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和处理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06de59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b.png)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诊疗指南
一、定义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 )是指因骨质疏松导致脊柱椎体发生变形或碎裂。
二、病因
(1)骨质疏松。
年龄增大、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等因素使椎体骨质减弱,容易发生压缩性变形。
(2)创伤。
轻微撞击或过重负重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椎体发生压缩骨折。
三、分类
(1)症状性骨折:有明显症状如腰背疼痛。
(2)无症状骨折:即早期线检查可见骨折影,但无明显症状。
四、诊断
(1)线检查:早期线可能未见变化,脊柱线3个月后可见骨质减毁或重建征象。
(2)检查:灵敏度高,能更清晰显示骨折部位变形程度。
(3)检查:对软组织损伤显示明显,但诊断骨折主要依赖线和。
五、治疗原则
(1)缓解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2)预防进一步骨折。
(3)恢复脊柱力量和功能。
六、治疗方法
(1)针对症状进行:外用止痛药、物理治疗等。
(2)治疗骨质疏松:钙剂、骨密度影响药等。
(3)严重病例外科减压或钉固定术。
(4)随访线监测治疗效果。
以上内容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初步参考。
具体应视个案进行个体化处理。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与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8c89abf78a6529657d531d.png)
骨质疏松症(我国50岁以上人群)
4
.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
骨质疏松性骨折
流行病学
5
.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病率
流行病学
1.61倍
2.76倍
预计在未来几十年中国人髋部骨折发生率仍将处于增长期
6
.
骨质疏松症整体诊疗率低
流行病学
活动
特点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
2017版与2008版指南关于“骨折特点”更新对比
骨折特点
2017年
2008年
1
骨松性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 1. 同左
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2
骨重建异常、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 2.同左第4点
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3
同一部位及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3. 同左第5点
.
目录
定义
骨质疏松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定义
骨质疏松症
• 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 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 病
• 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主 要方面,即骨密度和骨质 量(与2008版相比,简化 概念)
骨质疏松性 骨折1
• 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是指 在日常生活中未受到明显外 力或受到“通常不会引起骨 折外力2”而发生的骨折,亦 称“脆性骨折” (与2008版 相比,明确概念)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三附属医院 附属骨伤科医院
骨质疏松性骨折 诊断与治疗
主讲人:吴春飞
.
1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与治疗
目录
2
1.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定义 2. 流行病学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 3.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 4.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5. 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6. 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 7. 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再骨折风险评估及再骨折处理 8. 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与并发症预防
完整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诊疗规范
![完整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b9b136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4.png)
完整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诊疗规范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其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性增加。
当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时,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
其中,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F)是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常见类型,尤其容易发生在脊柱部位。
一、OVF诊疗流程在进行OVF的治疗前,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肿瘤、结核等。
接着进行骨质疏松症和椎体骨折的诊断,通过实验室检查和骨密度检测(BMD)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来确认诊断。
在接诊患者时,需要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如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方面的检查。
治疗方面,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补钙补充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很有帮助。
对于脊柱骨折,卧床休息和减压可以缓解疼痛,而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和微创治疗(如PVP和PKP)则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二.OVF诊治指南一)临床特点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和脆性骨折。
然而,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只有在进行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会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疼痛方面,患者可能出现腰背酸痛或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翻身、起坐和行走。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身高缩短和驼背等脊柱变形,而椎体压缩性骨折则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和心肺功能受损。
脆性骨折常发生在胸、腰椎等部位,而且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二)实验室检查为了进行鉴别诊断,有时需要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等检查。
根据病情、药物选择、疗效观察和鉴别诊断需要,医生可以选择以下骨代谢和骨转换的指标来帮助分型、评估骨丢失速率和老年妇女骨折风险、选择干预措施和评估病情进展。
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和1,25-双羟维生素D。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bd5b1f9941ea76e58fa0428.png)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罗先正北京友谊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随着杜会入口老年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严重的后果是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量减少,骨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日常生活或轻微创伤就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
临床上,最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部位为脊柱、髋部及桡骨远端。
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如肱骨近端、胫骨近、远端骨折。
脊柱骨折多发生在椎体,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外伤,如平地跌倒等。
与年青人非骨质疏松性骨折不同。
后者骨折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暴力损伤,有明显外伤史。
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生存期的生活质量,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增加经济负担。
如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严重时可出现剧烈腰背疼痛,影响呼吸循环功能的驼背畸形,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由于畸形、疼痛引起的心理障碍,可使患者出现抑郁,甚至萌发自杀意念。
骨折多发生在T。
与L。
之间,以胸腰椎最为常见。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发生,提示全身骨微结构的退变。
骨强度的下降,新的椎体骨折及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将增加25%~50%。
因此,能否减少新的椎体骨折发争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评定标准。
髋部骨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骨折后第一年的病死率为20%,1/3患者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庭护理,不足1/3的患者能恢复剑骨折前的生活质量。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及进展1临床表现①一般表现:可出现疼痛.压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也可没有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或表现为原有疼痛加重。
功能障碍也可很轻微,甚至患肢仍可活动。
②特有表现:可出现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但iN床上也有患者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后缺乏上述典型表现。
③骨质疏松症的表现:可出现身高变矮、脊柱侧凸或驼背畸形等。
2常规X线摄片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我国多数医院,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常规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质疏松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分型、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术后注意事项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分型、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术后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c18cdf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4.png)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术后注意事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是指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脊柱椎体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椎体在轻微外伤甚至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即发生压缩骨折。
它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最常见的骨折,约占所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40%,一般发生在 45岁以后,以绝经后妇女最多见,60-70岁发病率最高,此后发病率并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脊柱压缩性骨折,胸腰椎多见,骨折主要发生在胸或腰椎移行处,以T12最多见,其次为L1。
上位胸椎也可发生,颈椎骨折几乎没有。
临床分型(1)基于椎体形态改变将OVCFs分为3型:椎体压缩呈楔形骨折、双凹骨折和垂直压缩性骨折,A.椎体楔形骨折:椎体前方高度变小,后方高度不变;B.双凹状骨折:椎体前方,后方高度不变,中间高度变小;C.压缩性骨折:椎体各部分高度均变小。
其中最常见的是楔形压缩骨折(51%),常导致患者腰背痛、脊柱后凸畸形、呼吸功能降低等一系列并发症。
(2)根据Genant等将X线分型标准OVCFs分为:A.轻度压缩骨折:在原椎体高度上压缩20%-25%。
B.中度压缩骨折:在原椎体高度上压缩25%-40%。
C.重度压缩骨折:在原椎体高度上压缩>40%。
临床表现1.大多数患者无明显外伤或仅有轻度外伤(如扭伤、颠簸、平地滑倒等),甚至咳嗽、喷嚏、弯腰等日常动作即可引起骨折。
2.疼痛。
脊椎压缩性骨折其中85%有疼痛等症状,而15%可无症状,体检脊柱局部有压痛,尤其是体位改变时疼痛明显,卧床休息时减轻或消失。
3.身高缩短、驼背。
严重的椎体压缩骨折尤其是多发性椎体骨折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可出现身高缩短和驼背。
4.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脊椎压缩性骨折,其部位仅限于椎体,不影响椎弓,故导致脊髓损伤的情况罕见,一般无下肢感觉异常、肌力减退及反射改变等神经损害表现。
治疗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本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OVCFs。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识别和管理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识别和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03732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2.png)
700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骨折
600
599
533
560
500
483 436
400
300
269
377 317
200
128
150
179
210
234
281
301
26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0
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一项最新的关于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旨在预测2010年-2050年中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不同部位骨质疏松骨折的时间-累积死亡率曲线
80%
脊柱 髋部
肩部
前臂
60%
发生椎体骨折的老年人年死亡率
累积死亡率(%)
40%
28% 72%
20%
0%
1年死亡率
0
1
2
3
4
5
一项瑞士研究,2847例发生低能量性椎时骨间、(年髋)部、肩部和前臂骨折的患者被纳入研究,研究旨在评估患者骨折后的死亡情况
5年死亡率
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现状堪忧
就诊率低
• 发生隐匿, 约半数患者无明显背痛症状11
诊治率过低
• 23% 脆性骨折患者的骨质疏松得到评估和治疗7 • OVCFs 发生后1年内只有 28.8%的患者开始抗骨质疏松治疗7
漏诊率高 • 60 岁以上人群胸片检查时椎体骨折的漏诊比例高达 45%7
OVCFs: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其程度判定的首选方法12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及其程度的诊断标准4
椎体骨折形态类型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和治疗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604dad6e87101f69f319516.png)
㈤外伤性骨折伴骨质疏松 有明显的外伤史,由直接或间接
暴力所致,突发性局部疼痛、肿胀、 活动受限、畸形,X 线片清楚显示 骨折类型和骨折移位情况,显示骨 质疏松,但无骨破坏,测骨密度为 轻度或中度降低,外力是造成骨折 的主要原因。
五.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一)骨质疏松的治疗 (二)骨折的外科治疗
3.ECT有核素浓聚
4.MRI: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 高信号
㈢强直性脊柱炎 早期骨密度降低,但脊柱疼痛、
僵硬、活动受限。X线片双侧骶髂关 节模糊,间隙变窄至消失,椎间关 节模糊,韧带钙化。晚期骨密度升 高。
㈣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性“棕色瘤” 血钙与碱性磷酸酶升高,血磷
降低。骨损害常见于指骨、肱骨、 胫骨、肋骨。X线片显示,骨膜下 皮质骨吸收。
在我国城市50岁以上妇女疏松 性脊柱骨折发生率为15%;所以防 治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我们急需解决 的重大问题。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自身原因
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破坏,骨 强度下降,骨的力学性能下降,骨脆 性增加,是造成骨折的主要原因。一些 前瞻性研究认为骨量降低一个标准差, 骨折的危险性就增加1.5~3倍。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与甲状旁腺功能亢 进 糖尿病 库欣氏综合症
慢性疾病:胃肠吸收障碍 肝肾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恶性肿瘤:骨髓瘤 转移瘤 血液病
先天性代谢障碍:成骨不全
高胱氨酸尿症
药物应用:
激素 甲状腺素 肝素
抗癫间药 酒精
制动和废用因素
㈠多发性骨髓瘤 1.骨痛、贫血、造血功能障碍、肾
功不全 2.1.日常生活中外伤
平地跌倒、家务劳动中摔倒,因跌倒 和摔倒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
有人统计,65~69岁的妇女跌倒率为 30%,85岁以上跌倒率上升到50%;男性 65~69岁的跌倒率是13%,80岁以上达31%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3956051b4431b90d6c85c752.png)
随 着社 会 人 口老 龄 化 ,骨质 疏 松 及 其 引 起 的骨 折 逐 渐 成 为影 响 老 年 人生 活 质 量 的重 要 冈 素 。在美 国 , 2 0 有 40
表 现 为 扁 平 形 、 形 、 凹彤 , 双 凹 形 最 有 特 征 , 邻 椎 楔 双 以 相
问盘膨大呈双凸透镜状膨突至凹陷椎 体内; 压缩椎体后 ③
上 角上 翘 突 向椎管 , a l K pa n等… 和 G e o j u n d等I认 为 此征 象 】
是 骨 质疏 松 引 起椎 体 压 缩 骨 折 的 特 征性 表 现 . 其敏 感 率 为
倍口 骨 质疏 松 性 椎 体压 缩 骨 折 的 死 率 随年 龄 增 长 可 达
3 %f 椎 体 乐 缩 骨 折 的 急性 并 发 症 有 脊 髓 的 压 迫 、尿潴 0 3 1
留 、 梗 阻 H, 肠 长期 的并 发 症 有 严 重 的疼 痛 、 部 并 发 症 、 肺
适应 性 丧 失 、 形 、 理性 损 害等 l 及 时准 确 的 诊 断 以 及 畸 心 6 I 。 后续 的治 疗 非 常重 要 。 者就 疏松 性 椎 体 压缩 骨 折 的 笔 舀质 诊 断作 一 回顾 、
1% , 6 特异 率 为 10 ; 骨 质 疏 松 引 起 的 椎体 压 缩 骨 折 多 0% ④
重 复发 生 , 多节 椎 体 发病 、 种 压缩 形 态并 存 . 多 有学 者 认 为
这 是 本 病 的 特 征 之 一 ; 除压 缩 柞 体 外 , 腰 椎 骨 密 度 减 ⑤ 胸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267a2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e.png)
02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
折的治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手术又分 为微创或开放手术。医生会根据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 度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权衡手术与保守治疗的利弊,做出合理选 择。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 药物止痛 理疗、中药熏药治疗(缓解腰背部肌肉紧张、痉挛,进而减轻疼痛) 佩戴支具 早期下地行走时佩戴支具可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注意不能长期佩戴, 避免引起腰背肌肉无力。
压时,肢体的运动、感觉,以及关 节的反射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03 感觉功能:医生会用针、棉签等轻
触患者的皮肤,检查有无感觉异常。
02
运动功能:医生会让患者活动四肢 关节,做屈伸、收缩等动作,来检
查患者的肌力和锤 轻轻叩击膝盖、跟腱等部位,来观
察不同部位的反射功能是否正常。
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是医生测量骨骼强度 的一种方法。对于早期诊断骨质疏松,评估再 发骨折风险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常用于测 量骨密度的检查是一种特殊的X线检查,称为 “双能X线吸收法(DXA)”检查。
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检查
其他检查
患者可能还需要做一些其他的检查来辅助诊断病情,比如血液检查、 全身骨扫描(ECT)、超声检查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 诊断与治疗
演讲人:小刺猬知识库
目录
01 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 02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检查
03 骨质疏松症的长期治疗
04 小结
01
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性骨折的检查
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检查
01
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治
![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9556852d0242a8956aece455.png)
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治缓慢发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通常是无症状的。
愈合的骨折可能是胸部或腹部X线片上的偶然发现。
由于脊柱后凸,椎体骨折的存在可能会变得明显。
相反,显着椎体压迫的急性发作与疼痛有关。
疼痛是可以忍受的,并且在没有医学干预的情况下获得缓解。
有些缓解疼痛严重,需要入院治疗和使用强效的镇痛药物。
在患有急性症状性椎体骨折的患者中,通常没有先前创伤的病史。
典型的患者在突然弯曲,咳嗽或抬起后出现急性腰背部疼痛。
疼痛通常位于脊柱中线,但向一侧或双侧放射向侧腹,前腹部或髂后上棘。
相比之下,疼痛向腿部的辐射在压缩性骨折中很少见,一旦出现此症状表面脊髓或神经根受到骨折的压迫。
身高降低-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身高减少通常是无症状和渐进性的。
除了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外,椎间盘脱离可导致高度损失,并导致椎间盘狭窄或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后凸可以是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特别是楔骨折的表现,虽然后凸可以独立地说明椎骨异常。
每次完全压缩断裂导致高度损失约1厘米或更多;高度超过4厘米的损失与15度的脊柱后凸有关。
然而,实际上,没有简单的脊柱后凸临床测量,并且由于测量技术和姿势的可变性,高度的测量可能是不一致的。
患有严重胸椎后凸的患者经常主诉颈部活动时出现疼痛或头痛,必须强行伸展颈部才能向前看。
由于颈椎过度伸展以保持直立,他们经常患有颈椎小关节疾病和退行性椎间盘疾病。
严重的脊柱后凸可能会导致限制性肺病。
诊断疑似急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应使用胸腰椎正侧位片进行评估,以确诊。
影像学异常-骨质疏松症可能导致几种类型的椎体异常,包括楔形骨折,双凹或“鳕鱼”畸形,以及压缩性骨折。
压缩性骨折的射线照相特征包括一个或多个椎骨的前楔入椎体塌陷,椎体终板不规则和一般脱矿。
后楔入是不常见的,可能表明潜在的破坏性病变。
鉴别诊断压缩性骨折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首发症状。
重要的是要了解某些线索,这些线索表明椎骨骨折可能是由于不复杂的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发生在不老的人身上,高于T4的椎骨单发椎体骨折是不常见的,除非在较低水平也有多处椎骨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给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给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34d683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f.png)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给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既往,《中华骨科杂志》于2008年和2017年,先后发布了两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而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 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订,在2017年版的基础上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策略进行更新,部分内容摘抄如下:一、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应根据骨折的程度、症状、全身情况及患者需求等选择保守治疗、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推荐强度:专家建议)。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常用的微创治疗是椎体强化手术,包括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目前对微创手术与非手术治疗OVCF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尚无定论。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和美国内分泌学会2020版指南建议:考虑到对整体疼痛获益的不确定性和邻近椎体潜在增加的骨折风险,不推荐将PVP和PKP等微创手术作为OVCF的一线治疗。
2014年美国介入放射等学会推荐:保守治疗是OVCF传统的一线治疗方式,若PVP应用于骨质疏松相关的椎体骨折,则需用于保守治疗失败或不耐受保守治疗的患者。
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最优化研究所2003年指南认为:OVCF患者正规保守治疗至少4周后,采用PVP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2011年指南认为:不建议无神经损伤的急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VP(强推荐);PKP对无神经损伤的急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选择(弱推荐)。
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委员会2019年指南认为,对急性症状性OVCF可行PVP(强推荐)或PKP(弱推荐)。
综合分析,本指南强调根据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程度、症状、全身情况以及患者诉求(如要求更快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等)选择合适的干预手段,使患者得到最佳预后。
保守治疗适用于影像学检查显示为轻中度椎体压缩骨折,症状和体征较轻,24h镇痛治疗后能恢复活动;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支具及药物、早期活动、康复锻炼等方法,但需要定期进行复查评估,了解椎体压缩是否进行性加重。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文)(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文)(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1331406ff00bed5b8f31d01.png)
DOI: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5.06.021 作者单位 :100730 北京 ,中国医学科学 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 和医院骨科 ;610041 成学 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100853 北京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100730 北京 ,卫生部北京 医院骨科 ;215006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骨科 ; 150081 哈 尔 滨 医科 大学 附属 第 二 医 院 骨 科
折 达 20% 。
准 ,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
(二 )骨质 疏 松症 骨折 的治 疗 原 则
4.实 验室 检 查 。
骨质疏松性骨折 的治疗 基本原 则是复 位 、固定 、功能 锻
常规术前检查 ,必要时检查血钙 磷 、24 h尿 钙 、25(OH)
炼 和 抗 骨 质 疏 松 。
VitD、降 钙 素 和 甲 状 旁 腺 激 素 等 。
二 、骨质疏松症骨折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病情需要 ,有条件 者可检 测骨转 换生 化标 志物 (包
(一 )诊 断
括骨形成和骨吸收 指标 ):(1)骨形成 指 标包 括血 清碱 性磷
1.病史 、症状 和体 征 。有 骨质 疏松性 骨折 史或 轻微 外 酸 酶 、骨 钙 素 、骨 源 性 碱 性 磷 酸 酶 、I型 前 胶 原 C 端 肽
共同第一作 者 通信 作 者 :邱 贵 兴 Email:qguixing@ 126.eom 注 :本文首次发表在《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5,8(5):371—375.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 study first reposed in the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2015,8(5):371—375.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文)(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文)(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c1d0578b84ae45c3b358c27.png)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5.06.021作者单位: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2;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3;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骨科4;100730北京,卫生部北京医院骨科5;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6;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7△共同第一作者通信作者:邱贵兴Email :qguixing@126.com注:本文首次发表在《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5,8(5):371-375.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 study first reported in the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2015,8(5):371-375.·诊疗指南·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文)(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邱贵兴1裴福兴2△胡侦明3△唐佩福4△薛庆云5△杨惠林6△陶天遵7△赵宇1△一、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骨量降低、骨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易发生骨折;与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绝经后妇女多发。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指南所指的骨折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
(一)骨质疏松症骨折的特点及治疗难点1.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易发生并发症。
2.多为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置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3.骨形成与骨痂成熟迟缓,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4.卧床制动期将发生快速骨丢失,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5.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6.再骨折发生率高,髋部骨折患者1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达20%。
骨质疏松性椎体髋部骨折的诊断和处理
![骨质疏松性椎体髋部骨折的诊断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2b8b27831b765ce050814af.png)
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患者中约1/3和跌倒有关, 患者中约1/3和跌倒有关,而其余则与垂直暴 1/3和跌倒有关 力有关(如坠落,变换体位等) 力有关(如坠落,变换体位等) 骨密度降低会明显增加椎骨骨折的危险。(妇 骨密度降低会明显增加椎骨骨折的危险。(妇 。( 60岁时 椎体松质骨的骨密度大约下降50% 岁时, 50%, 女60岁时,椎体松质骨的骨密度大约下降50%, 80岁以后会下降70%。国内统计数字表明:50岁 岁以后会下降70% 80岁以后会下降70%。国内统计数字表明:50岁 以上妇女脊柱骨折的总患病率约15% 80岁以上 15%, 以上妇女脊柱骨折的总患病率约15%,80岁以上 妇女骨折患病率比50 60岁妇女提高近 50- 岁妇女提高近6 妇女骨折患病率比50-60岁妇女提高近6倍)
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有多种问题: 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有多种问题: 卧床时间长; 卧床时间长; 不能解剖复位及消除神经压迫; 不能解剖复位及消除神经压迫; 残留腰痛、髋内翻畸形。 残留腰痛、髋内翻畸形。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治疗安全性显著 提 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因治疗时间短、 高,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因治疗时间短、 效果好,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效果好,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
胸、腰背部疼痛,程度以轻度慢性胸、 腰背部疼痛,程度以轻度慢性胸、 腰痛常见。 腰痛常见。
症状多样化: 症状多样化:
沉重感或疲倦感; 沉重感或疲倦感; 起床、起立或坐下时痛; 起床、起立或坐下时痛; 睡眠翻身和安静时痛; 睡眠翻身和安静时痛;
急跌倒后可痛疼程度加重 近期骨折部位棘突有压痛和叩击痛 身高降低和脊柱后凸 少数患者可出现腹胀及消化道症状 卧床休息并使用止痛药后疼痛缓解 愈合时间较长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技巧规范标准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技巧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2a991f0b52acfc788ebc95b.png)
.-骨质松散症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指南骨质松散症是指: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构造损坏、骨脆性增添、骨强度降落、骨折风险性增添为特色的浑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当骨质松散症致使骨密度和骨质量降落,骨强度减低时,稍微外力即可发生的骨折,该骨折累计脊柱时,称为骨折松散椎体压缩性骨折(OVF),脊柱是骨质松散症骨折的常发部位。
(附:诊断流程与诊断指南、PVP 技术规范)一、 OVF 诊断流程接诊患者:病史咨询,体格检查(痛苦、脊柱变形、骨折)实验室检查 +骨密度检测( BMD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诊断:骨质松散症诊断+椎体骨折诊断鉴识诊断:肿瘤、结核等疾病治疗骨质松散症的治疗脊柱骨折的治疗生活方补钙骨质卧床减压 +微创式的改疏松经椎弓治疗休息变药物根内固( PVP治疗定术+PKP).-二. OVF诊治指南(一)临床特色痛苦、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松散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但很多骨质松散症患者初期常无显然的自觉症状,常常在骨折发生后经X 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松散改变。
1、痛苦: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添时痛苦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松散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
椎体压缩性骨折会致使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平时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
发生脆性骨折的常有部位为胸、腰椎。
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显然增添。
(二)实验室检查1.依据鉴识诊断需要可选择检测血、尿惯例,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 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等。
2.依据病情、药物选择、疗效察看和鉴识诊断需要,有条件的单位可分别选择以下骨代谢和骨变换的指标 ( 包含骨形成和骨汲取指标 ) 。
这种指标有助于骨变换的分型、骨丢掉速率及老年妇女骨折的风险性评估、病情进展和干涉举措的选择和评估。
临床常用检测指标:血清钙、磷、25- 羟维生素 D 和 1,25- 双羟维生素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化性疾病,随年龄增长,患病
风险增加。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类的重要健康问题。 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估计有1. 73亿,是世
6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女
性尤为突出。按调查估算全国2006年在50岁以上人 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亿1千万人 存在低骨量
• ① 患椎强化后刚度和强度恢复,消除了骨折微 动。 • ② 调配的灌注剂中的未聚合的单体有细胞毒性, 对周围感觉神经末稍有作用。 • ③ PMMA 聚合过程中产生的热对神经末稍有破坏 作用。 • ④ 患椎内压下降也可能是止痛的原因之一。
绝对禁忌症
• • • • • • • 拟穿刺部有炎症 年龄小于55岁 无症状 患者对造影及或灌注剂过敏 凝血功能障碍 患者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 不具备急症椎管减压条件等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后形状
的改变可分: 楔形 双凹形 压缩形
测定方法:
根据椎体前缘高度(a)、椎体后缘高 度(b)、椎体中央高度(c)之间比值 确定椎体分类:
楔形椎:当a比b减少25%以上
(20-25% 轻度;26-39% 中度;≥40% 重度)
双凹椎(鱼椎):当c比a、b减少20% 压缩椎:当a、b、c均较上位及下位椎体的
Z值也是一个相对的数值,可以反映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 。
随机体衰老和骨质的疏松,椎体骨小梁强度
及椎体结构负载能力都下降。
周围肌肉韧带退化对椎体负重产生不利影响。
当椎体不能承受内部应力时发生骨折,多发于脊
柱胸腰段。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并发症
• 低于10%的病人有骨水泥渗漏至硬膜、压 迫脊髓或神经根,导致疼痛增加。 • 肋骨骨折 • 血栓形成 • 过敏反应 • 感染 • 邻近椎体骨折
鉴别诊断
需与可引起慢性腰痛并导致骨质委缩或 骨折疾病鉴别:
骨髓瘤多有全身多发的溶骨性破坏,尿中本周氏
蛋白阳性
骨转移瘤一般可找到原发病灶,多为单发性骨破
坏,晚期可有多发骨破坏;但肿瘤的其它表现已 较明显
骨软化症患者有营养缺乏史,血钙、
磷均低、碱性磷酸酶升高等表现。 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
பைடு நூலகம்
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患者中约1/3和跌倒有关,而其余则与垂直暴 力有关(如坠落,变换体位等) 骨密度降低会明显增加椎骨骨折的危险。(妇 女60岁时,椎体松质骨的骨密度大约下降50%, 80岁以后会下降70%。国内统计数字表明:50岁 以上妇女脊柱骨折的总患病率约15%,80岁以上 妇女骨折患病率比50-60岁妇女提高近6倍)
功能锻炼:
增加肌肉力量、稳定脊柱、减轻后凸畸形 和缓解疼痛。
宜在伤后二周开始,逐步加强 方法:“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 “燕飞法”等
(三) 手术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治疗安全性显著 提高,外科手术和介入 治疗因治疗时间短、效果好,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手术适应证为:
① 全身情况好能耐受手术; ② 年龄相对较小,要求早日下床活动; ③ 骨质疏松不严重,椎骨对螺纹钉有较
根据X线平片就可以对脊柱椎体骨 折做出诊断
CT、MRI有辅助诊断作用
骨质疏松及骨折 X线表现
(1)骨的透光度变化
重要标志,但敏感性较低、影响因素多
(当骨量减少达到30%-50%时才能显示)
表现:
普遍性密度减少(随骨质疏松严重程 度增加而增加) “画框样”椎体---椎体透光度与上、下 终板皮质成分的反差明显的增加。
病人的选择
• • • • 具有脊柱压缩性骨折,X线、MIR证实。 有明显的疼痛。 几周内,或几月内(< 6个月)。 体检可耐受这类手术。
病人选择
1. 急性或慢性的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所引起 的疼痛, 及骨髓瘤溶骨性破坏导致的 VCF. 最好是 6 个月内的 VCF. 陈旧的 VCF 则只有止 痛效果 . 椎体复位并不满意 . 除外任何神经 损伤和症状者。 2. 有MRI.CT.及X-RAY确定的VCF同时无任何骨 折块突入脊髓或脊髓的损伤。 3. 无任何肿瘤、感染、先天性畸形或严重心、 肺、脑血管疾病存在。
Debusche 1991 15 Gangi 1994 4 Jensen 1997 29 Deramond 1998 80 Martin 1999 11 Corter 1999 16 Cyteval 1999 20 Barr 2000 38 O‘Brien 2000 6 Heini 2000 17
可能的止痛机制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 年男性。
基于骨密度测定的诊断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基于DXA 测定: 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人的骨峰值不 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 降低1 -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 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 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 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骨密度通常用T-Score(T值)表示, T值=(测定值一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
症状多样化:
沉重感或疲倦感;
起床、起立或坐下时痛; 睡眠翻身和安静时痛; 有的病人表现为季肋区疼痛,被误诊为肋 间神经痛。
急跌倒后可痛疼程度加重 近期骨折部位棘突有压痛和叩击痛 身高降低和脊柱后凸
少数患者可出现腹胀及消化道症状
卧床休息并使用止痛药后疼痛缓解 愈合时间较长
影像学检查
术后疗效
作者 数量 随访时间 1-12 mos 4-15 mos 3年以上 10年以上 ? 6 mos 6 mos 2-42 mos 3 mos 12 mos 止痛疗效 93% 100% 90% 90% 78% 88% 90% 95% 67% 76% 并发症 无 无 2例肋骨骨折 1例肋神经疼 无 11例渗漏 1例渗漏至椎旁肌 1例神经炎 2例渗漏 20%渗漏
好的把持力;
④ 椎体骨折不稳定,有进行性加重的
后凸畸形;
⑤ 伴脊髓压迫或椎管狭窄症状。
手术禁忌证
① 患者年老体弱,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 术,伴有器官功能不全者
② 腰椎骨质疏松较严重,内固定术后效
果不佳者
(四)介 入 治 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
• PVP 1987年始于法国,1997年在美国用于治疗椎 体肿瘤,后延伸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 PKP 1999年在Vertebroplasty基础上改进,可重 建压缩的椎体。 • 两种方法均可增加稳定性、止痛, Kyphoplasty还可恢复椎体高度。
术前准备
• X线 • MIR
了解骨折处骨髓水肿、脊髓或硬膜 是否受压、是否有肿瘤性硬化 • CT 了解骨折的塌陷程度、椎弓根及后 壁情况 • 骨内静脉造影 了解静脉充盈情况及可能 的渗漏点 • 骨扫描 了解最佳止疼点
手术及术后
• • • • • • 病人俯卧 局麻或全麻 经皮经椎弓根进入(C壁,CT引导) 注入骨水泥 术后2小时仰卧 术后即刻X线检查( CT ),了解骨水 泥的渗漏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的诊断和处理
(一)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
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 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 织,WHO)。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
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 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 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骨密度测定的T值、 Z值判断标准
T值用于表示绝经后妇女和大于50岁男性的骨密度水平。 对于儿童、绝经前妇女以及小于50岁的男性,其骨密度水平建 议用Z值表示, Z值=(测定值一同龄人骨密度均值)/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划 分为两个区间, Z值>-2表示骨密度值在正常同龄人范围内; Z值≤-2 表示骨密度低于正常同龄人;
适应证
有症状的骨质疏松性VCF,术前应明确
疼痛确由VCF引起,并除外其他疾患。 . 卧床休息及药物治疗3-4周无效者 为防止长期卧床可能引起并发症者 不能耐受止痛药物者 超过2个相连椎体发生塌陷者 年龄较大(>85岁)有疼痛症状者
禁忌症
• • • • • • 椎体压缩达80%以上 椎体后壁出现骨折或损坏 骨碎片进入脊髓 成骨性转移瘤缺损 不能纠正的凝血障碍 身体状况不胜任急诊减压手术
相对禁忌症
.椎体压缩超过75﹪-80﹪的病人应列为禁忌; .椎体骨折线越过椎体后缘或椎体后缘骨质破坏、不
完整者; .椎弓根骨折; .患有严重心肺疾患而不能耐受手术; .椎体严重压缩无法放置导针和注入灌注剂,或椎体 中柱破坏,椎管受压 >20% 或压迫神经根、脊髓等; .疼痛时间 >12 月
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出现血钙增高、血
在与这些疾病鉴别时,需注意做全面 的检查,必要时可取局部的活检。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治疗
(一)综合治疗
预防骨折的发生及对症处理
支持疗法
抗骨质疏松治疗
手术或介入治疗
(二)椎体骨折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
①脊柱稳定性良好(单个椎体或多个椎体
的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不超过椎
a、b、c减少20%以上
骨质疏松及骨折的MRI表现
T2 相矢状面可观察到高度压缩椎体内
多为高信号(表明椎体内骨质由脂肪组 织替代)
由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经常而反复、
多次的发生,故椎体信号常为混合信号
鉴别新鲜骨折或陈旧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