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秦晋崤之战》的写作特点.
秦晋崤之战
(7)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表反问语气
(1)线索清晰,情节连贯,场面生动,结构完整
开端:秦王谋划袭郑 蹇叔劝阻不止 发展:秦军东征未果 中途灭滑而返 高潮:秦师败于崤 三帅为晋俘 结局:晋释三帅 尾声:秦伯哭师认错 騫叔进谏 騫叔哭师 王孙满观秦师 弦高犒秦师 皇武子逐客 原轸论击秦师 秦军败师于崤 文嬴请释三帅 原轸抗词未果 孟明拜赐
文言知识整理:
一、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若潜师以来:发兵
(2)秦师遂东:向东出发
(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
(5)子墨衰绖:染黑
(6)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 (7)晋于是始墨:同上 (8)先轸朝,问秦囚:上朝 (9)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 (10)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 (11)不顾而唾:吐唾沫
(3)为从者之淹
(在,介词)
因为)
(4)何施之为 (表示反问语气,呢,语气助词。“何……为”固定 句式,“为什么……呢?”“还……做什么呢?) (5)莱驹为右 (6)其为死君乎 (担任,动词) (因为)
3.焉
(1)公辞焉
他,代词
(2)崤有二陵焉
(3)作收尔骨焉
表示肯定语气,助词
于之,到那里,兼词
(4)
谈《秦晋崤之战》的写作特点
谈《肴之战》的写作特点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它不仅在史书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左传》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善于记事和善于写人两个方面。《秦晋肴之战》作为《左传》中的杰出篇章,非常典型地、完整地体现出《左传》的艺术特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秦晋肴之战》就象一个《左传》艺术的“微雕”,如果我们把它加以“放大”——对它的写作艺术进行一番剖析和探讨,就可以更为清楚切实地了解《左传》在叙事、写人两个方面的艺术特点。
首先看叙事方面的特点
《左传》善于记事,它已经从《春秋》那种“断烂朝报”式的大事记,发展成为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这是从简单的历史记事到光彩闪烁的历史文学的一个飞跃。《左传》的善于记事,还尤其表现在善于记叙军事战争方面的事件。春秋是大国争霸的时代,群雄逐鹿,战争频繁,《左传》以很多篇幅描绘出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有声有色的古代战争的活剧。《春晋肴之战》就是其中精彩的一幕。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解决政治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在战争时期,各方面的矛盾斗争特别地错综复杂、尖锐激烈。《左传》既能够简炼、清晰、严谨地写出战争的全过程,又能够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关键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部分,通过具体描写使得重点突出;既能够表现出复杂纷繁的矛盾斗争,写得波澜起伏,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又能够反映出战争中政治与军事的关系,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完整地记述了许多战例,以至后人千百年来还将《左传》作为一部兵书来研读和运用。
秦晋之间的这次战役,涉及的矛盾是极为复杂的,这里有秦与郑、秦与晋、秦与滑、秦与周的矛盾;在秦的一方,有出师和反出师的矛盾(表现为秦穆公与蹇叔的矛盾),有欲胜反败的矛盾(表现为秦穆公与孟明的矛盾);在晋的一方,有主张伐秦与反对伐秦的矛盾(表现为先轸与栾枝的矛盾),有释放秦囚与反对纵囚的矛盾(表现为文嬴、襄公与先轸的矛盾)等。但是,作者在写这矛盾极为复杂纷纭的历史事件时,却走笔从容,做到了简练清晰,重点突出,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这并非易事,需要很高的技巧。应该说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归功于作者严密精巧的布局谋篇。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秦晋崤之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秦晋崤之战[赏析]
秦晋崤之战
[课文整理] 《秦晋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
背景介绍
春秋时期是以强凌弱,兼并战争极端频繁的年代。崤之战是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崤山,所以称之为崤之战。
战前情况:公元前七世纪的上半期,北方的晋和西方的秦都成了强大的诸侯国。晋国公子(晋文公)流亡在外时,曾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并且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文赢为妻,从此两国关系比较密切。晋文公回国建立政权后,逐渐强大起来;秦国从秦穆公以来国家形势更加强盛,急于争霸。崤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郑国,郑国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让秦国派出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代郑设防,实际上是对付晋国,因此秦晋之间出现了裂痕,但矛盾尚未表面化。到了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秦国为了与晋争霸,便乘晋国新丧,以及杞子、逢孙、杨孙等人在郑颇得信任,郑掌管北门锁钥的便利,不听蹇叔的劝阻,悍然向郑进军。秦国的东征军来到郑国,知道郑已经有所防备,便灭滑国而还,途经过崤山,遭遇晋国军队的伏击。秦晋崤之战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生的。
简介《左传》
本文选自《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作者左秋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双目失明,曾任鲁国太史。另外还编有《国语》。我们学过的《曹刿论战》就出自《左传》。
朗读试译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
秦晋崤之战
段落层次
❖ 1-4:秦王谋划袭郑,蹇叔劝阻不止(开端) ❖ 5-8:秦军东征未果,中途灭滑而还(发展) ❖ 9-10:秦军遭遇晋军伏击,三帅被擒(高潮) ❖ 11-13:文嬴纵敌,原轸抗辞未果(结尾) ❖ 14:秦伯哭师认错(尾声)
《左传》写战争有怎样一个突出的特点?
❖ 重在写人物议战,揭示胜败根 源,刻画人物
❖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 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 ❖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春秋三传:
❖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文嬴请三帅、原轸怒斥、阳处父追三帅
人物形象: 晋襄公:优柔寡断、缺少主见 原轸:忠直刚烈 阳处父:随机应变 孟明:决心复仇
秦伯哭师
人物形象:勇于认错,知错能改
总结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它不仅在史书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文学史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左传》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 善于记事和善于写人两个方面。《秦晋崤之战》作为 《左传》中的杰出篇章,非常典型地、完整地体现出 《左传》的艺术特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秦晋崤 之战》就象一个《左传》艺术的“微雕”,
内容总结
《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解析
《秦晋殽之战》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文学常识〗
1、《左传》是解释孔子《春秋》的著作,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秦晋殽之战》反映了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秦国统治者师出不义的罪恶行径,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
3、《左传》写战争的突出特点,重在写人物的议战,略写双方交战的场景。本文以蹇叔论战为纲,以秦军东征为经,以场面描写为纬,以战争的始末经过为顺序,从各个侧面及战争的前因后果来印证蹇叔的分析。本文叙事脉络分明,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刻画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简约。
〖文言基础整理〗
一、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辟,同“避”,躲避]
2、以间.敝邑 [间,同“闲”,休息]
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同“砺”,磨砺]
4、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厌,同“餍”,满足]
5、堕.军实而长寇仇 [堕,同“隳”,损害,毁坏]
6、乡.师而哭 [乡,同“向”,面对]
二、词类活用
1、秦伯素服郊
...次 [穿着素服,名作动;在郊外,名作状]
2、若潜师.以来 [发兵,派兵,名作动]
3、秦师遂东. [向东出发,名作动]
4、左右免胄而下. [下车步行,名作动]
5、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做生意,名作动]
6、使皇武子辞.焉 [致辞,名作动]
7、子墨.衰绖 [染黑,名作动]
8、遂墨.以葬文公 [穿染黑的丧服,名作动]
委婉含蓄、外柔内刚、绵里藏针——《秦晋殽之战》外交辞令浅析
委婉含蓄、外柔内刚、绵里藏针——《秦晋殽之战》外交辞
令浅析
李璐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07(000)030
【摘要】<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内容丰富、极具欣赏价值.本文以<秦晋教之战>中三位人物的不同演说语句分析了其委婉含蓄、外柔内刚、绵里藏针的外交辞令.【总页数】1页(P191)
【作者】李璐
【作者单位】青海省重工业技工学校,青海·西宁,81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秦晋殽之战》中的“义”“礼”文化 [J], 李书慧
2.外柔内刚冷峻隽永—谈《Yao之战》外交辞令 [J], 邱桂德
3.委婉含蓄,机锋内藏——从《崤之战》看《左传》的外交辞令 [J], 张海锋
4.话中另有话处处弦外音——《殽之战》外交辞令欣赏 [J], 阮国溪;
5.委婉含蓄绵里藏针:浅谈《xiao之战》外交辞令之美 [J], 李胜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崤之战》《蹇叔哭师》原文注释翻译对照及文言现象全面总结
秦晋崤之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埋葬.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二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说:“国君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拱:两手合抱)”。
秦晋崤之战文言文赏析
秦晋崤之战文言文赏析
秦晋崤之战文言文赏析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秦晋崤之战文言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晋崤之战文言文赏析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崤之战的写作艺术特色
崤之战的写作艺术特色
《崤之战》是《左传》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春秋时期秦晋两国
在崤山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艺术特色:
1. 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文章以秦国远袭郑国开始,经过崤之战
的激烈战斗,最终以晋国获胜结束。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对战争中主要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他
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作战风格。如秦穆公的贪婪和轻率,蹇叔的忠诚
和远见,晋襄公的果断和英勇等,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 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语言
简练明快,表现力强。《崤之战》也不例外,作者运用简洁的语言,
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场面和人物的形象,使读者如临其境。
4. 对比手法的运用。文章通过对秦晋两国军事力量、战略决策、
将领性格等方面的对比,展现了两国在战争中的优劣势,突出了战争
的胜负关键。
5. 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崤之战》虽然是一篇历史著作,但作者
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
面的情况,使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对当时的社会有更深入的
认识。
《崤之战》是一篇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散文,它不仅展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风貌,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谈谈《秦晋肴之战》的节选及叙述艺术
谈谈《秦晋殽之战》的节选及叙述艺术
秦晋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战争,其历史影响深远。它发生于秦朝大一统后,秦国与楚国之间的对抗中。叙述《秦晋之战》的艺术涉及到人物刻画、景象描绘、故事叙述等多个方面。
一、人物刻画
《秦晋之战》的人物刻画以楚庄王、秦惠文王为主要人物,把他们的性格及行动描绘得淋漓尽致。楚庄王聪明机智、勇敢果决,他勇敢挑战秦国的统治,即使仅有的力量也不畏惧对抗,他在战斗中忠心耿耿,执著地追求他的理想,临危受命,执行死令,以彰显他的英雄气概。秦惠文王在攻城中运用巧妙策略,到处下达命令,做出了精明的军事决策,他精明谨慎,果断而务实,杜绝拖延,为秦军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二、景象描绘
《秦晋之战》描绘了一幅古代战争景象。文中将景象描绘得生动、真实。比如“秦兵破城,尸横遍野”,“楚军拖宿,号令穿山”,“楚军在远处,秦军在近处”,“秦兵投石,楚军受挫”,“穆天怒号,有如秦兵的威吓”,“水漫千里,黄河浩淼”,“楚士胆薄,秦士骁勇”,“日月厉节,神灵觉醒”,等等。这些形象的描写,把整个战场置身其中,感受到一种凄美而又刺激的氛围。
三、故事叙述
《秦晋之战》叙述简洁而生动,由宏观来到微观,构建了一个把
灵活的活动和固定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故事结构。故事从远及近,从宏观到微观,从个人到社会,从秦国到楚国,从平民到君主,从表面到本质,从空间到时间,从现象到本质,实现了一场古老又热情的战争。
四、总结
总之,《秦晋之战》告诉我们,在冲突中,只要有实力,就要主动出击,不要被吓倒;只要有勇气,就要向前攻击,不要被敌人威胁;有信心,就要持久而果断,不被拖延;有主见,就要把它付诸实施,不被动摇;有责任,就要做好责任,不被恐惧。说到底,《秦晋之战》彰显出的英雄气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性,也能使社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秦晋崤之战教案
教学 方法 及教 具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课堂讨论 [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 多媒体
秦晋 崤之 战
一.《左传》简介 二.写作背景 三.层次分析 四.艺术特色
一. 《左 传》 简介
(一)优秀的历史著作: 优秀的历史著作: 《左传》是第一部完整系统、 详细具体记载历史事实的编年 体史书。
1.《左传》与《春秋》的关 系 2.《左传》与《公羊传》、 《毂梁传》比较
一. 《左 传》 简介
(二)优秀的文学著作: 优秀的文学著作: 1、善于叙事 2、善写战争 3、善写人物 4、善写辞令
1.秦晋关系
二. 写作 背景
2.战争起因
三、 层次 分析
1、晋文公显灵 2、蹇叔哭师 3、王孙满观师 4、弦高犒师 5、皇武子逐客 6、孟明回师 7、原轸论伐秦师 8、秦晋崤之战 9、文赢请释三帅 10、孟明谢赐 11、秦穆公悔过
秦晋崤之战
左 传
教学 目的 及要Leabharlann Baidu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从对比中认 识《左[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传》在历史和文学两方面的成就与 地位。 通过对教材篇目的具体讲解分析, 使学生正确理解《左传·秦晋崤之战》 的写作特点。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了解认识《左传》的史学特点和文 学特色。 掌握《左传·秦晋崤之战》的情节线 索。 学会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 点。 赏析作品外交辞令的描写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
背景介绍
春秋时期是以强凌弱,兼并战争极端频繁的年代。崤之战是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崤山,所以称之为崤之战。
战前情况:公元前七世纪的上半期,北方的晋和西方的秦都成了强大的诸侯
国。晋国公子(晋文公)流亡在外时,曾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并且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文赢为妻,从此两国关系比较密切。晋文公回国建立政权后,逐渐强大起来;秦国从秦穆公以来国家形势更加强盛,急于争霸。崤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郑国,郑国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让秦国派出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代郑设防,实际上是对付晋国,因此秦晋之间出现了裂痕,但矛盾尚未表面化。到了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秦国为了与晋争霸,便乘晋国新丧,以及杞子、逢孙、杨孙等人在郑颇得信任,郑掌管北门锁钥的便利,不听蹇叔的劝阻,悍然向郑进军。秦国的东征军来到郑国,知道郑已经有所防备,便灭滑国而还,途经过崤山,遭遇晋国军队的伏击。秦晋崤之战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生的。
简介《左传》
本文选自《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作者左秋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双目失明,曾任鲁国太史。另外还编有《国语》。我们学过的《曹刿论战》就出自《左传》。
朗读试译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
秦晋肴之战
第五部分(11-13) 第五部分(11-13) 文嬴请帅,先轸怒唾, 晋:文嬴请帅,先轸怒唾,孟明归秦 正音: 正音: (huī (tuò 堕(huī) 唾(tuò) (léi) (qǐ 阳处父(f (fǔ 累(l i) 稽(qǐ)首 阳处父(fǔ)
句式: 句式: 使归就戮于秦 武夫力而拘诸原, 武夫力而拘诸原, 妇人暂而免诸国 及诸河 寡君之以为戮,死 寡君之以为戮, 且不朽 若从君惠而免之
第四部分( 10) 第四部分(9-10) 原栾论辩, 晋:原栾论辩,襄公出征 正音: 正音: (zhěn)栾(luán) 轸(zhěn)栾(lu n) 衰绖(cu dié) (cuī 衰绖(cuī di )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死君乎? 其为死君乎? 何施之为 何施之为? 莱驹为 莱驹为右
而以贪勤民 获百里孟明视……以归 获百里孟明视 以 遂墨以 遂墨以葬文公
黄 河
晋
秦
╳ ▲ 崤
郑
《崤之战》知识解析(最终5篇)
《崤之战》知识解析(最终5篇)
第一篇:《崤之战》知识解析
知识解析:
一、文学常识
《左传》是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集。《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传”是解释经书的文章。《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史记》称其为《左氏春秋》,《汉书》称为《春秋左氏传》,后人省称《左传》。它多用事实解释《春秋》,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二、古今异义
(1)不替孟明
撤换、废弃(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钥匙(3)国可得也
都城(4)穆公访诸蹇叔
之于(5)蹇叔之子与师
参加(6)夏后皋之墓也
君主(7)超乘者三百乘
兵车(8)无礼则脱
不谨慎(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10)以乘韦先
四(11)为从者之淹
停留(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恩惠
(13)彼实构吾二君
使……结怨(14)秦伯素服郊次
停留,等候(15)敢犒从者
冒昧
(16)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尚在栏内未杀的牲畜三、一词多义
1、焉
(1)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不译)
(2)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3)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
2、且
(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2)且使遽告于郑(连词,并且)
(3)死且不朽(副词,将要)
3、以
(1)劳师以袭远(连词,相当于“而”)
(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连词,来)
(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介词,用、拿)
(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介词,因为)
(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介词,把)
4、其
(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解析
《秦晋殽之战》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文学常识〗
1、《左传》是解释孔子《春秋》的著作,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秦晋殽之战》反映了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秦国统治者师出不义的罪恶行径,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
3、《左传》写战争的突出特点,重在写人物的议战,略写双方交战的场景。本文以蹇叔论战为纲,以秦军东征为经,以场面描写为纬,以战争的始末经过为顺序,从各个侧面及战争的前因后果来印证蹇叔的分析。本文叙事脉络分明,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刻画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简约。
〖文言基础整理〗
一、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辟,同“避”,躲避]
2、以间.敝邑 [间,同“闲”,休息]
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同“砺”,磨砺]
4、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厌,同“餍”,满足]
5、堕.军实而长寇仇 [堕,同“隳”,损害,毁坏]
6、乡.师而哭 [乡,同“向”,面对]
二、词类活用
1、秦伯素服郊
...次 [穿着素服,名作动;在郊外,名作状]
2、若潜师.以来 [发兵,派兵,名作动]
3、秦师遂东. [向东出发,名作动]
4、左右免胄而下. [下车步行,名作动]
5、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做生意,名作动]
6、使皇武子辞.焉 [致辞,名作动]
7、子墨.衰绖 [染黑,名作动]
8、遂墨.以葬文公 [穿染黑的丧服,名作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肴之战》的写作特点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它不仅在史书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左传》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善于记事和善于写人两个方面。《秦晋肴之战》作为《左传》中的杰出篇章,非常典型地、完整地体现出《左传》的艺术特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秦晋肴之战》就象一个《左传》艺术的“微雕”,如果我们把它加以“放大”——对它的写作艺术进行一番剖析和探讨,就可以更为清楚切实地了解《左传》在叙事、写人两个方面的艺术特点。
首先看叙事方面的特点
《左传》善于记事,它已经从《春秋》那种“断烂朝报”式的大事记,发展成为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这是从简单的历史记事到光彩闪烁的历史文学的一个飞跃。《左传》的善于记事,还尤其表现在善于记叙军事战争方面的事件。春秋是大国争霸的时代,群雄逐鹿,战争频繁,《左传》以很多篇幅描绘出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有声有色的古代战争的活剧。《春晋肴之战》就是其中精彩的一幕。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解决政治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在战争时期,各方面的矛盾斗争特别地错综复杂、尖锐激烈。《左传》既能够简炼、清晰、严谨地写出战争的全过程,又能够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关键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部分,通过具体描写使得重点突出;既能够表现出复杂纷繁的矛盾斗争,写得波澜起伏,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又能够反映出战争中政治与军事的关系,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完整地记述了许多战例,以至后人千百年来还将《左传》作为一部兵书来研读和运用。
秦晋之间的这次战役,涉及的矛盾是极为复杂的,这里有秦与郑、秦与晋、秦与滑、秦与周的矛盾;在秦的一方,有出师和反出师的矛盾(表现为秦穆公与蹇叔的矛盾),有欲胜反败的矛盾(表现为秦穆公与孟明的矛盾);在晋的一方,有主张伐秦与反对伐秦的矛盾(表现为先轸与栾枝的矛盾),有释放秦囚与反对纵囚的矛盾(表现为文嬴、襄公与先轸的矛盾)等。但是,作者在写这矛盾极为复杂纷纭的历史事件时,却走笔从容,做到了简练清晰,重点突出,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这并非易事,需要很高的技巧。应该说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归功于作者严密精巧的布局谋篇。
(一)抓住主线,突出主线
能不能把事件的复杂内容记叙得条理清楚,至关重要的是,认识上要抓住事件的主线,写作上要突出事件的主线。所谓事件的主线,就是事件的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发展过程。毛泽东同志说:“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并且指出:“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308、310页)
《秦晋肴之战》所以能把错综复杂的战事记述得明了有致的原因正是在这里。它抓住了事件的主要矛盾——秦晋之间的矛盾,写出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的生动过程,以此为线,如长藤牵瓜贯穿于始终,把从属的其他矛盾组织进去,人物的出现、情节的发展、时间的迁移、地点的变换等等都围绕这条主线来安排,形成以中心事件的发展过程为顺序而展开的纵式结构。短短的一千字左右,就把复杂事件记叙得清清楚楚。
《秦晋肴之战》的结构完整、严谨、巧妙。它可以分为五大部分:
文章一开始的序幕部分就抓住了主线,晋公显灵,卜偃传命,暗示了秦晋矛盾。有的文选在选用这篇文章时删掉了这一段,因为这一段有迷信色彩。这是从思想内容方面考虑的。但是,若从艺术形式篇章结构上看,这一段是不宜删除的。删掉了这一段,就成了一开始出现的是秦郑矛盾,从而使主线模糊不清,容易让人误解为作者在结构上的疏忽。再者,这一
段神奇地预示了战事将起,渲染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浓烈的战斗气氛。
文章的第二部分写的是穆公拒谏,蹇叔哭师,第三部分写的是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这两部分虽说写的是秦伐郑,主要是秦郑矛盾,但是从蹇叔的劝谏中,明确地指出了晋将借此机会攻秦,而秦必败于晋人手中,所以,秦郑矛盾不过是秦晋矛盾的引线,主线仍然是秦晋矛盾。
文章的第四部分,正面揭开了秦晋之间的矛盾,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先轸论战,晋败秦于肴,本来此次战争的记叙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即襄公释囚,穆公自责。这个尾声决非“蛇足”之笔,它表明这次战役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秦晋矛盾的完结,而是它们更加激烈的矛盾的开始,让人如闻天边隐隐滚动的雷声,预报了秦晋间一场新的战争的暴风雨即将到来。
(二)情节错落,故事曲折
主线单一的纵式结构,并不意味着文章僵硬刻板,平铺直叙。恰恰相反,它是富有技巧性的。这种技巧性集中表现在材料的选择截取和排列组合上。《秦晋肴之战》在这一点上,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剪裁材料和组织结构的艺术。
如果说秦晋肴之战是一个大故事,那么这个大故事又是由哭师、观师、犒师、败师、释囚等几个小故事相套合而成的。作者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恰如其分地运用了事件本身所提供的波澜,将泰晋双方的矛盾,多角度地巧妙穿插,使情节错落,曲折多姿。
文章一开始,镜头对着晋国。这是晋国的大丧之日,臣民哀痛。但忽然文公显灵,风云突变,显示了一场战争的先兆。然后,镜头转向了西边的秦国,杞子密报,穆公拒谏,秦师浩荡东征伐郑,照应了前文。进军途中,秦师遇到郑商人弦高,镜头转而对着郑国。郑穆公使视客馆,皇武子下逐客令,使孟明只好灭滑而还。然后镜头一跳,又对着晋国,先轸论战,晋君发命,终于败秦于肴。最后镜头又回到矛盾的主要方面秦国,戏剧性地结束了故事。这种时间、空间的转换、跳跃,不仅使故事省略了大量的一般过程的记叙,突出了矛盾主线,而且使文章正反、扬抑、张弛、开合变换自如,形成峰回路转、跌宕起伏之势,获得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重点鲜明,反复照应
在全文的若干小故事中,作者不肯分散地平均地使用笔墨。事件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总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文章的布局上也要根据需要突出重点。所谓重点,就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重点事例,它是表现作者思想的核心材料、骨干材料。突出重点的方法,一个是详写,一个是反复照应。
在《秦晋肴之战》中,重点材料显然是蹇叔哭师,作者集中笔墨,写得淋漓尽致,十分精彩。历代许多文选,如《古文观止》,就只选了这个片断。蹇叔反对伐郑,这是秦国内部矛盾的主要之点。他透彻地分析了秦师必败的原因,而这分析就成为后文的伏笔,秦师东出后处处回应上文。如王孙满观师说的一番话,就从秦师“轻而无礼”的角度对蹇叔观点的补充和肯定。又如弦高密报郑国,郑国下逐客令,就应验了蹇叔的“远主备之”、“郑必知之”的分析;而晋先轸论战伐秦的第一句就是“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再如晋终于打败秦师,活捉三将,又验证了蹇叔“晋人御师必于肴”,“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的预见;最后秦穆公悔过的第一句话也是“孤违蹇叔”。这样,对蹇叔哭师的反复照应,不仅使文章重点鲜明,首尾贯通,结构严密,而且更重要的是,突出表现了作者从政治上对秦师不义之战的谴责,从军事上对不可“劳师袭远”,“骄纵轻敌”的战略战术思想的总结。
再看写人方面的特点
《左传》善于写人,如果说《左传》的叙事艺术较之它以前的史书有一个飞跃,那么,可以说它在写人方面又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左传》中所写的人物,不是叙述事件当中陪衬的、被动的角色,而是影响着事件进程的一系列血肉丰满的生动形象。《左传》的善于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