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质公园的科技旅游开发

合集下载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七、附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前言中国的地质公园建设,是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的倡议,贯彻国务院关于保护地质遗迹的任务,由国土资源部主持于2000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新工作;地质公园担负三项任务:第一,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第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第三,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地质公园体系已初具规模;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地质遗迹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依托地质公园建设,很多珍贵地质遗迹得到了切实保护,社会地球知识科学普及水平迅速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振兴;为加强地质公园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地质公园规划建设,指导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特制订本技术要求;一、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2.体现地质公园宗旨,突出地质公园特色;3.统筹兼顾,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二、规划工作的主要依据及规范性引用文件一法律法规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二技术规范、标准、指南类: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与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2002-11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2008-0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 14529-93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国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规范国家环保局,1996关于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0号三地质公园所在地的相关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等;三、规划工作的重点及要求一合理划定、明确界定地质公园范围1.范围划定的原则地质公园的范围划定要以能够包含构成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并能实施有效保护为基本原则,方便管理,避免公园规划面积过大,充分考虑区域内矿产资源赋存状况和地方经济建设情况,避免公园内设置矿业权,要注意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2.范围的表述地质公园的范围除文字描述外,同时要用边界控制点拐点坐标标注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公园范围如有变动必须标明变动情况,并说明变动的理由和原因;3.土地权属及使用地质公园的土地权属应清晰;公园内的土地权利人应服从地质遗迹保护的管理要求,其土地用途应符合地质公园规划,必要时以“契约”“协议”等形式约定;4.勘界地质公园边界及地质公园内的功能区界线,必须使用测绘仪器或GPS定位仪注明误差进行准确勘界,测定边界的重要拐点坐标,并标注在以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的地质公园园区划界实际资料图上根据规模按规划图件要求确定比例尺;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应依照边界类型,设立明确的界线标示碑或标示牌;地质公园勘界的图形与实测数据应建库存档;为便于管理,在保证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边界划定可充分利用山脊线、山谷线、河流中线、水岸、陡崖边线、道路、行政区边界、土地权属边界等具有明显分界特征的地形、地物界线;二地质公园园区、功能区1.园区、景区在公园范围内,按地质遗迹景观和其它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与组合特征、地貌的自然分区、交通连通状况,特别是行政辖区的因素,可将地质公园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园区和园区之下的景区;为便于公园统一管理,一个公园的园区应相对集中,数目不宜过多;2.功能区划分功能区的划分应依据土地使用功能的差别、地质遗迹保护的要求并结合旅游活动的要求,在公园或独立的园区范围内,可酌情划分出如下功能区:门区、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自然生态区、游览区包括地质、人文、生态、特别景观游览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其中:地质遗迹保护区: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可划分为特级保护区点、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保护区的范围必须准确划定要有重要拐点坐标;各级保护区要有明确的保护要求:特级保护区是地质公园内的核心保护区域,不允许观光游客进入,只允许经过批准的科研、管理人员进入开展保护和科研活动,区内不得设立任何建筑设施;一级保护区可以安置必要的游赏步道和相关设施,但必须与景观环境协调,要控制游客数量,严禁机动交通工具进入;二级、三级保护区属一般保护区,允许设立少量地学旅游服务设施,但必须限制与地学景观游赏无关的建筑,各项建设与设施应与景观环境协调;所有地质遗迹保护区内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工程建设活动;不得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不得设立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大型服务设施;在公园园区范围内,依据地质公园设立前批准的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等开展的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补充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论证报告,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方可动工;建设单位应确保其建设活动不得破坏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内禁止开山、开荒等破坏地貌景观和植被的活动,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工业开发区;科普教育区:公园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影视厅、地质科普广场一般设于此区;要考虑景区已有的建设,有条件的公园可以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培训基地,开辟专项科普旅游路线等;游客服务区:服务区内可发展与旅游产业相关的服务业,控制其他产业,不允许发展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产业;服务区的面积可控制在地质公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二以内;三地质遗迹的调查、评价、登录和保护应开展对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登录和保护地质遗迹类型划分可参照附表1;规划应说明公园内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登录和保护工作现状,并确定近期、中期、长期的工作目标和计划;1.地质遗迹的调查地质遗迹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查明公园内应当予以保护的地质遗迹的类型与空间分布;地质遗迹的地质地貌背景,例如构成地质遗迹的岩石、地层,控制地质遗迹形成的构造与外营力作用,地质遗迹所处的地貌类型单元等;能描述和分析地质遗迹形态和性状特征的各种参数;地质遗迹受到破坏与保护的现状;对地质遗迹产生破坏或威胁的自然与人为的影响因素;地质遗迹野外调查的信息与数据采集,应能满足地质遗迹评价和建立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数据库的要求;地质遗迹调查应以已完成的中、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以实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为载体,以提高调查的精度和控制程度;2.地质遗迹的评价与登录按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及旅游开发价值为主并参考有关因素对地质遗迹进行综合评价,将地质遗迹划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及省以下级四个等级;按类按级编列公园全部地质遗迹名录,并按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档案登录和数据库录入,为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地质遗迹数据库办法另订;3.地质遗迹的保护将公园内地质遗迹分别划入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中,并有针对性地分别列出其主要影响因素及保护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与保护措施,使园中地质遗迹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特级、一级地质遗迹的保护责任要落实到人;四地质公园的科学解说系统科学解说系统是地质公园的主要特色,其内容包括:户内外解说设施地质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影视厅,公园与园区主副碑,解说碑、牌、栏,交通指示牌等,解说员与解说设备的配备,解说出版物公园科学导游图、地质公园丛书、地质公园解说词及主要地质科普路线解说词,科普音像出版物等;要求:地质博物馆:各地质公园都要建立以普及本园区地质景物知识为主,面积相应的博物馆;独立的园区应当建立相应的展室;科普电影馆影视厅:是以科普电影方式向游客介绍公园科学、历史文化知识的最佳途径;各公园都要建立适当规模及技术等级的科普电影馆;解说牌:主要地质遗迹景物点都要设立科学、通俗、直观的中英文对照或因地增加其它语种解说牌;每个国家地质公园应不少于50块;有多个独立园区的地质公园,其每个独立园区应不少于30块;导游词:要将编写导游员专用的公园、园区、景区、特设旅游路线的解说词,地质博物馆讲解词列入规划针对不同讲解对象应当编写不同的版本;导游员配备:每个独立园区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导游员,须经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并订出定期地学知识培训计划及要求每年不少于一周,世界地质公园还要增设外语培训;要编制导游员配备计划和近期实施方案;地质公园丛书:是一套具有地质公园自助导游性质的丛书,要求每个地质公园编制一套,公开出版发行;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是计划公开出版发行的一套以数字地图为底图、直观显示地质地貌特色的游客用导游图;要求每个地质公园编制一张要求另订;五地质公园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提升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必须强化;各地质公园必须按要求制定科学研究计划;1.科学研究的原则以提高园区地质、人文、生物资源研究水平,提高地质公园的管理及政策水平,更好地实现地质公园“三大任务”为基本原则;2.科学研究选题的依据紧密围绕资源、保护、科学解说、打造有科学含量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效益、保障游客安全以及公园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设立科研课题;主要针对以下领域提出研究课题:园区主要地质遗迹形成原因及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地质演化中的代表性园区主要地质地貌形成演化规律、美学特色、分类及评价准则及国内外对比研究等园区主要人文、生物景观资源研究科学解说研究包括解说员培训,地质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影视厅,解说碑牌,导游词编写、科学导游图的编制、科普音像读物编制等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法与措施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数字地质公园建设其它3.计划编制要求按规划年限要求编制远期、中期及近期计划,近期3-5年计划要编列研究课题名录并提出实施行动方案包括人员、经费投入等;4.科学研究的人力资源配备整合现有各方面的研究资源,制定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专家的合作计划,以及地质公园自身科技人才的配置计划;5.科学研究的经费保障计划要提出科学研究项目立项的主要渠道、经费的主要来源及筹措方式;提出保障研究经费的措施和方案;如以不低于地质公园门票收入的百分之二作为科研基金,并争取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同时争取进入国家科研计划或国际地质研究合作项目以获得资助;6.科研成果的出版、交流与转化要提出主要科研成果的出版途径与方式,提出研究成果转化为本公园建设与管理服务的要求,制定出利用成果参与或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计划,建立姊妹公园的计划等;六科学普及工作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是地质公园设立的三大任务之一;应以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基本原则;各地质公园应制订科学普及工作方案;1.乡土科普活动制定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乡土科普教育、环境友好教育、组织青少年春、秋游园、夏令营、冬令营及其它专题性科学普及活动方案;提出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计划;2.教学实习活动制定面向大中专学生及科研机构在公园内科研教学实习编写论文等活动计划并提出近期3-5年的行动方案;提出与有关院校科研学术机构合作建立教学实习、科研基地计划;3.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需求,对客源构成、活动条件进行可行性分析,编制活动计划;七地质公园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用现代科技完善信息化建设是建设和管理地质公园的基本要求;要加强地质公园数据库、监测系统、网络系统的建设;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在公园各景点及重点位置安装监测仪器,建立监测中心,加强对园区的监控管理,确保游客安全,及时发现地质遗迹损毁事件以及地质灾害和火灾隐患等;建立全园的信息网络系统,包括设立在信息中心的主机,设立于公园各处的终端机、信息自动服务台、触摸屏、电子导游系统、大屏幕、虚拟现实系统、面对面信息服务台等设施;实行信息互通,向游客及时提供游览信息、游览指南,引导游客游览、疏导客流等;建立地质公园网站,沟通与各个方面的信息联系,要具有公园及地质遗迹展示、科普教育和地质公园研究平台、远程票务住宿预订服务等功能;通过WebGIS的技术手段将地质公园数据库、地质公园网站和地质公园展示系统、地质公园监测系统整合起来;实现远程科研数据获取,数据检索查询,公园网络营销与服务等功能;八地质公园的管理体制与人才规划健全的管理机构和有序的管理体制,是建设和管理好地质公园的保障;规划时必须做好地质公园管理体制规划,应把地质公园管理机构的名称、级别、二级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管理职能等编列清楚,并以公园上一级政府正式批件为据;如公园管理机构与其他管理机构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等相互重叠时,必须设立专门管理地质公园日常业务的科室;地质公园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特别是地学专业人才,要求世界地质公园5-8人,国家地质公园3-5人是建设和管理好地质公园的重要保障,必须将公园的人才结构和配备途径、培训计划纳入地质公园的规划;四、规划的成果要求地质公园规划应提交以下成果:一规划文本规划文本是实施地质公园规划的行动指南和规范,应以法规条文的方式、简明扼要地直接表述地质公园规划的结论,规定做什么和怎么做,体现规划内容的指导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规划文本的编写要求见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提纲附件1;二规划编制说明地质公园规划编制说明是对规划编制的主要原则、主要内容、编制过程、初审情况等方面的简要说明,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1.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原则及指导思想;着重说明规划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特点;2.规划编制过程、规划研究情况;3.规划目标、任务、主要指标及主要内容的确定过程与依据;4.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情况;5.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对规划的审核情况;6.征求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专家等意见的情况以及协调、论证情况;7.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三规划图件及编制要求1.主要附图地质公园区位和交通图地质公园地质图地质公园园区划界实际资料图地质遗迹及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分布图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地质公园规划总图地质公园园区景区功能分区图地质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图地质公园遥感影像图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2.相关图件比例尺原则按如下要求选择小型地质公园:面积≤20km2,图纸比例为1/5000-1/10000 中型地质公园:20<面积≤100km2,图纸比例为1/10000-1/25000大型地质公园:100<面积≤500km2,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特大型地质公园:面积>500km2,图纸比例为1/50000-1/1000003.地质公园规划图件基本内容编制要求1地质公园区位和交通图用不同比例的几张图如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组合起来,将本地质公园在全国、全省区、市、全市中的位置和大致范围表示清楚,并在公园所在市的道路交通图上,将距公园最近的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码头以及市中心区到本地质公园大门的联接道路表示清楚;如果是世界地质公园还应用世界地图示意其位置;2地质公园地质图以地形图为底图,按相应比例尺地质图编制要求编制;3地质公园园区划界实际资料图根据面积的大小按规定选用相应比例的地形图,将公园全部范围边界和各园区的界线用测绘仪或GPS进行实测,重要拐点坐标进行编号并标注在图上;测点坐标资料造册存档;此图是政府批准公园面积的依据,也是用图纸计算公园和园区面积的依据;4地质遗迹及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分布图是资源现状图,用不同的图例将调查到的主要地质遗迹、地质景点、水域景点、生物景点、人文景点,分类、分等级标示在相应比例尺的底图上;5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按地质遗迹保护区进行分级如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并用不同的色彩区分表示,特级和一级保护区边界的重要拐点必须用GPS实测,并编号标注在图上,测点资料造册存档;6地质公园规划总图包括所规划的地质公园各园区、主要景区、重要景点以及各园区内的主要旅游服务设施大门、停车场、标志碑、游客中心、博物馆、重点公共卫生间、餐饮购物场所、观景台等、主要游线道路或其它交通设施的位置、范围、走向等;7地质公园园区功能分区图对公园各园区的不同功能进行区划,各不同功能区如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人文景观区、自然生态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要有明确的范围和界线,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公园建设规划详细规划;8地质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图按附表3将地质公园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编制成图;9地质公园遥感影像图按规划图件比例尺精度要求编制,图面上要有公园范围及有关地物内容的文字标示;10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是游客了解公园主要地质景物、安排食宿、交通等的自助导游图;科学导游图以遥感影像图为底图转换成地貌晕渲图,直观地将主要地质遗迹、地质地貌景观、重要人文景物的位置,观景点以及博物馆、食、宿、医疗、救护场所的位置表示出来,并将到达这些景点或观景点的交通线路和步行线路表示出来;图面应设计为折叠页形式,以便于游客携带;4.编制规划图件注意事项针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中图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注意事项:1在图框内的右下角绘制图栏,图栏内要注明:规划名称、该图纸名称、比例尺、编制单位名称、图号和编制日期等信息,必要时要有规划项目负责人和制图人签字;2规划正式图纸必须在图框内右上角标注指北针和比例尺;3在目前没有统一图例的情况下,为方便使用,建议所有自然景点景物和天然地物均用小圆圈图例,所有人工设施和建筑物均用小方框图例;四专项研究报告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是从研究角度为规划编写提供更加准确、详尽的理论和实际分析论证依据;其编写要求见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附件2;五基础资料汇编主要是规划编制中形成的基础调查资料、资料辑录、数据统计、重要的参考文献等;五、本技术要求的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所有国家地质公园;原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指南试行停止执行;六、附则规划工作由地质公园属地地方政府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联合主持,以委托或招标方式进行;由于地质公园规划是一项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承担规划工作的单位必须熟悉地质公园规划的技术要求、具有编制地质公园规划的实际经验,规划编制组成员必须由多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除地质专家外,还应包括相关规划专业城市规划、风景区规划、工程规划或土地利用规划等的技术人员,必要时可邀请生态学、文物保护、工程建设、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规划单位应将相关工作经历与成果、人员的专业与职称构成、管理体系等材料,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认定;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初审后报国土资源部批准,由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并实施;附件:1.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纲要2.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附件1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纲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园位置自然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位置、地理坐标;第二条范围、边界、面积指经过当地政府确权的公园范围、边界含主要拐点坐标和面积;第三条规划期限近期发展规划5年以内、中期发展规划6-10年和远期发展规划11-20年,年限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统一;第四条规划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指南,公园及公园所在地区已批准的相关规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地质公园文件等;第五条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公园建设史及现规划编制的背景说明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第七条发展目标总体发展目标、分项目标、分期发展目标长远发展目标、中期发展目标和近期发展目标;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第八条地质地貌概述。

湖北竹溪长峡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资源评价

湖北竹溪长峡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资源评价

湖北竹溪长峡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资源评价鄢志武;王红梅;惠振阳【摘要】Zhuxi Long Gorge is one of the deepest canyon in the mid-eastern China of Hubei Province with a wealth of geological relic resourc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geologicalbackground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landform conditions of Zhuxi ,Zhuxi Long Gorge geological relics are divided into 5 categories ,9 classes and 11 sub-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file of〔2010〕No .89"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Plann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issued by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Furthermore ,the area of geological relics has been analyzed by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Qualitative evalu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geological heritage resources at the area is typical andrare ,moreover ,natural and integrity features are outstanding ,and scientific ,aesthetic and ecological value are of high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eological heritage resources in geo-park hav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itself ,which has prominent regional or provincial significance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are relatively weak ,which presents problems to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planners .%湖北竹溪长峡是我国中东部地区深切切割最深的峡谷 ,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通过对竹溪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和地貌状况的分析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10〕89号) ,将竹溪长峡地质遗迹分为5大类 ,9类和11亚类 ,并对该区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定性评价结果表明 ,该区地质遗迹资源的典型性和稀有性、自然和完整性特征突出 ,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学价值高.定量评价结果则表明 ,该地质公园区地质遗迹资源本身条件优越 ,有突出的区域或省级意义 ,但开发条件相对较弱 ,这正是政府各部门和规划者急待解决的问题.【期刊名称】《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年(卷),期】2015(032)005【总页数】7页(P95-101)【关键词】竹溪长峡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作者】鄢志武;王红梅;惠振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64(263)1 研究区概况竹溪长峡省级地质公园(以下简称“公园”)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南部(图1),海拔高程570~2 348m,总面积216.7km2。

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

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

关于我国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的研究【摘要】我国地质遗迹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较低,浪费和破坏地质遗迹资源现象比较严重,人们的认识肤浅,甚至片面。

这些都说明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在法律上还面临着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加快地质遗迹法规建设与保护势在必行。

【关键字】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地质遗迹保护【正文】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提高,生活法式有着巨大的改变。

为了满足自己精神发面的需要,逐渐把目光转向了大自然的角度。

去探索、揭秘大自然鬼斧神功的杰作。

地质遗迹就是人类探索目标之一,建立开发地质公园是每个国家现今的精神需求之一。

然而,在开发地质遗迹时,对于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而言,如何在开发与保护间和谐发展是每个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

1、地质遗迹的定义及形成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包括旅游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广东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2、地质遗迹的类型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2.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

2.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

2.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

创建世界地质公园让大美张掖走向五洲四海

创建世界地质公园让大美张掖走向五洲四海

创建世界地质公园让大美张掖走向五洲四海世界地质公园是指地质科考价值巨大、地质景观稀有壮观、自然生态环境完整、文化价值丰富、游憩服务设施完备的一类国际级自然保护地,是全球地质遗产的代表性地区。

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旨在发挥地质资源的科考、科普和教育、旅游开发、地方经济发展等多重功能,推动地质科技和地质旅游的融合发展,促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增强地方和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腹地,是我国西北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张掖市地处祁连山东麓、河西走廊中段,东与武威市接壤,南与永昌县相连,西北、北与甘肃临夏、定西两市市为界。

地理坐落在东径100°01′48′′—100°31′42′′、北纬38°31′14′′—39°24′53′′之间。

总面积4.572万平方公里,约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12,位居全省第5位,辖9个县(市、区),总人口268.15万人。

整个张掖市地貌起伏较大,形成了丰富的地质地貌,具有丰富的地质资源,是地质公园建设的理想地。

张掖市地质公园是中国地质公园的代表,其地质资源丰富,地质景观壮观,生态环境完整,文化底蕴深厚,拥有非常优越的条件,可以打造成世界级的地质公园。

为了让大美张掖走向五洲四海,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我们将加强地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地质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好地质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自然文化遗产。

我们将建立健全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完善地质资源保护的法规制度,严格执行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权限,切实加强对地质资源的保护力度,确保地质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我们将加强地质科普和文化传播。

地质公园是地质科普的重要阵地,是地质文化的载体,我们将充分挖掘地质资源的科考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编制地质科普图书、宣传册、地质文化手册,制作地质科普动画片、教育影视片,开展地质科普展览和文化活动,提高地质科普和文化传播的水平和广度,增强人们对地质资源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我国地质公园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地质公园建设的若干思考
摘要 : 指 出 了随 着旅 游 业 的 发 展 , 地 质 科 普 旅 游 已越 来 越 成 为 人 们 的 首 选 旅 游 方 式 , 但 我 国 的 地 质 公 园科
普 旅 游 在 当前 的 开发 建设 中暴 露 出 了一 系列 的 问 题 。 针 对 地 质 公 园 建 设 中 呈 现 出 的 问 题 , 提 出 了相 应 的
质 遗迹 保 护 就 显得 更 加任 重 而道 远 。 2 . 3 地 质 公 园 建 设 的 特 色 问题 地 质公 园作 为 当前 首 要 的科 普 大 众 旅 游 基 地 , 本 应
该 给 游 客 以科 普 知识 和 地学 知识 熏 陶 。但 是 , 当 前 的 地 质公园内 , 具 有 鲜 明科 学 内涵 和科 学 价 值 的地 质 遗 迹 在 地 质 公 园 建 设 中 并 没 有 得 到 合 理 有 效 的 利 用 。 目前 的 开 发 主 要 停 留 在 一般 性 山水 观光 上 , 与 其 他 的 山岳 型 旅 游如黄山 、 九寨 沟 等 无 明 显 区别 , 没 有 自身 的特 色 , 没 有 突 出 自身 的科 普 优 势 。因 此 , 地 质 公 园在 建 设 过 程 中应
突 出 自身 科 普 特 色 , 才 能 吸 引 更 多 的游 客 。
2 0 0 7 年实现综合 收入 9 . 6 7亿 元 。 地 质 公 园 旅 游 市 场
为 我 国的 旅 游 业 做 出 了 巨 大 的 贡 献 。 我 国地 质 公 园 自
开建以来 , 发展迅速 , 而且 随 着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 游 客 也 越 来 越 青 睐 能 获 得 较 高 科 学 品 味 的地 质 公 园 旅 游 形 式 。 但 地 质 公 园 在 它 的 发 展 成 长 中 却 暴 露 出 了一 系 列 的 问

湖北省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旅游价值赏析

湖北省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旅游价值赏析

湖北省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旅游价值赏析我的家乡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

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与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

面积较大,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着丰富的大气降水,水汽来源充足,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素有“千湖之省”的美呼;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名人古迹数不胜数。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山水名胜与文物古迹个性独特、人文景观时代跨度大历史价值高。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了湖北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要数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了湖北的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号称“华中屋脊”和“绿色宝库”的神龙架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不仅珍稀物种多,还有引人关注的“野人之谜”;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人誉“第一山”的道教名山武当山自古便是道教圣地;还有避暑圣地九宫山,地质公园隐水洞,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等等景色秀丽怡人的风景区……为什么会形成如此之多的名山大川、地质矿山景观,与湖北的地理背景气候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地势西高东低,西、北、东三面环山,外高内低,向南敞开,形成一个不完整的盆地,山前丘陵岗地分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地貌可划分为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四种类型。

地处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北段,北部接近我国北亚热带的北界,南跨中亚热带北界,处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属湿润带,局部地区甚至属于多雨带,河流水源补给充足,全省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受水气来源和地形条件影响而分布不均。

独特的自然地理背景与复杂的气候条件形成了湖北别具特色的地文类景观旅游资源,不仅能让游人观赏喟叹,消暑避夏,度假疗养,还有科考研修,登山探险,宗教朝觐的作用。

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保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保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保护首期园区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一、工作任务根据《远安化石群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主要完成以下各项任务:1、在系统查清**化石群地质公园区范围内地质遗迹公布的基础上,细化保护对象目录、保护等级及其保护范围,补充和完善一份高水平的保护规划。

2、建立地质遗迹保护监测基本设施和警示标牌,防止地质遗迹的破坏和损失。

3、建立保护区标志牌、保护区介绍牌,对主要保护区保护对象建立中英文对照的科普解说牌。

4、初步建立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数据库,为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监督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5、建立远安县化石群地质博物馆。

6、对保护区管理人员进行地质遗迹保护知识培训。

由于**化石群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点多面广,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任务重,项目工作经费有限,本次首批工作重点为“一馆、二园、三点”建设,“一馆”为远安县化石群地质博物馆,“二园”为荷花店奥陶纪园和张家湾三叠纪园。

“三点”为洋坪回马坡地质构造、荷花盐池河崩塌遗迹以及花林寺镇龙潭河太清洞。

二、工作经费远安县地质公园建设工程规划三年内园区建设需投入资金500万元,其中远安县自筹260万元,争取上级每年拨款80万元,三年合计240万元,首期园区建设预计需要建设资金280万元。

三、项目工期首期工作任务2007年4月底以前完成地质博物馆、地质遗迹保护点和园区建设,2007年5月1日正式开园揭碑。

四、项目任务实施方案在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及县政府的指导和协调下,成立由湖北省鄂西地质工程勘察院、远安县国土资源局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以及项目施工单位组成的远安化石群地质公园项目组承担首期园区建设任务,即地质遗迹景观补充调查与评价、园区规划与博物馆建设方案、地质遗迹景观说明以及园区宣传和导游出版物的编写、导游培训和博物馆的改造、博物馆内展品、展板等布展,两个地质遗迹保护点和两个园区的标志碑、牌及附属设施的制作安装,园区内有关“T”型牌和交通导引牌的设置安装等建设任务。

我国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系统研究

我国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系统研究
维普资讯
我地公生旅开的统究 国质 园态游发系研
文 /陈积 岩
引言
生态旅游是我国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地质 A. 旅游客源市场预测的引力模型 旅游客源市场预测的引力模型有克 郎蓬在 16 9 6年首次 旅游资源和其他生态旅游资源一样 , 都具有 自然性 、 稀缺陛和 引用和说明,它的基本公式:因素同时决定了旅行 日程的安 不可再生 陛。目前我国地质公园的开发实践中缺乏一种可持 排 、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配置。 续发展理念与模式,而研究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地质公园 开发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对于地质公园的发展尤其对那些没 其 中:
— —
我国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条件与市场分析
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 在对地质公园进行旅游开发规划前 ,必须全面分析地质
盾与 制约 因素) 。 A. 有利条 件
公园旅游发展 的有利条件 ( 优势与动力) 和不利 因素 ( 矛生他 密程 度相 关 ; a ——引力衰减系数。 它反映距离作为一种抑制因素对旅 游影响的相对程度 , 其值越大, 引力的距离衰减作用越大。 B. 旅游客源市场预测的趋势外推模型 趋势外推模型是根据旅游规模随时间的变化来推测未来
1功能分 区 .
对生态旅游游客客源市场的预测—般可采用引力模型进
由于规模 、 级别和保护对象的不同, 地质公园的功能区划
行分析, 对旅游客源市场规划主要包括市场客源的细分、 定位 会有所不同。—般应包括 : 地质遗迹保护区、 历史及民族文化 和预测。旅游客源市场的细分可以通过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 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 地质游览和教育解说区、 游人中心、 野营 ∞ 年龄、 性别、 受教育程度 、 职业、 收入水平等) 旅游者 的地 区、 、 接待服务 区、 游憩开发区、 管理及居 民生活区、 待开发区 域背景 ∞ 区域分布 、 地理环境 、 文化背景等) 以及游客的心 等。 , 这些功能既有区别 , 又存在联系。不同的区域在开发与保 理特征综合分析。 市场结构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人手, 即客 护上 有不 同的要 求 。 源区位、 社会人 口学特征和消费行为。 c 客源市场规模预测 2 )

地质公园概念界定和类型划分研究——基于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协调视角

地质公园概念界定和类型划分研究——基于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协调视角

土木建 筑地 基资 源 ( 侧 于地 质 体 的 承载 力 等 能量 属 性) 和土壤 资 源 ( 重 于地 质 体 的肥 力 等 能 量 属性 ) 侧 ,
收 稿 日期 :2 1 0 0一l 2 2— 2;改 回 日期 :2 1 0 0 1— 3—0 7
基 金 项 目 :2 0 度 云南 省 地 质 矿 产 勘 金 开发 局 科 技 创 新 基 金 项 目 《 0 9年 云南 地 质 公 同地 学 旅 游 开 发 策 略研 究 》 ( 日编号 :20 J0 ) 0 9 项 0 9J4 ;2 0
— —
基 于 生 态保 护 和 旅 游 开 发 协 调 视 角
齐 武福
( 南 国土 资 源 职 业 学 院 , 南 昆 明 云 云 601 5 27)

要 :基 于 生 态保 护 的视 角 ,地 质 公 园概 念界 定 和 类 型 划 分 强 调 其 客 体 属 性 ;基 于旅 游 开 发 的视 角 ,地
运动最 早起 源 于美 国 , 其背 景为部 分 人 士对美 国 l 8世
l 概 念 界 定
联 合 同教 科 文组 织在 《 界 地 质公 园 网络 工作 指 世 南》 中支 持 的地 质 公 园是 一 个 有 明确 的边 界 线 并且 足
够 大 , 其可 为 当地 经 济 发 展 服 务 的地 区 。它是 由一 使
系列具 有特殊 科学 意义 、 稀有性 和 美学 价值 的 , 够代 能
表 某一 地 区的地 质历 史 、 质 事 件 和 地 质f 用 的地 质 地 1
遗 址 ( 论其 规 模 大 小 ) 者 拼 合 成 一 体 的多 个 地 质 不 或 遗 址所 组成 , 它不 仅 具 有 地 质学 意 义 , 具 有 考 古 、 还 生 态学 、 史或 文化 价值 。 历 中 国国土资源 部 发 [ 0 0 7 2 0 ] 7号 文 件 中指 出o: 地

中国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

中国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

中国地质公园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李晓摘要: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旨在保护地质遗迹而提出“地质公园”这一新概念,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关键词: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公园保护和发展一、引言(一)地质公园的概念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旨在保护地质遗迹而提出“地质公园”这一新概念,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地质公园的建立究其原因是为了保护地史时期经过地质演化而保存下来的,用于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作为地质演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叠加的产物,具有形成的不可逆性,是不可再生的地质资源,也是研究和获取地球发展演化历史的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唯一来源。

据国土资源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经建立了122个世界级地质公园,其中我国已经申报批准有35个世界级地质公园,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拥有世界级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而且我国还分批建立了20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

(二)地质公园的类型1.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达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比较侧重地质遗迹的相关学科,归纳为经济地质和采矿遗址、工程地质、地球历史、地貌学、冰川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岩相学、沉积学、土壤科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火山学等大类地质遗迹。

2.对中国已建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起来划分出如下类型:地层学遗迹、古生物遗迹、构造地质遗迹、地质地貌类型地质遗迹(又分为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碳酸盐岩溶洞穴、碳酸盐岩峰林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花岗岩峰林地貌)、冰川学地质遗迹、火山学地质遗迹、水文地质学遗迹、工程地质学遗迹、地质灾害遗迹(地震崩塌和山体崩滑),还可划分出若干亚类乃至更细的类型。

.《湖北省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3:湖北省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省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管理,依据《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国家级、省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

第三条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包括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是集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科学研究与普及及旅游于一体的专项工程。

第四条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质量验收和责任追究制。

第五条在我省从事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调查评价、设计、施工、监理工作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资质。

承担国家级项目的单位必须具有甲级(或同等级别)相应资质,承担省级项目必须具有乙级(或同等级别)以上相应资质,资质条件应报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核、备案登记。

第六条地质遗迹保护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或经人民政府批准的管理机构为项目承担单位,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

市(州)、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跨县(市、区)的应由同属市(州)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实施,跨市(州)的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章立项与申报第七条申报的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必须有利于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促进地质公园建设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八条具有全球和区域对比地质意义的地质遗迹,具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国家级古生物化石及产地,能带动和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建设的地质遗迹保护工程,可申报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

省内具有重要价值、典型示范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典型的古生物化石及产地,可申报省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

第九条区内地质遗迹资源具有典型性,资源具有一定数量、规模和科普教育价值、美学观赏价值,并已得到有效保护,可申报国家或省级地质公园。

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必须是已批准建立2年以上并已揭碑开园的省级地质公园。

第十条申报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要有地方配套资金,一般情况下配套资金不低于20%。

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实例分析

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实例分析

泰山 , 别是 中山带有广泛分布。 特 新第三纪 和第 四纪的喜 马拉雅运动 ,使 已被夷平的
阿 尔 泰 山 断 块 隆起 , 为 现 代 高 峻 的 山脉 。 成
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旅游资源 普查规范 》 标准 , 出该区旅游资源有 7 得 个 主类,1 个亚类 ,3 个基本类型,分别 占 8 1
动 、坡面水流作 用以外 ,还存 在冻胀作用 和热力作用等影响。
阿 尔 泰 山在 构 造 上 系褶 皱 断块 山 ,经 过 几 次 剥 蚀 和 隆升 , 拔 增 高 , 之 第 四 纪 海 加
以来的冰川 和河流强 烈侵蚀作 用,使 山地 I 更加破碎 , 改变 了气流运行方向 , 并使地 形 遮蔽度增大 , 减少太阳辐射收入 , 从而有利
析 斤
面积、功能和地 质地貌 ) ,对喀纳斯 国家地
质 公 园 的类 型 进 行 了 划分 ( 表 1 示 ) 如 所 o
资 源 的 地 质 成 因
喀 纳 斯 地 质 公 园所 属 的 阿 尔 泰 山 ,在
来大量的降水 ;冬季处于强大 的西 伯利亚
反 气 旋 影 响 之 下 , 以晴 朗而 严 寒 的 天气 为
于 冰 川 的 发 育 。 时 , 尔 泰 山 气候 主要 受 I 同 阿 西 风 气 团 的 影 响 和 支配 , 夏 季 多云 , 带 使 并
内 窖 接 一 :本 文 以 喀 纳 斯 国 家地 质 公 园 为例 ,分 析 地质 公 园 区位 、类 型及 成 因 ,探 讨 了地 质 公 园 生 态 旅 游 开 发 中 存 在 的 生 态 环 境 破 坏 、 部 分 产 品 开 发

差大、降水丰 富、年内分配较均匀等特点 ,
是现 代冰 川发 育 的 天然 条件 。

武汉旅游最值得一游的科技创新场所有哪些

武汉旅游最值得一游的科技创新场所有哪些

武汉旅游最值得一游的科技创新场所有哪些武汉,这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城市,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还在科技创新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当您来到武汉旅游,以下这些科技创新场所绝对值得一游。

首先,不能错过的便是中国光谷。

这里被誉为“中国光谷”,是中国光电子产业的核心区域。

在光谷,您可以看到众多高科技企业的总部和研发中心,如烽火科技、长飞光纤等。

漫步在光谷的街道上,您能感受到浓厚的创新氛围,现代化的建筑和先进的设施让人眼前一亮。

光谷展示中心是了解光谷科技创新成果的绝佳场所。

这里展示了光谷在光通信、激光、集成电路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和产品。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模型和互动体验,您可以深入了解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如果您对高科技产品感兴趣,还可以在展示中心购买到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科技小玩意儿。

武汉未来科技城也是一处令人瞩目的科技创新之地。

这里聚焦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未来科技城的建筑设计独具特色,充满了未来感。

园区内的企业研发大楼错落有致,环境优美。

在未来科技城,您有机会参观一些前沿科技企业的实验室和研发车间。

了解他们正在进行的创新项目和研究成果。

比如,在新能源领域,您可以看到最新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和储能设备;在生物医药方面,也许能接触到最新的基因编辑和细胞治疗技术。

此外,武汉还有许多科技主题的博物馆和展览馆。

武汉科技馆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这座科技馆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展品和互动体验,向游客展示了科学的奥秘和技术的魅力。

在科技馆内,您可以亲自操作各种科学实验设备,感受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神奇之处。

还有机器人表演、虚拟现实体验等项目,让您仿佛置身于未来世界。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能在这里收获知识和乐趣。

对于喜欢智能制造的游客来说,华中数控的智能制造工厂是一个必去的地方。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数控机床如何高效地生产出精密零部件,了解智能制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优势。

地质公园运营管理模式研究综述

地质公园运营管理模式研究综述
旅游与文化融合
加强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提升 旅游的文化内涵。
旅游与农业融合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业转 型升级。
旅游与生态融合
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旅游发展 。
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国际化标准
积极参与国际地质公园标准制定,提高我国在国 际地质公园领域的话语权。
本土化实践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地质公 园发展策略。
研究方法与理论创新
总结词
缺乏深入研究和实践检验,理论体系不完善,方法论单一。
详细描述
目前对于地质公园运营管理模式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上存在不足,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缺乏对具 体案例的深入剖析和实践检验,导致理论体系相对不完善,且方法论较为单一,难以形成有效的指导 体系。
政策制定与执行效果
总结词
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执行效果不理想。
03
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
保护生态环境
01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对自然环境造
成不可逆的损害。
合理规划旅游活动
02
通过科学规划旅游活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提高旅游活
动的可持续性。
促进生态旅游
03
鼓励游客参与生态旅游活动,提高游客对地质公园自然环境的
国际化合作
加强与国际地质公园管理机构的合作,学习借鉴 国际先进经验。
智慧旅游与互联网+
智慧旅游
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游客的旅游 体验。
互联网+
推动互联网与地质公园的深度融合,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
智慧营销
运用互联网进行精准营销,提高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地质公园管理制度

地质公园管理制度

地质公园管理制度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或者地质景观为主题,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教育宣传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自然地质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特殊地区。

地质公园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和管理地质公园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制度。

它需要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地质公园管理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一种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

一、地质公园管理体制架构地质公园管理体制应被纳入地方政府的宏观管理体系之中。

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应负责制定地质公园的管理政策、规划、评估以及监督检查等职能。

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地质公园管理标准。

在地质公园管理体制中,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应当负有主要责任,为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专业技术和管理支持。

二、地质公园管理规划地质公园管理规划是地质公园的管理制度的灵魂所在。

地质公园管理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地质公园的特殊性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保护政策。

地质公园管理规划还必须吸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保持权威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制定出合理的管理规划方案。

管理规划内容要涵盖地质公园的地质资源、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社会文化和地质公园管理的环境风险等方面。

三、地质公园保护管理地质公园保护管理是地质公园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

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在地质公园辖区内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保护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

地质公园保护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巡逻监测,对游客和违法人员采取劝阻或者处罚措施,保护地质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2.建设合理的游憩设施,加强游客管理,避免游客大规模进入核心区,造成过度开发破坏;3.开展科学研究,发展地质公园资源,加强地质学、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研合作;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公园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游客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游园行为。

四、地质公园管理标准地质公园管理标准应当是在地质公园管理规划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是对于地质公园管理的具体操作规范。

湖北著名地质公园

湖北著名地质公园

湖北著名地质公园湖北省国土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

著名的地质公园有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木兰山国家地质公园、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等。

那么湖北除了这些著名的的地质公园,湖北还有哪些地质公园呢?湖北有没有世界地质公园呢?下面本文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为大家盘点了湖北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名单,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湖北著名地质公园推荐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西起恩施市巴东县,东抵宜昌市伍家岗区,规划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

该园全部建成后,游览地貌奇特的长江三峡,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透过那层层叠叠的岩石,人们可以观看到8亿多年来的诸多地质遗迹。

并凸显地质遗迹景观的科学性、欣赏性、稀有性和完整性,达到了整合资源、丰富三峡旅游内涵和提升人文、自然旅游品位的目的。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神农顶景区成立于1998年,是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点,是中国六大生态旅游区之一,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推介为“人一辈子不得不去的地方之一”,是北纬31°唯一的一片绿洲,是“一江两山”(一江是指长江三峡,两山是指神农架和武当山)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之一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

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主要为中、新元古界武当(岩)群,区域上位于武当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内,公园总面积198平方千米,主要地质遗迹景点有75处,是一座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养生保健、自然生态景观与古建筑群相交融等具有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

湖北木兰山地质公园于2005年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面积340平方公里,以木兰山风景区为核心,涵盖黄陂北部5个乡镇的范围,属大别山南麓余脉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其主峰木兰山为两条南北走向的山脉组成,海拔582.1米。

这里有分布广泛、保存完好的蓝片岩、红帘石等地质遗迹。

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横亘在中国东部地区,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脉东西绵延约380公里,南北宽约175公里,作为一道天然屏障,成为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湖北省地质公园的科技旅游开发

湖北省地质公园的科技旅游开发

湖北省地质公园的科技旅游开发
梅惠;李长安
【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
【年(卷),期】2007(21)1
【摘要】湖北省具备丰富的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地质公园资源条件,但地质公园开发与建设还相对落后,地质公园的科技旅游收入效益很差.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旅游逐渐成为国内外旅游市场开发的重要热点之一.湖北省地质公园的科技旅
游开发建设显得十分紧迫.分析湖北省地质公园科技旅游开发的现状,提出湖北省地质公园科技旅游开发要合理地营销地质公园,充分发挥载体的科普功能;挖潜地质公园的科学内涵;科学地规划和建设地质公园等建议.
【总页数】4页(P79-82)
【作者】梅惠;李长安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2;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国家地质公园科技旅游开发研究——以景泰黄河石林为例 [J], 石培基;马泓芸;程华
2.基于遗产活化理论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研究-以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J],
李渊;李静;吴雅玲;
3.基于遗产活化理论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研究——以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 李渊;李静;吴雅玲
4.旅游开发视角下的地质公园保护构想--以河南省关山地质公园为例 [J], 安传艳
5.我国地质公园地质科技旅游开发研究——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科技旅游开发之借鉴 [J], 金利霞;方立刚;范建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 GIS 的地质公园保护区划分--以湖北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为例

基于 GIS 的地质公园保护区划分--以湖北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为例

基于 GIS 的地质公园保护区划分--以湖北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为例董茜;李江风;方世明;方昆升【摘要】保护区的划分是地质公园规划的重要任务和公园建设的基础,但目前还存在划分标准随意、主观臆断干扰大等问题。

在地质遗迹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游客体验和资源框架,引入地质遗迹集中度、丰富度等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地质公园保护区划分评价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等功能定量评价公园保护指数,以湖北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为研究区域,对其进行地质遗迹保护区划分。

结果显示:公园保护指数为8.4~124.4,呈现出聚集性和空间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等需要,划定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保护区总面积174.749 km2,其中一级保护区9.023 km2,二级保护区75.403 km2,三级保护区90.323 km2;保护区的划分为地质公园规划中园区建设和功能区划分等关键问题提供了规划依据。

%The division of protected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in planning of geoparks and also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construction;nevertheless , some relevant problems exist such as vague standards of division .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geosites and the framework of Visitor 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 ( VERP) .Evaluation scale was composed of 7 indicators that were selected and weighted by AHP .The GIS was used as a tool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protected index of the geopark .The Shennongjia Global Geopark of Hubei Province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tected index was from 8 .4 to 124 .4 , which indicated the aggregation and spatial difference .The final protected areas weredivided on the basis of the preliminary map ,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local economic demands and land using planning .The achievement shows that total area of protected areas in the Shennongjia Geopark is 174.749km2 , which is the basis for the planning of division of functional zonesand construction of geoparks in the future .【期刊名称】《国土资源遥感》【年(卷),期】2016(028)003【总页数】6页(P154-159)【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公园;神农架;地质遗迹;保护区【作者】董茜;李江风;方世明;方昆升【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自然资源学院,美国罗利 276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地质公园是包含一定数量的、具有特殊重要性、稀有性及审美性的国家保护区[1],其建设的首要目的是保护公园内的地质遗迹[2]。

湖北大别山(黄冈)省级地质公园

湖北大别山(黄冈)省级地质公园

湖北大别山(黄冈)省级地质公园
杨智;喻长友
【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
【年(卷),期】2007(21)5
【摘要】在广阔无垠的中华大地上,秦岭一大别中央山系象一条巨龙,自西向东蜿蜒曲折,绵延2000km,分隔了长江和黄淮流域,交融着华北和扬子两大构造板块,成为中国南北地质-地理-环境的分界线。

【总页数】4页(P641-644)
【作者】杨智;喻长友
【作者单位】黄冈市人民政府,湖北,黄冈,438000;黄冈市国土资源局,湖北,黄冈,4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湖北省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建设发展研究 [J], 熊继红;;
2.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 [J], 刘宇青
3.湖北省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建设发展研究 [J], 熊继红
4.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地学意义 [J], 雷彬;李江风;周学武;赵栋;汪樱
5.世界地质公园大家庭“添丁进口”——我国四川光雾山-诺水河、湖北黄冈大别山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J], 胡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崇阳百泉省级地质公园青山园区建设项目

崇阳百泉省级地质公园青山园区建设项目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崇阳百泉省级地质公园青山园区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建设地址:崇阳县青山镇4、项目建设单位:湖北崇阳青山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5、项目单位法人代表:沈杰6、行业主管单位:崇阳县旅游管理局7、开发区规划范围旅游景区范围:旅游景区包括大坝观光游览区、金柜山登山康乐景区、大泉洞景区,景观面积约90平方公里。

8、项目建设内容修建旅游公路4公里,修建登山石阶游道0.3公里,修建栈道0.8公里,修建游艇码头3个,修建旅游停车场1处,建博物馆展示厅1个,建公园石牌1处,改造泉眼13处,建游客接待中心1处,建旅游厕所2处,建景区标识牌20个,建垃圾桶20个,青山宾馆改造,民俗乐园装饰,植物园林配置与绿化,灯光效果。

9、建设规模崇阳百泉省级地质公园青山园区建设项目总投资23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8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10、资金来源:建设单位自筹500万元,申请国家专项补助资金180万元。

11、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项目旅游收入:606万元项目创利税:218.16万元项目创净利:163.62万元12、财务效益评价指标:投资利润率:24.06%(所得税后)投资利税率:32.08 %(所得税前)经营利润率:27.0%(所得税后)经营利税率:36.0%(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3.2年13、项目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拟定2年(不含前期准备时间正式施工时间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

二、建设目标崇阳百泉地质公园是一个以构造断裂作用形成的冷、温泉景观以及岩溶作用形成的溶洞和推覆构造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质景观为核心;辅以竹海、溪潭、湖泊等景观;兼具鄂南文化和白霓古街等人文景观,集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综合型地质公园。

1、百泉地质公园青山园区建设项目,以青山景区建设为先导,带动其它景区建设,从而促进崇阳县地质旅游的开展。

2、百泉地质公园青山园区建设项目,以青山园区的建设为契机,发展崇阳县旅游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打造乡村旅游区域品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1期2007年2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 esources Env i ron m ent&Eng ineer i ngV o l121,N o.1Feb.,2007湖北省地质公园的科技旅游开发梅惠1,2,李长安1(1.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2.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2)摘要:湖北省具备丰富的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地质公园资源条件,但地质公园开发与建设还相对落后,地质公园的科技旅游收入效益很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旅游逐渐成为国内外旅游市场开发的重要热点之一。

湖北省地质公园的科技旅游开发建设显得十分紧迫。

分析湖北省地质公园科技旅游开发的现状,提出湖北省地质公园科技旅游开发要合理地营销地质公园,充分发挥载体的科普功能;挖潜地质公园的科学内涵;科学地规划和建设地质公园等建议。

关键词:湖北省;地质公园;科技旅游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11(2007)01-0079-040引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在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在休闲娱乐中学习科学知识这种旅游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推崇。

科技旅游逐渐成为国际旅游市场开发的重要热点之一。

科技旅游主要有四大类,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然科考游,指以自然状态存在的事物、现象为考察对象,以专业考察结合旅游活动的方式,以了解、体验自然科学知识为目的的科技旅游。

如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夏威夷火山公园、南北极地等均以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构造、矿产化石、动植物种等而闻名,它们既是著名的世界地质公园,也是世界科技旅游的典范[1]。

地质公园(Geoparks)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地质遗迹保护,支持当地经济、文化教育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研究与普及的基地[2]。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特色的0地质遗迹为景观,但绝不是一个/点0,而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区域[3]。

这个区域必须是天然的、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美学品性,由于人类的活动也可能负载了厚重的人文气息[4]。

地质公园与其他性质的自然园(区)不同,主要因为它具有以下特征:(1)地质公园以保护地质遗迹景观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严格保护地质自然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色,维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坚持可持续发展;(2)地质公园必须以地质遗迹为中心来规划景点、景区,以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突出自然科学情趣、山野风韵观光和保健旅游等多种功能,形成独特风格和地域特色的科学公园;(3)地质公园功能分区包括生态保护区、特别景观保护区、遗迹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

其中特别景观保护区(包括保护点和保护带)还可细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区;(4)需要加大科普旅游设施的建设,如建立地质公园博物馆和解说教育系统,用于揭示地质科学奥秘;(5)由于独特的科研价值,使得地质公园成了一处野外科普教育基地,寓教于乐,使游客在游览公园时能获得地学科普知识,这对游人特别是青少年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

这些特征决定了地质公园是科技旅游开发的最好载体[5]。

1湖北省地质公园的科技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湖北省地跨秦岭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区,地质构造复杂。

北为耸崎的秦岭山系;东延武当山脉,山势奇特,沟谷深切;西有大巴山东段的神农架、荆山、高山峻岭,气势磅礴,素称/华中屋脊0;西南为武陵山、大娄山,是云贵高原的东北延伸,石山岩溶,景观奇峻,蕴藏有号称亚洲第一溶洞)))腾龙洞;东南为幕府山脉,九宫山位于其中段,以景致旖旎,闻名遐迩。

鄂东北的桐柏山、大别山近东西向横贯600km,是鄂、收稿日期:2006-10-13;改回日期:2006-10-24作者简介:梅惠(1969-),女,讲师,在读博士,生态地质学专业。

E-ma i:l mh502@豫、皖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天然分界,其高压超高压变质遗迹是国内外地学界关注的热点。

湖北省从元古代)新生代各时代地层发育齐全,举世闻名的峡东震旦系剖面,座落在风光秀美的三峡。

岩浆活动频繁。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孕育和发生了类型多样的重大地质事件。

如火山、地震、岩浆、断裂、地陷、岩溶、冰川、矿产及古人类、古生物等,这些地质事件遗存了大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

不言而喻,这些都为湖北省建立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地质公园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源条件[6]。

包括地壳构造运动的地层剖面,矿床,岩石种类形成的景观,地热、地震、火山、冰川、泥石流、风、水造成的地貌,古生物化石产地等,湖北省地质遗迹有132个,其中最具备旅游价值的16处地质遗迹有:西陵峡、神农架、武当山、腾龙洞、大别山、青龙山、柴埠溪、大洪山、陆水湖、九宫山、隐水洞、木兰山、清江小三峡、南漳七彩瀑、五道峡、张家湾水生爬行动物。

湖北省规划在2010年前建成6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地质公园。

目前已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的有长江三峡(湖北段)、神农架、木兰山、郧县4个(见表1)。

表1湖北省地质公园基本情况一览表Tab l e1Th e geopark s i n Hub ei公园名称级别所在位置主要地质遗迹面积/km2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神农架地质公园黄陂木兰山地质公园郧县地质公园远安张家湾水生爬行动物化石地质公园南漳水镜湖地质公园通山隐水洞地质公园国家级湖北宜昌地层剖面、化石等2500国家级湖北神农架峡谷地貌、古生物化石等1000国家级湖北黄陂蓝片岩等340国家级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等省级湖北远安县水生爬行动物化石3省级湖北南漳构造岩溶等1102省级湖北咸宁通山溶洞等125资料来源:据中国地质公园通报资料的整理。

2湖北省地质公园科技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2.1开发工作滞后,规划与建设尚未展开与其他省相比较而言,湖北省地质公园建设开发工作严重滞后,或者说,湖北省地质公园建设规划工作尚没有全面开展,目前,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已达138个,世界地质公园18个[7]。

但在湖北省186000km2的土地上,仅有3个半国家地质公园。

其北邻,河南省有11个国家级,包括蒿山和焦作云台山等4个世界级;陕西省有2个半国家级。

其南邻,湖南省有6个国家级,包括世界级的张家界;江西省有4个国家级,包括世界级的庐山。

其东邻,安徽省有7个国家级,包括世界级的黄山。

其西邻,重庆市有2个半国家级(见表2)。

表2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分布表Tab l e2The nati ona l geopar k s i n C h i na地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河南省114湖南省61安徽省71江西省41陕西省30重庆市30湖北省40资料来源:据中国地质公园通报资料的统计。

2.2科普宣传是空白,地学之旅还未启动地质公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地球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的基地。

地质公园是普及地质科学知识,进行启智教育的最好课堂。

因为书本上的知识是很枯燥的,通过地质公园这个立体空间,通过原始状态下的标本,通过/艺术化0了的形象,给人们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

地质公园可以给人们带来人生关怀和地学知识,比如过去游嵩山,人们感受到了浓郁的少林文化气息,而今会使人们感受到嵩山是一部地质发展史书。

从湖北省内地质公园的考察资料中可以看出,地质科普知识传播方面还应做大量的工作。

应与有关旅游部门沟通,对游览路线上地质博物馆的建设引起重视,导游图、导游词和景点说明牌中需加强地质科普的内容;应加强导游人员地学知识的培训;增添科学内容,如地球科学知识、气象科学知识、动物学知识、植物学知识,减少解说词中神话和传说的色彩,寓科普教育于游览,寓知识传播于休闲[8]。

2.3载体效应不强,旅游收入没有明显增长据统计,江西庐山,2003年旅游收入就达1.3亿元,/科学庐山0的观念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2004年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共接待游客4.0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2万元。

北京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共接待游客7000余人次,旅游收入达21万元。

自2004年1月四川兴文石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以来,2005年/五一黄金80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年周0旅客数量与旅游收入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45%和147%,此外,2005年暑假期间,四川地质公园也成为了各地学生的旅游热门目的地之一O。

截止到2005年8月,湖北省成功申报4个国家地质公园,但尚未一家真正启动地学之旅。

地质公园的科技旅游收入几乎是零。

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好湖北省地质公园这个载体,发展地学旅游,并使之成为当地经济的增长点。

3湖北省地质公园的科技旅游开发建议地质遗迹属不可再生资源,是自然界赐予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如何保护、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将经历数亿年地质沧桑的珍贵遗迹和地学故事呈现在世人面前,如何揭开神奇的地质/面纱0,向游客展示一个令人惊奇的充满地质科学的新旅游形象呢?这是湖北省国家级地质公园规划建设者,需要很好考虑的一个问题。

3.1科学地规划和建设地质公园无论是国家地质公园,还是世界地质公园,科学规划和建设是基础。

首先在地质公园建设和对外开放之前,必须要有详实可行的公园建设和发展规划,这个规划须经专业人士审批后,方能按照规划开始建设。

其次是地质公园的建设,首要的应修建地质博物馆,馆内收藏陈列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特色的各类地质标本,并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同时,通过模型、图片、影像等手段详细介绍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的形成过程,建立地质科学解说系统,将纯科学化、专业化的地质知识,用游客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出来。

地质博物馆可以建在景区附近,其外型、结构、功能、规模等都尽可能体现地质公园的建筑特色,不过分追求豪华建筑,讲究实用和人性化,重视基础服务和软件建设,做到投入少,见效快,简洁实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质博物馆之外,结合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典型特征及分布情况,还要为游客提供可以实地参观、感受和体验的地质科普游线,让游客不仅能在地质公园感觉怡人的自然生态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氛围,还将在奇特的山、石、水中了解到上下几亿年的地球地质的神奇变迁,实实在在感受和领悟到地质公园的科学内涵[9]。

地质遗迹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环境保护的一部分,加强对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的保护,就是保护了公园生态旅游的/生命线0。

因此,根据5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6的规定,对地质公园的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应当遵循/积极保护,合理开发0的原则。

按照地质遗迹的科学意义及重要程度性,可以将地质公园的地质景观划分为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分区进行保护与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