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工程原理、方法和工具来开发和维护高质量软件的学科。
它关注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
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目的是通过收集、细化和确认用户的需求,以便制定出系统的功能、性能和质量特征。
3.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System Design)是软件开发的一个关键阶段,它通过定义系统的结构和组件之间的交互关系,来满足用户需求。
系统设计包括架构设计、模块设计和接口设计等方面。
4. 编码编码(Coding)是将系统设计的各个模块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代码的过程。
开发人员使用编程语言来实现系统的功能,并且编写和调试代码以确保其正确性和性能。
5. 测试测试(Testing)是验证和评估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能否正常工作的过程。
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多个层次,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6. 部署部署(Deployment)是将开发完毕的软件系统部署在目标环境中,并使其能够正常运行的过程。
部署包括安装设备、配置环境和启动软件等操作。
7. 维护维护(Mntenance)是软件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改进。
维护包括错误修复、性能优化和功能扩展等方面。
8. 源代码管理源代码管理(Source Code Management,SCM)是一种记录和控制软件源代码变更的技术和流程。
它提供了版本控制、协作开发和代码回滚等功能,以确保代码的可追溯性和团队的协同工作。
9. 敏捷开发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是一种以快速迭代和响应变化为特点的软件开发方法。
它强调与客户的密切合作、持续交付可用的软件、面对面的沟通和自组织团队等原则。
10. 软件架构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是定义软件系统结构、组件和关系的过程。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指的是应用工程原理、方法和工具来开发、维护和管理软件的学科和实践。
它涵盖了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
1. 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的第一步,旨在确定用户和系统对软件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通过与用户沟通和研究用户需求,需求分析师将需求转化为软件规范,明确软件需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
2. 设计(Design)设计阶段是将需求规范转化为软件架构和设计方案的过程。
设计时需要考虑软件的模块化、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性能等要求。
常用的设计方法有结构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和组件化设计等。
3. 编码(Coding)编码是将设计好的软件模块具体实现的过程。
开发人员使用编程语言将设计文档中的算法和逻辑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
编码期间需要遵循编码规范和标准,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4. 测试(Testing)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测试阶段,软件工程师使用各种测试方法和工具,检查软件是否满足预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错误和缺陷。
5. 部署(Deployment)部署是将软件交付给用户并在实际环境中运行的过程。
在部署阶段,软件工程师需要进行安装、配置和集成等操作,确保软件在用户系统中的正确运行。
6. 维护(Maintenance)软件维护是对软件进行修改、优化和调试的过程。
维护工作包括纠正错误、增加新功能、改善性能以及适应新的硬件和操作系统等。
7. 迭代开发(Iterative Development)迭代开发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通过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都包含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阶段。
每个迭代周期都能够产生一个可运行的软件产品,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和需求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
8.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员协作、迭代和快速响应变化为核心的软件开发方法。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
软件危机 .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纯收入. 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系统的累计经济效益(折合成现在值)与投资之差。
模块.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
原型.是使用样机,使用户通过实践获得对未来系统的的概念,可以更准确提出要求。
BROOKS定律向一个已经延晚的项目追加开发人员,可能使它完成的更晚数据字典。
是关于数据信息的集合。
描述数据流图的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最底层加工)和数据流。
PDL。
是使用样机,使用户通过实践获得对未来系统的的概念,可以更准确提出要求模块独立性: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即:功能单一),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且接口简单(比如:只有一个接口)。
软件复用:将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用于建立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花费。
内聚:一个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相关联程度的度量测试用例:为某个特殊目标而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以便测试某个程序路径或核实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信息隐蔽:将每个程序的成分隐蔽或封装在一个单一的设计模块中,定义每一个模块时尽可能少地显露其内部的处理McCabe度量法:由Thomas McCabe提出的一种基于程序控制流的复杂性度量方法动态模型:用于描述系统的过程和行为软件维护:在软件运行或维护阶段对软件产品所进行的修改.CMM: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软件调试:软件测试成功后,根据错误迹象确定错误的原因和准确位置,并加以改正。
耦合:块间联系,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配置管理:一种标识、组织和控制修改的技术,应用于整个软件工程过程软件项目计划:一个软件项目进入系统实施的启动阶段JSP方法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其定义了一组以数据结构为指导的映射过程,它根据输入,输出的数据结构,按一定的规则映射成软件的过程描述,即程序结构。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软件工程是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来定义、开发、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思想是在软件生产中用工程化的方法代替传统手工方法。
2、GIS 软件工程就是在GIS 软件的开发整个过程中,遵循一般软件开发的工程化原理和方法,并照顾到GIS 软件开发的特殊规律和要求,对GIS 软件各个阶段进行工程化规范的一门技术。
3、软件生存周期是指一个软件从得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4、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
5、软件需求是指用户为解决某个问题、或为实现某一目标,要求软件必须满足的条件或能力。
软件需求的分为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三个层次。
6、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
一个好的数据字典是一个数据标准规范,可以使数据库的开发者依此来实施数据库的建设、维护和更新,从而减低数据库的冗余度并增强整个数据库的完整性。
7、软件体系结构定义了软件部件(Component),包括部件间交互的定义,特别强调省略和部件相互关系无关的内容信息。
软件体系结构可以看作是要把程序族中的成员的结构化信息组织起来,使系统在体系结构级达到重用。
8、模块独立性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且接口简单。
9、耦合性也称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
10、内聚性又称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
若一个模块内各元素(如程序段之间)联系的越紧密,则它的内聚性就越高。
11、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
它是在已知软件所应具有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
该方法把被测试对象看成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只在软件的界面上进行测试,用来证实软件功能的可操作性,检查程序是否满足功能要求或遗漏了功能,程序是否能正确地接收输入数据并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数据结构是否错误或外部数据库访问是否错误,界面和性能是否错误,初始化和终止是否错误。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1.抽象:现实世界中一定事物、状态或过程之间总存在着某些相似的方面,把这些相似的方面几种概括起来,暂时忽略它们之间的差异。
2.对象:描述该对象属性的数据以及可以对这些数据施加的所有操作封装在一起构成的统一体。
3.结构化程序设计:如果一个程序的代码块仅仅通过顺序、选择和循环这三种控制结构进行连接,并且每个代码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则称这个这个程序是结构化的。
4.模块:模块是由边界元素限定的相邻的程序元素的序列,而且有一个总体标识符来代表它。
5.模块化:把程序划分成独立运行且可以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成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6.软件:是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程序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是使程序能够适当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图文资料。
7.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科学。
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8.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9.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定义、开发、使用、维护到淘汰的全过程。
10.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
11.条件覆盖:条件覆盖的含义是,不仅每条语句至少执行一次,而且使判定表达式中的每个条件都取到各种可能的结果。
12.判定覆盖:不仅每个语句必须至少执行一次,而且每个判定的每种可能的结果都应该至少执行一次,也就是每个判定的每个分支都至少执行一次。
13.语句覆盖:选择足够多的测试数据,使被测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14.黑盒测试:黑盒测试是在程序接口进行的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1·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原理以及工程方法论来开发、维护和管理软件项目的学科。
2·软件生命周期(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 SDLC):软件生命周期是指软件开发过程的不同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
3·需求工程(Requirements Engineering):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旨在理解和定义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软件规格说明。
4·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设计模式是在软件设计中反复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它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和验证的经验总结。
5·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可行性研究是对软件项目进行评估,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可行性报告。
6·原型开发(Prototyping):原型开发是一种快速开发技术,通过创建软件的原型来验证系统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期望。
7·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面向对象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以对象为中心,将问题划分为一组相互作用的对象。
8·可移植性(Portability):可移植性是指软件在不同平台上的可运行性,包括硬件和操作系统。
9·故障排除(Troubleshooting):故障排除是一种通过逐步分析和排除故障来修复软件或硬件故障的方法。
10·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 UI):用户界面是用户与软件交互的界面,包括图形界面、命令行界面等。
11·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和组织数据的软件系统,它提供了对数据的存储、检索和操作等功能。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第1章软件:计算机程序及说明程序的各种文档。
“程序”是计算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文档”是有关计算机程序功能、设计、编制、使用的文字或图形资料。
软件生产的发展:程序设计时代,程序系统时代,软件工程时代。
软件工程: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来定义、开发、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
软件工程性质:它涉及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等领域,计算机科学着重于原理和理论,而软件工程着重于如何建造一个软件系统。
软件工程要用工程科学中的观点来进行费用估算、制定进度、制定计划和方案。
软件工程要用管理科学中的方法和原理进行软件生产的管理。
软件工程要用数学的方法建立软件开发中的各种模型和各种算法,如可靠性模型,说明用户需求的形式化模型等。
软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开发管理两个方面。
在软件开发技术中,主要研究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
在软件开发管理中,主要是研究软件管理学、软件经济学、软件心理学等。
软件工程面临的问题:软件费用;软件可靠性;软件维护;软件生产率;软件重用。
软件工程过程:获取过程;供应过程;开发过程;操作过程;维护过程;管理过程;支持过程。
软件生存周期: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
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周期各个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序连接的若干阶段的模型。
增量模型是一种非整体开发的模型。
瀑布模型是一种整体开发的模型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与增量模型结合起来,加入了风险分析,用于复杂的大型软件开发;分为几个螺旋周期:第一,制定计划;第二,风险分析;第三,开发实施;第四,用户评估。
喷泉模型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作为驱动的模型,适合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喷泉模型使开发过程具有迭代性和无间隙性。
基本知识的模型又称智能模型,它把瀑布模型和专家系统结合在一起。
变换模型是一种适合于形式化开发方法的模型。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指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和可量化的方法来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系统的学科。
它涉及软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集成、测试、部署和维护等一系列活动。
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和理解,确定软件系统需要满足的功能、性能和约束条件。
它包括需求收集、分析、规格说明和验证等过程,目的是确保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对需求的准确理解和衡量。
3.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关键过程,其目标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出满足系统需求的软件架构和组件。
系统设计包括结构设计、接口设计、数据设计等,通过定义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为后续的编码和集成提供指导和依据。
4. 编码编码是将系统设计的结果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的过程。
在编码阶段,程序员根据系统设计的规范和要求,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将算法和逻辑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编码需要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和规范,保证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5. 集成与测试集成与测试是将各个模块或组件组合在一起,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预期。
在集成和测试过程中,需要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测试,发现和修复系统中的问题,确保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6. 部署与交付部署与交付是将开发完成的软件系统部署到预定的环境中,并交付给用户或客户使用。
在部署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安装、配置和调试等操作,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交付后,还需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维护,确保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改进。
7. 维护软件维护是指对已交付的软件系统进行问题修复、功能增强和性能优化等一系列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系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及时响应和处理。
维护阶段是软件工程生命周期中最长久的阶段,需要投入相应的资源和精力。
8. 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交付和变化适应的软件开发方法。
在敏捷开发中,团队通过频繁地交付可用的软件版本,并与用户进行持续的沟通和反馈,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
软件工程 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是一门涉及软件开发过程、方法和工具的学科和实践领域。
它包括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的研究和开发方法,以及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质量保证等方面的技术和实践。
在软件工程中,常用的一些名词解释如下:
1. 软件需求分析:对用户需求进行识别、收集、分析和规范化的过程。
2. 软件设计:将需求转化为软件的结构和组织,包括架构设计、模块设计、接口设计等。
3. 软件实现:根据设计产生的规范编写软件代码,并对代码进行测试和调试。
4. 软件测试:对软件进行验证和确认,以确保软件符合预期的功能和质量要求。
5. 软件维护:对已经交付使用的软件进行修改、更新、优化和故障修复等工作。
6. 软件项目管理: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人力资源等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活动。
7. 软件配置管理:对软件组件和版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软件的可跟踪性和可维护性。
8. 软件质量保证:通过引入质量标准、测试方法和质量评估等手段,确保软件质量达到预期。
9. 软件工程方法和工具:包括各种模型、方法和工具,用于支持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这些名词解释揭示了软件工程作为一门学科和实践领域的核心
概念和活动,对于理解和应用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一种系统工程,涉及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各个阶段。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第一步,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确定系统需要满足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3.设计:设计阶段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包括架构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层次。
4.架构设计:架构设计是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确定系统的模块组成、组件间的协作方式以及系统的分层结构。
5.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是在架构设计的基础上,对各个模块进行具体的设计,包括数据结构、算法、接口定义等。
6.编码:编码阶段是根据设计阶段的结果,将设计的模块和功能转化为具体的程序代码。
7.测试:测试是在编码完成后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对软件系统进行各种测试,检验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以及软件的稳定性和性能。
8.部署:部署阶段是将软件系统部署到目标环境中,包括安装、配置和上线等操作。
9.维护:维护阶段是软件系统发布后的阶段,主要是针对已发布的软件进行修改、修复和更新。
10.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依序进行的。
11.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和增量的软件开发方法,强调开发团队的合作和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能力。
12.原型模型:原型模型是一种用于快速展示和验证软件系统功能的模型,可以帮助需求收集和设计。
13.UML: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一种用于建模软件系统的标准化方法,包括用例图、类图、时序图等。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测试报告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br>1.版权:版权是指对著作权人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复制、发行、展示、表演、传播和改编等权利。
2.许可证:许可证是指知识产权所有者授予他人使用其知识产权的一种许可证书,规定了被许可方可以使用的范围和条件。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1、软件:能完成预定功能、性能,并对相应数据进行加工的程序和描述数据及其操作的文档。
2、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并结合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先进的技术方法,经济高效地开发和维护软件的一门工程学科。
3、软件过程:软件过程是指软件开发人员为了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所需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4、软件生命周期: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至最后被废弃要经历的漫长时期。
5、软件危机:是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页脚6、结构化分析: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获取的方法,适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7、实体—联系图:描述系统所有数据对象的组成和属性及数据对象关系的图形语言。
8、数据字典:由数据条目组成,数据字典描述、组织和管理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等数据元素。
9、结构化设计:基于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将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结构。
10、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
页脚11、逐步求精:是一种自顶向下的设计策略,是人类解决复杂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技术。
是为了能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而尽量推迟考虑问题的细节。
12、信息隐蔽:在设计中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的所包含的信息,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13、耦合:也称模块之间的联系。
指在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度量。
模块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其耦合程度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就越差。
14、内聚:也称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是一个模块内部各元素之间彼此结合紧密程度的度量。
15、作用域:是指受该模块内的一个判断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
页脚16、控制域:指模块本身以及其所有直接或间接从属于它的模块集合。
17、扇出:指一个模块直接调用模块的数目。
18、扇入:指有多少个上级模块直接调用它。
19、模块独立性:每个模块独立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特定子功能,并且和其他模块之间的关系很简单。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工程是一门关于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学科,它涵盖了软件的开发、设计、测试、部署和维护等方面。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通过系统化、可靠的方法来开发高质量的软件。
2. 需求工程(Requirement Engineering)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了识别、定义和管理软件系统的需求。
需求工程的目标是确保软件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能够适应变化。
3.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思想,它提供了一种在特定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方案。
设计模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提高代码的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 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旨在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
软件测试可以通过执行各种测试用例来验证软件的正确性和健壮性。
5.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配置管理是软件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涉及到对软件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配置项进行管理和控制。
配置管理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有效地跟踪和控制软件的变更。
6. 软件过程改进(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软件过程改进是软件工程中持续改进的过程,旨在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软件过程改进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方法、工具和流程来提高软件开发的生产力。
7.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敏捷开发是一种以迭代、适应和快速交付为特点的开发方法。
敏捷开发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并鼓励快速响应变化。
8. 原型开发(Prototyping)原型开发是一种快速构建、演示和测试软件系统的方法。
原型开发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及时获取反馈来改进软件系统。
9. 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软件架构是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织方式。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涉及到对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
它主要关注如何以系统化和可靠的方式构建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2. 软件需求软件需求是对软件系统应该满足的功能、性能和限制的描述。
它是软件开发过程的起点,对于开发团队来说,准确理解和明确软件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3.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根据软件需求来定义软件系统的结构、组件和交互方式。
它涉及到选择合适的架构、设计模式和算法,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计划和文档。
4.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是将软件设计转化为可执行的程序或系统的过程。
它包括编码、调试和单元等活动,旨在实现软件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5. 软件软件是验证和验证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预期需求的过程。
它包括对软件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的,以确保软件质量和可靠性。
6. 软件维护软件维护是在软件交付后持续修改和修复软件系统的过程。
它包括修复错误、适应新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改进系统性能等活动。
7. 软件过程软件过程是将软件开发过程分解为不同的活动和任务,并用于组织和管理软件开发团队的方法。
它可以基于不同的开发模型和方法论,如瀑布模型、敏捷开发等。
8. 软件工具软件工具是帮助开发人员完成软件开发过程的应用程序或系统。
它包括集成开发环境(IDE)、版本控制系统、调试器等工具,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9. 软件质量软件质量是软件系统满足用户需求和期望程度的度量。
它包括功能完整性、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估。
10. 软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是从事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专业人员。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以上是对软件工程中常见名词的简要解释。
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对于学习和实践软件工程非常重要,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1、软件:能完成预定功能、性能,并对相应数据进行加工的程序和描述数据及其操作的文档。
2、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并结合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先进的技术方法,经济高效地开发和维护软件的一门工程学科。
3、软件过程:软件过程是指软件开发人员为了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所需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4、软件生命周期: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至最后被废弃要经历的漫长时期。
5、软件危机:是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6、结构化分析: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获取的方法,适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7、实体—联系图:描述系统所有数据对象的组成和属性及数据对象关系的图形语言。
8、数据字典:由数据条目组成,数据字典描述、组织和管理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等数据元素。
9、结构化设计:基于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将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结构。
10、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
11、逐步求精:是一种自顶向下的设计策略,是人类解决复杂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技术。
是为了能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而尽量推迟考虑问题的细节。
12、信息隐蔽:在设计中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的所包含的信息,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13、耦合:也称模块之间的联系。
指在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度量。
模块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其耦合程度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就越差。
14、内聚:也称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是一个模块内部各元素之间彼此结合紧密程度的度量。
15、作用域:是指受该模块内的一个判断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
16、控制域:指模块本身以及其所有直接或间接从属于它的模块集合。
17、扇出:指一个模块直接调用模块的数目。
18、扇入:指有多少个上级模块直接调用它。
19、模块独立性:每个模块独立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特定子功能,并且和其他模块之间的关系很简单。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 软件概要设计2. 模块3. 模块化4. 抽象5. 信息隐蔽6. 模块独立性7. 耦合性8. 无直接耦合9. 数据耦合10. 标记耦合11. 控制耦合12. 公共耦合13. 内容耦合14. 内聚性15. 偶然内聚16. 逻辑内聚17. 时间内聚18. 通信内聚19. 顺序内聚20. 功能内聚21. 软件结构图22. 结构化设计23. 变换流24. 事务流1.软件概要设计又称结构设计,这是一个把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
2.模块在程序中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或者是单独命名和编址的元素,在软件的体系结构中,模块是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
3.模块化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
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4.抽象是认识复杂现象过程中使用的思维工具,即抽出事物本质的共同特性而暂不考虑它的细节,不考虑其他因素。
5. 信息隐蔽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过程或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6.模块独立性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且接口简单。
7. 耦合性也称块间关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
8.无直接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它们分别从属于不同模块的控制和调用,它们之间不传递任何信息。
9.数据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有调用关系,传递的是简单的数据值,相当于高级语言中值传递。
10.标记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传递的是数据结构。
11.控制耦合指一个模块调用另一个模块时,传递的是控制变量(如开关、标志等),被调用模块通过该控制变量的值有选择地执行块内某一功能。
12.公共耦合指通过一个公共数据环境相互作用的那些模块间的耦合。
公共数据环境可以是全程变量或数据结构、共享的通信区、内存的公共覆盖区及任何存储介质上的文件、物理设备等。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1.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化的、可靠的、可重复的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的学科。
它涉及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
2. 软件生命周期(Software Lifecycle)软件生命周期指的是软件从概念、需求定义到退役或废弃的全过程。
它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阶段。
软件生命周期管理是软件工程的核心概念之一。
3. 需求工程(Requirements Engineering)需求工程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用户需求进行系统和详细的分析、定义和管理的过程。
它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和验证等活动,旨在确保软件开发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4.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设计模式是指在软件开发中经常遇到的一些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
它描述了一种在特定环境下重复出现的问题和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设计模式有助于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重用性。
5.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是一种用于软件系统建模的标准化图形化语言。
它提供了一组符号和符号规则,用于描述系统的结构、行为和交互。
UML可以帮助软件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沟通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6.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增量和协作的软件开发方法。
它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快速响应变化,以满足客户需求。
敏捷开发通过迭代开发、持续集成和快速反馈等方式,提高软件开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7. 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软件测试是指通过运行系统或组件,以评估其是否满足特定需求、以检测其缺陷或以衡量其质量的过程。
软件测试可以分为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不同的类型。
8. 软件质量保证(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软件质量保证是一种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标准和流程,以确保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产品符合预期质量要求的活动。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1: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工程是指应用科学和数学原理、经验法则和艺术方法,以系统化生产、运行和维护高质量软件的工程化过程。
2:软件工程师(Software Engineer):软件工程师是指具备软件开发和维护技能的专业人员,负责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
2.1 软件开发人员(Software Developer):负责开发和编码软件系统的专业人员。
2.2 软件测试工程师(Software Test Engineer):负责进行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的专业人员。
2.3 软件项目经理(Software Project Manager):负责规划、组织和管理软件项目的专业人员。
3:软件生命周期(Software Life Cycle):软件生命周期指软件从定义需求到和维护的整个过程。
3.1 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研究用户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明确的规格说明。
3.2 设计(Design):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模块划分,并确定软件的详细设计方案。
3.3 编码(Coding):根据设计方案,将软件系统的功能代码实现出来。
3.4 测试(Testing):对编码完成的软件进行测试,以验证软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5 验收(Acceptance):经过测试合格后,由用户进行验收,确认软件符合需求并满足用户的期望。
3.6 维护(Mntenance):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后期,对软件进行修复、改进和升级,以保持其持续可用和稳定。
4: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面向对象是一种软件设计方法,强调将问题分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对象,并通过对象之间的通信和相互协作来解决问题。
4.1 类(Class):面向对象中的基本概念,用于描述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的集合。
4.2 对象(Object):类的一个实例,具有独立的状态和行为。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软件:在运行中能提供所希望的功能和性能的指令集(即程序);使程序能够正确运行的数据结构;描述程序研制过程和方法所用的文档。
2.软件危机:是指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3.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学科。
它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方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是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用于维护和开发软件。
4.软件生存周期:是从提出软件产品开始,直到该软件产品被淘汰的全过程。
5.软件需求:主要是指用户对软件的功能与性能需求,就是用户希望软件能够做什么事情,完成那些功能,达到哪些性能等。
6.模块: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7.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
8.模块独立性:是指软件系统中每个模块只涉及软件要求的具体子功能,而且与其他模块的接口简单。
9.耦合: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各个模块之间互联程度的度量。
耦合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调用模块的方式以及通过接口的信息。
10.内聚: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他是信息隐蔽和局部化概念的局部扩展。
11.信息隐蔽: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信息(过程或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即模块中所包含的信息不允许其他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调用。
12.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定义了一些不同的映射方法,利用这些映射方法可以把数据流图变换成结构图表示的软件结构。
13.变换型:是指信息沿输入通道进入系统,同时由外部形式变换成内部形式,进入系统的信息通过变换中心,经加工处理以后再沿输出通道变换成外部形式离开系统。
14.事务型:在很多软件应用中,存在某种作业数据流,它可以引发一个或多个处理,这些处理能够完成该作业要求的功能这种数据流叫事务,15.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确认一个程序的品质或性能是否符合开发之前所提出的一些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软件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部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2. 软件危机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3.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去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即把工程化应用到软件上。
4. 软件生存周期软件生存周期是指软件产品从考虑其概念开始到该软件产品交付使用,直至最终退役为止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计划、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集成、交付、维护等阶段。
5. 软件复用软件复用就是利用某些已开发的、对建立新系统有用的软件元素来生成新的软件系统。
6. 质量质量是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求能力的特性和特征的集合。
在合同环境下,需求是明确的;在其他环境下,隐含的需求需要识别和定义。
7. 质量策划质量策划包括产品策划、管理和作业策划,以及质量计划的编制和质量改进的准备工作。
8. 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以最求最高的效益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性活动。
9.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对流程和产品的符合性的评估,独立分析不足并予以更正使得产品与需求相符。
10.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有计划的和系统性的活动,它对部件或产品满足确定的技术需求提供足够的信心。
11. 软件质量软件质量是指明确声明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明确文档化的开发标准、以及专业人员开发的软件所具有的所有隐含特征都得到满足。
12. 正式技术复审正式技术复审是一种由软件开发人员进行的软件质量保证活动,其目的是在软件的任何一种表示形式中发现功能、逻辑或实现的错误,验证经过复审的软件确实满足需求,保证软件符合预定义的标准,使软件按照一致的方式开发,使项目更易于管理。
13. ISOISO是一个组织的英语简称,代表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即"国际标准化组织"。
14. ISO9000ISO9000是由ISO/TC176制定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国际标准。
15. 质量认证质量认证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16. 软件过程软件过程是人们用于开发和维护软件及其相关过程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软件工程活动和软件管理活动。
17. 软件过程能力软件过程能力是描述(开发组织或项目组)遵循其软件过程能够实现预期结果的程度,它既可对整个软件开发组织而言,也可对一个软件项目而言。
18. 软件过程性能软件过程性能表示(开发组织或项目组)遵循其软件过程所得到的实际结果,软件过程性能描述的是已得到的实际结果,而软件过程能力则描述的是最可能的预期结果,它既可对整个软件开发组织而言,也可对一个特定项目而言。
19. 软件过程成熟度软件过程成熟度是指一个特定软件过程被明确和有效地定义,管理测量和控制的程度。
20. 软件成熟度等级软件成熟度等级是指软件开发组织在走向成熟的途中几个具有明确定义的表示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的平台。
21. 关键过程域每个软件能力成熟度等级包含若干个对该成熟度等级至关重要的过程域,它们的实施对达到该成熟度等级的目标起到保证作用,这些过程域就称为该成熟度等级的关键过程域。
22. 关键实践关键实践是指对关键过程域的实践起关键作用的方针、规程、措施、活动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立。
23.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是指随着软件组织定义、实施、测量、控制和改进其软件过程,软件组织的能力也伴随着这些阶段逐步前进,完成对软件组织进化阶段的描述模型。
24. 软件需求软件需求是指(1)用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或能力;(2)系统或系统部件要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它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能力;(3)一种反映上面(1)或(2)所描述的条件或能力的文档说明。
25. 业务需求业务需求(business requirement)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或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它们在项目视图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
26. 用户需求用户需求(user requirement)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可以在用例模型或方案脚本中予以说明。
27. 功能需求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使得用户能完成他们的任务,从而满足了业务需求。
28. 非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是从各个角度对系统的约束和限制,反映了应用对软件系统质量和特性的额外要求。
29. 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是应用已证实有效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合适的工具和符号,系统地描述出待开发系统及其行为特征和相关约束。
30.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主要是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提炼、分析和仔细审查,以确保所有的风险承担者都明白其含义并找出其中的错误、遗漏或其它不足的地方,形成完整的分析模型。
31.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是需求开发的最终结果,它精确地阐述一个软件系统必须提供的功能和性能以及它所要考虑的限制条件。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不仅是系统测试和用户文档的基础,也是所有子系列项目规划、设计和编码的基础。
32. 风险承担人风险承担人是任何将从新系统或应用的实现中受到实质性影响的人。
33. 软件原型软件原型是所提出的新产品的部分实现,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需求不确定的问题。
34. 实体关系图实体关系图描述数据对象及其关系。
35.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结构化分析的基本工具,它描述了信息流和数据转换。
36. 状态转换图状态转换图通过描述状态以及导致系统改变状态的事件来表示系统的行为。
37. 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描述数据流图的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最底层加工)和数据流。
38. 对象对象(Object)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它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由一组属性和对这组属性进行操作的一组服务组成。
39. 类类(Class)是具有相同属性和服务的一组对象的集合,它为属于该类的全部对象提供了统一的抽象描述,其内部包括属性和服务两个主要部分。
40. 封装封装(Encapsulation)是把对象的属性和服务结合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单位,并尽可能隐藏对象的内部细节。
41. 继承继承(Inheritance)是指子类可以自动拥有父类的全部属性和服务。
42. 消息消息(Message)是对象发出的服务请求,一般包含提供服务的对象标识、服务标识、输入信息和应答信息等信息。
43. 多态性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在父类中定义的属性或服务被子类继承后,可以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或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44. 主动对象主动对象(Active Object)是一组属性和一组服务的封装体,其中至少有一个服务不需要接收消息就能主动执行(称为主动服务)。
45. 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的分析(OOA)就是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需求分析,其主要任务是分析和理解问题域,找出描述问题域和系统责任所需的类及对象,分析它们的内部构成和外部关系,建立OOA模型。
46. 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的设计(OOD)就是根据已建立的分析模型,运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系统软件设计。
它将OOA 模型直接变成OOD模型,并且补充与一些实现有关的部分,如人机界面、数据存储、任务管理等。
47. 面向对象编程面向对象的编程(OOP)就是用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将OOD模型中的各个成分编写成程序。
48. 面向对象测试面向对象的测试(OOT)是指对于运用OO技术开发的软件,在测试过程中继续运用OO技术进行以对象概念为中心的软件测试。
49. 统一建模语言UML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是一种直观化、明确化、构建和文档化软件系统产物的通用可视化建模语言。
50. 用例图用例图定义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它完全是从系统的外部观看系统功能,并不描述系统内部对功能的具体实现。
51. 类图类图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表示系统中的类以及类与类之间的关系。
52. 对象图对象图描述了一组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类的对象实例。
53. 状态图状态图表示一个状态机,强调对象行为的事件顺序。
54. 时序图时序图表示一组对象之间的动态协作关系,反映对象之间发送消息的时间顺序。
55. 协作图协作图表示一组对象之间的动态协作关系,反映收发消息的对象的结构组织。
56. 活动图活动图反映系统中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的流程,强调对象间的控制流程。
57. 组件图组件图描述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系统的静态实现视图。
58. 分布图分布图反映了系统中软件和硬件的物理架构,表示系统运行时的处理节点以及节点中组件的配置。
59. 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包括一组软件部件、软件部件的外部的可见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其中软件外部的可见特性是指软件部件提供的服务、性能、特性、错误处理、共享资源使用等。
60. 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以最少的时间和人力系统地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
61. 静态测试静态测试是指被测试程序不在机器上运行,而是采用人工检测和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的手段对程序进行检测。
62. 动态测试动态测试是指通过运行程序发现错误,一般意义上的测试主要是指动态测试。
63. 黑盒测试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它是在已知产品所应具有功能的情况下,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
64. 白盒测试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它是知道产品内部工作过程,可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有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而不顾它的功能。
65. 软件调试软件调试则是在软件测试成功后,根据错误迹象确定错误的原因和准确位置,并加以改正。
66. 软件测试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是通过开发和使用一些工具自动测试软件系统,特别适合于测试中重复而繁琐的活动。
67. 软件维护软件维护是指在软件运行或维护阶段对软件产品所进行的修改。
68. 改正性维护在软件交付使用后,由于开发时测试得不彻底或不完全,在运行阶段会暴露一些开发时未能测试出来的错误。
为了识别和纠正软件错误,改正软件性能上的缺陷,避免实施中的错误使用,应当进行的诊断和改正错误的过程,这就是改正性维护。
69. 适应性维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更新换代,软件系统所需的外部环境或数据环境可能会更新和升级,如操作系统或数据库系统的更换等。
为了使软件系统适应这种变化,需要对软件进行相应的修改,这种维护活动称为适应性维护。
70. 完善性维护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与性能要求。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修改或再开发软件,以扩充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性能、改进加工效率、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