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土地基础数据库技术规范
征地测量实施

征地测量摸查清点工作实施第1章项目概况 (3)1.1项目概述 (3)1.2项目需求 (4)1.2.1工作内容 (4)1.2.2应提交的成果 (4)1.2.3作业技术依据 (4)1.2.4项目采用的平面控制系统和高程系统 (5)1.3工作内容、重点及难点 (5)1.4作业流程 (8)第2章1:500地形测量、地籍测量 (10)2.1控制起算点 (10)2.2平面加密控制 (10)2.3高程控制 (13)2.3.1高程起算点成果 (13)2.3.2水准测量 (13)2.3.3三角高程测量 (13)2.41:500地形、地籍测量 (14)2.4.1地形图数据采集的原则 (14)2.4.2地形图数据采集技术要求 (14)2.5地籍属性数据调查 (15)2.5.1调查方案 (15)2.5.2调查与要求 (16)2.5.3地籍调查工作程序 (16)2.5.4调查底图及要求 (17)2.5.5街坊划分及编号 (17)2.5.6界址调查 (17)2.5.7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18)2.5.8土地权属调查 (18)2.6地籍图编绘 (20)2.6.1地籍图比例尺及分幅、编号 (20)2.6.2宗地图编绘 (20)2.7面积量算 (22)2.7.1面积量算内容 (22)2.7.2面积量算方法 (22)2.7.3面积汇总 (22)2.7.4宗地面积的复核及填写 (23)2.8坐标转换 (23)2.9上交数字测量成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1:2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24)3.1已有资料情况 (24)3.1.1基础资料 (24)3.1.2按需搜集的参考资料 (24)3.2作业技术依据 (24)3.2.1作业依据 (24)3.2.2技术资料 (25)3.3调查基本程序 (25)3.3.1外业阶段 (25)3.3.2内业阶段 (25)3.3.3检查总结阶段 (25)3.4调查内容及要求 (26)3.5外业调绘的技术规定 (26)3.6地类图斑的调绘 (27)3.7线状地物的调绘 (27)3.8外业调查记录表的填写 (28)3.9外业调绘的接边与整饰 (29)3.10外业调绘成果的查改 (29)3.11土地利用分类综合判断 (29)3.11.1农用地(地类1) (29)3.11.2建设用地(地类2) (30)第4章地上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测量清点摸查及其权属调查 (33)4.1调查方案 (33)4.2调查要求 (33)4.3调查内容 (34)4.3.1地上建筑物调查 (34)4.3.2地上构筑物调查 (37)4.3.3地上附着物调查 (37)第5章权属界址测量放桩 (40)5.1确定放样数据、制定方案 (40)5.2外业调查和实地放样 (40)5.2.1权属调查 (40)5.2.2地类调查 (40)5.2.3确定界址点的放样数据 (41)5.2.4界址桩的编号 (41)5.2.5界址点点之记 (41)第1章项目概况1.1项目概述征地测量摸查工作一般受征地单位委托,对指定地块(规划红线,用地红线等)进行地形地籍测量,并对该范围内土地权属、土地现状利用进行调查,对该范围内的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构筑物进行清点摸查,同时协助权属单位对权属界址进行测量放桩。
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22号
![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22号](https://img.taocdn.com/s3/m/48c79c24dd3383c4ba4cd235.png)
100
见GB/T2260
M
新增
5
地类编码
DLBM
Char
4
M
地类图斑层对应编码
新增
6
地类名称
DLMC
Char
60
M
地类图斑层对应名称
新增
7
规划分类编码
GHFLBM
Char
4
见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编码表
M
地类图斑层对应编码
新增
8
图斑面积
TBMJ
Float
15
2
>0
M
单位:平方米
新增
9
图斑地类面积
标准(试行)》修订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制图规范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号)、《关于市县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有关问题指导意见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07号)等要求,对《广东省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作如下修订。
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标准(试行)修订的通知
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22号
各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现将《<广东省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印发给你们,请在土地规划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三日
《广东省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已验收而未在现状图反映的耕地
Polygon
YSGD
C
新增
村镇建设控制区
C28
为控制农村居民点建设需要划定的区域
Polygon
CZJSKZQ
广东地基基础规范资料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资料圆砾、角砾。
对平均粒径大于50mm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可按国家标准GB50007附录B鉴别其密实度。
注:N’为实测标贯击数。
4.3.5 粘性土的液性指数IL,根据试验测定的天然含水量、液限和塑限按下式确定:确定花岗岩残积土的状态时,应按式(4.3.5—2)确定其中细粒土(粒径小于0.5mm)的天然含水量,并按式(4.3.5—3)、(4.3.5—4)确定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式中 Wf——花岗岩残积土中细粒土的天然含水量(%);W——花岗岩残积土(包括粗、细粒土)的天然含水量(%);W0.5--土中粒径大于和等于0.5mm颗粒的吸着水含量(%),无试验资料时取15~16;P0.5—土中粒径大于和等于0.5mm颗粒的质量含量(%);WL—土中粒径小于0.5mm颗粒的液限(%);WP—土中粒径小于0.5mm颗粒的塑限(%)。
4.3.7 砂土的内摩擦角可根据修正后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按下式估算:表4.3.8粘性土按灵敏度的划分灵敏度 St<2 2≤St<4 4≤St<8 St≥8灵敏度等级不灵敏中等灵敏灵敏极灵敏4.3.9 土的变形性质可采用有关模量表示:1 由现场压板载荷试验得到变形模量Eo;2 由侧限压缩试验测定压缩模量Es;3 根据已有沉降观测资料可反算出相应的模量;也可通过静力触探、标准贯人试验击数等确定Eo和Es的经验值;4 花岗岩和泥质软岩的残积土、全风化岩及强风化岩的变形模量EO值,宜按浅层平板荷载试验确定;当无条件试验时,可用实测标准贯人击数N’按下式估算:Eo=αN’(MPa) (4.3.9)式中α——载荷试验与标准贯入试验对比而得的经验系数,可按表4.3.9取值;N’——实测(未经修正)标准贯入击数。
4.3.1l 排水条件下土的泊松比v可通过试验确定,当无条件试验时,可按表4.3.1l采用。
4.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4.4.1 岩石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可按附录D确定。
征地测量实施完整版

外业测量、埋桩、做点之记
4
1:500地形图、地籍图测绘
外业数据采集
根据作业环境,采用全站仪、GZCORS\GPS-RTK等作业手段
数据处理
编辑碎部点坐标数据
连线成图
对外业数据进行展点并根据外业草图连线成图
草图打印、外业巡图
对成图进行100%外业查图,查找遗漏、连错等完善图面
地形图平面打点检查、量边检查
控制资料、征地红线数据、权属村界等资料
2
控制测量
起算点资料检查
检核起算点资料
平面首级控制测量
控制网设计、外业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测量、内业数据处理、平差
水准高程控制
水准路线设计、外业测量、内业数据处理、平差
图根测量
3
征地红线放桩
红线界址点坐标数据获得
甲方提供界址点坐标数据
放桩路线设计、
根据征地红线坐标数据、红线界址点编号进行内业计划
11、《房产测量规范》(GB/——2000)——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2月22日发布
1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国土资源部2007年发布)
13、《广州市土地基础数据库技术规范》(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2008年发布)(以下简称《数据库标准》)
1.2.4项目采用的平面控制系统和高程系统
权属人联系,清点方案制定
通知权属人联系各地块利益相关人预定时间,现场清点摸查
外业清点、拍照、登记等
在地块、房屋等利益相关人的现场配合下进行清点摸查,并对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拍照。对调查数据需利益相关人签字确认
内业调查成果整理
对外业调查数据整理编辑,内业数据需与外业数据完全一致,并按权属人进行分类统计、汇总
广州市土地基础数据库技术规范

广州市土地基础数据库技术规范(试行)前言为规范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内容、数据库结构、数据交换格式,促进土地基础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参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广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实施细则》等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组织编写,版权及解释修改权归口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略)目录1 引用标准及术语说明 (1)1.1 范围 (1)1.2 引用标准 (1)1.3 术语和定义 (2)1.4 说明 (3)1.4.1 图件类型类别 (3)1.4.2 图幅号和图名命名规则 (3)1.4.3 地籍号编码规则 (3)1.4.4 数学基础 (4)1.4.5 度量单位 (5)1.4.6 数据格式及其图属关联 (5)1.4.7 地形图底图 (5)1.4.8 数据生产对本规范的选用 (5)2 数据库内容与要素分类编码 (6)2.1 数据库内容 (6)2.2 要素分类及编码方法 (6)2.3 要素代码、名称、几何特征、层名与属性表名描述 (6)2.4 要素子类代码表 (10)2.4.1 地类要素子类代码 (10)2.4.2 基础控制和地物地貌要素子类代码 (15)3 要素属性数据结构 (16)3.1 要素属性数据结构说明 (16)3.2 测量控制点属性表结构 (16)3.3 数字正射影像图纠正控制点属性结构 (17)3.4 地籍要素纠正图解点属性结构 (17)3.5 地籍要素纠正实测点属性结构 (18)3.6 行政区属性结构 (18)3.7 行政区界线属性结构 (19)3.8 街道属性结构 (19)3.9 社区属性结构 (19)3.10 等高线属性结构 (19)3.11 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 (20)3.12 坡度图属性结构 (20)3.13 点状地物属性结构 (20)3.14 线状地物属性结构 (21)3.15 面状地物属性结构 (21)3.16 地类图斑属性结构 (21)3.17 线状地类属性结构 (23)3.18 零星地类属性结构 (23)3.19 地类界线属性结构 (24)3.21 规划期土地用途分区属性结构 (24)3.22 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属性结构 (25)3.23 宗地属性结构 (25)3.24 宗地权属来源证明扩展属性结构 (26)3.25 宗地申请登记扩展属性结构 (27)3.26 宗地权属调查扩展属性结构 (27)3.27 宗地权属审批扩展属性结构 (28)3.28 宗地注册登记扩展属性结构 (28)3.29 宗地他项权利登记扩展属性结构 (29)3.30 宗地界址线属性结构 (30)3.31 宗地界址点属性结构 (31)3.32 宗地权利人属性结构 (31)3.33 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属性结构 (31)3.34 用地红线范围属性结构 (32)3.35 用地红线界址点属性结构 (33)3.36 用地红线范围用地单位属性结构 (33)3.37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书属性结构 (34)3.38 建设用地批准书属性结构 (35)3.39 土地出让合同属性结构 (35)3.40 土地划拨决定书属性结构 (36)3.41 面状房屋属性结构 (37)3.42 房屋单元属性结构 (37)3.43 房屋权利人属性结构 (38)3.44 房地产证属性结构 (38)3.45 房地产他项权登记扩展属性结构 (39)3.46 房角点属性结构 (40)3.47 房屋围护物属性结构 (40)3.48 栅格数据属性结构 (41)3.49 开发园区属性结构 (41)3.50 注记属性结构 (41)3.51 内图廓属性结构 (42)3.52 地籍图范围区属性结构 (42)4 要素属性值代码 (44)4.1 控制点类型代码 (44)4.2 标石类型代码 (44)4.3 标志类型代码 (44)4.4 界线类型代码 (45)4.5 界线性质代码 (45)4.6 等高线类型代码 (45)4.7 坡度级别代码 (45)4.8 地类界线类型代码 (46)4.9 土地权属性质代码 (46)4.10 土地使用权类型代码 (46)4.12 土地级别代码 (47)4.13 界址线类别代码 (48)4.14 界址线位置代码 (48)4.15 界标类型代码 (48)4.16 界址点类型代码 (49)4.17 开发园区类型代码 (49)4.18 房屋用途代码 (49)4.19 房屋结构代码 (50)4.20 房屋所有权来源代码 (50)4.21 房屋所有权性质(产权类别)代码 (50)4.22 墙体归属代码 (51)4.23 他项权种类代码 (51)4.24 单位性质代码 (51)4.25 登记类型代码 (52)4.26 证书种类代码 (53)4.27 文件类型代码 (53)4.28 行政区划代码 (53)4.29 纳税情况代码 (54)4.30 影像类型代码 (54)4.31 存储类型代码 (54)4.32 坐标系类型代码 (55)4.33 坐标系统代码 (55)5 数据交换 (56)5.1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56)5.1.1 标准图幅土地利用(城镇地籍)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56)5.1.2 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土地利用(城镇地籍)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57)5.2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58)5.2.1 数据交换内容 (58)5.2.2 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58)5.2.3 影像数据交换格式 (62)5.2.4 格网数据交换格式 (63)5.2.5 元数据交换格式 (64)5.3 元数据 (64)附录A 地形图(地物地貌)要素子类代码表 (65)附录B 基础地理数据库数据结构(资料性附录) (84)1引用标准及术语说明1.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广州市土地基础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代码、几何特征、数据分层、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建库技术要求

项目编号: ZXPR-SU020-2003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Version: 2.1本文档使用部门:■主管领导■项目组□客户(市场)□维护人员□用户执行ISO9001:2000标准编制:评审:项目评审委员会日期:日期:分发编号:目录1.前言 (4)1.1范围 (4)1.2引用标准 (4)2.总则 (4)2.1编制目的 (4)2.2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工作 (4)2.3数据成果 (4)2.3.1成果资料 (4)2.3.2成果格式 (5)3.基础地理数据集规范 (5)3.1数据文件命名 (5)3.2图层名称结构 (5)3.3图层定义 (6)3.3.1测量控制点(POINT)*A01P (8)3.3.2测量控制点辅助线(LINE)*A02L (8)3.3.3测量控制点注记(POINT)*A03P (8)3.3.4居民地(POLY、LINE、POINT) *B01A、*B01L、*B01P (9)3.3.5居民地附属物(POLY、LINE、POINT) *B02A、*B02L、*B02P (9)3.3.6居民地注记(POINT)*B03P (10)3.3.7工矿建(构)筑物(POLY)*C01A (10)3.3.8工矿建(构)筑物辅助线点(LINE、POINT)*C02L、*C02P (10)3.3.9工矿建(构)筑物注记(POINT)*C03P (11)3.3.10交通道路(POLY 、LINE)*D01A、*D01L (11)3.3.11交通道路辅助设施(LINE、POINT)*D02L、*D02P (11)3.3.12交通道路注记(POINT)*D03P (11)3.3.13管线(LINE)*E01L (12)3.3.14管线辅助设施(POINT)*E02P (12)3.3.15管线注记(POINT)*E03P (12)3.3.16水系(POLY、LINE)*F01A、*F01L (13)3.3.17水系辅助设施(LINE、POINT)*F02L、*F02P (13)3.3.18水系注记(POINT)*F03P (13)3.3.19境界(POLY、LINE、POINT)*G01A、*G01L、*G01P (14)3.3.20境界注记(POINT)*G03P (14)3.3.21地貌与地质(POLY)*H01A (14)3.3.22高程点(POINT)*H01P (14)3.3.23等高线(LINE)*H01L (15)3.3.24地貌与地质辅助设施(LINE、POINT)*H02L、*H02P (15)3.3.25地貌与地质注记(POINT)*H03P (15)3.3.26植被(POLY、LINE、POINT)*I01A、*I01L、*I01P (15)3.3.27植被辅助设施(LINE、POINT)*I02L、*I02P (16)3.3.28植被注记(POINT)*I03P (16)3.3.29图幅索引图层(POLY)*INDEX01 (16)4.数据转换流程 (16)4.1数据转换技术流程 (16)4.2代码转换、数据分层 (17)4.2.1测量控制点 (18)4.2.2居民地及垣栅 (18)4.2.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 (20)4.2.4交通及附属设施 (26)4.2.5管线及附属设施 (29)4.2.6水系及附属设施 (30)4.2.7境界 (33)4.2.8地貌和土质 (34)4.2.9植被 (35)4.2.10注记 (36)4.2.11其他特殊要求 (36)4.3数据接边处理 (36)4.4数据检查 (36)4.4.1质量控制指标 (36)4.4.2自(互)检 (36)4.4.3过程检查 (36)4.4.4最终检查 (37)5.地名数据技术规范 (37)5.1图层及属性定义 (37)5.1.1物理分层 (37)5.1.2地名代码 (38)5.2数据编辑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ArcSDE的广州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库

基于ArcSDE的广州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库【摘要】: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是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
目前,城市基础测绘部门在建库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很多技术难题。
为此,本文基于ArcSDE地理信息工作站平台,以广州市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例,主要介绍其建库技术方法。
空间数据库是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其中空间数据库引擎(SDE)作为中间件连接GIS应用程序和关系数据库系统,较好地解决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存储和管理的问题。
【关键词】:ArcSDE技术空间基础地理数据库数据建库动态更新引言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作为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城市建设和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快速增长的需求使得城市基础测绘和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加快城市测绘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实现由测绘产品生产到面向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战略转变,从而更好地实践“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理念,已经成为新时期城市测绘工作的战略方向和制高点。
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在不断地改变着面貌,我们必须准确、及时地跟踪这种变化,并及时地反映到空间基础数据库中。
目前,广州市已建立起基础地形图“1235”的动态更新机制,城市系列比例尺的基础地图数据按照固定的时间进行修测更新,从数据源头上保证了空间基础数据库的现势性。
一、空间数据库技术1、数据存储的三个阶段空间数据库中数据存储经历的三个阶段是:拓扑关系数据存储模式,Oracle Spatial模式和ArcSde模式。
拓扑关系数据存储模式将空间数据存在文件中,而将属性数据存在数据库系统中,二者以一个关键字相连。
这样分离存储的方式存在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困难、数据访问速度慢、多用户数据并发共享冲突等问题。
广州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前身广州市城市勘测信息系统就采用以上的数据管理方式。
广州市番禺区1:500地形图数据建库标准

XXX地理信息系统1:500地形图数据建库标准番禺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目录1.概述............................................................................................................................................. - 1 -1.1目的 (1)1.2适用范围 (1)1.3引用标准 (1)1.4术语 (2)2基本要求和技术指标 (3)2.1数据基础............................................................................................................................... - 3 -2.2分幅和编号及其他说明....................................................................................................... - 3 -2.3类型约定............................................................................................................................... - 4 -实体类型的约定..................................................................................................................................... - 4 -属性数据类型......................................................................................................................................... - 4 -2.4地形图的实体划分............................................................................................................... - 5 -2.4.1简单点 ........................................................................................................................................... - 5 -2.4.2简单无向线.................................................................................................................................... - 5 -2.4.3简单有向线.................................................................................................................................... - 6 -2.4.4复合实体........................................................................................................................................ - 6 -2.4.5面实体 ........................................................................................................................................... - 6 -2.4.6注记 ............................................................................................................................................... - 7 -2.5数据库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土资源数据库标准及建设规范编制指南

国土资源数据库标准及建设规范编制指南(Guide for Constituting Standard and Establishing Specification of Land andResources Database)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目次前言......................................................................................................................................... I 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国土资源数据库标准与建设规范编制原则 (2)4.1 规范性原则 (2)4.2 一致性原则 (2)4.3 完整性原则 (2)4.4 适用与实用性原则 (2)4.5 可扩充性原则 (2)5 国土资源数据库标准与建设规范结构框架 (2)5.1 结构划分 (3)5.2 层次划分 (4)6 国土资源数据库标准及建设规范编制基本要求 (5)6.1 国土资源数据库分类 (5)6.2 编制步骤 (6)6.3 编制内容确定原则 (6)6.3.1 目的性原则 (6)6.3.2 可操作性原则 (6)6.3.3 可证实性原则 (6)6.4 主要内容编写要求 (7)6.4.1 主要内容框架 (7)6.4.2 主要内容编写规则 (7)6.4.3 主要内容表达方法 (7)6.4.4 主要内容数值选择要求 (7)7 国土资源数据库标准编制内容及方法 (8)7.1主要要素编写 (8)7.1.1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 (8)7.1.2 数据库结构定义 (9)7.1.3 数据文件命名 (11)7.1.4 数据交换格式 (11)7.1.5 元数据 (12)7.2 其他要素编写 (12)8 国土资源数据库建设规范编制内容及方法 (12)8.1 主要要素编写 (12)8.1.1 数据库建设准备 (12)8.1.2 数据库建设步骤 (13)8.1.3 数据采集与处理 (13)8.1.4 数据入库 (14)8.1.5 数据库成果内容及要求 (14)8.1.6 数据库质量控制与评价 (15)8.1.7 数据库成果检查与验收 (15)8.1.8 数据库更新与应用 (16)8.1.9 数据库安全管理与维护 (16)8.2 其他要素编写 (16)9 国土资源数据库标准及建设规范编制质量控制 (16)9.1质量控制原则 (16)9.1.1适用性原则 (16)9.1.2先进性原则 (17)9.1.3规范性原则 (17)9.2质量控制指标与方法 (17)9.3 质量保证措施 (17)9.3.1 起草小组人员搭配情况 (17)9.3.2 充分检索有关文献 (17)9.3.3 规范起草前准备工作 (18)9.3.4 规范起草阶段工作 (18)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国土资源数据库标准及建设规范编制质量控制指标表 (19)附录B (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信息要素分层表 (20)附录C (资料性附录)空间与非空间信息要素属性数据结构表 (21)附录D (资料性附录)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要素类关系模型 (23)附录E (资料性附录)国土资源数据库标准及建设规范要素内容组成归纳表 (24)参考文献 (34)表格目次表1 标准及规范的结构框架 (3)表2 国土资源数据库标准及建设规范的结构框架 (4)表3 标准及规范的层次及其名称 (4)表4 空间数据信息要素分层表的描述方法 (10)表5 空间与非空间信息要素属性数据结构表描述方法 (11)前言本标准作为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项目的一部分,按照国土资源部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参照国土资源部等相关标准和规程,制定国土资源数据库标准编制的原则、方法、结构框架和内容组成,以及数据库建设规范编制的原则、内容、方式、框架设计方法、程序、质量控制的原则和方法、质量保证措施等,本标准对国土资源数据库标准及建设规范的编制具有指导作用。
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

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版本号:1.0)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二○○三年五月前言本标准是在《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修订版)基础上,经过近一年实践修订而成。
本标准根据城乡统一地籍(房产)原则编写,内容涵盖了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和建库、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和建库、房地产登记、土地登记、地形测量、房产测量等方面。
本标准由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产权地籍处(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组织编写,解释修改权归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产权地籍处(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
本标准适用于广州市地形、城镇地籍测量调查、土地利用调查、房产测量生产、建库,以及相关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标准起草人:曾广鸿目录第1章引用标准及术语说明 (1)1.1. 范围 (1)1.2. 引用标准 (1)1.3. 术语 (2)1.4. 说明 (2)1.4.1 图件类别 (2)1.4.2 坐标系 (3)1.4.3 地形图底图 (3)1.4.4 内容说明 (3)1.4.5 单位 (3)1.4.6 数据格式及其图属关联 (3)第2章要素分类、分层与代码 (5)2.1. 城镇地籍与土地利用要素的分类 (5)2.2. 比例尺代码 (5)2.3. 地籍号命名规则 (5)2.4. 城镇地形地籍、土地利用现状、房产要素的分类、代码、分层与特征定义 (6)2.4.1 要素分类代码说明 (6)2.4.2 要素分类代码表 (7)2.5. 要素子类代码表 (12)2.5.1 地类要素子类代码 (12)2.5.2 基础控制和地物地貌要素子类代码 (15)2.5.3 行政区要素子类代码 (15)第3章要素属性数据结构 (16)3.1. 要素属性数据结构说明 (16)3.2. 测量控制点属性表结构 (16)3.3. 点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16)3.4. 房角点属性表结构 (17)3.5. 房屋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17)3.6. 其它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18)3.7. 线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18)3.8. 房屋围护物属性表结构 (19)3.9. 房屋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20)3.10. 其它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20)3.11. 面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20)3.12. 面状房屋属性表结构 (21)3.12.1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权证)结构 (22)3.12.2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共有权证)结构 (23)3.12.3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他项权证)结构 (23)3.13. 房屋附属设施属性表结构 (24)3.13.1 房屋附属设施扩展属性表(隶属房屋)结构 (24)3.14. 房屋辅助面属性表结构 (25)3.15. 其它辅助面属性表结构 (25)3.16. 复合地物属性表结构 (26)3.16.1复合地物扩展属性表(点要素)结构 (26)3.16.2复合地物扩展属性表(线要素)结构 (26)3.16.3复合地物扩展属性表(面要素)结构 (27)3.17. 点状地貌属性表结构 (27)3.18. 地貌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28)3.19. 线状地貌属性表结构 (28)3.20. 地貌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29)3.21. 面状地貌属性表结构 (29)3.22. 地貌辅助面属性表结构 (30)3.23. 复合地貌属性表结构 (30)3.23.1 复合地貌扩展属性表(点要素)结构 (31)3.23.2 复合地貌扩展属性表(线要素)结构 (31)3.23.3 复合地貌扩展属性表(面要素)结构 (32)3.24. 行政区属性表结构 (32)3.25. 街道属性表结构 (33)3.26. 街坊属性表结构 (33)3.27. 宗地属性表结构 (33)3.27.1 宗地属性扩展表(地籍调查登记审批)结构 (34)3.27.2 宗地属性扩展表(共用使用权)结构 (35)3.27.3 宗地扩展属性表(他项权利)结构 (36)3.28. 界址线属性表结构 (36)3.29. 界址点属性表结构 (37)3.30. 面状地类属性表结构 (37)3.31. 线状地类属性表结构 (38)3.32. 点状地类属性表结构 (39)3.33. 特殊地类界线属性表结构 (39)3.34. 注记属性表结构 (39)3.34.1 注记扩展(符号类别)属性表结构 (40)3.34.2 注记扩展(字符)属性表结构 (40)3.35. 权利人(个人、法人单位)性质表 (41)3.35.1 权利人(个人、法人单位)扩展性质表(身份证明)结构 (41)3.36. 房地产登记发证案件表结构 (42)3.36.1 房地产登记发证案件扩展表(收件清单)结构 (43)3.37. 内图廓属性表结构 (44)3.38. 地籍图范围区表结构 (44)3.39. 影像要素表结构 (44)3.39.1 影像要素表结构 (45)第4章城镇地籍与土地利用要素属性项代码 (47)4.1. 建筑结构代码表 (47)4.2. 房屋用途代码表 (47)4.3. 房屋所有权来源代码表 (47)4.4. 房屋所有权性质(产权类别)代码表 (48)4.5. 墙体归属代码表 (48)4.6. 他项权种类代码表 (48)4.7. 权属性质代码表 (48)4.8. (国有土地)使用权类型代码表 (49)4.9. 土地等级代码 (49)4.10. 界线性质代码 (50)4.11. 界址线类别代码 (50)4.12. 界址线位置代码 (51)4.13. 界标类型代码 (51)4.14. 界址点类型代码 (51)4.15. 耕地坡度级别代码表 (51)4.16. 证件类别代码表 (52)4.17. 单位性质代码 (52)4.18. 登记类型代码 (52)4.19. 证书种类代码 (53)4.20. 文件类型代码 (53)4.21. 行政区划代码与行政区划名称对照表 (54)4.22. 纳税情况代码 (54)4.23. 影像类型 (54)4.24. 存储类型 (55)4.25. 坐标系类型 (55)4.26. 坐标系统 (55)第5章城乡地籍要素数据交换格式 (56)5.1. 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56)5.1.1 城乡地籍矢量数据 (56)5.1.2 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56)5.2. 影像数据交换格式 (64)5.2.1 影像数据交换格式 (64)5.3. 格网数据交换格式 (66)5.3.1 格网的值是该格网的要素类型值或高程; (66)第6章城乡地籍数据元数据格式 (68)附录 A (69)附录B (72)第1章引用标准及术语说明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广州市各类比例尺的地籍调查测量(含1:10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2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500城镇地籍测量)平面坐标系,要素的分类代码,几何特征,数据分层,属性数据结构,数据交换格式等内容。
国土资源部_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201011

ICS XXXX备案号:TD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Standard for Database of the City-level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报批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发布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5)5 定位基础 (8)6 数据库结构定义和要素分层 (8)7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3)8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24)9 元数据 (24)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25)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指导单位:国土资源部规划司。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存智、董祚继、孙雪东、胡小华、项家铀、吴洪涛、陈红兵、穆超、陈金、陈莹、李满春、范延平、赵岱虹、刘臻、冯斌斌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引言为规范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依据《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本标准。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定位基础、数据结构、文件命名规则、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的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市(地)级规划中的中心城区规划图形数据的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按《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标准(可编辑)

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标准附录K(资料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建设要求J.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市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定位基础、数据结构、文件命名规则、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市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J.2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数据库内容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土地信息要素中的土地整治规划要素等。
要素分类与编码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
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XXXXXXXXXX||| | | |大小一二三四类类级级级级码码类类类类要要要要素素素素码码码码其中:a 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基础地理专业为10,土地专业为20 。
b 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土地整治规划的业务代码为04 。
c 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和三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一位数字码,二级类和四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 补齐。
d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GB/T 13923-2006 中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与代码。
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见表J.1。
表J.1 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表要素代码要素名称说明1000000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1000600000 境界与行政区1000600100 行政区1000600200 行政区界线1000609000 行政区注记511000700000 地貌1000710000 等高线1000720000 高程注记点1000800000 DEM根据GB/T1000900000 地理名称注记13923-2006 扩充2000000000 土地信息要素2004000000 土地整治规划要素2004000100 基期现状要素2004000101 基期地类图斑2004000102 基期地类图斑注记2004000103 基期线状地物2004000104 基期线状地物注记2004000105 基期零星地物2004000106 基期零星地物注记2004000107 基期地类界线2004000108 基期基本农田2004000109 上轮规划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分布2004000110 上轮规划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分布注记2004000200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要素2004000201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2004000202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注记2004000300 土地整治潜力分布要素2004000301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2004000302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3 农村建设用地潜力分布2004000304 农村建设用地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5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布2004000306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7 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潜力分布2004000308 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9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2004000310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400 土地整治项目分布要素2004000401 土地整治项目分布2004000402 土地整治项目名称注记2004001000 其他规划信息要素2004001100 规划文档资料要素2004001101 规划文本2004001102 规划说明2004001103 其他文档2004001200 规划表格要素2004001201 土地利用现状表522004001202 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 2004001203 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 2004001204 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2004001205 土地整治项目表2004001205 其他规划表格2004001300 规划栅格图要素2004001301 土地利用现状图2004001302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2004001303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2004001304 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布图2004001305 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2004001306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2004001307 土地整治项目分布图2004001308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分布图2004001309 其他规划图件注1:行政区、行政区界线与行政区注记要素参考GB/T 13923-2006 的结构进行扩充,各级行政区的信息使用行政区与行政区界线属性表描述。
确权数据库规范

广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试行)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2)3.1 要素feature (2)3.2 类class (2)3.3 层layer (2)3.4 标识码identificationcode (2)3.5矢量数据vectordata (2)3.6 栅格数据rasterdata (3)3.7 图形数据graphicdata (3)3.8 属性数据attributedata (3)3.9 元数据metadata (3)4 数据库内容 (3)5 地理信息数据组织与管理 (4)5.1 分类与编码 (4)5.2要素代码与描述 (4)5.3数据组织管理 (6)6 权属数据组织与管理 (6)7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7)7.1数据交换内容 (7)7.2地理信息数据 (7)7.3权属数据 (8)7.4元数据 (8)8 元数据 (8)附录 A (9)附录 B (14)附录 C (21)附录D (26)广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试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村土地(耕地等)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以下简称确权登记数据库)的内容、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文件命名、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本标准基于农业部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NY/T_2539-2016)编制,并基于广东省的确股确份额等特殊确权模式对数据库规范做了扩充,在后面相关章节中会特别标注。
以适用于广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的确权登记数据库建设与数据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1.1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人的性别代码GB/T 4761 家庭关系代码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9710 地理信息元数据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NY/T 253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NY/T 253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TD/T 1015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3术语与定义NY/T 2537和NY/T 253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国土调查数据库更新数据规范(试行)

自然资办函〔2021〕371号附件2国土调查数据库更新数据规范(试行)二〇二一年三月目次前言 (I)引言................................................................................................................................................... I I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与定义 (1)4要素分类和标识码 (2)5数据库更新一般规定 (3)6数据库更新结构定义 (4)7数据更新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35)8数据更新交换内容与格式 (37)9元数据更新 (37)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国土调查更新数据交换格式 (38)附录B(资料性附录)国土调查更新数据交换格式检验规则 (40)附录C(资料性附录)矢量数据索引文件格式 (48)参考文献 (4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引言为规范国土调查数据库更新的内容、数据库结构、数据交换格式,满足国土调查更新数据汇交、管理、共享和应用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参照《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等标准、规程,制定本规范。
国土调查数据库更新数据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土调查数据库更新的内容、要素分类编码、空间数据分层、要素属性结构、数据更新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国土调查数据库更新与数据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确权数据库规范

广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试行)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2)3.1 要素feature (2)3.2 类class (2)3.3 层layer (2)3.4 标识码identificationcode (2)3.5矢量数据vectordata (2)3.6 栅格数据rasterdata (3)3.7 图形数据graphicdata (3)3.8 属性数据attributedata (3)3.9 元数据metadata (3)4 数据库内容 (3)5 地理信息数据组织与管理 (4)5.1 分类与编码 (4)5.2要素代码与描述 (4)5.3数据组织管理 (6)6 权属数据组织与管理 (6)7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7)7.1数据交换内容 (7)7.2地理信息数据 (7)7.3权属数据 (8)7.4元数据 (8)8 元数据 (8)附录 A (9)附录 B (14)附录 C (21)附录D (26)广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试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村土地(耕地等)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以下简称确权登记数据库)的内容、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文件命名、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本标准基于农业部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NY/T_2539-2016)编制,并基于广东省的确股确份额等特殊确权模式对数据库规范做了扩充,在后面相关章节中会特别标注。
以适用于广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的确权登记数据库建设与数据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1.1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人的性别代码GB/T 4761 家庭关系代码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9710 地理信息元数据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NY/T 253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NY/T 253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TD/T 1015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3术语与定义NY/T 2537和NY/T 253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成果内容和汇交要求

⼟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成果内容和汇交要求附件2⼴东省县级⼟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成果内容和汇交要求⼆○⼀四年⼆⽉为了规范⼴东省县级⼟地整治规划数据建库⼯作,保障全省⼟地整治规划数据库的科学性和统⼀性,为县级⼟地整治规划编制和数据库成果验收、全省县级⼟地整治规划数据汇交、以及⼟地整治项⽬报备打下基础,特制定⼴东省县级⼟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包括数据库成果内容要求、汇交要求和数据质量检查要求等内容。
⽬录1县级⼟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成果内容要求 (1)1.1要素与代码表 (1)1.2空间要素分层与属性表结构 (3)1.2.1空间要素分层 (3)1.2.2空间要素属性表结构 (4)1.2.2.1河流⽔系、道路交通属性结构 (4)1.2.2.2⾏政区属性结构 (5)1.2.2.3⾏政区界线属性结构 (5)1.2.2.4地类图斑属性结构 (6)1.2.2.5线状地物属性结构 (6)1.2.2.6零星地物属性结构 (7)1.2.2.7农⽤地整理潜⼒属性结构 (7)1.2.2.8⾼标准基本农⽥建设潜⼒属性结构 (8)1.2.2.9其他宜耕农⽤地整理潜⼒属性结构 (9)1.2.2.10基塘整理潜⼒属性结构 (9)1.2.2.11农村建设⽤地整理潜⼒属性结构 (10)1.2.2.12城镇⼯矿建设⽤地整理潜⼒属性结构 (10)1.2.2.13⼟地复垦潜⼒属性结构 (11)1.2.2.14宜耕后备⼟地资源开发潜⼒属性结构 (11)1.2.2.15⾼标准基本农⽥建设项⽬属性结构 (12)1.2.2.16⼟地整治项⽬属性结构 (12)1.2.2.17⼟地综合整治项⽬属性结构 (13)1.2.2.18注记类图层属性结构 (15)1.3⾮空间要素分类与属性表结构 (16)1.3.1⾮空间要素分类 (16)1.3.2⾮空间要素属性表结构 (17)1.3.2.1⼟地利⽤现状表属性结构 (17)1.3.2.2⼟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属性结构 (17)1.3.2.3⼟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属性结构 (18)1.3.2.4⼟地整治潜⼒汇总表属性结构 (19)1.3.2.5⾼标准基本农⽥建设项⽬表属性结构 (20)1.3.2.6⼟地整治项⽬表属性结构 (21)1.3.2.7⼟地综合整治项⽬表属性结构 (22)1.4属性值代码 (23)1.4.1⾏政区界线类型代码 (23)1.4.2⼟地利⽤现状地类编码 (24)1.4.3⼟地整治项⽬类型代码 (25)1.4.4⼟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代码 (26)1.4.5农⽤地等别代码 (27)2县级⼟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 (28)2.1成果要求 (28)2.2汇交资料清单 (28)2.3电⼦成果⽬录组织与⽂件命名 (30)2.3.1电⼦成果⽬录组织 (30)2.3.2电⼦成果⽂件命名 (30)2.3.2.1⼟地整治规划⽂档 (30)2.3.2.2⼟地整治规划表格 (31)2.3.2.3⼟地整治规划栅格图件 (31)2.3.2.4⼟地整治规划制图⽂件 (31)2.3.2.5⼟地整治规划成果说明⽂档 (32)2.4电⼦成果格式要求 (32)2.4.1⼟地整治规划数据库 (32)2.4.2其它⽂件格式 (32)2.5其他要求 (33)数据质量检查要求 (34)县级⼟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成果内容要求1.1 要素与代码表表1数据库要素和代码表1.2 空间要素分层与属性表结构1.2.1空间要素分层表2空间要素图层描述表1.2.2空间要素属性表结构1.2.2.1 河流⽔系、道路交通属性结构表3河流⽔系、道路交通属性结构描述表HLSX、DLJT1.2.2.2 ⾏政区属性结构表4⾏政区属性结构描述表XZQ1.2.2.3 ⾏政区界线属性结构表5⾏政区界线属性结构描述表XZQJX1.2.2.4 地类图斑属性结构表6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DLTB1.2.2.5 线状地物属性结构表7线状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XZDW1.2.2.6 零星地物属性结构表8零星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LXDW1.2.2.7 农⽤地整理潜⼒属性结构表9农⽤地整理潜⼒属性结构描述表NYDZLQL1.2.2.8 ⾼标准基本农⽥建设潜⼒属性结构表10⾼标准基本农⽥建设潜⼒属性结构描述表GBZJBNTJSQL1.2.2.9 其他宜耕农⽤地整理潜⼒属性结构表11其他宜耕农⽤地整理潜⼒属性结构描述表QTYGNYDZLQL1.2.2.10 基塘整理潜⼒属性结构表12基塘整理潜⼒属性结构描述表JTZLQL1.2.2.11 农村建设⽤地整理潜⼒属性结构表13农村建设⽤地整理潜⼒属性结构描述表NCJSYDZLQL1.2.2.12 城镇⼯矿建设⽤地整理潜⼒属性结构表14城镇⼯矿建设⽤地整理潜⼒属性结构描述表CZGKJSYDZLQL1.2.2.13 ⼟地复垦潜⼒属性结构表15⼟地复垦潜⼒属性结构描述表TDFKQL1.2.2.14 宜耕后备⼟地资源开发潜⼒属性结构表16宜耕后备⼟地资源开发潜⼒属性结构描述表YGHBTDZYKFQL1.2.2.15 ⾼标准基本农⽥建设项⽬属性结构表17⾼标准基本农⽥建设项⽬属性结构描述表GBZJBNTJSXM1.2.2.16 ⼟地整治项⽬属性结构表18⼟地整治项⽬属性结构描述表TDZZXM1.2.2.17 ⼟地综合整治项⽬属性结构表19⼟地综合整治项⽬属性结构描述表TDZHZZXM1.2.2.18 注记类图层属性结构表20注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GBZJBNTJSXMZJ、TDZZXMZJ、TDZHZZXMZJ、…。
数据库标准及建库技术规范和补充规定

4
2、面向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的 需求,与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进行 了协调统一
术语与概念 相同要素的名称、代码、分层 以及层的属性表等进行协调一致
5
3、面向二次调查的需求,在内容上 作了较大的修改
QSDWMC1
Char
60
非空
M
13
权属单位代码 2
QSDWDM2
Char
16
见表10注3 O
14
权属单位名称 2
QSDWMC2
Char
60
非空
O
15
扣除图斑编号 1
KCTBBH1
Char
8
非空
M
16
扣除图斑权属 KCTBDWDM 单位代码1 1
Char
16
见表10注3 M
17
扣除图斑编号 2
KCTBBH2
注意区别和联系 软件设计时可灵活处理,注意与GIS 平台的技术特点相结合 农村部分权属主要是指集体土地所 有权
20
(2)土地利用要素
图斑与线状地物的关系描述在形式 上的变化
地类界线属性表的变化,强调了曾 建拓扑关系的管理
21
11
权属单位代码 1
QSDWDM1
Char
16
见表10注3 M
12
权属单位名称 1
18
三、面向二次调查工作的扩展
3、数据跨带处理规定
对各地数据库涉及跨带处理的方法不作统一规 定,要求数据库中的影像和矢量数据应作统一 处理,叠加显示正确无误。同时,应具体说明 跨带处理方法和相关投影参数,经跨带处理的 影像数据应随数据库一同汇交至全国土地调查 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略)
1
1.1
本《规范》规定了广州市土地基础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代码、几何特征、数据分层、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标识码identification code
对某一要素个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地籍cadastre
记载宗地的权利人、土地权利性质及来源、权属界址、面积、用途、质量等级、价值和土地使用条件等土地登记要素的簿册[GB/T 19231-20038.3.1地籍]。
土地利用land use
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属性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GB/T 19231-20034.1.1土地利用]。
7.历史上曾应用的地号系统及其数据与本《规范》的时空关系,由基于GIS或MIS的地籍管理应用系统在历史数据整理和日常数据管理的基础上进行记录、分析和表示,数据间的对应关系由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
8.宗地跨多个街坊的,宗地号可按宗地所在的主要街坊编排。
9.地籍图中,“块地”(指土地权属未确定到具体权利人的地块)与宗地一并编号。
3.“街坊/村坊”在本《规范》中统称为“街坊”,属地籍调查作业区概念。街坊的划分在城镇范围可参考社区设立时划定的管理范围;在农村范围可参考行政村习惯上的控制范围。根据土地调查和测绘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街坊也可以沿道路、河流等明显地物划分。街坊号占3位,在街区内统一顺编。街坊一经划分应保持稳定。
4.宗地号即宗地的序号,由“基本宗地号+宗地支号”组成。广州市仅采用4位“基本宗地号”表示宗地号。宗地号在街坊内从个位1开始顺编,最大号“9999”。“基本宗地号”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只以序号表示宗地在街坊内的编号。编号时,不论宗地的权属性质,其序号一律从所属街坊的最大宗地号后续编。
(3)按本《规范》整理和生产的1:500城乡地籍图范围内的1:2000土地利用调查图,代码为3。
(4)未按本《规范》整理和生产的1:500城乡地籍图,代码为4。
(5)历史上区段地籍图,代码为5。
(6)影像要素、地籍图范围区及标准分幅图理论内图廓,代码为0。
(7)可以根据数据生产的历史和特殊情况,顺延编号。
4.高程坐标系: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5.分幅和编号:采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1.4.5
无特别说明,长度与面积度量单位分别为米、平方米,角度单位为弧度。
1.4.6
1.数据入库预处理成果,即GIS数据成果,采用下列两种方式之一提供:
(1)ESRI的SHP格式,每个图层对应一个SHP文件,相关属性记录在SHP文件中,扩展属性表以.DBF表示,元数据支持文本(.txt)。
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TD1001-9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TD/T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1015-200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TD/T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CH5002-1994地籍测绘规范
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办法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10.在地籍号各组成部分中,如实际编号位数未达规定位数,以前置“0”补充。
11.地籍编号用于信息共享交换的应整体导出。以符号化或注记形式在图件、证照等场合应用的,以不出现混同为原则,视输出图件空间情况截取适用的信息或进行数据转换。例如,可截取地籍编号中的行政区划信息并将其转换为文字,标注在输出件的适当位置;各种输出件中地籍编号的前置0及宗地支号的000均不必输出等(宗地支号标识“-”必须输出)。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农村土地登记规则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实施细则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技术规定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土地登记系列表格的通知
广东省建设厅广东省建设厅关于使用新版房地产权证的通知
表示地理物体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几何类型的数据[GB/T 16820-1997 5.20图形数据]。
属性数据attribute data
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GB/T 16820-1997 5.20属性数据]。
元数据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TD/T1016-2003]。
2.2
土地基础数据库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将土地管理基础数据库数据要素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和四级类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
XX
XX
XX
XX
X
X
|
|
|
|
|
|
大
类
码
小
类
码
一
级
类
要
素
码
二
级
类
要
素
码
三
级
类
要
素
码
四
级类Biblioteka 1.4.8本《规范》为土地基础数据库建库的总体规范,在具体测绘生产项目中,由项目技术设计书依据本《规范》确定生产的具体内容和可选性规定。
2
2.1
土地基础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土地权属要素、房屋权属要素、土地利用规划要素、基本农田要素、栅格要素、其他要素等土地管理基础性信息。土地基础数据库内容的选取依据一方面是遵从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考虑土地管理与数据共享的最基本需求。其他土地管理过程的业务数据如土地执法、土地档案等内容则在相关的专题数据库规范中定义并实现与土地基础数据库的相互衔接。本《规范》将房屋权属要素作为主要的地上物物权要素纳入土地基础数据库,以利于实现“地-楼-房”一体化管理。
要
素
码
其中:
1.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其中:基础地理专业码为10,土地专业码为20;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土地利用的业务代码为01,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的业务代码为02,基本农田的业务代码为05,土地权属的业务代码为06;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二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三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四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
3.数据交换格式:详细规定参见本《规范》“5数据交换”一章。
4.在具体生产项目中,由技术设计书依据任务来源的技术要求及本《规范》有关数据的约束条件确定数据生产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直接存储到空间数据库不区分图幅和块图,以整测区形式提供,各图层文件命名为各层对应的属性表名(参见表2-1)。
1.4.7
本《规范》地形要素部分供地籍测绘生产和建库参考。
1.4.2
1.图幅号命名规则:1:2000图幅号代码为八位码,前后四位分别为图幅内图廓西南点坐标数字,不足位前补“0”,如某图内图廓西南点坐标为“(86.2,32.0)”,则图幅号为“08620320”;1:10000图幅号采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统一编号,如F-49-35-(36),其编号为“0F493536”;1:500图幅号参照1:2000图幅号命名规则。
矢量数据vector data
用x,y(或x, y, z)坐标表示地图图形或地理实体的位置和形状的数据[GB/T 16820-1997 5.18矢量数据]。
栅格数据raster data
按照栅格单元的行和列排列的有不同“灰度值”的像片数据[GB/T 16820-1997 5.19栅格数据]。
图形数据graphic data
2.图名命名规则:以图幅中间主要的标准地名或单位名称命名。
1.4.3
地籍号由“行政区划代码+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组成,其编码规则为:
XXXXXX XXX XXX XXXX XXX
—————— ——— ——— ———— ——
行政区划(六位数字码)
乡镇|街道|街区(三位数字码)
街坊|村坊(三位数字码)
1.4
1.4.1
1.图件类型:本《规范》涵盖1:500、1:2000和1:10000三种比例尺。1:500图件为建设用地(包括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服务,称为1:500城乡地籍图,其标准对应于国家城乡地籍图相关规定;1:2000和1:10000图件主要为土地利用管理服务,称为土地利用图。
2.图件类别:
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行政区划代码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规范房地产权性质和用途登记内容的通知
1.3
本《规范》采用下列术语及定义。
现象phenomenon
城镇地籍或土地利用所描述的事实或存在。
要素feature
城镇地籍或土地利用所描述的现象。
类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层layer
具有相同应用特性的类的集合。
GB/T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6820-1997地图学术语
GB/T17798-2007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17986-2000房产测量规范
GB/T 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
(1)按本《规范》整理和生产的1:500、1:2000数据为日常工作底图,代码为1。包括按本《规范》整理和生产的1:500城乡地籍图、1:500城乡地籍图范围外以调绘测量方式生产的高精度1:2000土地利用图。
(2)土地详查及其后历年变更调查的1:10000土地利用图,代码为2,历年图件在代码后以“-”加年份(YYYY)表达,如1998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图,代码为“2-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