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损伤的心电图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产生机制 急性心肌损伤心电图见于一过性冠状动脉痉 挛性闭塞、急性血栓性阻塞等。 动物实验表明, 结扎某一支冠状动脉, 受损区 心外膜导联立即出现 T 波电压增高, 在 2min 时即 可达到最高电压, 持续数 min 到数十 min 后又逐渐 降低。与 T 波增高同时 ST 段立即抬高, 也于 2min 达最大幅度, 出现急性心肌坏死所特有的 ST 抬高 的演变规律。冠状动脉再通后, ST 段可迅速回落恢 复原状。冠状动脉阻塞超过 20min, 心肌坏死以后, 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 T 波演变规律。ST 段抬高是 冠状动脉闭塞所致的透壁性心肌损伤的表现, 其机 制 可 用 舒 张 期 损 伤 电 流 、收 缩 期 损 伤 电 流 及 除 极 波 受阻现象解释。T 波改变仅见于缺血区导联, 而非 缺血区导联改变幅度较小, 对应导联可有 ST 段显 著压低。T 波增高变尖的机制与急性心内膜下心肌 缺血有关。 缺血区域的心肌组织传导延缓, QRS 时间延长, 表现为急性损伤阻滞图形。 缺血部位心室外膜下心肌动作电位 2 相负值突 然增大, 反映在心电图上 J 波异常增大。 二、心电图特征 1. T 波高尖 胸痛发生时, 缺血区导联 T 波增 高变尖, 为急性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的表现。它是心 肌缺血最早期的心电图改变。在数 min 内, T 波形态 及电压即可发生剧烈变化。例如前壁内膜下心肌缺
始, 其 ST 段 回 落 指 数 均 >50% , 即 回 落 良 好 , 此 与 其他文献报道相符[2], 可视为心肌损伤得到改善; 而 4h、8h 时≤6h 组 ST 段回落指数均显著高于>6h 组, 说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越早接受急诊经皮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抬高的 ST 段回落越快, 治疗疗 效也越好。另有研究表明溶栓治疗或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后早期 ST 段回落程度是预报心脏功能恢 复的极有意义指标。
三、临床意义 世界每年猝死的患者约有 1 200 万, 其中心脏 性猝死的患者占 75%, 多数病因是超急性期心肌梗 死所致的心室颤动, 损伤区心肌处于严重的电生理 紊乱状态, 易发生心室颤动。超急性损伤期心电图 特征持续时间仅有数 min, 心肌严重损伤, 但仍处于 可逆阶段。如处理迅速有效, 可避免发生急性心肌 梗死。否则延误治疗时机, 终将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其持续时间短暂, 多数未能及时描记心电图, 往往
压低。E.前壁导联 ST 段抬高。F、G. 心绞痛缓解后 1~2min 时心电图逐渐恢复原状。冠状动脉造影左主
干及旋支正常, 前降支近段管壁不规则。本例改变考虑为一过性前降支痉挛性闭塞所致。
记录的是恢复正常或已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
( 收稿: 2008- 04- 22)
心电图。
( 上接第 136 页)
作者单位: 100853 解放军总医院心电图室 E- mail: 301lxl@163.com
血, 原倒置的 T 波立即转为直立, 原直立的 T 波电 压增高而显得异常高尖。
2. 损伤型 ST 段斜抬高 于心肌损伤开始, ST 段便开始逐渐抬高, 数 min 后可达 1.0mV 左右。ST 段抬高与 T 波增高几乎同时发生。正常 ST 段凹面 向上, 心肌损伤时, 抬高的 ST 段被拉直。ST 段呈上 斜形抬高, 并与直立 T 波上升融合在一起, 难以分 辨两者的结合处。
( 3) 心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受损区心肌组织传 导速度降低, 除极时间延长, 引起心室壁激动时间 延长至 50ms 以上。
4. 缺 血 性 J 波 仅 见 于 一 部 分 急 性 心 肌 缺 血 的患者, 以 ST 段抬高的导联最为典型。
上述心电图改变出现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 即 超急性期, 出现于坏死型 Q 波和 T 波倒置之前。在 心电图上能定位诊断( 图 1) 。
[2] De Lemos JA, Braunwald E. ST segment resolution as a tool for assessing the efficacy of reperfusion therapy.J Am Coll Cardiol, 2001, 3838:1283- 1294. ( 收稿∶2007- 08- 14)
本文研究存在入选病例数过少和仅为静态式 心电图描记的局限性。近年来,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 迅 速 发 展 使 心 电 图 ST 段 的 实 时 动 态 检 测 成 为 可
能, 从而就更能准确反映其演变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Ymer U, Schroder K, Wegscheider K, et al. ST resolution in a single electrocardiographic lead: a simple and accurate predictor of Cardiac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fibrin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Heart J, 2005, 149:91- 97.
急性心肌损伤的心电图特征
卢喜烈
心电学杂志 2008 年第 27 卷第 2 期
●心电广角
[中图分类号] R540.4 + 1 ; 542.2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1094(2008)02- 0158- 02
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可引起相关部位心肌缺血 与损伤。最典型的心电图改变是 T 波高耸、ST 段斜 型抬高、急性损伤阻滞、缺血性 J 波及心律失常等。 冠状动脉再通, 心电图常迅速恢复原状。急性冠状 动脉阻塞超过 20~30min, 常迅速发展为急性期心 肌梗死。
3. 急性损伤性阻滞 急性损伤区的心肌 组 织 传导延缓, 激动通过损伤区的传导时间延长, 此种 传导延缓的现象, 称为急性损伤性阻滞。
( 1) QRS 时间明显延长, 可达 100~120ms。坏死 型 Q 波出现后 QRS 时间又恢复正常。
( 2) QRS 电压增高。受损区心肌除极时, 健康心 肌已除极结束, 所产生的 QRS 向量不再被对侧心肌 所抵消, 故 QRS 电压增大。但持续时间较短, 坏死型 Q 波出现时 R 波电压降低。因为坏死的心肌组织不 再参与除极, 心室产生的电动力缩小。
159
158
心电学杂志 2008 年第 27 卷第 2 期
Ⅰ Ⅱ Ⅲ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图 1 患者男性, 54 岁, 一过性急性心肌损伤。A. 对照心电图, Ⅰ、Ⅱ、Ⅲ、V4~V6 ST 段上斜型压低 0.O5mV。B~
பைடு நூலகம்
D. 心绞痛发作 1、2、3min 时心电图, C~E. QRS 形态增宽, 出现巨大 J 波, 对应的下壁导联 ST 段上斜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