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1-1 有序数对
7.1.1 有序数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
2.结合实例进一步体会有序数对的意义,并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3.通过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并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问题中对位置的确定,体会有序数对的意义.进而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及根据有序数对找到它所表示的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锻炼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
2.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也能根据有序数对找到它所表示的点。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同一个点.
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等.
学生:三角尺、铅笔、练习本.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
小华母女俩周末去电影院看国产大片《流浪地球》,买了两张票去观看,座位号分别是7排5号和5排7号.怎样才能既快又准地找到座位?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4-9,探究有序数对的概念
教师问:同学们都有去影剧院看电影的经历,你怎么找到自己的座位?
学生答:根据入场卷上的“排数”和“号数”便可以准确地“对号入座”.
教师问:在只有一层的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
学生答:两个数据:排数和号数.
教师问:你若发现一本书某页有一处印刷错误,怎样告诉其他同学这一处的位置?
学生答:说明该页上“第几行”和“第几个字”,同学就可以快速找到错误的位置了.教师问:在一本书的一页内,确定一个字的位置一般需要几个数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善于合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推理。
教学工具
三种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例6
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哪个的内角和更大呢?钝角三角形呢?各种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例6,找到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
1.量一量:
①以小组为单位任画三个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利用手中的工具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组内分工,两人度量,一人记录,一人计算,一人汇报。)
②学生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的结果。小组内做好记录。
③各小组发表意见。
④教师小结,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谁能用更好的办法来验证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验研究,一定会弄清这个问题的。
2.撕一撕(剪一剪):
①刚才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再相加的。在量每个内角度数时只要有一点误差,内角和就有误差了。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减少度量的次数呢?
提示学生,可以把三个内角撕下来拼成一个角,就只需测量一次了。
②课件演示将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
③学生动手拼一拼后发表各自的意见。
3.折一折:
①课件演示折法。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重难点完整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重难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七年级下册重难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共6课时)
课题:相交线垂线 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垂线的画法。
课题: 5.2平行线直线平行的条件 2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会用直线平行的条件来判定直线平行
4.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方法的应用;
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命题等概念
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课题:平移 1
[教学目标]
1.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篇)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考试,我们发现这个班的学生数学成绩并不理想。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差,思维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低。整体来看,低分多,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实数和相交线及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及其证明;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不等式的具体解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特别是独立探索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四、教材分析
第5章,交线和平行线:本章主要研究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本章重点介绍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是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
第六章、实数: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七章,平面笛卡尔坐标系:本章主要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及应用。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理解平等的基本属性;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本章的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实用的问题。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重难点(考前必背)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重难点
(考前必背)
本文档旨在为七年级下册数学考试前的复提供重要知识点的梳
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复,并提高考试成绩。
一、整数的加减运算
1. 整数加法的规律:
- 两个正整数相加,结果仍为正整数。
- 两个负整数相加,结果仍为负整数。
- 正整数与负整数相加,结果的符号由绝对值较大的整数决定。
2. 整数减法的规律:
- 正整数减去正整数,结果可能为正整数、零或负整数。
- 负整数减去负整数,结果可能为正整数、零或负整数。
- 正整数减去负整数,结果的符号由绝对值较大的整数决定。
二、倍数与约数
1. 倍数:
- 若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那么A是B的倍数。
- 若整数n是整数m的倍数,那么m是n的约数。
2. 最大公约数:
- 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称为最大公约数。
3. 最小公倍数:
- 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称为最小公倍数。
三、平方与阶乘
1. 平方:
- 一个数的平方是指该数与自身相乘的运算。
- 求一个数的平方可以使用乘法运算符(*)。
2. 阶乘:
- 一个正整数n的阶乘是指小于等于n的所有正整数相乘的结果,用n!表示。
- 求一个数的阶乘可以使用循环结构。
四、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1. 分数的相加、相减:
- 分子相乘后相加(减),分母保持不变。
2. 分数的相乘:
- 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3. 分数的相除:
- 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五、平行线与相交线
1. 平行线:
- 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的线称为平行线。
- 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夹角相等。
2. 相交线:
- 两条直线在空间某一点相交而形成的角称为相交线。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不等式及其解集》重难点突破
《不等式及其解集》重难点突破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不等式相关概念的理解和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难点是不等式的解不是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数值,而是适合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的全体,具有较高的抽象性.
一、不等式的概念
突破建议:
用不等号表示不等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1.不等量关系反映的是另一种数量关系,如谁高谁矮、谁长谁短、谁大谁小等;
2.常见的不等号“>,<,≥,≤ ,≠”,学生要掌握这些数学符号的读法和实际意义;
3.列不等式的关键是找出不等量关系,一般情况下,紧扣关键词就一目了然,如“大于,小于,不等于,不大于,不小于,不超过,不低于…”等,把它们变为数学符号;另外,有些不等量关系是隐含的,其难度较大,在后面实际问题中也经常用到.
例题下列式子那些是不等式?
①a+b=b+a②-3>-1 ③x≠1
②x+3≤5 ⑤ 2m≥n⑥ 2x-3
解析:鉴别不等式,加深对不等式意义的理解.显然①是等式,⑥是代数式,②③④⑤分别含有不等号“>、≠、≤、≥”表示不等量的式子.
二、不等式的解
突破建议:
1.当未知数取某个数值时不等式能够成立,这个值就是不等式的解,可以类比方程的解进行理解.2.一般地,不等式的解不止一个,甚至有无数多个.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行程问题导入的两个不等式来自行取值进行说明这个道理.再则,与前面刚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唯一性作鲜明对比.例题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① 4是不等式x+3>6的解②x+3>6的解是4
③ 3是x+3>6的解④x>4的数适合x+3>6
解析:只要使不等式成立即为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是一个集合.故①③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易错点综合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易错点综合
复习
一、整数
1. 整数的概念:整数是由正整数、0和负整数组成的集合。
2. 整数的比较: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绝对值来判断。绝对值较大的整数较大,绝对值较小的整数较小。
3. 整数的加减法:同号两数相加或相减,保留符号不变,异号两数相加或相减,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4. 整数的乘法:同号两数相乘,积为正;异号两数相乘,积为负。
5. 整数的除法:两个整数相除时,如果除数不为0,则商的符号由被除数和除数的符号决定。
二、有理数
1. 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2. 有理数的加减法:同号两数相加或相减,保留符号不变,异号两数相加或相减,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3. 有理数的乘法:同号两数相乘,积为正;异号两数相乘,积为负。
4. 有理数的除法:两个有理数相除时,如果除数不为0,则商的符号由被除数和除数的符号决定。
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可以对有理数进行综合运算。
三、小数
1. 小数的定义:小数是整数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数。
2. 小数的相加减:将小数的小数部分对齐,然后按照整数相加减的规则进行计算。
3. 小数的相乘:按照整数相乘的规则进行计算,最后计算出的小数位数应等于乘数和被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4. 小数的相除:将除数移到小数点后的位数与被除数对齐,然后按照整数相除的规则进行计算,最后计算出的小数位数应与小数部分的位数一致。
四、代数式和方程式
1. 代数式的定义:由数、符号和运算符号组成的表达式。
2. 代数式的加减法: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并保持代数式的
人教版七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数学下册教案
教案标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七年级数学下册的基本知识,包括比例与比例的性质、百分数、图形的相似性等内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比例与比例的性质、百分数的应用、图形的相似性等内容的掌握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图形的相似性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比例与比例的性质: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和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百分数的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 图形的相似性: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和尺寸,引导学生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
队合作精神。
2.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观察和实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及各单元分析【新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及各单元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上接七年级上册4章内容,全书包括6章,共61课时,供七年级下学期使用。具体内容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5课时)主要内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邻补角、对顶角);2.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3.平移及其基本性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课时)主要内容:1.有序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9课时)主要内容:1.三角形的边、高、中线和角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2.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道理,三角形的外角及有关结论;3.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内角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
主要内容:1.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通过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主要内容:1.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十章实数(6课时)
主要内容:1.算数平方根与平方根;2.立方根;3.实数。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七章和第九章,没有“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三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后三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10篇)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10篇)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掌握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2、会运用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化简整式。
3、会用多项式的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难点:例2包含了多种运算,过程比较复杂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小明找来一张铅画纸包数学课本,已知课本长a厘米,宽b厘米,厚c厘米,小明想将课本封面与封底的每一边都包进去m厘米,问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在铅画纸上裁下一块多大面积的长方形?
二、引出新知,探究示例
1、合作探索学习:有一家厨房的平面布局如图1
(1)请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厨房的总面积。
(2)这三种不同的方法表示的面积应当相等,你能用运算律解释吗?
(3)通过上面的讨论,你能总结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规律吗?
(让学生以同桌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索,然后表达交流)
答:(1)总面积:(a+n)(b+m);a(b+m)+n(b+m)或b(a+n)+m(a+n);ab+am+nb+nm (2)总面积相等,由此可得到(a+n)(b+m)=a(b+m)+n(b+m)……①
=ab+am+nb+nm……②
第①步运用分配律把(b+m)看成一个数,第②步再运用分配律。
(3)由(a+n)(b+m)=ab+am+nb+nm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2、运用新知,计算例题
例1:计算
(1)(x+y)(a+2b)(2)(3x—1)(x+3)(3)(x—1)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重难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重难点
七年级下册重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共6课时)
课题:5.1 相交线垂线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掌握垂线的性质,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垂线的画法。
课题:5.2 平行线直线平行的条件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能用直线平行的条件来判定直线平行。
3.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
课题:5.3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命题等概念。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灵活运用。
课题:5.4 平移
教学目标:
1.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教学难点:平移的作图。
平面直角坐标系(共4课时)
课题:6.1 有序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标:
1.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教材之一,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本册教材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难度逐渐加大。
二、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整数、有理数、代数式、方程、三角形、四边形、圆等。这些知识点被有机地整合在各个章节中,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在编排上,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
三、重点与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其加、减、乘、
除等基本运算,以及运算的法则和技巧。
2.代数式的变形:代数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化
简、变形等基本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
3.方程的求解: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
的求解方法,理解方程的基本性质和概念。
4.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三
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条件,能够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5.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四边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四
边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条件,能够解决与四边形相关的问题。
6.圆的性质与判定:圆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性
质和判定条件,能够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
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详细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详细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为了更好地提高七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让每位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以新课改理论为指导,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主要承担七年级一班、二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好,但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有待提高,因此,本学期应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实数: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
本章重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
本章难点: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一
一对应的关系。
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
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
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重点难点
5.2.2 平行线的判定(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理解简单几何的推理过程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
教学难点:能应用平行线的判定解决问题
课时数:1
一、新课讲解内容:
1.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判定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判定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二、典型例题:
例、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
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思考:你还有其他办法吗?
变式:若∠3=∠4,其它条件不变,则d 与e 有何位置关系?为什么
三、典例练习:见当堂检测练习 3.如图, 已知直线a 1, a 2,a 3被直线 a 所截,∠1= ∠3 ,∠2+∠3=180°,说明a 1∥a 2∥a
3
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互相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
b a
2
1
6.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五、作业:《全品》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内容多,且章章都是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等六章,且章章都是重点,如: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章涉及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都是以后几何证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习函数图象的基础,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三角形这一章仍是正式介绍证明的准备阶段,是本套教科书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这二章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点内容。
二、课时不足,教材跳跃度大
新教材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对知识点的阐述是由浅入深、逐级递进,顺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但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某一阶段对某一内容的学习无法深入,学不透彻,不利于响应知识结构的构建,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弥补这些不足。如何弥补?增加课时,有些内容让学生学透,如判断直线平行,书本只安排了3课时,如果按照教材要求,学生的说理书写各式各样,而且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思维明显混乱,若作要求吧,无疑增加了教学内容,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增加了教学时间,而以往的这块内容安排了5课时,而且即便是5课时,我们往往都还要增加一两节来加以巩固。这只是我提到的一个内容,还有其它,如
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都需要刚才说的增加教学时间。
三、作业偏难,学生接受能力差
新课程适当进行了调整,适用性较强,稍微差点的学生也能跟上。例如在讲平行线时,提出三线八角,在直线平行的条件中,又讲到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再如学三角形的内角和,重点讲剪拼,说理一带而过,没有严格的证明。学生的证明能力迟迟得不到培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1与相交线有关的角度计算
【例1】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作∠DOE=∠BOD,OF 平分∠AOE.
(1)判断OF与OD的位置关系;
(2)若∠AOC∶∠AOD=1∶5,求∠EOF的度数.
【思路点拨】(1)根据∠DOE=∠BOD,OF平分∠AOE,求得∠FOD =90°,从而判断OF与OD的位置关系.
(2)根据∠AOC,∠AOD的度数比以及邻补角的性质,求得∠AOC.然后利用对顶角性质得∠BOD的度数,从而得∠EOD的度数.最后利用∠FOD=90°,求得∠EOF的度数.
:求角的度数问题时,要善于从图形中挖掘隐含条件,如:邻补角、对顶角,然后结合条件给出的角的和、差、倍、分等关系进行计算.
1.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MO⊥AB,垂足为O.已知∠AOD=136°,则∠COM的度数为()
A.36°B.44°C.46°D.54°
2.如图,已知直线AB与CD交于点O,ON平分∠DOB.若∠BOC=110°,则∠DON为____________.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已知∠AOC=70°,OE把∠BOD 分成两部分,且∠BOE∶∠EOD=2∶3,求∠AOE的度数.
重难点2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例2】如图,∠1=∠2,∠3=40°,则∠4等于()A.120°B.130°C.140°D.40°
【思路点拨】首先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5,最后根据邻补角互补可得∠4的度数.
此类题目一般会综合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即“由形推角”或“由角判形”,所以解决时要明确条件和结论,不要产生混淆,性质是由“形”得到“角”,判定是由“角”得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