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初中历史导学案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doc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word文档资料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word文档资料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预习指导】基础知识考点一:中华民国的创建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随后以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2.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3.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逼迫下,宣统帝退位,标志着清朝统治的结束。

4.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4月,孙中山解职,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基础知识考点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各项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行使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意义:《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3. 除《临时约法》外,南京临时政府还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

虽然这些政策在当时没有能全部贯彻执行,但对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知识考点三:对辛亥革命的分析1. 简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采取了各种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混入革命政权内部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趁机向革命党人进攻;袁世凯有北洋军队的支持,玩弄两面手法,对革命党人软硬兼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妥协退让。

辛亥革命失败根本上说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从直接目的和结果来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建立了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从这个意义上看,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但是从最终结果来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学案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学案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

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学习目标】1.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课前导学】1.小组合作:阅读教材,划出重要知识点。

2.小组合作:观察插图,提取历史信息。

3.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填空,理顺基础知识。

【演练展示】1.知识再现:针对小组合作1,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2.图说历史:针对小组合作2,观察插图,说出提取到的历史信息。

3.夯实基础:针对小组合作3,核对填空答案,小组自纠自查。

【质疑拓展】1.小组讨论: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失败?2.小组讨论: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3.小组讨论:本课学习中,你的疑问是。

【当堂检测】()1.“黄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因历史上成立过黄埔军校闻名。

黄埔军校创建于A.辛亥革命时期B.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C.北伐战争过程中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2.1924年,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下列人物曾担任过“这个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的是:A.廖仲恺B.叶挺C.周恩来D.贺龙()3.在许多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我们常看到国民党许多高级将领都尊称蒋介石为“校长”,这是因为蒋介石曾担任过下列哪所学校的校长一职?A.保定军校B.黄埔军校C.北京大学D.京师同文馆()4.“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战歌风行大江南北的时期是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5.北伐战争中的主战场在:①湖南②湖北③江西④福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某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猛攻汀泗桥。

该影片再现的是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B.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C.武昌起义D.北伐战争()7.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上的轮式自行迫榴炮方队是由济南军区“铁军”师“叶挺独立团”组成的(见右图)。

追溯历史,北伐战争时期,下列哪些地点洒满了这支英雄部队的鲜血?①赵州桥②汀泗桥③泸定桥④贺胜桥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8.1927年广州国民政府搬迁到武汉时,已基本消灭了哪些军阀的势力?①吴佩孚②孙传芳③张作霖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练习巩固】1.看图答问(1)观察图片,回答这张照片拍摄于公历哪一年?你得出结论的理由是什么?(2)照片中被枪决的“赤党”主要来自哪一政党?该政党代表谁的利益?(3)分析照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至少两点结论)【总结评价】。

《国民大革命》教学设计

《国民大革命》教学设计

第10课国民大革命【教学目标】基础知识:1、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方法:1、读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2、整合教材分析,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3、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爱党情感: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

2、思想意识: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讨论: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3.中共的诞生有什么意义?承上启下: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国民大革命。

(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做阅读标记,交流个人看法。

)组织学习和探究:一、黄埔军校的建立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2、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

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二、北伐战争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战争的对象有哪些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位置)3、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作出标记)4、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四个方面原因)5、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根据课本回答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一再妥协退让、甚至压制工农运动等。

10.国民革命运动教案

10.国民革命运动教案

中国近代史(上)
第三学习主题
新民主主义的兴起
第10课国民革命
【学习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北伐战争的开始时间、对象、主要战场,记住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的背景条件和胜利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了解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性质,培养学生透过事物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得到实现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并感受孙中山一切以国家、民族、人民利益为先的博大胸襟,以及他作为民主革命先驱的现实主义眼光;通过了解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认识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始终体现了其先进性和不懈的奋斗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为什么说南京国民政府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月地点:周恩来
在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
主力。

在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在福建战场:攻入浙江,
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
年初,国民政府从广
①发动者:蒋介石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南京。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认识到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认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光辉。

3.知道项羽、刘邦起义和楚汉之争,理解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4.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楚汉之争中项败刘胜的原因分析,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1、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

2、难点:秦的暴政,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预习新知】(一)预习新知一、秦的暴政1、秦始皇:(1)赋税沉重:要将收获物的2/3上缴国家。

(2) 和兵役繁重①表现:修建,征伐南方,修筑,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

②影响: 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遭到严重破坏。

(3)法律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一人犯法,都要受到牵连,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种残害肢体的肉刑’。

2、秦二世:(1)更加残暴,埋葬秦始皇时下令大量宫女,把修建墓室的所有工匠闷死在墓里。

(2)凶残地杀害自己的,屠杀。

(3)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

二、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戍守遇雨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2概况:(1)爆发:,陈胜、吴广在领导农民起义。

(2)发展:攻占后,陈胜称王,建立了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不断壮大,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

(3)结果:由于,起义军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评价:(1)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2)影响::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的浪潮没有因此平息。

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

项羽在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则率军直抵咸阳,公元前年,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1.含义: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自封为西楚霸王,封为汉王。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导学案)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导学案)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下令劝禁缠足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签署“总理遗嘱”
-1974年3月11日陕西临潼农民发现秦始皇兵马俑
-1978年3月11日国家投巨资兴建宝钢
-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当选为



一、黄埔军校
1. 1924年1月,在共产党的推动下,_________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并吸收共产党参加国民党,开始第一次__________。
3.政变后不久,蒋介石在_________建立国民政府,掌握了国民党的__________。
4.张学良控制东北后,顶住日本的压力,毅然宣布“____________”,服从国民政府的领导,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的“_________”。
问题
导学
一、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的基本史实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二、说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基本史实并理解其实质
5.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________和_________干部。
6.1925年以黄埔军校学生为______,组成了国民革命军_________,这支部队成为国民革命军的________。
二、打到列强、除军阀
1.国民革命的既定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拉开了国民大革命的序幕。
3.孙中山认识到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推翻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反动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4.在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下,国民党于1924年创办了_____________。周恩来担任军校的________________。

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选定)

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选定)

这一切发生 在1927年4 月12日
1927年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 口号表明,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表明国共合 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1、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支持下叛变革命,反革命的力量大 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2、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 错误。
4、得到工农群众的支持,是正义战争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国民革命运动的结果:
失败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表现: (两次反革命政变)
①“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 上海)
②“七一五政变”(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 武汉)
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孙 传 芳
福建
广东
吴佩孚
兵力20万
兵力20万
北 伐 战 争 形 势 图
叶挺
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 赢得“铁军”的称号
北伐军攻克武昌
1926年9月,北伐军先后占领汉阳和汉口,10月10日攻克武昌,全歼吴佩孚部主力。北 伐军在江西战场和福建战场也都取得了胜利。
国民联军总司令
冯玉祥
总政治部副部长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3、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时间 1927年4月18日
(2)创建者 (3)性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蒋介石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A.政治上反共反人民 B.经济上形成官僚资本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 专制统治的建立
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 形式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 学案

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  学案

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10月20日【学习目标】1、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2、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3、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

【预习导学】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了解知识)1、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2、内容:确立了孙中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大政策(即新三民主义)。

3、国民党一大的标志性意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黄埔军校的创建_______年6月,国民党在_______创办了中国国民党_________________,孙中山兼任总理,___________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__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

军校共办6期,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三、北伐战争1、目的:为推翻_______________的统治,实现_______的统一。

2、时间:________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北伐。

3、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其中_________地区是主战场,在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后消灭了__________主力(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战功赫赫)。

___________在五原誓师,参加国民革命,同北伐军遥相呼应。

_________年,国民政府从__________迁至_________。

【思考:为什么北伐军在短短的半年间就取得巨大成功?①作战方针正确;②国共两党紧密合作;③叶挺独立团和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④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等。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1)学习目标:1.知道秦暴政的主要表现。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了解楚汉之争。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难点:秦的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系;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一、秦的暴政1.理解:秦朝的灭亡是因为2.表现:二.秦末农民大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2.项羽、刘邦起义(1)巨鹿之战:(2)秦朝灭亡:三.楚汉之争1.性质:2.交战双方:3.结果:1.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秦的暴政,属于农民战争;楚汉之争为争夺帝位,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探究一: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及认识探究二:评价秦始皇探究三:秦朝灭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知识拓展】项羽、刘邦1)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为推翻秦朝统治做出了杰出贡献。

2)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

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自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被封为武安侯。

先项羽入关,攻克咸阳。

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一、选择题1.丞相李斯认为搞“私学”的人“不师今而学古”,“以古非今者”应灭族。

秦始皇为了统一舆论,维护中央集权,接受了此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A.尊崇儒术B.焚书坑儒C.八股取士D.崇文抑武2.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但是,他的统治也有一些缺点,下列图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繁重的徭役②沉重的赋税③残酷的刑罚④急于求成和暴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CJB八年级历史上册第 10 课《国民革命运动》导学案

CJB八年级历史上册第 10 课《国民革命运动》导学案

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1.说出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对象、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史实。

2.归纳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3.通过北伐战争认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4.重点: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黄埔军校的创建(1)创建:1924 年6月,国民党创办于广州。

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2)宗旨: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2.北伐战争(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总司令:蒋介石。

(4)概况:1926 年国民革命军正式北伐,在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佩孚部主力。

在江西战场上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在福建战场上攻入浙江、上海。

(5)结果:北伐胜利。

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先后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2)南京国民政府:1927 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9月,武汉国民政府迁至南京,实现了“宁汉合流”。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1924—1927年,国共合作后创建的黄埔军校和打倒列强、驱除军阀的北伐战争成为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黄埔军校的创建材料一孙中山:“今天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1)根据材料一,请你指出: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它的创办起了什么作用?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培养了大批政治军事人才,以此为骨干编为国民革命军。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高潮)——北伐胜利进军材料二见课本《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导学案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

2.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

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二、自主预习1.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2.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清朝的统治结束。

3. ,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三、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四、随堂演练1.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创举”是指()A.中华民国的成立B.辛亥革命爆发C.武昌起义的胜利D.《临时约法》的颁布2.民国建立之初,某人撰写了一副对联:“民忧是也,,国忧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结合对联可知,此时()A.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B.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C.袁世凯已经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没有颁布3.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且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并制定革命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C.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4.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歌声。

歌曲唱到“亚东开发中华早,集美追欧,旧帮新造,飘扬五色旗……”歌词中的“旧帮新造”是指()A.中华民国的成立B.维新变法的颁布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5.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A.中华民国的成立B.清帝下诏退位C.武昌起义的胜利D.《临时约法》的颁布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共同纲领》D.《中华民国约法》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1912年1月1日2.260多年3.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第一部三、合作探究1.2.提示:它在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政治体制等方面做了细致规定。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 导学案 班级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  导学案      班级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 导学案 班级_______学生________日期【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黄埔军校的建立及作用。

2、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主战场、主要战役、结果。

3、知道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填充知识要点。

(15分钟) ______年1月,_______在广州召开了_______________,标志着____________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国民大革命开始。

时间:__________年5月,地点:_______________ 目的:__在书上划出____ 作用: ______在书上划出____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伐军名称:______________军开始时间:_________,国民革命军从广东正式出发北伐。

北伐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股军阀势力。

主要战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连克_______桥、______ 桥,为第四军赢得了“_____”的称号。

结果:取得巨大成功,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

_____年4月12日;______在______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政变后不久,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四一二”政变标志着国民大革命开始破裂。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

“七一五”政变标志国民大革命失败。

补充:“宁汉合流”: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 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的实质: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宁汉合流后的政府,仍称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第二期北伐:_______年,北伐________。

《国民革命运动》教案

《国民革命运动》教案

教材出版社(川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教学目标】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

(布置学生阅读47——5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黄埔军校的创建1、国民党一大:1924年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2、据48页“记记”:黄埔军校创建的时间和学校的负责人(要求学生把它作出醒目的标记,并在小组内识记。

参考插图《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3、黄埔军校的作用: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教师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

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二、北伐战争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战争的对象有哪些人?(指导学生在49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位置,画圈作标记。

)3、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指导学生在49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两种箭头所经过的地名,作出标记:A.广州→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贺胜桥→九江、南昌→南京B.广州→南昌→南京C.广州→上海4、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A.作战方针正确;B.国共两党紧密合作;C.[叶挺独立团---“铁军”]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D.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并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歌曲:《走向共和》主题曲《曙色》,并出示歌词:一年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草木又蓬勃/一页页历史翻过/前浪远去后浪更磅礴/一座座火山爆发/天崩地裂君王美梦破/一顶顶皇冠落地/斗转星移世事有新说/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抚摸着伤痕昂起头吞咽下屈辱心如火/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一滴滴水滴石穿/粉身碎骨志向永不舍/一曲曲浩荡长歌/起伏回响悲壮动心魄/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苦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

引导学生重复“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

“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

设问:(1)歌词中“风吹过,雨打过”是指中国哪段历史?(2)近代中国是如何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展示课题“中华民国的创建”。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中华民国的建立1.1911年,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成立,以1912年为,改用。

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学习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学习导学案

育华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导学案(学生案)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班级姓名时间家签学习目标: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史实,结合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认识南京临时政府建立的意义。

通过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够了解清帝退位、临时政府迁往北京的史实,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具体内容,能够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学习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学习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一、知识清单一.中华民国的建立1.概况:⑴时间:年1月1日⑵总统:,副总统:黎元洪⑶国旗:五色旗⑷国都:⑸纪元:以1912年为年,改用公历2.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的重要成果。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3月11日,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

2.内容:⑴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⑵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

⑶国民有、居住、言论、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参政等和权利。

⑷参议院行使,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

3.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质的重要文件。

4.影响:它肯定了资产阶级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1912年2月12日,在软硬兼施的逼迫下,下诏退位。

清朝统治结束。

2.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继任临时大总统。

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3月,袁世凯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4月,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

二、训练巩固(一)选择题。

1.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是在()A.1910年B.1911年C.1912年D.1913年2.1912年,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这意味着中国()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3.袁世凯成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不包括()A.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孙中山的南京政府B.袁世凯对南京革命政权施加压力C.南京政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D.南京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B.体现天赋人权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D.体现了三权分立5.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

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

向警予
1895.9.4~1928.5.1 原名向俊贤 湖南溆浦人 誉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第三学习主题源自第2课国民革命运动
谢谢!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国民革命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
1927.4.18~1949.4.23
蒋介石组成的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宁汉合流”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国民革命运动
夏 明 翰 牺 牲 前 写 的 诗
夏明翰
1900~1928.3.20 字桂根 祖籍衡阳县礼梓乡人
第三学习主题
1926年7月
主要对象
主要战场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两湖战场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国民革命运动
吴佩孚
1873~1939 山东蓬莱 北洋军阀直系首领
孙传芳
1885~1935 山东历城 北洋直系军阀
张作霖
1875~1928 辽宁海城 北洋军阀奉系首领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国民革命运动
北伐战争取胜原因是什么?
廖 仲 凯 任 党 代 表
蒋 介 石 任 校 长
周 恩 来 担 任 政 治 部 主 任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国民革命运动
革命者来
贪 生 怕 死 勿 入 斯 门
“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 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 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 军... ...有了这种骨干成 为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 便可以成功... ...今天在 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 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 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第2课
国民革命运动
向警予纪念碑(湖南溆[xù ]浦县)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导学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导学案设计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2.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学习重点】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学习难点】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知识图示】【自主学习】(一)中华民国的建立1、准备: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建立: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过程: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2月13日,孙中山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2、结果: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3、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四、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确认了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核心的国家制度;确认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了主权在民、民族平等、民主自由等原则;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2、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历史成果:①政治上,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②经济上,制定了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1.了解秦朝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等基本史实,认识到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了解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唯物史观)3.通过对秦朝灭亡的学习,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自主学习任务一秦的暴政设问1:秦的暴政有哪些?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残酷社会中,你会怎么做?1.秦始皇的统治①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巩固的措施,注重发展生产,加强对的管理,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秦始皇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

2.秦朝的暴政(1)赋税沉重: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繁重:四大工程——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3)法律残酷: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

(4)焚书坑儒(5)秦的统治更加残暴: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自主学习任务二陈胜、吴广起义设问2:秦的暴政有哪些?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残酷社会中,你会怎么做?1.原因(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这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概况(2)领导者:陈胜和吴广。

(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6)结果: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影响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②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自主学习任务三秦朝的灭亡设问3: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项羽刘邦为什么而战?陈胜、吴广起义处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前期;项羽和刘邦的起义处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后期。

1.概况: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

2.巨鹿之战①指挥者、地点:项羽,巨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十一中学校杨莉
1、记住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场;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

2、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实质。

旧知识
复习第9课,填一填。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

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一次彻底的爱国运动,是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召开。

这是一个政党。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资料:“打到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打到帝国主义,打到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摘自《国民革命歌》思考:由上面的材料,你可以说说当时中国面临的两大敌人是谁吗?
回顾旧知识,说说清政府被推翻后,统治中国的是哪个政府?情况怎样?
【课前热身】
初读课文,勾划重点,完成填空。

参加国民革命运动的主要政党①②
国创建军校。

民主要革命活动
革发动战争。


运革命失败标志:政变和政变

后果:建立了,代表的是的利益。

组内进行交流、检查
【新课解读】
1、阅读课文P55-56页并结合以下资料,思考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来到一所学校视察,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孙中山看后非常高兴,称赞道“好,军人应当如此。


材料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

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有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望子成龙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

……本党为民请命,为国除奸,成败利钝,在所不辞,任何牺牲,在所不辞。

摘自《北伐宣言》
材料三: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时,提出的口号“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1)记一记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学校的负责人。

(2)根据材料一,想一想: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为什么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
(3)说一说北伐的目的、对象、主战场。

(4)根据材料二,议一议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5)根据课文及材料三,说一说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分析失败的原因、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课堂小结】整理知识线索:
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建立→北伐→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4 1924 1924 6 1925 1927 1927.4
→宁汉合流
课堂大练兵
单项选择题:
1、孙中山曾说过:“由于我们革命,只有国民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

”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 成立工人武装
B 创建黄埔军校
C 发动北伐战争
D 发动武装农民
2、黄埔军校能培养出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离不开共产党人的支持,在黄埔军校中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共产党人是()
A 廖仲恺
B 周恩来
C 聂荣臻
D 叶挺
3、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建立的国民革命军较之其他旧式军队,其显著的特点是()
A 国民革命军采取了大量新式装备
B 国民革命军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
C 国民革命军以统一全国为己任
D 国民革命军建立了党代表制度
4、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震惊了整个世界,这次北伐的对象包括()
①袁世凯②孙传芳③吴佩孚④张作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

在北伐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共产党人是()
A 周恩来
B 冯玉祥
C 叶挺
D 向警予
答案:1 B 2 B 3 D 4 B 5 C
课后谈收获
①我记住了
②我想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