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全册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案包括了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全册内容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要点。
初一历史上册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历史的起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等内容,通过研究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3. 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信息获取能力。
教学安排第一节:《起源部落与母系氏族》-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理解母系氏族制的特点;- 教学内容:人类社会的起源,母系氏族制;-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小组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母系氏族制的特点。
第二节:《奴隶社会的兴起》- 教学目标:掌握奴隶社会的兴起和奴隶制度的特点;- 教学内容:奴隶社会的兴起,奴隶制度;- 教学方法:讲解、图表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重点:理解奴隶制度的特点。
第三节:《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目标: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封建制度的特点;- 教学内容:封建社会的形成,封建制度;-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重点:理解封建制度的特点。
第四节:《中华文明的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国家统一;- 教学内容: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国家统一;- 教学方法:讲解、图表分析、小组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国家统一过程。
第五节:《古代经济的繁荣》- 教学目标:掌握古代经济的繁荣和农业、手工业等的发展;- 教学内容:古代经济的繁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小组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古代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过程。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安排,学生将能够系统地学习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为他们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
把握好教学要领,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
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点课时一人类的起源与迁徙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2. 掌握人类早期迁徙的路线和原因。
教学重点1. 人类出现的时间和地点;2. 早期人类的迁徙路线和原因。
教学难点1. 人类起源的证据和判断;2. 早期人类的文化和生活。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类演化树,简单介绍人类起源的历程。
2. 讲解人类起源的证据和判断:通过PPT介绍人类化石、考古文物等证据,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判断。
3. 讲解早期人类的迁徙路线和原因:介绍人类迁徙的时间和路线,以及迁徙的原因。
4. 梳理知识点:通过练题对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迁徙进行简单梳理和巩固。
5. 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并完成课后题。
课时二古代文明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形成的时间和地点;2. 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教学重点1. 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形成时间和地点;2. 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教学难点1.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2. 古代文明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古代文明的形成时间和地点:通过PPT介绍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等不同文明的形成时间和地点。
3. 讲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
4. 比较不同文明:通过练题对不同文明进行比较和分析。
5. 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并完成课后题。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课时一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2. 掌握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1. 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2. 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 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 奴隶社会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图片展现古代奴隶社会的生活和场景。
2. 讲解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通过PPT介绍奴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理解奴隶社会的根源和发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指导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指导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情况,初步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北京人教学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图片导入达尔文猿身像及达尔文真实画像设问: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片的特殊之处?2.观察第二幅图片,认识达尔文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学生观察图片,看看能不能发现这个猿身像的头是谁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暨生物进化论。
设疑导入,从达尔文猿身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
新课教学1.多媒体资料:人类进化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述人类由猿进化而来。
2.多媒体资料《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设问:(1)依据地图观察中国古人类主要分布在哪个流域,说明什么问题?(2)探索人类产生奥秘的时候,是依靠什么来判定远古人类生存、存在的时间的?3.牙齿的秘密——初识“元谋人”资料:首次报道:1965年5月,地质工作者在云南元谋进行地质考察时,偶然发现两颗浅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牙齿化石,经研究发现,两枚牙齿同属于一个男性成年人个体,有明显的原始性状。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一课教案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掌握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及其社会制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2. 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教学难点:1. 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及其社会制度2. 如何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2. 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历史悠久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知识,你们期待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及其社会制度。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及其社会制度。
2. 重点介绍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思考: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及其社会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掌握了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的基本生活状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京人难点:本课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通过书籍和影视剧我们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下面请大家说说你知道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历史人物。
生试说。
教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
谁能告诉大家: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么样产生的呢?请大家看“导入框”中的内容。
教师: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谁能为大家讲述一下?学生:盘古把宇宙分成天和地两部分,但没有人类存在。
有个女神叫女娲把泥土揉到一块,捏成了一个个小人,吹口气,人就活了,后来,女娲累了,便用一根藤条从泥中一抽。
甩出许多泥点,泥点变成了一个个小人,这样就有了人类。
展示:美丽的传说。
教师:有关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我们会找到答案的。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展示:元谋人的资料卡片发现的地点:距今时间:发现的意义:让学生阅读教材并填写完整,在学生填写完整的基础上带他们看相关的资料图片,问题: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些信息的?学生:史料、文献、实物、口头传说等。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历史起源第一课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起源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起源- 掌握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教学重点:- 人类文明的定义和特点-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学者对人类文明起源的理论观点- 分析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发展过程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视频展示- 图片和文献分析教学资源:- 课本:《七年级历史上册》- 多媒体设备- 图片和文献资料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类文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哪些重要事件?3. 研究内容:通过课本的讲解和图文材料的展示,介绍人类文明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其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学者对人类文明起源的理论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证据和争议。
5. 整理汇报: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和讨论成果。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起源,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思考和讨论。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疑惑。
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的积极程度和贡献;- 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进一步思考的能力。
第二课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和动植物居住环境...。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结合教材内容展示北京人遗址,化石和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等图片加强学生主观性
1、头部特征: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幻灯片,让学生对比古猿、北京人、现代人的头部区别,得出结论——北京人的头部特征与古猿区别不大,与现代人区别却很大。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嘴巴突出,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2、打制石器: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指导阅读课本第5页的“自由阅读卡”,学生讨论:“打制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什么不同?”接着指导阅读同页的“活动与探究”2,组织学生讨论(题目如书)。
3、用天然火:指导阅读课本第3页的“阅读文字”(介绍北京人遗址的灰烬堆),学织生讨论:“北京人遗址里为什么会留下这么多的灰烬堆?”(他们只能使用天然火,需要保留火种。)为什么说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得火: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尔的摩擦生火……
4、群居生活:指导阅读课本第2页的“文献资料栏:《韩非子》语句”,观察彩色插图1《北京人的生活》,学生想象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从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方面考虑
(生产工具、用火情况、社会组织)
教学重点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教学难点
年代距今久远,需要科学推断和合理想象这些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教学方法
导学法、点拨法、讲授法
学情分析
本课是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课,所以这节课首先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爱上历史,通过本课的讲述让他们了解人类的起源,通过了解元谋人和北京人相关史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篇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套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及生活情况;旧石器时代、氏族与氏族公社。
能力方面: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祖国境内的最早居民相貌与生活的情况。
以教材为蓝本并附以一些课外内容,如:考古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记载、本地遗迹等让学生见识到历史学科的丰富多彩从而开拓眼界。
思想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这些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不断进化、演变的过程,帮助学生探究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分析教材并从中吸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过介绍我国是世界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教学难点: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三、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如北京、陕西〕可以参观原始社会遗址。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一、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建议教师先让学生看书第一页“我国遗址分布图”同时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肥沃的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潭,众多的江河给我们灌溉之利,纵横的山脉,茂密的森林蕴藏着丰富的宝藏。
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
提出问题“在这些远古人类中,谁是我国最早的人类?他的发现时间和地点?”学生读书,并答复以下问题。
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复后,简单补充一些有关元谋人的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人教版七班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进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进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导入新课: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中国最早的人类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 以此导入。
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 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鼓动学生争先回答,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 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教法、学法二、北京人发现时间:1929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生存年代:20—70万年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生活状况:群居生活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使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进展水平:人工取火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巩固练习:(见课件)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 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 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 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 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问:读第5页小字,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
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 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
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 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教案教学
设计
第一章东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特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亚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了解亚洲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了解亚洲地区人类聚居的分布特点。
3. 了解亚洲主要文明古国的发展和变化。
二、教学内容
1. 亚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影响。
2. 亚洲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及文明发展。
3. 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发展和变迁。
三、教学重点
1. 掌握亚洲地理环境和人类聚居分布的基本特点和变化。
2.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变迁。
四、教学难点
1. 掌握亚洲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联系。
2. 了解不同文明古国的兴衰变迁。
五、教学方法
1.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亚洲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不同文明古国的发展和变迁。
3. 问答式探讨法: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讲述来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高度参与,带有主动性。
2. 能够了解亚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影响。
3. 掌握亚洲主要文明古国的发展和变化。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新人教版

5、在北京人生活的山洞里,有6米多厚的灰烬。这说明了()
A、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B、北京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C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D、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1、课堂练习: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③、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个远古居民时期?
2、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群体一起生活。这主要是因为()
A、当时的生活环境恶劣
B、人们的体质发育不全
C、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近
D、当时的生产工具简陋
3、北京人为了生存,往往几十人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样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师:“北京人”遗址讲述,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之间。
生:山顶洞人遗址,: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和捕鱼为生。
1、知识归纳
名称
距今
时间
发现
地点
使用
工具
社会
组织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一、小组讨论,引导看问题要全面
二、①远古居民为什么要群居生活?②什麽是氏族?
三:火的使用重大意义
四、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学习
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2、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中国是人类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初步了解有关考古、历史地图、文物插图、古史资料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
通过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象,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并学习用观察法、阅读等方法来探究有关问题。
教师以启发式教学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考古知识的初步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元谋人、北京人〖教学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华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非洲起源论教师活动:曾有一部分欧洲人认为,亚洲人并没有自己的本土祖先,而是非洲古猿移民的后代,并以此作为侵略亚洲的借口。
事实是如此吗?其实,作为亚洲第一大国的中国,早在170万年前就已经发现了人类的足迹。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我们本国的祖先——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元谋人(从牙齿→元谋人)幻灯片:元谋人的牙齿引出元谋人的概念,着重指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170万年前)。
过渡性提问:是不是在几十乃至几百万年前中国境内只生活着元谋人这一种远古人类呢?挂图: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引导学生看图:请数一数,我国有多少处原始人类主要遗址?从图上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我国境内分布着很多的远古人类遗址,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多元化概念)。
提问:从图上来看,这些原始人类都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教师总结: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黄河、长江、珠江,可指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土地肥沃的地方。
过渡性提问:在远古,既没有发达的交通,又没有可口的美食佳肴,更没有现代化的娱乐设施,那么他们是怎样打发一天的时光的呢?下面我们选择一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人类,来看看他们的生活情况。
历史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一单元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重点难点】重点:1.北京人的发现。
2.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特征。
难点:北京人的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传说,中国神话说女娲用水和黄泥创造了人;西方基督教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和第一个女人夏娃。
果真如此吗? 如果不是,那么人类究竟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 (学生回答:古猿)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古猿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
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早期人类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我国早期的远古人类。
新课探究一、我国境内的古人类1.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问题探究】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指出在我国境内有哪些主要的古人类遗址?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如此分布?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是哪一古人类遗址?答案提示:主要遗址:元谋人遗址、郧县人遗址、蓝田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等。
特点:远古人类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
原因: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远古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保障。
元谋人遗址。
2.元谋人(1)【史料研读】材料(2)【具体解读】图一经过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元谋人的牙齿。
图二是元谋人使用的粗糙的石器,证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郧县人和蓝田人(1)【史料研读】材料一1989年、1990年,学堂梁子遗址先后出土2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年代距今110万年至80万,属于直立人,被学术界命名为“郧县人”。
2022年5月18日,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新发现1具古人类头骨化石——郧县人3号头骨,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同时代最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
初中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初中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2. 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3. 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人类进化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是如何从古猿进化而来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人类的形成》。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的形成过程。
2. 教师讲解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每个阶段的特点和代表物种。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氏族社会是如何产生的?有何特点和作用?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
3. 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原始社会的生活场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思考:原始社会的生活对人类的进化有何影响?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人类的形成过程、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人类进化过程的思维导图。
2. 写一篇关于原始社会生活对人类进化影响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法、点拨法和课堂探究,使学生全面了解了人类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收获。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对人类的进化影响。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课教案教学内容:远古史教学目标:1. 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生活的基本状况和文化特征。
2. 了解远古社会的演变过程,以及人类文明的最初形态。
3. 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兴趣和阅读史书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人类在远古时期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征。
2. 远古社会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远古时期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对远古社会演变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教科书、教学PPT、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征。
二、讲授1. 讲解远古时期人类生活状态和文化特征,包括人类的食物、住所、服装等方面。
2. 讲解远古社会的演变过程,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发展。
3. 使用案例和故事进行生动化讲解,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三、互动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远古时期的理解和认识。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欲望。
四、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学生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
五、作业1. 完成教科书上相关知识点的课后习题。
2. 阅读历史书籍,了解更多关于远古时期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远古史- 生活状态- 文化特征- 社会演变过程教学反思:1. 本节课内容较多,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吸收。
2. 在讲解过程中,应注意增加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导入新课: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中国最早的人类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
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教法、学法二、北京人发现时间:1929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生存年代:20—70万年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生活状况:群居生活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巩固练习:(见课件)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
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
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
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
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
多媒体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2[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3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对社区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并且初步学会了运用地图学习知识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开始对社区功能的学习。
所以在本课时,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和表格,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社区的分类。
2.学生通过地图的阅读,认识社区的功能和分类。
能力目标1.通过教材地图的阅读分析,训练学生的使用地图的能力。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小组内的团队精神。
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比较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学生感悟农村和城市的区别。
2.通过比较北京四社区,学生结合生活,感知自己生活的社区属于哪一类型的社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社区的分类以及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属类。
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比较法、实践法。
五、新课讲授教学环节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导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使用地图,也了解了社区的一些基本知识,今天我们运用地图来学习社区的分类。
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1分钟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请大家按照小组形式,比较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区别。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教材的地图,比较王村平面图和明阳小区平面图有哪些不同;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
15分钟城市社区内不同特色的社区根据课本知识,比较北京是四个社区的特点。
学生根据教材分析北京市ABCD四区主要有哪一类建筑物,请你模仿课本,给上述四个社区命名。
10分钟说说你家属于哪中特色的社区请你结合生活,说说你家和上述四中社区哪一个相似,并说明原因。
学生结合生活,说说你家和上述四中社区哪一个相似,并说明原因。
7分钟社区之间的联系社区之间是不孤立的,他们是相互联系的,请你根据生活实际找到一些证据证明。
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找到证据证明社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5分钟小结你来说说今天学了什么知识。
学生小结,上交今天的讨论报告。
1分钟课外调查请你选择你了解的社区,并说明该社区属于哪一种特色的社区。
1分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4【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二、河姆渡遗址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
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学生看书、寻找、发现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过渡,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三、半坡遗址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观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你能根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带着问题看书,有的放矢大胆猜测、想象学生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四、大汶口遗址在山东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时候,出现了一处更先进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即大汶口遗址。
现在请大家看看书,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其同点?各有什么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去归纳发现。
五、小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
认真听,自豪感。
六、学习活动与学习测评当堂测评、巩固。
巩固知识、激发兴趣。
【教学后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5【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
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阅读课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教师小结。
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
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