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冬小麦苗情分类标准

合集下载

冬小麦返青期分苗情,分类精细管理技术要点

冬小麦返青期分苗情,分类精细管理技术要点

河南农业2017年第1期(上)LIANG ZHONG LIANG FA良种良法气,促麦苗早发锄划具有良好的保墒、增温、除草的效果,起到促弱苗转壮、壮苗稳健生长的作用,是早春麦田管理的首要任务。

对三类麦田尤其是出现黄苗、死苗、死蘖现象的麦田要浅锄,防止伤根和压苗,对于旺长麦田应深锄断根,适当抑制地上部生长,变旺苗为壮苗。

(二)按苗情分类指导,科学浇好返青水,分苗势施肥对于群体小播种晚、底肥不足、墒情差的三类麦田春季管理应以促进弱苗升级为主攻方向。

在墒情适2次浇是用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每667 m 2用50 g,对水50 kg,进行茎叶喷雾,重病田隔10~15 d 再喷1次;二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30%纹枯灵可湿性粉剂每667 m 2用100 g,对水75 kg 茎叶喷雾。

三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667 m 2用50 g,对水50 kg 茎叶喷雾,均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二)白粉病和条锈病的防治每667 m 2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 g,或10%苯醚甲环唑(世浩)可湿性粉剂10 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 g 对水45 kg 均匀喷雾。

(三)小麦全蚀病的防治病原菌在小麦苗期即能侵染,出苗后20~30 d 是侵染高峰期。

对于过去发生过小麦全蚀病的地块,每667 m 2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 g 或20%粉锈宁乳油120~200 mL 对水40~50 kg,顺垄喷洒幼苗,能显著降低小麦穗期的发病率。

(四)麦蚜的防治当蚜株率超过5%,百株蚜量10头左右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每667 m 2用20%速灭杀丁乳油20 mL,或5%螨无蚜净乳油15~20 mL,或3%中科蚜净(啶虫脒)乳油15~20 mL,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 mL, 以上药剂对水30 kg 均匀喷雾。

顺垄喷雾即可,并能兼治小麦红蜘蛛。

(五)吸浆虫的防治对上年小麦吸浆虫发生严重的地块,要在4月中下旬吸浆虫羽化出土盛期,每667 m 2用3%的林丹粉制成毒土,顺麦垄撒施。

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

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

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1、苗情分类标准(供参考)──────────────────────────分类项目旺苗一类亩二类苗三类苗──────────────────────────10月底总茎数(万/亩)>6050-6040-50<40越冬前总茎数(万/亩)>10080-10060-80<60冬前最大叶片长度(cm)>1816-1814-16 <14春一叶长(cm)>107—86—7<6宽(cm)>0.8 0.7-0.8 0.5-0.6 <0.5春二叶长(cm)>1412-1410-12<10宽(cm) >0.9 0.8-0.9 0.6-0.7 <0.64月10日群体(万/亩) >120100-12080-100 <80──────────────────────────2、小麦苗情调查方法及标准(1)、定点:各地块必须在小麦出苗后、三叶期以前,避开地头、沟边,选麦苗整齐,生长一致,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定点。

每个点面积三平方尺,全田不少于5个点。

点要固定好,设有明显标志,用于系统调查。

(2)、调查总茎数时,只要分蘖露出叶鞘时就算一个分蘖。

分蘖出现嗽叭口或分蘖心叶萎蔫、桔死或变黄时为退化蘖,不计入总茎数。

(3)、叶龄:以心叶露出l一2厘米为准,冬前叶龄数不定,春后一般6片叶.因气候因素春生卧也可能长5片或7片。

(4)、主要生育期标准:出苗期:全田有50%以上(以下均以50%为标准)的麦苗露出地面2厘米。

分蘖期:麦苗长到3叶1心,分蘖从第一片叶的叶鞘露出1—2厘米。

越冬期:当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O℃,小麦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返青期:越冬麦苗的心叶在早春新长出1—2厘米。

起身期:全田有半数以上麦苗主茎和大蘖的叶鞘显著伸长,冬性品种由匍匐转为直立,茎基部第一节间在地下已伸长,春生2叶露尖。

冬小麦调查项目及标准

冬小麦调查项目及标准

河北省冬小麦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一、田间记载(一)物候期1、出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的植株幼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以下均同)。

2、抽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顶部小穗(不含芒)露出旗叶叶鞘,或从叶鞘中上部钻出的日期。

3、成熟期:全区有90%以上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接近本品种正常状态,用指甲不易划破的日期。

4、全生育期:从播种次日至成熟期的日期。

(二)形态特征1、幼苗习性:于分蘖盛期观察,分匍匐、半匍匐、直立三级,以1、3、5表示。

2、株高:从地面至主穗顶端的长度,不连芒,量20株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芒:分五级。

(1)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2)顶芒穗顶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3)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4)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5)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

4、穗型:分五级。

(1)纺锤形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2)椭圆形穗短,中部宽,两头稍小,近似椭圆形;(3)长方形穗子上、中、下正面与侧面基本一致,呈柱形;(4)棍棒型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5)圆锥型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

5、壳色:分白壳(包含淡黄色)、红壳(包含淡红色)两级,分别以1、5表示。

(三)生育动态1、基本苗数:三叶期前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重复,每重复取适当样点,数其苗数,折算成“万/亩”表示。

2、最高总茎数:拔节前分蘖数达到最高峰时调查,方法与基本苗同。

3、有效穗数:成熟前在三个重复内随机取样,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在5粒以上者),折算成“万/亩”表示。

4、有效分蘖率:即成穗率,以“%”表示。

有效分蘖率(%)=(有效穗数÷最高总茎数)×100(四)抗逆性1、耐寒性:分越冬、春季两阶段调查,目测地上部分冻害程度,分五级。

(1)无冻害;(2)叶尖受冻发黄;(3)叶片冻死一半;(4)叶片全枯;(5)植株或大部分蘖冻死。

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

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

冬小麦苗情分类及调查标准1、苗情分类标准(供参考)──────────────────────────分类项目旺苗一类亩二类苗三类苗──────────────────────────10月底总茎数(万/亩)>6050-6040-50<40越冬前总茎数(万/亩)>10080-10060-80<60冬前最大叶片长度(cm)>1816-1814-16 <14春一叶长(cm)>107—86—7<6宽(cm)>0.8 0.7-0.8 0.5-0.6 <0.5春二叶长(cm)>1412-1410-12<10宽(cm) >0.9 0.8-0.9 0.6-0.7 <0.64月10日群体(万/亩) >120100-12080-100 <80──────────────────────────2、小麦苗情调查方法及标准(1)、定点:各地块必须在小麦出苗后、三叶期以前,避开地头、沟边,选麦苗整齐,生长一致,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定点。

每个点面积三平方尺,全田不少于5个点。

点要固定好,设有明显标志,用于系统调查。

(2)、调查总茎数时,只要分蘖露出叶鞘时就算一个分蘖。

分蘖出现嗽叭口或分蘖心叶萎蔫、桔死或变黄时为退化蘖,不计入总茎数。

(3)、叶龄:以心叶露出l一2厘米为准,冬前叶龄数不定,春后一般6片叶.因气候因素春生卧也可能长5片或7片。

(4)、主要生育期标准:出苗期:全田有50%以上(以下均以50%为标准)的麦苗露出地面2厘米。

分蘖期:麦苗长到3叶1心,分蘖从第一片叶的叶鞘露出1—2厘米。

越冬期:当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O℃,小麦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返青期:越冬麦苗的心叶在早春新长出1—2厘米。

起身期:全田有半数以上麦苗主茎和大蘖的叶鞘显著伸长,冬性品种由匍匐转为直立,茎基部第一节间在地下已伸长,春生2叶露尖。

拔节期:基部节问伸长,露出地面l一2厘米,常年在春5叶露尖时。

小麦冬季苗情诊断及管理

小麦冬季苗情诊断及管理
() 5 播种过深过浅 : 过深 叶片窄长 , 分蘖缓慢 , 有 的使低位分蘖缺位 , 应及早 扒土清棵 。过 浅形成“ 短 矮苗 ”不耐冻和旱, , 应增 施有机肥 , 及早冬灌 。
我县 这 两年 开始 推 广 的宽 幅 条播技 术使 小 麦
冬 前 的群 体 结构 合理 , 体均 衡生 长 。以 2 1 个 0 1年
冻水 , 足 浇 透 ; 冬 期 间 , 果 不 下 雪 , 株 萎 浇 越 如 植
焉 , 部 叶 片 变黄 , 在 土壤 和 植 株解 冻 时 , 下 可 于上 午 浇 水 , 午 三 点 以前 水 能 渗 完 , 畦 面不 存 水 ; 下 使 春 季 天气 转暖 时 应 早 浇 水 , 球 后 应 每 周 浇水 一 现
是 由下 片 叶片 向上 发 黄 , 一 个 叶 片来 说 由 叶尖 就
逐 步 向里发 黄 。② 缺 磷 时 叶 色 发 暗 , 蘖少 , 差 , 根 形 成“ 小老苗 ” 严 重 时叶鞘 、 叶尖 、 叶片发 紫 。 ( ) 墒不 足 : 浮 墒不 足 , 3地 若 分蘖 节 处 于较 干 的土层 , 蘖不 宜 生 出 , 分 根长 的慢 , 生 次 生根 根 新 尖发 黄 , 心叶生 长缓慢 。对缺水 形 成 的弱苗 , 应灌
上 旬移 栽 ,6 栽 30 0株 , 翌年 2月 中旬 至 6 7m。 0 于 3月 上旬 采 收上市 。6 7m。 菜 花 30 0 35 0 6 收 0 — 0 k, g 产值 约 1 0 50 0元 , 成本 每 6 7m。 20 0 , 6 约 0 元
收 益 约 1 0 30 0元 。
() 3 中耕锄 草 : 季雨 水多 , 草生 长快 , 秋 杂 因此
要 勤 中耕 锄草 。缓 苗 后 , 进行第 一 次 中耕 锄 草 ; 植 株 封 垄前 , 进行 第 二 次 中耕锄 草 , 可结 合 中耕 进 行

我国小麦生态区域划分及各麦区对品种的要求

我国小麦生态区域划分及各麦区对品种的要求

我国小麦生态区域划分及各麦区对品种的要求任何一个小麦品种,在生产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和时间性。

特别是我国幅员辽阔,小麦分布广,各地自然环境条件和耕作制度差别也很大,各地小麦生产发展也极不平衡,对品种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

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社会经济要求等的差别,在全国划分不同的小麦生态类型区,使同一区内各种条件较为一致,所用的品种类型也相对一致,便于合理引种,并因地制宜地运用耕作栽培技术。

我国小麦种植区大致可划分为10个生态类型区。

各区及其对品种的要求如下: 1.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省长城以南的冀东北平原,北京,天津,山西省的中部和东南部,陕西省渭北高原和延安地区,甘肃省陇东的大部,以及辽宁省辽东半岛的南部。

该麦区冬季寒冷干燥,小麦品种具有穗多、穗小,以穗数拿产量的特点,要求品种具有冬性强,抗寒、耐旱性能较好,早春返青快,起身拔节晚而后期发育较快,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部分地区要求抗秆锈病、叶枯病和黄矮病。

2.黄淮冬麦区包括山东省,河北省自定州市至泊头市一线以南的地区,山西省临汾、运城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甘肃省的天水地区,以及河南、安徽、江苏3省的伏牛山、淮河以北地区。

该区是我国的主产麦区。

要求品种为冬性或半冬性,植株矮、秆粗壮、抗倒伏,耐肥水,兼抗叶锈病、秆锈病、条锈病和白粉病,耐寒、耐旱,较抗干热风,部分地区还要求抗赤霉病、土传花叶病、黄矮病或腥黑穗病等病害。

3.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包括湖北、湖南、浙江、上海等省市全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河南省南部的信阳、南阳及陕西省南部的安康地区,江西省的大部。

要求品种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对光照反应中等至敏感的弱冬偏春或春性类型,还要求抗赤霉病、白粉病,耐湿性强,后期灌浆快,抗穗发芽且早熟。

部分地区要求抗秆锈病、叶锈病。

4.西南冬麦区包括四川省境内除甘孜、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以外的地区,云南省除中甸、德钦两县及南部以外的地区,贵州省除榕江、罗甸地区以外的地区,甘肃武都地区和陕西汉中地区。

小麦苗情标准

小麦苗情标准

小麦冬前和返青期苗情分类以主茎叶龄、单株分蘖、总茎数为构成基本要素。

(1)构成基本要素定义主茎叶龄:小麦植株主茎的叶片数。

单株分蘖数:小麦单个植株在地面以下或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蘖茎数。

总茎数:单位面积内的主茎与分蘖的合计数,单位为万株/亩。

(2)苗情分类判定。

参考标准如下:冬前苗期北方冬小麦从出苗到停止生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南方冬小麦从出苗到基本停止生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3℃)。

一类苗冬前停止生长前叶龄北方冬麦区达到6—7叶,黄淮达到5—6叶,每株有分蘖3—5个,长江流域入冬时苗情稳健,有分蘖。

冬前总茎数北方冬麦区80—90万,黄淮60—80万,长江流域40—50万以上。

叶色由鲜绿转深绿,短粗,叶鞘肥厚,适时播种的有5—7条次生根,偏晚播的也有3—5条。

停止生长前幼穗分化,长城以北不超过伸长期,华北中北部不超过单棱期,黄淮地区不超过二棱期,长江流域冬前不拔节。

分蘖节入土深度略深于常年。

北方土壤相对湿度65%-75%。

二类苗冬前停止生长前叶龄北方冬麦区达到5—6叶或7.5—8叶,黄淮达到4—5叶,每株有分蘖二三个,长江流域入冬时有少量分蘖。

冬前总茎数北方冬麦区60-80万,黄淮40-60万,长江流域30-40万。

叶色由鲜绿转深绿,适时播种的有4-5条次生根,偏晚播的也有2-3条。

停止生长前幼穗分化稍延迟或略超前但不明显。

分蘖节入土深度接近常年。

北方土壤相对湿度60%—65%或75%—90%。

冬前积温偏少或偏多100℃•日以内,苗情稍偏弱或稍偏旺。

三类苗冬前停止生长前叶龄北方冬麦区3-4叶或8叶以上,黄淮仅达到3叶,单株无分蘖或只有一个,长江流域入冬时无分蘖。

冬前总茎数北方冬麦区50-60万,黄淮30-40万,长江流域25-30万。

叶片小,颜色浅,次生根1-2条。

停止生长前幼穗分化明显滞后或超前。

分蘖节入土深度明显比常年偏浅。

北方土壤相对湿度60%以下或90%以上。

冬前积温偏少或偏多100℃•日以上,苗情明显偏弱或明显过旺。

小麦 分蘖

小麦 分蘖

一般冬小麦从播种至出苗约需0℃以上的积温120℃,以后每长出1片叶子约需积温75℃。

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冬前日平均气温达到0℃时小麦进入越冬期,这时冬性和半冬性品种的主茎叶龄为6叶和6叶1心为壮苗,达到8叶时为旺苗。

适宜小麦分蘖的温度是13-18℃,高于18℃时分蘖发生受抑制,低于2℃时分蘖停止。

冬前积温的高低是影响分蘖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麦田冬前要培育4-7个分蘖的壮苗,必须有500-700℃的0℃以上的积温。

小麦分蘖的多少,标志着小麦群体结构的好坏,影响到小麦产量的高低。

在生产上,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麦苗迟迟不分蘖,或分蘖极少,不利于培育壮苗。

因此,查找不分蘖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增加小麦有效分蘖,是小麦生产管理的关键。

播种过晚小麦分蘖的适宜温度为13~18℃,低于10℃分蘖缓慢;低于0℃分蘖基本停滞。

晚播小麦分蘖时气温较低,如管理不当,极易出现不分蘖的现象。

对策:加强中耕除草,提高地温,减少土壤养分损耗,有条件的可每亩覆盖碎草300~400公斤,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小麦分蘖。

播种过深据试验,小麦种子播深3~4厘米时,分蘖多且大,不缺位,没有不分蘖现象;播深5~7厘米时,分蘖晚,分蘖小,且出现缺位现象;播深10厘米以上时,地中茎为2节,节眼处有少许初生根,基本没有分蘖。

这类麦苗植株矮小,叶片窄且长,次生根不发达。

对策:及时中耕松土,用小锄侧划,将小麦茎部土壤扒开,露出分蘖节,以加速分蘖萌发。

密度过大小麦播种密度过大,每亩基本苗数过多,封行过早,通风透光不良,养分消耗过多,分蘖少或不分蘖。

对策:及时蔬苗,小面积密苗可人工拔除;面积较大可用耙横耙,除掉部分麦苗,耙后中耕,以提温增蘖。

养分不足小麦3叶期后,所需营养主要从土壤中吸取,若养分供应不足,特别是氮肥不足,是分蘖受阻,严重时不分蘖。

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茎秆细弱,叶窄而短,叶色发黄,次生根少而细,无分蘖。

对策:立即追肥,每亩用尿素8~10公斤或碳铁20公斤,深施;或每亩用稀人粪尿600~800公斤开沟浇施。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下发河北省2013―2014年度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下发河北省2013―2014年度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河北省农业厅关于下发河北省2013―2014年度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13.09.05•【字号】冀农粮发[2013]16号•【施行日期】2013.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农业厅关于下发河北省2013-2014年度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冀农粮发〔2013〕16号)有关设区市农业(农牧)局,辛集、定州市农业(农牧)局,厅属有关单位:为指导各地抓好今年秋季种麦工作,夯实小麦播种基础,提高播种质量,近日我厅组织省小麦专家顾问组对今年秋季小麦播种和冬前管理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河北省2013-2014年度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你们。

请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适合本地的小麦播种技术意见,指导农民搞好秋季种麦工作,为夺取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附件:《河北省2013-2014年度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河北省农业厅2013年9月5日河北省2013-2014年度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意见(河北省小麦专家顾问组2013年8月27日)小麦生产是“七分种,三分管”,抓好播种环节,对夺取小麦丰收至关重要。

为种足种好今秋小麦,继续保持高产稳产的好形势,省小麦专家顾问组在认真总结近年来抗灾夺丰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了今年秋季小麦播种和冬前管理技术意见。

一、我省小麦连年丰收的基本经验近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克服了多种极端天气的影响,实现了“十连增”。

2013年,全省小麦亩产达到389.9公斤,总产达到1385.1万吨,双创历史最高水平。

从技术角度总结,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经验:一是良种良法配套。

近年来,一大批高产稳产、高产优质、抗旱节水的优质新品种得到推广应用。

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按照“品种类型与生态区域相配套,土壤地力与品种产量水平相配套,早中晚熟品种与适宜播期相配套,水浇条件与品种抗旱性能相配套,优质品种与优质栽培方法相配套”的原则,合理布局品种,着力搞好良种良法配套,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增加。

我国小麦生态区域划分及各麦区对品种的要求

我国小麦生态区域划分及各麦区对品种的要求

我国小麦生态区域划分及各麦区对品种的要求任何一个小麦品种,在生产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和时间性。

特别是我国幅员辽阔,小麦分布广,各地自然环境条件和耕作制度差别也很大,各地小麦生产发展也极不平衡,对品种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

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社会经济要求等的差别,在全国划分不同的小麦生态类型区,使同一区内各种条件较为一致,所用的品种类型也相对一致,便于合理引种,并因地制宜地运用耕作栽培技术。

我国小麦种植区大致可划分为10个生态类型区。

各区及其对品种的要求如下:1.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省长城以南的冀东北平原,北京,天津,山西省的中部和东南部,陕西省渭北高原和延安地区,甘肃省陇东的大部,以及辽宁省辽东半岛的南部。

该麦区冬季寒冷干燥,小麦品种具有穗多、穗小,以穗数拿产量的特点,要求品种具有冬性强,抗寒、耐旱性能较好,早春返青快,起身拔节晚而后期发育较快,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部分地区要求抗秆锈病、叶枯病和黄矮病。

2.黄淮冬麦区包括山东省,河北省自定州市至泊头市一线以南的地区,山西省临汾、运城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甘肃省的天水地区,以及河南、安徽、江苏3省的伏牛山、淮河以北地区。

该区是我国的主产麦区。

要求品种为冬性或半冬性,植株矮、秆粗壮、抗倒伏,耐肥水,兼抗叶锈病、秆锈病、条锈病和白粉病,耐寒、耐旱,较抗干热风,部分地区还要求抗赤霉病、土传花叶病、黄矮病或腥黑穗病等病害。

3.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包括湖北、湖南、浙江、上海等省市全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河南省南部的信阳、南阳及陕西省南部的安康地区,江西省的大部。

要求品种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对光照反应中等至敏感的弱冬偏春或春性类型,还要求抗赤霉病、白粉病,耐湿性强,后期灌浆快,抗穗发芽且早熟。

部分地区要求抗秆锈病、叶锈病。

4.西南冬麦区包括四川省境内除甘孜、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以外的地区,云南省除中甸、德钦两县及南部以外的地区,贵州省除榕江、罗甸地区以外的地区,甘肃武都地区和陕西汉中地区。

小麦冻害气象标准

小麦冻害气象标准

小麦冻害气象标准
小麦冻害气象标准是指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气温低于一定阈值而引发的冻害现象。

根据中国农业气象标准,小麦冻害气象标准如下:
1. 细腻苗期:5℃以下连续低温(≥3小时)或-5℃以下的低温。

2. 拔节孕穗期:0℃以下连续低温(≥3小时)或-3℃以下的低温。

3. 开花孕穗期:-3℃以下连续低温(≥3小时)或-5℃以下的低温。

以上标准中,连续低温的时间必须达到3小时以上才能被视为冻害发生。

不同生长期对应的阈值温度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不同,尤其是在孕穗期,由于穗部的敏感性增加,对低温的耐受能力更差。

当小麦遭受冻害时,会导致苗期叶片变黄、干枯;拔节期以上地下部分白化、生长受阻;开花期以上穗部变白、受冻等现象。

这些冻害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对小麦冻害气象标准的监测和预警非常重要。

河北省东部低平原区旱碱麦品种综合评价

河北省东部低平原区旱碱麦品种综合评价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耕地面积少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

2023年我国盐碱地面积约为1亿hm 2,占国土总面积的10%[1]。

盐碱地土壤肥力低、易板结、盐渍化严重、不宜灌溉,对农作物正常生长产生抑制作用[2,3]。

沧州市盐碱地面积3.04×105hm 2,占全国盐碱地总面积的0.03%,其中2.88×105hm 2可用于耕种,占该市盐碱地总面积的94.7%。

因此,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对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缓解人口粮食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3,4]。

小麦是河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2021年产量为1.44×108t ,占该省全年粮食总产量的37.9%[5]。

近几年,沧州地区因地制宜,开发出了特色产品旱碱麦面摘要:随着新育成品种的不断推出,在河北省东部低平原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也随之增多。

为了筛选适合该区域种植的抗旱、耐盐、丰产小麦品种,在盐分含量3.26g/kg 的盐碱地上,选用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的8个优质旱碱麦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比较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数、不孕小穗数、不孕小穗率、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对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捷麦19和小偃156产量较高、生态适应性强,为适合河北省东部低平原区种植的旱碱麦优选品种,其中捷麦19株高最大,小偃156蛋白质含量最高。

在降水量多的地区或年份,可以追求旱碱麦的产量和品质,推荐种植小偃156;反之,则需要种植抗旱性强、产量稳定的捷麦19。

关键词:旱碱麦;品种比较试验;产量;农艺性状;蛋白质含量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23)05-0076-06收稿日期:2023-08-18基金项目:河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黑龙港流域优质旱碱麦种植技术熟化及应用”;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北低平原区小麦玉米雨养旱作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21326411D-3)作者简介:冯珺珩(1995-),男,河北沧州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作物优质栽培研究。

衡水市地方标准冬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方法编制说明

衡水市地方标准冬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方法编制说明

衡水市地方标准《冬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方法》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根据《衡水市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下达2020年衡水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衡标委办发(2020)10 号)文件,本标准由衡水市农业农村局提出,项目编号HSNY202009, 由衡水市种子管理站和深州市种业有限公司共同起草并完成。

二、制订本标准的意义和必要性小麦是全球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是世界上总产量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特别是全世界约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食粮,经济位置十分重要。

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河北省冬小麦播种面积在3400万亩左右, 衡水市冬小麦播种面积在400万亩左右。

小麦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小麦生产安全。

品种纯度又是种子质量主要指标之一,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是国际认可的检验小麦品种纯度最准确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但目的相关标准。

各种子检验机构按照各自的设计方法进行小区种植鉴定,标准不一。

为此,制定《冬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方法》,规范冬小麦品种田间纯度鉴定标准,对提高我市种子质量检验水平,减少或避免种子质量的误判,保证用种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衡水市乃至河北省种业的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三、主要起草过程自任务下达后,衡水市种子管理站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确定了小组成员和任务分工。

起草小组认真研读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查阅大量有关冬小麦品种纯度种植鉴定的技术资料,借鉴其他标准编制的经验,确定了标准的主要内容、技术指标及实施方案。

2020年6月衡水市种子管理站标准起草小组召开调度会,重申编写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制定标准编制计划。

起草小组整理衡水市种子管理站多年来冬小麦品种纯度种植鉴定方法、结果及实践经验,参阅了有关技术资料,对“冬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方法”的适用性、种植粒数、试验田小区设计、播种与田间管理、鉴定性状等进行充分研究,组织人员到各县市区进行调研,并咨询相关种植鉴定技术人员,广泛征集建议。

小麦有效分蘖 (1)

小麦有效分蘖 (1)

小麦分蘖相关问题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丰收,不仅关系到种植户的种植效益,也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要想获得小麦丰产,涉及到很多方面。

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那就是要使麦田里长成麦穗植株的数量科学合理。

如果植株数量过多,不仅容易倒伏减产,还容易田间郁闭导致病害;如果植株数量过少的话,则不利于丰产。

要想实现小麦丰产,除了田间基本苗数量要科学合理以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要促使小麦主茎多分蘖,多成穗。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够提高分蘖数量和成穗率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级字幕:小麦分蘖成穗规律分蘖,俗称分杈,是从小麦叶腋中由芽长成的分枝。

冬小麦整个生育期中,有两次分蘖盛期。

第一次分蘖盛期在冬前,分蘖数量能占总分蘖数量70%-80%左右。

第二次分蘖盛期在第二年小麦返青至起身这段时间内,分蘖数量能占总分蘖数量的20%-30%左右。

小麦分蘖是由下至上依次逐个长出来的。

小麦主茎长出第四片叶时,主茎第一叶片的叶腋部位就会长出第一个分蘖;当小麦主茎长出第五叶片时,第二叶片叶腋部位开始长出第二个分蘖;当主茎长出第六片叶时,第三叶片叶腋部位开始长出第三个分蘖,同时第一分蘖开始长出第一个二级孽,以此类推。

当然,这种样的分蘖情况只是理论值,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到气候、栽培技术等条件的影响,并不一定每个叶腋部位都能够长出分蘖。

小麦的分蘖,有的能够长出麦穗,从而为产量做出贡献,这样的分蘖叫做有效孽;有的分蘖会逐渐枯萎,并不能长出麦穗,这样的分蘖叫做无效蘖。

能够长成麦穗的有效孽与分蘖总数量的比值就叫做成穗率。

一般情况下,小麦在越冬前的分蘖成穗率比较高;而第二年春季的分蘖成穗率往往比较低。

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小麦分蘖的成穗率能够达到50%—60%以上。

但很多情况下,由于栽培不科学,成穗率却只在30%-40%左右,甚至只有20%左右。

所以呀,如何采取措施,促使小麦形成冬前壮苗,进行分蘖,并形成壮蘖,十分重要。

在黄淮海冬小麦主要种植区,一般在冬前每株小麦能够长出6-7片叶,并能够长出2-3个分蘖,就基本达到冬前壮苗的标准了,这样的苗情是利于小麦丰产的。

我国小麦生态区域划分及各麦区对品种的要求

我国小麦生态区域划分及各麦区对品种的要求

我国小麦生态区域划分及各麦区对品种的要求任何一个小麦品种,在生产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和时间性。

特别是我国幅员辽阔,小麦分布广,各地自然环境条件和耕作制度差别也很大,各地小麦生产发展也极不平衡,对品种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

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社会经济要求等的差别,在全国划分不同的小麦生态类型区,使同一区内各种条件较为一致,所用的品种类型也相对一致,便于合理引种,并因地制宜地运用耕作栽培技术。

我国小麦种植区大致可划分为10个生态类型区。

各区及其对品种的要求如下:1.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省长城以南的冀东北平原,北京,天津,山西省的中部和东南部,陕西省渭北高原和延安地区,甘肃省陇东的大部,以及辽宁省辽东半岛的南部。

该麦区冬季寒冷干燥,小麦品种具有穗多、穗小,以穗数拿产量的特点,要求品种具有冬性强,抗寒、耐旱性能较好,早春返青快,起身拔节晚而后期发育较快,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部分地区要求抗秆锈病、叶枯病和黄矮病。

2.黄淮冬麦区包括山东省,河北省自定州市至泊头市一线以南的地区,山西省临汾、运城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甘肃省的天水地区,以及河南、安徽、江苏3省的伏牛山、淮河以北地区。

该区是我国的主产麦区。

要求品种为冬性或半冬性,植株矮、秆粗壮、抗倒伏,耐肥水,兼抗叶锈病、秆锈病、条锈病和白粉病,耐寒、耐旱,较抗干热风,部分地区还要求抗赤霉病、土传花叶病、黄矮病或腥黑穗病等病害。

3.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包括湖北、湖南、浙江、上海等省市全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河南省南部的信阳、南阳及陕西省南部的安康地区,江西省的大部。

要求品种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对光照反应中等至敏感的弱冬偏春或春性类型,还要求抗赤霉病、白粉病,耐湿性强,后期灌浆快,抗穗发芽且早熟。

部分地区要求抗秆锈病、叶锈病。

4.西南冬麦区包括四川省境内除甘孜、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以外的地区,云南省除中甸、德钦两县及南部以外的地区,贵州省除榕江、罗甸地区以外的地区,甘肃武都地区和陕西汉中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亩总茎蘖数
>120万
90~120万
60~90万
<60万
长势长相
叶片披长,叶色浓绿,蘖弱
叶色绿,蘖壮
叶色绿
叶片短小,叶色浅绿,蘖弱
拔节期
单株次生根

>10条
7~10条
<7条单株分蘖数—来自4~6个3~4个
<3个
亩总茎蘖数

85~115万
55~85万
<55万
长势长相
叶片披长,叶色浓绿,蘖弱
叶色绿,蘖壮
叶色绿
河北省冬小麦苗情分类标准
生育时期
项目
旺苗
壮苗
弱苗(三类苗)
一类苗
二类苗
越冬期
主茎叶龄
≥6.5
5~6.5
4~5
<4
单株次生根

>4条
2~4条
<2条
单株分蘖数

3~5个
2~3个
<2个
亩总茎蘖数
>100万
70~100万
50~70万
<50万
长势长相
叶色浓绿
叶色绿,蘖壮
叶色绿
叶色浅绿,蘖弱
返青期
单株次生根

>4.5条
叶片短小,叶色浅绿,蘖弱
穗期
亩穗数

>45万
38~45万
<38万
2.5~4.5条
<2.5条
单株分蘖数

3.2~5.2个
2.2~3.2个
<2.2个
亩总茎蘖数
>105万
75~105万
55~75万
<55万
长势长相
冻害轻于2级
或冬前壮、旺苗发生3级冻害时
或冬前壮、旺苗发生4级冻害时
起身期
单株次生根

>8条
5~8条
<5条
单株分蘖数

4.2~6.2个
3.2~4.2个
<3.2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