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概念教学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模块教案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模块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2. 能够区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并举例说明。
3. 熟练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和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和区分物质、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 熟练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和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将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盐、砂糖等,并提出问题:“这些物质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让学生展开讨论。
二、讲解和实践操作(30分钟)
1.讲解基本概念:物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定义和区分。
2.示范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如氧气(O2)、水(H2O)等,并让学生自行练习。
3.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混合氯化钠和硫酸,观察产生的现象并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三、展示与讨论(10分钟)
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展示和讨论。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并带领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探讨有关物质和化学方程式的问题。
四、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总结并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准备下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实践操作和学生讨论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谈高中化学概念教学
谈高中化学概念教学
谈高中化学概念教学
摘要:人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化学概念是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化学学科知识的根底和重要组成局部。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关键,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由于概念本身的抽象琐碎和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完善性,导致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以及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出现概念不明确、不求甚解等现象。内容主要探讨了高中化学概念的特点、教学现状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化学概念教学。关键词:高中化学概念教学;建构主义理论;有效性
化学概念是对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的高度概括,是二者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化学学科知识的根底和重要组成局部。概念的教学贯穿整个化学教学的始终,概念教学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化学概念的特点
1.系统性
化学学科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概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形成一张知识网络体系。不少学生反映化学概念多而杂,无法理清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比方电化学中的原电池和电解池与氧化复原反响的相关概念有着很大的关联,但学生往往把这看成全新的知识点,无法从电化学中得失电子的情况与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联系起来,从而造成在学习的时候感到概念繁多,困难重重。
2.抽象性
化学概念是经过分析、比照、归纳、总结出来的简洁文字,是一种具有很强抽象性的理性认识。如何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直观和清晰的理解便成为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任务。例如晶体的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等,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很有限的,在学习中往往因缺乏直观材料,很难从本质上真正理解和掌握这局部概念,也就很难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化学概念教学
化学概念教学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因此化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的理论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化学教育理论研究方法的重大进展指导并促进化学概念的学习与教学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和层面揭示了化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的规律,为化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基础。认真总结化学概念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化学学习理论,而且为建立科学的化学学习理论提供依据与基础。本文主要是以分析国内化学概念教学研究状况,并对国内外化学概念教学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对比。国外的化学概念教学研究状况是以《美国化学教育》(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简称JCE)杂志为主要依据;国内部分主要也是通过文献法,通过查阅了中国期刊文献,对其研究进行分析总结。
1.国内化学概念研究
从1996~2003年的中国期刊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对化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日趋重视,为了便于分析,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我们分为以下
几类进行讨论:(1)关于化学概念教学的经验性研究(2)关于化学概念教学的理论性研究(3)关于化学概念教学的现代研究。
1.1化学概念学习的经验性研究
长期以来,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一部分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试图揭示化学概念的本质、化学概念学习的规律。他们通过对教学的观察与经验总结,提出了一些概括性的概念学习与教学意见。同时吸收借鉴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中关于知识获得的认识,二者相结合提升为化学概念教学的依据,为“怎样教”提供指导。其特点是“应该这样做”,而没有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其本质是认识论的、经验式的。由于这些结论多是从经验中总结得出,从某些侧面反映了学生化学概念学习中的规律。因此,许多结论对化学概念教学确实有指导性意义。
如何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时各类教材中较复杂的一类。他除了具有一般教学所共有的特点外,还具有逻辑性、概括性、抽象性等特点。所以化学概念教学汇总要注意研究和适应学生思维的特点,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争取的形成概念,学会运用概念进行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有以下体会。
一、在概念教学中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思维虽然是抽象思维逻辑上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性的抽象逻辑思维,思维活动在很多情况下还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因此以生动直观为基础进行教学是各类型化学教材突出的共同特点,对于化学概念教学尤为重要。在各种直观手段中化学实验具有更好的生动性和鲜明性。例如院子概念的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很难出血化学的学生所接受和理解。我们可以增做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前后的物质的颜色、状态、并且提出以下问题:1)氧化汞受热后繁盛了什么变化?变化后生成了几种物质?2)氧化汞是有氧化汞分子构成的,在加热的过程中,氧化汞分子是否发生了分解?3)分解成跟小的微粒是什么?这些问题让学生吧思维与观察结合起来,层层深入,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二、辨析概念、沟通关系、对比异同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思维的品质又叫智慧的品质。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思维的广泛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和辩证性;思维的独立性和辩证性;思维的逻辑性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中学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中学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06-15T17:24:38.72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4月上作者:张晓娟
[导读]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
摘要: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中最基础的内容,它能深刻地反映化学过程中最本质的特征,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知识的“骨架”。化学概念还是学生进行化学思维的依据和出发点。综合化学概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化学概念的教学应遵循其特定的心理机制和教学规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策略;化学概念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掌握概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形成能力和发展技能的基础。长期以来,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是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主要方式,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从概念的字面意义去掌握,在实际应用中不能有效迁移,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经滞后。
二、对化学概念与化学教学关系的理解
1. 化学概念的定义
化学概念是对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从化学科学角度的概括,是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系统的有关物质化学运动规律及本质属性的描述。它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
2. 对化学概念在化学教学中作用的正确理解
化学概念是中学化学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中学化学课程的知识中化学概念约占80%。现行的化学教学理论根据概念的学科属性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了分类,即:分为知识方面的概念和化学技能方面的概念。概念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和方法
•
如:以往在进行燃烧、爆炸、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等 概念的教学时,关注的是纯知识性的学习,注重的是对狭义 燃烧和广义燃烧的分析和讨论,重视的是对化学爆炸、物理 爆炸和核爆炸的比较和辨别,强调的是对完全燃烧、不完全 燃烧的定量计算和界定。这样做,不仅脱离生活实际、枯燥 无味,而且脱离教学实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在新课标 中,燃烧、爆炸、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等概念均属于《化 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中的内容,其教学要求和重点都发生了 较大的变化。关于燃烧和爆炸的教学,首先应注重从生活中 的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并建立 概念其次应重视对燃烧和爆炸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科 学用火的方法和防范爆炸的措施,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 爆炸的现象和原因。关于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教学,重 点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对燃料在完全燃烧和不 完全燃烧情况下的能量变化和产物差异作出比较和分析,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能源和环境综合的角度,认识 燃料完全燃烧的意义。
化 学 教 学论
Chemistry Pedagogy
第四章 化学专题教学论 第二节 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和方法
一、注重导入方式
•
1.弱化概念的定义要求,降低建立概念的门槛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课程,在组织化学概 念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敢 于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和原有概念教学的定势。如 元素、化合价等概念的定义比较抽象,难于理解, 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进行元素概念 的教学时,应注意按照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呈现顺 序逐步进行深化,切忌一步到位。学生刚开始学习 化学时,先引入“元素”,但此时的“元素”仅作 为名词,用来说明物质的组成,也就是只要求学生 对元素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知道“元素”是 世间万物的基本组成要素,有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 成,更多的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然后再 通过氧气、水等具体物质的学习以及对物质微观构 成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元素。
化学概念教学读后感(精选5篇)
化学概念教学读后感(精选5篇)
第一篇:化学概念教学读后感
化学概念教学读后感
马小泉
最近我读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年Z1期赵佳丽同志的“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复习策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化学教学中如何复习化学概念,特别是初中中涉及到的一些比较抽象的化学知识,这也给了我很好的启发。
概念都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化学概念也不例外,因此,在对化学概念进行教学时,我尽量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还能够知道概念的外延,掌握概念的实质。对化学概念能够善于解剖。我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经常采用三种解剖的方式:一是对概念中的每一个字词要咬文嚼字式的理解,例如氧化反应中的“物质与氧的反应”中的“氧”,不能理解成“氧气”,催化剂中的“改变化学反应”中的“改变”不能理解成“加快”。二是对化学概念限定性词语的正确划分,知道各成份相互关系,使学生能更好理解概念的含义。例如对“饱和溶液”定义可进行如划分:“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饱和溶液的实质是“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饱和溶液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前提条件“在一定的温度下和在一定的溶剂里”。三是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浓缩,显现出概念的实质。如催化剂的概念,可向学生强调“一变、二不变”这一关键,“一变”是指化学反应速率改
变,“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掌握。
我自己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也在不断地总结归纳一些好的概念教学方法,并经常与同仁进行交流,为化学概念教学做出更大的努力。第二篇:反思化学概念教学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
化学基本概念是整个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加强基本概念教学,能使学生对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不致停留在低级的感性阶段,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掌握好化学概念是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基本概念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高效地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从实验事实引出概念
课堂演示实验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教师对演示实验的现象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
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除了镁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两个实验外,还可以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即用剪刀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的两个小实验。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纸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灰,灰不是纸。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
变化,第二种变化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在应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例如,在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中引入催化剂这一概念时,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合并一起进行。实验前先叫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实验时教师板书实验步骤和问题:①给氯酸钾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要求学生记录加热产生氧气的时间);②给二氧化锰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③把一定量的氯酸钾和5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记录加热产生氧气的时间);④把③加热的剩余物溶解于水、过滤得黑色粉末即二氧化锰,干燥、称量(记录数据);⑤把过滤出的二氧化锰全部加入另一份氯酸钾内加热检查是否迅速产生氧气,再溶解、过滤、称量。前后对比,然后讨论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但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教师引入概念:具有上述特点的物质叫催化剂。这样学生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就很深入。
化学概念教学是掌握化学知识的关键
化学概念教学是掌握化学知识的关键。是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方法、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化学概念很原理的教学。如何对化学的概念和原理进行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切实关注学生的认知脉络和前科学概念
化学教学设计包括学科思考,学生思考和教学思考;现在教学更要以学生为本。如何逐渐摒弃以往的教师一言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导性,切实关注学生对知识概念的认知脉络是非常必要的。课堂上不再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教师顺应学生的理解过程逐步推进教学进程。研究表明, 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 已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或实践, 获得了一些经验性的知识, 这些经验性的知识被称为前科学概念或前概念。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有一些与科学概念相一致, 而有一些则与科学概念不一致, 甚至是错误的。这些错误的前科学概念会对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起到阻碍、消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理清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找到其与本节课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依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问题线索和活动线索,帮助学生顺利地、主动地完成科学概念的建构。教学进程顺序为:情景素材--核心内容、问题—学生活动
然后,充分利用实验最优化的完成教学过程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流程:首先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特点,然后结合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情境、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评价,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评价理清学生的认知脉络之后,在这节课中占有很重要作用的实验的问题就摆在了面前。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实验,可是到底如何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实验的功用,安排合理的实验顺序为教学目标服务,为教学过程和方法服务呢?因而设计探究实验的梯度和层次就变得非常重要,每一个环节需要解决什么明确的问题,需要带给学生什么信息,提高什么能力?突破哪些认知障碍,转变哪些认识方式?发现的思维进程:现象观察—问题质疑—假设猜想—针对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总结结论—交流认识—实践验证与提高
如何有效地运用化学概念教学
如何有效地运用化学概念教学
如何有效地运用化学概念教学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具有完整性和科学性。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对学习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是掌握化学知识的前提,是进行准确推理和判断的基础,能使学生牢固地、深入地掌握具体的物质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和有关的基本技能。
化学基本概念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化学基础知识是由许多基本概念组成的体系,只有切实掌握基本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才能起着扩大加深基础知识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取得摸索和掌握基础知识的主动权。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差,不少学生化学基本概念模糊不清、死记硬背定义,不会灵活地运用基本概念,因此,要切实加强化学基本概念之教学。下面浅谈一下我在化学教学中的做法。
一、正反两方面对比,讲清概念
初中化学中的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讲“氧化物”的概念时,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就叫氧化物”,之后,可紧接着让学生
思考“氯酸钾(KClO3)是不是氧化物”,这样使学生认识到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并不一定是氧化物,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字句“两种元素”来分析,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是克服学生对基础概念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的方法之一。例如,讲“单质”与“化合物”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
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化学是一门抽象概念密集的科学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理解和掌握
化学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
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一、关联现实生活
将化学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
发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例,如水沸腾、电池放电等,引导学生思
考其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并解释其背后的原理。
二、引导思维
化学概念的学习不仅仅是对概念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考方式。可
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实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
解化学反应平衡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化学反应平衡?平衡
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是否相等?以及如何通过改变反应条件
来调整平衡?
三、实验探究
化学是实验性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和观察化学现象,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并观察、记
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体验到化学现象的奇妙和化学原理
的实际应用。
四、图像辅助
化学概念通常抽象而复杂,利用图像辅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记忆化学概念。教师可以使用示意图、分子结构图、反应方程式等
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可视化,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同时,使用颜色和标注等方式,突出关键信息,提高学生在观察图像时
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化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有趣的学科,许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将介绍几种可以用于化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并探讨它们的效果和实施方法。
一、概念图示法
概念图示法是一种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视化图示的方法。通过图示可以将抽象的化学概念与具体的实验、实例或示意图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例如,当教授化学中的原子结构概念时,可以利用示意图或模型来表示原子的组成部分和排列方式,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一种通过实际案例来教授化学概念的方法。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构的案例,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概念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进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教授化学反应速率概念时,可以通过研究汽车尾气的净化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从而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
三、探究式实验
探究式实验是一种通过自主发现来教授化学概念的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发现和理解化学概念。例如,在教授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观
察和记录不同物质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征。
四、模型建构法
模型建构法是一种通过构建模型来教授化学概念的方法。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计算模型或概念模型等。通过建立模型,学生可以将抽象的化学概念转化为可观察和操作的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例如,在教授化学键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使用磁性球或球模型等来模拟和探究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
高中化学的概念教学活动的开展
高中化学的概念教学活动的开展
作者:陈迪海戴晓红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20年第04期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也展开了新的改革。化学在高中阶段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概念的教学,在整体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属于最基础的部分,但是现阶段,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化学概念的学习并没有良好的兴趣,教师对于概念教学的教学手段也需要进行更新。本文立足高中生的发展状况,来探究化学教学过程中,概念教学部分的活动展开方式。
关键词: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88-1
高中階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也较为明显。因此,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不一样。因此,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会陷入应试的死胡同,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的过程中,会出现对化学概念进行死记硬背的现象。但是死记硬背并不能使学生对化学概念做到活学活用。因此,化学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需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意义
化学这一学科,属于科学范畴,涉及到很多概念性的知识。并且在化学课程中,这些概念十分零散和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导致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出现理解困难和应用困难的现象。对于化学的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使学生掌握化学的核心概念,通过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将所有的化学知识进行整合。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的最直接的来源,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化学概念的教学思路
化学概念的教学思路
化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抽象的科学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化学常常会感到困惑和枯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适当的教学思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下面将提出一些教学思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化学的知识体系是有层次和逻辑关系的,因此,掌握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后续的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扎实的基础知识。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实践。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理论知识往往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因此,教师应该设计适合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教师应该注重化学概念与生活的联系。化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相关的实例和案例,将化学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化学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世界之中。通过将化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把握。化学知识是具有连贯性和综合性的,不同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把握化学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综合的问题和例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同概念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合理的教学策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
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几种针对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
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首先,**实验教学**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学生能
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验证理论,从而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知识
的奥妙。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概念,提高学
习兴趣。
其次,**启发式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和解
决问题。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
另外,**多媒体教学**也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在当今数字
化的时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动画等,结合
图文并茂的展示方式,呈现化学概念,使抽象的化学知识更加直观、
形象化。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能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刺激,更容易理解化学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实践教学**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化学是一门实验性
很强的学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
到实际问题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化学实践操作,让学生亲
自动手操作,体验化学知识的魅力。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总之,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是多方面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希望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打开化学知识的大门,让他们在探索中收获知识的乐趣。
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和本质高度概括出来的知识,每个字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特定的意义。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概念几乎贯穿全册,有一些概念非常抽象,而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化学概念的学习大多靠死记硬背,不能真正理解,不能适应现行新课程对化学概念灵活运用的要求。针对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存在存在的困难,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
一、抓关键字让学生领会概念
化学概念是用简明、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概念中的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内涵。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剖析概念,弄清含义,抓住概念中的关键性的字,找出概念的本质,排除非本质的干扰,才能帮助学生透彻的理解。比如,催化剂这个概念,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改变”的含义,它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不变”的含义是指质量与化学性质,很多学生将“改变”理解为只有加快,讲“化学性质”误认为是性质。事实上,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因此,概念中的化学性质不能随便的理解为性质。又如,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很多学生错误的理解为氧气,事实上,概念中的氧不只是指氧气,它还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的意思。
二、运用直观教学让学生形成概念
讲授概念时要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原因,他们的思维主要以直观为主。因此,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尽量利用直观的手段,通过观察、感受、分析、抽象概括而引出概念。一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去认识化学概念,如讲授分子时可以从糖溶于水、湿衣服晾干等日常生活中亲身感受,说明分子的客观存在。二是利用教具、模型、挂图、录像等直观教学认识概念。比如,讲原子、分子的概念,由于它们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想象不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以用模型来帮助学生的认识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利用多媒体动画,可以让分子、原子以及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化学反应过程清楚的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晰的看到,从而形成原子、分子等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
概念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和化学变化的一般本质属性,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内容的具体化又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第一个起点。教师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教学大纲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下面,仅就以实验教学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化学变化规律、基本理论三类概念,谈谈个人浅见,请先哲和同行们指教。
一、提供真实、鲜明、主动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概念
反映物质本质特性概念的实验,教材中作了统筹安排。为了深刻说明物质特性的概念,教师精心设计的实验,应该是真实的、鲜明的、生动的,直观性强,现象明显,易于激发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例如:培养学生形成酸本质特性的概念时,教材安排了盐酸与石蕊试液、锌、铁、铁锈、氢氧化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反应一组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实验,培养学生认识盐酸能与指示剂、多种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与碱起中和反应等化学特性,于是,引导学生推论酸本质特性的概念。
真实的化学实验,就是让学生观察物质的本质属性。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只有提供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
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的溶解、颜色的变化、有气味或有颜色气体的逸出,都是帮助学生直接观察物质发生变化的直接感知,使学生信服地形成物质特性的概念。
教师在演示盐酸与碱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是说明酸与碱反应的特性,可是,事实说明,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就不同于盐酸与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因为前者反应时看不到任何明显现象,而后者则看到了有蓝色的氢氧化铜,现象鲜明。所以,我们设计、安排化学实验时,首先要考虑实验的鲜明性,才能使学生注意化学反应,使物质特性更明朗、更完整,更生动真实,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化学概念。
同样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由于提供实验不同,会得到不同效果。例如,氨气易溶于水的特性实验,用一支大试管盛满氨气后倒置水中,水会在试管内上升,反应出氨易溶于水的强溶解性。可是换成“喷泉”实验,就更加形象、生动,效果明显。由此观之,只有生动、鲜明、真实的化学实验去刺激学生大脑兴奋中心,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化学概念,使具有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在学生大脑中深深打上烙印。
二、提供典型、系列的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化学反应中有许多类似反应遵循着一定的反应规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各类反应的概念,我们要安排、设计好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这些反应的规律。例如,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们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红磷等物质在氧气中
燃烧的实验,其中有非金属与金属的典型代表物质,通过这些典型、系列的化学反应,指导、培养学生基本上形成抽象的化合反应概念。此外,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概念,也都是通过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而形成的。
指导、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时,还必须安排、设计正确反映概念内涵的感性实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总结,直至思维加工,把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深化,即把零碎的、片面的感性知识,进行科学的概括总结。例如,当学生做了木炭燃烧的生成二氧化碳和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
碳的实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前者燃烧生成一种物质,而后者燃烧生成两种物质的本质区别,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凡是与氧气燃烧的反应就是化合反应的错误概念。为此,教材安排了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使学生清晰看到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物质的反应。这样的实验对学生正确形成化合反应概念内涵提供了典型的、必要的认识。
三、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化学基本理论的有关概念
化学基本理论的有关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实验教学,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实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有说服力的感性知识,对理解抽象的化学基本理论概念较为有利。例如:“电离”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因为学生不能通过感官,直接感觉到物质
电离后自由离子移动的过程,学生难以接收这样的化学结论。
通过溶液导电的实验,学生观察到有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有些则不能导电的实验,能比较容易形成电离的概念,从而正确理解、认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内涵。与此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实验,使学生获得不同物质导电能力有强有弱的感性知识,这样,对学生形成全部电离和部分电离的理论概念,找到了极有说服力的依据。
综上所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首先是提供生动、鲜明、真实的实验,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其次提供典型、系列的实验,促进学生想象、思维、记忆、迁移。最后设计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才能培养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形成正确、清晰、深刻的化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