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名西方汉学家名单

合集下载

汉学家名字的中英文对照3

汉学家名字的中英文对照3

汉学家名字的中英⽂对照3

O

O'Brien, Kevin 欧博⽂

Ocko, Jonathan 欧中坦

Ogata, Isamu 尾形勇

Ohnesorge, John K.M. 欧志强

Oi, Jean 戴慕珍

Oksenberg, Michel C. 欧迈格

Ong, Chang-Woei 王昌伟

Ou, Koei-hing 欧凯新

Overmyer, Daniel L. 欧⼤年

Owen, Stephen 宇⽂所安

Ownby, David A. 王⼤为

P

Packard, Jerome 裴吉瑞

Palumbo-Liu, David 刘⼤卫

Pan, An-yi 潘安仪

Pan, Haihua 潘海华

Pan, Mingshen 潘铭燊

Pan, Ping 潘平

Pankenier, David W. 班⼤为

Parker, E.H. 庄延龄

Parish, William ⽩威廉

Parsons, James B. 潘瞻睦

Pearce, Scott 裴⼠凱

Pearlstein, Elinor 潘思婷

Pearson, Margaret 裴松梅

Peerenboom, Randy P. 裴⽂睿

Pei, Minxin 裴敏欣

Pelliot, Paul 伯希和

Peng, Yusheng 彭⽟⽣

Penkower, Linda 潘林德

Perdue, Peter 濮德培

Perng, Ching-Hsi 彭镜禧

Perry, Elizabeth J. 裴宜理

Perushek, Diane ⽩迪安

Peterson, Willard J. 裴德⽣

主要海外汉学家

主要海外汉学家

学校专业推荐

Newcastle –纽卡斯尔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博物馆学研究中心

Museum Studies MA雅思6.5

Museum Practice MMPrac 雅思6.5

英国及国际上第一个而且非常的成功的将博物馆管理教学与实践混合的教育单元。共两年,第一年理论学习,第二年时间。

Machester –曼彻斯特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物馆学研究;

Art Gallery and Museum Studies MA雅思7.0

UCL-伦敦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大学院考古学研究所博物馆研究

MA in Museum Studies -7.0(各项不低于6.0)

主要海外汉学家

一、蒂丽亚

Delia Davin

BA, PhD Leeds

Professor of Chinese Studies

Head of Department (Semester 1, 2003-4)

Tel: 0113 343 3460

Fax: 0113 343 6741

Email: d.davin@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s

Major Publications

Consultancies

Funded research projects

Conferences and other activitie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Postgraduate research supervision

Departmental responsibilities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s

美国汉学第一人

美国汉学第一人

美国汉学第一人——卫三畏

引言

所谓对海外汉学的研究,是指对境外中国文化研究的反研究,是我们站在母体文化的氛围里,探索母体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情况、历程、规律和特点,了解它在异质文化中的影响的广度、深度和不同的层面,分析不同文化背景的汉学家采取了什么不同的研究方法,走过了什么样的学术道路,等等。从外延上说,它是我们对中国文化研究的一种延伸;从内涵上说,它是我们对中国文化研究的一种补充。研究海外汉学,可以在整体上促进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他可以作为一个深刻而有力的参照系,来观照我们研究中国文化的一个更科学、更全面的研究中国文化的理论体系,把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实践上,可以使人们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有全面、透彻、准确的了解,因而可以使我们的对外文化交流做到有的放矢,卓有成效,这就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制定对外文化交流的方略。

美国早期汉学研究

美国汉学兴起于19世纪中叶,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早期美国汉学研究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以来华传教士为主体。裨治文、卫三畏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他们精通中文,熟悉中国历史文化,汉学研究水平之高、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二是注重中国现实特别是关注中国近代化问题的研究,从而开启了美国汉学注重现实的先河,是汉学研究摆脱了欧洲汉学古典规范的束缚。

美国汉学之缘起

19世纪初期开始,随着广州、澳门中外贸易在海外影响的不断扩大,西方世界对中华帝国的认识逐渐增多,再通商的过程中,欧美基督教传教士随本国商人相继来华,东西方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具影响的碰撞。西方文化的不断进入,使两种文化在相互撞击过程中产生两种对世界不同看法:一是全球范围的经济、文化扩张主义;二十不顾时势境迁的时间范围的自我中心论。这两种世界文化观最终都没能在各自的形成过程中取得成功。但由于相互碰撞,东西方文化出现了难得的认同。认同之一是,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引发了对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研究;认同之二是,在中国,这种研究表现为近代社会知识分子追求进步、自由,图强自主的“西学东渐”。由于西方对中国的不断研究和认识,最终促成了近代一门新的学科——“汉学(Sinology)研究的形成。

近代德国著名汉学家夏德

近代德国著名汉学家夏德
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11]她的住地是“玉山”。因此,中国古人有可能以“西王母”泛指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她们住的奥林波斯山称为“玉山”。由此推定,中国早有希腊神话女神的传闻,到北魏时期,人们对地中海地区有了更多了解,而且已有中国人到过这一带,并深入希腊半岛,了解那里的地理以及当地流传的神话故事。如康有为曾论证《后汉书》关于大秦的记载是真实的。④这就说明了两汉时期,中国人对古罗马帝国有了相当的了解。
有关条支或大秦有“西王母”的传闻,也可以在中国古籍中找到踪迹。《史记》提到“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湿。耕田,田稻。有大乌,卵如瓮。入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国善眩。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9]《后汉书》在记述大秦国时,也提及“或云其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处,几于日所入也。”《魏书》中也有这样记述:“大秦西海水之西有河,河西南流。河西有南、北山。山西有赤水,西有白玉山。玉山西有西王母山,玉为堂云。从安息西界循海曲,亦至大秦③,回(四)万余里。于彼国观日月星辰,无异中国,而前史云条支西行百里日入处,失之远矣。”[10]中国北魏时期,罗马帝国分成东西罗马,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根据这段描述,西王母山指的可能就是希腊东北部的奥林波斯山,奥林波斯山是古希腊神话中宙斯和众神的住地。“大秦西海水”可能指的是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及塞尔迈湾。按大秦(首都君士坦丁堡)所处方位确定,“大秦西海水之西”指的应该是希腊半岛。希腊半岛上有一河流,流向西南。“河西有南、北山。山西有赤水,西有白玉山。玉山西有西王母山,玉为堂云。”这“白玉山”指的可能就是奥林波斯山,这“西王母”指的可能就是赫拉、雅典娜、月神或其他女神。根据中国古代传说,“西王母”多数指一种女神,如《山海经·西山经》曰:“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

外国汉学家取名有深意

外国汉学家取名有深意

外国汉学家取名有深意

外国一些汉学家的中文名字,包含了他们对中国、对中华文化的深挚感情。

费正清是早期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泰斗,他1932年就到了中国,在清华大学讲授经济史。他取中文名时,朋友梁思成告诉他,叫“费正清”好,意思是费氏正直清廉。

耶鲁大学史学家史景迁,取名景迁是因为他很“景”仰太史公司马“迁”。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的中文名,显然是取自“礼贤下士”。

哥伦比亚大学的毕汉思,中文名包含倾慕思念汉文化的意思。被誉为当代欧洲三大汉学家之一的施舟人,因诸子百家中老子是周人,庄子名叫庄周,故取其谐音“舟人”。这个名字也包含有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渡人”的意思。

瑞典杰出的汉学家高本汉,以毕生精力研究中国文史,他对自己的中文名很自豪,曾经对中国现代语言学大师赵元任说:“我本是汉人!”

把老舍、巴金、莫言、王朔等中国作家的作品翻译介绍给西方的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中文名是他在台湾的一位中文老师为他取的。这位老师颇有先见之明,预知葛浩文将翻译“浩如烟海的文章”。

各国著名汉学家

各国著名汉学家

各国著名汉学家

见国图网“汉学家资源库”

姓名中文译名国籍生卒年月研究领域 Ferdinand 南怀仁,字比利时1623-1688 西学东渐(天文历法、

敦伯,又字铸炮等) Verbiest 勋卿

Philippe 柏应理比利时 1623-1693 中国经典思想译介 Couplet

Michel Boym 卜弥格波兰 1612—1659 中国动植物学、医药

学、地图学等 Herbert Franke 福赫伯德国 1914, 中国古代史,重点是宋元史和蒙古史,兼及中

国文学史、文化史和边

疆民族史 Johann Adam S汤若望,字德国 1592-1666 西学东渐——天文历chall von Bell 道未算

Otto Franke 奥托?福兰德国 1863-1946 主要研究中国历史,出

阁版了巨著《中国通史》。 Richard Wilhel卫礼贤德国 1873—1930 翻译中国古典经籍;研m 究中国传统文化 Wilhelm Grube 顾路柏(又德国 1855-1908 中国文化与文学

译顾威廉)

Wolfgang Baue鲍吾刚德国 1930.2.23,1中国哲学史、思想史 r 997.1.14 Wolfgang Frank傅吾康德国 1912—明清史;中国近代史;e 近代东南亚华人碑刻

史籍

Алексей Леонт阿列克俄国 1716-1786 汉语ьевич

Леонтие谢?列昂季

в 耶维奇?列

昂季耶夫

Василий Павло瓦西里?巴俄国 1818.2-1900.佛教,中国历史、地理、вич Васильев 甫洛维4 语言、文学

国外汉学家(名词解释)

国外汉学家(名词解释)

1. 汉学定义:汉学(Sinology)或中国学(Chinese Studies)是指外国学者对中国历史现状,哲学,语言,文学艺术等的研究,受到西方学者所受教育及文化背景的影响。有宽窄两义。广义上,它可以指“一切非本土的研究中国的学问”。狭义上,则于以现代方法来考释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经典文献的学问。汉学的本质是一门外国的学问。

2.卫匡国:意大利人。卫匡国是中国明清交替之际来华的耶稣会会士、欧洲早期著名汉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和神学家。他在中国历史学和地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功绩,是继马可·波罗和利玛窦之后,对中国和意大利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科学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著作有《中国上古史》、《中国新图志》、《论鞑靼之战》和《汉语语法》。

3.利玛窦: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利玛窦也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利玛窦的《中国札记》是关于中国的宫廷政治、地理、外文、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出版时,受教会影响,内容做了删改,删除了其中关于批评中国的一些内容,是16c末西方汉学知识的重要来源。其著作还有所译的《四书》,《交友论》《汉语拼音辞典》。

【法国汉学】

1.雷慕沙(1788—1832),法国著名汉学家。著作有关于中国语言方面的《汉语语法基础》、中国小说的翻译《玉娇梨》、关于佛学的《佛陀记》雷慕沙是一个把汉语研究引入西方语言学界的倡导者。也是第一位在欧洲仅从书本了解中国而成功地掌握了有关中国深广知识的学者。

名著名西方汉学家名单

名著名西方汉学家名单
费德林
俄罗斯
1912—2000
中国文学
РудольфВсеволодовичВяткин
维亚特金
俄罗斯
1910—1998
中国历史
СергейЛеонидовичТихвинский
齐赫文斯基齐赫文
俄罗斯
1918—
中国近代现代史、俄中关系、苏中关系、日本近现代史
DonaldHolzman
侯思孟
法国
1926—
阿理克
苏联
1881—1951
中国文学文学翻译和文学史、中国民间文化书法、年画、古币、民俗等、汉语研究与教学
FrancoisXavier
方济各.沙勿略
西班牙
1506—1552
作为“教皇特使”前往东方传教;其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在东方的宣教活动能使“适应”策略系统化并突出其可实施性..历史功绩在于为“适应”策略确立了一系列的原则..
史华兹
美国
1916—1999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先秦思想史
EzraVogel
傅高义
美国
1930—
当代中国、日本
JohnKingFairbank
费正清
美国
1907—1991
近现代中国问题研究;涉及中国政治制度、中国外交史及美国的对华政策等
LawrenceJ.Lau
刘遵义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 (2009-07-04 21:13:09)转载标签: 文化 分类: 哲学历史 中国人之所以落后是由于缺乏动机而非缺乏能力,是由于社会条件而并非由于其天生才智。著名汉学家-费正清 费正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头号中国通”,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生前历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史学会主席、东亚研究理事会主席等重要职务,还曾是美国政府雇员、社会活动家、政策顾问。费正清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长达50年,从他进入牛津直到他1991年去世,他的著作绝大部分都是论述中国问题的。在半个多世纪里,费正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审视、考察中国,他的研究、著作和主要观点代表了美国主流社会的看法,不仅影响了几代美国汉学家和西方的中国学界,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政界和公众对中国的态度、看法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当今美国诸多有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皆出自其门下。 目录 [隐藏]1 人物简介 2 生平年表 3 主要学术成果 4 经历 5 学术思想与实践 6 评价与争议 7 参考资料 费正清-人物简介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约翰·金·费尔班克,1907年—1991年9月14日),美国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 1907年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的Huron,是其父Arthur Boyce Fairbank唯一的一个孩子。先后求学于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及哈佛大学。1929年获罗兹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求学,研究题目为19世纪中英关系。为了撰写博士论文于1931年夏赴中国调查进修,考察海关贸易,学习中文,主要受教于蒋廷黻,曾短期兼职清华大学经济史讲师。其间在北平结识了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北平社会研究所所长陶孟和、中国地质调查所研究员丁文江等人,并与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音夫妇、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钱端升和物理学家周培源等结为好友。1935年第一次离开中国。在取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于1936年回母校哈佛大学历史系任教,并从1939年起与美国的日本问题专家赖肖尔(Edwin O.Reischauer)一起开设东亚文明课程。1941年被征召至美国情报协调局(美国战略情报局前身),前往美国首都华盛顿工作,1942年9月至1943年12月被派往中国,担任美国战略情报局官员并兼美国国务院文化关系司对华关系处文官和美国驻华大使特别助理。1945年10月至1946年7月再度来华,任美国新闻署驻华分署主任。二战结束后于1946年返回哈佛大学任教。1955年

美国汉学家傅汉思先生的古诗研究

美国汉学家傅汉思先生的古诗研究

美国汉学家傅汉思先生的古诗研究

傅汉思先生是一位出色的美国汉学家,他的古诗研究受到世界各地的学者的关注和赞赏。他的研究为学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解中国文学的视角,他的著作受到众多研究者的肯定,也促进了西方学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傅汉思先生曾多次访问中国,通过与当地知识分子、学者的一系列交流活动,系统地收集了大量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信息,包括古代诗人们的生平、作品及其内容,以及古典文学在当时流行的情绪和思潮。在系统收集信息的基础上,他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多次搜集有关资料,分析论述,在文学理论和历史的研究中,他深入探讨了古诗词的结构和内涵,论述了古诗词的发展过程,深揭了古诗词的创作手段、手法和思维方式,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发展规律,并深入阐述了古典文学思想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此外,傅汉思先生还对中国古代诗歌文龙展开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探讨了文学形式、写作手法和创作模式,并指出其独特的文学特点;他引用大量的古文言和古诗词原文,使外国读者也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发展过程;他还关注了中国古典文学在当代国际文学环境中的地位,对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看法;其中,他深入探讨了古诗词与现代文学的比较,指出不同时代诗文之间的跨界点以及文学交流的重要性。

傅汉思先生不仅在古典文学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上作出突出贡献,而且他还是一位热情的文学家。他总是以平和、温和的态度投入到文

学创作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和挖掘,汉学家傅汉思先生的古诗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不断受到启发,为世界文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二战」中的美国汉学家

「二战」中的美国汉学家

「二战」中的美国汉学家

「二战」中的美国汉学家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珍珠港事件”爆发,中国立刻成为美国在亚太战场的最大盟友,同时美国政府也立刻发现,国务院及军方真正懂汉语和中国的专家实在少得可怜。好在国内顶尖大学中还有几位刚刚获得汉学研究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可以为国家所用。这几位年轻的学人立刻服从国家的需要,离开平静的校园,来到忙碌的华盛顿。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政府和军方收集情报和分析战况。

这批年轻学人有来自康奈尔大学的毕乃德(Knight Biggerstaff)、芝加哥大学的柯睿哲(Edward A. Kracke)、耶鲁大学的饶大卫(David N. Rowe)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卜德(Derk Bodde)。最远的是来自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戴德华(George E. Taylor),他也是所有人中对日军侵华最有切身体验的人。一九三七至一九三九年他在燕京大学进修时曾因反对日军占领被短暂拘捕,出狱后他完成了《为华北而斗争》(The Struggle for North China,一九四○年在纽约出版)一书。一九三七年日军占领北京后所建立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为控制华北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政治、经济措施;为打击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一九三八年一月成立)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行动。戴德华利用在北京的便利以及多年的观察和资料收集,对双方的行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供了一幅侵略和反侵略的生动图景。一九三九年返回美国后他被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聘请,参与创建远东研究所,使之很快成为美国西部东亚研究的重镇,足以和东部的几所大学相抗衡。他到华盛顿后很快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中日战情分析专家。

国外著名汉学家简介

国外著名汉学家简介


纵向比较:自有专擅之处,直到今天仍为公认的标准译本。
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刘殿爵:The Master said, ‘The Odes are three hundred in number. They can be summed up in one phrase, Swerving not from the right path’ 理雅各:The Master said, ‘In the Book of Poetry are three hundred piece, but the design of them all may be embraced in one sentence---“Having no depraved thoughts”’ 总结:有所欠缺,但勤勉、严谨、忠实、系统,且文化传播功绩巨大。

顾赛芬 Seraphin Couvreur (1835-1919)
法国汉学家、传教士,酷爱中国古典文学, 写得一手
好文章,编写过辞书并翻译了大量中国典籍,是这时期汉
学家中翻译、研究中国典籍成绩最为卓著者之一。
顾赛芬

作品 译作: 《四书》、《诗经》、《书经》、《礼记》、 《<春
秋>和<左传>》 《仪礼》等 工具书:《包括最常用的官话表现方式的法汉字典》(1890 年改称为《大 汉法字典》)、 《中文古文词典》、《官话:北方 官话》、 《汉法小字典》、《汉文拉丁文字典》、《法一英一汉 会话指南》等

美国著名汉学家

美国著名汉学家

美国著名汉学家

▪理查德·西尔斯( “汉字与词源”网站的创办者) ▪史景迁( 美国历史学会主席) ▪魏斐德( 原美国国际研究委员会会长) ▪费正清(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宇文所安( 哈佛大学教授) ▪季北慈( 中国问题专家)

▪芮玛丽( 耶鲁大学顾问) ▪白鲁恂(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施乐伯(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 ▪卢公明( 美国公理会传教士) ▪芮沃寿( 佛教研究学者) ▪杜赞奇( 芝加哥大学教授)

▪德效骞( 牛津大学教授) ▪牟复礼( 美国儒学学者)

▪傅高义( 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 ▪费慰梅( 中国艺术与建筑学者) ▪傅汉思( 耶鲁大学教授) ▪柔克义( 美国外交官)

▪恒慕义( 美国公理会教士)

英国汉学家葛瑞汉的中国学研究

英国汉学家葛瑞汉的中国学研究

英国汉学家葛瑞汉的中国学研究

英国汉学家葛瑞汉的中国学研究

葛瑞汉教授(angusharlesgraha,1919-1991)是当代英国汉学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权威。1946年他就读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hlfrientalandafrianstudies〕,1949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担任古汉语讲师。1953年葛瑞汉以研究程明道与程伊川的博士论文自伦敦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葛瑞

汉热心于漫步讲学,周游世界。他曾以访问学者、客座教授身份讲学于世界多所著名

大学,如:香港大学(1954─1955年)、耶鲁大学(1966─1967年)、密歇根大学(1970年)、康耐尔人文学会(1972─1973年)、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1984─1986年)、台

湾清华大学(1987年)、布朗大学(1988年)和夏威夷大学(1989─1990年)。1971年葛

瑞汉取得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古汉语教授职位后在该位置任教十三年,成为当时伦敦大

学最富盛名的中国学研究专家。1981年葛瑞汉中选为英国〔文史哲〕研究院院士。

葛瑞汉的中国学研究主要涉及对宋代理学家程氏二兄弟的哲学思想和对中国古代

先秦哲学思想的研究。他在该领域的主要代表作有?中国两位哲学家:程明道与程伊川?〔1958〕、?理性与自然?〔1985〕、?中国哲学与哲学文献研究?〔1986〕、?阴阳与关联思维的本质?〔1986〕、?论道者:中国古代哲学论辩?〔1989〕、?理性中的非理性?〔1992〕。除对古代中国哲学的精湛研究外,葛瑞汉还热心于翻译中国古代哲学名著

法国著名汉学家

法国著名汉学家

中法文化交流的活动中,法国籍的耶稣会士们比较突出,他们以宗教人士的身份来中国传教,介绍欧洲的科学知识,其中一部分人返回欧洲后,根据自己的见识,向法国官方提供中国的信息,向欧洲社会介绍中华文明。金尼阁和马若瑟等人可为来华的法国籍耶稣会士的代表。

法国著名汉学家沙畹

沙畹(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年)是法国著名汉学家之一,出生于法国南部的里昂,年轻时对于东方、中国颇感兴趣。1889年,他以驻华法国公使馆随员的身份来华,获得研究中国文化的好机会。1893年,成为法兰西学院的汉语教授。

金尼阁著《西儒耳目资》

首先来到中国的法国籍耶稣会士是金尼阁,字四表,他的法文姓名为Nicolas Trigault (1577—1628年)。他于1594年加入耶稣会,1611年奉派来到中国。他先在南京逗留,曾跟随两位意大利神父学习汉语,后来到杭州、北京。1613年,当时耶稣会中国传教会的会长龙华民(Nicolas Longobardi,意大利人)派金尼阁为代表返回罗马,向教廷汇报与晋见教皇。1618年,金尼阁重返中国,并率领22名教士一同到达,其中包括汤若望(Jean Adam Schall von Bell,德国人)与罗雅各布(Jacques Rho,意大利人)。他带来了教皇赠书七千余部。1620年,他们回到澳门。后来,金尼阁曾在南昌、杭州、开封以及陕西等地传教。1628年,他于杭州去世,安葬在杭州市桃源岭村外。他自称“我不感到汉语困难”,留下的遗着《西儒耳目资》于1626年在杭州出版。该书可称为中国最早的汉语拼音方案,其中照音韵排列汉字,按音查字,称“耳资”,而照偏旁笔划排列汉字,按形找字,称“目资”。该书有利于当时中法双方人员直接交往。此外,他曾编写《中国编年史》等。

近代欧洲汉学家的先驱马尔蒂尼

近代欧洲汉学家的先驱马尔蒂尼

作者: NULL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历史研究

页码: 153-168页

主题词: 耶稣会士;近代欧洲;中西文化交流;十七世纪;汉学家;利玛窦;中国士大夫;中国地理;

历史研究;中国历史

摘要: 前言意大利北部阿尔多·阿迪杰(Alto Adige)大区将于一九八一年一月在其首府特伦托(Trento)举行隆重集会纪念十七世纪中叶(明崇祯末年)来华的耶稣会士马尔蒂诺·马尔蒂尼(Martino Martini)。这是一位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人物。在西方,直到近年来,他才受到学术界人士的重视。在中国,他虽不是完全堙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名着名西方汉学家名单

西方汉学家名录补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