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类运动问题

合集下载

板块类运动问题答案

板块类运动问题答案

答案答案1、分析:小物块C 放到木板上后,放到木板上后,C C 受力如图1,离开木板之前作向右的匀加速运动,假设C 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v C ,C 离开木板后向右做平抛运动,砸到地面后立即停下来;木板的受力如图2,C 离开它之前,木板做匀减速运动,假设C 离开木板时木板的速度为v A ,随后木板以初速度v A 匀减速滑动,直到停下来。

减速滑动,直到停下来。

(1)C 平抛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得:平抛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得:021222+=+KC C E gh m v m代入数据:s m vC/1=向右平抛的水平位移:m gh vtv Sccc X1.02===所以C 离开木板后,木板实际上由于地面摩擦力而匀减速滑动的位移为:离开木板后,木板实际上由于地面摩擦力而匀减速滑动的位移为:mSSSX11=+=滑C 离开木板后,木板受力如图3,由牛顿第二定律:,由牛顿第二定律:011am g m f==m 地 得:220/2s m g a ==m故:sm Sa v A/220==(2)小物块C 放到木板上后离开木板之前,放到木板上后离开木板之前,假设小物块假设小物块C 在这个过程中的位移为S 2,则木板的位移为S 2+l , , , 根据动能定理:根据动能定理:根据动能定理:对木板1m : )(21))((20212v v m l S f f A -=++-地 ①①对小物块2m :021222-=C v m fS ②②假设C 滑上木块到分离所经历的时间为t ,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 对木板1m : )()(01v v m t f f A -=+-地 ③③ 对小物块2m :02-=C v m ft ④④f C N 12m 2g 图1 f f 地N 地m 1g N 12 图2 f 地0N 地0m 1g 图3 联立③④得:地f f 31=⑤联立①②⑤:m l 6.0=2解:(1)设P 从B 端做平抛运动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t 3,根据平抛运动公式,根据平抛运动公式2321gt h =得 s 4.023==gh t则P 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t AB = t 0- t 3=4.0s 假设P 从A 到B 的过程中,一直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P 到B 时的速度v B ≤v ,P 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2 5.0/2A B B L L t v v=³=s. 由于'A B A B t t >,说明P 在到达B 之前已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 设P 的质量为m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P 在传送带上滑动时的加速度在传送带上滑动时的加速度 g mmga m m ==,则P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10v t gm -=位移位移 2102v s gm -= 做匀速运动的时间做匀速运动的时间 vs L t 12-=且 12A B t t t =+ 联立以上4式,解得式,解得 0.10m =(2)P 从B 到落地所用的时间总为t 3=0.4s ,因此时间t 的变化取决于P 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t AB 的变化. ① 若v >v 0,开始阶段P 做加速度为μ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假设传送带的速度为某一值v 1时,P 从AB 之间的某点D 开始相对传送带静止. 增大传送带的速度v ,则P 在到达D 点后仍将加速. 由于P 在AD 间的运动情况不变,而在DB 间的速度变大,所以t AB 变小. 可见随着v 的增大,t AB 减小. 当v 增大到v max 时,P 从A 到B 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到B 时的速度恰好等于v max . 如果v 再增大,P 从A 到B 的运动情况不再变化,即t AB 保持不变,因此t 也保持不变. 根据运动学公式公式 gL v v m 2202max =- 得6.3m /sm /s 40220max ==+=gL v v m 所以所以 s 3.10max =-=gv v t AB m 3 1.7s A B t t t =+=② 若v < v 0,开始阶段P 做加速度大小为μ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假设传送带的速度为某一值v 2时,P 从AB 之间的某点E 开始相对传送带静止. 减小传送带的速度v ,则P 在到达E 点后仍将减速. 由于P 在AE 间的运动情况不变,而在EB 间的速度变小,所以t AB 变大. 可见随着v 的减小,t AB 变大. 当v 减小到v min 时,P 从A 到B 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到B 时的速度恰好等于v min . 如果v 再减小,P 从A 到B 的运动情况不再变化,即t AB 保持不变,因此t 也保持不变. 根据运动学公式公式 gL v v m 22min 20=- 得m /s 2.3m /s 10220min ==-=gL v v m所以所以 s 8.1min0=-=gv v t AB m 32.2s A B t t t =+=综上所述,当传送带的速度v ≥6.3m/s 时,P 从A 运动到落地点所用的时间保持不变,均为t =1.7s ;当传送带的速度0≤v ≤3.2m/s 时,P 从A 运动到落地点所用的时间也保持不变,均为t =2.2s. 3解:(1)未放物块之前,木板做匀速运动)未放物块之前,木板做匀速运动..因此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因此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MgF = 0.20 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物块放在木板上后将保持静止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物块放在木板上后将保持静止..木板水平方向受力如图1所示,它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 1.f 1-F = Ma 1 f 1 = μ (m+M ) g a 1 =MFg M m -+)(m = 0.50 m/s 2设物块经过时间t 离开木板. 木板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木板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L = v 0t -21a 1t 2解得解得 t = 1.2 s或6.8 s 其中t = 6.8 s 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1.2s 后物块离开木板后物块离开木板. .(2)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则物块放在木板上后将做匀加速运动,则物块放在木板上后将做匀加速运动,设物块的加设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2.μmg = ma 2 2 a 2 = μg = 2.0 m/s 2木板水平方向受力如图2所示,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 3.f 1 + f 2-F = Ma 3 μ (M+m ) g + μmg -F = Ma 3 a 3 = 1.0 m/s2设经时间t Ⅰ,物块与木板速度相等,此时它们的速度为v ,此过程中木板的位移为s 1,物块的位移为s 2.v = v 0-a 3t Ⅰv = a 2t Ⅰ s 1 = v 0t Ⅰ-21a 3t Ⅰ2s 2 =21a 2t Ⅰ2解得解得 t Ⅰ =32s ,v =34m/s ,s 1 =910m ,s 2 =94m 因为s 1-s 2< L ,所以物块仍然在木板上所以物块仍然在木板上..之后,它们在水平方向的受力如图3所示,二者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它们共同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4.f 1-F = (M +m ) a 4 μ (M+m ) g -F = (M +m ) a 4 a 4 = 0.40 m/s 2设再经过时间t Ⅱ,它们停止运动. 0 = v -a 4t Ⅱ t Ⅱ =310s 图1 F f 1 a 1 图2 F f 1 f 2 a 3 图3 F f 1 a 4 t总= t Ⅰ + t Ⅱ= 4.0 s 因此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因此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 4.0 s 木板停止运动木板停止运动.. 4解:解:(1)物块所受摩擦力f=μ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的加速度a 1=f m= μg = 2.0 m/s 2小车所受摩擦力f ′=f=μmg ,设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f ′=Ma 2 解得解得 a 2=F m gMm -=3.0m/s 2小车一直向左做加速运动,因此从开始运动到物块与小车分离,小车向左运动的距离为所求的最大距离. 设经过时间t 物块与小车分离,此过程中物块与小车分离,此过程中 物块的位移物块的位移 s 1=2112a t 小车的位移小车的位移 s 2=2212a t由如图1所示的几何关系可知所示的几何关系可知 s 2-s 1=l 解得解得 t = 2.0 s, s 2= 6.0 m 即物块与小车分离前,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6.0m (2)物块与小车分离时,速度分别为)物块与小车分离时,速度分别为 v 1=a 1t= 4.0 m/s ,v 2=a 2t= 6.0 m/s 物块与小车分离后向左做平抛运动,设物块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则,则2h t g¢== 0.40 s 物块与小车分离后,小车向左运动的加速度物块与小车分离后,小车向左运动的加速度2F a M¢== 3.25 m/s 2物块做平抛运动的过程中物块做平抛运动的过程中 物块向左的水平位移物块向左的水平位移 11 1.6s v t ¢¢== m 小车向左的位移小车向左的位移 222212s v t at ¢¢¢¢=+=2.66 m 图1 s 1 s 2 图2 hs 1′s 2′由图2所示的几何关系可知,当物块落地时,物块与小车在水平方向上相距所示的几何关系可知,当物块落地时,物块与小车在水平方向上相距21s s ¢¢-=1.06 m 5解:解:(1)对长木板施加恒力F 的时间内,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相对滑动,小滑块和长木板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小滑块所受摩擦力小滑块所受摩擦力 f = μmg设小滑块的加速度为a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1解得解得 a 1 = 2.0 m/s2长木板受的摩擦力长木板受的摩擦力 f ′= f = μmg 设长木板的加速度为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f ′= Ma 2解得解得 a 2 = 4.0 m/s 2经过时间t = 1.0 s 1.0 s ,小滑块的速度小滑块的速度 v 1 = a 1 t = 2.0 m/s 长木板的速度长木板的速度 v 2 = a 2 t = 4.0 m/s (2)撤去力F 后的一段时间内,小滑块的速度小于长木板的速度,小滑块仍以加速度a 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长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设长木板运动的加速度为a 3,此时长木板水平方向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情况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 3 解得解得 a 3 = 2.0 m/s 2设再经过时间t 1后,小滑块与长木板的速度相等. 即 v 1 + a 1 t 1 = v 2-a 3 t 1 解得解得 t 1 = 0.50 s 此时二者的速度均为此时二者的速度均为 v = v 1 + a 1 t 1 = 3.0 m/s. ff ′Ff ′如图所示,在对长木板施加力F 的时间内,小滑块的位移是s 1,长木板的位移是s 2;从撤去F 到二者速度相等的过程,小滑块的位移是s 3,长木板的位移是s 4. 小滑块与长木板速度相等时,小滑块距长木板右端的距离最大. 小滑块的总位移小滑块的总位移s 块 = s 1+s 3 = 21111212121t a t v t a ++ = 2.25 m 长木板的总位移长木板的总位移s板= s 2+s 4 = 1122221t v v t a ++= 3.75 m 在运动中小滑块距长木板右端的最大距离为在运动中小滑块距长木板右端的最大距离为 s = s 板 – s 块 = 1.5 m 6(1)小滑块所受向右的摩擦力f = μ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滑块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滑块的加速度a 1=f m= μg = 2.0 m/s = 2.0 m/s 2从水平恒力开始作用到小滑块的速度为0,小滑块向左运动最远,最远距离为,小滑块向左运动最远,最远距离为m 1.0m.20.20.222121=´==a v s(2)当用水平恒力F =12N 向右推木板后,长木板受向左的摩擦力 f ′= f 设长木板运动的加速度为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f ′ = Ma 2解得解得 a 2 = 5.0 m/s 2长木板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为长木板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m .0m.50.20.222222=´==a v s经历时间4.022==a vt s 从水平恒力开始作用到小滑块的速度为0,经历时间,经历时间 0.111==a vt s 在t 1时间内,长木板向右做a 2 = 5.0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 3 = t 1 1 – t 2 = 0.6s s 1 s 2 s 4 s 3 此过程中,长木板向右运动的距离此过程中,长木板向右运动的距离9.0212323==t a s m 小滑块向左运动的过程中相对长木板移动的距离小滑块向左运动的过程中相对长木板移动的距离s = s 1 1 – s 2 + s 3 3 = 1.5 m 7解:(1)小滑块受到F =8.0 N 水平向右的恒力后,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受向左的摩擦力f = μ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滑块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滑块的加速度a 1=mf F -= 5.0 m/s 2设经过时间t 后小滑块离开木板。

高中物理板块问题专项训练及答案

高中物理板块问题专项训练及答案

高中物理板块问题专项训练1 (2011天津).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 B 受到的摩擦力() A.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2.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 m 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 t 增大的水平力F=kt (k 是常数),木板和A B C D3. (2006年•全国理综I ) 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 ,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口 •起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 a o 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 。

后,便以此速度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 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i 和a 2,下列反映a i 和a ?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4. 如图11所示,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上,木板B静止于水平面。

已知A的质量m和B的质量m均为,A 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口i = , 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口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若t =0开始,木板B受F i=16N的水平恒力作用,t =1s时F i改为F2=4N, 方向不变,t=3s时撤去冃。

(1) 木板B受F i=16N的水平恒力作用时,A B的加速度a A、a s各为多少(2) 从t=0开始,到A B都静止,A在B上相对B滑行的时间为多少(3) 请以纵坐标表示A受到B的摩擦力f A,横坐标表示运动时间t (从t=0开始,到A B都静止),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在图12中画出f A—t的关系图线(以图线评分, 不必写出分析和计算过程)。

♦f A/Nt/s图11图12高中物理板块问题专项训练(参考答案)1 (2011天津).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 B 受到的摩擦力(A ) B.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2.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 m 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的木块。

地球动力学探究板块运动的原因与机制

地球动力学探究板块运动的原因与机制

地球动力学探究板块运动的原因与机制地球动力学是研究地球内部运动的学科,其中包括板块运动的原因与机制。

本文将探讨地球板块运动的原因和机制,并分析其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一、板块运动的原因地球板块运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外力推动: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岩浆对板块的推动产生的。

地球内部的岩浆运动是由于地球深部的高温和压力等因素引起的,这种岩浆运动会推动板块发生运动。

2. 热对流:地球内部存在着热对流现象,即岩浆由地幔上升到地壳,再沿着地壳下降到地幔下部,形成一个循环。

这种热对流会导致板块的运动,进而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3. 北极偏移:地球自转时,地球的自转轴并不与地球的几何中心完全重合。

这种北极偏移会导致地球表面板块运动的不均匀性,在地球板块的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和碰撞。

二、板块运动的机制地球板块运动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边界类型:地球板块运动的机制与板块的边界类型有关。

地球板块的边界主要有三种类型:构造边界、造山边界和扩张边界。

构造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发生收敛、扩张或横向滑动等现象。

造山边界是指两个板块发生挤压和抬升等现象。

扩张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发生裂谷和海洋地壳扩张等现象。

2. 特殊地质现象:地球板块运动的机制还与特殊的地质现象有关。

例如,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的发生是地球板块运动的重要标志,这些现象表明了板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应力和能量积累。

3. 地震活动:地震是地球板块运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震是由于板块之间的摩擦力超过岩石的强度而引起的,地震活动是地球板块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地球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山脉和火山的形成:地球板块的运动会导致板块的挤压和抬升,进而形成山脉和火山。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而抬升形成的。

2. 地震和火山爆发:地球板块的运动会引发地震和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

《板块问题》

《板块问题》

《板块问题》板块模型的典型特点是:上下叠放的两个物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

通常情况下,板块模型由上下叠放的小木块和长木板共同组成,小木块在上,长木板在下。

在做板块模型题目的过程中需要同学们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易混淆知识点:1.长木板下表面是否存在摩擦力?如果存在,存在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如果是滑动摩擦力,对应的FN应该如何计算?2.小木块和长木板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如果存在,存在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所以同学们需要在题干中注意对已知条件进行关注:1.长木板的上下两表面是否粗糙或光滑?2.初始时刻板块之间是否发生了相对运动?3.板块是否受到外力F,如果有受到外力,是作用在长木板还是小木块上?4.初始时刻小木块放在长木板的哪个位置?5.长木板的长度是否存在限制?明确已知条件之后同学们在解决板块问题的过程中也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关系:1.加速度关系:如果板块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可以用“整体法”求出它们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如果板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应该采用“隔离法”分别求出板、块运动的加速度。

做题过程中应该注意找出板块是否发生相对运动等隐含的条件。

2.速度关系:板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需要认清板块的速度关系,从而确定板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尤其应当注意,当板块的速度相同时,摩擦力会发生突变的特殊情况。

3.位移关系:板块叠放在一起运动时,应仔细分析板、块的运动过程,认清板块整体对地位移和板块之间的相对位移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遇到的板块问题,本质上可以拆分为:对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的分析以及追及和相遇问题,于亮老师也为同学们构建出了详细的问题解决网络。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板块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板块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板块模型【模型概述】板块模型是多个物体的多个过程问题,是一个最经典、最基本的模型之一。

木板和物块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称为板块模型,该模型涉及到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转化、方向判断等静力学知识,还涉及到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动能定理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等方面的知识。

板块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1)受力分析.(2)物体相对运动过程的分析.(3)参考系的选择(通常选取地面).(4)做v-t图像(5)摩擦力做功与动能之间的关系.(6)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一、含作用力的板块模型问题:【例题1】如图所示,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已知木块的质量m=1kg,木板的质量M=4kg,长L=2.5m,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恒力F=20N拉木板,g取10m/s2,求:(1)木板的加速度;(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假设木板的上表面也粗糙,其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欲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需对木板施加的最小水平拉力是多大?(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4)若木板的长度、木块质量、木板的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不变,只将水平恒力增加为30N,则木块滑离木板需要多长时间?【解题思路】(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板的加速度.(2)让木板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位移之和等于板长求出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块的最大加速度,隔离对木板分析求出木板的加速度,抓住木板的加速度大于木块的加速度,求出施加的最小水平拉力.(4)应用运动学公式,根据相对加速度求所需时间.【答案】(1)木板的加速度2.5m/s2;(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1s;(3)对木板施加的最小水平拉力是25N;(4)木块滑离木板需要2s【解析】解:(1)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 f=μ(M+m)g=10N木板的加速度=2.5m/s2(2)设拉力F作用t时间后撤去,木板的加速度为木板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且a=﹣a′有at2=L解得:t=1s,即F作用的最短时间是1s.(3)设木块的最大加速度为a木块,木板的最大加速度为a木板,则对木板:F1﹣μ1mg﹣μ(M+m)g=Ma木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的条件:a木板>a木块解得:F>25N(4)木块的加速度木板的加速度=4.25m/s2木块滑离木板时,两者的位移关系为x木板﹣x木块=L即带入数据解得:t=2s【变式练习】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木块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木块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的铁块B(大小可忽略),铁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木块长L=1m,用F=5N的水平恒力作用在铁块上,g取10m/s2.(1)若水平地面光滑,计算说明两木块间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2)若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求铁块运动到木块右端的时间.【解题思路】(1)假设不发生相对滑动,通过整体隔离法求出A、B之间的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比较,判断是否发生相对滑动.(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A、B的加速度,结合位移之差等于木块的长度求出运动的时间.【答案】(1)A、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2)铁块运动到木块右端的时间为.【解析】(1)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μmg=0.3×10N=3N.假设A、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对AB整体分析得:F=(M+m)a对A,f AB=Ma代入数据解得:f AB=2.5N.因为f AB<f m,故A、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2)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1mg=ma B,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μ2(m+M)g=Ma A根据题意有:x B﹣x A=L,,联立解得:.二、不含作用力的板块模型问题:【例题2】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 =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板块运动问题

板块运动问题

专题1:板块问题考点1:平衡状态下的板块问题总结1、(单选)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A 上叠放着物体B ,A 和B 之间有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

物体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B 对A 的摩擦力向右C.地面对A 的摩擦力向右D.地面对A 没有摩擦力2、(单选)如图所示,质量为1m 的木块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沿质量为2m 的长木板向右滑行,长木板保持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则( )A.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是()212m m g μ+B.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不是21m g μC. 若改变F 的大小,当()212F m m g μ>+时,长木板将开始运动D. 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长木板都不可能运动3、(单选)如图所示,物体A 、B 叠放在物体C 上,C 置于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 作用于B ,使A 、B 、C 一起匀速运动,各接触面间摩擦力的情况是( ) A .B 对C 有向左的摩擦力 B .C 对A 有向左的摩擦力 C .物体C 受到三个摩擦力作用 D .C 对地面有向右的摩擦力4、(单选)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物体质量m =20 kg ,B 物体质量M =30 kg 。

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A 物体相连,轻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其劲度系数为250 N/m ,A 与B 之间、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

现有一水平推力F 作用于物体B 上使B 缓慢地向墙壁移动,当移动0.2 m时,水平推力F 的大小为(已知A 、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 m/s 2)( )A .350 NB .300 NC .250 ND .200 N5、(多选)如图所示,木板C 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B 放在C 的上面,木板A 放在B 的上面,A 的右端通过轻质弹簧测力计固定在竖直的墙壁上,A 、B 、C 质量相等,且各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用大小为F 的力向左拉动C ,使它以速度v 匀速运动,三者稳定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f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对A 的摩擦力大小为F f ,方向向左B. A 和B 保持静止,C 匀速运动C. A 保持静止,B 和C 一起匀速运动D. C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 ﹣F f6、(单选)如图所示,物块A 、B 叠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水平外力F 作用在B 上,使A 、B 一起沿水平桌面向右加速运动。

高中物理板块问题

高中物理板块问题

高中物理中的板块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在相互摩擦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到物体的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守恒等知识点。

在解决板块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定系统内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加速度等;
2. 根据相对运动确定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求出加速度;
4. 根据能量守恒关系确定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5. 注意临界条件的分析,如两个物体共速时,受力可能会发生改变。

对于简单的板块问题,可以直接根据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对于复杂的板块问题,可能需要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求解,如微积分等。

总之,解决板块问题需要综合运用运动学、力学和能量守恒等知识点,同时要注意分析临界条件,以便得到正确的结论。

初中地理探索地球板块运动的原理

初中地理探索地球板块运动的原理

初中地理探索地球板块运动的原理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地球表面由许多块状的岩石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不断地运动和变化。

地球板块运动的原理被广泛研究和探索,掌握地球板块运动的原理对于理解地质现象和预测地震、火山等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板块构造、板块运动的原因以及板块边界等方面探讨地球板块运动的原理。

一、板块构造地球上的岩石板块主要由岩石壳和岩石圈构成。

岩石壳分为地壳和部分上地幔,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

板块构造是指地球外部的岩石圈由若干个相对独立、具有一定厚度的岩石板块组成。

这些岩石板块分布不均匀,在细节上存在着多个小块状部分和大型板块。

二、板块运动的原因1. 构造不平衡:地球表面上的板块均匀分布是不存在的,各个板块大小、形状和密度都不相同,因此会存在构造不平衡。

板块之间存在着构造不平衡的压力差异,这是板块运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热对流:地球内部存在着地壳和上地幔的热对流现象。

地球内部的热量不断被释放,导致岩石的熔融和运动。

这种热对流产生的地热能量推动了板块运动的发生。

3. 密度差异:地球板块的密度不同,密度较大的板块往往下沉,而密度较小的板块则上浮。

这种密度差异推动了板块运动的进行。

三、板块边界板块边界是指板块之间相互接触和交界的地区。

根据不同的运动方式和相对运动方向,板块边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构造边界、转动边界和扩张边界。

1. 构造边界:构造边界也被称为碰撞边界,当两个板块之间发生碰撞和相互挤压时,形成构造边界。

最常见的构造边界是大型山脉的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

2. 转动边界:转动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沿着一个共同的边界相对转动的情况。

转动边界通常伴随着地震和火山的活动,如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之间的边界。

3. 扩张边界:扩张边界也被称为辐射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发生拉伸和扩张的情况。

扩张边界通常伴随着火山和海底地震的活动,比如大西洋中脊。

四、地球板块运动的影响地球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板块模型-----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的综合运用

板块模型-----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的综合运用

板块模型-----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的综合运用务实基础(1)模型特点: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2)规律分析:“板块模型”问题分析要关注两种位移关系:①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②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

设板长为L,滑块位移为x1,滑板位移为x2同向运动时:L= x1-x2反向运动时:L= x1-x2解题思路审题建模弄清题目情景,分析清楚每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清楚题给条件和所求建立方程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准确求出各运动过程的加速度(两过程接连处的加速度可能突变)明确关系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上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这是两过程的联系纽带.【例题】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4.0kg、长度L=2.0m的木板,在F=8.0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1.0kg 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最右端,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求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停止运动.(g=10m/s2)“板块模型”解题模板步骤1:检查接触面的粗糙情况木板、地面间:0.2F Mg μ==;木板间:0.2μ= 步骤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运动情况比较木板、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以确定各自摩擦力的方向对二者分别进行水平方向的受力分析分别求出二者的加速度。

22/f m F mg a m s m m μ=== 21/f f M F F F a m s M --==-地步骤3:列方程求解,分析关键点(二者达共速时)其他辅助运动学方程 共速时:11021;v a tv a t ==+ 解得124,/33t s v m s ==接着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0.4/F M m a m s M m μ-+==-+ 直到速度为零,停止运动,2103t s = 步骤4:结论124t t t s =+=【迁移训练】如图所示,厚度不计的薄板A 长L=5.0m ,质量M=5.0kg ,放在水平桌面上。

物理板块问题经典题型总结

物理板块问题经典题型总结

物理板块问题经典题型总结
以下是常见的物理板块问题的经典题型,包括典型问题、解题方法以及常见错误等。

一、滑块-滑板问题
1. 典型问题:一个滑块以初速度v₀放在光滑斜面底端,滑块和滑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滑板足够长,滑块在滑板上滑行的时间为t₁,滑块在滑板上滑行的距离为s₁。

2. 解题方法: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题。

3. 常见错误:忽略滑板对滑块的反向作用力,导致计算错误。

二、斜面-滑块问题
1. 典型问题:一个滑块放在斜面底端,斜面的倾角为θ,滑块受到的重力为G,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为N,滑动摩擦力为f,滑块沿斜面滑行的加速度为a。

2. 解题方法: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题。

3. 常见错误:忽略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作用,导致计算错误。

三、传送带问题
1. 典型问题:一个物体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的速度为v₀,物体受到的滑
动摩擦力为f,物体在传送带上滑行的距离为s₁。

2. 解题方法: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题。

3. 常见错误:忽略传送带对物体的反向作用力,导致计算错误。

四、绳-滑块问题
1. 典型问题:一个滑块通过一根轻绳连接在固定点上,轻绳的长度为L,滑块受到的重力为G,滑动摩擦力为f,滑块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2. 解题方法: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解题。

3. 常见错误:忽略绳对滑块的拉力作用,导致计算错误。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物理板块问题的经典题型,通过掌握这些题型的解题方法和常见错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板块问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板块问题专项训练及答案

高中物理板块问题专项训练及答案

高中物理板块问题专项练习1 〔2021天津〕.如下图,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团v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1^1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二77777777777777777777^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2.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以下反映气和a2变化的图3.〔2006年,全国理综1〕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起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到达%后,便以此速度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4.如图11所示,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上,木板B静止于水平面.A的质量m A 和B的质量m B均为2.0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0.2, 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假设t=0开始, 木板B受F=16N的水平恒力作用,t =1s时F1改为F2=4N,方向不变,t=3s时撤去F2.1〔1〕木板B受F1=16N的水平恒力作用时,A、B的加速度a A、a B各为多少?〔2〕从t=0开始,到A、B都静止,A在B上相对B滑行的时间为多少?〔3〕请以纵坐标表示A受到B的摩擦力人,横坐标表示运动时间t〔从t=0开始,到A、B都静止〕,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在图12中画出人—t的关系图线〔以图线评分,不必写出分析和计算过程〕.•A.・・f/N A.B I~~I F .1t/s 0—图11:图12高中物理板块问题专项练习〔参考答案〕1 〔2021天津〕.如下图,4 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JZL- 过程中BA受到的摩擦力〔A〕切加尔多历:B.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2.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 〔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以下反映句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选项是〔A〕3 .〔2006年,全国理综I 〕 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 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起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 度〃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到达%后,便以此速度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 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解:运动过程如以下图所示(1)木板B 受F 1=16N 的水平恒力作用时,A 、B 的加速度a A 、a B 各为多少?V 对 A : v .=a .-t .-^g- f a A 再次与B 相对静止: V 一 VVVt = —01 = —0- — —0- ““a - V 2AS =S B -S A =2a- + V 0 .t 2 V 2 ―0— 2% V 2 —0— 2%4 .如图11所示,物体A 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 上,木板B 静止于水平面.A 的质量m A 和B 的质量m B 均为2.0kg ,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0.2, B 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假设t =0开始, 木板B 受F 1=16N 的水平恒力作用,t =1s 时F 1改为F 2=4N ,方向不变,t =3s 时撤去F 2.第7题答图V 2 0(2)从t=0开始,到A、B都静止,A在B上相对B滑行的时间为多少?(3)请以纵坐标表示A受到B的摩擦力人,横坐标表示运动时间t (从t=0开始,到A、B都静止),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在图12中画出f A- t的关系图线(以图线评分,不必写出分析和计算过程).•A.・・f/NA.B|~~|F _2, , , ,,t/s0—―—1—―图11:图1222. 〔20 分〕〔1〕〔5 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1m A g=m A a A①〔1 分〕a=N1gA=0.2x10m/s2=2 m/s2② 〔1 分〕F1—N2〔m A+m B〕g—N1m A g=m B a B③ 〔2 分〕代入数据得a B=4 m/s2④ 〔1 分〕(2) (9 分)t产1s时,A、B分别为v A、.v A= a A11⑤ 〔1 分〕=2x1 m/s=2 m/s ⑥〔1 分〕v B= a B11⑦〔1 分〕=4x1 m/s=4 m/s ⑧〔1 分〕F 1改为F 2=4N 后,在B 速度大于A 速度的过程,A 的加速度不变,B 的加速度设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BF 2 — 〃2〔m A +m B 〕 g — 〃 1 m A g=m B a ; ⑨ 〔1 分〕代入数据得a' = - 2m/s 2 ⑩〔1 分〕B设经过时间t 2,A 、B 速度相等,此后它们保持相对静止.V A + a A 12= v B + a' 12〔11〕 •… 〔1 分〕B -代入数据得12=0.5s ⑫〔1分〕6.如图10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长木板B ,长为1m ,质量为2 kg , B 与地面之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0.2.一质量为3 kg 的小铅块A ,放在B 的左端,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4,当A 以3 m/s 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之后,求最终A 对地的位移和A 对B 的位移.解析:对 A : a A =- "A m A =~^A g =■ 4 m/s 2 AA 相对地面做匀减速运动,B 相对地面做匀加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 A 的位移为x A , B 的位移为x B , 此时A 、B 到达共同速度v 共,再共同做匀减速运动,经过x 0的位移停止运动.A 在B 上相对B 滑行的时间为t = 1〔13〕-- ⑶〔6分〕0〔1分〕以即思■/〔m J mBg =i 1n zs 2 m B对B : v 共=%・t ③ X B = 2a B , t 2 ④ X A v 共2. v o 2。

板块类运动问题

板块类运动问题

板块类运动问题1.两个物体之间相对运动的问题问题的提出:两个物体叠加起来,在外力F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是需要讨论的。

如果外力F过小,那么两物体是相对静止的,如果外力F过大,那么两物体是相对运动的。

两个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的条件: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必须达到最大值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1)假设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对两个物体分别写牛顿第二定律(2)根据加速度相等,得出静摩擦力的表达式,(3)根据静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据此可以求出临界的外力F0(4)讨论:当F>F0,两物体之间是相对运动的。

对两个物体分别写牛顿第二定律,不两物体之间是相对静止的,对受外力F的物体的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当F<F0,两物体整体写牛顿第二定律。

(5)注意:地面是否有摩擦力2.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后计算相对位移的问题问题的提出:一个物体在一个木板上滑动,如果木板的长度有限,那么一定需要讨论物体是否能从木板上掉下来。

处理方法:(1)判断两物体共速时的相对位移与木板长度之间的关系。

若x相=L,则物体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

(这是一个临界条件!可以求出木板的最小长度)(2)若x相>L,则两物体不能达到共速,物体会从木板上落下,物体离开木板时,二者的速度是不相同的。

(3)若x相<L,则两物体能达到共速,共速后依然有一段过程,二者相对静止。

常见的情形有以下几种:(1)最简单的问题:两个物体处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上面的物块以初速度滑上木板,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最终达到一个共速的状态,最后一直匀速运动下去(相对静止)。

此类问题可以通过动量守恒定律快速的解出共速的速度,进而可以通过功能关系计算相对位移。

(此类问题本质上应该属于动量守恒中完全非弹性碰撞的范畴,可以从动力学角度分析,熟悉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运动)(2)两个物体叠加起来,只有下面木板运动,木板在外力F作用下,先匀加速后匀减速,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落,相对位移恰好为木板的长度,与物块没有什么关系。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

2.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3.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例1.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10.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

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木板物块拉力14.质量为m=1.0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3.0 kg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 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如图3-12所示,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g取10 m/s2)(1)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2)水平恒力F做功的最大值.10.如图9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图9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17.如图18所示,小车质量M为2.0 kg,与水平地面阻力忽略不计,物体质量m为0.5 kg,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则:图18(1)小车在外力作用下以1.2 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物体受摩擦力多大?(2)欲使小车产生a=3.5 m/s2的加速度,需给小车提供多大的水平推力?(3)若要使物体m脱离小车,则至少用多大的水平力推小车?(4)若小车长L=1 m,静止小车在8.5 N水平推力作用下,物体由车的右端向左滑动,则滑离小车需多长时间?(物体m看作质点)16.如图所示,木板长L=1.6m,质量M=4.0kg,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质量m=1.0kg的小滑块(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开始时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木板以向右的初速度,取g=10m/s2,求:(1)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17.如图所示,质量为m =1kg ,长为L =2.7m 的平板车,其上表面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0.2m ,以速度v 0=4m/s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 、B 是其左右两个端点.从某时刻起对平板车施加一个大小为5N 的水平向左的恒力F ,并同时将一个小球轻放在平板车上的P 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P 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PB =L3.经过一段时间,小球从平板车上脱离后落到地面上.不计所有摩擦力,g 取10m/s 2.求:(1)小球从放到平板车上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2)小球落地瞬间平板车的速度.13.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M =4kg ,长L =1.4m ,木板右端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 =1kg ,其尺寸远小于L .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g =10m/s 2.(1)现用恒力F 作用于木板M 上,为使m 能从M 上滑落,F 的大小范围是多少?(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 =22.8N 且始终作用于M 上,最终使m 能从M 上滑落,m 在M 上滑动的时间是多少?18.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m ,长为L 的均质长木板放在很长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物体上连接一根很长的细绳,细绳跨过位于桌边的定滑轮.某人以恒定的速度v 向下拉绳,物体最多只能到达板的中点,已知整个过程中板的右端都不会到达桌边定滑轮处.试求: (1)当物体刚到达木板中点时木板的位移;(2)若木板与桌面之间有摩擦,为使物体能达到板的右端,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应满足什么条件?例1 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2m 的物块A 和木板B ,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 ,现用水平拉力F 拉B ,使A 、B 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 的最大值。

板块模型

板块模型

板块模型板块模型至少涉及两个物体,一般包括多个运动过程,并且物体间还存在相对运动,可见此类问题一般具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这类问题要注重过程分析,明确临界条件。

对于涉及板块模型类问题,根据初始运动状态和受力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两大类型:一、木板或木块受到水平力如果木块与木板没有相对滑动,那就是普通的动力学问题;若两者间存在相对滑动,这才是板块模型问题的特色。

解决此类问题要把握两个关键,一是两者存在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二是两者滑离的条件是位移差等于木板的长度。

例: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质量M=10kg 的长木板从静止开始受水平向右的F=90N 的恒力作用时,质量m=1kg 的小木块以v 0=4m/s 的初速度向左滑上长木板的右端。

已知木板与地面和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取g=10m/s 2。

问:为使木块不滑离木板,木板的长度L 至少为多少?解析:木块滑上模板后,在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木板的加速度大小1()F mg M m ga Mμμ--+=,解得 213a m s =小木块的加速度大小 225a g m s μ==在该过程中,木板一直向右做加速运动,而木块先向左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到零后又开始向右做加速运动,两者最终相对静止,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

这期间两者的相对位移一直增大。

设经过时间t 两者以共同速度运动,有 102at v a t =-+ 解得 2t s = 这段时间里,木板向右运动的位移 211162s at m == 木块向右运动的位移 2202122s v t at m =-+= 所以min 124L s s m =-=,此即木板长度L 的最小值。

木板或木块受到水平拉力的情况存在很多变化,但不管其怎样变化,只要做好两物体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都可以顺利解题。

二、木块或木板具有一个初速度滑块滑上模板时,首先应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出滑块的加速度,其次分析清楚滑块开始运动时的运动特征,然后再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滑板的加速度,明确其运动特征。

板块类运动问题

板块类运动问题

板块类运动问题1.两个物体之间相对运动的问题问题的提出:两个物体叠加起来,在外力F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是需要讨论的。

如果外力F过小,那么两物体是相对静止的,如果外力F过大,那么两物体是相对运动的。

两个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的条件: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必须达到最大值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1)假设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对两个物体分别写牛顿第二定律(2)根据加速度相等,得出静摩擦力的表达式,(3)根据静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据此可以求出临界的外力F0(4)讨论:当F>F0,两物体之间是相对运动的。

对两个物体分别写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F的物体的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当F<F0,两物体之间是相对静止的,对两物体整体写牛顿第二定律。

(5)注意:地面是否有摩擦力2.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后计算相对位移的问题问题的提出:一个物体在一个木板上滑动,如果木板的长度有限,那么一定需要讨论物体是否能从木板上掉下来。

处理方法:L,则物体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

(1)判断两物体共速时的相对位移与木板长度之间的关系。

若x相(这是一个临界条件!可以求出木板的最小长度)L,则两物体不能达到共速,物体会从木板上落下,物体离开木板时,二者的速度是不相(2)若x相同的。

L,则两物体能达到共速,共速后依然有一段过程,二者相对静止。

(3)若x相常见的情形有以下几种:(1)最简单的问题:两个物体处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上面的物块以初速度滑上木板,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最终达到一个共速的状态,最后一直匀速运动下去(相对静止)。

此类问题可以通过动量守恒定律快速的解出共速的速度,进而可以通过功能关系计算相对位移。

(此类问题本质上应该属于动量守恒中完全非弹性碰撞的范畴,可以从动力学角度分析,熟悉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运动)(2)两个物体叠加起来,只有下面木板运动,木板在外力F 作用下,先匀加速后匀减速,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落,相对位移恰好为木板的长度,与物块没有什么关系。

板块类问题专题练习含详细答案

板块类问题专题练习含详细答案

板块类运动问题专题练习1.如图13所示,有一定厚度的长木板AB 在水平面上滑行,木板的质量m 1=4.0kg .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木板上表面距水平面的高度h =0.050m .当木板滑行速度v 0=3.0m/s 时,将一小物块C 轻放在木板右端B 点处.C 可视为质点,它的质量m 2=1.0kg .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C 从木板的左端A 点滑出,它落地时的动能E KC =1.0J .小物块落地后,木板又滑行了一段距离停在水平面上,这时,木板左端A 点距小物块的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1=0.90m .求:(1)小物块C 从木板的A 点滑出时,木板速度的大小v A ; (2)木板AB 的长度L .3.如图11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 =4.0 kg 、长度L =2.0 m 的木板,在F=8.0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 0=2.0 m/s 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 =l.0 kg 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最右端. (1)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求物块离开木板所需的时间;(2)若物块与木板间有摩擦,且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求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停止运动.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图13图114.如图12所示,一辆平板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小车的左端放置一物块(可视为质点). 已知小车的质量M =8.0kg ,长度l = 2.0 m ,其上表面离地面的高度h = 0.80 m. 物块的质量m = 1.0 kg ,它与小车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0.现用F = 26 N 水平向左的恒力拉小车,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与小车分离.不计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 取g = 10 m/s 2,求:(1)物块与小车分离前,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 (2)当物块落地时,物块与小车右端的水平距离.5如图14所示,质量M = 1.0 kg 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右端放一质量m = 1.0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0.现用水平恒力F = 6.0 N 向右拉长木板,使小滑块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经过t = 1.0 s 撤去力F .小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没有从长木板上掉下.求:(1)撤去力F 时小滑块和长木板的速度各是多大; (2)运动中小滑块距长木板右端的最大距离是多大.6.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长木板,质量M=2.0kg ,在长木板的最右端有一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1.0kg ,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小滑块与长木板一起以v 0=2.0m/s 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如图12所示.某时刻起对长木板施加一个F =12N 的水平向右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长木板滑动.若长木板足够长,求:(1)水平恒力F 作用后,小滑块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2)小滑块向左运动的过程中相对长木板移动的最大距离.图12m图14图127.如图15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块木板,质量M = 1.0 kg ,长度L = 1.0 m .在木板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 = 1.0 kg .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3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小滑块施加一个F = 8.0 N 水平向右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滑动.(1)求小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2)假设只改变M 、m 、μ、F 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使得小滑块速度总是木板速度的2倍,请你通过计算确定改变后的那个物理量的数值(只要提出一种方案即可).8.如图15所示,水平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 0.8 m. 质量m = 0.2 kg 的小物块(可以看作质点)放在桌面A 端. 现对小物块施加一个F =0.8 N 的水平向右的恒力,小物块从静止开始运动. 当它经过桌面上的B 点时撤去力F ,一段时间后小物块从桌面上的C 端飞出,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B = BC = 0.5 m ,小物块在A 、B 间运动时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 0.2,在B 、C 间运动时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0.1.(1)求小物块落地点与桌面C 端的水平距离;(2)某同学作出了如下判断:若仅改变AB 段的长度而保持BC 段的长度不变,或仅改变BC 段的长度而保持AB 段的长度不变,都可以使小物块落地点与桌面C 端的水平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 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图15 图159 如图14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木板槽(两侧挡板的厚度忽略不计),质量M = 2.0 kg,槽的长度L = 2.0 m.在木板槽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 = 1.0kg.小滑块与木板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0.2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木板槽施加一个F = 10.0 N水平向左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槽滑动.(1)求小滑块滑到木板槽中点时速度的大小;(2)水平面光滑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木板槽与水平面间是有摩擦的,经测定木板槽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0.05. 如果使小滑块滑到木板槽中点时的速度与第(1)问所求速度相同,请你通过计算确定一种方案:即只改变M、m、F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实现上述要求(只要提出一种方案即可).图14答案1、分析:小物块C 放到木板上后,C 受力如图1,离开木板之前作向右的匀加速运动,假设C 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v C ,C 离开木板后向右做平抛运动,砸到地面后立即停下来;木板的受力如图2,C 离开它之前,木板做匀减速运动,假设C 离开木板时木板的速度为v A ,随后木板以初速度v A 匀减速滑动,直到停下来。

6、板块问题

6、板块问题

专题六、板块问题板块滑动问题是指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与长木板(或平板车)之间的相对滑动的模型,它是高中物理的重要题型,它渗透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规律。

它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重点问题.板块模型是一种复合模型,是由板模型和滑块模型组合而成的,在试题中是比较常见的模型类型。

求解板块模型题首先要从板和滑块两个模型的特点出发,分析滑块与板的特点,滑块未必是光滑的,一个是板的长度,是有限的,是否为足够长的,一个是板的表面是否存在摩擦;还要分析板和滑块的组合方式,一般的组合方式为一滑块和一长版结构的,其次,要分析板和滑块间的相互作用特点。

两种常见的试题模式:一种是滑块在水平方向不受力(但往往有摩擦),但有初速度,一种是板在水平方向受外力的作用。

解题时要注意分析两个模型的相互作用特点和相互作用过程。

型的相互作用特点和相互作用过程。

解决思路:(1)通过分析物理过程,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

(2)通过受力分析,搞清板和块的运动规律,选择相应的规律求解 (3)根据板、块的运动规律,画出v-t 图象图象 (4)运算之前要先判断块是否已经滑离板(5)速度相等、位移差为板长是滑块不掉下板的临界条件 (6)速度相等是滑动摩擦力消失或变为静摩擦力的条件 (7)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等于系统的发热 (8)灵活选择参考系往往可使问题简化)灵活选择参考系往往可使问题简化1、(2009天津)1、(10分)如图所示,质量m 1=0.3 kg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L=1.5 m L=1.5 m,现,现有质量m 2=0.2 kg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 0=2 m/s 从左端滑上小车,最后在车面上某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

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5,取取g=10 m/s 2,求 (1)物块在车面上滑行的时间t;(2)要使物块不从小车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左端的速度v 0′不超过多少。

板块结构问题的整合归类平衡问题、运动问题

板块结构问题的整合归类平衡问题、运动问题

板块结构问题的整合归类——平衡问题、运动问题一. 教学内容板块结构问题的整合归类板块 1 平衡问题(一)内容概述本板块涉及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库仑力)、安培力、洛伦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二)内容提要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加速度等于零。

2.平衡条件F x0F 0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 y3.重要推论(1)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到的某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2)当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使之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三)解决该板块问题的思路① 弄清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② 巧选研究对象(整体法,隔离法);③ 作好受力分析;④ 建立平衡方程(平行四边形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⑤求解或讨论。

板块 2运动问题(一)内容概述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振动,天体运动以及带电粒子的偏转。

(二)内容提要1.几种典型运动的特征及规律运动形式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匀速直线运动 a 0S vt v S/ tv t v0at匀变速直线运动 a 恒定,v, a 同线S v0 t1at 222v022aSv tSv 0vt t2t2h / g S xv 0t平抛运动ag , av 0S y1 gt 22v t v 02( gt ) 2av ,Ur , T 2/ ,匀速圆周运动恒定a v 2 / r2 r简谐运动ak x a 、 v 随时间(或 x)周期性m变化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S 为恒量,且S aT 2 。

(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相等的时间 T 内,连续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S 1 :S 2 :S 3S n 1: 3 : 5 : : ( 2n 1)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是:t 1 : t 2 : t 3 : t n 1 : ( 2 1) : ( 32 ) :: ( n n 1)3. 竖直上抛运动的几个特点( 1)对称性: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具有时间和速度等方面的对称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类运动问题1.两个物体之间相对运动的问题问题的提出:两个物体叠加起来,在外力F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是需要讨论的。

如果外力F过小,那么两物体是相对静止的,如果外力F过大,那么两物体是相对运动的。

两个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的条件: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必须达到最大值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1)假设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对两个物体分别写牛顿第二定律(2)根据加速度相等,得出静摩擦力的表达式,(3)根据静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据此可以求出临界的外力F0(4)讨论:当F>F0,两物体之间是相对运动的。

对两个物体分别写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F的物体的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当F<F0,两物体之间是相对静止的,对两物体整体写牛顿第二定律。

(5)注意:地面是否有摩擦力2.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后计算相对位移的问题问题的提出:一个物体在一个木板上滑动,如果木板的长度有限,那么一定需要讨论物体是否能从木板上掉下来。

处理方法:(1)判断两物体共速时的相对位移与木板长度之间的关系。

若,则物体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

(这是一个临界条件!可以求出木板的最小长度)(2)若,则两物体不能达到共速,物体会从木板上落下,物体离开木板时,二者的速度是不相同的。

(3)若,则两物体能达到共速,共速后依然有一段过程,二者相对静止。

常见的情形有以下几种:(1)最简单的问题:两个物体处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上面的物块以初速度滑上木板,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最终达到一个共速的状态,最后一直匀速运动下去(相对静止)。

此类问题可以通过动量守恒定律快速的解出共速的速度,进而可以通过功能关系计算相对位移。

(此类问题本质上应该属于动量守恒中完全非弹性碰撞的范畴,可以从动力学角度分析,熟悉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运动)(2)两个物体叠加起来,只有下面木板运动,木板在外力F 作用下,先匀加速后匀减速,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落,相对位移恰好为木板的长度,与物块没有什么关系。

(3)问题(1)的变体,实际上难度远超过问题(1),只需要将水平面改为粗糙的。

两个物体相对运动,一个加速,一个减速,但是水平面是粗糙的,当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需要判断两个物体在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是一起相对静止还是相对运动?这就回到了第一类问题上。

典型例题:2013 新课标II(4)两个物体叠放在斜面上,先相对运动,再相对静止或者相对运动。

两个物体经过的状态都有两个,然后得计算相对位移。

典型例题:2015新课标II 。

方法提炼:从以上遇到的题型可以看出。

此类问题比较难的就是两个物体同时经历了两个过程,然后计算相对位移,处理这类问题关键点在于:(1) 正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运动过程(2) V -t 图像若有拐点,说明该拐点肯定是摩擦力突变的位置,注意画出摩擦力的方向。

(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两物体在不同阶段的加速度(注意下面木板所受摩擦力大小,斜面上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4) 尽可能的用v-t 图像处理。

典型例题分析:考点1: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两物体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例1:★★【2011 新课标】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 =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分析】:1.本题是对板块类问题模型的考察。

2.F 过小,两物体相对静止,F 过大,两物体相对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选A 。

开始运动时F 较小,两物体之间为静摩擦力不会相对滑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kt=(m 1+m 2)a ,解得a=k m 1+m 2t ,在a —t 图象中是一条直线,设1m 与m 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m 的最大加速度11,m ga m μ=2当F 增大到使m 2的加速度a 2>g μ时,两物体开始分离,此时两物体之间为滑动摩擦力,对m 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μm 2g= m 1 a 1,解得a 1=μm 2g m 1为定值,在a —t 图象中是一条平行于水平t 轴的直线,对m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kt -μm 2g= m 2 a 2,解得a 2=k m 2 t -μg ,由于k m 2>k m 1+m 2,即分离后在a —t 图象中a 2的斜率更大,故B 、C 、D 错,A 正确。

例2:★★★ 【2014·江苏·8】(多选)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 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分析】1.两个物体要相对地面滑动,F 得大于地面对B 的滑动摩擦力。

2.A 和B 之间发生相对滑动,需要计算临界力F 的大小,需要注意摩擦因数不同。

3.下面物体B 的最大加速度可以计算出!(A 对B 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加速度最大) 答案 BCD解析 当0<F ≤32μmg 时,A 、B 皆静止;当32μmg <F ≤3μmg 时,A 、B 相对静止,但两者相对地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F >3μmg 时,A 相对B 向右做加速运动,B 相对地面也向右加速,选项A 错误,选项C 正确.当F =52μmg 时,A 与B 共同的加速度a =F -32μmg 3m =13μg ,选项B 正确.F 较大时,取物块B 为研究对象,物块B 的加速度最大为a 2=2μmg -32μmg m =12μg ,选项D 正确. 考点2:板块类运动的问题的运动分析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t 图象分别如图中的折线acd 和bcd 所示,a 、b 、c 、d 点的坐标为a (0,10)、b (0,0)、c (4,4)、d (12,0).根据v-t 图象,求:(1)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1,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达到相同速度后一起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3(2)物块质量m 与长木板质量M 之比(3)从图像可以看出,经过多长时间两物体相对静止,求出此时两物体的位移(4)物块相对长木板滑行的距离△s例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

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

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 2,求:(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分析】1.从v-t 图像分析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求出摩擦因数。

2.物块和木板相对静止时,是一起匀减速还是分别运动,需要判断。

3.计算出木板和物块的位移,计算相对位移。

【解析】(1)从t=0时开始,木板对物块的摩擦力使物块由静止开始加速,物块和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使木板减速,直到两者具有共同速度为止。

由题图可知,在t 1=0.5s 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为v 1=1m/s 。

设t=0到t=t 1时间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则a 1=11v 1t 0.5=m/s 2=2 m/s 2 a 2=011v v 4t 0.5-=m/s 2=8 m/s 2 设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块有μ1mg=ma 1对木板有μ1mg+2μ2mg=ma 2联立方程得:μ1=0.2 μ2=0.3(2)在t 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

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物块有f=ma'1对木板有2μ2mg-f=ma'2假设物块相对木板静止,即f<μ1mg,则a'1=a'2,得f=μ2mg>μ1mg,与假设矛盾,所以物块相对木板向前减速滑动,而不是与木板共同运动,物块加速度大小a'1=1a =2m/s 2物块的v-t 图像如图中的点划线所示。

此过程木板的加速度a'2=2μ2g-μ1g=4m/s 2由运动学公式可得,物块和木板相对地面的位移分别为x 1=2×211v 2a =0.5m x 2=201112v v v 13t m 22a 8++=' 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大小为x=x 2-x 1=1.125m【答案】(1)0.2 0.3 (2)1.125m例5:★★★★【2015·新课标Ⅱ·25】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 37°=35)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A (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38,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 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l =27 m ,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求:(1)在0~2 s 时间内A 和B 加速度的大小;(2)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答案(1)3 m/s2 1 m/s2(2)4 s解析(1)在0~2 s时间内,A和B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 f1、F N1是A与B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F f2、F N2是B与C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F f1=μ1F N1①F N1=mg cos θ②F f2=μ2F N2③F N2=F N1+mg cos θ④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f1=ma1⑤mg sin θ-F f2+F f1=ma2⑥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a1=3 m/s2⑦a2=1 m/s2⑧(2)在t1=2 s时,设A和B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v1=a1t1=6 m/s⑨v2=a2t1=2 m/s⑩2 s后,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此时A与B之间摩擦力为0,同理可得a1′=6 m/s2?a2′=-2 m/s2?由于a2′<0,可知B做减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2,B的速度减为0,则有v2+a2′t2=0?联立⑩??式得t2=1 s在t1+t2时间内,A相对于B运动的距离为x =⎝⎛⎭⎫12a 1t 21+v 1t 2+12a 1′t 22- ⎝⎛⎭⎫12a 2t 21+v 2t 2+12a 2′t 22=12 m <27 m ? 此后B 静止不动,A 继续在B 上滑动.设再经过时间t 3后A 离开B ,则有l -x =(v 1+a 1′t 2)t 3+12a 1′t 23? 可得t 3=1 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设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t 总,有t 总=t 1+t 2+t 3=4 s用v-t 图像解:考点3:三个物体之间的物体相对运动问题例6:★★★★【2017 新课标III25 20分】如图,两个滑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1 kg 和m B =5 kg ,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 =4 kg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