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合集下载

8储层的模型与建模给学生

8储层的模型与建模给学生

2、随机建模软件 随 机 建 模 软 件 很 多 , 主 要 有 RMS / STORM 、
GSLIB 、 Herisim 、 RC2 、 GOCAD 、 GridStat 、 Petrel等。实际上,这些软件均包括克里金插值算法, 因此既可进行随机建模,又可进行确定性建模。其中, GSLIB为研究型软件,其它为商业化软件。
(1)按数据分布特征分:高斯模拟和非高斯模拟;
(2)按变量类型分:离散变量的模拟和连续变量的模拟;
离散型模拟主要建立储层岩相的分布模型,确定储层
的空间分布边界和空间几何形态等。实际上就是油藏描述中 的储层分布预测。常用的方法有:
① 布尔模拟(Boolen Simulation); ② 示性点过程模拟(Marked Point Process Simulation); ③ 镶嵌过程模拟(Mosaic Process Simulation); ④ 截断高斯模拟(Trancated Gaussian Simulation); ⑤ 序贯指示模拟(Sequential Indicator Simulation); ⑥ 马尔可夫-贝叶斯模拟。
第八章 储层地质模型及预测
第一节 储层地质模型 第二节 储层建模技术与方法 第三节 国外储层建模软件简介 第四节 区域储层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储层地质模型
裘亦楠(1990)根据油田开发阶段的不同,将储层 地质模型分为三大类,即概念模型、静态模型和预测 模型。这三种模型满足了不同开发阶段不同开发研究 任务、不同精细程度的要求。
连续性模拟主要建立岩相边界控制下的储层参数
(如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泥质含量 等)的分布模型,即油藏描述中的储层参数预测。 常用的方法如; ① 高斯模拟(Gaussian Simulation); ② 退火模拟(Annealing Simulation); ③ 分形模拟(Fractal Simulation)。

储层建模步骤.doc

储层建模步骤.doc

储层建模步骤当前国内外储层地质建模的总体思路和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在广泛收集地质(包括露头、钻井及综合测试)、地震及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和一系列数学方法来定量表征二维或三维储层的宏观几何形态及内部特性参数的空间变化,最终利用计算机来动态地模拟储层的空间变化特征。

三维建模一般遵循从点----面---体的步骤,即首选建立各井点的一维垂向模型,其次建立储层的框架(由一系列叠置的二维层面模型构成),然后在储层框架基础上,建立储层各种属性的三维分布模型。

一般的,广义的三维储层建模主要包含六个环节,即数据准备、构造建模、储层相建模、储层参数建模、储量计算、如果要将储层模型用于油藏数值模拟,应对其进行粗化。

2.1 数据准备储层建模是以数据库作为基础的,数据的丰富程度以及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所建模型的精度。

从数据来源看,建模数据包含岩芯、测井、地震、试井、开发动态等方面的数据。

2.1.1 建模数据(1)井数据井数据包括井基本信息、岩心数据、测井及其解释数据、分层数据、断点数据等。

1.基本信息主要指钻井信息,包括井名称、井别、井口坐标、补心海拔、完井深度、完井时间及井身轨迹等。

这些数据可从完井地质报告中得到,目前大部分油田单位已将其建成了数据库。

在建模软件中加载了井信息数据后,应对井信息及轨迹逐一进行细致检查,特别是进行可视化检查。

例如,为了检查井身轨迹的准确性,首先,从三维视窗中查看井轨迹的整体形态;第二,在导入井分层数据后,逐层与现场已有井位底图进行对比检查,确保数据无误。

2.岩心数据岩心数据包括岩心照片、岩心描述以及岩心钻孔分析数据等,是岩性解释、沉积相划分、含油气性解释、储层质量评价以及隔夹层识别等的第一性资料。

建模过程中,岩心数据主要作为测井数据的标定。

3.测井及其解释数据测井作为研究井筒周围地层、岩石及流体特征的重要技术手段,包括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地层倾角测井、气测井、生产测井以及随钻测井等多个类别,一般数据按每米8个数据点记录。

致密储层动态地质力学建模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致密储层动态地质力学建模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致密储层动态地质力学建模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致密储层是指孔隙度低、渗透率差的油气储层,由于其自身特殊的地质特征,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致密储层的勘探和开发已成为石油行业的热点领域。

针对致密储层的动态地质力学建模是一项关键技术,它能够揭示储层的物理特性和力学行为,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通过动态地质力学建模,我们可以模拟储层的变形、应力分布和渗流规律,进而预测油气的产量和开采效果。

本文将介绍致密储层动态地质力学建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以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综合分析和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将探讨如何提高致密储层动态地质力学建模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致密储层动态地质力学建模的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该领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并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促进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动致密储层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文章结构部分是用来介绍文章的整体组织和内容安排。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简要描述文章的章节和主题,并说明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展开: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一个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的介绍。

我们将简要介绍致密储层动态地质力学建模的背景和重要性,并明确文章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涵盖致密储层动态地质力学建模的基本原理以及两个关键技术。

在2.1节,我们将详细介绍致密储层动态地质力学建模的基本原理,包括相关概念和基本方法。

在2.2节和2.3节,我们将重点介绍两个关键技术,分别探讨其原理、方法和应用案例。

通过对这些关键技术的深入讨论,我们将揭示致密储层动态地质力学建模的核心要点和技术难点。

第三部分是结论,我们将对前面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分析致密储层动态地质力学建模的工程应用前景。

第五章 3节储层地质建模

第五章 3节储层地质建模
井间参数的内插与外推预测的精度考虑较少,精度不高
3、预测模型 概念:对井间及其以外地区的储层参数
目的:二次采油后剩余油挖潜→开发调整、井网加密或三次采油 实现:地质随机建模技术、高精度地震约束、密井网控制 精度:开发井网―百米级,井间预测精度―数十米或数米级
二、按储层表征内容分类 •储层结构模型 •流动单元模型 •储层参数分布模型 •裂缝分布模型
类型:壳牌石油公司K.J.Weber和L.C.Von Geuns(1990) 千层饼状结构、拼合板状结构、迷宫状结构
(1)千层饼状储层结构 • • •单层水平渗透率横向稳定,垂向渗透率横向渐变。 • •发育沉积相:陆相―湖泊席状砂、风成砂丘等
海岸相―障壁砂坝、海岸砂脊、海侵砂 海相―
•井距大:矩形井网―1000米 三角形井网―1200米 随机井网―约1~3口/km2
(3)迷宫状储层结构 • •砂体连续性具方向性,剖面上不连续
平面上,不同方向连续性不一样 • •发育沉积相:
陆相―低弯度河道充填砂体、具低(砂/地)比值的冲积沉积砂体 滨岸相―低弯度分流河道沉积砂体
海洋―浊积岩、滑塌岩、具低砂/ •井距小:矩形井网―至少200米
三角形井网―至少300米 随机井网―至少32口/km2
陈堡油田陈3断块泰 一段三维概念模型
(a)三维概念模型
(b)构造背景下的 的三维概念模型
2、静态模型 概念:描述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的一个或一套储层的属性特征
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规律的地质模型。 目的:为编制开发方案、调整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实现:小层平面图、油层剖面图、栅状图、三维分布图、切片图 缺点:主要依赖井信息,吻合井,地震信息覆盖面广但分辨率低
层平均值―三维储集体有限点的平均值,误差大 三维网格―三维储集体每一点的真实值,误差小

储层建模概论详解

储层建模概论详解

★建模步骤
动态数据:
★建模步骤
单井测试数据
单井产吸剖面数据
多井测试数据
生产数据
多井测试数据:
储层连通性信息
----储层建模的硬数据;
流动边界信息
----储层建模的软数据;
储层参数数据
----储层建模的软数据
★数据集成与匹配 深度匹配:深度域与时间域 关系匹配:井眼(地质与测井)
构造数据
构造解释
断层多边形文件 地震层面文件
断层多边形文件
31376.84 31453.35 31544.58 31721.67 31916.72 31993.68 32044.01 32100.14 32145.21 32182.18 32275.69 32305.86 32372.63 32443.14
储层数据
井眼数据 地震数据 动态数据
★建模步骤
井眼数据:
(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
---井间预测的硬数据(hard data)
井模型:砂体(相)、孔隙度、 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数据
★建模步骤
地震数据
----井间预测的软数据(soft data)
连续属性:层速度、波阻抗、 振幅、频率等
离散属性:波形结构等
局限性,关键是掩盖 了油藏的层内非均质 性乃至平面非(储层)
油藏建模可从三维空间上定量地表 征油藏的非均质性,因此,可克服用二 维图件描述三维油藏的局限性。
有利于油田勘探开发工作者进行 合理的油藏评价及开发管理
油藏评价及开发设计阶段
目的: 油藏评价、储量计算、 开发可行性评价、 优化油田开发方案
测井信息与解释
地质信息与解释
地震信息与解释
油藏工程信息与解释

petrel中储层建模具体操作

petrel中储层建模具体操作

petrel中储层建模具体操作储层建模的步骤目前普遍的认识是,储层建模应分为油藏构造建模、沉积(微)相建模和油藏属性建模三步完成。

构造模型反应储层的空间格架,在建立储层属性的空间分布之前,应进行构造建模。

由于沉积相对储层物性有决定性的作用,油藏属性建模多采用相控建模,即先建立沉积微相模型,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油藏属性建模。

张天渠油田长2油藏的储层地质模型是以测井资料为基础资料,采用确定性建模的储层建模方法建立的。

储层建模的整个过程包括4个主要环节,即数据准备、构造建模、油藏属性建模、模型的应用。

一、数据准备与预处理1.数据准备一般从数据来源看,建模数据包括岩心、测井、地震、试井、开发动态等方面的数据。

从建模的内容来看,基本数据包括以下四类:①坐标数据:包括井位坐标、地震测网坐标等;②分层数据:各井的油组、砂组、小层、砂体划分对比数据;地震解释层面数据;③断层数据:断层位置、断点、断距等;④储层数据:储层数据是储层建模中最重要的数据。

包括井眼储层数据、地震储层数据和试井数据。

井眼数据为岩心和测井解释数据,包括井内相、砂体、隔夹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数据,这是储层建模的硬数据。

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是储层建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为了提高储层建模的精度,必须尽量保证用于建模的原始数据特别是硬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必须对数据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如检查岩心分析的孔渗参数的奇异值是否符合地质实际,测井解释的孔渗饱是否正确等等。

建模过程中能被储层建模软件所采用的资料来源于这些基础资料,但它们有特殊的格式要求,需要转换成不同格式要求的文本文件才能以正确的格式导入到Petrel软件中。

从文件类型上来看,它们包括井头文件(Well head)、井斜文件或井轨迹文件(Well deviation)和测井数据文件(Well log)。

它们的格式和作用分别如下:①井头文件:文件内容包括井名、井位坐标(X、Y)、地面补心海拔(补心高与地面海拔之和)以及目标井段深度(井段顶部深度和测井段底部深度)。

储层地质模型建立步骤与方法

储层地质模型建立步骤与方法

截断高斯法 (Truncated Gaussian Simulation)
序惯模拟
序惯高斯模拟(Sequential Gaussian Simulation)
序惯指示模拟(Sequential Indicator Simulation) 马尔可夫——贝叶斯模拟(Markov-Bayes Simulation)
开发地震反演:
用地震属性(振幅、波阻抗等)与岩心(测井)孔 隙度建立关系,反演孔隙度。再用孔隙度推渗透率 ——已在普遍应用。只要应用时要对其不确定性程 度心中有数。 目前除常规三维地震外,正在发展井间地震、四维 地震(时移地震)等。
三、建立参数模型技术 确定性建模方法(Deterministic Modeling)
资料信息本身有不确定性; 一些储层属性的地质规律有一定的随机性。
三、建立参数模型技术 随机建模方法(Stochastic Modeling)
定义:用一组已知信息,依据一定的地质统计特征,用
某一随机算法,模拟出一组等概率的实现 (Realizations)。
关键点:原型模型和地质知识库,
建模意义
建模的意义:
最大程度地集成多种资料信息,
最大程度地减少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
发展动向
● 宏观向微观方向发展 ● 定性向定量方向发展
● 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方向发展


地质建模三步程序(Three-steps Modeling):
建立井模型(Well Model)
建立层模型(Framework Model) 建立参数模型(Attributes Model)
以象元为基础的模拟方法
条件模拟 (Conditional Simulation)

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中外科技情报储层地质建模方法摘要:储层地质建模是为了定量地表征各种储层的空间几何形态及物 性特征,最终为计算机模拟提供一个客观的、切合实际的储层地质模型。

当前国内外储层地质建模的总体思路和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在广泛收 集地质(包括露头、钻井及综合测试) 、地震及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沉 积学、储层地质学和一系列数学方法(包括地质统计学、分形几何学、随 机数学、模糊数学等)来定量表征二维或三维储层的宏观几何形态及内部 特性参数的空间变化,最终利用计算机来动态地模拟储层的空间变化特征。

一、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目前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方法主要有确定性建模、随机建模。

其中随 机建模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

近几年,又出现了综合确定性建 模和随机建模两种方法的约束建模。

1 确定性建模 确定性建模是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即从已知确定性 资料的控制点(如井点)出发,推测出点间(如井间)确定的、惟一的和 真实的储层参数。

主要手段是利用地震资料、水平井资料、露头类比资料 和密井网资料。

目前,确定性建模所应用的储层预测方法主要有:储层地 震学建模、储层测井地质建模、水平井建模和露头原型模型建模。

(1)储层地震学建模 储层地震学方法主要是应用地震资料研究储层的几何形态、岩性及参 数的分布,即从已知井点出发,应用地震横向预测技术进行井间参数预测, 并建立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

以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为基础,利用其覆盖 率高的优势,可以直接追踪井间砂体和求取储层参数。

该方法主要包括三 维地震和井间地震方法。

目前遇到的关键问题是分辨率还满足不了油田开 发研究单砂体的要求。

但对其前景大家都寄以很大的厚望。

(2)储层测井地质建模 储层测井地质建模主要是应用储层沉积学方法,在高分辨率等时地层 对比及沉积模式基础上,通过井间砂体对比建立储层结构模型。

井间砂体 对比是在沉积模式和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传统对比方法主要依据 井间测井曲线的相似性或差异性来进行井间砂体解释。

储层地质建模

储层地质建模

第八章储层地质建模油藏描述和模拟是现代油藏管理的两大支柱。

油藏描述的最终结果是要建立油藏地质模型。

油藏地质建模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对油藏类型、油藏几何形态、规模大小、厚度及储层参数空间分布等特征进行高度概括的新技术。

油藏地质模型的核心是储层地质模型。

高精度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不仅能深刻揭示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而且对油田开发中油水运动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一个好的储层地质模型是成功进行油藏开发及部署的关键。

一、地质建模方法及其评述(一)地质建模方法在油田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由于资料占有程度的不同、勘探目的与任务的不同,因而所建模型的精度及作用亦不同。

据此,可将储层地质模型分为三类,即概念模型、静态模型和预测模型(表8-1)。

表8-1 不同阶段的地质模型(据穆龙新,2000)建模的核心问题是井间储层预测。

在给定资料的前提下,提高储层模型精细度的主要方法即是提高井间预测精度。

利用井资料开展的储层地质模型是建模技术中的关键点,是如何根据已知控制点的资料,通过内插与外推从而了解资料点间及其外围油藏的特性。

根据这一特点,建立定量储层地质模型方法基于两点,即确定性的和随机性的。

1.确定性建模确定性建模方法认为,资料控制点间的差值是唯一的解,是确定性的。

传统地质工作的内插编图,就属于这一类。

克里金作图和一些数学地质方法作图也属于这一类建模方法。

开发地震的储层解释成果和水平井沿层直接取得的数据或测井解释成果,都是确定性建模的重要依据。

井间插值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传统的统计学插值方法和地质统计学估值方法(主要是克里金方法)。

由于传统的数理统计插值方法只考虑观测点与待估点之间的距离,而不考虑地质规律所造成的储层参数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因此插值精度很低。

实际上,这种插值方法不适用于地质建模。

为了提高对储层参数的估值精度,人们广泛应用克里金方法来进行井间插值。

克里金法是地质统计学的核心,它以变差函数为基本工具,研究区域化变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5储层建模

5储层建模

实例1 实例 岩相模型对物性模型的约束效果
岩石物性模型
• •
计算物性模型时用岩相模型进行了约束。 与没用岩相模型进行约束的计算结果比较可以看出,有约束的模型其物性分布与 岩相分布有较好的相似性,这更符合地质规律。
实例1 实例
岩石物性模型
Ed2III油组 小层砂岩平均孔隙度图 油组4小层砂岩平均孔隙度图 油组
实例
储层岩相、沉积岩相模型 储层岩相、

从岩相模型中可以很方便的提取出 小层砂体分布图、 小层砂体分布图、小层储集砂体等 厚图等各种地质研究基础图件。 厚图等各种地质研究基础图件。
Ed2I油组8小层纯砂岩等厚图
反映了古河道的 展布
反映了具有储集能 力的砂岩的分布 Ed2I油组8小层孔隙砂岩等厚图
实例
实例
储层岩相、沉积岩相模型 储层岩相、
LC油田 油田Ed3I油组地层剖面图 油田 油组地层剖面图
泥岩 砂岩 泥质砂岩界面做构造约束,井间插值的合理性得到较好的保障。 由于有小层界面做构造约束,井间插值的合理性得到较好的保障。 由于小层内部纵向网格单元的划分十分细致,使模型有了很高的纵向分辩率。 由于小层内部纵向网格单元的划分十分细致,使模型有了很高的纵向分辩率。 将三维模型中提取出的连井剖面投影到二维窗口内,可以直接得到地层剖面图。 将三维模型中提取出的连井剖面投影到二维窗口内,可以直接得到地层剖面图。
Ed2III油组 小层砂岩平均渗透率图 油组4小层砂岩平均渗透率图 油组
根据模型可以很方便的提取出各种地质研究基础图件。例如岩石物性剖面图、 根据模型可以很方便的提取出各种地质研究基础图件。例如岩石物性剖面图、小 层孔隙砂岩的平均孔隙度图、平均渗透率图等等。 层孔隙砂岩的平均孔隙度图、平均渗透率图等等。由于采用了岩相模型作为约束 条件,物性的分布更符合沉积相带的分布特征。 条件,物性的分布更符合沉积相带的分布特征。

储层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方法

储层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方法

储层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方法摘要:多点地质统计学使用训练图像代替变差函数,将更多的地质资料整合到储层建模过程中,使得最终模型更加符合地质认识。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地质工作人员开始熟悉这一方法,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多点地质统计学将在储层建模领域占得重要的一席。

关键词:多点地质统计学训练图像储层建模一、多点地质统计学与训练图像基于变差函数的传统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是目前储层非均质性模拟的常用方法。

然而,变差函数只能建立空间两点之间的相关性,难于描述具有复杂空间结构和几何形态的地质体的连续性和变异性。

针对这一问题,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应运而生。

该方法着重表达空间中多点之间的相关性,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地质统计学在描述空间形态较复杂的地质体方面的不足。

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基本工具是训练图像,其地位相当于传统地质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

对于沉积相建模而言,训练图像相当于定量的相模式,实质上就是一个包含有相接触关系的数字化先验地质模型,其中包含的相接触关系是建模者认为一定存在于实际储层中的。

二、地质概念模型转换成图像训练地质工作人员擅于根据自己的先验认识、专业知识或现有的类比数据库来建立储层的概念模型。

当地质工作人员认为某些特定的概念模型可以反映实际储层的沉积微相接触关系时,这些概念模型就可以转换或直接作为训练图像来使用。

利用训练图像整合先验地质认识,并在储层建模过程中引导井间相的预测,是多点地质统计学模拟的一个突破性贡献。

可以将训练图像看作是一个显示空间中相分布模式的定量且直观的先验模型。

地质解释成果图、遥感数据或手绘草图都可以作为训练图像或建立训练图像的要素来使用。

理想状态下,应当建立一个训练图像库,这样一来建模人员就可以直接选取和使用那些包含目标储层典型沉积模式的训练图像,而不需要每次都重新制作训练图像。

三、多点模拟原理进行多点模拟,需要使用地质统计学中的序贯模拟。

但是,多点模拟与传统的基于变差函数的两点模拟是不同的。

储层建模步骤

储层建模步骤
层面插值中一般需要设置如下参数: 1)层面设置:选择插值层面,并设置层面之间的接触关系,包括整合型、超覆型、
前积-剥蚀型、不连续型等; 2)原始数据选择:选择参与插值的井分层点以及地震层位解释数据,等等。 3)断层影响范围设置:真实的地下断层错断位置在垂向上为一定宽度的断裂破碎带,
而构造建模一般以断面的形式来近似表示断层,也就是说层面是直接与断面相交。由于地 震层位解释数据在断层附近的准确性不高,因此,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在断面附近设置一 定距离的数据无效域,表示该区域的地震数据可信度不高,插值过程将不予考虑,同时该 区域将按周围有效区的层面趋势延伸插值到断面位置。如图 2-6 所示。
目前主流建模软件大多采用一体化的构造建模流程,即将断层建模、层面建模以及地 层建模作为一个技术整体,三者间在模型数据间共享以及操作过程上经过有机整合(如图 2-1)。
图 2-1 构造建模工作内容型为一系列表示断层空间位置、产状及发育模式(截切关系)的三维断层面。 主要根据地震断层解释数据,包括断层多边形、断层 stick,以及井断点数据,通过一定的 数学插值,并根据断层间的截切关系对断面进行编辑处理。
(a)
(b)
图 2-5 中面骨架网格剖分的各类特征线(a)及网格剖分结果(b)
(2)关键层面的插值建模
关键层面主要是指地震解释的级别较高的层面,一般为油组或砂组。这些界面一般能
进行较好地识别与解释。这些关键层面模型的建立,可作为内部小层或单层层面内插建模
的趋势控制。
关键层面的建模数据主要为地震层面数据和井分层数据,通过数据插值而建立模型。 算法的关键是能有效地整合井分层数据与地震层面数据。插值算法既可为数理统计方法 (如样条插值法、离散光滑插值法以及多重网格收敛法等),也可为克里金方法(如具有外 部漂移的克里金方法、贝叶斯克里金方法等)。

储层地质建模综述

储层地质建模综述

储层地质建模综述【摘要】随着油气田勘探的不断深入,在储层研究过程中建立三维定量地质模型通过对地层格架、沉积微相、骨架砂体、物性参数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研究,借助PETREL等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三维储层地质模型来反映储层地质属性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储层油藏地质建模储层建模方法是在地质统计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预测空间变量分布的方法,用于油气描述和油气分布预测的复合学科理论和方法体系。

它是集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等地质理论,数学地质、地质统计学和油层物理学等方法为一体的,最大限度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油气藏及内部结构精细解剖,揭示油气分布规律,表征地下地质特征和各种油藏参数三维空间分布,建立能描述油气分布状况和流动特征的、地质的、岩石物理的、成岩的、构造的、流体及工程等意义的油气参数地质模型[4]。

在实际建模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完整的地质模型必须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在一定的建模策略指导下,通过一定的建模工具,采用合理的建模方法建立尽可能符合地下是实际的地质模型,最终建立的地质模型是否可靠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型的优选和验证。

1 地质建模的步骤1.1 基础储层地质研究及数据集成统计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为重要依据通过对研究区域的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标准储层建模数据格式,然后对数据匹配关系进行检查和修改,利用研究区丰富的井资料,提取能够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统计特征,作为建模对象和地质约束条件。

1.2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方法分为确定性建模、随机建模。

确定性建模是从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出发,推测井间未知区域并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论;随机建模是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对井间未知区域给出多种可能的预测结果。

油气田开发的实践证明以变差函数理论为核心,以地质统计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研究空间变量分布的随机建模将成为储层建模的主要建模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模型主要为在二次采油之后对地下剩余油需进行开发 调整、井网加密或进行三次采油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3、按储层结构形式分
(K.J.Weber和L.C.Van Geuns,1989)
储层结构指的是储集砂体的几何形态及其三维空间 的分布。这一模型是储层地质模型的骨架,也是决定油 藏数值模拟中模拟网块大小和数量的重要依据。
(2)静态地质模拟型(Static Model):
针对某一具体的油藏或开发区一个(或一套)储 层,将某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 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真实反映地下油藏特 征,如小层分布的“五等图”
这一模型主要为编制开发方案和调整方案服务,如确定注 采井别、射孔方案、作业施工、配产配注及油田开发动态分析 等。
沉积模型 + 岩石物性数据
储层参数模型
(3)流动单元模型
最终的模型应该是由许多流动单元块镶嵌叠砌组成的。各单元 块的界线应与构造断层的位置、岩性、岩相带以及成岩胶结物类型 的分布相对应。
(4)定量的流体动态模型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1、按研究内容划分
• 构造子模型:油藏几何形态及分布,包括断层、褶曲、地应力等构造 要素。
• 渗流层模型:主要依据沉积子模型,把岩石物性数据加进去,使模型 定量化,确定哪些构造相带属于高渗透层、低渗透层。模型是三维的, 反映不同相带垂直渗透率和水平渗透率的分布。
• 流动单元模型:流动单元是一个横向上、垂向上连续的储集相带,在 该单元体内各部位岩性相似,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质也相似。
• 定量的流体动态模型:可作为油藏的代表,以此为依据计算油藏的产 量、产能、分析注水前缘和推进速度以及注水后残余油的空间展布。
一 、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2、按研究N程g度5划3 层分含(裘油怿饱楠和,1度99立0)体 图
(粗—细,定性—定量的原则,强调储层的作用分 类)
(3)预测地质模型(Preductual Modle):
在静态地质模型基础上,建立描述井网数十米级 或甚至数米级规模的储层变化的地质模型。针对多 井控制井点网的储量参数作一定的内插和外推预测 图。
类型:从不同角度或强调某一特征,如岩石分 类、成因结构等,所以不同学者提出各种差异较大 的分类方案。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1、按地质的研究内容划分 (S.R.Jackson(1989),美国Bell Greek油田)
(1)地质模型
构造子模型
沉积子模型 油藏结构模型
成岩子模型
地球化学子模型 流体模型
(2)渗透层模型
(3)各种地质统计模型(Geostatistic)
3、确定性+随机建模:约束建模 精品课件
二、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1、确定性建模 (1)露头原型模型建模
地质家提出重返露头的口号。选择各种沉积上有 代表性的露头,进行详细的研究,把各种技术手段放 到露头上去进行试验,一方面从露头上得到很多储层 的定量地质知识,建立知识库,作为地下储层建模的 依据;二是试验各种技术手段在储层描述中应如何发 挥作用。最有名的就是由英国石油公司(BP)和美国能 源部投资进行的Gypcy露头工作,已形成了一个综合各 种技术手段的油藏描述现场实验室。
这个阶段油田仅有少数大井距的探井和评价井的岩心、测井及测 试资料以及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因而不能详细地描述储层细致的非 均质特征,只能依据少量的信息、借鉴理论上的沉积模式、成岩模式 建立工区储层概念模型
一 、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2、按研究程度划分(裘怿楠,1990)
(粗—细,定性—定量的原则,强调储层的作用分类)
一 、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2、按研究程度划分(裘怿楠,1990)
(粗—细,定性—定量的原则,强调储层的作用分类)
(1)概念地质模型(Conceptual Model):
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或成因储层,把它代表性的 储层(非均质性、连续性等)抽象结果加以典型化 和概念化,建立一个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区内具有普 通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这种模型不是一具体的储 层地质模型而是某一地区(油田)某一类储层的基 本面貌模式图。
油田规模 油层规模 砂体内韵律性和沉积结构 岩心规模 孔隙规模
二、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1、确定性建模
(1)地面原型模型:露头观测
(2)地下原型模型:
密井网 水平井 井间地震
2、随机建模(Stochastic Modeling)
(1)定量的储层地质知识库推理法
(2)条件模拟(Conditional Simulation)
4、按模型组成规模
(3)储 层 非 均 质 模 型 :
(Pettijion(1973)的分类)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4、按模型组成规模
(4)(信荃麟(1992),中国 分五级)
• 油田规模的地质模型 • 小层规模的地质模型 • 砂体规模的地质模型 • 岩心规模的地质模型 • 孔隙规模的地质模型
韩大匡(1995年)提出河流 五级非均质模型:
• 沉积子模型:描述储层结构特征,这是流体流动模型的基础,它标征 沉积环境、沉积相类型、成积和剥蚀过程、沉积事件序列、单描述储 集体形状、大小及内部结构。
• 成岩子模型:储层性质,包括物性、孔隙结构、储层非均质性、渗透 性分布等。表征成岩序列和成岩事件,储层质量的演变。
• 地球化学模型:描述地层流体类型、分布及流动机制(单相、多相)、 流动单元体。
提高采收率交流研讨
主讲人:徐怀民
油藏地质模型类型和建模技术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二、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三、储层地质建模工作流程
精品课件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油藏地质模型是指反映油气藏分布的基本特征 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地质实体。
目标:对油藏描述研究的最终成果的概括,它 是对油藏的形态、储层性质、规模大小及分布、流 体性质及空间展布等的高度概括。是能够如实反映 实际地质体特征的模型。
储层结构模型的核心是沉积模型。壳牌石油公司将 不同沉积相形成的储层结构类型归纳为三类,即千层饼 状储层结构、拼合板状储层结构和迷宫状储层结构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3、按储层结构形式分
(K.J.Weber和L.C.Van Geuns,1989)
Weber不 仅考虑了储 层非均质性 的规模,同 时还考虑了 非均质性对 流体渗流的 影响。
Weber(1986)的分类
精品课件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4、按模型组成规模
(1)(Helgeqi H.Haldorson(1986),美国 分四级) 巨大规模:构造+岩相——油气藏组合 大型规模:相带+储层——油气藏 宏观规模:储层+物性——内部结构 微观规模:孔隙结构+流体——流动单元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