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12120320

合集下载

2018-2019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6-2017-2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I、Ⅱ。

试卷有三大题,29小题,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I、Ⅱ的相应位置上。

试卷I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A. 铁制农具出现并推广使用B. 使用水排鼓风冶铁C. 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D. 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答案】B【解析】题中四幅图涉及内容体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包括铁制用具、牛耕的出现,这反映了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因此ACD项三排除。

从图中看不出冶铁技术的水平,而且水排是汉代发明的,故B项符合题意。

2.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 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 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C.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D. 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C【解析】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体现,不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

故A项错误。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剥削方式是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故B项错误。

土地所有制的变革属于生产关系的领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的根本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故C项正确。

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不是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导致了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

根本原因应从经济基础方面去探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 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A. 唐代B. 西汉C. 东汉D. 宋代【答案】A【解析】在我国的瓷器制造史上东汉时期已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故BCD三项排除,A项正确。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温馨提示: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且用2B铅笔把对应的准考证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 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推广了B. 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提高了铁器产量C. 铁农具已经出现并运用在生产部门D. 铁农具在中原地区的运用最为广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的数量比重较大,说明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出现并应用于生产部门,故C正确。

依据表格中出的地点,可以看出铁农具辽宁、山西、湖南和广西使用,但是还不能说明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推广了,故A错误。

水力鼓风治铁技术出现在东汉时期,与表格的时间“战国时期”不符合,故B错误。

材料看出广西、湖南都不是中原地区,无法证明在中原地区最为广泛。

D错误。

2.在中国古代,农业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

千百年来,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基本特点是:A. 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B. 较早地采用铁犁牛耕C. 重视水利灌溉事业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姓名、班级、准考证号与本人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是否一致。

2.答客观题时,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客观题满分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

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结婚。

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国民经济恢复B. 保证国家财税收入C. 防范民间土地兼并D. 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答案】B【解析】【详解】商鞅变法中实行“分异令”,汉代鼓励生育,唐朝“劝勉”早婚共同点是通过增加政府控制的人口,从而增加政府收入。

A项只符合汉初,C、D项“兼并”、“改善质量”不能通过增加人口实现,所以B项是正确的答案。

【点睛】在农业社会里,人口即劳动力问题是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重要环节。

2.公元10年,王莽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每季度评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市平”。

若物价高于“市平”,政府就将控制的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以平抑物价;若市场价格低于“市平”,则听任百姓自由买卖。

这一措施A. 体现了政府对商品市场的干预B. 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 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 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以巩固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王莽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每季度评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可知,这体现的是政府对商品市场的干预,因此A选项正确。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5)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5)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2分,共40题48分)1.某皇帝多次对大臣讲,农民在风调雨顺之年,数口之家犹可足食。

如果遇到水早等灾害,谷物欠收,则全家饥困。

这反映出小农经济A. 自足性B. 封闭性C. 脆弱性D. 分散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数口之家犹可足食”“谷物欠收,则全家饥困”等信息,可得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C项正确;ABD也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抓住材料的主旨。

2.《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①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②市镇经济繁荣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①②③B. ①③C. ①②D. 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中“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主要表现包括: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出现了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①,②,④正确,应选C项。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属于第三次近代商业革命的内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与特征·古代商业·明清3.《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 均田制B. 井田制C. 土地私有制D. 公有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是“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

”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

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贫者无立锥之地4.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石家庄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至战国早期,有限的铁器基本掌握在上层统治者的手中,往往被用作防身的短兵器,少量的铁器则被用来修筑城池、宫殿、陵墓之类。

据此可推知,当时A. 国家对经济实行垄断B.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C. 冶铁业技术世界领先D. 铁制农具尚未得到广泛使用【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春秋至战国早期,有限的铁器基本掌握在上层统治者的手中,往往被用作防身的短兵器,少量的铁器则被用来修筑城池、宫殿、陵墓之类。

”可知,铁器有限,基本被统治者用作防身的短兵器,少量的铁器则被用来修筑城池、宫殿、陵墓之类,这些都说明铁制农具尚未得到广泛使用,D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有限但基本掌握在上层统治者的手中,这不能代表国家垄断经济,A错误;据上分析材料与农业生产无关,B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冶铁技术,C错误。

2.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环城郭,掘通堤防”“夷去险阻”,拆除全国许多重要城市的外围高墙。

秦始皇此举A. 削弱了对城市的管理B. 有利于经济的交流C. 重新规划了城市布局D. 促进了农业商品化【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环城郭,掘通堤防,夷去险阻,拆除全国许多重要城市的外围高墙”可知,这是秦统一后拆除城市之间的阻碍,疏通环绕城郭的堤防,便利了城市间的交流,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建设,没有涉及城市管理和规划城市布局,A、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建设,没有涉及农产品流向市场的内容,D错误。

3.如图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家族墓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禪(单)衣,这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禪衣和最早的印花织物。

由此可知,汉代A. 丝织技术比较发达B. 丝织品远销海内外C. 丝绸成为主要衣料D.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禪(单)衣,这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禪衣和最早的印花织物。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下午2:30-4:00)说明:本试卷闭卷笔答,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谙语。

这些诸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自给自足2.下表是19世纪不同时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A.传统手工业带来丰厚利润B.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3.右图为新中国1952-1957年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变化柱状图。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一五计划”的实施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C.“大跃进”运动的推动4.1956年,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已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

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受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B.“一五计划’’提前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5.1961年3月,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向毛泽东汇报安徽省实行“责任田”的情况,并在会上介绍“包产到户”的做法。

毛泽东表示可以试验。

据估计,到1962年上半年,全国20%农村地区,安徽80%的农村,贵州4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

这反映了A.农村中“左倾”思想得到纠正B.严峻形势下对政策的局部调整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6.据统计,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了674亿斤。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7.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9)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9)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一、本卷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铁犁牛耕的产生B.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 单位产量的提高D. 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答案】D【解析】左图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右图是曲辕犁,说明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D正确;A是春秋战国时期;B属于小农经济,并没有改变;C中粮食产量无从体现。

2.下列引文中,能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C.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的实质是土地国有制,即土地归周王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是土地归周王所有,故A项正确;“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故B项错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CD项错误。

3.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A.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C. 均有无而通万物D.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C.均有无而通万物,反应的是商业的发展。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反应的是纺织业的发展;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反映的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小农经济点评:小农经济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2)生产目的: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3)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3)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3)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一、本卷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铁犁牛耕的产生B.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 单位产量的提高D. 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答案】D【解析】左图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右图是曲辕犁,说明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D正确;A 是春秋战国时期;B属于小农经济,并没有改变;C中粮食产量无从体现。

2.下列引文中,能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C.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的实质是土地国有制,即土地归周王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是土地归周王所有,故A项正确;“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故B项错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CD项错误。

3.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A.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C. 均有无而通万物D.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C.均有无而通万物,反应的是商业的发展。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反应的是纺织业的发展;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反映的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小农经济点评:小农经济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2)生产目的: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3)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历史试题答案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历史试题答案

高一历史期末试卷答案与解析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从材料可以看出,三人都主张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率,这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A项。

材料中没有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体现耕作技术的创新,排除C项。

材料只是说明了人如何把田地种好,并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

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工商食官”是夏商周时朝的官营手工业制度;“盐铁专营”,由国家来垄断盐和铁这两项关乎国计民生的物品经营;“漕运制度”,国家控制着全国的粮食贸易;“景德镇官窑”、“江宁织造”体现都是官营手工业。

综上,这些专有名词基本都体现了封建官府的垄断性经营,故选C项。

3【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江南市镇的佃户携米……购买……生活用品”“店铺将这些米集中运至杭州、苏州等城市‘粜钱,复买物归售’”等可知,江南市镇上的佃户用米来换取生活用品,店铺将这些米转运到城市卖出,然后再换取商品贩卖,这说明粮食成为联系城镇两级市场的媒介,故选C项。

从材料看不出商品交易规模大,只能看出生活用品种类多,故排除A项。

依据材料“将这些米集中运至杭州、苏州等城市‘粜钱,复买物归售’”可排除B项。

D项材料无从体现。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经济。

从材料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大量引种高产粮食作物和棉花经济作物广泛种植,这与明朝以前相比,农产品结构有了新变化,故选A项。

其它选项从材料信息难以充分体现。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的商业经济。

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商人往往通过对于官员们的经济资助或者联姻以取得与官员结盟,以作为自身经商的权势保障,故选B项。

A项错误,“空前提高”夸大了史实;C项从材料信息难以充分体现;D项不符合题意,而且仅就材料难以得出这一结论。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洋务企业,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历史事物的本质的能力。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0)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说明: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认为:“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没有工业革命,是没有现代民主化进程的。

”下述史实与该观点一致的是A. 发动光荣革命B. 颁布《权利法案》C. 形成责任内阁D. 1832年议会改革【答案】D【解析】从材料“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可以得出民主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化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A、B选项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C选项是英国民主化进程的一部分,没有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D选项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点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本题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对民主进程的影响,所以满足条件的选项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因此排除A、B、C选项,因为这三个选项都在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直接选出D选项。

2.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曾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时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

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

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时基本上满脸都是口水。

”这反映了英国首相A. 统而不治的政治地位B. 与内阁成员共进退C. 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D. 经济待遇极其低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责任内阁制的特点,以及材料中的“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可知英国首相作为内阁首脑必须接受议会监督。

故答案为C项。

首相代表内阁行使行政权,具有实权,排除A项;材料中未反映出英国首相和内阁成员的关系,排除B;材料并未提到首相经济待遇低,而是侧重强调首相没有特权,排除D项。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提干的理解,即英国首相并没有特权,体现了其权力受到议会监督。

3.“国王不能为非”是近代英国著名的宪法原则之一,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安义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命题人:闫伟分值: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2、汉代继承了秦朝抽取人头税的做法,规定:年龄在15到30岁之间的未婚女性需缴纳5倍于常人的人头税。

这主要反映了汉代A.鼓励人口生育B.女性社会地位低C.社会矛盾尖锐D.政府管理能力差3、唐朝宫廷建筑以浑朴雄阔宏伟壮丽为特色,但民间建筑不准高大。

而《宋会要辑稿•食货志》记载:“真仁(宋真宗、宋仁宗)以后,殖货致富者愈众,巨量交易出入京师,官方管理之设备及民间商业之建筑,皆因之侈大。

公卿商贾拥有资产者之园圃第宅,皆争尚靡丽。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A.都城经济功能日益增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D.程朱理学影响逐渐减弱4、北宋中期实施茶马法以后,与西部少数民族的经济交往多以茶马贸易为主,即以中原地区的茶叶、丝绸、瓷器等来换取少数民族的优质马、牛、羊等。

这反映了A.茶马贸易是民族交往的重要途径 B.中原地区生活方式的改变C.边境贸易是宋朝的主要财政来源 D.少数民族经济结构的变化5、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

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C.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6、下图为景德镇御窑烧制的“各种釉彩大瓶”,烧制时将汝窑、官窑、钧窑、哥窑等釉彩间隔分布,同时将人们一眼就能关注到的地方留给粉彩、珐琅彩等釉彩,以彰显技艺。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28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 骨耜B. 石犁C. 铁犁犁冠D. 耧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选项C正确;骨耜、石犁出现于春秋战国之前,排除A、B;耧车是西汉时期成就,排除D。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主要农业工具的了解。

2.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北宋时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已达266万多匹,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二。

这说明长江流域A. 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B. 受黄道婆纺织术的影响C. 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 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A【解析】【详解】由“每年上贡的丝绸”“占全国的2/3”可知长江流域丝绸生产在全国所占的地位,说明其丝织技艺水平较高,故A项正确。

黄道婆纺织术的传播是在元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劳动关系,且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中期,排除C项。

材料只体现出长江流域与全国的比较,并不能说明长江流域内各地间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

【点睛】材料理解性较强的选择题,首先根据材料内容提炼主要观点,然后提取问题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去判断材料观点的使用和分析,同时结合课本知识点,分析其中变化的历史原因。

3.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一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A. 达·伽马B. 迪亚士C. 麦哲伦D. 哥伦布【答案】D【解析】【详解】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向西到达美洲的新航路,故D正确;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经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路,从此,葡萄要开始在亚洲建立殖民地,排除A;迪亚士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南端好望角的新航路,排除B;麦哲伦船队进行环球航行,排除C。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 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B.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 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 世袭制度不断延续【答案】C【解析】从“三代”在祭祀的时候,“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可知C项符合题意。

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的说法太绝对,A项错误。

各族并不都是黄帝真正的后裔,所以本题无关“宗法观”和“世袭制”的事,B、D选项所说的“强化”和"延续”均为错误说法。

2.短缺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造就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尽管人口众多,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

其强调的主旨是A. 描述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B. 肯定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C. 剖析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D. 赞扬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材料“尽管人口众多,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是对精耕细作的评价,D选项符合题意。

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精耕细作,A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B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小农经济的特点,C选项排除。

3.周简王六年(公元前580年),周王室与晋国一大夫争夺温邑的一块田地,双方互不相让,就到晋侯那里打官司,最后周王室获胜,得到了这块土地。

这反映了A. 周王室仍深受诸侯拥戴B. 晋国成诸侯纷争仲裁者C. 土地国有观念严重削弱D. 土地私有代替了井田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井田制。

从材料中“周王室与晋国一大夫争夺温邑的一块田地……到晋侯那里打官司”可以看出周王室衰微,土地国有观念严重削弱,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土地之争看出,周王室不再深受拥戴,故A项错误;材料中晋国仲裁一个纠纷,得不出晋国成诸侯纷争仲裁者的结论,故排除B项;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不符合题干时间,故排除D项。

2019年高一下册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

2019年高一下册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必修2)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0分)1.(2分)商周时期,统治者推行井田制,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土地经营权发生深刻变化B.铁犁牛耕出现促进生产效率提高C.生产关系发生本质性变化D.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2.(2分)“山田久欲坼,秋至尚求雨。

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

”其中“车”是指()A.翻车B.筒车C.耧车D.水排3.(2分)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这主要是因为()A.很多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B.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C.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D.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4.(2分)某瓷器收藏家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

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A.明代B.隋唐C.宋元D.清代5.(2分)19 世纪70 年代前后,民间出现了以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民族工业。

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A.集中在机器制造领域B.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C.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D.大多在沿海开放口岸6.(2分)1947年,上海五家专门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能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

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10万元的大钞。

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A.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B.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C.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D.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7.(2分)经济学家顾准认为新中国在某次大饥荒之后,由于“贯彻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1963年各地蔬菜供应大增,1964年肉蛋鱼供应大增,油菜籽和蔗糖成倍增产。

”“正确的政策措施”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B.“农业合作化”的政策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2分)1985年4月30日安庆市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工作全面开展。

山东省烟台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山东省烟台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2018-2019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B2.C3.C4.D5.C6.C7.A8.D9.C 10.C 11.D 12.C 13.C 14.D15.C 16.A 17.A 18.D 19.C 20.C 21.C 22.B 23. B 24.C 25.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5分。

共50分。

26. (1)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城市由坊市分离转变为坊市合一的格局,市场不受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形成了大城市、城郭、乡村,夜市、晓市、草市多级市场结构;海外贸易量剧增,港口城市走向繁荣。

(6分)(2)清朝固守农耕经济和专制统治,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新经济因素难以成长,落后于世界潮流。

(3分)鸦片战争中战败,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

(2分)(3)举措: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国有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开发上海浦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分)意义: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2分)27. (1)原因: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发动侵华战争,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航运特权。

(2分)影响:便于列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冲击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碍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4分,任意两点即可)(2)打破了列强对中国航运的垄断局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列强经济实力的扩张;有利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6分,任意三点即可)(3)特点:商轮公司或轮船局创办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船厂及轮船数量增加。

(2分)原因: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

(4分)28. (1)原因:经济危机爆发,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困境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来转嫁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6题,共54分)1.西周时期,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有管理市场的“质人”,商贾在市场上进行贸易,都有“质人”制发买卖的契券。

据此可知西周( )A.形成契约精神B.规范商业行为C.履践重农抑商D.出现货币经济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公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

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对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

该变化说明( )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3.宋代的盐、茶、酒等是政府专卖的禁榷商品。

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

材料表明宋代( )A.鼓励民间私营商业发展B.政府的专卖政策受到了冲击C.商业管理政策更加实际D.民营手工业者经营能力提高4.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5.商业类书籍是明清时期书市中的大端。

徽商刊刻了如《天下水陆路程》、《宝货辨疑》、《商贾便览》等著作,举凡算帐、交税、用银、用秤、出行气候、商业通信、求神保佑发财等一切知识和经验都包括在内。

这反映了( )A.文化进步推动政府政策调整B.贾而好儒成为商人共同追求C.印刷技术变革促进商业繁荣D.商业发展助推知识结构更新6.唐宋至明清,受对外贸易的推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据估计,17世纪的前三十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万-26.5万公斤。

导致17世纪白银大幅流入的原因是( )A.世界市场已现雏形B.资本主义开始萌芽C.海禁政策已经废除D.货币制度发展需要7.公元1522年—1572年,明世宗嘉靖和明穆宗隆庆年间,民间私自铸造钱币的人越来越多,尽管“死罪日报,终不能止”,这种现象反映( )A.铸钱暴利巨大B.白银成了法定货币C.明朝政治腐败D.商品经济发展快速8.恩格尔曼对英国不同时期贩卖黑奴所获得的利润进行了估算,具体情况见表1。

据此可知,奴隶贸易( )表1A.改变了各地人口分布的状况B.增加了美洲地区的劳动力C.为英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D.缓解了非洲地区人口压力9.下表是《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单位:%)表2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英国逐渐失去了工业垄断的地位 B.国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 D.欧洲不再是英国出口的主要市场10.英国乡村拾穗惯例由来已久。

济贫委员会在1843年的调查显示,一个家庭捡拾三四蒲式耳(计量单位)的谷物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约占家庭总收入的3%一13%。

捡拾谷物对穷人的重要性依旧不言而喻。

但到19世纪末,乡村女性逐渐放弃了拾穗活动。

上述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A.圈地运动深入发展B.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C.经济结构发生变动D.福利救助体系的发展1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大约260万人,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000万的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

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B.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C.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2.1913年10月,在总统威尔逊的呼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将关税税率由40%降至29%。

有人评价该法案“目的是减少保护,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

美国的关税改革( )A.客观上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B.体现出扩大资本积累的客观需求C.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D.反映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妥协让步13.19世纪末,欧洲的实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记者罕见一致地对美国进行谴责,认为美国“正在侵蚀欧洲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并提出“欧洲国家应该将它们的经济领土进行重组,以最大化产出优势”。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领导权B.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启动C.工业革命助推美国经济崛起D.美欧间政治矛盾日趋激化14.表3表3是1850—1900年德国各经济领域就业比重统计表。

这一统计表明德国( )A.农业经济走向严重衰退B.社会经济转型日益加速C.国民经济结构出现失衡D.劳动力就业率得到提高15.1896年,清政府利用李鸿章出使俄国并往德、法、英、美各国聘问的机会,交涉增加进口洋税事宜,得到的回答却是必须先废厘金,“内地推广通途”,然后“增税之议”,“始可照办”。

1902年中英续行通商行船条约最终对裁厘加税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

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 )A.缓解洋务运动面临的经费压力B.有力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C.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D.试图为民间经济发展创造条件16.20世纪初,作为理论经济学代表的《国富论》虽经严复和粱启超的翻译介绍,但在中国仍“不曾引起任何值得重视的反响”,反而是会计学、企业管理等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在同时代更受关注。

这从侧面反映了( )A.维新变法影响较小B.实业救国渐成风尚C.市场意识较为匮乏 D.近代教育欠缺理论深度17.1914年3-4月间,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详细讨论了《商律》《商人通例》《公司条例》《保息条例》《国币条例》《商事公断处条例》《商会法》等,提出了不少修改、补充和实施的意见。

该会议( )A.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开启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推动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18.“1908年,虹口大戏院仅能容纳观众250人。

十多年后,上海电影院平均座位数量约为700个左右。

而20世纪30年代,电影院的平均观众容量扩大至990个座位左右……最大容量的大光明电影院将近2000个。

”材料表明( )A.电影业竞争较为激烈B.电影成为民众娱乐主流C.电影大众化有所发展D.中国电影事业走向成熟19.20世纪初,女学在中国开始兴起,几十年间中国女性走出闺阁,走向学校和职场,获得了独立和解放的可能。

而这一变化在上海这些近代大都市尤为剧烈和多样。

对这些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女性解放最早兴起于上海B.男女间实现了权利上的平等C.政治运动推动了妇女解放D.女学兴起导致传统礼教崩溃20.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北京的士大夫纷纷反对,斥为崇洋。

京城官员奉旨出京一般借助驰驿。

19世纪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乘坐轮船、火车。

这一变化( )A.有利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B.说明近代交通工具成为主导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迅速发展D.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21.表4《1913—1932年沙俄、苏联经济数据表》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社会制度的转型推进经济迅速发展B.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成功探索推动苏联经济复苏C.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苏联经济全面提升D.苏俄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孤立22.如表5为1928—1934年苏联粮食总产量、收购数量和出口数量表(单位:万普特)由此推知,当时苏联( )A.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加快B.粮食减产受经济危机的影响C.集权体制促进农业发展D.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粮食出口23.1955年起,(苏联)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

1958年6月,政府还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

这些举措( )A.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B.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4.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每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

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 )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籍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25.读表6,下列选项与此时期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原因相关的是,美国( )1932—1936年美国财政收支情况表(单位:百万美元)A.兴办大量公共工程B.实施欧洲经济援助计划C.投资信息技术产业D.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26.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

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

材料反映了( )A.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B.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C.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27.20世纪50年代,国家一方面通过农业互助合作,解决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户生产资料不足、劳力、资金短缺的困难,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又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部分农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

以上做法( )A.改变了农业落后面貌B.促进了工农业平衡发展C.适应了当时国家战略需求D.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经济封锁28.在“大跃进”时期,安徽少数农民自发搞起了“责任田”,到1961年安徽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占总数的91%。

甘肃、浙江、四川、河北等地也都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且成效显著。

党中央相关部门对此表示出积极支持的态度。

这说明A.国民经济调整与巩固的任务基本完成 B.农民生产实践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开展C.中央着手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 D.生产责任制的探索有助于经济的恢复29.下图是1978—1998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关于图中曲线变化的主要背景,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80年代初期下降与家庭联产承包有关B.80年代后期增高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C.1990年波动是因为“南方谈话”影响D.1994年后下降是因为贯彻十五大精神30.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但当时的中国尚不允许外商独资。

中方代表提出,先由可口可乐公司兴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

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

这一事件说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开始突破计划经济束缚C.对外开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D.初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31.1984年,我国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各类商品实行计划内与计划外两种价格,即价格双轨制;8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先后出现两轮通货膨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