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第8章 第2讲 课时提能练27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48份) 人教课标版28

【高中地理】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48份) 人教课标版28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大规模的海水运动(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流经甲处的洋流( )A.是暖流,向南流B.是寒流,向南流C.是暖流,向北流D.是寒流,向北流2.上述洋流( )A.能使西亚至欧洲的油轮航行速度加快B.造成沿岸地区气温升高、湿度增加C.有可能使沿岸地区的能见度变差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形成渔场【解析】1选B,2选C。

第1题,甲处位于北美洲大陆西岸,流经甲处的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自北向南流动。

第2题,寒流会对沿岸地区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地区多雾,因而可能会使沿岸地区的能见度变差。

读我国东南沿海侵蚀海岸分布图,回答3、4题。

3.台湾岛东岸受海水侵蚀较西岸严重,主要原因是东岸( )A.海平面上升B.风浪大C.降水量大D.河流输沙量大4.图中所示的沿岸寒流受盛行风影响,其最强盛的时段是( )A.3~5月B.6~8月C.9~11月D.12~次年2月【解析】3选B,4选D。

第3题,台湾岛东岸面向太平洋,遭受风浪较大,因此东岸受海水侵蚀较西岸严重。

第4题,图中所示沿岸寒流自北向南流,受冬季西北季风的影响,因此其最强盛的时段出现在冬季。

2016年6月26日巴拿马运河扩建运河开通仪式上,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安德罗尼克斯号货轮,成为第一艘通过扩建后的巴拿马运河的船只。

下图为该集团某远洋航线图,读图完成5~7题。

5.只考虑洋流对航线的影响,图中四段航程中最耗费动力的航段为( )A.甲B.乙C.丙D.丁6.丁段航程附近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使沿岸地区气温降低B.使沿岸热带沙漠带呈南北延伸状C.使船只航行污染程度加剧D.冷暖水交汇,形成渔场7.曼萨尼约附近海域夏季多大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水汽易冷凝D.靠近沙漠且位于信风的迎风坡,尘粒多,水汽易凝结【解析】5选A,6选D,7选C。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全套课时作业(40份) 人教课标版8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全套课时作业(40份) 人教课标版8

课时作业(十八)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一、选择题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读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比例图,回答1~2题。

1.影响建设用地用途的最主要因素是()A.土地的数量B.土地的肥力C.土地的区位D.土地的潜力2.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①有利于保持水土②减少蒸发量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促进水循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C 2.D解析:第1题,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对农业生产影响重大,而建设用地主要考虑土地的区位等优势。

第2题,生态退耕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能够涵养水源,增加地表水的下渗,从而促进水循环。

植被覆盖率的增加,植物具有蒸腾作用,蒸发量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提高。

读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四国煤炭占世界煤炭相应比重及占本国能源消费份额(%)对比表,回答3~4题。

3.A.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B.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C.美国、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D.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4.针对丙国煤炭占本国能源消费份额状况及其影响,下列改善措施相对迫切的是()A.煤炭清洁利用技术B.煤炭进出口港口设施扩建C.煤炭化工产业转移D.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建设答案:3.B 4.A解析:第3题,四国中,丙国煤炭占本国能源消费份额最高,故丙应为中国;乙国和丁国煤炭生产量大于消费量,是煤炭出口国,且乙国煤炭储量占世界比重很大,故乙国为俄罗斯,丁国为澳大利亚。

第4题,丙国为中国,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份额最大,对我国环境影响很大。

因此,大力发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相对迫切。

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灾的县城个数与总县城个数的比值)历年平均的月变化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②三个流域的受灾比最高峰均出现在7~8月③受灾比的峰值出现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④三个流域的受灾比最高峰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大致符合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6.造成珠江流域水灾受灾比与其他两条河流差异的原因不包括()A.河流径流量的变率较小B.入海通道较多C.出现咸潮时间长D.流域降水持续时间长答案:5.D 6.C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知,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受灾比最高峰只有黄河出现在7~8月,受灾比的峰值出现时间由南向北逐渐推迟,与降水季节变化大致符合。

2018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重点强化练8含答案

2018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重点强化练8含答案

重点强化练(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

读图,回答1~2题。

1.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①甲处打坝淤地②乙处整修梯田③丙处修建水库④丁处平整土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下图为该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图,图中自然因素中的动力是()A.冬季所刮的西北风B.植被破坏C.人类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D.夏季的暴雨1.A 2.D[第1题,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处为沟谷,应打坝淤地;乙处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丙处为塬面,应平整土地;丁处为陡坡,应植树种草,营造护坡林。

第2题,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冲刷力强,是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自然动力。

] (2017·烟台期末测试)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多年来定西人总结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如下图)。

读图,回答3~4题。

3.塑料大棚农业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农业的发展,被改造的自然环境因素最主要的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4.该治理开发模式可以()①提高环境人口容量②增加农民收入③保持水土④改善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A 4.D[第3题,塑料大棚的原理是太阳辐射可以进来,而棚内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出不去,棚内气温较高,热量得到保持。

第4题,该治理开发模式提高了环境人口容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水土得到保持,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6.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5.D 6.C[第5题,从图中有时令河的存在可以判断,此地应该位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而土壤盐渍化容易出现在这些地区。

2018年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2讲 课时提能练7

2018年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2章 第2讲 课时提能练7

课时提能练(七)(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2017·福州模拟)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为动力上升B.②为高空西风C.③为热力下沉D.④为东南信风2.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西南部高温干燥B.潘帕斯草原绿草如茵C.理论上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D.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1.B 2.C[第1题,图示为北半球低纬环流圈,其中①为热力上升过程、②为高空西风、③为动力下沉过程、④为近地面的东北信风。

第2题,③形成的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北半球夏季由于陆地升温形成低压而被切断,高压中心只保留在海洋上,即切断时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此时北半球大陆为高温区,而等温线向北凸出,南半球大陆为低温区而等温线向低纬度(北方)凸出。

]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

下图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甲、乙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流垂直运动不同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C.形成原因相同D.气候特征相同4.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C.在丁地盛行风作用下洋流自东向西流D.丙、丁都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3.A 4.A[第3题,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甲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A项正确。

第4题,丁为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半岛,A项正确;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北风,B项错;在丁地盛行风作用下洋流自西向东流,C项错;丙不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D项错。

]读某区域某月盛行风示意图,完成5~7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6.图中④地的风()A.可能发展成为台风B.使澳大利亚北部地区进入旱季C.给巴西高原带来降水D.与影响南亚的西南季风成因相同7.图中⑤地盛行风挟带的水汽主要来自()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5.A 6.D7.C[第5题,①地气流顺时针辐散,应为高压中心,气压最高。

2018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7、8章易错排查练含答案

2018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7、8章易错排查练含答案

易错排查练(第七~八章)(建议用时:40分钟)易错点1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积占该省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变化图(下图),回答1~2题.1.该省区是( )A.广东B.辽宁C.河南D.甘肃2.引起该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B.市场C.劳动力D.科技1.A2。

B[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有糖蔗(即甘蔗)分布,应为热量充足的低纬度的广东省。

第2题,图中显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变大,粮食作物面积比重变小。

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对经济作物需求量不断增多,最终导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增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下降。

]易错点2 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错误原对影响工业区位布局的主要因素把握不全、不准因一句箴言正确解答的关键是首先依据工业生产的特点及产品特点确定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再结合工业布局地区的交通、技术或人口、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去分析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某品牌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建有饮用瓶装水厂。

读图,回答3~4题。

3.瓶装水厂如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A.利用优于授权地区的水源B.靠近技术发达地区C.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D.降低运输成本4.瓶装水厂的建设使所在地()①就业岗位增加②吸引大城市人口迁入③承接品牌授权地区产业转移④吸引相关企业集聚⑤城市等级提升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⑤3.D4。

B[第3题,瓶装水厂布局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如此选址主要是为了降低运输成本。

第4题,瓶装水厂的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承接品牌授权地区产业转移,吸引相关企业聚集,但不会吸引大城市人口迁入,与城市等级提升没有多大关系。

]易错点3 交通运输方式的区位分析在杨关站接入南宁铁路枢纽时设计了两个初选方案。

方案Ⅰ客运线直达南宁站;方案Ⅱ客运线经过南宁南站到达南宁站.读图,完成5~6题。

5.选择方案Ⅱ的理由主要是( )A.跨河桥梁较少B.沿途站点较少C.建设成本较低D.线路长度较短6.与方案Ⅰ相比,实施方案Ⅱ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导致南宁站的负荷增加B.促进南宁城区向西北扩展C.导致南宁南站的地位下降D.促进南宁南站附近商业发展5.C 6.D[第5题,图示方案Ⅱ与方案Ⅰ都穿过了一次河流;方案Ⅱ线路长于方案Ⅰ;方案Ⅱ经过了南宁南站,而方案Ⅰ直达南宁站;读图可知,方案Ⅱ经过的城区较短而地价低于方案Ⅰ,且方案Ⅱ沿河分布地势较平坦,从而使建设成本较低。

2018年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18章 第2讲 课时提能练42

2018年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18章 第2讲 课时提能练42

课时提能练(四十二)(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2017·长春模拟)读中国四个分区图,回答1~3题。

1.有关A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亚热带,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B.黄土高原区,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C.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降水集中在夏季D.河流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2.有关B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变率大,水资源缺乏B.低山丘陵,土壤为红壤,肥力低C.平原地区水网密布,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D.陇海线、京沪线、浙赣线经过本区3.有关C、D两地区比较,正确的是()A.C地区地形以盆地和山地为主,昼夜温差小B.D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昼夜温差大C.两地区畜牧业以家畜饲养畜牧业为主D.两地区都主要是外流区域1.B 2.B 3.B[第1题,注意中国区域的划分,识记区域基础知识。

由图可知A地区是中国北方地区,该区域大部分属于暖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中温带主要粮食作物为春小麦;该区域的黄土高原区位于暖温带,积温较高,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 mm到800 mm之间,降水集中在夏季;大气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所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第2题,图中B地区是中国南方地区,该区域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降水多,所以水资源丰富;在东南低山丘陵,土壤为红壤,呈酸性,肥力低;平原地区水网密布,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陇海线在北方地区,不经过本区,京沪线、浙赣线经过本区。

第3题,由图可知C地区是中国西北地区,该地区主要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形区,因而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昼夜温差大;D地区是中国青藏高原区,地形以高原为主,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两地区畜牧业以草原畜牧业、山地畜牧业为主;两地区大部分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河流流量小,主要属于内流区域。

2018版高三地理一轮训练地理(有答案)

2018版高三地理一轮训练地理(有答案)

2018版高三地理一轮训练-中国地理(有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三地理一轮训练-中国地理(有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三地理一轮训练-中国地理(有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8版高三地理一轮训练-中国地理(有答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 题组1 中国地理概况 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

读图,回答第1题. .甲、乙、丙分别是 A.贵阳、西安、长春 B.昆明、海口、哈尔滨 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 解析:B 从图中可看出甲城市一年中气候舒适时间长,因为昆明四季如春,故甲城市可能为昆明;乙城市冬季气候舒适,夏季气候不舒适,故乙城市可能为海口;丙城市秋末、冬季和初春气候不舒适,说明低温持续时间长,可能为哈尔滨。

下图为“1959~XX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2~3题 2.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

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3.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解析:2。

D 3。

B 2。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读图可知,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整体向北偏移,可排除选项B、c;由所学知识可知,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以北地区为暖温带,以南地区为亚热带,该线以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据此可排除选项A。

2018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重点强化练2含答案

2018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重点强化练2含答案

重点强化练(二) 气候类型的判读(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单位:mm)。

据此回答1~2题。

1.该区域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高山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大部分地区为湿润区B.甲等值线的数值可能为400C.该地区南部降水较少,北部降水较多D.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1.A 2.C[第1题,图示地区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距海较远,年降水量较小,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2题,根据等值线的数值特征可知,该地区北部降水多于南部;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因此北部比南部降水多;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和半干旱区;由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知,甲等值线的数值可能为200或300。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两地()A.都属于暖温带气候类型B.气候特点都是雨热同期C.年降水量甲比乙小D.冬季降水量甲比乙大4.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甲受寒流影响,乙受暖流影响B.甲终年受西风影响,乙终年受副高影响C.甲海拔比乙低D.甲处于盛行风背风地带,乙处于迎风地带3.C 4.D[第3题,根据经纬度确定图示岛屿位于地中海地区,甲、乙两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温度带属于亚热带;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雨热不同期;年降水量甲比乙小,读图时要注意两地气候资料图中降水量数值差异;冬季降水量甲比乙小。

第4题,地中海海域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不明显;甲、乙两地都是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受副高影响;甲、乙两地均位于沿海,海拔在300米以下。

甲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乙处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地带,降水多。

]下图为欧洲南部沿42°N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5~6题。

2018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等高线地形图 Word版含解析

2018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等高线地形图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二)等高线地形图一、选择题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A.东北—西南向B.东西向C.西北—东南向D.南北向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A.上、下部均陡峭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上、下部均平缓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答案:1.A 2.B解析:第1题,根据山脊概念——等高线弯曲部分指向低处,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中判断方向,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原则,结合等高线图即可判断山脊基本上呈东北—西南走向。

故A项正确。

第2题,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低,结合西北坡的等高线密集程度,可以看出,从山顶向外先密后疏,说明坡度先陡后缓,故B项正确。

下图为某半岛沿不同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第3题。

3.图中山脉的走向是()A.东北—西南走向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南北走向答案:A解析:将山脉3个剖面图中的3个高峰点(61°N,8°E)(63°N,12°E)(65°N,15°E)连接起来就是山脉走向。

不难看出是东北—西南走向。

暑假某“驴友”团在图中山区从甲地开始沿虚线进行自助游活动。

下图为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读图,回答4~5题。

4.甲地与戊地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A.449 m B.599 m C.699 m D.749 m5.在接近山顶的位置,“驴友”们找到了一处可供过夜露营的位置,此处最可能是()A.丙B.丁C.戊D.已答案:4.C 5.B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知,甲地海拔在150~200 m之间,戊地位于鞍部,海拔在800~850 m之间,故两地高度差在600~700 m之间。

第5题,丙处虽然等高线稀疏,但距离山顶较远;丁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距离山顶较近,符合条件;戊、已两处等高线密集,平地面积较小,不适合露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7课时 外力作用(搬运、沉积)与地貌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7课时 外力作用(搬运、沉积)与地貌教学案(含解析)

第27课时外力作用(搬运、沉积)与地貌(1)①地貌的名称是□01冲积扇,③地貌的名称是□02三角洲,④地貌的名称是□03冲积平原(冲积岛)。

形成的共同原因是□04流水堆积作用。

(2)②地貌的名称是□05沙丘,形成的原因是□06风力堆积作用。

我国□07黄土高原的形成与该地貌最为相似。

(3)若①③④为同一河流不同河段沿岸地貌,那么其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依次为□08①④③。

(4)②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09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考点三十四堆积地貌水进型三角洲是三角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指当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陆地方向退积,在其有效沉积率小于水面上升速度的条件下,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之上所形成的一套水下沉积的、粒度规律的沉积体。

下图为我国内陆某湖泊水进型三角洲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据提供的图文资料推断,水进型三角洲砂体粒度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 )A.中间粗两端细 B.上端粗下端细C.下端粗上端细 D.两端粗中间细(2)当图示水进型三角洲面积增大显著时,多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3)当图示沉积界线由⑤~①变化时,对河流特征的影响表现为( )A.流速增大 B.含沙量减小C.河床增高 D.河道多分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1)根据沉积界面分布可知,越往下沉积越□01早,越往□02上沉积越晚。

(2)该湖泊位于我国的□03内陆地区。

(3)沉积界线由⑤到①逐渐向□04湖泊中心方向推进,说明泥沙沉积□05增多。

(1)河流沉积总是颗粒□06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07后沉积。

(2)我国内陆地区河流湖泊补给来源主要是□08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径流量□09大,搬运泥沙□10多。

(3)河流的水量增大,河流的侵蚀作用□11加大,河流的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12增大,在河口三角洲地区,河道分汊□13较多。

答案(1)C (2)B (3)D1.沉积作用与地貌【特别提醒】同一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在不同的区域是不同的。

2018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8章 第1讲 课时提能练24 含答案 精品

2018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8章 第1讲 课时提能练24 含答案 精品

课时提能练(二十四)(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读下图漫画《危险》,回答1~2题。

1.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减少D.沙尘暴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1.D 2.D[第1题,据漫画可知,因砍伐树木,造成风沙侵袭,故“危险”指沙尘暴。

第2题,沙尘暴的形成既有干旱等自然原因,也有过垦、过牧、过伐等人为原因;沙尘暴在荒漠化突出的地区比较严重,禁止人类开发活动是因噎废食的做法,故只有D选项是错误的。

](2015·四川高考)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O-3,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O3-4。

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的NO-3和PO3-4的浓度数据。

读表回答3~4题。

3.A.①B.②C.③D.④4.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O-3和PO3-4的浓度() A.均显著增加B.均不会增加C.NO-3减少PO3-4增加D.NO-3增加PO3-4减少3.C 4.B[第3题,比较四条河流,亚马孙河流域人烟稀少,工农业生产落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最少,农业化肥使用量也最少,因而河水中的NO-3和PO3-4浓度最低,对应表中的河流③,故选C。

第4题,黄河下游以“地上河”闻名,河床高于两岸,两岸地表径流难以汇入黄河,因此,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后,NO-3和PO3-4的浓度均不会增加,故选B。

] 5.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A[秸秆作为燃料直接燃烧,产生了烟尘和灰烬,既会造成大气的污染,同时也失去了饲料和工业原料,造成资源的浪费。

2018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第2讲 课时提能练15

2018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第2讲 课时提能练15

课时提能练(十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图①至图④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的变化过程(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中游)。

读图,回答1~2题。

1.依据图中信息,从①到④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情况是()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B.河流的含沙量增大C.结冰期变长D.无变化2.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1.B 2.B[第1题,从图中可知从①到④林地减少,耕地增多,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

第2题,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与植被、地形等有关,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②为()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3.A 4.D[第3题,读图可知,②地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200~400 mm,其东、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其西边为温带荒漠,②地的植被应为草原。

第4题,读图可知,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为南方地区宽,北方地区窄,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南方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而北方地区只受东南季风影响,故D项正确。

](2016·全国甲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5~7题。

5.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6.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7.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2018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8章第2讲课时提能练25Word版含答案

2018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8章第2讲课时提能练25Word版含答案

课时提能练(二十五)(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生态安全维护、国民经济贡献、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

读我国1949~2011年耕地功能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1985年后出现的曲线②反映的耕地功能是()A.生态安全维护B.国民经济贡献C.基本生活保障D.粮食安全保障2.引起曲线①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口总数巨大B.现代农业的发展C.大力开垦荒地D.地理环境的变化1.A 2.A[第1题,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用地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环境问题突出时,我们才意识到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一般较晚才会出现此类用地。

第2题,图中①应该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人口较少,人地矛盾不突出,故功能强度较低;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问题日益突出,故此功能加强。

]下图为生态城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图,图中化工产业区走的是高端化工产品之路,读图,回答3~5题。

3.图示水循环利用模式()A.保障大气、水体零污染B.关注“氢气—甲烷—风电”清洁能源生产C.实现污水“处理—净化—再生”D.是基于“生产—生态—生活”的一体化设计4.影响化工产业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原材料B.能源C.科技D.劳动力5.图示生态城建设达成的主要目标有()A.节能、减排、再利用B.净化、循环、再利用C.降耗、节能、可持续D.净化、降耗、可持续3.D 4.C 5.B[第3题,该生态城水循环的设计,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保障水资源的利用,实现污水“处理—再生—净化”。

第4题,图中化工产业区走的是高端化工产品之路,所以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科学技术。

第5题,该生态城建设并没有体现节能和降耗。

]读某生态工业园区示意图,完成6~7题。

6.据图判断,甲、乙、丙三工厂分别是()A.水泥厂、硫酸厂、板材厂B.硫酸厂、板材厂、水泥厂C.板材厂、水泥厂、硫酸厂D.板材厂、硫酸厂、水泥厂7.有关该生态工业园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工业园区的生产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B.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利于环境保护C.火电厂的原料全部来自炼油厂D.图中工厂的原料均可再生6.D7.A[第6题,仔细读图,乙工厂的原料为硫黄,为硫酸厂;丙工厂的原料为火电厂的灰渣,为水泥厂。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八2.4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八2.4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八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建议用时:20分钟)读下图,回答1、2题。

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A.abB.acC.bdD.bc2.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1选C,2选A。

第1题,“温室效应”是大气逆辐射加剧的结果,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地面;图中c表示大气向宇宙辐射、a表示地面辐射。

第2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交通工具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增加。

【加固训练】2015年12月在巴黎举行世界气候大会,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B.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D.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2)就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山地0℃等温线高度将上移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D.海平面将上升【解析】(1)选B,(2)选B。

第(1)题,材料中“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说明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有关,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第(2)题,全球气温升高,使有些地区降水增加,如多数高纬度地区降水将增加,变得湿润;但是也导致某些地区降水减少,加上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导致这些地区更加干旱;所以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普遍变得干旱是不正确的。

2018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习-第8单元17-18版第8章第2讲课时提能练22含解析

2018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习-第8单元17-18版第8章第2讲课时提能练22含解析

课时提能练(二十二)(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2017·江西联考)读下图,回答1~2题。

1.乙国生产的主要粮食为( )A.稻米、玉米B.稻米、小麦C.小麦、玉米D.小麦、青稞2.甲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A.机械化程度高B.水利工程量小C.精耕细作D.单位面积产量低1.C 2.C[第1题,由图可知,乙国为乌克兰,纬度高,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不适合种植水稻,故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和小麦;青稞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地区,如我国青藏高原。

第2题,甲国为泰国,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其特点是机械化程度低,水利工程量大,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读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示意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图中R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区位优势的组合,正确的是()①大牧场放牧业②乳畜业③商品谷物农业④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低廉⑤温带草原气候,草类茂盛⑥靠近港口,便于产品输出A.②④⑤B.①④⑥C.①⑤⑥D.③④⑤4.小麦—牧羊带的生产特点是( )A.草场载畜量高B.农场规模小C.机械化水平低D.生产不稳定3.B 4.A[第3题,该地地处澳大利亚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草类茂盛,地广人稀,由此可推测当地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其区位优势包括气候适宜、地广人稀等。

选B.第4题,小麦—牧羊带,降水多,人口多,农场规模大,生产稳定,草场载畜量高,机械化水平高。

选A。

](2017·河北省三市联考)下图示意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四种代表性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结构及商品率情况。

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四种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的是( )A.甲B.乙C.丙D.丁6.丙农业地域类型()A.水利工程量大B.劳动力投入多C.专业化程度高D.生产规模小5.D6。

C[第5题,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种植业为主,且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图中甲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畜牧业并重,且商品率高,为混合农业;乙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比重高,但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丙农业地域类型畜牧业比重高,且商品率高,为大牧场放牧业;丁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比重高,且商品率高,为商品谷物农业。

2018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习-第8单元17-18版第8章第1讲课时提能练21含解析

2018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习-第8单元17-18版第8章第1讲课时提能练21含解析

课时提能练(二十一)农业的区位选择(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2016·安徽江淮十校三模)屋顶花园就是在屋面上覆盖绿色植被,并配有给排水设施,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环境为经络的半人工生态系统。

下图示意屋顶花园结构.读图,完成1~3题。

1.屋顶和种植层之间的排水层采用的是蓄排水盘,其主要作用是()A.储存雨季全部雨水B.吸附雨水污染物C.调控土壤中的水分D.为植物提供养分2.适合于屋顶绿化种植植物的品种是()A.抗风、易倒伏、耐短时积水的植物B.阴性、耐贫瘠的浅根性植物C.尽量选用名贵品种,提高经济效益D.耐旱、抗寒性强的矮灌木和草本植物3.目前一些“屋顶花园”向“屋顶农庄”转变,种植物种每年也在发生变化,影响物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土壤B.地形C.市场D.劳动力1.C 2.D3。

C[第1题,蓄排水盘可延缓雨水排出,储存部分雨水,在土壤干燥时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起到调控土壤中水分的作用.第2题,在屋顶风力较地面大,一旦下暴雨,易造成短时积水,应选择抗风、不易倒伏、耐短时积水的植物;屋顶大部分为全日照射,光照强,土壤较薄,宜选择阳性、浅根系植物;尽量选用乡土植物,适当引种绿化新品种;屋顶夏季气温高、土层保湿性能差,冬季则保温性差,应选择耐旱、抗寒性强的植物,同时,考虑到屋顶的承重,应选择矮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

第3题,由于屋顶种植作物的土壤、地形、劳动力不同年份没有大的差异,只有市场会发生较大变化,所以影响每年种植物种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4~5题。

4.甲地区生产优质瓜果,近年来当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这样做可以()A.增加土壤水分蒸发B.保持土壤水分C.减小瓜田日温差D.减少太阳辐射5.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A.降水稀少,灌溉条件较差B.日照时间太长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D.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4.B5。

C[第4题,这样做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肥力,同时可增大瓜田日温差,提高瓜果的产量和质量,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第5题,乙地区位于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热量条件差.]不断地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新型农业的必由之路。

[高考]地理一轮课时练28 Word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课时练28 Word版含解析

………………………………………………………………………………………………基础组时间:30分钟1.[2016·衡水二中一轮检测]下面图甲是我国网友绘制的强降水引发的城市灾害的漫画,图乙为这种灾害的解决办法分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10分)图甲漫画中反映了城市出现的是哪种灾害?此灾害多发生在什么季节?结合图乙分析引起这种灾害的主要原因。

答案城市内涝。

夏季。

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管道老化;城市路面硬化,雨水下渗量减小,导致地面径流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减小,湿地遭破坏导致蓄滞洪水的能力降低。

解析考查洪涝灾害。

该漫画反映了城市内涝的问题,主要发生在夏季。

主要是城市绿地面积较小,路面硬化下渗量减少,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引起内涝。

2.[2016·冀州中学周测]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10分)下图是根据卫星照片描绘的黑龙江在同江县附近的网状河段的平面形态特征。

简要分析图中网状河道的成因并说出其对防治洪水灾害的不利影响。

答案地势低平(地势平坦、坡度小),水流不畅;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导致径流不稳定;河水含沙量大,原河道泥沙沉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致使河流改道。

洪水暴发时排水能力低,很容易导致河水漫出河道,造成泛滥。

解析图示区域属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坡度小,水流不畅。

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导致径流不稳定。

农业生产破坏植被,河水含沙量大,原河道泥沙沉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致使河流改道。

当洪水暴发时,因排水能力低,易导致河水漫出河道,造成泛滥。

3.[2016·冀州中学热身]下图示意中国旱灾频次(1951~1990年)分布。

指出A、B旱灾频发区成因的相同之处及目前C旱灾频发区抗旱的可行性措施。

(10分)注:台湾省暂缺资料答案相同点: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地形崎岖,落差大、水流急,水分地表存留时间短。

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减少水资源的污染、浪费,提高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水价,促进节水意识树立;控制人口数量;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2018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9章第2讲课时提能练27Word版含答案

2018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9章第2讲课时提能练27Word版含答案

课时提能练(二十七)(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读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简图,完成1~2题。

1.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A.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为主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2.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A.甲区域较乙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稀少B.乙区域较甲区域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高C.甲区域较乙区域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D.乙区域较甲区域种植业单产高,商品率高1.B 2.C[第1题,甲为德国,乙为我国湖南省。

德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地区终年温和多雨;湖南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2题,甲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乙区域经济较落后,城市化水平低,科技水平较低,人多地少,农产品商品率低。

] (2015·江苏高考)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

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3.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B[“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部(东亚)和西部沿海(西欧)都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故A错;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慢,但城市化水平高。

东部位于中国的沿海地区,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西部位于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因此选B;东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西部资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达,故C 错;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西部乳畜业发达,故D错。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A.经济带Ⅰ与东西方向高速铁路线完全重合B.经济带Ⅰ沿着黄河分布,辐射功能大C.经济带Ⅱ与当地山区公路相重合D.经济带Ⅱ经济传递不仅限于带上的地区5.和乙区域相比,甲区域的优势在于()A.矿产、能源大量调出,转变为资源优势B.地处我国中部地带,经济腹地十分广阔C.土地、劳动力成本低,经济发展空间广阔D.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环境质量优良6.甲区域接纳产业转移的最佳方式是()①与技术转移相结合②厂房、设备整体搬迁③与技术创新相结合④带动劳动力一起转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4.D 5.C 6.B[第4题,经济带Ⅰ沿着长江分布,辐射功能强大;经济带Ⅱ沿着沪昆铁路线分布,经济影响可拓展至沿线较大范围。

2022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8章 第1讲 课时提能练26 Word版含答案

2022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8章 第1讲 课时提能练26 Word版含答案

课时提能练(二十六)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读下图,回答1~3题。

大气臭氧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1.就纬度而言,图中平均臭氧总量的微小值消灭在()A.赤道四周上空B.北半球中高纬度上空C.南极上空D.北冰洋上空2.就季节而言,图中南北半球臭氧含量的极大值均消灭在()A.夏季B.冬季C.春季D.秋季3.臭氧含量的削减,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A.吸取紫外线力量减弱,导致全球气温下降B.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C.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害沿海地区D.扰乱电离层1.A 2.C 3.B[读图可知,微小值消灭在赤道四周。

北半球极大值消灭在3、4月份,南半球极大值消灭在9、10月份,都为当地的春季。

臭氧含量的削减,主要导致吸取紫外线削减,地表紫外线辐射增加,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

](2021·烟台模拟)城市空气可吸入颗粒物包括PM10(直径≤10微米)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微米)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

读图,完成4~5题。

4.甲、乙、丙分别位于()A.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C.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D.城市主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5.图中冬季PM10污染物浓度较其他季节高的缘由是()①降水少②风力弱③工业粉尘排放多④燃煤取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C 5.D[第4题,图中甲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都最高,可能位于城市主干道旁,乙三个季节都最低,环境最好,应位于风景区;则丙位于住宅区。

第5题,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燃煤取暖会增加颗粒物的排放;同时北方冬季降水少,排放到空气中的颗粒物难以降到地面,使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不断增加。

留意题干中“较其他季节高”,应当回答冬季特有的因素。

]读我国南方地区某环境问题重点区和生态平安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能练(二十七)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下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社会发展阶段()A.人们依赖环境,崇拜自然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①植被破坏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C 2.A[第1题,图中的生产活动为农业生产,因而该图反映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农业文明时期。

该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生态破坏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明确提出的。

第2题,农业生产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2017·苏州模拟)联合国组织300名科学家对地球臭氧水平进行持续监测,最新监测显示2000年至2013年,中纬度地区50 km高度的臭氧水平已回升4%,科学家提出臭氧层可能会在21世纪中期实现痊愈,但仍需靠各国的共同努力。

据此完成3~4题。

3.材料显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是()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4.目前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A.工厂、家用炉灶燃烧矿物能源B.汽车尾气C.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废气D.工业、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冰箱3.C 4.D[第3题,臭氧层的破坏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由此可知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共同性原则。

第4题,目前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氟氯烃化合物,它主要用于空调和冰箱中的制冷剂。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某商城的位臵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

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C[注意题干中“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个信息点,A项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B、D两项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7·莱芜模拟)读我国某地区工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该地区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企业因生产联系而集聚B.该地区的工业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C.硫酸厂是该地区的主导企业D.该工业多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7.图示产业链最突出的优势是()A.延长电厂产业链,提高其产品附加值B.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C.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D.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6.A7.D[第6题,图示企业之间存在着投入—产出的联系,即生产联系,A正确。

该地区工业主要是有色金属冶炼,多属动力导向型,多靠近能源丰富地区布局,故B、D错;硫酸厂主要用于尾气回收,属于附属产业,故C错。

第7题,图中产业链通过循环生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回收废弃物,实现了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

选项A、B、C都只是实现了经济效益。

](2017·天津模拟)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

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图,回答8~9题。

8.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9.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C.提高了生产效率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8.C9.D[第8题,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发,水源是农业稳产的关键因素,故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

第9题,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实现减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目的。

]B组名校必刷题(2017·忻州一中一模)读某农业生态园生产链循环模式图,完成10~11题。

10.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⑤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⑥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⑥11.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①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②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④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观赏标本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C11.D[第10题,本题强调的是生态效益。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餐饮、休闲旅游业属于经济效益。

第11题,黄粉虫、套种都不属于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利用。

]12.(2016·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

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解析]第(1)题,描述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应从其分布面积的变化、是否集中连片及缩小或扩展的方向等方面分析。

第(2)题,森林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从区内森林的采伐与保护及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应从道路选址、在建设中注意预留野生动物过路通道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等方面分析。

[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1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是江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这条大豆循环产业链上游的金城油脂公司,通过低温榨油获取豆油和低温豆粕,下游的常禾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将残余豆渣加工成饼干、生物有机肥和饲料。

居核心的常熟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从豆粕中提取蛋白制成“第八大人造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并从废水中提取淀粉酶,将其加工成啤酒催化剂和食品添加剂。

这样原来被遗弃的豆渣、废水、豆粕中残存的蛋白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使大豆从生产、加工到肥料回田过程形成了一条以大豆深加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1)根据材料判断,图中A、B、C代表的产品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禾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与普通的工业化肥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有哪些?(3)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很容易地打破了欧美贸易的“绿色壁垒”,畅销欧美市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综合分析,循环生产模式与普通生产模式相比,突出的好处有哪些?(至少回答三条)[解析]第(1)题,判断图中A、B、C分别代表的产品名称,要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系。

第(2)题,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因此具有提高土壤肥力的能力;化肥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由于是化学肥料,其在短期内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功效,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所以,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第(2)题,天然蛋白纤维及相关产品,原料为大豆纤维,因此属于绿色产品,欧美国家没有理由对这样的产品设臵“绿色壁垒”。

第(4)题,答题时应突出强调循环经济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应该理解,生产的产品种类明显增加,相关的产业部门也明显增多,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的思考。

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豆油淀粉酶饲料(2)①普通的工业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②工业化肥生产消耗的原料、能源多,生产成本高,而有机肥就地取材,成本低廉。

(3)其产品原料为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4)①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②实现了“变废为宝”,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保护环境;③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④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市场;⑤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任答三条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