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笔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包含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包含作品赏析

第一讲先秦文学《诗经》文学常识1.关于诗歌:诗歌:是文学的一大样式,要求高度集中的概括、反映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规律,一般分行排列。

他在各种文体体裁中出现最早。

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叫歌,现统称诗歌。

按有无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按语言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是否押韵,又可分为有韵诗、无韵诗。

2.关于《诗经》《诗经》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

汉代儒家学者把它尊称为经典,称《诗经》。

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加上有篇名而无诗的六篇,共311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 《雅》:《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 《颂》:《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风是各地民间的曲调,采自15国,共160篇。

这些作品对当时社会的剥削、徭役、战争、婚姻等多方面的现实生活都有反映,特别是有些作品在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时,还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愤懑、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氓【诗经·国风·卫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009届北师大文学类考研料之《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

2009届北师大文学类考研料之《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

2009届北师大文学类考研料之《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2009届北师大文学类考研料之《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二、名词解释:1、赋、比、兴:《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赋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

《诗经》中使用赋法较多的是“雅”、“颂”,而“国风”里也不乏用赋法写出的优秀篇章,例如:《静女》、《七月》。

比,即比喻,例如:《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风华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妇间爱情的变化。

兴即起头、开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咏的对象和所抒发的感情,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例如:《关雎》用“雎鸠”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P.52-P.538、楚辞:“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造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散篇的“楚辞”才被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从此,“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P.1309、《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班固《离骚赞序》又说:“离,犹遭也;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所以“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P.13410、《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

诗中借助人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地表现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11、互见法:《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作者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互见法”。

P.26312、乐府:乐府本来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乐府就是乐府机关采集的民间歌谣。

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笔记

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笔记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编先秦文学[单选、多选]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这条关于上古歌谣的重要论述出自《尚书〃尧典》。

2.“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一关于上古歌舞的著名记载出自《吕氏春秋〃古乐》。

3.“断竹,续竹,飞土,逐宀六(肉)。

”这首著名的《弹歌》出自《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4.相传为伊耆氏的《蜡辞》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首以咒语形式表达的祝词出自《礼记〃郊特牲》。

5.“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这一流畅叶韵的原始歌谣出自《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6.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

7.关于神话起源的说法有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

[简答]1.简述神话的性质。

一般地说,神话即是关于神的故事。

我国学者对神话的解释,一般是根据马克思有关神话的论说,指出神话的几个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像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像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2.简述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神话和传说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比如关于羿的故事,最早是把羿描绘成为以弓箭射落太阳的神奇的英雄,随着它的流传,这则神话增添了新的内涵。

如《孟子〃离娄下》说:“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批评羿的弟子逢蒙的卑劣行为。

这样,使这则神话融入了文明时代的伦理观念,加入了道德评判。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笔记

魏晋南北朝文学1、 历史概况建安220年—梁陈581年(361年—“中古文学”)特殊:①分裂的动荡的②人的觉醒→人的审美意识的觉醒(山水文学)→思想家;中国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中的一次(春秋战国时期:经学束缚下解放 <孔子 老庄 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觉醒、山水文学<玄佛结合>,明清之交:一大批思想家<14世纪-17世纪>)(思想解放的标志:1、旧有价值体系的全面崩溃2、思想学术极为自由,活跃多元3、出现一大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家)③经济重心南移,门阀制度兴起④玄学、清谈、道教的兴起,佛学的流行(玄学发展,玄佛结合,经学崩溃)2、 文学概况(本时期承上启下,承前启后,是桥梁。

中国文学史上“自觉的时代”)①文学觉醒,由先秦两汉的诗言志到魏晋南北朝的诗言情,打破了文学的教化作用(诗教说)②五言诗兴盛,七言诗确立③抒情小赋兴盛④小说初具规模(《搜神记》等志人志怪小说)⑤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相辅相成第1章 建安文学(196—219)“建安”: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动荡的社会暂时安定,诗人对现实有感触的基础上产生代表人物:三曹七子第1节 曹操和曹丕曹操:领袖地位,有武功、有文学成就的政治家,诗风苍凉曹丕:诗歌充满感情;内容倾向鲜明(游子行役,思妇怨别)风格:笔触细腻,情辞哀婉,人生多故,追思悼亡。

从中透露出人生乱离的时代氛围,便娟婉约,能移人情文学史上的贡献:“缘情”,“典论论文”(文学自觉的时代开始于此)①强调作家要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文以气为主”)②对不同的文体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宜丽”)③文学评论要有正确的态度,反对文人相亲,反对“贵远贱近,向声背实”④肯定文学的价值和作用(“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⑤奠定了曹丕在中国文学史及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第2节 曹植1、 诗歌创作分期前期(建安25年,29岁前):才华横溢,恃才傲物,渴望建功立业,诗歌充满俊逸的少年意气。

北师大2006古文史2串讲资料(最终版)

北师大2006古文史2串讲资料(最终版)

北师大2006年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资料选择题苏舜卿诗歌的主要特点:豪健、落想奇特、出语惊人,但失之粗糙。

梅尧臣诗风“平淡”:散文化、议论化、咏物诗。

对苏洵文风影响最大的是:战国纵横家。

黄庭坚提出了:夺胎法、换骨法。

范成大号石湖居士。

陆游48岁入蜀,85岁谢世。

梁启超称赞陆游诗歌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宋代开风气之先的作家是:王禹稱。

王安石散文的主要风格:雄健、峭刻、简贵、精悍。

李清照提倡词“别是一家”。

张孝祥,号于湖,有《于湖居士文集》。

淳熙十五年,辛弃疾陈亮鹅湖之会。

姜夔词风:如野云孤飞、云留无迹。

苏轼词风的特点之一:以诗为词。

朱熹的文学观: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

黄庭坚诗风:生新硬涩、瘦劲险崛。

南宋后期江湖诗人中成就较大的是:戴复古、刘克庄。

秦观“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其词风情致缠绵。

辛弃疾率部南归的时间:1162年。

黄庭坚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周邦彦词集名《片玉集》。

姜夔有《白石道人诗集》和《白石道人歌曲》。

其词被张炎称赞“不惟清空,又且骚雅”曲中李杜指元代散曲家乔吉与张可久。

北宋以写小令著称的词人有:晏殊、晏几道、欧阳修。

宋初提倡古文创作的作家有:儒学复古、文体复古:高粱柳范(高锡、梁周翰、柳开、范日木);张景、姚铉、穆修;王禹稱;儒学复古三先生:孙复、胡瑗、石介(理学先驱、太学体)诗文革新运动:范仲淹、欧阳修、尹洙、谢绛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

西昆体代表作家:杨亿、刘筠、钱惟演。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李廌、陈师道。

《玉茗堂四梦》:《牡丹亭》、《紫釵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北师大2006年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资料名词解释文学流派要点:(由来)、时代、人物、(内容)、主张、特点、影响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台阁重臣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他们把互相唱和的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全部为近体律诗,内容多为吟咏风雅,缺乏现实意义,西昆体便由此得名。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1.《诗经》的语言特色?——答:《诗经》在语言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形式上,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

有一些诗中也掺杂二至八言的句子。

句型富有参差变化,表达上活泼自然,有错落有致的形式美。

例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二、在章法上,保存着浓郁的民歌特色,普遍采用重章叠唱的咏叹方法,强化抒情。

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兼葭凄凄,白露未睎。

”反复咏叹抒发感情,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三、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

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词语来描绘感情和自然景色,造成诗歌音律节奏和谐优美。

如“凄凄,苍苍,参差、辗转”。

四、用韵纯任天真,自然和谐。

对后世诗歌影响很深。

如句句押韵,隔句换韵《诗经》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其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什么是赋、比、兴?《诗经》是如何运用赋、比、兴的?——答:《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所谓赋、比、兴就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赋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

《诗经》中使用赋法较多的是“雅”、“颂”,而“国风”里也不乏用赋法写出的优秀篇章,例如:《静女》、《七月》。

比,即比喻。

使被说明生动形象具体,给人深刻印象。

例如:《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风华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妇间爱情的变化。

兴即起头、开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咏的对象和所抒发的感情,《诗经》中大多借句起兴,借“外物”起兴,所“借”之物和内容没很大联系,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例如:《关雎》用“雎鸠”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3.《左传》的艺术特色(05年已考其辞令特点)——答:《左传》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叙事特点精彩细密。

①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具体细微地展现其发展过程。

通过铺垫、插叙等写作手法,把相关的事实巧妙安排在一起,形成完整严谨的篇章。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内容笔记整理(部分) (2)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内容笔记整理(部分)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部分)初唐部分唐诗繁荣的原因:内因(文学自身的因素):1、诗歌传统到汉魏古诗、乐府直到南北朝新体诗的萌芽,中国诗歌已经走过一千多年的历程,各种题材、风格、体式基本都已经出现,有的已经接近成熟;2、南北朝文学的成就对唐诗的繁荣有积极的作用,即唐诗对南北朝文学成就的继承与发展。

外部:1、社会经济因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十分繁荣;2、思想文化因素,儒释道三家并存而且兼取其长,三家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思想基础;3、社会风气与生活方式,唐朝以诗取仕;4、其他因素,党争,贬谪等。

杨炯诗歌成就及其特点:杨炯诗才出众,擅长五律,尤以写边塞战争诗作最为上乘,诗中洋溢着为国立功的战斗豪情,气势雄放,风格豪壮。

其他唱和、纪游之作则未脱尽绮艳之风。

四杰的价值与地位:1、具有改革绮艳诗风的自觉意识,并有明确的审美追求;2、开拓了诗歌视野和题材;3、昂扬的诗歌感情基调;4、对歌行与五律两种体式的探索,也为唐诗在体制上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吴中四士:初唐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五姓七家:太原王、范阳卢、荥阳郑、清河博陵二崔、陇西赵郡二李。

律诗体制的发展过程:1、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所形成的诗体。

其特点是强调声律,对近体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其诗又名“新体诗”。

2、初唐:唐太宗、唐中宗及武后时期的宫廷文人多身居高位,亲近皇帝。

他们所创作的诗歌主要内容有谏规、应致、颂美、娱乐等。

内容多为台阁文学,主要成就在于发展了声律学,使律诗走向定型。

如上官仪总结六对、八对,虽较繁琐,但对于规范律诗对仗探索其内在规律有一定贡献。

3、文章四友及四杰:四友以杜审言为代表,五、七律诗及排律、绝句创作杰出。

四杰分别在五律和歌行两方面有建树。

4、沈宋:沈宋完善了诗歌音律法则:即“回忌声病,约句准篇”,要求诗歌创作遵守粘对规则为声律格式,使律诗进一步定型规范化并得到时人认可。

盛唐部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1.诗中有画:王维的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具有色彩美、布局美、意境美。

北师大古代文学史笔记 尚学峰讲稿

北师大古代文学史笔记 尚学峰讲稿

北师大古代文学史笔记尚学峰讲稿中国文学史笔记整理发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主讲教师:尚学锋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Ppt文档版发布:彭侃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它面向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开设。

这门课主要向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成就和特点。

具体包括下列先秦文学总论一、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样式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文学。

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话,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

由于当时文字还没有正式出现,这些作品都是后人根据传说记录下来的。

夏朝的文学:《尚书》中的《夏书》是后人根据传说整理而成的。

夏朝的诗歌有早期的歌谣《候人歌》和夏桀时的民谣。

商朝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是早期的文字记载甲骨卜辞《卜辞通纂》第三七五片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北来雨, 《卜辞通纂》第七三五片(手写)铜器铭文:《小臣邑斚铭》:癸巳,王易小臣邑贝十朋,用作母癸?彝。

惟王六祀,彡日,在三月。

商代的散文还有《尚书》中的《商书》以及《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

卦爻辞: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大壮?上六》)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

(《睽?上九》)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大过?九二》)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

王明,并受其福。

(《井?九三》)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中孚?九二》)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艮?卦辞》)周朝的文学:历史散文空前地发展起来。

《尚书》中的《周书》在记言记事方面都有了突出的进展,显示了古代散文在日益成熟。

《周书》之外,诸侯国也各有国史。

保留至今的《诗经》是周代乐官搜集和编定的乐歌,《诗经》成为我国诗歌史上辉煌的第一页。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陈子昂初唐最杰出的文学家,其文学理论和创作推动了唐代的诗文革新1.诗歌理论主张:在《修竹篇序》中阐述了其诗歌理论主张▪批评齐梁以来的诗歌创作“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否定了这种形式主义的创作倾向▪提倡“汉魏风骨”、“正始之音”,主张诗歌创作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要有“风雅”的精神和“兴寄”的内涵,即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要有充实健康的思想内容、遒劲刚健的风格,并要配合优美的声律和词采▪其诗歌理论是复古旗帜下的革新2.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孟浩然主要内容:山水诗:1、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2、家乡自然风光《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田园诗: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过故人庄》等艺术特点:1、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A、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等B、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等2、语淡而味浓。

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情致韵味。

因此,造语平淡而诗味醇厚,不假雕饰而境界不俗。

×王维主要内容:1.边塞诗和游侠诗:《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2.山水田园诗: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描写自然山水《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艺术特点:1、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和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宁静淡泊而又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北师大版古文史串讲

北师大版古文史串讲

(1)散体大赋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也就是说,赋家的作品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学说发展来的,其文风与先秦诸子很有关系。(2)从形式上说,这类作品都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几乎都是一样的假设上两个或三个人,让他们各自代表一方,互相攻驳辩难,最后让代表天子立场的那一方大获全胜。(3)这类作品的代表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从内容上说多是描写帝王的宫殿、帝王的狩猎、帝王的祭祀,以及帝王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等。从思想倾向上说,大多是空有讽刺之名,实际上是一种似贬实褒、似讽实劝的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
▲18、简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P.326-P.328(二)
(1)构思缜密,情致深蕴。他的诗无不透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同时又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如其名作《锦瑟》、《夜雨寄北》。(2)长于用典、精工贴切。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中用典最多的一个,也是运用得极为精彩的一个。如其《安定城楼》一诗,八句中连用四个典故,多而切合事情,精妙绝伦。(3)锤炼字词,工于造语。如“集鸟翻鱼艇,残虹拂马鞍”,一个“翻”,一个“拂”,写尽了水禽飞舞嬉戏、残虹行空如彩的景象。此外,如其“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等,大量传世名句精美典雅,曲尽唱叹之妙
4、简述《庄子》的艺术成就。P.109-P.115
(1)哲理与诗意的交融。注重表现生活理想和内心感受,形成了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整部《庄子》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的抒情性,使《庄子》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2)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庄子认为大道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能借助于直觉体悟。庄子的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特色,还有超乎言意之表的特点。庄子在运用寓言时很少把寓意点明,而是留给读者去体悟。作者越不作刻意说明,就越能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庄子的寓言注重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造成绘声绘色的艺术效果。(3)意出尘外的想象。(4)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导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

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

1、爱情。

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

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着、更带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

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

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

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

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

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

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心境与物镜融合无间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北师大中国文学史笔记(尚学峰)整理

北师大中国文学史笔记(尚学峰)整理

中国文学史笔记整理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主讲教师:尚学锋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说明:根据听课笔记整理,疏漏之处还请见谅。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它面向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开设。

这门课主要向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成就和特点。

具体包括下列内容: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概况、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历史上各种文学体裁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各个时期代表作家的创作成就、特点、地位及影响。

各种文学流派的形成及其文学主张、创作成就、特点及影响。

《中国文学史》(课程指定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参考资料)学前准备及课程学法指导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当学过中学的历史课程,具备了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应当学过文学概论课,能够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术语;应当具有一定的古汉语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读懂古代的文学作品。

第一节先秦文学总论一、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样式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文学。

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话,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

由于当时文字还没有正式出现,这些作品都是后人根据传说记录下来的。

夏朝的文学:《尚书》中的《夏书》是后人根据传说整理而成的。

夏朝的诗歌有早期的歌谣《候人歌》和夏桀时的民谣。

商朝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是早期的文字记载甲骨卜辞《卜辞通纂》第三七五片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北来雨?《卜辞通纂》第七三五片(手写)铜器铭文:《小臣邑斚铭》:癸巳,王易小臣邑贝十朋,用作母癸▉彝。

惟王六祀,彡日,在三月。

商代的散文还有《尚书》中的《商书》以及《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

卦爻辞: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大壮·上六》)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

古代文学史一串讲资料(简答与论述部分)

古代文学史一串讲资料(简答与论述部分)

2003年北师大古代文学史串讲资料(简答与论述部分)1、《诗经》的艺术特色:《诗经》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在形式上《诗经》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

章法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复沓方法,可以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如“周南”《芣苢》全诗三章十二句,中间只换六个动词,却写出了采集所得由少到多的情况和采芣苢的妇女们的欢乐情绪;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最突出的就是创造性地运用叠字,如“依依、涟涟、踟蹰、参差”等语词来描绘复杂的的感情和自然景物,同时也造成了诗歌音律节奏的和谐优美。

比如“周南”《螽斯》全诗六句竟用了六个叠字描声状态,绘声绘色地刻画出嗡嗡乱叫,到处毁灭庄稼的蝗虫形象,用以比喻剥削者子孙众多,夺尽人民的粮谷,表达了人民对统治者的厌恶与憎恨。

2、《左传》艺术特色:①精彩细密的叙事。

a.书中出现了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逼真的细节和场面,大大曾强了故事性。

b.具有讽刺意味。

c.突出体现在战争方面。

一是很多著名的战事都写的曲折完整,精彩动人;二是作者不仅写出纷纭复杂的战争过程,而且注重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

.②个性鲜明的人物。

a.主要采用随事写人的方法。

作者在历史事件的发展中,通过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构成相对完整的形象。

b.对一些次要人物,写出一两个富于特征的细节,便收到形神毕肖,声情并现的效果,如写先轸发怒只用了四个字“不顾而唾”,就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③微婉巧妙的辞令,《左传》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识点: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P.21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P.27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P.34-P.494、《尚书》以记言为主。

P.58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P.77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P.79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P.85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P.91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P.92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

P.94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P.98P.99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P.105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

P.117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

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

P.120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

P.121P.124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

P.12518、屈原的作品共二十三篇,包括《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招魂》。

P.13319、宋玉的作品在《楚辞章句》中载有《招魂》、《九辩》两篇,后人确信为宋玉作品的是《九辩》。

P.16420、《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神女赋》、《对楚王问》等作品很有特色。

P.16621、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大赋。

骚体赋上与屈原一脉相承。

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

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P.188P.18922、司马相如还有《大人赋》、《哀二世赋》。

散文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

P.19623、杨雄写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

还写过骚体的《太玄赋》、《逐贫赋》和《反离骚》。

P.199P.20024、张衡的《归田赋》与西汉初期的骚体赋仍一脉相承,但从思想和文章的体制上又有许多变化,它是魏晋以后大行于世的所谓“抒情小赋”的先驱。

这类赋还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王粲的《登楼赋》。

P.20425、贾谊的政论散文主要有《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

P.20726、晁错的政论散文主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论削藩疏》。

P.21027、梅乘的散文仅存一篇《谏吴王书》。

P.21128、邹阳的散文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

P.21229、董仲舒的散文有《举贤良对策》三篇。

P.21430、东方朔的散文有《应诏上书》、《谏起上林苑疏》、《答客难》、《非有先生论》P.21731、杨恽《报孙会宗书》。

P.22032、刘向的奏议最著名的是《谏营延陵过侈疏》。

P.22233、杨雄的散文有单篇散文《解嘲》和《法言》中的一些段落。

P.22434、刘歆的散文有《移书太常博士》。

P.22635、东汉前期的论说文作家主要有桓谭、王充、冯衍、马援等,最重要的是王充。

东汉中后期的论说文作家有李固、王符、仲长统等。

王充《论衡》;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李固《遗黄琼书》;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

P.228-P.23836、《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称此书为《史记》是东汉后期以后的事。

此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

它的记事上起轩辕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其中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本纪”是以历朝帝王的顺序年代为纲的历史大事纪,是一种编年史的摘要;“世家”是有爵位封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写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所存在的各个诸侯国和汉代帝王所封的王侯;“列传”是一些有才干、有作为,卓荦不群,能不失时机地建立功业,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记;“书”是有关经济、军事、水利、祭祀,以及礼、乐方面的制度史;“表”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谱列成表格,以使人一目了然。

《史记》的内容广泛,艺术高超,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和文学杰作,而且还有着丰富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许多学科、许多领域的内容。

以至于使得我们今天不论研究哪个部门的学问,仿佛都不能抛开《史记》而不顾。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史记》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P.24637、班固说《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P.24638、《史记》的创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P.24739、《汉书》先后由四个人共同写成:班彪、班固、班昭、马续,包括十二篇纪,八篇表,十篇志,七十篇传,共一百篇,记事上起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P.27540、《吴越春秋》的作者是赵晔。

P.28841、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可称之为游记文学的始祖。

P.29342、乐府机关的职能,一是写词配曲,演习排练;另一方面就是组织人到各地去采集民间歌谣,“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

P.29743、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题下有个小序说,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

P.30544、汉代楚歌有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戚夫人《戚夫人歌》、刘彻《秋风辞》及《瓠子歌》二首、梁鸿(东汉)《五噫歌》、张衡《四愁诗》(已经是一首比较整齐而有韵味的七言诗了)。

P.312-P.31645、班固写过一首《咏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

从此以后,张衡写过《同声歌》,秦嘉写过《赠妇诗》,宋子侯写过五言乐府《董娇娆》,辛延年写过五言乐府《羽林郎》。

P.31746、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主力和代表,是“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P.22(二)47、“七子”指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P.24(二)、48、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

曹操诗、文俱佳,散文形式自由,作风清峻通脱。

P25(二)49、曹操不愧为建安文学的核心人物,其诗文都有开一代风气之功劳。

其以乐府古题写时事,不仅开创了乐府诗歌创作的新风,而且为后世诗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他于五言腾踊的时代,又50、曹丕的《燕歌行》用代言体,全诗均用七言,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曹丕也擅长散文及辞赋。

其《典论》一书中的《论文》长于议论。

其名作有《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

P.29(二)51、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钟嵘称他“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曹植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

钟嵘称之为“建安之杰”。

《洛神赋》为其名作。

另有《与吴季重书》、《与杨德祖书》、《求自试表》。

P.33(二)52、孔融的散文有《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

刘勰称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其《七哀诗》三首最为有名,其辞赋《登楼赋》最负盛名。

陈琳有《饮马长城窟行》。

阮瑀有《驾出北郭门行》。

刘桢的《赠从弟》三首写得最好。

徐干著有《中论》。

P.34-P.37(二)53、祢衡有《吊张衡赋》、《鹦鹉赋》。

诸葛亮有《出师表》。

P.39(二)54、正始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

P.44(二)55、钟嵘评阮籍的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作五言诗的人。

P.47(二)56、嵇康的代表作是《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和《幽愤诗》。

文章有《太师箴》。

其《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中,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

刘勰说嵇康之文“兴高而采烈”,“师心以遣论”。

P.48-P.50(二)57、太康年间的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名噪一时。

P.51(二)58、潘岳“善为哀诔之文”。

P.53(二)59、陆机被钟嵘奉为“太康之英”。

其骈文有《吊魏武帝文》、《叹逝赋序》、《豪士赋序》。

论文有《文赋》。

P.54(二)60、左思的代表作是《咏史》八首。

P.55(二)左思的辞赋,名气最大的是《三都赋》,洛阳纸贵。

P.57(二)61、郭璞工诗善赋。

其诗今存二十余首,《游仙诗》十四首为其代表作。

P.59(二)钟嵘认为其诗“文体相辉,彪炳可玩”,“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P.60(二)62、东晋的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桓温、庾亮、支遁等,而以孙、许为代表。

P.62(二)63、陶渊明的三篇辞赋,《闲情赋》仿张衡《定情赋》、蔡邕《静情赋》等而作。

《感士不遇赋》仿董仲舒、司马迁同题之作。

其辞赋中最为出色的是《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的散文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P.72-P.74(二)64、南朝诗歌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作家是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世称“元嘉三大家”。

齐及梁初为“永明体”形成和繁荣时期,代表作家是沈约、谢朓等。

梁中叶至陈为“宫体诗”兴65、鲍照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

钟嵘称鲍照“才秀人微”。

其风格豪放俊逸,杜甫说:“俊逸鲍参军”。

P.84(二)66、沈约提出了“文章当从三易”的著名论点。

P.87(二)67、谢朓的创作主张是“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P.89(二)68、萧纲提出“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

萧纲与其弟梁元帝萧绎和徐摛、庾肩吾等宫廷文人大煽宫体诗风,人们遂称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为“徐庾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