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马立克氏病
鸡马立克氏病
症状
• 潜伏期较长,一般在一个月以上。于10周龄开始 出现症状,可早至3-4周龄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 为4型。
• 1.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最常见的是坐骨 神经,特征症状是劈叉姿势,亦可见跛行、瘫痪, 往往发现较晚,特别是笼养鸡。一般都是一侧重、 一侧轻。亦可见垂翅或斜颈,均为不可逆性。迷 走神经受损时则素囊肿胀,呼吸困难、腹泻。病 程较长者则表现消瘦、贫血,体重极轻,羽毛蓬 松干燥无润泽。精神良好。
病原
• 3.血清型:MDV共分三个血清型,I型为强毒、 超强毒及其人工致弱株(CVI988,荷兰),2型 为天然无毒株(SB-1、301B/1),3型为火鸡疱 疹病毒(HVT) 。
• 4.致病性及免疫特点:主要是靠细胞免疫。 • HVT对火鸡有轻微致病性,对鸡无毒。可用作疫
苗。MDV及HVT属终身感染,因此属于带毒免疫。 HVT只能防止肿瘤的形成,但不能阻止MDV强毒 感染。
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渐进性消瘦
贫血,鸡冠苍白,皱缩无光
下痢,多排出黄白色、或白色与绿色混杂的稀便
症状
• 3.眼型:单侧或双侧虹膜角膜颜色变浅, 以后消退,由金色变为灰白色,呈同心圆 或点状,故也叫“灰眼病”,瞳孔边缘不 整齐,严重者瞳孔只剩下一个针尖状孔。
眼型可见虹膜增生,瞳孔变小,边缘不整
虹膜增生呈同心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 的灰白色,瞳孔边缘变得不齐,缩小。
症状
• 4.皮肤型MD:比较少见。其病理变化特 征为:以皮肤的羽毛囊为中心,形成半球 形隆起的肿瘤,其表面有时可见鳞片状棕 色痂皮。
皮肤型病鸡可见全身毛囊肿瘤性增生
常见大小不一的弥漫性肿瘤结节
皮肤表面有弥漫性肿瘤结节颈部皮肤肿瘤,已感染破溃
鸡马立克氏病
种, 病毒的毒力及饲养管理 的方式有 着重要的关系 。鸡 的年
龄 对 发 病 也 有 影 响 , 龄 幼 小 的 鸡 较 年 龄 大 的鸡 易 感 , 原 年 其 因不 明 。此 病 未 见 有 垂 直 感 染 的报 导 。
5 防 制
主要侵害外 周神经 , 由于所侵害 的部位不 同 , 症状 也不 同。最常见侵害坐骨神经 , 常见一侧 轻一侧重。发生不全麻 痹 步态不稳 , 以后 完全麻痹 , 不能行走 , 蹲在地上 , 为一种 成 特殊 的姿势 , 一只脚 向前 , 另一只脚 向后 。臂神经受侵 害时 , 则 被侵侧翅 膀下垂。 当支配颈部肌 肉的神经受侵 害时 , 病鸡 发 生头 下垂 或头 颈歪斜 。 当腹神经受 侵害时 , 常有拉稀症状。
肺 、 脏 、 系膜 、 胃 、 道 、 肉等 组 织 。在 上 述 组 织 中长 胰 肠 腺 肠 肌
没有实 际意义 。传染 源是病鸡或带毒鸡 , 病鸡 或带毒鸡 的皮 屑对 外界有很强 的抵抗力 , 因此 自然条件 下 , 是最重要 的传
染 物。病鸡 与易感鸡直 接或 间接 接触是本 病的主要传 播方
式 , 毒主要 是经 呼吸道进人 体 内 , 病 经吸人感 染病 毒后 2 h 4
肺 内证 明有 病 毒 抗 原 , 由有 吞 噬性 的肺 泡 细 胞 取 得 病 毒 带 到
其他器官 中去 ,感染 后 3 d病毒抗原 出现于淋 巴样器官及骨
髓 。感 染 后 3 5 ~ d出现 于 其 他 器 官 , 肾 、 腺 、 、 、 、 如 胰 胃 心 肝 皮
上 述 症 状 , 常 见 也 最 易发 现 。 这些 症 状 也 可 发 生 在 同一 个 最
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治
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治日期:目录•鸡马立克氏病概述•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防治鸡马立克氏病的措施•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监测•鸡马立克氏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鸡马立克氏病概述鸡马立克氏病的定义•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是由鸡马立克氏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
该病主要侵害鸡的淋巴组织,引起鸡群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其他病原感染,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内脏型、神经型、眼型和皮肤型。
内脏型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粗糙、消瘦和下痢等症状;神经型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偏瘫和昏迷等症状;眼型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瞳孔变形、眼球炎症和失明等症状;皮肤型主要表现为皮肤炎症、脱毛和溃疡等症状。
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淋巴组织病变和肿瘤形成。
淋巴组织病变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坏死和淋巴滤泡增生,形成特征性的“玻璃样”细胞。
肿瘤形成主要表现为淋巴瘤的形成,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学特征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免疫接种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免疫时间不当多次免疫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导致免疫失败。
免疫间隔不合理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疫苗时,可能因为疫苗间的相互干扰导致免疫失败。
不同疫苗间的冲突免疫程序不合理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质量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免疫效果不同。
疫苗在运输或保存过程中出现过期、受污染或效价降低等问题,导致免疫效果不佳。
疫苗保存不当疫苗生产厂家质量不一疫苗储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疫苗的效价和稳定性。
温度控制不当部分疫苗对光照敏感,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导致效价降低。
光照影响接种方法不正确如饮水免疫时饮水器数量不足、注射免疫时注射部位不准确等,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接种时鸡群健康状况不佳鸡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患病时,接种疫苗容易导致免疫失败。
鸡马立克氏病
病 原
α 疱疹病毒,双股DNA 血清1型:致瘤的MDV 细胞结合 血清2型:自然无毒株 血清3型:HVT——细胞游离 可用特异性单抗来区分
重要蛋白与抗原
致瘤相关基因:Meq 、pp38、132bp重复区 (强毒2-3个拷贝、弱毒8-9个拷贝) 糖蛋白:gC(A抗原)、gB、gD、gI、gH、gL (基因工程疫苗) 其他基因:ICP4 反式激活ALV vIL8 v-lip
新型疫苗的研制:亚单位疫苗、基因疫苗、基因缺失苗、 重组活载体疫苗 抗病育种来自肝肿瘤结节卵巢肿大
卵巢肿瘤
腺胃肿大,外观 球状
脾脏肿瘤
胰脏肿瘤
肾脏肿瘤
卵巢肿大,肉变
坐骨神经肿胀变 粗,纤维横纹消 失
坐骨神经粗
E;均一的大成淋巴细胞,嗜哌朗宁,含RNA,胞浆红色。 F;大至小的淋巴西细胞,少数MD细胞
诊 断
1、病理组织切片 2、羽囊琼扩和血清琼扩 3、病毒分离、免疫荧光检测 4、PCR、原位杂交、核酸探针
防 制
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 1、疫苗质量不佳 ①蚀斑数不足 ②可能污染其它病原(非SPF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 ③种毒传代次数过高
2、运输、保存、使用不当,导致疫苗品质降低 3、母源抗体干扰 4、早期感染 5、应激 6、免疫抑制病的感染 7、与其它药物配合使用
对策: ①保证疫苗质量 ②规范疫苗的运输、保存及使用 ③使用细胞结合疫苗(1,2+3,1+2+3,交替使用疫苗、 增加剂量、二次免疫、HVT疫苗与免疫增强剂的配合使用, 如ACM1(乙酰甘露聚糖) ④隔离消毒饲养3周以上,不同年龄的鸡不能混养,孵化室 与鸡舍不能靠近 ⑤减少应激,不宜或冷或热 ⑥控制其它疾病,消除免疫抑制 ⑦与抗生素、免疫增强剂配合使用需试验后再进行
鸡马立克氏病
十、预防MD应采取措施
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增加2-3个剂量;HVT+ACM;世代交替用 不同的疫苗株;选用二价或多价疫苗;首免2周后进行二 免。
严格遵守疫苗使用方法专用的稀释液;不混合注射和加抗生 素;1h内用完,冰箱内保存稀释疫苗;剂量准确;注射器 消毒。
病;肉仔鸡多在40日龄之后发病。 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条件有密切关系、无季节性。
四、临床症状
潜伏期1-3个月。 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和症状,可分为4种类型:内脏型、
皮肤型、神经型、眼型 内脏型多呈急性暴发,常见于幼龄鸡群,开始以大批鸡精神
委顿,食欲下降,明显消瘦为主要特征,几天后部分病鸡 出现共济失调,呆顿常缩颈蹲在墙角下。病鸡羽毛松乱无 光泽,皮肤苍白,排绿色稀便。部分病鸡死前无特征临床 症状,很多病鸡表现脱水、消瘦和昏迷。
尔马林、2%火碱将其灭活。
二、病 原
比较 致瘤性 引起动物早期死亡 引起免疫抑制 淋巴细胞增多 病毒血症 鸡胚感染 抗原的侵袭力 免疫能力 细胞培养
蚀斑 脱离细胞
1 +++
+ + + ++ + + + 鸡、鸭胚成纤维细胞 中等大小 细胞结合毒不能冻干
2 + + + + 鸡、鸭胚成纤维细胞 大 细胞结合毒不能冻干
九、MD免疫失败的原因
环境中存在强毒和超强毒株 雏鸡感染其他的疾病:如CAA,注射疫苗时带入其他
的病原菌(重要的是绿脓杆菌) 母源抗体的干扰 免疫剂量不足 免疫抑制因素:免疫系统疾病、饲养管理不善
十、预防MD应采取措施
严格保证疫苗的质量及运输过程中的保管:马立克氏病冻干 疫苗应冷藏于2~8℃的冰箱,细胞结合苗应保存于特制的 液氮罐中,疫苗稀释液应保存于低于27℃的条件下,如果 保存不当,就会使疫苗免疫失效。 正确选择疫苗的种类: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疫苗采用交 叉免疫种类;疫区选用多价苗、液氮苗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分析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分析1. 引言1.1 鸡马立克氏病概述鸡马立克氏病,又称为立克次体病,是一种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叮咬传播媒介昆虫(如蜱)或直接接触感染的动物(如鸡、马等)而传播给人类。
立克氏体是一种属于细菌门的微生物,能够在多种宿主细胞内寄生并繁殖。
鸡马立克氏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在一些农村地区和林区流行较为严重。
患者感染鸡马立克氏病后,常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损害甚至死亡。
由于其病原体具有强大的存活能力和传播能力,使得鸡马立克氏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鸡马立克氏病的传播,必须加强对其病因、诊断方法、综合防治措施以及防控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只有全面了解鸡马立克氏病的特点和规律,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
2. 正文2.1 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因及症状鸡马立克氏病,又称为鸡立克氏病或者马立克氏病,是由鸡立克氏菌(C. psittaci)或马立克氏菌(C. abortus)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
这两种病原体主要感染家禽和家畜,也可能传染给人类。
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因主要是因为感染了鸡立克氏菌或马立克氏菌,通常是通过呼吸道吸入病原体感染。
病原体还可以通过接触感染、消化道感染和转染等途径传播。
鸡马立克氏病的症状在不同宿主间有所不同。
在家禽中,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喉头充血、呼吸困难、粪便异常、蛋的产量下降等。
在家畜中,可能表现为流产、胎儿畸形、眼结膜炎等症状。
而在人类中,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干咳等症状。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鸡马立克氏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体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PCR检测等。
一旦确诊,就需要综合防治措施,如隔离感染动物、强化环境清洁、合理用药等。
对于鸡马立克氏病要重视预防,并配合治疗措施,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危害。
只有全面加强防治措施,并严格遵循防治注意事项,才能有效控制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生和传播。
四、 鸡马立克氏病MD
•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通过 直接或间接接触经气源传播。 • 在羽囊上皮细胞中复制的病毒,随羽毛、 皮屑排出,使鸡舍内的灰尘成年累月保持 传染性。很多外表健康的鸡可长期持续带 毒排毒,故在一般条件下MDV在鸡群中广 泛传播,于性成熟时几乎全部感染。 • 本病不发生垂直传播。
3、症状
• 本病是一种肿瘤性疾病,潜伏期较长,受 病毒的毒力、剂量、感染途径和鸡的遗传 品系、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可以存在很大 差异。 • 种鸡和产蛋鸡常在16~20周龄出现临诊症 状,迟可至24~30周龄或60周龄以上。
2、病原
•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是一种细胞结合性病毒。 • MDV分三个血清型: • 1型为致瘤的MDV; • 2型为不致瘤的MDV; • 3型为火鸡疱疹病毒(HVT)毒株。
• MDV的复制为典型的细胞结合病毒复制方式。 MDV感染后,在体内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3 种形式。 • 第一种是生产性感染,主要在非淋巴细胞,病毒 DNA复制,抗原合成,产生病毒颗粒。 • 第二种是潜伏感染,主要发生于T细胞。 • 第三种是转化性感染,是MD淋巴瘤中大多数转化 细胞的特征。转化性感染仅见于T细胞,且只有 强毒的1型MDV能引起。
抵抗力
• MDV对理化因素作用的抵抗力不强 • 对热、酸、有机溶剂及消毒药抵抗力是弱 的。 • 5%福尔马林、3%来苏儿、2%火碱甲醛蒸 汽薰蒸等均可杀死病毒。
2、流行病学
• 鸡是最重要的自然宿主,除鹌鹑外其他动物自然 感染没有实际意义。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均能感 染MDV,但对发生MD(肿瘤)的抵抗力差异很大。 • 感染时鸡的年龄对发病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出雏 和育雏室的早期感染可导致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 率。 • 年龄大的鸡发生感染,病毒可在体内复制,并随 脱落的羽囊皮屑排出体外,但大多不发病。 • 母鸡比公鸡对MD更易感。
第2节鸡马立克氏病
4. 流行特点
本病的流行与鸡场的集约化程度有关,饲养的群体 越大,由本病引起的损失越大。 本病主要发生于90~120日龄鸡。
四、症状
本病潜伏期较长。
根据受侵的组织器官的不同,可将本病分为神经型, 内脏型、皮肤型和眼型四种病型。
神经型 特征性症状是一个或多个肢翅非对称的进行 性麻痹。 翅神经受侵害以翅下垂为特征。 颈神经受侵害可导致头下垂或头颈歪斜。 坐骨神经受侵害表现步态不稳,麻痹,蹲伏地上, 或呈一腿向前,一腿向后的特征姿势(劈叉姿势)。
鸡马立克氏病
(Marek's disease,MD)
一、概述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 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其特点是在外周神经、性腺、 虹膜、内脏器官世界所有养禽国家和地区,其危害随养鸡 业的集约化而增大。自20世纪70年代广泛使用火鸡疱疹病 毒(HVT)疫苗以来,本病的损失已大大下降。但是世界各 地相继发现毒力极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给本病的防制带 来了新的问题。
2. 免疫接种
目前使用的疫苗有 3 种,即由致弱毒株(如 CVI988 ) 制备的Ⅰ型疫苗,由自然弱毒株(如 SBl, Z4 )制备的Ⅱ 型疫苗和由HVT制备的Ⅲ型疫苗。
Ⅰ型疫苗和Ⅱ型疫苗属同源疫苗, 免疫效果较好,但 属细胞结合型疫苗,必须在液氮中保存和运输,使用不方 便。 Ⅲ型疫苗属异源疫苗,已制成冻干制剂,保存运输 方便,目前在我国广泛使用。
3.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血清型 分三个型
Ⅰ型 为致病性强毒株及其致弱毒株;
Ⅱ型 为无致病性的自然弱毒株(Z4、SB1); Ⅲ型 为火鸡疱疹病毒(HVT),此型病毒本非 MDV,但因与鸡马立克氏病关系密切,故将其划分在马 立克氏病毒型内。
4.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变异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非常容易发生变异, 目前至少 发生了2~3次变异, 1908-1940,古典型; 1940-1980,内脏型; 1980-1985,超强毒力毒株(vvMDV),后者有 极强致肿瘤性,用HVT免疫的鸡不能阻止其致瘤性。
鸡马立克氏病发病原因及防制措施
04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病史调查
询问养殖户鸡群的饲养状况、疫苗接种情 况等,了解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病史和流行 病学特点。
临床症状观察
观察鸡群的临床症状,如消瘦、贫血、腿 麻痹、翅膀下垂等,以及肿瘤的发生部位 和肿瘤的形状、大小等。
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变化
急性型
病鸡的肿瘤主要发生在内脏器官,如肝脏、肾脏、卵巢和睾丸等,肿瘤呈灰白色 、黄色或黑色的结节状。
慢性型
病鸡的肿瘤主要发生在皮肤、肌肉和骨骼等处,肿瘤呈结节状或弥漫性增生,有 时肿瘤会扩散到全身。
02
鸡马立克氏病发病原因
病毒的感染
病毒的传播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空气传播。病毒在鸡群中传播迅速,常常在 感染后数周内导致全部鸡只感染。
和马立克氏病疫苗。
接种时间
在鸡出生后不久,应尽早进行疫 苗接种,一般建议在出壳后24小 时内完成接种。
接种方法
常用的接种方法包括肌肉注射、皮 下注射和喷雾接种等,应根据疫苗 类型和生产商的推荐方法进行接种 。
加强饲养管理
01
02
03
保持鸡舍卫生
定期清理鸡舍,保持干燥 和通风,减少鸡舍内的病 原微生物数量。
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感染 鸡后可引起淋巴细胞增殖和肿瘤的发生,对养鸡业造成巨大 经济损失。
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
急性型
病鸡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羽毛蓬乱,体重下降,肢体麻痹,视力减 退,黄白色水样腹泻,有时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慢性型
病鸡症状不典型,常出现淋巴细胞增殖和肿瘤,并伴有其他疾病的发生,如 鸡痘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等。
鸡马立克氏病
4、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不易确定,按病变 发生的部位和临床症状,可将本病 分为以下四型。
神经型、眼型、皮肤型、 内脏型
神经型(国外称古典型):
主要发生于3-4月龄的鸡。
坐骨神经最常发生病变,典型症状主
要表现为一腿向前一只腿向后,呈 “劈
叉”资势,轻者步态不稳,重者蹲伏 或躺地不能站立;
鸡马立克氏病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鸡
的一种淋巴组织细胞增生性恶性肿瘤
病,临诊特征为病鸡的外周神经、性
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等 部位的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
2、病原:
马立克氏病毒
3、流行病学:
除鸡易感本病外,火鸡、野鸡、珠鸡 亦可感染。初生雏鸡最易感染,母鸡比 公鸡易感.
病鸡与带毒鸡为主要的传染来源,有些鸡可 能终身带毒。通过脱毛、换毛、皮屑和体垢 污染周围的环境而经空气传播。
锯齿状。
6、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特征性的麻痹症状、全身进行性消
瘦及肉眼可见病变等,进行综合诊断。 确诊必须采取病鸡的周围神经作组织切片检查,或用 琼脂扩散沉淀反应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和间接血细胞 凝集试验等血清学方法诊断。
鸡马立克氏病常与淋巴白血病或网状内皮增生症混淆,
应注意鉴别诊断。
图11.6.1 鸡马立克氏病 瘫痪,两脚呈“劈叉”姿势(朱坤熹等)
马 立 克 氏 病
神 经 型 病 鸡 常 因 神 经 损 伤 而 不 能 站 立
马 立 克 氏 病
病 鸡 呈 劈 叉 姿 势
眼型:一侧或两侧眼球虹膜受害,丧失对光 线的调节能力,虹膜正常色素消失,呈同心 环状或斑点状至弥漫的灰白色,有鱼眼、灰 眼、珍珠眼及白眼病之称。
鸡马立克氏病
八、实验宿主
1 鸡 没有母源抗体的新生易感雏鸡, 没有母源抗体的新生易感雏鸡, 接种强毒2~4周,可在神经及一些组织 接种强毒 周 上产生组织学变化。 上产生组织学变化。 2 细胞 低代次的 型MDV 可在 低代次的1型 可在DEF及 及 CK上生长;弱毒的1型及 、3型MDV 上生长;弱毒的 型及2、 型 上生长 型及 均在CEF上生长良好。 上生长良好。 均在 上生长良好
(二)病毒基因和抗原
目前已经鉴定出约80个特定基因, 目前已经鉴定出约 个特定基因, 个特定基因 可分为致癌相关基因、糖蛋白、 可分为致癌相关基因、糖蛋白、其 他基因。 他基因。 1 致癌相关基因 Pp38 Meq 132bp重复序列(bpr) 重复序列( 重复序列 )
pp38 抗原 是一种病毒特异的磷酸化蛋白复合物, 是一种病毒特异的磷酸化蛋白复合物, 见于MDV转化、潜伏感染的淋巴细胞, 转化、 见于 转化 潜伏感染的淋巴细胞, 以及生产性感染细胞(包括羽毛囊上皮) 以及生产性感染细胞(包括羽毛囊上皮) 等的细胞浆中, 等的细胞浆中,但CVI988毒株感染的 毒株感染的 细胞没有。其具有诊断价值。 细胞没有。其具有诊断价值。
一、历史
1907年,Marek报道外周神经和脊根神经的 年 报道外周神经和脊根神经的 单核细胞浸润引起公鸡瘫痪; 单核细胞浸润引起公鸡瘫痪; 1914年美国暴发该病,随后世界范围内暴发; 年美国暴发该病,随后世界范围内暴发; 年美国暴发该病 1949年,发现高死亡率和内脏出现肿瘤的马 年 力克; 力克; 1967年,英国和美国细胞培养该病病原成功, 年 英国和美国细胞培养该病病原成功, 并证实其为疱疹病毒; 并证实其为疱疹病毒;
(一)血清型 有差异 不同血清型生物学特性
1型 1型 在DEF及CK细胞上易生长,但较缓 DEF及CK细胞上易生长 细胞上易生长, 慢,空斑小 2 型 CEF适合生长,但较缓慢,空斑中 适合生长, 适合生长 但较缓慢, 并有少量合胞体。 等,并有少量合胞体。 3型 CEF最适合生长,快,空斑大。 型 最适合生长, 空斑大。 最适合生长
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 - 养鸡技术
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养鸡技术鸡马立克氏病是肉鸡养殖中最常出现的恶性肿瘤性疾病。
鸡马立克氏病属于疱疹病毒科,患病鸡主要特征为淋巴细胞组织增生,同时脏器器官以及周边神经、肌肉组织的单核细胞浸润现象或肿瘤现象。
是一种接触性的传染病。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会引起鸡群大批死亡。
因此要对该病进行正常的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控该病发生和传播。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鸡是的易感群体,并且年龄越小的鸡越易感,尤其是初生雏鸡最为严重,母鸡比公鸡更易感。
不同品种的鸡都会感染此病,但是对该病的抵抗力以及感染后的发病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该病通常在雏鸡阶段感染,中雏阶段发病。
饲养管理不良、营养物质缺乏、饲养环境卫生较差、寄生虫病,尤其是球虫病等都会增加该病的发病几率。
病鸡和带毒鸡是马立克氏病的传染源。
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传播。
该病毒可附着在空气中的尘埃或者羽毛的碎屑上,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害鸡体。
还会通过病鸡的分泌物、排泄物传播。
其中病鸡皮肤上的羽囊上皮中含有该病毒最多,因此,病鸡脱落的毛屑含有较多的病毒。
另外,体外寄生虫也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雏鸡在感染此病毒后不会立即发病,随着病毒在体内的大量繁殖,从而侵害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最后形成肿瘤,一般蛋鸡在90~150日龄时发病。
2、临床症状神经型。
这是最常见的一个类型,因受损害的神经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其中以坐骨神经和臂神经最易受到侵害。
坐骨神经受损时病鸡的腿会发生麻痹,表现为劈叉姿势,或者卧地不起;当臂神经受损时病鸡的翅膀下垂;支配颈部的神经受损时则会出现斜颈或低头的现象;迷走神经受损时鸡的嗉囊麻痹、肿大、扩张,食物不能下行,呼吸困难;腹部神经受损时则会表现为腹泻。
一般情况下病鸡的精神状态不受明显影响,有食欲,但是却因吃不到饲料,喝不到水而脱水和衰竭,有的病例会出现厌食、贫血、昏迷等症状。
鸡马立克氏病怎么治-鸡得了马立克能康复吗?.doc
鸡马立克氏病怎么治?鸡得了马立克能康复吗?概述:本病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一方面由于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导致免疫抑制,使鸡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使鸡群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
那么,鸡马立克氏病怎么治?鸡得了马立克能康复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鸡马立克氏病怎么治?如果鸡场出现了该病,鸡场要马上采取扑灭措施,对所有病鸡和死鸡,进行焚烧或深埋;病鸡舍内清理出的垫草等杂物,也要烧毁处理。
在感染的场地清除所有的鸡,将鸡舍清洁消毒后,空置数周再引进新雏鸡。
一旦开始育雏,中途不得补充新鸡。
鸡得了马立克能康复吗?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该病的方法。
所以一旦发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鸡处理掉。
鸡为什么得马立克氏病?1.疫苗的质量问题。
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出现问题,如停电、意外暴晒、超温保存等,或疫苗受到污染、失效、稀释液达不到质量要求等。
2.疫苗的剂量不足或免疫技术的错误。
疫苗的噬斑单位不足;疫苗稀释后不立即使用或不现配现用,导致疫苗效价降低;稀释倍数错误,造成注射剂量不足;免疫接种方法、途径、部位不正确等。
3.早期感染及超强毒的存在。
环境消毒不彻底,有野毒和超强毒存在,使雏鸡在免疫前感染(早期感染),另外,疱疹病毒免疫后需2周时间才能达到免疫高峰,在这段时间也很容易受到MD野毒和超强毒的感染(免疫潜伏期内感染)。
4.母源抗体的影响。
亲代鸡群经疮疹病毒疫苗兔疫后,其子代如再用同种疫苗免疫,就会受母源抗体影响,降低效价。
5.变异病毒的出现。
由于病毒的变异,使得火鸡疱疹病毒疫苗免疫失败。
6.疫苗影响。
疫苗本身的保护率可达85~90%,所以鸡群免疫后,仍可能有少部分鸡感染、发病,随之排毒,如果不经常搞好卫生消毒,就会造成病毒的传播。
7.某些微生物的影响。
由于某些致病性微生物的早期感染,而影响了火鸡疮疹病毒的免疫效果。
8.免疫系统。
也有人认为有些鸡群免疫系统缺乏或功能不全。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肾脏肿胀、鸡弥马立克漫氏病 性肿瘤增生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肾脏弥漫性肿瘤鸡增马立克生氏病,病变部位褪色
马立克氏病
胰腺肿鸡马瘤立克氏性病 增生
马立克氏病
腺胃增鸡马立生克氏病、肿大
马立克氏病
腺胃壁增厚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腺胃乳头融合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腺胃黏膜鸡马立增克氏病生、溃疡
马立克氏病
或坐骨神经鸡马立明克氏病显增粗
2.内脏型
常见于50~70日龄的鸡,病鸡精神萎顿,食 欲减退,羽毛松乱,鸡冠苍白、皱缩,有的鸡 冠呈黑紫色,黄白色或黄绿色下痢,迅速消瘦, 胸骨似刀锋,触诊腹部能摸到硬块。病鸡脱水、 昏迷,最后死亡。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贫血,鸡冠苍鸡马立克白氏病,皱缩无光
鸡马立克氏病
潜伏期常为3~4周,一般在50日龄以后出现症状, 70日龄后陆续出现死亡,90日龄以后达到高峰, 很少晚至30周龄才出现症状,偶见3~4周龄的幼 龄鸡和60周龄的老龄鸡发病。
本病的发病率变化很大,一般肉鸡为20%~30%, 个别达60%,产蛋鸡为10%~15%,严重达50%, 死亡率与之相当。
一般病鸡精神尚好,并有食欲,但往往由于饮不到水而脱水, 吃不到饲料而衰竭,或被其他鸡只践踏,最后均以死亡而告终, 多数情况下病鸡被淘汰。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神经型病鸡常因鸡神马立经克氏病损伤而不能站立
马立克氏病
病鸡呈鸡马劈立克氏叉病 姿势
马立克氏病
神经型病鸡常见鸡马一立克氏侧病 腰荐神经增粗
马立克氏病
下痢,多排出黄白色、或白色与绿 色混杂的稀便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病鸡精神沉郁、食鸡马欲立克氏不病 振,渐进性消瘦
肉鸡马立克氏病防治措施
2023-11-05contents •疾病概述•疾病病因•肉鸡马立克氏病的预防措施•治疗与控制措施•肉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建议•肉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案例分析目录01疾病概述肉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家禽传染病。
该疾病主要侵害鸡的神经系统、内脏器官和皮肤,导致肉鸡生长受阻、产蛋鸡产蛋量下降,甚至引发肿瘤和死亡。
疾病定义疾病类型与症状肉鸡马立克氏病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内脏型、神经型和皮肤型。
神经型:病鸡出现步态不稳、偏瘫、麻痹等症状,甚至出现翅膀或腿部麻痹。
内脏型:病鸡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常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皮肤型:病鸡出现皮肤肿瘤、脱毛、瘙痒等症状,影响鸡的生长发育。
疾病分布与传播肉鸡马立克氏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对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该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饲料和水源等间接传播。
病毒在鸡舍内可存活数月,因此鸡场一旦感染该疾病,很难彻底清除。
02疾病病因马立克氏病毒是高度传染性的病毒,主要侵害鸡的淋巴组织,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和内脏器官的淋巴细胞浸润。
马立克氏病毒可分为三个血清型,分别为MDV1、MDV2和MDV3,其中MDV1是引起肉鸡马立克氏病的主要病原。
病原特征1发病机理23马立克氏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感染鸡的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而侵入淋巴组织和内脏器官。
病毒在淋巴组织中增殖,导致淋巴细胞坏死、溶解,从而引起淋巴组织萎缩和淋巴细胞浸润。
病毒还可以侵入神经细胞,导致神经病变和运动障碍。
如鸡舍通风不良、湿度高、卫生条件差等,易导致病毒传播和感染。
饲养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当疫苗接种不当如鸡群密度过大、应激因素过多、饲料营养不足等,易导致鸡群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如疫苗选择不当、接种时间不当、接种方法不当等,易导致免疫失败和感染。
03疾病诱因020103肉鸡马立克氏病的预防措施肉鸡应按照品种、日龄和体重进行合理分群,避免鸡群中个体差异过大。
鸡马立克氏病
鸡马立克氏病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
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1 病原学马立克氏病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的马立克氏病毒属禽疱疹病毒2型。
根据抗原性不同,马立克氏病毒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即血清l型、2型和3型。
血清1型包括所有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含强毒及其致弱的变异毒株;而血清2型包括所有不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血清3型包括所有的火鸡疱疹病毒及其变异毒株。
2 流行病学传染源为病鸡和带毒鸡(感染马立克病的鸡,大部分为终生带毒),其脱落的羽毛囊上皮、皮屑和鸡舍中的灰尘是主要传染源。
此外,病鸡和带毒鸡的分泌物、排泄物也具传染性。
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本病主要感染鸡,不同品系的鸡均可感染。
火鸡、野鸡、鹌鹑、鹧鸪可自然感染,但发病极少。
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一旦侵入易感鸡群,其感染率几乎可达100%。
本病发生与鸡年龄有关,年龄越轻,易感性越高,因此,1日龄雏鸡最易感。
本病多发于5~8周龄的鸡,发病高峰多在12~20周龄之间。
我国地方品种鸡较易感。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自然感染潜伏期为3~4周,至几个月不等。
《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4个月。
一般分为神经型(古典型)、急性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四种,有时可混合发生。
神经型: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共济失调。
特征症状是一肢或多肢麻痹或瘫痪,形成一腿伸向前方一腿伸向后方,翅膀麻痹下垂(俗称穿大褂)。
颈部麻痹致使头颈歪斜,嗉囊因麻痹而扩大(俗称大嗉子)。
剖检可见受害神经肿胀变粗,常发生于坐骨神经、颈部迷走神经、臂神经丛、腹腔神经丛和肠系膜神经丛,神经纤维横纹消失,呈灰白或黄白色。
内脏型:常侵害幼龄鸡,死亡率高。
剖检可见内脏器官有灰白色的淋巴细胞性肿瘤。
常见于性腺(尤其是卵巢),其次是肾、脾、心、肝、肺、胰、肠系膜、腺胃、肠道、肌肉等器官组织。
鸡马立克氏病解剖学诊断
鸡马立克氏病解剖学诊断汇报人:日期:•鸡马立克氏病概述•鸡马立克氏病病理学变化•鸡马立克氏病诊断方法目录•鸡马立克氏病防治措施•鸡马立克氏病案例分析01鸡马立克氏病概述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定义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侵害2-5月龄的鸡,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特点定义与特点感染马立克病毒的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等传播。
鸡是唯一自然宿主,不同品种、日龄和性别的鸡均可感染。
030201流行病学症状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羽毛松乱、呼吸困难、下痢等症状。
病变主要特征是淋巴组织增生和肿瘤形成。
根据病变程度可分为四种类型:内脏型、神经型、眼型和皮肤型。
潜伏期一般为1-2周。
临床表现02鸡马立克氏病病理学变化鸡马立克氏病会导致皮肤出现结节,这些结节通常呈灰白色或淡黄色。
皮肤结节随着病情的发展,结节周围的皮肤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颜色逐渐加深。
皮肤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会出现皮肤溃疡,溃疡表面有渗出物,周围组织红肿。
皮肤溃疡肌肉萎缩鸡马立克氏病会导致肌肉萎缩,尤其是腿部肌肉。
肌肉出血部分病例会出现肌肉出血,血液呈暗红色或棕色。
肌肉纤维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肌肉组织逐渐纤维化,质地变硬。
鸡马立克氏病会导致骨骼变形,尤其是脊柱和腿骨。
骨骼变形通过X光检查可以发现,病变部位的骨密度明显降低。
骨密度降低部分病例会出现骨坏死,坏死部位呈黑色或灰色。
骨坏死骨骼病变器官病变鸡马立克氏病会导致肝脏肿大,表面有灰白色结节。
肾脏表面有灰白色结节,部分病例会出现肾脏萎缩。
心脏表面有灰白色结节,部分病例会出现心脏变形。
肺脏表面有灰白色结节,部分病例会出现肺脏纤维化。
肝脏病变肾脏病变心脏病变肺脏病变03鸡马立克氏病诊断方法观察肿瘤检查鸡只是否有肿瘤,特别是内脏器官和外周神经的肿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病原:
马立克氏病毒为一种DNA型疱疹病毒。 一种是“裸体病毒”,即病毒颗粒外面无被膜, 全是细胞结合性的,在肿瘤病变中的病毒属此种; 另一种是有被膜的“完全病毒”,以游离状态存 在于羽毛囊的上皮细胞中,前者在外界的生存力 低,与细胞共存亡,后者在体外活的时间较长。 病毒对温度抵抗力不强,60℃经100min失效。常 用化学消毒剂可使病毒灭活。
图11.6.3 鸡马立克氏病 一侧(右侧)腰荐神经明显变粗(朱坤熹等)
内脏型: 内脏器官的变化表现为多个淋巴性肿瘤 病灶,其中以性腺最常受害,也可见于肝、 肾、心、肺、胰腺、腺胃、脾、肠壁、骨骼 肌及皮肤等处,特别是急性病例(内脏型) 容易发生。
图11.6.4 鸡马立克氏病 肝脏布满大小不等的、灰白色肿瘤 结节(朱坤熹等)
3、流行病学:
除鸡易感本病外,火鸡、野鸡、珠鸡 亦可感染。自然感染发病最早于3~4周 龄的雏鸡,但一般多发生于2~5月龄的 小鸡。
病鸡与带毒鸡为主要的传染来源,有些鸡可 能终身带毒。通过脱毛、换毛、皮屑和体垢 污染周围的环境而经空气传播。吸血昆虫如 某些蚊虫、鸡螨及甲虫等,可能是传播本病 的媒介。 地方性流行
4、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不易确定,按病变 发生的部位和临床症状,可将本病 分为以下四型。 神经型、眼型、皮肤型、内脏型
神经型(国外称古典型):
病毒主要侵害周围神经。神经受害程度顺序如下: 坐骨神经最常发生病变,其主要表现为一肢或两 肢发生不全麻痹脚向后,呈“劈叉”资势,轻者 步态不稳,重者蹲伏或躺地不能站立; 当臂神经受害时,头部下垂或可能出理颈部歪斜; 迷走神经受害时,可引起失声、素囊麻痹或扩张 以及呼吸困难; 腹神经受害时,常有拉稀症状。
鸡马立克氏病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
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恶性肿瘤病,临诊特征为病鸡 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 等部位的单核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
1、临诊特征:
周围神经发生淋巴样细胞浸润和肿大,
各内脏器官、眼球及皮肤出现同样病
变形成肿瘤性病灶,引起急性死亡,
消瘦,一肢或两肢发生麻痹。
皮肤型:由淋巴细胞形成的小结节,即所谓
瘤皮症,有时可见到较大肿瘤结节或硬结。
眼型:病变同症状。
6、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特征性的麻痹症状、全身进行性消
瘦及肉眼可见病变等,进行综合诊断。 确诊必须采取病鸡的周围神经作组织切片检查,或用 琼脂扩散沉淀反应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和间接血细胞 凝集试验等血清学方法诊断。
严格卫生消毒制度,尤其是种蛋、出雏器和孵化室的 消毒,常选用熏蒸消毒法;
消除各种应激因素,注意对法氏囊病、禽白血病、禽 网状内皮增生病等免疫抑制病的免疫与预防; 加强检疫,及时淘汰病鸡和阳性鸡。
(3)、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防制本病的关键。
预防本病的疫苗应经皮下于0~1日龄接种,1~ 2头份/只,必要时可重复接种。鸡群受一般强 毒感染时,可选用FC126。受超强毒力病毒威 胁的鸡场,选用超强致弱疫苗,如CVI988或含 有本苗的二价苗、三价苗。
图11.6.1 鸡马立克氏病 瘫痪,两脚呈“劈叉”姿势(朱坤熹等)
眼型:一侧或两侧眼球虹膜受害,丧失对光 线的调节能力,虹膜正常色素消失,呈同心 环状或斑点状至弥漫的灰白色,有鱼眼、灰 眼、珍珠眼及白眼病之称。瞳孔收缩,边缘 不整齐呈锯齿状,整个瞳孔仅仅留下一个针 头大小的小孔。
皮肤型: 最初见于颈部及两翅,随后遍及全 身皮肤,常见到毛囊形成小结节或瘤 状物,特别是脱毛的鸡体上最易看出。
鸡马立克氏病常与淋巴白血病或网状内皮增生症混淆,
应注意鉴别诊断。
7、防制:
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可采取三种途径预防。
(1)、有条件的种鸡场,应培育对本病有抗病
力的品种。
(2)、加饲养,避免不同日龄鸡 混养;
实行网上饲养和笼养,减少鸡只与羽毛粪便接触;
图11.6.2 鸡马立克氏病 毛囊肿大增生,隆起 (朱坤熹等)
内脏型:即急性型。 常见于50~70日龄的鸡,对肉用鸡威胁严 重。主要表现精神沉郁,不食,突然死亡。 体重减轻、极度消瘦、贫血、苍白及腹泻等 非特异症状。
5、病理剖检:
神经型: 病变神经粗肿,有时比正常肿大好几倍, 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水肿,纹理消失。神经 表面偶然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使病变粗细 不匀。病变神经多为一侧性。易与对侧变化 轻微的神经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