Pierre Abel Remusat
雷慕沙
法国
1788—1832
对古代中国哲学理论、汉语语言、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尤其是中国古代小说领域成就更为突出
青木正儿
日本
1887—1964
中国文学、中国戏曲、中国风俗
狩野直喜
日本
1868—1947
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戏曲
松枝茂夫
日本
1905—1995
中国文学研究、《红楼梦》研究、中国文学翻译
藤堂明保
日本
1915—
中国语学研究、汉语教育
田中谦二
日本
1911—
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戏曲
武内义雄
日本
1886—1966
在佛教、道教、敦煌学、语言学、中国古典文学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从研究敦煌经卷始,继之及于禅宗、禅意诗、文人诗。尤其是评介中国古典诗歌深入细致,推动了法国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
Paul Pelliot
伯希和
法国
1878—1945
精通汉、满、蒙、藏、阿拉伯、伊朗语和其他东方语言,主要研究方面为中亚史、蒙古史、中西交通史尤其是明末清初西洋文化东渐史等
经济学
Patrick Hanan
韩南
美国
1927—
中国古代文学
Paul A. Cohen
柯文
美国
1934—
中国近代史
Philip Alden Kuhn
孔飞力
美国
1933—
晚清中国近代史、海外华人移民史
Robert G. Henricks
韩禄伯
美国
1943—
中国宗教与思想文化
Samuel Wells Williams
Marcel Granet
葛兰言
法国
1884—1940
运用社会学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宗教和礼俗,而且主要致力于中国古宗教的研究
Nicolas Trigault
金尼阁
法国
1577—1629
涉及中国政治、历史、教育、宗教、汉语语音等方面
Paul Demieville
戴密微
法国
1894—1979
赤冢忠
日本
1913—
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哲学
渡边欣雄
日本
1947—
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风水学
福井康顺
日本
1898—1991
中国哲学思想史
荒川清秀
日本
1949—
汉语言学
吉川幸次郎
日本
1904—1980
中国文学、历史
井上靖
日本
1907—1991
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
鹿地亘
日本
1903—1982
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
高本汉
瑞典
1889—1978
汉语音韵学、方言学、词典学、文献学、考古学
Torbjorn Loden
罗多弼
瑞典
1947—
侧重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国历史文化,在此基础上,又专攻朱熹和戴震哲学
Алексей Петрович Рогачев
Joachim Bouvet
白晋
法国
1656—1730
最突出的成就是对《易经》的系统研究
Joseph de Premare
马若瑟
法国
1666—1736
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学
Joseph-Francois –Marie-Anne de Moyriac de Mailla
冯秉正
法国
1669—1748
精通满、汉语言,主要研究中国历史、文学,《中国通史》就是其在历史研究方面的成果
普实克
捷克斯洛伐克伐克
1906—1980
对汉学的研究涉猎很广,从一般地对文学材料和文学史的研究,到对一些问题的归纳与提出,涉及文学最本质的东西,能够从亚洲的主流甚至世界的主流看中国文学,对现代文学的主体性和个性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对传统的叙事性文学的艺术性与读者的关系问题也进行了研究
Benjamin I. Schwartz
福兰阁
德国
1863—1946
主要研究中国历史,出版《中国通史》
Richard Wilhelm
卫礼贤
德国
1873—1930
翻译中国古典经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Wilhelm Grube
顾路柏(又译顾威廉)
德国
1855—1908
中国文化与文学
Wolfgang Bauer
鲍吾刚
德国
1930—1997
中国哲学史、思想史
史华罗
意大利
1943—
长期致力于中国历史,尤其是明清史的研究,从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进入明清文学史领域,但并不仅仅从经济基础研究中国,而是从“情感”变化研究入手,进入上层建筑的核心“文化”意识,力求论证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意识的变化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