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成藏_矿_系统_刘池洋
鄂尔多斯晚三叠世盆地构造属性及后期改造
杰 l等认 为 是 一 个 多 旋 回叠 合 的 克 拉 通 内盆 地 : l
收 稿 日期 :0 1 2 0 ; 订 日期 :0 2 0 — 1 2 1—1— 9 修 2 1— 6 0 。
西 的河西 走廊 西段 , 如景 泰一靖 远地 区延 长组或 其
同期 地层 大多 出露 地表 , 没有较 大 的勘探 意义 。河 南豫 西 地 区烃 源 岩 质 量 差 , 探 潜 力 有 限_ 勘 3 。东 秦 岭 内部 的深湖 相 沉 积或 遭 受 浅 变质 或 被 强 烈 改
f 陈刚. 91 中生代鄂尔多斯 盆地陆源碎屑成分及其构造属性[ ] J.
作者简介 : 李相博 (9 5 ) 男 , 16 一 , 博士 , 高级工程师 , 从事石油地质学研究。Ema :xag o1 @s acm。 - i l inb9 l i .0 li n
基 金 项 目 : 国石 油天 然 气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项 目( 3 15 0 00 0 0 0 ,7 13 1 资 助 。 中 00 0 ,4 15,5 1 80 0 0 — )
关 于前 陆盆 地 的形 成机 制与分 布 范 围却 存在 分歧 : 张光亚 l 与 陈刚 等 都 认 为是 一个 受 控 于 西 缘 逆 8 9 冲推覆 作用 的 前 陆 盆 地 或 类 前 陆 盆 地 : 而刘 和 甫 等l 1 叫则认 为是 一个 与秦 岭造 山 活动有 关 的周缘 前 陆盆地 ( K)杨华 等 [ 最 近也 提 出该 盆地 的形 T一 ; 2 ] 成与 南缘秦 岭海 槽关 闭 、 压造 山产 生 的逆 冲作 用 挤
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1)
①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1998040808)项目资助收稿日期:2002204218文章编号:100020550(2003)0320409207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①赵红格 刘池洋(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西安710069)摘 要 物源分析是盆地和造山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分析沉积盆地与造山带的相对位置、演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等方面意义重大。
物源分析方法众多,文中主要讨论了重矿物法、碎屑岩类法、裂变径迹法、沉积方法、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法等的方法、原理及其应用条件和局限性,并指出地球化学方法和同位素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也应该考虑构造抬升、剥蚀作用和化学风化等构造和沉积作用对物源区判定的影响。
物源分析时应注意将多种方法相结合,扬长补短,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关键词 物源分析 重矿物 裂变径迹 碎屑岩 沉积 地球化学 同位素第一作者简介 赵红格 女 1975年出生 博士研究生 盆地分析中图分类号 P512.2 TE121.3 文献标识码 A1 前言物源分析在确定沉积物物源位置和性质及沉积物搬运路径,甚至整个盆地的沉积作用和构造演化等方面意义重要。
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多方法、多技术的一门综合研究领域。
电子探针、质谱分析、阴极发光等先进技术在物源分析中应用日益广泛;同时,各种沉积、构造、地震、测井等地质方法与化学、物理、数学等学科的应用及相互结合,使物源判定更具说服力。
它在原盆地恢复、古地理再造、限定造山带的侧向位移量,确定地壳的特征,验证断块或造山带演化模型,绘制沉积体系图,进行井下地层对比以及在评价储层的品质等方面,都可起到重要作用〔1~4〕。
2 方法及原理随着现代分析手段的提高,物源分析方法日趋增多,并不断的相互补充和完善。
目前应用较多的为:重矿物法、碎屑岩类分析法、沉积法、裂变径迹法、地球化学法和同位素法等。
主要研究岩石、矿物成分及其组合特征、地层的发育状况(包括接触关系和沉积界面等)、岩相的侧向变化和纵向迭置、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组合变化等,其依据在于不同的物源在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过程中就会有不同的岩性、岩相和地球化学特征响应。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烃源岩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烃源岩评价李鑫【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地层烃源岩厚度大,类型多种多样,成熟度高,为了客观认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地层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通过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相互结合综合分析的方法开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奥陶系烃源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发育泥质烃源岩和碳酸盐岩烃源岩,其主要分布在南缘古坳陷和陕北古坳陷;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平均值0.30%~ 3.12%;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1型;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奥陶系烃源岩在三叠系末(T3y末)进入生气高峰,至侏罗系末(J末)属持续埋藏生气阶段,从晚白垩世开始抬升隆起,生气强度逐渐降低.综合区域地质分析认为,渭北隆起北部与伊陕斜坡南部过渡带在晚古生代沉积后,奥陶系烃源岩埋深一般大于2500 m,生气时间长,有利于天然气形成,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区.【期刊名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5)001【总页数】7页(P56-62)【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奥陶系;烃源岩【作者】李鑫【作者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地质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P618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天然气资源丰富,90年代初期就发现并探明了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气田-靖边大气田,之后发现了一批新的天然气勘探接替区,使鄂尔多斯盆地成为中国天然气勘探与生产的重要基地。
鄂尔多斯盆地已经发现的气田和目前勘探的重点基本上都集中在盆地的中北部地区,钻探工作量和研究力量集中于已发现气田外围及周边区域。
但是,最近几年天然气的供求态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对天然气需求出现了快速增长,随着中北部地区天然气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拓展新领域、寻找后备接替区块已成为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古生界有1.5×1012 m3天然气资源量,勘探前景十分巨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27卷2006年总目次
酒 泉盆地 白垩纪一 新生代 区域构造演化 与油气勘探 ………………………… …………… 潘 良云, 谢结 来, 李明杰 , ( 2 等 6) 裂陷盆地构造演化及盆地伸展模式—— 以东濮凹陷为例 …………………… …………… 苏 惠, 曲丽 萍, 张金川 , 7 ) 等(0 古龙一徐家围子地 区营城组古构造应力场 数值 模拟——构造裂缝发育 区带 预测及对 比研究 ………………… ………
维普资讯
石 专天然 气
第2 7卷
20 0 6年
总 目 次
第 1期
【 油气 系统与成藏 组合 】
油气系统成因分类及其勘探思路 ………… ……………………………… ……… ……………………………… … 赵 宗举 ( ) 1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成藏组合 类型与勘探前景 ……… …… …………………………… 沃玉进 , 肖开华, 周 雁 , 1 ) 等( 1
【 生烃与成藏 史 】
南鄱 阳坳 陷龙潭组树 皮煤生烃潜力及油气成藏 …… …………………………………… … 周松源 , 克定 , 徐 杨 克拉 2气 田成藏过 程的物理模拟 ………… …… ………………………………… …… …… 张 斌 , (7 等 1)
洪, 何顺利 , 庞雄 奇 , (3 等 2) 乔, 马硕 鹏 , 樊爱萍(7 2)
鄂 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特 征及其地质意义 …… ………………………… …… 冯
西峰油 田延长组长 8段储层流体作用期次 分析 …………………………… ……………… 武 明辉 , 张刘平 , 罗晓容 , 3 ) 等( 3 柴西地 区地温一地压系统特征及其 与油 气分布的关系 ……………… …………………… 李鹤 永 , 刘 震 , 党玉琪 , 3 ) 等( 7 黎, 4 等(4)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8年(第30卷)总目次
张
翔 ,田景春 ,陈洪德 , 明才 ,侯 中健 ,李君 文,刘 娟 ( :3—4 ) 侯 2 1 913
鄂 尔多斯盆地一 高原 转型期区域动力学背景 ……………… ………… ………………………… ………… 郑 国璋 (:4—4) 21418 大路沟地 区三叠 系延 长组长 6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 韩会平 ,武春英 , 蒋继辉 ,李 勇 , 宝清,季海锟( :4 —5 ) 王 2 1 915 模糊数 学法 在储 层评价 中的应用—— 以鄂尔多斯盆地 白于山地区延长组长 4 +5油层组为例 武春英 , 韩会 平,蒋继辉 , 李 勇,王宝清 ,李园园,张琬 茜( :5—6 ) 2 1 610 红菱煤 矿开采保 护层 对煤岩体透气性的数值模拟…………………………… 王 岩 ,王路 军 ,齐建 军,李志强( :6—6 ) 2 1 115 天津市 中心城 区地下 空间资源评价 …………………… …… …………………………………… …… …… 王永立( :6—7 ) 2 1 611 昆仑造山带 石炭纪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 陈守建, 荣社 , 文化 , 超 , 明, 李 计 王 赵振 王秉章 , 固, 国灿( :2—3) 戴传 王 32123 陨星撞 击的地学 意义与撞 击构造的判识标志 ………………………… 房建军 , 王建 强, 邱欣卫 , 飞 , 高 高新奎( :3—3 ) 3 2 42 9 白银市 乌金 峡一带 志留纪中酸性侵入岩特征及构造意义……………………… 梁志 录, 王云斌 , 刘宏伦 , 康胜松( :4 —4 ) 3 2 02 8 瓮 安生物群 中的瓶状微化石 ………………………………… … 任 才云, 刘联群 , 玉华, 周 郭俊 锋 , 为先 , 杨 李 勇( :4—5 ) 3 2 923 遥感蚀 变矿物填图与找矿方法 …………………………………………………………… 张 兵 , 周 军, 王军年( :5—5 ) 3 2 429 内生成矿 中元素共生组合 的物理因素 …………………………………………………… 李金 宝 , 江, 杨 高永 宝( :6—6) 32024 下寺湾式岩性封 闭裂缝油 藏的建立 ………………………… …… …… ………… …………………… …… 高振 东( :6—7) 32520 周 口拗 陷石炭一 二叠 系油气 资源及其成藏条件 ……………………… ………… …… … 刘志武 , 立发 , 周 何明喜( :7—7 ) 3 2 127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拗 陷南段水文地质特征与油藏富集规律 …………………………………… 惠 潇, 田永强( :7—8 ) 3 2 822 柴北缘 塔塔 楞环斑花岗岩的矿物学特征及岩石学意义 ……… 胡能高, 锐 , 晓霞, 王 王 孙延贵 , 伟 , 林 中文环( :3—4 ) 4 3 73 5 新疆梧 南金 矿元 素组 合特征及地质意义 ……………” ………………・晁会霞 , 杨兴科 , 姚卫华 , 继东, 孙 梁广林( :4 —5 ) 4 3 63 0 贺兰山小松 山基性一 超基性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黄喜峰 , 壮志, 钱 吴文奎 , 孙保 平, 东霞, 成 , 逯 王 陆彦俊 ( :5-5 ) 4 3 136 西天山特克斯达坂尔戈带金矿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 聂江涛, 魏刚锋 , 李永 军, 李赛赛 ( :5—6 ) 4 3 736 兰坪金 顶铅 锌硫 化物成矿 中硫化氢成因 ………………………………………………… 高永 宝, 薛春 纪, 荣( :6—7 ) 曾 4 3 732 准噶尔盆地 中部 Ⅲ区块原油甾烷异常分布特征与成因 ……… 秦黎 明, 张枝焕 , 才, 伟 , 洪军, 岭( :7—7) 杨永 李 刘 梅 43339 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带盐相关构造特征 ……………………………… 孙和风 , 周心 怀, 彭文绪 , 王德 英 , 彭 刚( :8—8 ) 4 3 03 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 泾油 田前侏罗纪古地貌与油层分布规律 ………………………… 丁晓琪 , 张哨楠 , 岩 (:8—8) 刘 43538 不 同填 充方 法色谱柱 分离原油及沥青砂岩抽提物 的饱和烃地球化学特征
地下调压站的应用分析_王忠平
收稿日期:2016-03-15作者简介:王忠平(1968—),男,浙江湖州人,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燃气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燃气输配技术。
摘要:传统的地上调压站需要较大的安全距离,占地面积大。
安装在居民区内,安全隐患大,同时传统的调压站还存在安装困难等弊端。
重点对地下调压站的结构、工作原理、安装施工、使用维护、安全性能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为将来大范围推广地下调压站应用和优化地下调压站结构做基础性研究。
关键词:地下调压站;天然气;安装;维护中图分类号:TU9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7676(2016)02-0094-04WANG Zhongping,CUI Shuang,ZHANG Xi(Hangzhou Gas Group Co,.Ltd.,Hangzhou 310007,China)Traditional pressure reducing station need large safety distance.And constructing a pressure reducing station on theground is very difficult.The underground pressure reducing station structure,working principle,installation,m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are introduced.This analyzing result will work for underground pressure reducing station popularizing and promote the underground pressure reducingstructure.underground pressure reducing station;nature gas;installation;maintenance地下调压站的应用分析王忠平,崔爽,张曦(杭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杭州310007)引言燃气设施在运行使用中,安全问题是燃气企业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沉积盆地流体包裹体研究的理论与实践_欧光习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油气流体及成岩作用#Bu lletin of M ineralogy,Petrology and Geoch emistryVol.25No.1,Jan.2006收稿日期:2005-10-31收到,12-30改回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2003CB214605);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重点资助项目第一作者简介:欧光习(1968-),男,研究员,专业方向:有机岩石学与流体地球化学.E -m ail:ougu angxi@263.n et.沉积盆地流体包裹体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欧光习1,李林强1,孙玉梅21.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2.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河北高碑店074010摘 要:流体包裹体作为地质流体研究的重要手段,在沉积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和有机/无机矿产共存、共生关系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以鄂尔多斯北部、塔里木东北部、辽西-冀北坳陷中-新元古界等地的油气藏、砂岩型铀矿为例,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偏光-荧光特征、显微测温、显微傅里叶红外和包裹体同位素定年技术,结合盆地构造、地层埋藏史、热演化史等资料,探讨了流体包裹体在定性、定量分析有机/无机矿产的成矿流体性质、来源、期次、流体运/聚时空及油气成藏演化等方面的应用。
关 键 词: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成分分析;包裹体定年;方法与实践;沉积盆地中图分类号:P 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802(2006)01-0001-11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Fluid Inclusion Research on the Sedimentary BasinsOU Guang -xi 1,LI Lin -qiang 1,Sun Yu -mei 21.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 y,Beij ing 100029,China;OOC ResearchCenter,Gaobeid ian,H ebei 074010,ChinaAbstract: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geofluids research,the fluid inclusion study has played an signif icant role in the study on the format ion environment of petroleum reservoir,t he relationship among t he coex ist ed organic &inor -ganic mineral deposit s in sediment ary basins.T his t echnique has been applied in this paper to study the petroleum reservoir and t he Sandst one T ype U ranium Deposit in t he northern Ordos Basin,the nort heast ern part of t he T arim Basin,t he M iddle -U pper Proterozoic strata in the L iaox-i Jibei Depression respectively.T hrough t he studies of the pet rography,transmit ted light -incident fluorescence,microthermomet ry,M icro -FT IR,isotopic dat ing t echniques of t he fluid inclusions,and t he analysis of t he t ect onics,burial history,t hermal evolut ion of the sedimentary ba -sins,the application of t he f luid inclusion st udy has been discussed on the qualit at ive and quant it at ive analysis of charact eristics,sources and episodes of ore -forming f luids,t emporal and spat ial relationships of fluid migrat ion and accumulation,and the f ormat ion and evolut ion of pet roleum reservoirs respectively.Key w ords:fluid inclusion petrography;micro -analysis of compositions;dating of inclusions;theory and applicat ion;sedimentary basins烃类流体活动贯穿于从烃源岩到圈闭的全过程,油气成藏史也是含油气系统内各地质要素和有机-无机作用在时间-空间上有机匹配的历史。
叠合盆地特征及油气赋存条件_刘池洋
第28卷 第1期2007年1月石油学报AC TA PET ROLEI SINICAV o l.28Jan. N o.1200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3CB 214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372096)和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IRT 0559)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刘池阳,(笔名:刘池洋),男,1953年4月生,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盆地动力学、油气地质与勘探、能源地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E -mail :lcy @文章编号:0253-2697(2007)01-0001-07叠合盆地特征及油气赋存条件刘池洋(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 陕西西安 710069)摘要:叠合盆地在我国分布较广、结构多样,其油气资源规模和赋存成藏特点差别甚大。
叠合盆地为不同世代相对独立盆地上下沉积叠置而成的组合盆地;归属改造盆地类型,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成藏条件。
根据叠合盆地演化和改造过程,将上叠盆地和下伏盆地的地质特征及两者叠合的时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把叠合盆地划分为易延叠合型、改造叠合型、差异叠合型和多重叠合型4种类型,探讨了不同类型叠合盆地的油气赋存条件、成藏特点和分布规律。
叠合盆地的下伏盆地一般发育并可能保存有良好的烃源岩,对盆地总的油气赋存条件、成藏特点和资源规模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叠合盆地;演化特征;上叠盆地;下伏盆地;烃源岩;油气成藏条件中图分类号:T E 111 文献标识码:AG e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petroleum accumulationconditions of superimposed basinsLiu Chiy ang(S tate K ey L 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 namics ,I nstitute of Oi l and GasBasin in the Northw est University ,X i ’an 710069,China )A bstract :Superimpo sed basins with different pe troleum re sour ce and accumula tion fea ture s in diffe rent basins widely distribute in China and have o bvious and v ario us texture s.T hese basins wer e fo rmed by co mpo sed basins re sulted f rom the superimpo sed sedi -ments of separated basin in different stag e.T ho se basins belo ng to one o f the r eformed ba sins and hav e the particular structures a nd pet roleum accumulation conditio ns.O n the ba sis o f the evo lutio n and refo rmation o f the basins and taking the geo lo gical char acte ris -tics and their superimposed relation of ov erly ing basins and underly ing basins a s a who le in time and space ,the superimpo sed basins can be div ided into four ty pes of transfo rming superimposed basin ,refo rmed superim po sed basin ,different supe rimposed ba sin a nd po ly -superimpo sed basin.T he petro leum fo rmatio n condition ,accumula tion feature and distribution rule o f different superimpo sed basin w ere discussed.T he fav or able sour ce ro ck can be developed and kept in the under lying basin o f the superim po sed basins ,w hich ha s sig nificant influence o n the who le petro leum occur rence co nditio n ,accumula tion feature and re sour ce scale o f the basin.Key words :superimposed basins ;ev olution fea tur es ;ove rly ing basin ;underlying basins ;source ro ck ;pe troleum accumula tion co ndition1 叠合盆地的定义对叠合盆地的概念和定义,已有不少论述[1-8]。
“能源盆地油气地质”教育部创新团队通过结题验收
2 8一 2
西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第4 0卷
・学 术 动态 ・ “ 源 盆 地 油 气 地 质 " 育 部 创 新 团 队通 过 结 题 验 收 能 教
20 09年 7月 5 日, 育部科技 司组 织有 关专 家对 我校 地 质 系以刘 池 阳教授 为 团队 带 头人 的 “ 源盆地 教 能 油 气地质 ” 育部创 新 团队进行 了结 题验 收 。验 收 专 家组认 真 查 阅 了相 关 的验 收材 料 , 教 听取 了 团队带 头人 的 工作报告 , 并与 团队成 员进行 了质疑 和 交流。 经认 真讨论 , 家组 一致认 为 , 团队 完成 了预 期 目标 , 绩 专 该 成 优秀, 同意 通过验 收 。 “ 能源 盆地 油 气地质 ” 新 团队是 20 创 05年入 选教 育部 “ 江 学者与创 新 团队发展 计 3” , 来 , 团 长 t 的 4年 , 】 该 队 瞄准 3代地 学发展 的前 沿领域 , - " 结合 国家能源重 大需 求 , 团结协 作 , 真探 索 , 认 通过 对我 国北方典型 能源 盆 地 的综合研 究 , “ 一气 一煤 一铀 共存 富 集与 成藏 ” 在 油 的形成 条 件和动 力学 环境等 方 面 , 得 了一 系列创新 取
成果 : ①首次提 出了油气、 铀 多种能源矿产 同盆共存、 煤、 富集成藏存在的普遍性, 其形成具有 重要 的 内在联 系和动力学环境的认识, 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 ②揭示了鄂 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富铀优质烃源岩形 成 于较 活跃 的构造 环境和 深部 背景 中 , 变 了该盆地 长期稳 定 的传统认 识 , 改 对盆地进 一 步石 油勘 探和发 现有 重要 意义 ; ③从 多方面论证 了鄂 尔多斯 盆地 北部天 然 气耗 散 的存在 和 各 种非 烃类 蚀 变证 据 , 油 气耗 散 、 为 资 源评价 和铀矿勘 查等提 供 了理论依 据和判 识 、 矿标 志 ; 找 ④在 地质 条件 、 地化证 据 、 实验模 拟和理 论计 算 多方 面证 明 了东胜超 大型铀 矿床 的形成 与上 古生界 天然 气耗散 有直接 成 因联 系, 成矿 理论 上有重 大 突破 , 在 对该 铀矿区进一步扩大和相 关盆地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 ; ⑤在管理运行机制和组织模式上, 团队重视创新能力 该 提升和创新平台建设 , 重视 团队成 员之 间的合作 交流和人 才培养, “ 将 能源盆地油气地质” 创新 团队发展与 矿 产普查 与勘探 国家重点 学科 建设 、 地质 资源与地 质 工程 一级 博 士 学位 点建设 密切 结合 , 将科 研 、 究 生培 研 养、 本科教育密切结合、 势互补、 优 相得益彰; ⑥利用创新团队等经费研建了多功能生烃模拟 实验在线检测实 验 系统设备 仪 器 , 构建 了有效 的创新 平 台, 增强 了长期持 续发展 的 能力 。 据 了解, 在资助期 内,该 团队新增承担国家油气专项等重大科技 项 目8项、 “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重大项 目 1 , 项 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一等 奖 3 。发表 SI 项 C 论文 5 篇 , 1 获得发 明专利授权 l 。团队刘池 阳、 战利老师光荣入 选 项 任 “ 陕西省有 突出贡献 专家”刘池阳教授还被评 为“ 、 陕西省先进 工作者” 陕西省优 秀科技 工作 者”袁 洪林教 授、 和“ 、 王震亮教授分别入 选“ 育部新世纪优 秀人才支持计划”“ 教 、陕西省新世 纪三五人才工程 ” 。 ( 薛 鲍)
热力作用的地质、成矿(藏)效应及其判识
第3卷 I 第 6期
O L& G S G O O Y I A E L G 21 0 0年 l 2月
文 章 编 号 :2 3 9 8 (0 0 0 0 2 0 0 5 — 95 2 1 )6— 7 5— 9
热 力 作 用 的 地 质 、 矿 ( ) 应 及 其 判 识 成 藏 效
刘池洋
( 西北大学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含油气盆地研究所 , 陕西 西安 7 06 ) 10 9 摘 要: 本文重点讨论 了热力作用在沉积盆地形成 、 构造 变动、 气赋存 等方面 的地 质效应和 影响。研究认为 :) 油 1 热力作用
是 盆地 形 成 的重 要 动 力和 类 型 , 述 了热 力 盆 地 形 成 机 制和 动力 学过 程 ;) 力 作 用 是 富 烃 凹 陷形 成 的 必要 条 件 , 国 内 论 2热 即 外 富烃 凹 陷一 般 均 具 有 高 一较 高 的地 热 背 景 ;) 3 热力 构 造 存 在 普 遍 , 型 特 殊 , 造 特 征 复 杂。 进 而讨 论 了热 力 作 用 地 质 类 构
Absr c : i a rma n y d s u s s t e g oo i a fe t ft e mo n mi r c s n t e f r t n o e i t a t Th sp pe i l ic s e h e l gc lefc so h r dy a c p o e so h o ma i fs d - o me tr a i s sr cu a h n e n y r c r o c ure c . e mo y a c p o e si n i na y b sn , tu t r lc a g s a d h d o a b n o c r n e Th r d n mi r c s sa mpo n y a aa td n mo tpe o sn f r n . ti n ft e ne e s r o d t n o h o ma in o y r c r o ic e wh c n y fba i —o mi g I so e o h c s ay c n ii sf rt e f r t fa h d o a b n k th n, ih i o o t e wo l e e al a e h g rr ltv l ih g oh r lb c g o d . e mo y a c sr cu e r x e sv h rd g n r l h v ih o e aiey h g e t e ma a k run s Th r d n mi t t r sae e tn ie y u i iti u in, p ca n sr cu a y e , n o l x i tu t rlf au e .I e t ia in meh d ft e g o n dsrb to s e ili t t r ltp s a d c mp e n sr c u a e t r s d n i c t to s o h e — u f o
改造盆地研究和油气评价的思路
改造盆地研究和油气评价的思路
刘池洋;杨兴科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2000(021)001
【摘要】改造盆地在我国分布广、数量多,为未来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这由中国大陆结构复杂、活动性强等基本特征所决定.油气的聚散、成藏和分布既严格受成盆期和成盆期前构造格局的控制,又明显受成盆期后每一次构造运动和任一种改造形式的影响,因而油气成藏过程复杂、分布规律多变,研究和勘探难度颇大.改造盆地研究与评价的思路和程式为:(1)厘定盆地属性,分析动力环境;(2)恢复原始盆地,回归今盆位置;(3)揭示改造过程,明确几个时期;(4)确定改造程度,划分保存单元;(5)探讨聚散特点,评价资源规模;(6)重视多源油气,突破单一模式;(7)多期动态聚散,突出晚期成藏;(8)注意差异改造,切忌以点代面.
【总页数】4页(P11-14)
【作者】刘池洋;杨兴科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1
【相关文献】
1.改造型含油气盆地类型及研究思路 [J], 王定一
2.叠合盆地油气成藏体系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油气藏为例[J], 金之钧
3.改造型盆地评价及其油气系统研究方法—以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海相地层为例[J], 赵宗举;王根海;等
4.改造型盆地评价及其油气系统研究方法——以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海相地层为例[J], 赵宗举;王根海;徐云俊;冯加良;邓红婴
5.南方内陆盆地油气综合化探方法研究——以广西百色盆地为例油气化探异常评价标志及找矿效果(五) [J], 贾国相;栾继琛;陈远荣;张茂忠;朱其胜;黎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造型盆地类型划分
改造型盆地类型划分
刘池洋;孙海山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1999(020)002
【摘要】中国的沉积盆地一般都经历了多旋回复杂的演化,并遭受了多期次显著的后期改造,其中古生代盆地和中西部各时代盆地的后期改造尤为强烈,致使中国含油气盆地呈现出地质构造复杂,油气生成、成藏期次多和油气富集及分布规律变化大的特点.这是中国大陆的地质实际和盆地特色,也是中国油气勘探风险多、难度大、成本高的客观原因.根据盆地后期改造的主要动力学特征及改造形式,将改造型盆地分为抬升剥蚀、叠合深埋、热力改造、构造变形、肢解残留、反转改造和复合改造等7种类型.事实上,由于这些改造作用相互影响,改造形式有机相联,使盆地的改造大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复合改造的特点,甚至在一个较大型盆地的不同地区,同时发生的改造形式和动力作用也常因地而异,这是需要指出和值得重视的.
【总页数】4页(P79-82)
【作者】刘池洋;孙海山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中非剪切带裂谷盆地类型划分及形成机制 [J], 孔令武;韩文明;张树林;赵红岩;喻英梅;赵佳奇
2.改造型含油气盆地类型及研究思路 [J], 王定一
3.沉积盆地类型划分及其相关问题讨论 [J], 刘池洋;王建强;赵红格;张东东;邓煜;赵晓辰
4.对沉积盆地类型划分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 [J], 张冠宇
5.中国北方中新生代含铀盆地类型划分 [J], 金若时;程银行;王少轶;李效广;张天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东亚能源矿产成矿域区划和盆地类型(为庆祝《新疆石油地质》创刊30周年而作)
中-东亚能源矿产成矿域区划和盆地类型(为庆祝《新疆石油地质》创刊30周年而作)刘池洋;邱欣卫;吴柏林;赵红格【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9(030)004【摘要】根据区域构造特征、盆地演化和成矿条件等的差异,将中一东亚巨型能源矿产成矿域划分为松辽一鄂尔多斯、阿拉善-河西走廊、新疆和中亚4个成矿区.综合分析和对比多种能源矿产的成藏(矿)条件和勘探现状认为,相对稳定的区域构造背景和适度(较弱)的构造变动,是大中型砂岩型铀矿床、油气田(区)和煤田形成、共存和保存的必要条件.适于油、气、煤、铀同盆共存成藏的盆地主要为大中型内克拉通盆地、中间地块盆地以及由其肢解、分离的中小型残留盆地.中生代晚期兴衰的中型断陷盆地,也具有多种能源矿产成藏(矿)及共存的条件.【总页数】7页(P412-418)【作者】刘池洋;邱欣卫;吴柏林;赵红格【作者单位】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1【相关文献】1.渤海湾盆地不同级别不整合及其油气成藏规律(为庆祝《新疆石油地质》创刊30周年而作) [J], 金强;闫昭民;程付启;苏朝光2.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地质结构与火山岩分布(为庆祝《新疆石油地质》创刊30周年而作) [J], 索孝东;李凤霞3.石油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结合,创建能源发展多元化新时代(为庆祝《新疆石油地质》创刊30周年而作) [J], 李德生;李伯华4.新疆北部石炭系划分(为庆祝《新疆石油地质》创刊30周年而作) [J], 赵治信5.地震资料处理中不同基准面的定义及其解释(为庆祝《新疆石油地质》创刊30周年而作) [J], 贾明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
刘池洋;张复新Βιβλιοθήκη 高飞【期刊名称】《中国地质》
【年(卷),期】2007(34)3
【摘 要】沉积盆地集有机和无机、金属与非金属矿产于一盆,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矿产赋存单元和成藏(矿)大环境;称之为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盆地成矿系统一般处于低温、低压环境和开放体系中;成矿流体、生物-有机质(流体)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且常受温度变化的明显影响:成矿作用一般与岩浆活动无直接成因联系.形成沉积矿产的成矿物质,初始赋存大多呈分散状:从其初始聚集到成矿作用发生和矿藏形成,所处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般都经历了原始成矿物质聚集→转化成矿→富集成藏及改造定位3个阶段.成矿物质运移的动力主要来自压实作用和异常压力、构造作用、渗流携带作用、分子扩散、挥发作用和浮力等;运移的途径主要为孔隙、构造作用形成的断裂和非构造产生的微裂隙及不整合面等.矿源岩与储集层的关系多样,可有自生自储、新生古储、古生新储等组合.沉积矿产的聚集成矿场所,一般为由渗透性差的泥岩、膏盐层等封盖的圈闭构造(背斜、断层、岩性等),或处于地球化学环境、构造特征、岩性-岩相等突变的边界-转化带.原始成矿物质聚集与矿藏形成一定位之间间隔的时间一般可较长,时差可达几亿年.沉积矿藏形成通常具动态成矿过程,一般成矿期次多和后期改造明显:既可使已形成的矿藏多期叠加进一步富集,也可使其遭受改造而发生改变或形成次生矿藏.以上特点决定了沉积矿藏的形成,特别是其定位时代相对较晚.同盆共存的各类沉积矿产资源丰富、特征多样;其成矿作用和分布组合关系复杂,具有共存多样性、共荣亲和性和排他性等特征.以上特征在不同类型沉积矿产似不尽相同,各自还有其个性特点.根据地球构造动力学环境的不同,可将盆地成矿系统分为裂陷伸展、聚敛、转换、克拉通等类型;各类环境中矿产的成矿特点、类型和分布组合等有别.受地史上地球表层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演化及其不可逆性的明显影响,盆地外生沉积矿藏的形成及特征一般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随时间发展,矿种更为复杂多样等特征.盆地系统沉积矿产的富集成矿同时也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区性及偏富极的特点.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有其自身的成矿特点和成藏(矿)环境,应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成矿系统提出,以与造山带和地盾等成矿系统相并列和区别.对其专门研究,必将揭示各种沉积矿藏同盆共存的内在联系、成藏模式和分布规律,丰富和发展已有成矿理论体系,为盆地内多种矿产兼顾,科学高效勘探和综合预测奠定理论基础.
2008-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沉积和堆积中心迁移及其地质意义
地
质
学
报
ACT A GEOLOGICA SINICA
V ol. 82 N o. 4 A pr . 2 0 0 8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沉积和堆积中心 迁移及其地质意义
赵俊峰 , 刘池洋 , 喻林 , 王晓梅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安, 710069; 2) 西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西安, 710069; 3)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 河北涿州, 072751; 4)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西安 , 710065
内容提要 :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属性、 原 盆面貌、 岩性 岩相组 合、 物源分 析和厚度 分布特 征等的 综 合研究表明 , 从中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 , 盆地沉积中心由东南向北、 再向西南发生逆时 针迁移 ; 在盆地西 部 , 早白 垩 世沉 积前没有统一或规模较大的堆积中心 , 仅存在 孤零分 布或彼 此分割、 规模 不大的 局部堆 积中心。盆 地西部 多 个时 期出现的地层较厚分布区带 , 是该区距盆地西 界较近 , 物源 供给充 足、 水 动力作 用强所 致 , 故 代表局 部堆积 中 心。早白垩世 , 沉积、 堆积和沉降中心才在盆地西南部 三位一体 叠合分布。直到中侏罗世末 , 在黄河之西的今盆 地残 留区 , 总体仍呈西高东低的古地理 构造格局。盆地中晚三叠 世 中侏罗世各期的沉 积中心在 位置上大体 一 致 , 上下大部重叠 ; 该沉积中心及近邻 , 古生 界和中 生界 的热演 化程 度为盆 地最 高 , 显示 该区深 部作 用较为 活跃。 综合 分析认为 , 中生代各期沉积中心的叠置及其与高热演 化地区的重合 , 反映为总 体受沉降中 心控制所 致 , 可作 为 盆地沉降中心的代表。大型鄂尔多斯克拉通内盆地中生代各期沉积 ( 沉降 ) 中心在 位置上偏于 盆地南部 , 与秦岭 造 山带同期强烈的会聚造山活动产生的前陆挠曲沉降相关。 关键词 : 鄂尔多斯盆地 ; 沉积中心 ; 堆积中心 ; 沉降中心 ; 中生代 ; 秦岭造山带 1, 2) 1) 3) 4)
沉积盆地的动力学分析——盆地研究领域的主要趋向
沉积盆地的动力学分析——盆地研究领域的主要趋向
李思田
【期刊名称】《地学前缘》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沉积盆地的动力学正在成为盆地研究领域的主要趋向,并将成为跨世纪的固体地球科学研究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在于认识盆地的成因,提示其全啊演化历史中的动力学过程,并探求来自地球系统的内在驱动力。
这将需要定量地分析反映动力过程的参数,阐明各种控制因素的联合、复合作用及演化中的过程序列。
了解盆地演化与发生在深部,包括地壳和岩石圈以下的物质状态和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板块相互作用所造成的成盆区应力场,这将是
【总页数】1页(P1)
【作者】李思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4.4
【相关文献】
1.柞山泥盆纪沉积盆地成矿动力学分析 [J], 方维萱
2.沉积盆地成岩作用的动力机制与时空分布研究若干问题及趋向 [J], 李忠;刘嘉庆
3.沉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进展、发展趋向与面临的挑战 [J], 李思田
4.华南西部新元古代中期沉积盆地性质及其动力学分析——来自桂北丹洲群的沉积学制约 [J], 杨菲;汪正江;王剑;杜秋定;邓奇;伍浩;周小琳
5.中国地壳、上地幔精细结构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序幕——从1958年柴达木沉积盆地深部地震反射探测看半个世纪来该科学领域的发展导向和启迪 [J], 滕吉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沉积盆地类型划分及其相关问题讨论
沉积盆地类型划分及其相关问题讨论刘池洋;王建强;赵红格;张东东;邓煜;赵晓辰【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15(22)3【摘要】沉积盆地类型划分是盆地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基础.已有的盆地分类方案较多,各有侧重和所长,但对陆内盆地的划分和研究较为薄弱.沉积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巨系统,对其分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盆地分类的原则和结果应体现此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典型性(代表性)和可对比性(预测性).盆地类型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盆地发育鼎盛时期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地壳-岩石圈类型、沉降机制和动力环境、盆地结构构造特征与基底性质、沉积环境及充填特征等.导致盆地沉降的动力主要源自地球深部,可分为热力、应力、重力及其复合4种.小行星等天体撞击地球所形成的盆地属特殊类型,将其划归重力成因盆地大类.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地貌成因盆地,其形成与内动力地质作用联系不密切,主要由地表负向地形存在而导致沉积物充填和水体汇聚.这类盆地在不同大地构造环境中均有发育,但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和沉积矿产赋存条件等均与内动力成因的盆地差别颇大.故将其作为新的盆地和成因类型单独列出.根据上述沉积盆地分类的原则和基础,以全球板块构造动力环境、大陆内部动力活动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盆地沉降成因的主动力为主线,综合和归纳前人分类方案和盆地研究成果,将盆地发育的区域构造动力环境分为6大类(大洋和大陆板块内部,离散型、消减型、碰撞型、转换型大陆(板块)边缘),增加了天体撞击的特殊型和后期改造的复合型2大类与之并列;将前6大类构造动力环境中发育的沉积盆地分为44(亚)类,按构造动力环境、盆地主要构造力学性质(即应力)两大系统,分别进行了划分和归类.对本盆地分类方案中新的类型、或内涵有变、或需说明的部分盆地及术语,进行了进一步讨论或说明.这些盆地如后陆盆地、侧陆盆地、转换-补偿盆地、拉裂盆地、地貌成因盆地、(天体)撞击盆地、中间地块盆地、陆内前陆盆地、改造(型)盆地等.本盆地分类方案是对不同地区相同或相近构造环境所发育盆地类型的理性归纳和综合,相对较为系统全面.但在地史上和现世界中,因地质条件的差异或发展进程的不同,其中某类盆地可能在具相同构造环境的某地并未出现,或发育特征并不典型.任一个全球沉积盆地分类方案,从问世之日起就处于检验、争议和修补之中,周而复始,日臻完善.【总页数】26页(P1-26)【作者】刘池洋;王建强;赵红格;张东东;邓煜;赵晓辰【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沉积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与命名规范化讨论 [J], 张吉光;王英武2.信江盆地晚白垩世沉积体系特征与圭峰群地层划分的讨论 [J], 谢爱珍3.湖泊相沉积体系划分方案及其测井特征讨论 [J], 康建威;陈小炜4.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类型及其沉积特征 [J], 孙少华;张琴华;秦清香;魏洲龄5.对沉积盆地类型划分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 [J], 张冠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能源盆地沉积学及其前沿科学问题
能源盆地沉积学及其前沿科学问题刘池洋;赵红格;赵俊峰;吴柏林;黄雷;王建强;张东东;张少华【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7(035)005【摘要】赋存油、气、煤和(或)铀能源矿产的沉积盆地,称为能源盆地.沉积作用及建造是影响油气煤铀同盆共存、成藏及分布的重要因素和物质基础.能源等沉积矿产及其形成,是沉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讨论能源盆地沉积建造与油气煤铀赋存成藏及分布的内在联系,提出成煤建造在盆地演化和空间分布上,总体处于成油气建造和成铀建造的过渡、衔接部位和承前启后的演化阶段.并探讨了厚煤层的初始成煤物质来源与成因,蚀源区物源对盆地沉积建造、油气储层和铀成矿的重要影响.分析认为当前存在重先进技术观测测试,轻露头区精细剖析的倾向;对后期改造的影响程度和原盆古沉积面貌恢复的水平尚需重视和提高.能源盆地沉积学内涵的自然外延领域广阔,与之相关的前沿科学问题颇多.应将沉积学置于盆地形成演化和改造的时空过程中,兼顾地球环境和生物演变进程,进行整体、动态、综合研究.重点讨论了其中部分相关前沿科学问题,如:沉积盆地动力学、地球环境及生命演变对沉积和成矿作用的影响、有机与无机相互作用对能源矿产形成的影响、事件沉积学及深部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联、能源矿产空间分区性及偏富极形成的沉积学环境、沉积建造和沉积矿产年代学等.%Energy sedimentary basins refer to the sedimentary basins which can contain energy mineral deposits as oil, gas,coal and/or uranium. Sedimentation and sedimentary formation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and material basis influ-encing the occurrence,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a certain basin. The sedimentary energy deposits and thefor-mation consist of the key section of sedimentology. It is discussed that the inner relations of the sedimentary formation and theoccurrence,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oil,gas,coal and uranium deposits,and proposed that the coal formation is in thetransition,cohesion,and the evolutionary stage of past and future during the basin evolu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It shows that the material source and origin of the initial coal-forming material of the thick coal seam,and indicates that the source area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edimentary formation,oil and gas reservoir and uranium mineralization.Two weak points exist in energy basin′s sedimentology field.One is the inclination of emphasi-zing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observation test and ignoring detailed analysis of outcrop area.Another is th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improving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later reformation and the restoration level of the paleo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the original basin. Energy basins sedimentology has broadly extensional field and various frontier scientific problems.Therefore,comprehensive,dynamic,integrated research is needed through putting the sedimentology in the space-time evolution of basin formation and reformation together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s environment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Partial relative frontier scientific problems are focused in this paper, which are dynamics of sedi-mentary basins,influence of earth's environment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to sedimentation and mineralization,organic and inorganic effects on the formation of energy minerals,event sedimentology,deep action and mineralization, spa-tialdistribution of energy mineral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lack-rich-extreme rich deposit formation,sedimen-tary formation and geochronology of sedimentary minerals.【总页数】12页(P1032-1043)【作者】刘池洋;赵红格;赵俊峰;吴柏林;黄雷;王建强;张东东;张少华【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安 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相关文献】1.陆相裂谷盆地构造沉积学特征:以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为例 [J], 王宏语; 李瑞磊; 朱建峰; 徐文2.沁水盆地中晚三叠世地层沉积学、年代学研究及其对恢复鄂尔多斯原型盆地的意义 [J], 刘溪;李文厚3.西秦岭造山带泥盆纪沉积地质学和动力沉积学研究:西秦岭南带泥盆纪裂陷槽盆地、摩天岭地体沉积特征和盆地格局 [J], 杜远生4.西秦岭造山带泥盆纪沉积地质学和动力沉积学研究:西秦岭中带泥盆纪小型克拉通盆地的沉积特征及盆地格局 [J], 杜远生5.认清盆地多找油气——访我国著名含油气盆地沉积学专家薛叔浩先生 [J], 王大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盆地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盆地流体及其成矿作用刘建明;叶杰;刘家军;谭骏;应汉龙【期刊名称】《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年(卷),期】2000(19)2【摘要】盆地流体指在大陆性地壳基底上的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活动于沉积柱内的有机无机复杂流体相 ,包括来自盆地内部由有机无机沉积物压实和相变所释放出的自生流体和外来流体 (盆地边缘隆起区补给的大气水和基底补给的流体 )。
盆地演化早期的沉积水文地质阶段很可能以压实驱动流为主的自生流体占优势 ,而在晚期的渗入水文地质阶段则以重力驱动流为主的外来流体。
典型的低温热液地球化学特性和丰富有机组分的广泛参与 ,乃是盆地流体的两大突出特征。
盆地流体广泛参与了沉积物的成岩后生和成烃成矿过程。
它既可以上升到达海底以沉积喷流的方式成矿 ,也可在海底以下的沉积柱中运移时遇到合适的地球化学障而发生沉淀卸载。
文献中报道的典型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沉积喷流型矿床 ,密西西比式铅锌矿床和大陆砂页岩型矿床。
但在我国却发现了一批具有复杂成矿元素组合的重要矿床类型 ,包括沉积岩容矿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等。
【总页数】10页(P85-94)【关键词】盆地;流体;矿床类型;成矿作用;喷流;海底;成矿过程;晚期;早期;复杂【作者】刘建明;叶杰;刘家军;谭骏;应汉龙【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P619【相关文献】1.盆地流体与成矿作用文献综述 [J], 刘洋;王龚2.中新生代盆地深部地质流体及铀成矿作用 [J], 林双幸;宫晓峰;张铁岭3.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直罗组油气流体活动特征与铀成矿作用初探 [J], 贾立城;刘武生4.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深部烃类流体与表生氧化流体叠合铀成矿作用 [J], 黄少华;秦明宽;许强;何中波;刘章月;SELBY David5.右江盆地含油气成矿流体性质及其成藏-成矿作用 [J], 顾雪祥;李葆华;徐仕海;付绍洪;董树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With intro ductio n and discussio n of the dynamics o f sedimenta ry basins and basin rese rvoir ( o re) forming sy stem s to be a main line , this paper generalizes and summarize s autho r' s thoughts and viewpoints in this area .Sedimenta ry basins are sig nificant in three aspects (scientific resea rch , material needs and living e nviro nment)o f earth scien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 n , especially tho se la rge and medium-sized basins having a lar ge distributio n a rea and long deve lopment histo ry ( e. g. , oil -g as basins) .A sedimenta ry basin is a neg ative tecto nic unit formed in a depression of crust or litho sphere , in w hich sediments continuously infill in geo lo gic history .T he author defines dy namics o f sedimentary ba sin as :A coupling dy namic sy stem and ev olution pr ocess of ear th internal and e xter nal dynamics directly co ntro lling and o bviously impacting on basin subsidence and sediments infilling , and it is an im po rtant compone nt of g eodynamic systems . A cco rding to diffe rent driven for ce of basin depression , the origin of basin can be div ided into thermal , stress , g ravity and co mposite four ty pes . Fro m r edefinition and rev ealing distribution position , evolution and relationships of basin subsidence centre , depocente r and accumula tion cent re , r uling o ut the sedimentary effects genera ted by no n -subsidence pro cesses , it is po ssible to characterize the ro le o f subsidence and its tempor al -spa tial co rre latio n and reasons with depo sit and accumulatio n centers .T he Chinese sedimentary basins are char acte rized by their st rong tectonic activ ities , deep processes and intensive late refo rming .A ll these ar e attributed to tectonic features of China continent . Based o n the main g eolo gical pro cesses o f refo rming and refo rming fashio ns , the refo rmed basins can be divided into eight types .Eliminating impacts of late r eforming and recovering original basin ca n build up a firm basis fo r recog nitio n of basin evo lutio n - refor ming processes and oil -g as reserv oir fo rming , po sitio ning and distributio n .A cco rding to the g eological facts of reformed basin and the research practice o f the autho r , idea s and regulations o f study o n refo rmed basin and oil -g as ev aluatio n are ex plored and proposed ;T he time limit o f o il-gas late -ex tra la te r eser voir forming-positioning in Chinese basins is redefined in te rms of absolute time and relative time .A nd also , the influences of deep pr ocesses o n oil -g as accumulatio n , oil -g as escape and geo lo gic effects are discussed . T he research for dy namics of petro liferous basin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jor systems of basin fo rming , r eser voir forming and assessment . In the study of basin ev olution and refo rming , a clo se co rre latio n and inte ractio n e xist betw een the majo r sy stems and the sub-sy stems .T he " whole , dynamic , integ ra ted"principle fo r resea rch o f the basins is promo ted to fo llow .M ore than 82 per cent o f prov en sandsto ne - ty pe uranium deposits on the ear th co exist with oil -g as o r co al fields in the same ba sins . A sso ciatio n and enrichment of the fo ur main ene rgy mine rals within the same basin is commo n . But , the distribution o f enrichment for differ ent minerals is localized especially this is typical in central -east A sia .The cha racteristics of o ccur rence of multi-ener gy mine ral depo sits in all basins of mineralizatio n domain in central -ea st A sia show a co mplex but o rder ly spatial distributio n , clo se cor relation of each (rese rvoir) o re -bearing str atum and region backgr ound , the same o r similar timing o f rese rvoir ( o re) forming-positioning , rela ted occur rence setting and rese rvoir (o re ) fo rming . A lso , the uranium main mine raliza tion pro ce sses and mineralization period is in respo nse to the regional dy namic chang es , and basically co nsistent with the rese rvoir fo rming-po sitio ning perio d o f oil -g as in ba sins , indicating a clo se inhere nt rela tionships and unified geo dy namic setting betw een them .The single sedimentary basin having multi -o rga nic and inor ganic , me tallic and non-metallic mine rals and w ater r eso urces inside repre sents a ba sic unit and a gia nt co mplex sy stem fo r multi -miner al accumula tion and re ser voir ( o re) for ming in the same basin .T he sy stem is called the rese rvoir (ore) for ming system of sedimenta ry basin .In the sy stem , the occurre nce of v ario us sedimentary minerals is no t iso la ted .T heir fo rmatio n and dist ribution a re closely related , inte racting , mutually affec ting , and intrinsic relatio nship ex hibits in differ ent for ms .This sy stem possesses its ow n characteristics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