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合集下载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思考:分析词的上阕 词的上阕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
么特点? 除了意象,还描写了哪些 经典动作,传达出何种情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
江景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山景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落日、断鸿、
江南游子。
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江景 山景 落日
• 英雄无觅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 • 金戈铁马 • 元嘉草草 • 赢得仓皇北顾 • 可堪回首 • 寻常巷陌
• 无处寻找
• 英雄人物的流风余 韵 • 代指兵强马壮 • 草率、仓促行事 • 落得 • 不堪 哪堪 • 普通
赏析上阕
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远眺,看到了什么 景物,又由这些景物联想到了哪些人物?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一般是怀什么?目的是什么?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 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被“隐 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 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 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 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 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 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 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 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 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 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可惜流年,
桓温:时光流逝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休说鲈鱼堪鲙, 张翰:念鱼归隐 尽西风季鹰归未? -乡思、仇恨 、激愤
求田问舍,
许汜:谋取私利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刘备:雄才大略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 诉说自己去拜访陈登时,陈登不理睬他, 自己上大床躺下,让许汜睡下床。刘备说: 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道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果是我,我就睡 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上。这里是指 那些只知道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 人。
刘郎才气
《三国志》里讲,当许氾向刘备述说陈登对于 自己的拜见不但不置一言,还让他睡在床下时, 刘备说道:你是有国士之名的,而今天下大乱, 帝王失所,陈登希望你能忧国忘家,有救世的 主张。可你却向他求田问舍、言无可采。这正 是陈登最忌讳的,所以他与你也就没有什么话 好说。如果是换上了我,那就不仅仅是让你睡 床下,我睡床上,而是要让你睡地下,我睡百 尺高楼上了。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 激扬,辛弃疾称之为“刘郎才气”,亦以自比。 他认为,在他的英雄气概面前,那些求田问舍、 谋取私利的朝士权臣们是无地自容的。
•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 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
•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 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 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 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 中原的奋斗。
• 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 壮志难酬的悲愤。
★辛派词: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 词人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 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 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 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辛弃疾词《破阵子》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 《南园》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 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 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中课文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中课文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中课文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中课文原文》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首很特别的词,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叫辛弃疾,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哦!他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国家不太平,经常有坏人来欺负。

这首词里呀,辛弃疾站在京口北固亭上,心里想着过去的事情。

他想到了孙权,孙权年纪轻轻就很了不起,能够守住江东,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还想到了刘裕,刘裕也是个大英雄,带着军队打了好多胜仗。

可是现在呢,国家还是不太平,辛弃疾心里很难过。

他希望能有像孙权、刘裕那样的英雄出现,把坏人都赶走,让国家变得强大起来。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好不好?《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中课文原文》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首古诗,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个叫辛弃疾的爷爷,他特别爱国。

有一天,他站在京口北固亭那里,看着眼前的景色,心里可感慨啦!他想起了三国时候的孙权,孙权可厉害啦,年纪不大就能保卫自己的家乡。

还有刘裕,刘裕带着士兵打仗,特别勇猛。

但是现在,国家的情况不太好,辛弃疾爷爷心里着急呀,他盼着能有勇敢的人来保卫国家。

小朋友们,我们生活在和平的时代,可要珍惜哦,也要努力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美好!《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中课文原文》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辛弃疾的诗人。

有一次,他来到了京口北固亭。

还有刘裕,打仗可厉害了,总是能打胜仗。

可是辛弃疾看看当时的国家,心里很难过。

他多希望能再有像孙权、刘裕那样的英雄出现呀。

小朋友们,虽然我们现在还小,但也要有一颗爱国的心,长大了为国家做贡献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中课文原文》小朋友们好呀!今天咱们要说一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以前有个叫辛弃疾的人,他站在一个叫京口北固亭的地方。

他想到了过去有个叫孙权的人,很聪明很勇敢,能把自己的地方管理得很棒。

高中语文文言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⑨[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

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他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假字为: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译文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

辛弃疾词两首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辛弃疾词两首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 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 行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 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dà o的 小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 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 的佛狸祠。
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 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 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 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 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 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表现手法:
英雄业绩——可悲现实
对比
刘裕——刘义隆 扬州路——佛狸祠 廉颇——自己
比较《念奴娇》与《永遇乐》的异同:
相同点: ①内容上:均借某地怀古 ②意境上:均雄浑壮阔(豪放派) ③主旨上:均怀古伤今 不同点: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 建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 完善而达到高潮。 ① 苏轼的词:具有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 胸襟,形成了豪放而飘逸的风格。 ② 辛弃疾的词:既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感情,跃跃 欲试的雄心,又表现出深沉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悲 愤,形成了豪放而沉郁的风格。
解释下列词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金戈铁马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英雄业绩代精锐部队草率落得不堪哪堪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 弃 疾
永 遇 乐 京 口 北 固 亭 怀 古
·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已66岁。其时宰相 韩侂tuō胄zhò u独揽朝政,高谈伐金而不 作实际准备,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 闲废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防 要地京口(今镇江)。表面看來,朝廷 队他似乎很重视,实际上只是利用他那 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号召而已。但辛弃 疾仍想以自己的风烛残年为国立功,故 到任后,他积极为军事进攻作准备,同 时又对韩侂胄的轻敌冒进感到忧心忡忡。 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辛弃疾登上此楼, 面对着破碎的山河,百感交集,写下了 此词。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辛弃疾的词以风格豪放、气势雄浑、激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生动、意境深远而著称于世。

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借用了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词的上片,作者以京口北固亭为立足点,向四面八方铺叙,从“千古江山”引出对“英雄”的追思和感慨,表达了对孙权和刘裕的崇敬和怀念。

其中,“舞榭歌台”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京口的繁华景象,暗示了这里曾经是英雄们竞相表演的舞台。

而“金戈铁马”则表现出孙权和刘裕的勇猛和决心,“气吞万里如虎”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豪气和威风。

词的下片,作者继续铺叙历史,“元嘉草草”三句,揭示了刘义隆北伐失败的历史教训,“四十三年”三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可堪回首”三句,通过描绘现实场景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担忧。

最后,“凭谁问”三句则以廉颇自喻,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和豪情。

整首词构思巧妙,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

通过借古喻今、以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将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辛弃疾豪放、雄浑、激情奔放的风格特点,使得这首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6《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一语文下册同步课堂(必修4)

6《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一语文下册同步课堂(必修4)

相同点: 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
不同点:
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
达乐观。
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 激愤,沉郁。
“ THANKS ”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 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 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
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通过«念奴 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 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 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 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 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用刘裕典故
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徒旧 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 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 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
本词除了用典外还突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比)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 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 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2.6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2.6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永遇乐》理解性默写1.《永遇乐》中写经历千年,江山依旧但英雄人物已经无处寻找的两句:(),()。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不禁感叹:(),()。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4.上阙缅怀京口籍英雄孙权的句子:(),()。

5.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

借此孙权的典故来表达英雄难寻。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7.《永遇乐》通过当年演出歌舞的楼阁仍在,但英雄功业已被风雨打散的两句:(),()。

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英雄孙权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没有寻觅到英雄遗迹,表达了物是人非伤感的句子是:(),()。

1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两句,写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功业都化为了历史陈迹。

1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开篇以(),()缅怀英雄孙权,并发出(),()的感慨,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衣涤净尽。

13.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

14.《永遇乐》描写刘裕(小名寄奴)生活环境普通的三句:(),(),()。

1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从眼前斜阳照射的街道和树木写去,又想起了跟京口有关的另一个历史风流人物的句子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两首》课文解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两首》课文解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两首》课文解读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两首》中包括《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两首》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文解读楚天①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楚地辽阔千里,时值清爽秋节,大江滔滔流向天际,秋色无涯无边。

①楚天:战国时期楚国据有南方大片土地,所以古泛称南方的天空为楚天。

)[起句破空而来,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无边秋色。

楚天,紧扣登临的地点;清秋,点出了登临时间。

浩浩荡荡的长江随着词人的目光流向遥远的天际,望不见它的尽头,境界壮阔,气势雄浑。

词人置身如此浩渺壮阔的境界,怎能不激起满腔的爱国豪情?那滚滚东去的滔滔江水,怎能不使词人热血沸腾?此句写景,但景中有情。

]遥岑远目①,献愁供恨,玉簪螺髻②。

(纵目望去,远方群山,姿态万千,苍翠挺拔的青山有如碧簪,层峦叠嶂的山峰好比螺髻。

但现在,它们正在诉怨说苦,献愁供恨。

①遥岑远目:眺望远处的山岭。

岑,cén,小而高的山。

②玉簪螺髻:像玉做的簪子和像海螺形状的发髻。

这里用以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如果说上句写水,那么此三句写山,“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层层叠叠的远山,有的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虽美,但惜乎南北分裂、山河破碎,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怨恨,所以这些山岭在词人眼中好像一个个都在低眉弯腰,唉声叹气。

刘禹锡《望洞庭》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是此句用语所出。

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

词人不直说自己愁、恨,却说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篇因此而生动。

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的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语文必修四:6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语文必修四:6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佛狸祠
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兵败,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率兵追 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那里修建了一座行宫,后改为祠 庙,称佛狸祠。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 很是热闹。 佛狸祠成为异族侵略者的象征。
表达了自己的隐忧,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廉颇被免职后在魏国。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想要再用 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状况。使者到廉颇处,“廉颇特为 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同‘披’〕甲春风,以示尚可 用。〞 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 顷之三遗矢〔同‘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廉颇。
孙权,幼承父兄之业, 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 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 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 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 操于江北,保卫了家园,使 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 之叹!终为吴侯。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 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名寄 奴。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 师在京口起兵北伐,先后征 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 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成就了北伐之功业,后建 立刘宋王朝。
用孙权的典故 想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志向,以及借此表达对前人事 业后继无人的惋惜。
用刘裕的典故 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和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
南宋:统治者昏庸,不思收复北方失地 借古代帝王来挖苦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 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挖苦南宋 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 国的热情。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 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 朝廷重用的激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译文_高中文言文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译文_高中文言文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译文_高中文言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望。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dà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这首词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66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辛弃疾词两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注释】①建康:今江苏南京。

②遥岑:远山。

③玉簪:碧玉簪。

④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

皆形容远山秀美。

⑤断鸿:离群失侣的孤雁。

⑥吴钩:指吴国制造的一种兵器。

⑦流年:流逝的时光。

⑧倩:请托。

⑨红巾翠袖:代指美人。

⑩揾:擦拭。

【译文】楚地一片清秋,水光连接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我向远山望去,山都皱着眉,仿佛在向我倾述着无限怨恨。

面对着落日,我一个人独立楼头,听着南飞鸿雁来来往往的声音。

我这位江南的游子啊,把吴钩看了又看,将楼上的栏杆都拍了数遍,可又有谁能理解我心中的情意?不要说鲈鱼脍的鲜美,西风吹,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

我更不愿像许汜那样求田问舍,我羞于见人,怕被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小看。

可惜时光年年,大好年华在风雨中白白过去,就连树木也是如此老去。

想到这里,我不禁伤感不已,落下眼泪。

好心的佳人用红巾绿袖,为我擦掉英雄泪。

【赏析】这首词大约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是借登临周览以抑郁悲愤之情。

词的上片借景抒情,“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写出了没有人了解他雄心壮志的苦闷。

词的下片借归典抒怀:他决不愿学晋代的张翰为了贪恋家乡鲈全味美就想归隐,更鄙视像三国时的许汜专为个人打算而不管国家大事。

只可惜时光流逝,恢复中原汪是无望,他的忧国心情也一天深似一天。

词中深刻地表达了他的这种悲愤情绪。

下片连用三个典故,正反两面见意,用张翰之典,既有故乡难归之慨叹,也有不忍置国事不顾而隐居的责任感,这正是作者性格的两个重要方面。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1。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5。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6。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7。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8。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9?【注释】1.京口: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亦名“北固楼”,在镇江东北长江南岸的北固山上。

天色晴明时,楼上可望见江北的扬州城。

词成于宁宗开禧元年(1205),时词人知镇江府。

词题虽标怀古,命意却在论今。

2.孙仲谋: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吴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孙权自建安五年(200)起继承父兄遗业,据有江东。

与刘备合力大败曹操于赤壁。

又大败刘备于彝陵,故以“英雄”称之。

3.“舞榭”三句:唐·李山甫《上元怀古》诗二首其一:“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宋·刘一止《踏莎行·游风凰台》词:“六代豪华,一时燕乐,从教雨打风吹却。

”4.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他早年曾居京口。

东晋末年他曾两次北伐,火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

元熙二年(420),代晋称帝,国号宋。

在位三年,史称宋武帝。

5.金戈铁马:后唐·李袭吉《谕梁文》:“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6.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年号。

草草:仓促、匆忙。

封狼居胥: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五万骑兵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人,“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亦名狼山,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南朝宋时,王玄谟屡向文帝陈说讨伐北魏之策,文帝曾谓人曰:“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元嘉二十年(450),宋文帝遣王玄谟等分水陆路大举北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大军渡黄河应战,玄谟败走,魏军长驱直入,推进到长江北岸的瓜步(在今江苏六合县境),声言欲渡江攻取宋都建康(今南京)。

理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典故的含义 高三语文上册课件

理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典故的含义 高三语文上册课件

知典故
刘裕典故。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于京口 起兵北伐,灭南燕、后秦、又废晋帝。建立刘宋政 权。《南畿志》:“丹徒旧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 时宅业。” ,史载刘裕出身贫寒,生活在偏僻小 巷。生长于京口的刘裕,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 举北伐(时未称帝),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 了北伐之功业。
10
抒情感
借古讽今,讽刺刘义隆北伐失败来警告当局,劝谏韩 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活动与探究 知识讲解
(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难点突破
15
活动与探究 知识讲解
(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难点突破
(4)佛狸祠
原文: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知典故
佛狸祠典故:南朝宋(不是南宋),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 军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兵追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今 江苏六合),打败南朝刘宋王玄谟军队后,在那里筑了一 座行宫,后改为祠庙,称佛狸祠。佛狸是拓跋焘的小名。 后来这里的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祭祀,而不会审 查这神的来历。这所庙宇,南宋时犹存。
18
活动与探究 知识讲解
(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难点突破
(5)廉颇
原文: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知典故
廉颇典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 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 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 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难点突破
明原义 称赞孙权在京口建立霸业,保卫了家园的英雄业绩。

辛弃疾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弃疾是词⼈豪放派的代表⼈物;豪放派的代表⼈物有两位,苏轼和⾟弃疾,号称“苏⾟”。

下⾯是分享的⾟弃疾宋词《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 宋代:⾟弃疾 千古江⼭,英雄⽆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铁马,⽓吞万⾥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三年,望中犹记,烽⽕扬州路。

可堪回⾸,佛狸祠下,⼀⽚神鸦社⿎。

凭谁问,廉颇⽼矣,尚能饭否? 【译⽂】 历经千古的江⼭,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物却随着岁⽉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巷,⼈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吞骄虏⼀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数。

四⼗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拓跋焘祠堂⾹⽕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

还有谁会问,廉颇⽼了,饭量还好吗? 【注释】 京⼝: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长江⼝⽽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

⽣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年)。

长沙太守孙坚次⼦,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名。

刘裕(363年4⽉——422年6⽉),字德舆,⼩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者,史称宋武帝。

中国历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刘裕⼦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作品目录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目录如下广东佛山陶艺大师封伟民刻画作品“陶渊明”:
卷之一诗四言
停云并序
时运并序
荣木并序
赠长沙公族祖并序
酬丁柴桑
答庞参军并序
劝农
命子
归鸟
卷之二诗五言
形影神并序
形赠影
影答形
神释
九日闲居并序
归园田居五首
游斜川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乞食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答庞参军并序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连雨独饮
移居二首
和刘柴桑
酬刘柴桑
和郭主簿二首
于王抚军座送客
与殷晋安别并序
赠羊长史并序
岁暮和张常侍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悲从弟仲德
卷之三诗五言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口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还旧居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己酉岁九月九日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饮酒二十首并序
止酒
述酒
责子
有会而作
蜡日
卷之四诗五言
拟古九首
杂诗十二首
咏贫士七首
咏二疏
咏三良
咏荆轲
读《山海经》十三首
拟挽歌辞三首
联句
卷之五赋辞
感士不遇赋并序
闲情赋
归去来兮辞
卷之六记传赞述
桃花源记并诗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五柳先生传
扇上画赞
读史述九章并序(夷齐、箕子、管鲍、程杵、七十二弟子、屈贾、韩非、鲁二儒、张长公)
卷之七疏祭文
与子俨等疏
祭程氏妹文
祭从弟敬远文
自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