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形象与抽象的平衡点——以小学数学三角形系列课的教学为例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分类教案5篇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分类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分类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分类教案篇1教学内容:三角形分类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点。
3、通过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分类教学难点:区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教学方法:引导、指导、迁移类推学习方法:发现、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步骤:一、动中悟,创设情境提问引入新课(点明分类应按一定的标准进行)1、出示幻灯,让学生对三个角进行分类。
(分为锐角、直角、钝角)2、出示幻灯,让学生观察,引入课题———三角形的分类3、根据三角形的特点指出每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学生逐一说说看)4、猜猜看,它们分别是什么三角形。
5、汇报分类结果,教师整理收集(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以前学习过的三角形的知识,自己观察三角形并找出角的特点,并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自己找到按角给三角形分类的办法)二、探中悟,学习新知1、要求学生拿出题卡一,用手中的学具确定每个三角形中角各是什么角。
2、仔细观察,尝试着按角的不同分一分,并按编号如实记录在题卡二中3、分小组汇报探究结果4、思考:按边怎样分呢?(设计意图:运用各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按角分类的认识,又引入了按边分类的教学)三、学中悟,自主探究1、出示学具,师生一起动手折一折。
2、学生汇报看到的结果,共同探讨研究。
3、归纳总结特点(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总结特点及方法,教师加以点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四、忆中乐,加深记忆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新知,感悟从中获得的乐趣。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分类教案篇2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明确三角形的特征,学习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掌握了角的概念和角的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小学数学三角形系列教学中探索如何培养形象和抽象思维
从小学数学三角形系列教学中探索如何培养形象和抽象思维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明确要求,鉴于小学生重直观、轻抽象这一现实特点,为有效培养这两种思维能力,可以通过生活体验、直观教学、动手实践、多维展示、应用练习等方式搞好有机融合、相互转化、共同进步,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融合转化;共同发展一、在生活中实现升华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只要深入思考、用心发掘,就能把数学与生活很好的融合,从生活中领悟数学,把数学作用于生活。
义务教育阶段对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有明确要求,我们要注重数学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提炼数学常理。
为让小学生快速有效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可以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让数学概念在生活中诞生,在课堂上发酵,在思考中升华,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互作用,实现转化,在双重思维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特性这一环节,我会给学生布置一门特殊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里找寻尽可能多的三角形物体,让他们记录所找到的物品和数量,学生在寻找和记录的过程中,会对照课堂所学所思,逐步摸索并掌握三角形基本特征,借此提升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能力,让抽象变具体,更加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二、从形象中衍生抽象义务教育起步阶段首先接触到的是具体事物,在接触和处理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形象思维。
因此,形象思维在学生的教育起步阶段可谓是接触最早、占比最大。
如何因势利导,利用和发挥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通过演示图形图像来解释基础概念,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形象和抽象的相互转化。
这种数学教学方式有利于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转化为便于理解和掌握的直观感受,降低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高”与“底”概念这一环节,我通常先通过图形演示来引入,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用明显特征标识出该三角形的“高”与“底”,首先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感受,让学生谈谈初步认识。
谈小学数学课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
谈小学数学课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两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它们在数学学习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形象思维是指通过感观直观的图像、模型或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认知和理解数学问题。
抽象思维则指通过符号、符号系统、符号表示等方式抽离具体场景而进行思维活动。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融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
在学习数字、数量及算法等问题时,可以通过使用教具、图表、模型等物质形象来引导学生进行感性的认知和思考。
在学习数字大小比较时,可以使用数字排列的卡片让学生比较大小,从而形成直观的概念。
在学习图形的性质时,可以使用拼图、拼珠等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通过这些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数学感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要在数学教学中逐渐引导学生转向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高级形式,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后,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符号表示和符号思维的训练。
在学习数学公式时,可以先通过实际例子进行实际操作,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用符号来表示和表达,最终达到用符号进行思维的目的。
在学习代数的概念和方法时,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抽象和符号表示来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考,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要注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融合。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形象思维可以为抽象思维提供直观的概念和方法,而抽象思维可以深化和拓展形象思维的认知和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有效融合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在学习数学定理和推理证明时,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图形、实例等方式给学生展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化的总结和推理。
在学习数学问题解法时,可以通过具体例子的演示和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和进行符号运算,最终形成抽象解题的能力。
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四度”策略——以《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为例
表 达 方 式 , 次 突 出概 念 的 本 质 属 性 , 再 逐
循 序渐 进 的, 而且 还应 该经 历探 索 、 比 较、 完善 的过程 。
一
步引导得出必须 有三 条线段 , 且必须 而
是 首 尾 相 连 的 。概 念 的理 解 不 再 是 浅 显
成” 。但 是 , 概 念 揭 示后 是 否 要 针 对 教 在
事物 或形 的本质属性或规律 。当我再次 提问“ 什么是 三角 形? 学 生 回答 “ ” 由三 条线段组成 的封 闭图形”, 通过 提问 “ 组 成 能不 能 用 另 外 一 个 更 好 的 词 来 代 替” 学 生得 出: , 由三条线 段 围成 的图形
课 开始 我直 接 出示 三 角形 , 它 们 “ 是什 么图形 , 为什 么它们 叫三 角形? 学 ”
生都 有 说 到 “ 三条 边 ” 三个 角 ” 三个 顶 “ “
学要求组织 学生进 行一 些练 习, 于后 对
面 学 习 三角 形 的稳 定 性 、 角 形 的 高 的 三
点” 他 们 的发言 始终 停 留在 对 三角 形 , 的属性 的描述 上 , 没有 对三 角形 的定 并 义进行表述 , 是非 常正 常的现象 。这 这
一一 俘 一 藿
# ∞ 薯 。 露 l 。 誊意寨舞 薅 l 磐 黪 簿
够
谈 小 学数 学概 念 教 的 “ 度 策 政- 学 四 乙 l J" a l l : l
以《 三角形 的认 识》 学为例 教
王 小 莲
( 江省 温州 市 龙 湾 区上 江 小 学 , 江 温 州 35 1 ) 浙 浙 2 0 1
深度。
概念教学 中经常存在着 “ 引导过多 ,
让抽象的概念学习变得有趣起来——以四年级“认识三角形”为例
让抽象的概念学习变得有趣起来——以四年级“认识三角形”为例“认识三角形”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概念学习内容。
数学概念是数学大厦的基础,概念是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如何让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枯燥无味”的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首要保障。
一、关注数学概念的产生和来源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提及: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有了“三角形”初步的认识,本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因此需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这一概念的生活来源和数学需要。
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三角形彩旗、三明治、斜拉大桥等图片入手,让学生找一找并指出熟悉的平面图形,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三角形。
随后追问:“这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怎么都叫三角形呢?”学生在生生交流、自我生活经验、知识经验的唤醒中,自然能归纳并总结出——这些图形都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因此我们可以叫它们“三角形”。
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都会从生活经验出发,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但少了归纳共性这一步。
新课标在附录28(认识四边形)中,要求教师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不同图形,说出图形的共性,知道这些共性与图形命名的关系。
因此,黄老师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切合新课标的指向,另一方面也勾连了知识之间的脉络,后期学生在学习四边形、五边形等平面图形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找共性这一知识经验,了解概念的产生背景和来源需要。
二、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经验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逐步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
正如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主张的“做中学”理念所提倡的:学生的学习应该通过参与实际的活动和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出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黄老师设计了多次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自我活动的过程中碰擦出知识的本质属性。
经历抽象过程,发展抽象能力——“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片段及反思
经历抽象过程,发展抽象能力——“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片段及反思刘燕【摘要】教过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的老师都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学完该内容后,给学生一个直角三角形,要求画出以直角边为底的高,许多学生都会在另一条直角边的旁边画一条不垂直于底的虚线(如图1所示)。
针对这一现象我做了有趣的测试:将同样的直角三角形提供给三年级学生,请他们测量这个三角形的高,结果无一例外,全班同学都测量对了(如图2所示)!这真是有趣的现象:老师不教,学生都会; 老师一教,学生反而不会了。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数学版》【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三角形的认识;抽象能力;教学片段;直角三角形;经历;反思;学生;老师【作者】刘燕【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23.5教过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的老师都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学完该内容后,给学生一个直角三角形,要求画出以直角边为底的高,许多学生都会在另一条直角边的旁边画一条不垂直于底的虚线(如图1所示)。
针对这一现象我做了有趣的测试:将同样的直角三角形提供给三年级学生,请他们测量这个三角形的高,结果无一例外,全班同学都测量对了(如图2所示)!这真是有趣的现象:老师不教,学生都会;老师一教,学生反而不会了。
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该内容时没能真正理解三角形高的含义,深刻印在他们头脑中的不是高的本质属性,而是高的外在形式——“虚线”。
概念是抽象思维的起点,在抽象思维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
概念教学中,如果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的概念对象只是外在形式,缺乏对本质属性的理解和认识,那么必将直接影响抽象思维的能力。
因而,在基本概念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抽象的过程,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经过概括形成概念,才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思考,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以期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抽象概括过程,了解概念本质,发展抽象能力。
植根课堂教学,提升核心素养——以《三角形的认识》为例
植根课堂教学,提升核心素养——以《三角形的认识》为例摘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既是适应当代教育形势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仍有重视知识传授,片面追求课堂效率,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老师的思想观念滞后,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重心放在数学知识技能上,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意识及数学态度精神。
课堂教学应全面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要有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生活经验,注重数学体悟;重视操作实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发展,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老师一定要把课堂作为主阵地,从每一堂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抓起,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核心素养;主阵地;活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当前,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仍有重视知识传授,片面追求课堂效率,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老师的思想观念滞后,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重心放在数学知识技能上,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意识及数学态度精神。
笔者自从2019年10月参与了市级课题《关于常态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以空间与图形领域为例》后,不断加强学习,和课题组成员一同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并在常态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实践,有了一定的感悟。
以下是以《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为例,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要有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所以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非常重要。
根据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有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维目标三重境界,多数老师都特别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往往有些忽略,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总是草草抄在备课本上就完事了。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越是能够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并有意识地增强和丰富学生的体验,就已经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军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本身就是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目标,一堂有价值的课,一堂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往往都是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三角形分类(数学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三角形分类(数学三角形的分类教案)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三角形分类(数学三角形的分类教案篇一教材版本: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教学目标:1、能够按三角形的内角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掌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2、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3、通过探究过程,体验独立思考、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按角、边的角度,把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能够区别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区分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学生第一学段认识角、直角、锐角、钝角、平角、直角。
可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说比较轻松和顺利。
所以,教师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讨论,动手操作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学生亲自体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形成概念。
教学准备:白板多媒体,一副三角板,每个学习小组七个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1)之前都学过哪些角?(2)屏幕上是什么角?(白板上有一个锐角,将角旋转至90度,至钝角,分别追问是什么角?)(3)如果在这个角的两条边上任取两个点,并连接起来,擦掉多余的部分,是个什么图形?(4)你对三角形都有哪些了解?2、导入新课(1)展示白板上的7个三角形,它们一样吗?什么都不一样?(2)其实众多的三角形里有很多也是同一类的。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究三角形的分类。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系统思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给三角形分类的必要性。
为下面探究新知做好知识和氛围的准备)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探究三角形的分类(1)独立思考,你准备怎么分类?。
(2)小组交流,按照你的想法把白板上的7个三角形进行分类。
(3)小组合作,教师深入指导。
分好的同学交流思想。
寻求形象与抽象的平衡点
寻求形象与抽象的平衡点作者:徐霞霞来源:《新课程·上旬》2015年第04期摘要:在数学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两种相对的思维,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着重强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鉴于小学生年龄小、经验少、趋于直观、轻于逻辑的特点,在教学上可以通过直观教学、数形结合、动手实践、生活体验、媒体演示等方法寻求两种思维的平衡点和和谐点,让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实现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概念教学在数学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两种相对的思维,形象思维直观具体,反映出事物的表象;抽象思维含蓄逻辑,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数学知识就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体。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小学生年龄小、经验少,认识事物趋于形象思维,轻于逻辑推论,难以凭借自身理解事物发展的本质。
如何才能在数学课堂上实现对学生两种思维的培养和提升呢?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让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泾渭分明,要努力在教学中寻求这两种思维的平衡点和和谐点,让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实现完美的结合,方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尝试以小学数学三角形系列课的教学为例予以说明。
一、直观教学中实现形象到抽象的衍生小学生最先接触的是具体事物,最先发展的是直观的形象思维,所以,在小学生的思维领域中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我们可以遵循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据优势的特点,用直观的图形、动画等手段形象生动地为学生展现出问题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归类、总结出问题的深刻内涵,完成知识的抽象思维过程。
这种直观教学手段巧妙地实现了学生的认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让抽象逻辑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变得形象化、简单化,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小学生理解掌握新的数学概念和规律,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习的效率事半功倍。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优秀教学案例
4. 创设展示学生成果的平台,如“三角形知识竞赛”、“优秀作业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提问、展示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三角形的学习。
5. 突出反思与评价,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本案例强调教学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持续进步。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 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பைடு நூலகம்学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性质。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平面图形——三角形。
3. 展示实物:出示三角形教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4.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三角形吗?它们有哪些应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运用生动、贴近生活的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通过展示校园建筑、交通标志等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引导学生感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此外,我还将设计富有创意的数学游戏,如“三角拼图大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三角形的特性。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三角形在平面几何中具有稳定性?”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发现三角形稳定性的原因。
数学三角形分类教学案例,提高学生思维活动能力
教学目的:1、掌握三角形的基础定义和各种特征。
2、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式和对应特点。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2、三角形的分类方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
2、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教学方法:1、思维导图法:帮助学生整理、记忆知识点,提高学生思维的组织和分析能力。
2、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出示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导入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数学三角形分类。
二、教学主体(30分钟)1、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1)根据三边长度分类①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
③普通三角形:三条边长度各不相同。
(2)根据角度分类①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小于90度。
②钝角三角形:一个角大于90度,其余两个角小于90度。
③直角三角形:一个角为90度。
2、三角形的分类方式和特点(1)根据边长分类①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角都为60度。
②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两角也相等,另一个角大于两个等角的一半。
③普通三角形:三边各不相等,任意一对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一对角为锐角。
(2)根据内角大小分类①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小于90度。
②直角三角形:一个角为90度。
③钝角三角形:一个角大于90度,其余两个角小于90度。
三、教学案例(15分钟)1、如图,已知三个端点坐标分别为A(2,3)、B(4,4)、C (5,6),判断三角形ABC是何种三角形。
2、如图,已知三边长分别为8cm、10cm、12cm,判断三角形ABC 是何种三角形。
四、小结(10分钟)1、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归纳不同分类方式和对应特点。
谈小学数学课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
谈小学数学课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数学思维作为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关键。
形象思维是指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来表达和思考问题,它以事物的形态、颜色、大小、位置等方面的变化为基础,通过观察、感知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形象问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抽象思维则是指通过符号、符号操作等方式来表达和思考问题,它使学生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将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变形等操作,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形象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而抽象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有效融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优势。
在数学问题的引入和解决过程中,可以先通过形象思维引导学生进入数学问题的世界。
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如小明买了苹果和橘子两种水果,苹果每个1元,橘子每个2元,小明买了几个苹果和几个橘子?就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图像或具体对象来表示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观察和感知,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形象问题,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
然后,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量纲分析、数学符号和数学运算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这样,学生就能够将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变形等操作,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面积的计算时,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如如何用一张A4纸组成一个立方体,学生可以通过剪裁、折叠等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谈小学数学课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
谈小学数学课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进行有效的融合。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数学学习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优势,它们互为补充,相互促进,通过有效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
形象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形象思维是指通过感知、想象和感觉来处理信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实物、教具、图形等来呈现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的感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
在教学整数加减法时,可以用红色代表正数,蓝色代表负数,利用红色与蓝色的对比,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正数与负数之间的关系。
又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展示具体的实物,让学生能够用手摸、用眼看,感知图形的形状和属性,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图形的直观印象。
在教学数与代数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数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然后用符号来表示这种规律,帮助学生形成抽象的思维习惯。
又如,在教学方程的解法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用代数符号和方程式来表示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科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
可以通过引入具体的实物、教具、图形等,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概念的形象理解。
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可以用分数形状的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分合变化。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规律的抽象理解。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乘法式子,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然后用符号来表示这种规律,帮助学生形成对分配律的抽象认识。
谈小学数学课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
谈小学数学课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而在数学学习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两种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是指根据所见、所感受到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活动,而抽象思维则是指对于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和逻辑演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进行融合,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融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内涵及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形象思维是指学生通过具体事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形象(包括图形、图像、实物等)展开思维活动的能力,它强调通过具体形象进行认知、表达和思维。
形象思维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数学知识最初是从学生对具体事物的感性认识发展到对抽象概念的理性认识。
形象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直观的认识,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问题具体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和解决数学问题。
抽象思维是指学生能够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和演绎的思维能力,它强调逻辑推理和思维概括。
在数学学习中,抽象思维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数学概念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抽象思维也是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必备能力,只有通过抽象思维,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形象思维。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和思考,使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观察实验,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形成形象思维。
在教学整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数轴上观察和实践,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数轴的形象来理解整数的加减法规律,从而形成形象思维。
谈小学数学课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
谈小学数学课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阶段,而有效融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以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形象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形象思维是指通过对事物形状、颜色、大小、位置等直观感知的处理和思维过程。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形象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形象概念,提升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在教学加法概念时,可以通过物体的拼接、图像的排列等形象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数学运算的结果,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加法的本质和运算规则。
单纯的形象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方面,形象思维主要依赖于感知直观的外在事物,无法涵盖所有数学概念和运算,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难以进行准确的描述和推理。
形象思维过于直观和具体,容易受到主观感官的影响,使学生陷入形象化的思维模式,难以进行抽象思维的转化和推广。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形象思维需要与抽象思维有效融合,以克服其局限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是指通过符号、符号系统和符号规则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抽象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提取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比较、推理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在教学几何概念时,可以通过引入符号、几何证明等抽象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几何定理和性质进行推理和证明,从而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有效融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概念框架和初始认识,为抽象思维的发展提供基础。
在教学几何概念时,可以引入物体的模型或图像进行初步的形象化教学,让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到几何关系和性质,为后续的抽象化概念建立提供直接的支持。
抽象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超越形象思维的局限性,进行数学概念的深入思考与推广。
在教学平行线概念时,可以通过引入符号和几何证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判定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抽象概念进行类比和推广,拓展其思维能力。
寻求形象与抽象的平衡点--以小学数学三角形系列课的教学为例
寻求形象与抽象的平衡点--以小学数学三角形系列课的教学为
例
徐霞霞
【期刊名称】《新课程(教研版)》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在数学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两种相对的思维,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着重强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鉴于小学生年龄小、经验少、趋于直观、轻于逻辑的特点,在教学上可以通过直观教学、数形结合、动手实践、生活体验、媒体演示等方法寻求两种思维的平衡点和和谐点,让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实现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总页数】2页(P82-83)
【作者】徐霞霞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在数学教学中寻求简洁与深刻的平衡点——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为例 [J], 卢逢泾
2.实验情境:贴近“主线”,为了“抽象”——以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的教学为例[J], 周时和
3.浅析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数学教学
——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为例 [J], 陈展群
4.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再探索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识计算》一课教学为例 [J], 是菲菁
5.浅析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数学教学——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为例[J], 王雪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设“真情境”,让学习在学与教的价值归一中走向深刻——以“三角形”部分的教学为例
小学教学计·数学2021/05文|管小冬———以“三角形”部分的教学为例“真情境”是指教师在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展开学习活动时,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注重情境创设与周围世界相连、与真实生活相通。
在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创立的情境教育体系中,“真”是四大核心元素之一。
她认为,儿童情境学习的第一步便是“从‘真’出发,由‘真’去追求‘美’,去启迪‘智’,去崇尚‘善’。
”“真情境”不仅强调学习情境的真实性,还表现为把儿童看作学习中的“真人”,即“真情境”一定是“有我之境”。
从学与教的价值出发,教,自然是“为学而教”“让学习真正发生”;学,则是“学会学习”。
学生在习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获得人格的健全、精神的成长及素养的全面发展。
而在数学学科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将所学应用于现实的、较复杂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那么,数学学习中,教师所创设的、服务于学与教的情境,其品质的高低,便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境数学强调创设“真情境”,是因为在当下的一些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情境创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紧,与周围世界联系不密,情境过于简洁、过于凝练等情形。
一方面,教材的编排、教师的设计,往往根据特定教学内容展开。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更多注重情境与相应数学知识的紧密关联,人为去除了诸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甚至是会发生干扰作用的因素。
在这种“简洁”“凝练”的情境中,学生基本无需梳理、甄别,即可快速从中提取出相应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尝试解决。
但我们发现,长期在这种境况下学习的学生,一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面对周围纷繁复杂的世界时,往往很少会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
”(史宁中语)因为,蕴藏于现实生活与周围世界中的数学,基本都不会像上述学习中的情境那样简单、明了。
另一方面,“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
”(恩格斯语)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多注重了数学的“高于生活”,而对其“源于生活”重视不够。
谈小学数学课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
谈小学数学课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小学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孩子的未来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是必不可少的。
形象思维是人类在感性认识阶段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它通过感觉和形象来进行思考、关联和认知。
在小学数学中,形象思维被广泛运用,例如计算几何等概念和运算。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各类三角形的面积和角度大小等,以形象的方式加深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此外,在学习数学公式和方程式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图表等形象化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形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然而,单靠形象思维还不足以完全理解抽象思维内容。
抽象思维是指在理性认识阶段,通过符号、符号组合等方式进行思考、关联、认知和表达。
在小学数学中,这就包括了各种运算符号和计算方法,例如加减乘除、分数、百分数等。
课堂教学采用抽象思维方式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准确把握概念和规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1. 图表结合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图表,通过图表的形式来展示概念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渐理解抽象的计算方法。
2. 操作转化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转化问题、转换形式、转化计算方式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3. 实例引导法:在讲解抽象内容时,可通过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切实提高学生的掌握情况。
4. 小组竞赛法:组织小学生进行小组竞赛,让他们在游戏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同时要求他们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与组内成员充分讨论,从而更好地达到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握好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发展潜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精品教案范文三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精品教案范文三篇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精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精品教案范文一一、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第一阶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三角形的分类。
2、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难点1、三角形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2、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学生对数学的转化思想的理解。
五、教学策略1、准确把握本册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
因为本册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 1 -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
因此,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内容的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谈小学数学课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
谈小学数学课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融合【摘要】小学数学课堂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因素。
形象思维能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图像来理解数学概念,而抽象思维则能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规律和推理过程。
为了有效融合这两种思维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利用教具和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抽象概念,通过游戏和趣味活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一些学校和老师已经开始尝试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这种有效融合,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更快乐地探索、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结合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教学方法,将为小学数学教育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融合方法、实践案例、有效性、思维发展、教育教学。
1. 引言1.1 引言数统计等。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两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强调通过观察和感知具体事物来理解数学概念,而抽象思维则是通过符号、符号化概念和逻辑推理来进行数学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数学学习中都有各自的优势,但如何有效融合这两种思维方式是当前数学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形象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具体的物体或情境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的认知框架。
而抽象思维则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2. 正文2.1 小学数学课堂的形象思维小学数学课堂的形象思维指的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实物或实际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形象思维往往通过图形、图表、模型等方式呈现,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易于理解。
形象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形象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之间的联系,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通过使用色彩鲜明的图表来展示各种数学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直观教学中实现形象到抽象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
习过程 , 应该始 于直接经验 , 逐 步 向抽象经验 展开 , 所以动手操作
小学生最先接触 的是具体事物 ,最先 发展 的是直观的形象思 就是学生学习数学 的主要方式之一 。小学数学 中有些概念相对 于 维, 所 以, 在小学生 的思维领域中形象思维 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可 缺乏空 间观念 的小学生来说显得较 为抽象 , 在教学 中若 能 让学生
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实现完美 的结合 , 方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 培 为精 彩 , 富有新意。 养空 间观念 , 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 本文尝试 以小学数学三角形 系列 课 的教学 为例予 以说明 。
一
三、 动手实践中实现 形象与抽象的结合 “ 实践 出真知 ” , 美 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 纳认为学生理想 的学
“ 底” 的定 义和特征 。只见学生在直观形象的三角形图形 中努力地 四、 生活数学 中实现直观与抽象的升华 哈佛 大学领衔教授本尼迪 科 ・ 格 罗斯在 国际数 学论坛上这样 说: “ 数 学就是 生活 的影 子 , 无 处不在 , 没有 想象 中的高深 神 秘 , 晦涩难 懂 。” 《 义务教 育数 学课 程标 准》 也 明确 指 出 : “ 数 学教 学 要紧 密联 系学生 的生活 实 际 , 从学生 已有 的生 活经验 出发 。 ” 所 以, 在概 念教 学 中要 密切联 系学生 的生 活实 际 , 挖掘 生活 资源 , “ 数无形而少直观 , 形无数而难人微 。 ” 华 罗庚教授非常精辟地 让数学课堂 生活化 , 用生活实现学生 由形 象思维 向抽象 思维的转 指出数 形结合 的必要性 。“ 数形结合” 不仅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形象 变 , 实现 形象思维 与抽象 思维 的有 机结 合 , 在思 维的双重 作用 中
教 学实践
新 课程
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
男 求彩 象 与抽 象 的 军 衔 点
— —
以小学数学三角形系列课的教学为例
徐 霞 霞 ( 浙 江 省 宁 波 市 江 北 区 中心 小 学 )
摘
要: 在数学 中形象 思维和抽象思维是 两种相对 的思维, 在《 义 务教 育数学课 程标 准》 中也着 重强调“ 发展学 生的形 象思维和抽
如, 在学 习《 三角形分类 》 时, 我指 导学生 自己制作 各种 ■角
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更有利 于小 形 , 并要求学生对其制作 的三角形进行分类 。 学生通过直观 的裁剪 学生理解掌握新 的数学概念和规律 ,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 使学 习 做出直角、 锐角等不同的三角形 , 并在对 比中按照角的大小进行 了 的效率事半功倍 。
归类 、 总结 出问题的深刻 内涵 , 完成知识的抽象思维过程 。这种直 中把握特征 , 从 而总结 出这些概 念 的特 征 内涵 , 归纳 出图形 的定 观教学手段巧妙地实现 了学生 的认知 由形象思维 向抽象思维 的转 理性 质 。
变, 让抽象 逻辑 的数学概念 和数量关系变得形象化 、 简单化 , 既能
分类 , 更 有 的学 生 按 边 的 长短 特 征 进 行 了分 类 , 并 总 结 出 分 类 的 原
在学习《 三角形 的性 质》 时, 我在黑板 上给学生画 出三角 形的 因 , 让抽象 的概括建立在形象的基础上 , 实现了形象与抽象 的有机 “ 高” 与“ 底” , 让 学生通 过小 组合作 的方 法来 总结 三角 形 “ 高” 与 结 合 , 加 深 了学 生 对 “ 三角 形 ” 的 理 解 与认 知 。
比如 , 学完 三角形面积后 解答 “ 有一种 三角巾是 底和高各为 9
维;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 的过程 , 建立初步 的数 分米 的等腰三角形 , 现在有一块长 7 2分米 , 宽1 8分米 的布 , 最 多
感和符号感 , 发展抽象思维 。 小学生年龄小 、 经验少 , 认识事物趋于 可 以做这样的三角 巾多少块 ?” 这道练习题 , 有些学生“ 数解形” 列
形象思维 , 轻于逻辑推论 , 难 以凭借 自身理解事物发展的本质 。如 出了算式 : 7 2 x 1 8 + ( 9 x 9 + 2 ) , 此 时有的小组学生却合 作后在纸上 画 何才能在数学课 堂上实现对学生两种思维的培养 和提升 呢?
示意 图 , 列出7 2 + 9 x ( 1 8 + 9 ) x 2 ; 7 2 x 1 8 + ( 9  ̄ 9 ) x 2和 7 2 + 9 x 2  ̄ ( 1 8 + 9 )
象思维” 。 鉴于小学生年龄小 、 经验少 、 趋于直观 、 轻于逻辑的特点 , 在教学上可以通过直观教 学、 数形结合 、 动手实践 、 生活体验、 媒体演 示等 方法寻求两种 思维的平衡点和和谐 点, 让 形象思维 与抽象思维实现有机 结合,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 培养 空间观 念, 提升数 学思
以遵 循 小 学 生 直 观形 象 思 维 占据 优 势 的 特 点 , 用 直 观 的 图形 、 动 画 动 手操作 , 让学生 画一画 、 量一量 、 摸一摸 、 摆一摆 、 拼 一拼 , 就 能
等手段形象生动地 为学生展现 出问题的本质特征 , 引导 学生 分析 、 加 深学生对这些 图形 的认知 , 获 得 比较 丰富 的感 性认 识 , 从直 观
维能力。
关键词 : 小学数学; 形象思维 ; 抽象思维 ; 概念教学 在数学 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两种相对 的思维 ,形象思维 发展 的有效途径 。 把数 和形结合起来 , 引导学生既从数的方面用分
直观具体 , 反映 出事物 的表象 ; 抽 象思维含蓄逻辑 , 揭示 出事 物的 析 的方法进行 抽象思维 , 又从形 的方 面去整体思考 , 通过类化 、 联
笔者认为 , 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 不能让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泾 等几种算式 , 这里就是 “ 形帮数” , 数形结合 的思 维促 进学 生联系实 渭分 明, 要努力在教学 中寻求这两种思维的平衡点和和谐点 , 让形 际 , 灵 活解 决数学 问题 , 有效地 打开了学生 的解题 思路 , 让学 习更
本质 。数学知识 就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体 。 在《 义务教育 想 、 想象等活动进行 形象思维 , 充分发挥两种思维 的优势 , 就能很 数学课程标准》 中明确 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 丰 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 找到解决 问题 的途径 。
富对 现实 空间及 图形 的认识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发展形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