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经营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海尔集团的启示

合集下载

跨文化管理在海尔集团全球化品牌战略中的应用

跨文化管理在海尔集团全球化品牌战略中的应用

跨文化管理在海尔集团全球化品牌战略中的应用一个企业的发展成长离不开文化的沉淀和发展,一个跨国企业的发展更注重企 业文化的发展和沉淀。

特别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到不同国度去发展或并购了不 同地域文化背景的企业时,如果要成功并购达到双赢结果,在处理不同背景文化 是更需要谨慎行事,在遵循东道国文化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发展企业文化去适应是 一条明智的道路,否则,企业可能面临重重发展障碍,得不偿失。

海尔集团是我国一家生产白色家电的知名的民族企业,自从上世纪 80 年代创 业以来,先后实施四轮战略,前三轮战略的具体内容我们不在这赘述,我们关注 最后一个战略,即全球化品牌战略,海尔集团 CEO 张瑞敏认为“三分天下,两份 在外”,2006 年海尔集团开始了全球化品牌战略。

海尔集团在实施这个战略前已 经完成了国际化战略,为全球化品牌战略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以前的国际化战略 与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区别在于:前者以中国国内为生产基地,向全世界销售产 品。

而后者是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中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

要达到在海外创造本 土化的海尔品牌,就要解决好企业产品竞争力和营运水平的问题,实现供应商、 客户、用户都实现多赢,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本土化海尔品牌,而企业文 化的建设和发展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中国加入 WTO,很多企业响应国家号召走出去,而 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创造中国自己的品牌。

从单一文化转变 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 步走的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即采用“城市包围农村”的逻辑,即先去欧美 等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 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

一个典型的跨文化管理的案例发生在海尔在美国工厂的故事,即 6S 大脚印的 故事,给海尔集团在海外的发展扩张时在企业文化管理方面寻找到清晰的出路。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以海尔公司为例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以海尔公司为例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以海尔公司为例摘要:马克思说过,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可以说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达,形势时时刻刻的都在变化的时代,许多传统企业都在寻求改革之道,而人力资源改革无疑是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海尔公司人力资源改革的改革环境,及改革方法,并从中总结出了海尔人力资源改革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海尔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改革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及目标(一)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力图将组织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结合起来,注重员工的能动性和内在潜能的开发,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组织的长期目标以达到组织的长期利益最大化[1]。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激发员工的奉献精神,解决员工愿不愿意做事的问题,以及培养和发展员工的能力,解决员工能不能做事的问题。

(二)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满足下面几个要求:1、足够的工作量和企业发展前景。

工作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员工对工作的自主能动性,如果工作量不够饱满就不可能有高效能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个最完美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就是每个员工都不需要上级管理者安排工作,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企业的目标该干什么。

而上级管理者该做的就是帮助员工把企业的大目标分解成每个员工自己的小目标。

2、好的组织文化和氛围。

组织文化氛围多种多样,严厉,宽松等等,但是不论哪种氛围,一个好的组织文化氛围都是应该以工作为导向能够让员工积极进取的组织文化氛围。

从高层管理者到普通员工,要合力塑造一个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组织文化氛围。

3、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一个合适的薪酬水平,是企业招募并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

从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总是要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才会追求更高境界的需求,而且绝大部分人在追求高境界需求的时候不会放弃低层次需求的所有权。

薪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可以支配的社会资源,决定一个人在企业中的努力程度及忠诚度,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实现。

海尔集团的跨文化管理

海尔集团的跨文化管理

1999年4月30日,海尔在美国南卡州 年 月 日 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 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园区占地 700亩,年产能力 万台。2000年正 万台。 亩 年产能力50万台 年正 式投产生产家电产品, 式投产生产家电产品,并通过高质量 和个性化设计逐渐打开市场。 和个性化设计逐渐打开市场。这意味 着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 着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 海尔的成立,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 海尔的成立,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 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 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 2002年3月5日,海尔买下纽约中城 年 月 日 格林尼治银行大厦作为北美的总部。 格林尼治银行大厦作为北美的总部。 对海尔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对海尔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代表 着海尔对美国市场的承诺, 着海尔对美国市场的承诺,即海尔要 在美国扎根下去。 在美国扎根下去。 目前, 目前,海尔产品已顺利入驻美国排名 10大的连锁集团 大的连锁集团, 前10大的连锁集团,并获得 “最佳 供货商” 免检供货商资格” 供货商”、“免检供货商资格”等荣 誉。 海尔在美国的社会贡献得到当地认可 和称赞。 和称赞。为表彰海尔对南卡投资和对 当地发展所做的贡献, 当地发展所做的贡献,开姆顿市所在 的 Kershaw 县政府将 2001 年的 颁发给了海尔; “ 社区贡献奖 ” 颁发给了海尔; 2002 年,南卡州政府更授予海尔美 国工厂 “ 创造就业奖 ” ,而且为了 支持南卡工厂更好更快的发展, 支持南卡工厂更好更快的发展,南卡 州政府还给予海尔美国工厂优惠的工 资税返还待遇, 资税返还待遇,该项目被政府认为是 贸易带动投资的典范; 贸易带动投资的典范;市政府无偿将 市里的一条大路命名为 “ 海尔大 道 ” ,这是美国国内第一条以中国 企业命名的道路。 企业命名的道路。

海尔的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海尔的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 按照以往的中国式的用人惯例,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指要 了解属下的方方面面,优点和缺点,并且权宜用之。这就导致很多时 候许多优秀人才因“一叶障目”,由于自身的某一些缺憾失去了追适 合的岗位;而不少的“中庸”之才却可以凭借所谓“全才”,走马上任。 • 海尔总裁张瑞敏针对干部必须接受监督制约指出:所谓"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反动理论,是导致干部放纵自己 的理论温床。《海尔根》上也曾撰写专文讨论此问题。该文指出,通 过赛马赛出了人前面,就看你自己的了。""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人。 作为企业领导,你的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建立一个出人才的机 制,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作为企业领导,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 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他的长处。"“
入乡随俗,融入多元文化
• 海尔的全球化理念正在一步步的向前推进, 而世界各地的海尔也正积极的进行着本地 化的改良。造就当地人的海尔,而非 中国海尔在当地。海尔在美国建厂好比是 播下了一粒种子,通过人力资源的本地化, 海尔希望实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移植, 而是在当地扎下了根并成长为茂密森林的 海尔。
• 为了加快国际化进程,海尔的做法是,先把“洋人”“海 尔化”,再有“海尔化”了的“洋人”来实现海尔国际化 的目标。这其中的关键是怎样才能是“洋人”“海尔 化”--海尔以企业文化为核心,通过各种形式让他们认同 海尔的价值观。 • 美国海尔贸易公司总裁贾迈尔、欧洲海尔贸易公司总裁亚 默瑞,现在都成了地道的海尔人。贾迈尔说:"我爱海尔, 它带给我永远创新的精神。" • 亚默瑞起初在欧洲的著名的跨国公司工作,后来成立了自 己的公司,专为GE、惠尔浦和西门子等名牌家电做销售 代理,于1998年加入海尔。亚默瑞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 都已经"海尔化"了:节奏紧张,分秒必争,与市场保持"零 距离".他说:"钱对我不重要,我给海尔感,不是为了钱。 我没有孩子,没有人继承我的财产。我看重的是海尔的事 业。"

海尔的跨文化管理战略研究

海尔的跨文化管理战略研究


• 尽管作为一家白色家电中国企业,海尔在 中国及国际市场上具有了比较高的影响, 甚至有个别产品在北美市场,其产品的外 观设计得到了白色家电专业设计师的认可, 但是,就其产品本身而言,在开拓成熟市 场如日本、欧美市场时仍然存在费用过高 的问题;

• 作为我国领袖品牌的海尔更是将其主业延伸至彩电、热水器、微波炉、 手机、电脑等各种电器和电子产品,甚至药业、物流、金融行业。自 从2001年进入金融以来,张瑞敏以大开大阖的手法开创了海尔今日之 多元化局面,但回头看看海尔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的业绩,保持 盈利的仍然是近20年的传统业务—冰箱、洗水机、空调等白色家电业 务。在主业利润越来越薄的今天,海尔全力推进的多元化战略,正在 面临自2001年以来最严峻的时刻。不仅仅是手机业务,海尔几年来苦 心经营的金融、电脑、药业、家居等多项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这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多年来海尔集团投资和进入的新业务几乎毫无 建树,手机的巨亏只不过是海尔多元化面临严酷“大考”的开始。多 元化整合表现出高负债率,以及并不乐观的盈利能力。2007年,中国 海尔国际提交的打算在印度投资建立电信手机营销公司的提案又被印 度储备银行拒绝了。据报道,由于印度政府对于来自中国的投资越来 越敏感,印度政府目前政策规定任何来自中国公司的投资计划都必须 受到非常认真的审查。储备银行的做法说明了外国公司在印度投资之 前将受到更多政府机构的审查。

• 海尔国际化几年以来,其实施“国际化即本土化” 的国际经营思路过程中也付出了高额的成本。虽 然“海尔”品牌在国际化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 其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销售的“三位一体” 战略实施地并不顺利。海尔在国外的公司,除了 少数几个管理人员由国内派驻外,其余全部在当 地聘用,而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往往是国内的几 倍甚至十几倍。特别是在处理加班问题上,虽然 国外员工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加班,但是国外 大都要求严格按照本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支付加 班报酬,并且很多员工本身并不愿舍弃休息时间 去加班,因此这不但给海尔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 而且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

海尔集团的人才管理

海尔集团的人才管理

海尔集团的人才管理海尔集团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企业,它以其卓越的人才管理而闻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海尔集团深知这一点,因此注重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海尔集团注重人才的吸引。

海尔集团在人才引进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海尔集团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招聘渠道,通过吸纳海内外高校毕业生、专业人士和行业专家,不断补充和强化企业的人才队伍。

其次,海尔集团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参与各类人才交流、展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加入。

此外,海尔集团还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享资源和优势,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其次,海尔集团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海尔集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海尔集团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体系,从入职培训到岗位培训再到管理培训,为员工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此外,海尔集团还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创新,推行“内外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海尔集团还注重选拔和培养优秀骨干人才,通过内部培训和交流机制,将优秀人才培养成为业务专家和领导者,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次,海尔集团注重人才的激励与激励机制。

海尔集团通过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海尔集团注重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激励,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使员工获得实际的物质回报。

此外,海尔集团还注重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通过内部晋升、岗位调动等方式,为员工提供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激励员工通过不断努力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最后,海尔集团注重人才的留住与发展。

海尔集团认识到员工流失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因此注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海尔集团积极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倡导开放、包容、创新的工作氛围,鼓励员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创意。

海尔集团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剖析

海尔集团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剖析

253《商场现代化》2006年2月(中旬刊)总第458期危机,却又发现,企业最缺乏的恰恰是企业文化.有的企业也确立了冠冕堂皇的价值理念体系,但仔细分析起来,就不难发现这些企业口是心非,比如说的是如何真诚、如何以人为本、如何顾客至上,却做着有损顾客和员工的事情。

有的企业几乎把企业家吹捧为神,将企业命运系于一人之身,所以一旦企业家出事,整个企业也就一蹶不振了。

这方面的教训已经很多了。

日本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在管理中,注重人情味和感情投入,给予员工家庭式的情感抚慰。

他认为,“一个日本公司最主要的使命,是培养它同雇员之间的关系,在公司内部创造一种家庭式情感,即经理人员和所有雇员同甘苦、共命运的情感”。

目前,许多国内企业都定期举办各种宴会、联欢会、生日庆祝会、舞会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拉近员工之间的距离,使管理者倾听到职工对企业的真诚建议,让员工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4.降低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深刻意识到企业因为人才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通过科学的管理降低人力资源开发成本。

如网络招聘、广告宣传形式的改变、招聘区域的选择等。

采用职业年金计划等激励机制、工作环境、企业发展战略、内部流动、职务升迁、培训等方式真诚挽留和吸引人才。

通过提高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双向诚信度降低人才流失。

来降低人力资源开发成本。

5.建立人力资源职能评估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作用到底在哪里?还要由人力资源职能评估系统来考核。

通过评估显示人力资源开发部门做了什么?对企业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多年的实践。

应该结合企业的特点以及本行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外部比照基准法。

在评估人力资源开发价值的时候。

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在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照.一种途径是在行业内或地区内进行调查;另一种方式是在小范围内与相关企业进行细致的调研。

在企业横向比照中一些典型的衡量标准包括:人力资源部门人数占全体员工的比例、人力资源职能的成本、力资源部门的年工作量、人力成本指标如工资成本、员工流动率、出勤率等方面。

人力资源对海尔集团的作用

人力资源对海尔集团的作用

大连大学工商管理双学位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学院: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 9 日摘要现代企业都希望以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为契机,强化竞争力,提升稳定性,促进自身的长足稳定发展。

海尔集团的迅速崛起及在今天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无疑起到了强力的推动作用。

本文以海尔集团这一代表性企业,从管理理念、管理内涵、管理体系对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剖析,以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在其发展路上的所发挥的助推作用,以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作用目录一、海尔集团迅速发展的内在因素 (1)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 (1)(一)“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理念 (1)(二)立足于“三眼论”的管理内涵 (1)(三)“尊重人、培养人、激励人”的管理体系 (2)三,海尔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2)结语 (3)参考文献 (4)一、海尔集团迅速发展的内在因素如今,海尔集团在国内外享誉盛名,知名度非常之高,然而追溯历史,却是从一个初期亏损近150万元的小厂发展起来的。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海尔集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国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当前其全球营业额已近千亿元,成为特大型的跨国经营企业集团,在市场占有率和世界白色家电销量上名列前茅。

的确,对于尚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界来讲,海尔集团的发展速度和取得的巨大成功无疑是一个奇迹,让无数西方人看到见证了黄种人的智慧,看到了发展的力量。

在赞许与掌声背后,更多的好奇——是什么因素成就了现在的海尔集团?探求其奥秘,一个最为基本的因素就是其现代战略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1]。

海尔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非常成功的,对其进行剖析无疑将对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一)“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理念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其实质是一种人本管理模式,就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创造性。

企业跨文化管理以海尔为例

企业跨文化管理以海尔为例
企业跨文化管理 —海尔集团
国贸1033班
1
目录
跨文化管理的定义 跨文化管理的特征 跨文化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以海尔集团为例
2
跨文化管理的定义
跨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
(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即在全 球化经营中,对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 包容的管理方法,在跨文化条件下克服任 何异质文化的冲突,并据以创造出企业独 特的文化,从而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过程。
3
跨文化管理的特征
跨文化管理具有多元性和变革性特征。
多元性特征,是指多种民族文化并存的特征。 跨国公司的员工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其 语言、文化习俗、处事方式等均有所不同。管 理时,需要兼顾各种背景,因此管理的方法及 内容就变得多元化。
变革性特征,是指公司处于不同的国际化运营 阶段时,人力资源的管理具有着不同的任务和 目标。
10
(四)对跨国公司及其员工具有激励 作用
跨国公司通过跨文化管理可以使各个子公司 及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发奋进取 精神的效应。通过跨文化管理形成了共同宗 旨、共同愿望、最高目标、价值观等。对员 工的这种激励是一种内在的引导,它不是被 动消极地满足人们对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 求,而是通过企业文化地塑造使每个员工从 内心深处产生为企业拼搏的献身精神。
4
跨文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些有实力的公司开始 在国外直接进行投资、生产、经营,为了 适应跨国公司的发展,管理必须要考虑子 公司所在国与母公司所在国的文化差异, 必须要做好跨文化的管理。
5
(二)解决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的需要
由于跨国公司的母公司所在国与子公司所在国之 间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经理、职员之间的文化 不同,使得在一些管理的基本问题上,如经营 目标、市场选择、管理方式等重大问题上存在 着差异。跨国公司进行跨文化管理时,关键在 于如何跨越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的障碍,在两 种文化的结合点上寻求和创立一种双方都能认 同和接纳的、发挥两种文化优势的管理模式。 因此才能更好地解决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所带 来的问题。

中土跨文化企业管理团队建设分析——以海尔公司为例

中土跨文化企业管理团队建设分析——以海尔公司为例

中土跨文化企业管理团队建设分析——以海尔公司为例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跨国经营已经是很多企业必须迈出的一步。

对于跨国企业的经营来说,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跨国经营过程中的案例,有很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也有很多失败的教训让我们引以为戒。

由于跨国企业需要涉及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人群的融合与合作,所以团队建设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本文以海尔集团在土库曼斯坦的跨国经营案例为例,分析了跨文化管理团队建设现状及措施,为企业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土跨文化;企业管理团队;建设1中国企业国际化跨文化管理概述1.1中国企业国际化跨文化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1.1 跨文化管理的多元性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发展和形成都是由于民族和历史的长期积淀,由于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们所生活的地域、环境、习性等因素,人们在长时间的生活过程中会形成不一样的文化特质。

这些文化,既有相通的地方,也有显著的差异。

跨文化管理在推进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尊重文化的多元性,通过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够更好的构建包容和互助的文化氛围。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社会属性,社会文化的形成是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相处不断调整的结果。

文化的多元形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起源不同。

不同的民族起源的社会形态不一样,如中国属于农耕民族,西方国家属于狩猎民族;2)语言不同。

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甚至有很多国家的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化也不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体现;3)宗教信仰不同。

宗教是文化的最重要的一种代表形式,人们所信奉的精神和神圣形象在很多时候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方式;4)历史传统观念和价值观不同。

每个民族对于道德、行为方式、金钱等社会事物的主观判断都不一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

跨文化管理中所面临的企业文化的多样性虽然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面临着复杂的经营环境:1)行为冲突。

海尔集团的跨文化管理课件

海尔集团的跨文化管理课件

建立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机制与平台
总结词
海尔集团通过建立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机制和平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减少了文化冲 突和误解。
详细描述
海尔集团在国际化过程中,注重建立跨文化沟通机制和平台。企业通过定期组织文化交流活动、语言 培训、团队建设等,加强了员工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此外,企业还建立了跨文化管理团队,专门负责 处理文化差异和冲突,及时解决问题。
海尔集团的跨文化管理
目录
• 海尔集团跨文化管理概述 • 海尔集团跨文化管理实践 • 海尔集团跨文化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 海尔集团跨文化管理的成果与影响 • 海尔集团跨文化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01
海尔集团跨文化管理概述
海尔集团概况
• 海尔集团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家电企业,总部位于中国青岛。自 1984年成立以来,海尔一直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家电产品和服 务,并逐渐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家电品牌。
03
海尔集团跨文化管理的挑战与对 策
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挑战
01
不同国家员工之间的文化差异
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员工,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
,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如工作习惯、价值观、沟通方式等。
02
语言沟通障碍
由于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员工,不同的语言也成为跨文化管
理的一个挑战。
03

建立多元文化团队
招聘不同文化背景员工
积极招聘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员工,并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机会 和待遇,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团队。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鼓励员工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和社交活动,促 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搭建多元文化平台
建立一个多元文化的平台,为员工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促进 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

人力资源跨文化分析 -

人力资源跨文化分析 -

1、案例背景当今时代,随着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趋于全球化,跨国企业将会越来越多,以至于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越来越频繁。

跨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由于人力资源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人力资源的跨文化管理对于跨国企业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以中国海尔集团开拓国际市场时针对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采取的策略进行总结分析,学习海尔是如何成功地实现人力资源的跨文化管理的。

海尔集团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从1995年起,就着手在海外投资建厂。

1996年,在印尼建立了海外第一家以生产电冰箱为主的合资生产企业。

之后,1997开始相继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南斯拉夫建厂;1999年2月,海尔在中东设立分公司。

经历在东南亚的“牛刀小试”之后,海尔开始重拳出击美国市场。

1999年,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设其在北美的第一个家用电器的生产基地,在波士顿建设设计中心,在纽约建设营销中心。

那么,海尔是如何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化集团公司的呢?海尔的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采取的是怎样的策略呢?2、海尔——国内管理2.1以人为本——海尔的创新用人机制2.1.1变相马为赛马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的运行。

海尔的赛马机制具体而言,包含3条原则:一是公平竞争,任人唯贤;二是职适其能,人尽其才;三是合理流动,动态管理。

2.1.2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海尔集团实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

三工,即在全员合同制基础上把员工的身份分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临时工)他们分别享受不同的三工待遇(包括工龄补贴、工种补贴、分房加分等),并且根据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进行动态转换。

2.1.3升迁机制——海豚式升迁“海豚式升迁”,是海尔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特色。

有的经理职位已经很高了,但是他如果缺乏某方面的经验,也要派他下基层;有的管理者各方面经验都有了,但综合协调能力较低,也要派他到相关部门去锻炼。

海尔的用人之道及其启示

海尔的用人之道及其启示

海尔的用人之道及其启示作者:杨梅冰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2期●杨梅冰中图分类号:F270;C9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7)04-0014-03一、海尔的用人理念企业管理一般主要管四样东西:人、财、信息、战略。

后三者又都要由人去管理和操作,人是行为的主体,可以说,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此,现代的企业总是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用人理念。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者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的运行。

在以上人力思路的指导下,海尔建立了较完善的用人理念。

1.“海尔的发展离不开各种人才的支持,员工也是企业上帝”的理念海尔纳百川而不嫌弃细流,容污浊而能净化为碧水。

广揽五湖四海有用之才,而且具备自净能力,在这种氛围里,每一个人的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各种人才得以支持和保证。

2.“管理就是借力”的理念张瑞敏说:“人的素质是海尔成功的根本。

企业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人。

管理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借力。

你能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这个企业就成功了。

如果全体员工愿意把力量借给我,一起完成同一目标,这就是成功的管理。

”3. “你能翻多大跟头,就给你搭多大舞台”的理念企业坚持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建立一套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在实现企业壮大目标的同时,给每个人提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空间。

4. “谁掌握多大权力,谁就承担多大责任”的理念从管理角度说,管理人员是少数,但他是关键的;工人是多数,却处于从属地位。

因此,出了问题,管理人员首先要承担责任。

海尔的“80/20原则”就是管理人员与员工责任分配的原则。

在海尔看来,只要把管理层抓起来,就能把系统抓起来;系统抓起来了,整个企业就能有效运转。

二、海尔的用人机制海尔的用人理念是海尔行动的指南,海尔的用人机制服务于用人理念。

其主要的机制有:1. 赛马竞争机制古语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跨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跨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跨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无论你原来是何种文化,当你到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业务,你的管理风格要适应当地文化,而不是用你的文化来压倒当地文化。

民族文化对沟通无疑具有很大影响,某些文化上的障碍,比如说语言,是很明显的。

另外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表达情感的文化准则,这些准则因历史背景的不同而各异。

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之下,跨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考虑跨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一)跨文化对于管理方式有着重要影响跨文化经营蕴涵着文化的交流、冲突与碰撞以及文化的摩擦、融合与再生。

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管理,就是要将不同的民族特性、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与先进的管理方法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将之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我们仅以美国海尔为例,来探讨海尔跨文化人力资源管源的成功之道。

在美国,海尔巧妙地将海尔的核心价值观创新,与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结合起来。

“6s脚印”是1998年以前,在青岛海尔用于后进者站在上面找差距的地方,而移植到美国,则直接成为先进者讲经验的地方,美国海尔人争先恐后地站到“6s脚印”上一展风采;美国的员工们都喜欢海尔家的感觉,海尔要求上班时间不听音乐,美国员工开始都不理解。

但是,从安全方面解释,他们慢慢地接受了。

然后,海尔人又用他家人的照片为他创造出一个个性化的工作空间,以缓解由于工作时间没有音乐陪伴而带来的不适;海尔先进的管理理念,带着东方文化特有的人情味和亲和力,打破了不同民族和语言的障碍,逐渐融人美国员工的心灵之中……海尔文化的精髓在潜移默化地被不同价值观的人们所接受,海尔创新的企业文化核心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认同,海尔文化的精髓已开始在海尔员工中扎根、开花、结果。

(二)跨文化会影响管理人员与下属打交道所采取的方式在以下情况下,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下属期望上级如何领导自己,决策者如何在层级内部加以贯彻:最重要的是什么东西对个人产生激励。

美国学者罗纳在对德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和日本的一项调查表明,对德国企业员工富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是满足其安全需要、进步需要、利益需要、认知需要和接受训练的机会;对加拿大员工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是工作自主性需要、在同事和管理者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进步的需要;对英国员工最富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是满足其接受训练并提高其工作技能的需要、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工作自主性需要、进步的需要、利益的需要和安全需要;对日本员工量富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是满足其对工作的物理环境的需要,与同事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安全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进步的需要、接受训练并提高其工作技能的需要。

19.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19.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目录摘要 (1)引言 (2)1 海尔跨国经营现状 (3)1.1海尔集团发展简介 (3)1.1.1海尔海外子公司的发展简介 (3)1.1.2海尔与其它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比较 (3)1.1.3海外子公司人员组织简介 (4)1.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现状 (4)1.2.1培训与开发 (4)1.2.2绩效管理 (5)1.2.3薪酬福利管理 (5)1.3海尔与TCL境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5)2 海尔跨国经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6)2.1总体上存在的不足 (6)2.1.1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贯彻的不足 (6)2.1.2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存在严重不足 (7)2.2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存在的不足 (7)2.2.1“赛马不相马”理念的不足 (7)2.2.2人单合一双羸模式的不足 (8)3 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改进策略 (8)3.1人力资源开发之全员培训 (8)3.1.1培训内容 (8)3.1.2培训的实施程序 (9)3.2健全绩效评估体系 (9)3.2.1外派人员的绩效评估体系 (9)3.2.2东道国员工的绩效评估体系 (10)3.3完善东道国员工的薪酬体系 (10)结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本文阐述了海尔作为中国跨国经营的领航者而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研究其出发点的战略目标。

为了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更有效的使用人力资源,结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看法,对跨文化企业内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海尔集团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

海尔集团是全球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力的民族品牌,其在CEO张瑞敏的带领下,不断的通过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来维持其领先地位,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企业即人,管理即借力”,人是企业最具活力的且是唯一能增值的资产,如果想保持企业的活力源泉并实现持续发展,唯一的途径就是让每个员工都具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每个人都发挥最大的主动性和潜能性,即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

海尔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海尔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剖析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阅读次数:21408海尔——中国家电行业的一艘航空母舰,不仅在中国,甚至世界,海尔的名字都是家喻户晓。

学习GE,冲进世界500强,海尔提出的这些口号曾经令中国企业界为之震动。

而正如众人所知,作为第一家登上哈佛商学院讲堂的中国企业,海尔集团已成为中国现代企业经营成功的一个典范。

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人,包括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

本期将深入探讨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

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海尔现有员工2万多人,已在海外发展了62个经销商,30000多个营销点。

到1999年,海尔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15亿元。

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实现了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作为这样一家企业,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必然有其独到之处。

一、海尔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1、“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人”--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在总裁张瑞敏“走国际化的道路,创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其品牌价值不但稳定居中国家电业榜首,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也越来越高。

1997年,国家经贸委确定海尔为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的6家试点之一。

海尔的国际化经营驶入快车道,在国际市场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

海尔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这种环境下,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名牌,每一个员工首先应成为国际化的人才。

因此,海尔集团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必须适应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大目标,为企业培养真正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根据海尔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案例分析

根据海尔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案例分析

根据海尔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案例分析1 海尔的环境因素1985年5月,受命于危难中的青岛电冰箱厂厂长张瑞敏,面临的市场形势是严峻的。

当时海尔在规模,品牌方面都是绝对的劣势,只能靠质量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从1989年起,海尔正式实施“OEC管理法”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尔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经营理念,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的战略扩张。

当全球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竞争的加剧,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等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海尔实施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

2海尔的组织宗旨和目标海尔在“走国际化道路,创世界名牌”的公司宗旨和经营思想指导下,相应确立了“先造人才,再创名牌”、“斜坡球体”和“人才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理念海尔为配合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先是通过“砸冰箱”事件,推行OEC管理制度,要求员工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形成“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基础体制,建立“SST”机制。

3 海尔的优势和文化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它以优质的产品,良好的售后服务赢得市场。

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例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实现了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海尔注重质量,强调“品牌”与“饭碗”之间的关系海尔的成功在于集团能够在战略层面上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总体发展中,将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并取得了巨大效益和发展。

4海尔的人力资源战略海尔在“走国际化道路,创世界名牌”的公司宗旨和经营思想指导下,相应确立了“先造人才,再创名牌”、“斜坡球体”和“人才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理念,并随着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的转移,适时调整不同战略阶段的人力资源战略子目标。

如:与名牌战略相契合的人力资源战略子目标是“OEC管理”;与多元化战略相契合的人力资源战略子目标是“挑战满足感、经营自我、挑战自我”;与国际化战略相契合的人力资源战略子目标是“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人”。

海尔文化与HR结合的成功典范

海尔文化与HR结合的成功典范

海尔文化与HR结合的成功典范2010年08月31日张瑞敏是榜样,但不能神话,海尔的成功关键是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有效结合的结果。

海尔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界的一面旗帜,它的管理经验被无数专家探讨过、研究过,褒贬不一。

很多专家也曾发表文章谈“海尔的成功经验”,主要观点不外乎这么几种:1.海尔的成功是张瑞敏个人的成功;2.海尔的成功是品牌战略的成功;3.海尔的成功是服务战略的成功;4.海尔的成功是海尔狠抓基础管理,实施OEC(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结果;5.海尔的成功是不断创新的结果。

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笔者认为都没有谈到问题的实质。

根据笔者在海尔的经历,以及对它的了解和感悟,笔者认为海尔的成功关键是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植入的有效结合。

寻找文化源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种力量是最可怕的,一是资本的力量;二是文化的力量。

资本主要解决“物”的问题,是物质方面的事情;而文化主要解决“人”的问题,是精神、追求和创造力方面的事情。

当二者结合到一快的时候,企业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企业在初创时,一般的情况是资本比较匮乏,当企业完成一定的资本积累后,社会各方面的资源都会向企业集中,资本不再是企业的稀缺资源。

这时,企业最缺乏的是精神、追求、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就是企业文化。

管理不是万能的,它可以不让员工出错误,但它同时也能扼杀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也就是一句空话。

如何让员工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进行创造,一直是经营者、管理者力图解决的问题,而这恰恰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要力图达到的目标。

在这样一个无形胜有形的时代,对一个初步完成资本积累的企业来说,文化的力量远远胜过资本的力量。

很多企业之所以不能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因为它们没有很好的企业文化体系,没有保证企业文化体系得以落实的人力资源系统。

企业是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一个企业文化系统至少应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使命、愿景目标、核心价值观、原则、核心口号。

《海尔人事巨变》心得体会

《海尔人事巨变》心得体会

《海尔人事巨变》心得体会
《海尔人事巨变》是一本关于中国企业管理的案例研究书籍,通过讲述海尔集团在人
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巨变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一些体会。

首先,我被海尔集团的创新和变革精神所深深震撼。

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在社会变革
的浪潮中显得越来越不适应,而海尔集团在这个关键的时期选择了勇敢地进行变革。

他们推崇一种自主创业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创新和承担责任,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
潜能,使之成为企业的主人。

这种开放式的管理模式使得海尔集团能够在竞争激烈的
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我认为海尔集团的成功离不开对员工的高度重视。

书中提到,海尔集团将员工
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和成长,并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
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这种人才战略使得海尔集团能够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形成了一支高效的团队。

在我看来,企业要想取得长期发展,就必须注重员工的发展
和培养,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最后,我也对海尔集团在组织架构变革方面的做法表示认同。

传统的组织架构往往过
于复杂和僵化,阻碍了信息的流动和决策的快速执行。

海尔集团通过进行扁平化和分
散化的组织调整,打破了层级壁垒,增强了企业的灵活性和执行效率。

这种组织结构
的变革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反应速度和决策效能,也增强了员工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读完《海尔人事巨变》这本书,我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思维和方法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

海尔集团的创新和变革经验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我相信这些经验对于
其他企业也具有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经营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海尔集团的启示作者:不详〖引言〗时代的个性每个时代都拥有自己的个性。

我们如今所处的时代与以往任何一个人类活动的历史时期相比有着更为明显的个性。

政治经济气候的风云变幻,科技信息的风起云涌,使得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切都充满了变数,而这一切变化则暗示着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这个时代将不再有“国界”。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是新生的名词;然而在今天它却包含了更为深刻的意义。

我们的时代中,跨越国界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以至于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将会此起彼伏。

“跨文化”不再是高层领导会晤时的专有名词,不再属于企业高层洽谈所用的新闻词汇。

它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是组织构建中的重要成分。

因此,这篇论文将从企业人力资源的不属于管理的角度,直面“跨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并尝试着解答文化冲击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全文将以中国海尔集团开拓国际市场时所遇到的风风雨雨作为案例追踪分析。

〖正文〗对于有过程序开发经验的人来说,“Hello,World!”将是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

因为那标志着,他的第一串代码行成功的执行了!而对于处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企业家来说,这句话同样凝聚着兴奋与激动。

它标志着您的企业步入了全球化的崭新领域。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迷茫从此开始了。

全球化?还是本地化?这个命题原本属于战略管理的范畴,然而当今社会的重大演变使得知识经济成为主流,信息经济逐渐衍生。

知识的载体在于人,人力的全球化或是本地化将因此显得格外重要。

跨国公司在华管理战略上强化协调控制的管理战略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开始将亚太地区总部移到中国,或者建立中国地区总部。

跨国公司在实施人力资源本地化策略同时,强化对关键岗位的控制。

南开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跨国公司控制在华企业的重要机制是直接任命总经理进行财务监控和直接任命关键部门的经理。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母公司都认为合资企业总经理的任命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机制,在由外方任命负责人的部门中,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占的比例高达94.2%和92.8%。

然而,表面上看来,「本地化」和「全球化」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过程。

但事实上,本地化与全球化互为表里,全球化要能推得愈深,就必须去本地化。

没有各具特色的本地化人力、产品和经营理念,哪有全球化的跨国集团?本地化运动可以看作是全球化「大军压境」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的反应。

而全球化其实是全球性的本地化,它在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跨国公司都形成了难以辨认其所自的组织文化,也因此全球化造成的是一个多元化的企业。

与全球化相对应的,本地化也是现代跨国企业应当面对的问题:要在世界各地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实现本地化,尤其是人力资源的本地化成为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抢占的制高点。

跨国经营的本质就是劳动力资源、市场资源等各种生产力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永远处在一种流动性的资源再分配的状态中。

绝对的流动性中有相对的稳定性,这个相对的稳定性就是企业经营的本地化——人力资源本地化、生产本地化、市场本地化。

海尔的全球化理念正在一步步地向前推进,而世界各地的海尔也正积极地进行着本地化的改良。

张瑞敏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谈到:“海尔在海外的本地化一定要跳出产品的概念,海尔的目标就是要做到在当地融资、在当地融智。

”海尔认为真正的国际化应该是当地融智,也就是说人力资源应该主要用当地的,因此美国海尔的员工都是美国当地人。

张瑞敏做了有关美国和日本公司的比较,发现美国公司往往会比较成功地进行国际化,其原因是日本公司很难接受外来人,而美国公司则敢于让当地的员工放手大干。

海尔在美国建厂好比是播下了一粒种子,通过人力资源的本地化,海尔希望实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移植,而是在当地扎下了根并成长为茂密森林的海尔。

国际化的海尔,本地化的“融智”同样也给海尔带来了另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跨文化”管理。

跨国利润和跨国风险成正比。

跨国经营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企业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

文化与多文化不识文化,焉能跨越文化?在进行结构化的分析前,先让我们仔细审视文化与组织的关系。

企业组织是由许多人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情况下,为完成企业共同的目标而组合起来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企业组织的生存方法具有一定的方式,它的思考方法、感觉方法、行动方法也具有一定的样式。

这些方式、样式或者类型成为组织性格的核心,可总称为企业组织文化。

谢恩教授对文化做出了精确的定义:文化是一系列的组织习得的默契与共识,它是人们适应外界以及协调内部的重要核心准则;并且它将被当作默认的方式传授给组织的新成员作为行动的准绳。

谢恩教授,在他闻名遐迩的著作《组织文化与领导》中深刻的指出组织的文化来源于组织的领导艺术。

这就意味着,组织的文化拥有自己的灵魂,那就是它的领导者处事的准则,以及对于价值的取舍。

它的产生与陨逝映射着领导力的潮起潮落。

无论是在外部适应性还是在内部协调性上,强势文化将逐步取代弱势文化而演化成世界的主流!多元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呈现形式,必然的带有其不稳定性。

跨文化的经营所面对的正是这种挑战。

行为方式、思考方式的不同,打破了原有的契约。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它不仅是观念的挑战,而且是对其权威性的挑战。

请注意这样一个事实:肯定任何一方,意味着否定另一方。

这是对某一方文化形式默默的否定,甚至是对某一个文化团体的挑衅!这正是文化冲突的来源。

东西文化的差异甚至可以视作两个极端,作为中国在美投资经营的第一家企业,海尔接受了多元文化的挑战。

海尔在美国建厂,除了市场的风险让大家担忧外,很多人认为海尔成功的关键还在于企业的文化是否能被美国员工所接受。

因为,真正的国际化企业,其重要标志之一是它的文化能够跨越本土,仅仅有产品销售到海外,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际化企业。

文化摩擦是有成本的。

在美国生产需要处理跨文化管理的问题,因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这个过程中,海尔不是迁就美国人,而是一定要美国人接受海尔的文化。

为了防止新雇员和海尔的文化发生冲突,公司挑中的新手,要经过40小时的培训过程,才能够被录用。

在工厂里海尔的文化在很多场合都得到了强化:海尔旗和美国国旗庄重地并挂在车间上方。

“EXCELLENT PEOPLE PRODUCE EXCELLENT PRODUCTS(一流的产品出自一流的人)”、“CUSTOMER IS ALWAYS RIGHT(顾客是上帝)”等醒目而激人奋进的标语。

海尔的文化策略其实是一种顺水推舟的策略。

骑虎难下,就驾驭它。

这样直面跨文化经营的挑战值得仔细思索。

2.生存还是毁灭?请别误会这个标题,事实上我们想指出的是:二元论的思想在文化嫁接的过程中并不是唯一的途径。

在面对跨文化对企业人力结构所带来威胁时,大多数企业为了规避风险会压制这个议题或者使用“妥协的办法”来解决矛盾。

然而,我们认为这不是最佳选择,恰恰相反,它反映了众多企业的无奈。

团结就是力量!面对危机,人们就会走到一起。

团队概念的提出便是基于以上假设。

为了完成特定的使命和任务,我们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团队。

而团队优势的源泉则在于个体的差异互补。

跨文化团队的建立是时代演变的趋势所迫。

正如博斯·芭那里克所说:“多文化团队并不是自然产生的;相反,人类的自然倾向是同类相聚。

”正因为要经历风险,所以大家才会走到一起。

面对这种差异,这种文化的差异,我们没有必要妥协回避,而是应该驾驭它并且利用它。

在这之前,先让我们扫描跨文化团队在“作战”时所遇到的障碍。

我们在与非本土文化的人群交往时经常会进行无意识的比较。

在团队中,这表现为“文化排异”。

实际上,我们每个个体都在进行一系列的筛选、判断周围的人是否和你属于同一类。

对于不同文化的人群来说,这一点便是文化不相容的根源。

明显的不相容特征作为“文化排异”的表现形式:比如语言不通、行为差异;在不断的重复中被团队成员默认最终导致消极的行动。

隐含的价值标准(如:集体行动或个体行动)随之逐渐被体会到,继而被明显特征的表现所肯定。

但是这种隐含的价值标准很少被正确的理解,这来源于人们的“文化排异”。

随着这种价值标准被歪曲(例如:中国人的含蓄被理解为阴险),偏见逐步产生,团队个体信任感丧失。

然而最为重要的是最后一步,文化间的偏见被个体行为人之间的偏见放大(例如:意大利的猫四脚朝天睡觉,那么意大利人也都很懒惰);文化间彻底排斥。

在解决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前,先让我们回想一下高中时所学习过的原子结构模型。

假设两个原子在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当相距很远时,原子核间会产生一定的引力;随着距离的缩短,引力变小逐步消逝继而产生斥力,这股斥力在继续靠近时成几何速度增长;两者永远无法靠拢。

难道就没有理想的办法让他们聚在一起?化学老师教过我们化学键的形成—借助其他粒子构建跨接两者的桥梁!在面对两种不同文化的时候,我们就如同处于以上境地。

最好的办法就是构建跨接的桥梁。

它的作用在于缓冲文化的排斥,使两者间的合作相对稳固。

海尔集团找到了这座桥梁。

海尔的做法是,先把“洋人”“海尔化”,再有“海尔化”了的“洋人”来实现海尔国际化的目标。

让世界各地的海尔人认同海尔的价值观,从而用海尔的文化影响原有文化,消弭文化核心上的排斥感,从而树立共识感。

然而这一步仅仅是开端。

甚至可以说,这一部只是过渡性的策略。

在共同联系的纽带上,必须进一步稳固各个文化价值标准。

请注意,我们并没有说要统一各文化的价值标准,问题在于这已不是不可能做到的。

事实上,我们先前所说的“纽带”不过只是暂时的。

我们要做的是在不同的文化之间缔造信任感(告诉对方,你和他都是一个初衷的),并将它潜移默化成默契。

此时,你会觉得没有偏见,没有隔阂。

要做到这一步,不是一两次会议或者使用HRM 工具便能立竿见影的。

它需要长时间的合作、锤炼;在这一过程中,慢慢地疏通外部障碍直至完全通畅,关键之处在于公正对待每一种文化形式。

海尔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在第一届年会上,海尔的30多个事业部长带着精干的助手,展示各事业部最新的产品或最新的技术成果,邀请来自全球的经理人鉴赏、评判。

不同肤色、讲不同语言的人们,有的穿梭于新样品之间,有的全神贯注的研究问题。

在海尔这个“年会”的日程表上,没有“洽谈、订货”的字眼,现场也听不到翻译们译出讨价还价的激烈语言,海尔将这种完全自由的交流称为“互动”——“商商互动、技商互动、工商互动”。

经过这样的交流,海外经理人与海尔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你买我卖,不是低层次的讨价还价,而是构成了共同发展的关系。

国内与国外经理人互动,通过沟通、碰撞达到更高层次的融通,大家搭建一个海尔,共享一个世界名牌的平台。

全球海尔经理人都能认同一点,就是要把海尔企业文化与世界各地的文化相融合,在更大的市场空间里,让更多的人在接受海尔文化的同时接受海尔的产品。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跨文化团队的优势并不是让步、妥协;而是在于“重新把差异编制在一起,编出一件如约瑟芬所说得‘多彩的外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