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保守主义思想家欧克肖特政治观启示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后感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一部关于人类政治思想发展的宏伟史诗,它记录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现代的政治思想演变,展现了人类对政治权力、社会秩序和公共事务的探索和思考。
在阅读这部著作后,我深深感受到了西方政治思想的丰富多彩和深刻内涵,也对自己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
首先,西方政治思想史向我们展示了政治思想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从洛克的《论人类理解》到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每一个思想家都在探讨政治权力的本质、政治制度的构建和政治伦理的规范。
他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主张民主,有的主张专制,有的主张自由,有的主张平等,这些观点相互交织、互相对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政治思想图景。
通过对这些思想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政治思想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更加珍视了不同政治观念的交流和对话。
其次,西方政治思想史让我深刻理解了政治思想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关系。
在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政治思想家对当时社会政治现实的反思和批判,他们试图通过政治思想的建构和传播来改变社会现实,推动社会政治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孟德斯鸠通过《论法的精神》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法治国家的理念,为近代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这些政治思想家们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激励着我们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的改革和建设。
最后,西方政治思想史让我深刻认识到政治思想对个人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在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政治思想家都是一个具有独特人格和思想的个体,他们的政治思想受到了他们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例如,卢梭的政治思想受到了他在瑞士的民主经验和对自然人的理解,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受到了他在雅典的政治实践和对理念国家的向往。
这些政治思想家的思想和行为,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精神支持。
通过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习,我不仅对政治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也对自己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有了更深的思考和反思。
英国政治思想的演变与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启示
英国政治思想的演变与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启示英国政治思想的演变是一个历时漫长的过程,从古希腊民主政治传统中汲取灵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英国政治思想也不断地演变,涌现出了一批批影响深远的政治哲学家和思想家。
这些思想家们的政治学理论和思想成就,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深刻而宝贵的启示。
早期的英国政治思想家主要关注权利与自由的问题。
其中著名的思想家约翰·洛克提出了人民的自由、民主和法治的理念,他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障人民的自由和财产,而国家的法治制度应该由人民共同制定并遵守。
这一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和近代民主政治的形成。
18世纪中期,伴随着英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英国政治思想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著名国王学派哲学家霍布斯、伯克和哈密顿等人开始探索政府权力的限制和平衡问题,并倡导建立一个有序的、稳定的政治社会,强调政治行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他们认为:政府的权力必须来自于被统治者的认可,否则政府权力不合法。
19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英国逐渐成为了西方世界的工业强国。
在这一时期,政治学家贝纳姆、米尔、吉米、斯图尔特等人开始关注政治经济学、政治伦理学和权利的关系,并呼吁建立更为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
20世纪,英国政治思想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其中著名思想家加勒特、汉姆、列威中等人不断深化了对民主和政治自由的理解,提出了“警察国家”的概念,认为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的责任不仅在政府,也在于个人和组织,希望通过完善法律和制度,加强个体责任,实现更民主和自由的社会。
通过对英国政治思想的演进进行梳理,我们不难看出,英国政治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与经济、社会以及历史环境相伴随的过程。
从传统民主政治、法治制度、政府权力的限制到伦理观念和公民责任的强调,英国政治思想不断地吸取外部的经验和内部的改革,致力于建立更为民主、开放、稳定的政治体制。
如何将这一过程的启示运用到现代民主政治建设中呢?首先,应该坚持法治原则,加强宪政建设,确保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读后感】《政治中的理性主义》有感_361212
《政治中的理性主义》有感《政治中的理性主义》是我接触的第一部主讲政治的读物,一开始对里面的一些政治术语都不太敏感,读起来有些困难,但在阅读进行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对这种书籍也感觉颇为赞赏。
《政治中的理性主义》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欧克肖特的作品。
在本书中,作者深入系统地阐述了政治哲学的一些基本思想、政治哲学的本质与任务、流行的现代政治哲学的内在错误。
作者对近代政治中理性主义的独到分析,更是深刻地揭示了近代政治的哲学病根。
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我国政治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理性主义者的一般特征和总的倾向并不难确定。
他总是支持心灵在任何条件下的独立,思想不对理性之外的任何权威承诺义务。
在现代世界,这一立场已经引起了争论:他是权威、偏见、纯然传统、惯例、习俗的敌人。
在心态上他是怀疑的和乐观的:怀疑,因为没有什么意见、习惯、信念根深蒂固、被广泛采取到他不会毫不犹豫地去发问、去以自己的理性作判断;乐观,因为理性主义者从不怀疑他自己的理性在决定事物的价值、分辩意见真伪,判断行为是否正当时的力量(当得到正确的运用)。
而且,他还有这样一个信念作后盾:人类有普遍理性,人们共同具有理性审察的力量,它是论证的基础和力量之源;他把巴门尼德的训诫刻在自己的门上通过理性论辩作出判断。
这一立场除了具有理性平等主义的色彩,还是个人主义的,不相信任何人经过真诚、明晰地思考,会和自己得出不同的结论。
理性主义的湖面以理性主义者的品格和气质静静地躺在我们面前,表面上看来很亲近很可信,湖水有很多看得见的支流浇灌,但是湖水深处暗潮涌动,虽然不是湖水的源头,却是其得以持久的最可靠保障。
这一源泉就是关于人类知识的信条。
这一源泉位于理性主义的核心,这对于只了解其皮毛的人来说也毫不奇怪。
不受阻碍的理性优越性在于,它能够获得越来越可靠的关于人及其社会的知识,这是人类其他能力做不到的,理性因其精确性和所声称的可论证性而优于传统。
然而,准确地说,这不是关于知识的哲学理论,因而可以相应地非正式地加以解释。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后感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一部关于政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宏伟史诗,它记录了人类对政治权力、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政治思想的丰富多彩和深刻影响,也对人类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西方政治思想史向我们展现了古希腊和罗马政治思想的辉煌。
古希腊的民主思想和罗马的共和制度为后世政治思想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古希腊哲学家们对政治组织和公民参与的思考影响深远。
而罗马共和制度的兴起和衰落,也为后世政治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警示。
这些古代政治思想家们的思想和实践,对后世政治制度和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
其次,西方政治思想史还展现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变革。
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使得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与宗教信仰紧密相连,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则为政治思想的世俗化和人文化提供了新的动力。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和莫雷的《乌托邦》等作品,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的多样性和辩证性。
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变革,为后世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最后,西方政治思想史还向我们展现了近现代政治思想的多元化和纷繁复杂。
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则为工人阶级的解放和社会变革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多元化,为后世政治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启示。
通过阅读西方政治思想史,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政治思想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政治思想不仅是人类对政治现实的认知和反思,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指导。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丰富多彩和深刻影响,为我们理解和把握当代政治现实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西方政治思想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政治中的理性主义读后感1500字
政治中的理性主义读后感1500字在《政治中的理性主义》中,他深入系统地阐述了政治哲学的一些基本思想、政治哲学的本质与任务、流行的现代政治哲学的内在错误。
他对近代政治中理性主义的独到分析,更是深刻地揭示了近代政治的哲学病根。
《政治中的理性主义》的出版将有助于我国政治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政治中的理性主义读后感作为英美保守主义思想的奠基石,欧克肖特在这本《政治中的理性主义》著作中阐述了理性主义的荒诞不经:一、近代理性主义就是头脑平平的人用有识别力的人和天才的灵感制造出来的东西。
伟人就是通过教弱者如何思考,让他们走上错误之路的。
二、理性主义的兴起肯定与上帝的信仰衰退有密切关系:一种有益可靠的技术代替了一个慈善可靠的上帝;在上帝不能纠正人们错误的地方更有必要防止这些错误。
当然,其起源也是一个社会或一代人,认为他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比他继承的东西更重要,是一个对他自己的成就印象过于强烈,容易有那些理智伟大的幻觉的时代,那些幻觉是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特有的疯狂。
这是一个在精神上无法与自己和平相处的时代,因为它决不能与它的过去和解。
三、理性主义的政治是政治上没有经验的人的政治,他们极为需要政治技术,所以他们不会有怀疑一种不可思议的政治技术之可能性的动机,这种技术将会消除他们缺乏政治教育的不利条件。
提供这样一种技术在他们看来似乎就是提供拯救本身;告诉他们必要的知识可以完全自足地在一本书里找到,告诉他们这是一种能很快记住并机械运用的知识,似乎就像拯救一样,好的几乎不像是真的。
四、理性主义者构想出一种对他不理解的东西的请示;习惯和风俗本身看来就是坏的,是一种行为的无知。
靠着某种奇怪的自欺,他赋予传统事实上属于意识形态政治的僵化固定的性质。
五、靠书本生活的困难之一:它不仅导致特殊的错误,而且它也使心灵本身干涸:靠戒律生活最终产生理智的不诚实。
另外,理性主义者预先拒绝了唯一能纠正他错误的外在灵感;他不仅忽略了那种将挽救他的知识,而且他一开始就破坏它。
读《保守主义》所知道的
读《保守主义》所知道的前言正如刘军宁所说,当下的人们关心政治,关心很多的理论,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等等等,但是,很少的人真正的关心过另外一种主义另外一种思想的存在--保守主义。
或许很多人看到保守主义这四个字便会有一种自然的贬义的思维倾向,因为众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不是保守的,而且保守这个词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一个不怎么惹人高兴的或者提得起兴趣的字眼。
但是,刘军宁用自己的对保守主义的研究,使原本存在了很多年的这一理论系统形象地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从个客观角度来看,这部书很全面很系统的阐释了保守主义这一思想理论的内容,可以说是为保守主义的深度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因为,在此书基础山上更多的人关注这一被大多数人遗忘了的思想,也为很多的国家提供了运行的另外一种方法。
《保守主义》在综合了保守主义众多思想家理论家的思想的基础之上,又根据的作者自己的感想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毋庸置疑,这一系统的整合为思想界带来了新的气象,同时使保守主义这一思想更广为人知。
但是,就我个人观点来看,书中内容确实使我更加详细地了解了这一十分有价值的理论,但是,其中很多观点我不敢苟同,当然,在下面的叙述中我会提到。
我在这片文章中主要谈论的是保守主义的三个最重要的方面:基本概况、哲学基础和政治观。
我觉得这是保守主义最主要的内容,因为在阐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时基本上把该理论的所有基本内容都大致的表现出来了。
第一节保守主义的概况谈保守主义,其实也没什么神秘可言,但是很多的思想家在关于这个问题上面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含义或者说解释,以致在保守主义产生了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很少有人把它当做真正的有价值的理论来研究,甚至有很多人对它嗤之以鼻。
保守主义的真正内容,无外乎就两点,保守传统,保守自由。
这是保守主义的根基所在,即便现在的很多学者对保守主义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究其本质而言,传统与自由这两个基本点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这一理论的强大支撑。
西方思想政治史知识点总结
西方思想政治史知识点总结一、古希腊思想政治史1. 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古希腊哲学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受到那时期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影响。
孕育了自然哲学、幽默哲学、政治哲学、伦理道德哲学等多个流派。
代表人物有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西梅尼斯等,他们对世界的本质、人性、道德、政治等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
2. 古希腊民主政治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主政治制度。
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通过公民大会、公民议会、陪审团等形式来实行政治民主。
但其范围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不包括女性、奴隶、外国人等。
3. 古希腊思想家的政治观点古希腊思想家对政治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例如柏拉图提出了“哲人王”的理想政治观念,即由具有高智慧的哲学家来治理国家;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宪政来实现社会公正和政治平等;伊壁鸠鲁提倡以感性的快乐为政治目标。
4. 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古希腊文化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政治制度、哲学思想、艺术风格、文学作品等多个方面。
其政治制度、思想观念被后世的政治家、哲学家、文化人所继承和发展,对西方世界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罗马思想政治史1.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以共和制为主。
在共和制度下,政治权利由成年男性公民共同享有,通过选举产生政治官员和决策机构,实行政治制衡和权力分立。
这种政治制度直接影响了近代的民主制度的形成。
2. 古罗马法古罗马的法律对西方世界的法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罗马的法律体系包括土地法、公法、民法、刑法等多个部分,为后世的民事法、刑事法、行政法奠定了基础。
3. 古罗马的哲学思想古罗马的哲学思想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
古罗马哲学家主要关注于伦理道德、政治治理、人生观念等问题。
其中罗马皇帝马库斯·奥列里乌斯、塔克图等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想。
4. 古罗马文化的传承古罗马的文化遗产得到了西方世界的继承和发展。
其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哲学思想等对后世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迈克尔·奥克肖特
迈克尔·奥克肖特一.人物背景迈克尔·奥克肖特(1901~1990)是英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和政治学家, 1901年12月11日,他出生于英国肯特郡一位重要的费边社会主义者的家庭.19-25岁先后在剑桥大学, 德国图宾根大学,马堡大学历史专业读书.受到黑格尔影响,此后,他回到剑桥讲授历史学达20 年,二战期间他加入英军,在欧洲战场战斗。
1951 年以后的17 年,他在伦敦经济学院担任政治科学教授。
在1990年12月18日至19日夜间去世。
奥克肖特的主要著作有:《经验及其模式》(1933年)、《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及其他论文》(1962年)、《论人类行为》(1975年)有人说他是保守主义,保守主义在二战以后又称为保守自由主义,甚至是自由至上主义者。
它是针对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而展开批评的,主张古典自由主义价值观念与自由市场理论。
保守主义的理论特点:1.经验主义和历史主义研究方法,反对理性主义方法。
2.主张否定性自由,反对肯定性自由。
3.捍卫自由市场秩序,反对政府干预。
4.强调间接民主,反对扩大民主参与。
二.著作介绍《经验及其模式》是成名之作介绍了历史、科学和实践三种经验模式的基本特征,三种经验模式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各自与哲学的关系。
1.定义限定:迈克尔·奥克肖特对理性主义政治观的批判是奥克肖特政治哲学的突出特点.他认为,理性主义政治拒绝一切传统,是意识形态的政治,是完美的和一式的政治;而且政治离不开传统,政治本质上是实践的,是来自于传统暗示的修补的政治.奥克肖特的政治观是柏克保守主义政治观的继承和发展.奥克肖特将人类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技术知识,一类为实践知识。
技术知识是可以被精确制定的知识,而实践知识只是存在于运用中的、不能被制定为规则的知识,是师傅带徒弟式的言传身教式的知识。
实践知识以习俗或传统的做事方式来表达,因而给人不确定、不精确的感觉。
奥克肖特认为,理性主义政治的错误就在于理性主义者只承认确定性的知识才是知识,只承认技术知识而不承认实践知识。
理性与保守的内在冲突_浅析欧克肖特的政治哲学观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1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112009启蒙运动以后,近代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近代理性主义“表面上反映着一个更遥远的过去的种种理性主义光芒”,但“其深处却有着一种它独有的性质”。
这“独有的性质”,正是欧克肖特政治哲学批判的起点。
一、理性主义政治观念的特征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是不难辨认的,其专注于技术的特点使其完全倾向于对无限确定性的追求。
理性主义者在政治上的表现,是主张“心灵不依赖一切偶然的因素,思想除了理性的权威以外不服从任何权威”[1]。
启蒙运动正是号召人们以理性为权威,去反对历史的权威,反对政治的传统与偏见。
这种对人们思想的解放方式,短期所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
此时的欧洲,迥异于过去理性主义者广泛持有乐观主义态度与怀疑主义态度的时候,一切都要经受理性主义的检验,方可获得合法性或者有效性。
其表现为用怀疑主义的态度对待一切过去的传统与偏见,如果与理性主义的观念不符,那就应该被排除在理想主义的政治世界之外。
但是,理性主义本身则是不可被怀疑的。
在理性主义的世界里,只剩下两种事物了,一个是理性主义本身,另一个是被理性主义检验了的东西。
理性主义的“霸权”无可争议地被建立起来了。
理性主义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迅速将复杂多样的经验划归为一套原则,然后根据理性的理由去攻击或捍卫这些原则”。
“经验”在理性主义者那里是没有独立意义的“经验”,它只是被理性主义化了的“经验”,“经验”最为重要的“积累性”特征被化约了。
深受理性主义主义气质浸染的政治中人,欧克肖特描述道:“给人的印象不再是那么有教养的人”了[1],甚至也不具备他们置身的社会的传统与成就的遗产了,他们拥有的只是一种理性主义的训练,只是一种化约了的技术训练。
历史经验与实践经验:欧克肖特哲学基本问题之讨论
欧克 肖特是 谁 ? 看起 来这 似乎 很好 回答 , 因为 我们 发 现 人 们 已经 用 清 晰 的字 句 给 出 的 回答 , 至 甚
还是 在影 响很 大 的媒 体 中 出现 的。 比如 , 敦 的《 晤士 报》 “ 克 肖特 是2 世 纪 少 有 的杰 出政治 哲 伦 泰 称 欧 0 学 家之一 ” 《 报》 。卫 则说 欧克 肖特 “ 也许 是这 个世 纪最 有原 创性 的学 院政 治哲 学家 ” 《 日电讯 》 至 。每 甚
6
浙
江
工
商
大
学
学
报
21 0 0钽
哈耶 克 、 伯林 甚至诺 齐克研 究 的盛况相 对照 , 不要说 与 哈贝马斯 、 尔斯 相对 照 时 , 终也 只有 作 为 更 罗 最 “ 经典 ” 意义存在 。 的 即便 如此 , 想 , 我 随着 人们对 现 代性 的反思 , 欧克 肖特 的名声 的增 长 , 是借 以时 只
张 文 喜
( 国人 民大 学 哲 学 院 , 京 10 7 ) 中 北 082
摘 要 : 果 我 们愿 意倾 听欧 克 肖特 的 哲 学或 其 可 能 性 , 么我 们 应该 怎样 去 领 会 它 如 那
呢? 天 , 克 肖特是 以“ 守 主义 ” 治哲 学 家 而名 世 的 , 今 欧 保 政 但他 与新 近 复 苏 的美 国保 守主 义 在 思想 上并 没有 多少 相 同之处 。 毋 宁说 , 的 思想 与传 统主 义 更 为 吻合 。 或 他 不论 人们 怎样 看 待他 的思想 , 欧克 肖特 已经 为健 康政 治 学所 必须 的理论 提供 了历 史哲 学 的 支持 。 果在 欧 克 如 肖特 的著作 中有 一个 不 断 出现 的 主题 , 就 是他 强调 理论 渗 入 ( 治 ) 践 带来 的道 德 和 政 那 政 实
英国式保守主义的内涵及其现代解释
英国式保守主义的内涵及其现代解释英国式保守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强调传统、稳定和有序的社会结构。
它的重点是保护传统的价值和社会结构,并且强调个人责任和自由市场。
在英国历史上,保守党党员通常是拥护保守主义价值观的人。
今天,英国的政治风向依然存在着保守主义的传统。
本文将探讨英国式保守主义的内涵及其现代解释,并且给出五个实例加以证明。
保守主义的内涵英国式保守主义几乎是与英国历史一起形成的,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英国式保守主义认为传统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是必要的。
保守主义者通常不喜欢社会变革和革命,而倾向于维持原来的制度和等级结构。
在英国历史上,许多保守主义者都是支持君主制度,尊重宗教传统,并反对任何颠覆社会秩序的行为。
第二,英国式保守主义强调个人的责任和自由市场。
保守主义者不赞成政府干预市场,倾向于让市场自己解决问题。
英国保守党历史上非常注重企业家精神,认为如果政府打击企业家,可能会阻碍经济与社会发展。
第三,英国式保守主义倡导有序的社会结构和对家庭的重视。
保守主义者通常主张对家庭和传统价值的尊重,这往往意味着反对一些社会自由主义者的观点。
现代解释现代英国的保守主义通常认为,必须遵守和保护各个社会团体的权利和自由。
这是英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党派争论的开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现代英国式保守主义也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保守主义支持与民主、自由和个人责任的价值观。
保守党倾向于减少政府干预,并允许民间社会和市场力量来协调社会生活,以达到经济效率和公正。
在此基础上,个人自由和责任是核心的价值观,并被认为是制度可持续的基础。
第二,现代保守主义认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政府需要干预市场,提供一些社会保障产业以确保社会公正和公开。
保守主义者在这里权衡的方法可能与社民党非常接近,但因为立场不同,保守党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略有不同。
第三,现代保守主义感性的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要有责任心,并且要以其所在的社会为重。
26847553_施特劳斯、欧克肖特论洞穴之喻
2022第2期·总第580期一、洞穴生活:意见与知识柏拉图在《国家篇》第七卷中描绘了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一群被束缚手脚的洞穴居民,他们的身后是一堵矮墙,矮墙后面有火堆和举着事物模型的人。
借着火光,模型的影子映到洞壁之上。
洞穴居民只能看到洞壁上的影子,而并不知道影子的来源。
柏拉图用洞穴比喻我们现实的生活,用影子比喻我们的意见,表明我们生活在假象之中而不知道真实的世界。
施特劳斯在《自然权利与历史》中对柏拉图的洞穴之喻作出了自己的理解:哲学化意味着从洞穴中上升到阳光,也就是上升到真理。
洞穴是与知识相对的意见的世界。
意见本质上是可变的。
如果意见不能被社会的法令稳定下来的话,那么人类就无法生活,也就是说,他们无法在一起生活。
意见由此成为权威性意见,或者说是公共教条或世界观(Weltanschauung )。
而哲学化意味着从公众教条上升到本质上的私人知识。
公共教条原本不恰当地试图回答有关整全的真理或永恒秩序的问题。
从永恒的观点看,任何对永恒秩序的不恰当观点都是偶然或任意的。
它的正当性不能归于其内在真理,而是社会的法令或者习俗。
〔1〕在施特劳斯看来,现实的政治世界是一个可变的意见世界。
意见总是不稳定的,相互区别的,因而不可避免地相互冲突。
而要缓解这种冲突,维系意见世界的统一和稳定,就需要权威、法令、习俗。
但是习俗、权威和法令归根到底还是意见,所以基于习俗、权威和法令只能维持一时一地的稳定和统一,无法获得政治上的长治久安。
相反,知识通过本性来理解人,“是超历史、超社[作者简介]王勤栖,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17级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摘要:现代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和迈克尔·欧克肖特对柏拉图的洞穴之喻作出了针锋相对的理解。
施特劳斯坚持古典政治哲学的思路,认为超越意见的哲学才能为政治生活提供标准。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所造成的混乱。
而欧克肖特则认为,哲学只能揭示意见的有限性,不可能成为政治生活的原则和指导。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保守主义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保守主义本堂课所讲的主题是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之保守主义,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保守主义的特征;二、保守主义的内涵;三、保守主义的类型;四、当代保守主义。
近代以来的主要意识形态或政治思潮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女性主义、环境主义、宗教基本教义派。
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时期。
文艺复兴以来的乐观主义认为:第一,世界的存在是有序的;第二,人类痛苦的来源并不是人的原罪,而是罪恶的社会。
只要改造社会,痛苦就会最终从人类消失。
保守主义的内涵指出,人类理解以及改变世界能力有限;罪恶,痛苦不仅仅是人类生活中暂时的因素,不仅仅产生于不公正的社会组织,而是人类生存中永恒的,不可消除的现象。
保守主义两个基本涵义是:不完美主义和政治的有限性。
保守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完美是内在的,永久的,而不是暂时的。
在这点上,保守主义不同于激进主义,也不同于反动派。
保守主义,不是改变现状,也不是怀恋过去,而是保持现状。
历史上的保守主义有:法国式,以梅斯特尔为代表的极端保守主义以及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温和保守主义;德国式,发端可以追溯到早期政治浪漫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诺瓦利斯;英国式,代表人物是柏可,其理论展示了保守主义的一些一般特性,如尊重传统,强调社会是有机体,是自然的产物,而不是人为设计的产物。
保守主义的类型有,政治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社会保守主义。
政治保守主义,反对激烈变革,反对革命,维持现状。
文化保守主义,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反对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理念,拒绝所有文化都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预测,拒绝承认某种文化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
社会保守主义,在德国浪漫主义时期表现得最为典型。
保守主义者厌恶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后果,如人与人关系的淡漠,城市化,环境污染等,他们憧憬田园诗般的生活,憧憬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没有一个自由主义者具备自由主义者的所有特征,其他主义者亦同。
西方保守主义
西方保守主义概述保守主义(conservatism)是西方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并称为三大主流政治思想,把握保守主义的内涵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理解西方政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代以来,自由主义一直都是西方主导性的政治思潮,其间尽管发生了许多对自由主义主导地位的挑战,但这种挑战与其说是对自由主义的颠覆,毋宁说是对它的补充完善,因为从宏观着眼,这些挑战都发生在自由主义大传统的范围内。
按照约翰·格雷的观点,自由主义传统中各种变体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关于人与社会的确定概念具有独特的现代性”。
相对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变种既多,又随着不同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而具有不同的含义,因此,保守主义要坚决捍卫的原则和目标比任何一个其他的意识形态观念都更为模糊。
“人们通常认为它始终倾向于维护已经形成的、代表历史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事物,而不管其形成的方式如何;无论是通过革命的,通过渐进的,甚至通过政变形成的还是通过王位继承形成的,对保守主义来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维护既成的‘传统’,这就足够了。
”作为名词的“保守主义”(Conservatism)最早出现于1835年,它脱胎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保守派”或“保守主义者”。
法国的浪漫派作家夏多布里昂在其主办的一份旨在抵制民主思想传播的杂志中首先使用Le Conservateuer一词。
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明确的政治态度、政治哲学和政治运动,首先形成于欧洲,是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产生的。
英国政治家和思想家埃德蒙·柏克的《法国革命论》的出版标志着保守主义的正式诞生。
在《法国革命论》一书中,伯克提出了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主要有:(1)宗教是市民团体的基础,现有制度的正义性来自神;(2)人的本性是不完善的;(3)人们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但在身份和财产上是不平等的;(4)社会由阶级和团体而非由个体组成;(5)反对破坏现存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激进改革,但容忍保存优秀传统的改良;(6)承认并崇拜私有制。
论新保守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批判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2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12200920世纪70年代以来,哈耶克、欧克肖特、诺齐克、尼斯比特等学者的思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形成一股巨大的新保守主义思潮。
在大多数新保守主义思想家看来,20世纪人们所取得的成就和经历的磨难,都与理性主义密切相关。
因此,新保守主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理性主义作了分析和批判。
一、理性主义的产生及其特点人们一般把理性分为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时代的进步离不开两者的共同发展。
理性主义的产生于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因此必须把它放在思想史的背景中来理解。
(一)古希腊统一世界观时期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大都以自然为认识对象,因此被亚里士多德称为“论述自然的人”。
古希腊人在探索外部自然世界的同时,也不断深化着对人自身和人类社会的认识。
总的来说,古希腊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都是以一种“目的论世界观”作基础的。
按照这种世界观,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一个完整的秩序和目的,任何存在都是一个“伟大的存在之链”中有机的组成部分,都可以在某种神圣的秩序里发现和确定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这种目的论世界观的指导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发展是相对统一的,共同扩展着人类认识的边界。
(二)价值理性主导的中世纪时期中世纪统一的目的论世界观是由上帝来保障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上帝有目的的安排。
现实既然是上帝的有意安排,因而它又是可以分解、分析、实证的存在物,这就为工具理性的扩展开辟了道路了。
但是,从根本上说,中世纪是神学的世纪,“如何得到上帝的拯救”等价值问题占据了人们思考的中心位置,即使工具理性有所发展,但是其边界却不得超越宗教所能允许的范围,更不能和宗教相抵触。
当布鲁诺被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已经突显出来。
保守主义十原则
保守主义十原则本文出自罗素·柯克的《审慎的政治》(The Politicsof Prudence, Intercollegiate Studies Institute, 1994)第17-29页,由豆瓣网友@奥威尔摘译,感谢@奥威尔的成果,对柯克保守主义思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英文原文。
作者:罗素·柯克(Russell Amos Kirk,1918-1994),亦译作:拉塞尔·柯克【按语】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曾指出,现代政治的伟大分界线,并非划在自由主义者和极权主义者之间。
分界线的一边,是所有将暂存秩序幻想成唯一秩序的人们,物质需求是他们的唯一需求,他们利用人类的遗产为所欲为。
另一边,站着所有承认以下原则的人们:宇宙中存在持久的道德秩序,人性恒定不变,以及在维护心灵秩序和暂存秩序的事业上,人类任重道远。
罗素·柯克总结的十条保守主义原则不仅是对人类历史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更是永恒之光启示之下的真理智慧。
被叫做“保守主义”的主张既非宗教,亦非意识形态,它不像《圣经》(HolyWrit)和《资本论》(Das Kapital)那样提供教义。
从过去两个世纪的保守主义学者和公众人物的言论中,可以推导出保守主义者的信念,即保守主义的首要原则。
在对这个主题进行介绍性评论后,我会列出十条这样的保守主义原则。
多数情况下,把“保守主义”主要当作一个形容词也许还不错。
没有“保守主义样板”,因为保守主义是对意识形态的否定:它是一种思想状态,一种性格类型,一种看待民间社会秩序的方式。
支撑保守主义姿态的,不是一套意识形态的教条,而是情感体系。
我们几乎可以这样定义:只要一个人觉得自己是保守主义者,那他就是了。
在很多主题上,保守主义运动或观念体系都能容纳相当多样的观点,并不存在像“宣誓法案”(Test Act)或“三十九条信纲”(Thirty-Nine Articles)这样的教义。
保守的维度——欧克肖特法律思想述评的开题报告
保守的维度——欧克肖特法律思想述评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法律思想史是法学人士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领域之一,欧克肖特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他的法律思想与学说对当代法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其中,在“保守的维度”方面,欧克肖特关注的是法律的传统与稳定性,这种维度看似显得保守,但实质上却是保障法律公正、稳定和可靠的必要手段。
本文拟以欧克肖特的法律思想为基础,对其保守的维度进行探讨和解析,以期对当代法学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欧克肖特的保守维度思想对当代法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一,这种维度可以促进法律的稳定,建立良好的法律秩序;其二,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强化法律的保障作用;其三,可以加强法律实施的权威性,提升法律的公信力。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欧克肖特的“保守的维度”对当代法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围绕欧克肖特的保守维度展开,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对欧克肖特的法律思想进行综述,包括其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梳理;第二部分,则深入探讨欧克肖特保守维度思想的内涵、特点与意义,并结合当代法学研究实践,探讨如何在现实中发挥保守维度的重要作用。
本文采用文献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在广泛调研欧克肖特和法学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欧克肖特保守维度思想的内涵和意义,并基于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四、预期研究结果本文拟以欧克肖特法律思想为基础,详细阐述其保守维度对于当代法学研究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将对法律思想史及当代法学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预计本文将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深入解析欧克肖特的保守维度思想内涵和特点,并呈现其受当代法学研究的启示;2.提出欧克肖特保守维度思想在当代法律实施和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建议,对当代法律研究和法治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
政治学的读书笔记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刚刚读这本书得时候,感觉什么都没读懂!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还是能看懂一点点的,在迷茫之中发现一丝光明。
同时还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政治学》这本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经济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所以,似乎如果要更好的了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可以从西方的政治研究入手。
当然没那么多时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全书在对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
下面就想说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于公民的定义,从词源学上看,“公民”一词源于希腊文“波里德”(civis),原指属于城邦的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
他对公民的定义是:“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
这样看来,在一个亚里士多德理想城邦中,要成为公民须要具备有权参加城邦职司、既能被统治也能统治的善德、有闲暇以培育此善德等条件。
总的说来,从事政治活动、享有政治权利无疑在亚里士多德的公民定义中占有较大的意义份额。
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即使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也并不必然会同时丧失公民身份。
但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中,可能连职业的优劣差异也可以使得一个人不能成为公民。
记得看过欧美一部叫《星河战队》的电影,在那里面就有公民和平民之分,参军以后就可以成为公民!否则,都只是平民而已。
在亚氏眼里公民资格是很难得的!还有一些是关于政体的看法,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政权的载体,城邦的建立有其特定的终极目的,即追求公利,充分发扬人的天性,促进善德,满足人们过优良生活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保守主义思想家欧克肖特政治观启示
作者:王喜峰
来源:《人民论坛》2016年第26期
【摘要】欧克肖特是西方著名保守主义政治思想家,他激烈批判政治实践中的工具理性主义,倡导尊重人类历史经验与传统,这些略显保守的政治思想对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欧克肖特经验主义政治观政治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091 【文献标识码】A
欧克肖特的经验主义政治观
迈克尔·欧克肖特是承继著名保守主义思想家埃德蒙·伯克衣钵的英国政治思想家。
他的思想融英国唯理论和怀疑论于一体,从哲学上系统阐释了由伯克所开创的英国保守主义思想。
他对盛行于那个时代的理性主义一直持怀疑和批判态度,反对对未来政治的任何理性建构和乌托邦想象。
他认为传统是人类历代实践经验的结晶,体现了人类自身的智慧和价值选择,人类应该更多地依靠经验和传统生活,而不是凭空进行恢弘玄远的理论建构。
欧克肖特保守主义政治观反映在现实政治上就是反对任何激进的政治变革。
作为保守主义政治思想家,欧克肖特十分重视传统与经验积累,反对人类把理性当作信仰来崇拜。
他认为虽然张扬理性主义加快了人类社会自身的进程,但是,狂热的理性信仰打碎了传统的束缚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精神的空虚,这也是两次世界大战在理性主义至上的欧洲大陆爆发的一个原因。
政治应当是存在于人类活动当中的具有前后承接关系的生活样式。
“通过与传统对话的方式,学习前人言行中表现出的智慧,从而对自己特定的处境有恰当的理解和举措。
传统不能归结为一些大而化之的所谓主要特征,要学习的不是抽象的观念,或一套技艺,甚至也不是一种礼制,而是一种在生活的全部错综复杂中具体而一以贯之地生活的样式。
”①
欧克肖特对政治实践中工具理性的批判
欧克肖特没有简单怀疑理性,而是在思考需要什么样的理性,为此他详述了实践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区别。
实践理性最为根本的特征在于重视实践智慧,特别是从传统、经验中所得来的智慧。
实践理性是一个复杂的整合判断过程,一方面要重视当前的实践环境,另一方面要寻求传统的暗示。
工具理性是技术理性,是对技术、规则、确定性的极度信任。
技术理性以一种科学的姿态统领一切,它忽视价值判断,不顾道德诉求,认为人的理性能够解决所面临的一切问题。
为了说明工具理性对技术性、确定性的规则和模式的机械遵循,欧克肖特用文学领域中诗歌创作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最初的诗歌纯粹是人类感情的抒发,很少关注文字的规则性问题,但在后来的发展中,这种规则性的东西越来越明显。
欧克肖特政治思想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启示
现代化是20世纪风靡全球、最催人奋进的概念之一。
中国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起始就把实现各项事业的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不懈追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不论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军事现代化还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是要实现政治的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是其它各项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应该看到的是,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千差万别,不同国家走向政治现代化的过程千姿百态,呈现出不同的政治现代化模式。
这些不同模式无所谓高低优劣之分,只是各国结合自身国情和民意的不同选择。
那些想把自身的政治现代化模式强加于别国的做法恰恰是一种理性的偏见。
欧克肖特经验主义政治观以及其对西方政治实践中工具理性主义的批判对我国推进政治现代化有以下几点启示:
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要稳步前进,避免激进主义的路径选择。
欧克肖特反对任何对政治设计的过激主义路线,认为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历史传统循序渐进。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一直坚持稳步前进的策略。
按照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波澜壮阔的30多年改革开放历史上,“摸着石头过河”策略取得了巨大的实践成果。
政治激进化对任何一个政治共同体来说都是灭顶之灾,不仅不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梦想,还会将之前取得的成果毁于一旦。
这方面的前车之鉴不胜枚举,东欧北非各国“颜色革命”遗留的恶果至今仍在发酵,“颜色革命”国家人民仍在朝不保夕、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艰难度日。
政治改革是社会的根本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搞不好就会引起社会大局的失控,一定要慎之又慎。
诚如陈云所说:“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
因为我们的改革,问题复杂,不能要求过急”。
历史和实践都在证明,中国选择的稳健有序的政治改革路径既符合中国实际,也深得各族人民的欢迎,那些动辄高呼“宪政”、“民主”、“自由”,鼓吹各种各样激进主义政治改革之路的人,要么是愚昧无知,要么是别有用心。
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要尊重中国丰富的政治传统,借鉴中国古人的政治智慧。
欧克肖特之所以如此强调政治经验和政治传统的重要性,就是因为这种智慧是人类政治实践经验的升华。
中华文明是具有悠久政治文明的文明形态,甚至可以说,中华文明中最核心的文明就是政治文明。
而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一个核心的保证就是政治文明的高度发达。
在中国两千多年高度稳定的皇权政治结构中存在许多可以用现代政治学理论解释的原理。
比如皇权和相权的分治与统合、政治队伍阶层的高度流动性、德主刑辅的仁政传统、内圣外王的道德追求等等,既有高超的治国理政艺术,也形成了丰富的政治智慧。
这些历史传统中的治理艺术和治理理念,在现代社会转型和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不仅是一笔极其宝贵的政治财富,而且可以直接用之于现实政治实践当中。
“传统政治中的民为邦本,可以对接现代政治的人民主权;传统政治仁政德治的治国理政方略,可以与民主政治的‘民有、民治、民享’紧密勾连。
总之,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不再成为现代政治发展的障碍,而成为现代政治成长的动力。
”②
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要弘扬中国传统中的人文价值,杜绝工具理性主义的泛滥。
20世纪是工具理性主义流行并泛滥的世纪,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工具理性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但
是,工具理性主义泛滥所引起的负面效用也逐渐引起了敏锐思想家的关注和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就是因为致力于对工具理性主义的批判而声名鹊起。
欧克肖特对工具理性主义在政治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其思想价值堪比法兰克福学派。
这很容易令人想到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将中国古代的实践智慧称之为“实用理性”。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人伦日用”,它醉心于现实生活,注重在尘世的情感体验,很少做纯粹的理性思辨和玄远的逻辑论证。
相较于西方的功利主义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更强调人文关怀,中国有着深厚的人文传统,对工具理性一直不太关注。
现在回头来看,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在面对西方强势文化时对中国传统表现出的一概拒斥的决绝态度应该值得我们深深反思,虽然我们可以用矫枉过正来解释,但是亦显得十分偏颇,没有辩证地看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的经验主义智慧和和深厚的人文理性,而这恰恰是强调工具理性的西方文化中所欠缺的。
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不仅要避免重走西方工具理性主义实践所走过的弯路,而且要敢于挺直胸膛对迥异于中国传统的西方强势文化说“不”,要克服一百多年来形成的文化自卑感,充分认识并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人文价值资源。
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解构、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过程,欧克肖特稳健保守的政治哲学对中国推进政治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他对工具理性主义的批判和对历史传统的重视,都非常值得我们在政治实践中进行认真的思考。
(作者为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讲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迈克尔·欧克肖特:《论历史及其他论文》,张汝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第42页。
②任剑涛:《从政党国家到民族国家:政党改革与中国政治现代化》,《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第78页。
责编/张蕾苏娜(见习)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