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第三章隐喻与转喻

合集下载

认知语言学各术语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各术语的认识

对认知语言学各术语的认识
1、原型与范畴
范畴:人们根据对事物的认识按其特点进行的划分归类。

原型:最能代表范畴特点的成员或是对范畴核心的抽象表征。

范畴是以原型为核心向外逐步扩展延伸而成的、区别于其他概念的类别。

范畴多用于对词汇的分类,如颜色类、水果类、交通类等;原型则作为该范畴的标签而存在。

2、图式
图式:将一般的、零散的概念进行压缩性、理论性的再表现,而生成的结构或模式。

图式多用在对句子结构的分析上,将句子语法化、形式化,如路径图式、“V一V”结构。

3、隐喻与转喻
隐喻;人们用一种清楚简单的概念来理解另一种较复杂概念的认知现象与手段。

转喻:在同一领域中用一种实体来代指另一种实体的认知现象。

隐喻和转喻在语言的使用中很广泛,几乎存在在任意一句话中,对于帮助我们表达思想和解释词义有重要作用。

隐喻多用于探究词或句子搭配组合的理据和缘由,如“字里行间充满了爱”;转喻同样也有这种作用,如“壶开了”、“他会说法语”。

4、ICM
ICM:人们通过已有经验对外界事物所形成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结构表述。

ICM多用于对词的定义上,反映的是词最典型、最规范、最理想的特征,如“母亲”、“bachelor”。

ICM类似于原型,但原型反映的事物外有一定的范围,构成范畴,而ICM并不强调外在范围的存在。

认知语言学各个术语的使用范围并没有严格明显的界限,它们共同存在于语言中,供我们从认知的角度来认识语言。

以上对各个术语研究领域的界定,我主要依靠老师的讲解与相关书籍中的举例,也不知是否客观、合乎事实。

转喻与隐喻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心理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转喻与隐喻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心理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转喻与隐喻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心理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隐喻和转喻的概念从人类社会的语言实践来看,在日常的交际语言及诗词歌赋中都会运用隐喻或转喻来表达感情。

从认知语言学来看,它不仅是人类表达语言的主要表现,也是最为基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更是扩展词义的实现要素。

通常来讲,隐喻以及转喻都被视为修辞学中的两种手段,之前的主流语言学家将隐喻与转喻划入到语言异体形式。

但是,从认知语言学来看,隐喻以及转喻表达属于人类语言表达现象,也应将其纳入在语言研究中。

它们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两种最基本的语言认知方式。

语言学在解释语言时运用了与众不同的理论,认为隐喻和转喻是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效途径,并且在日常生活的语言沟通以及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喻将相似性当成了自身的认知基础,从而为人类认识宇宙万物以及自身之间搭建关联域。

而且出现了两个有密切关联的概念域,其中之一为始源域,也可以被称作始发模型,其二为目标域,也可以被叫做目的模型.目标域或始源域在形成关联是相互而存在的,而且分别形成了各种的概念网络体系,包括了人类在认知该事物之前的经验以及概念。

从隐喻来看,目标域以及始源域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关联,它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脑中的认知语境。

人类系统化的认知结构形成了认知语境,它涵盖了语言上下文、直接场合、社会心理表征以及知识等。

与目标域(本体)相对比而言,说话者或听话者要要更为熟悉隐喻的始源域(喻体)。

但是,在二者形成关联以及发生互动反应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激活与日常观念相关的联想系统。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人们通常比较熟悉的事物映射到人们不太熟悉的事物上(在结构与内容方面)。

这样一来,隐喻就可以为人们深入把握目标域的特点以及结构提供较大帮助,人类的认知功能也因此而形成。

隐喻在此过程中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特征的过程,它表现为人们利用所熟悉的事物,从而不断认识、把握未知事物,深入理解已知事物的活动。

《隐喻和转喻》课件

《隐喻和转喻》课件
创新隐喻是指运用非常新颖、独特的比喻方式来表达意思的修辞手法。这种隐 喻形式常常能够引人注目,让人印象深刻。例如,“爱情是一首美妙的交响乐 ”,将爱情比喻为交响乐,表达了爱情的美好和和谐。
传统隐喻
总结词
常见、习惯性、易于接受
详细描述
传统隐喻是指长期被人们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习惯性表达方式的比喻。这种隐喻形式通常比较通俗易 懂,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和说明。例如,“火上浇油”,用来比喻加剧矛盾或使情况更加恶化。
隐喻和转喻能够激发学习者的 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隐喻和转喻在思维中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它们 有助于人们理解和解释复杂的概念和 现象。
在思维过程中,隐喻和转喻有助于激 发人们的创造力,产生新的思想和观 点。
通过隐喻和转喻,人们能够将抽象概 念具体化,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 本质。
隐喻和转喻能够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和表达能力,使思考更加清晰、表达 更加准确。
反讽
总结词
反讽是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意 义。
详细描述
反讽是一种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 达意义的转喻形式。例如,“He is a genius in the kitchen”表示他不是一个烹 饪天才,而是个厨房里的笨蛋,其中 “genius”与“厨房”的结合与预期相反, 表达了相反的意义。
隐喻和转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结词
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将推动隐喻和转喻理论的实 践转化,为机器的语言理解和生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 法。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如何将隐喻和转喻的原理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 ,可以开发出更加智能、自然和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处理 模型。这将为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对话系统等领域的发 展提供有力支持。

隐喻转喻-专业文档!

隐喻转喻-专业文档!

隐喻转喻摘要:本文以隐喻和转喻作为研究重点,从横组合与纵聚合的区别切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同与不同。

并把这两组对照落实到文学文本的欣赏和作家的研究上。

隐喻;转喻;横组合;纵聚合;文学一.隐喻和转喻1.隐喻:隐喻是什么?历史上第一位对隐喻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给予另一个事物而构成,或从“属”到“种”、或从“种”到“属”、或从“种”到“种”、或通过类比。

亚里士多德作为隐喻研究的先驱,认为人类语言中布满了隐喻,它是一种以非凡方式用在非凡场合的非凡语义偏离现象,起装饰或是调味品的作用。

隐喻的修辞学研究从古希腊一直持续到现在,学界至今对隐喻还没有一致定论。

修辞学家说,隐喻是辞格,是修饰话语的手段;逻辑学家认为,隐喻是范畴错位;哲学家说,人类语言从根本上是隐喻性的,;认知学家说,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

对隐喻定义的界定非常复杂,涉及到隐喻本质的方方面面,但也因此隐喻有了非凡的吸引力。

隐喻研究是当今语言学界的热点。

隐喻是我们熟悉世界和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有四个特点:新奇性、一致性、不对称性和具体性。

现代隐喻理论把隐喻被定义为不同高级经验领域里两个概念的映射(Lakoff&Turner1989)。

即将源域的特征映射到靶域,或者说靶域的概念可以通过源域来理解。

从源域到靶域的结构映射在三个不同概念层次上进行:本体映射,结构映射,逻辑知识映射。

(1)a.Weareatacrossroadsinourlife.b.You’reoffthetrackc.Thereisnowaybackd.Ourrelationshipisadead-endstreete.Wemayhavetogoourseparateways.f.Shegaveherlifeanewdirection.(转引自Feyaerts2000)本组的六个句子构成了“lifeisajourney”这样一个概念隐喻,旅行的过程与生活的不同方面相映射,将life变成一条road(从生命开始到结束,也就是从上路到旅程结束)。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语言中的意义构建过程。

它们是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实现的。

下面将分别对隐喻和转喻进行探究。

1. 隐喻(Metaphor)
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构建意义。

在隐喻中,一个概念(称为隐喻源)用于理解另一个概念(称为隐喻目标),从而为目标概念赋予某种新的意义。

隐喻在语言中经常使用,有助于表达抽象的或难以言说的概念。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使用“时间是金钱”这个隐喻来描述时间的重要性。

在这个隐喻中,时间被映射为金钱,表达出时间的珍贵和需要节省的意义。

通过隐喻的使用,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时间的价值,并用金钱相关的概念来描述时间的使用和管理。

2. 转喻(Metonymy)
转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与其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来构建意义。

在转喻中,概念的转换是基于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转喻可以通过将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或属性与另一个概念联系起来来实现。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使用“白领”来代指从事脑力劳动的办公室职员。

在这个转喻中,白领这个词与白色衬衫相关联,而这种衣着风格又与办公室工作紧密相关。

因此,通过将衬衫作为办公室工作的代表,我们可以使用“白领”这个词来描述办公室职员。

隐喻和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构建方式,还能揭示出人类对于概念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转变的过程。

通过研究隐喻和转喻,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摘要:I.引言- 介绍英语移就辞格的概念- 提出研究问题:如何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II.英语移就辞格的定义和分类- 移就辞格的定义- 移就辞格的分类:隐喻和转喻III.隐喻在移就辞格中的认知解释- 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在移就辞格中的应用- 认知机制:激活域和映射域IV.转喻在移就辞格中的认知解释- 概念转喻理论- 概念转喻在移就辞格中的应用- 认知机制:空间域和语义域V.英语移就辞格的认知功能- 概念整合- 语义丰富- 情感表达VI.结论- 总结隐喻和转喻在移就辞格中的认知解释- 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正文:英语移就辞格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词或短语从其通常的语境中移动到另一个语境中来产生含义。

移就辞格包括隐喻和转喻两种类型,它们都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解释语言现象的。

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英语移就辞格的定义和分类。

移就辞格是指将一个词或短语从其惯用的语境中移除,并在新的语境中赋予其新的意义。

根据移就辞格中词义的变化方式,可以将其分为隐喻和转喻两种类型。

隐喻是一种通过相似性来表达意义的修辞手法,而转喻是一种通过空间或语义关系来表达意义的修辞手法。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隐喻在移就辞格中的认知解释。

隐喻的认知解释主要依赖于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通过将一个概念域(源域)与另一个概念域(目标域)相联系,从而实现意义的表达。

在移就辞格中,概念隐喻通过激活源域和映射域之间的相似性来产生新的意义。

例如,“时间是金钱”这个隐喻,通过将时间与金钱相联系,表达出时间的宝贵和需要珍惜的含义。

然后,我们来探讨转喻在移就辞格中的认知解释。

转喻的认知解释主要依赖于概念转喻理论。

概念转喻是一种认知机制,通过将一个概念域(源域)与另一个概念域(目标域)相联系,从而实现意义的表达。

在移就辞格中,概念转喻通过空间域和语义域之间的映射来产生新的意义。

隐喻与转喻认知对比研究

隐喻与转喻认知对比研究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对照研究纲要:认知语言学以为隐喻和转喻不但是两种修辞方式,并且是重要的人类思想方式,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对人类认识事物、事物看法构造的形成以及语言的发展都起侧重要的作用。

二者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

本文将联合网络流行语中的详细语例对隐喻和转喻进行对照剖析,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隐喻和转喻的理解。

重点词:隐喻;转喻;认知;网络流行语Richards 说,“隐喻是人类语言无处不在的原动力”,我们的平时生活中充满了隐喻与转喻。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作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修的手段。

而认知语言学以为隐喻和转喻不但是语言中的修饰手段,仍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强有力的工具。

一.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和转喻1.1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剖析隐喻被以为是“人们思想、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往常包含本体和喻体,经过把两种拥有同样特点的事物进行对照,表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像关系。

隐喻的本质就是“经过其余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事物”,是从一个认知域(源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的域)。

换言之,隐喻是以源域的经验来理解目的域的经验,前者往常是人们较为熟习的详细的看法域,后者则是人们不太熟习的抽象的看法域。

源域的特点被映照到目的域上,后者因前者而获得理解。

“转喻”在传统修辞学中被称为“借代”。

与传统看法不一样,认知语言学以为,转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个认知过程,它是指“相靠近或有关系的不一样认知语域中,一个突显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如部分与整体、容器与其功能或内容之间的代替关系” 。

如果说隐喻是两个不一样认知域之间的映照,那么转喻则是在同一认知域内的矩阵域与次域之间的映照。

必定的认知框架内以明显的东西转喻借指不明显的东西是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转喻的运作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于认知域内的成分突显。

1.2 隐喻与转喻的关系认知语言学以为隐喻和转喻及其余语言修饰手段,皆源于人们表达过程中的需要,为了辨别新的信息和事物,大脑会借用已知的事物和已有的语言形式来认知新的事物。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 否那么, 就不是隐喻行为, 而是复制或模拟。〔刘国 辉:〕
3. 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考虑
• 根据标准一,隐喻通常用于描写,而转喻通常用于 指称。李国南〔2001:163〕指出,隐喻在于“喻〞, 转喻在于“代〞,前者描绘,后者指称。然而通过 前面的实例分析得知,很多情况下,它会既是隐喻 又是转喻,并且二者可能互相作用。
〔4〕就映射的方向而言,通常,隐喻映射往往是单向 的,而转喻映射那么是可逆的。
• 但是,我们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上述的区分 标准是绝对的嘛?是否还有其它的区分标准? 是否必须考虑每一条区分标准?隐喻和转喻可 否共存在同一表达之中?
实例分析:通感形容词
一般认为通感形容词都是隐喻性的。
E.g. loud music/ loud color (吵人的音乐/花哨的颜色)
• 因此,Barcelona认为这样的隐喻含有转喻理据, 对于“loud color〞的转喻理据,其解释如下:
从特定的角度〔感觉产生的效果〕来对一个特定的经历域进展范畴 化很明显是一个转喻性的过程。在该例子中,一个隐含的根本转喻 将色彩和声音按照它们产生的效果进展范畴化,或者说是向特定的 感官刺激〔 “deviant sounds〞和“deviant colors〞 〕构成的整 体认知域投射该认知域所包括的次认知域〔刺激产生的详细效果 “attraction of involuntary attention〞〕
• 所以,功能标准不能成为区分标准。
实例分析 下面两例说明隐喻和转喻既可用于指称,如〔1〕,又可 用于述谓,如〔2〕,其中A是转喻,B是隐喻:
〔1A〕The pretty face just went out. 那个漂亮脸蛋儿刚刚出去。
〔1B〕The pretty doll just went out. 那个漂亮女子刚刚出去。

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研究

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研究

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研究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是语言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

本文将从定义、特点、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概念隐喻指的是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或者物理对象相联系,来揭示或者描述目标概念的隐含特征。

概念隐喻通过运用心理认知机制,以非字面意义的方式理解和描述概念。

举个例子,我们常用“时间就是金钱”来表示时间的重要性和有限性。

这里的“时间”是目标概念,“金钱”是源概念,通过将时间和金钱进行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特点。

概念隐喻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交流抽象的概念。

概念转喻是概念隐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指的是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揭示和描述源概念的特征。

概念转喻主要包含了结构转喻、事件转喻和属性转喻。

结构转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的结构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揭示和理解源概念。

例如,我们常说“时间像河流”,这里的“时间”是目标概念,“河流”是源概念,通过将时间的概念结构映射到河流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流动和不可逆性。

事件转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所代表的事件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来理解和描述源概念。

例如,“谈判就是战争”表示谈判过程中的策略性和竞争性。

属性转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的属性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来理解和描述源概念。

例如,“她是一朵花”表示她的美丽和温柔。

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研究得到了认知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

在认知语言学方面,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研究揭示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普遍性和文化差异。

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在《隐喻与人类思维》一书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在心理学方面,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研究探讨了人类思维的构成、抽象概念的认知机制等问题。

在神经科学方面,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研究揭示了人们在语言和思维过程中的神经基础,并为研究意象和概念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新的思路。

实际上,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学术领域,它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What’s metaphor and metonymy?
By Xue 2014.12.3
Metaphor: a word or phrase used to describe sb/sth else, in a way that is different from its normal use, in order to show that the two things have the same qualities and to make the description more powerful, for example she has a heart of stone隐喻
隐喻发生地点:
转喻发生地点:
两个相关的认知域内
(始源域和目标域)。
同一认知域的映射,
“可以是整个认知域代替 某一子域,反之亦然”。 Barcelona,2002 转喻是基于 事物之间的邻近性特征,以此 代彼的思维过程。 邻近性可以是 1.空间上, 2.时间上, 3.因果上。
映射是基于 相似性的跨空间对接。 相似性可以是 1.形式上的相似性, 2.感知得到的相似性, 3.依据经验存在的相关性。
•Kovesces, 2002
•相同点:转喻同隐喻一样,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不同点:不同于隐喻,转喻是基于事物之间的邻近性特征,以此代彼 的思维过程。 ——蔡晖,2006
转喻
• • • • • • 整体与部分关系 1事件模型 2构造模型 3复杂事件模型 4范畴成员模型 5范畴属性模型
the use of such words and phrases Metonymy (technical) the act of referring to sth by the name of sth else that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it ,for example using the White House for the US president转喻。 转喻: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有一个 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 的认知过程。Kovescses,2002

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探析

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探析

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探析
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是指通过比较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从而
对其中一个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转喻是一种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
的转换,它是在表达时将不熟悉的概念引入到熟悉的语言中,从而
使得人们可以理解和解释更复杂的概念。

转喻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即直接转喻和隐喻转喻。

直接转喻
是指在言语中使用直接的比喻,例如“他是一只狮子”或“她的笑
容像一朵花”。

隐喻转喻则是指使用一种更复杂的比喻,其中一些
关键元素隐含在语言中,但并不显然或明确。

转喻的使用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是在认知语言学中的探索
使得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转喻在语言中的作用。

例如,认知语言
学家认为转喻不仅用于翻译和理解语言,还在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
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使用转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概念、情感
和体验,并在人际交流中更加精准地表达自己。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转喻有助于我们将两个不同的概念
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新的见解。

例如,“时间是一条河流”这句话,将时间与河流比较,使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并使得完
成这项任务变得更加容易。

此外,转喻还有助于我们理解难以描绘
的抽象概念。

例如,“爱情是一朵花”,这个比喻有助于我们理解
爱情的特质,例如它太过美丽但又脆弱,需要护理和维护。

总的来说,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
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概念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它不仅在语言中起作用,还可以用于思考和行为的转换,增进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

1。

隐喻和转喻中认知突显的对比分析

隐喻和转喻中认知突显的对比分析

隐喻和转喻中认知突显的对比分析一、引言传统修辞学把隐喻和转喻看作一种修辞现象,没有清楚地界定隐喻和转喻的概念范围。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两种不同的认知过程,隐喻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类事物,其主要功能是理解;转喻主要实现其所指功能,即用一个概念实体来替代另一个概念实体。

国内外一些学者(如蔡晖;束定芳;刘正光;John A.Barnden等)从隐喻和转喻的理据来源、结构和功能、运作机制、区分标准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

本文从认知突显角度出发,基于隐喻和转喻产生的认知理据,对隐喻和转喻思维形成中的认知突显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

二、隐喻与转喻的认知理据赵艳芳认为,隐喻的形成是基于两事物间的合成相似。

在隐喻结构中,将两种通常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相提并论,是因为在认知领域人类对其产生了相似联想。

即隐喻是以事物间的相似性联想为心理基础、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认知方式。

例如:(1)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在例(1)中,施喻者将“运动员”喻为“离弦的箭”。

前者属于人的范畴,后者属于工具的范畴。

“离弦的箭”具有速度极快的特点,在赛场上奔跑的运动员其速度也非常之快,施喻者将这两个不同事物的特点进行了相似性联想,将事物的特点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了另一个认知域,从而构建了这个隐喻。

然而,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是绝对的,相似性是相对的,这种相似性关系并非纯粹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共同点,而是通过认知主体对事物的主观感知加上对事物本身的客观特征或特性的融合而构成的合成相似。

与隐喻不同,转喻是用突显、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型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的认知过程。

因此,转喻的两个主要特征是邻近性和突显性。

隐喻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转喻是相接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一个突显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如部分与整体、容器与其功能或内容之间的替代关系。

也就是说在转喻中转体和转喻目标是一种替代的关系,转体代表了本体的某一典型特征。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认知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认知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跨学科领域。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词汇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法忽视的语言现象。

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网络词汇不仅具有语言学特性,还涉及到认知和社会的因素。

而隐喻和转喻作为语言的重要现象,也在网络词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旨在揭示网络词汇背后的认知和社会意义。

认知社会语言学将语言视为一种认知和社会交往的工具,强调语言与认知、文化、社会的联系。

在网络时代,网络词汇作为新兴的语言现象,具有明显的认知和社会属性。

网络词汇的产生和传播与认知过程密切相关,如“刷存在感”、“躺赢”等词汇的流行,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评价。

网络词汇的使用受到社会环境和群体影响,如“996”、“996.icu”等词汇涉及到劳动和就业问题,反映了社会热点和民生关切。

从认知和社会角度分析网络词汇的语言现象,对于理解当代语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词汇的隐喻属性研究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它通过映射关系将一个概念转化为另一个概念,从而赋予原概念新的意义和表达形式。

在网络词汇中,隐喻表达具有显著的特征,反映了网络语言的创新和丰富性。

“躺平”一词原指“躺着不动”,在网络语境中被用来形容“放弃抵抗,接受现实”,通过隐喻的方式呈现了一种对生活与社会的态度。

又如,“996”一词原指“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9小时以上”,在网络中被用来贬义化描述公司的加班文化,隐喻了对劳动权益的关切和批判。

网络词汇的隐喻属性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方式,更反映了网络社会的认知和文化现象。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探析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探析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探析隐喻与转喻同为日常言语中普遍的语言现象,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和转喻不再仅仅是语言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和推理过程,渗透到了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

本文從认知功能角度出发,分析了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据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标签:隐喻转喻认知语言学一、形式与功能自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创立之后,形式主义语言学便成为语言学中占主流地位的流派。

形式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天赋论,把语言能力看成是人具有的一种生物属性,一旦接触了适当的语言事实就有一套语法演化出来。

而功能主义语言观认为语言系统是适应人类的需要而发生、发展的,因此,语言现象的解释必须到语言的功能中寻找。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形式主义语言学的根本区别可以归结为对有机体之间的语言现象的强调,即强调人的谈话总是在相互之间进行这一现象,而非仅仅强调人能说话这一机体内的能力。

因此,这一取向决定了两者研究中心的差异。

功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社会、认知、语用、语篇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代表进行分析。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认知语言学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全新的导向。

它主要包括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这构成了认知语言学的核心。

认知语法主要用“象征单位”和“识解”分析语言的各个单位,从语素到句子。

传统上隐喻和转喻被看作是应用最广的修辞手段,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学语言现象。

随着认知语言学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转喻和隐喻不仅仅是语言手段,更是一种认知和推理过程。

当代认知语言学把隐喻和转喻看作是同样重要的认知机制,影响着我们的知识结构。

二、隐喻的认知分析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概念体系和认知方式,它已经渗透到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

隐喻表达在词的层面上包括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副词性隐喻、介词性隐喻等等。

隐喻思维在语言学功能上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对隐喻的意义理解(语义和语用)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多义词的意义理解和新词的创造上。

第三章 概念的隐喻与转喻-1

第三章 概念的隐喻与转喻-1
• ①一般而言,隐喻的源域为具体范畴,而目标域 是后认知的具体范畴或抽象范畴,而不是相反。 • ②常规隐喻是一个语言集团文化和经验的沉淀。 人们根据经验和文化传统来选择源域。
• ③源域与目标域之间形成一定的隐喻结构网,同一 源域可以隐喻多个目标域, • LIFE IS A JOURNEY, AN ARGUMENT IS A JOURNEY
• 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隐喻和
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
工具,不仅是语言的,更是认知的、概念的。
• 9) head of department, of state, of government
of page, of a bed mouth of a hole, of a tunnel, of a cave …… • 表示人体部位的词语都有隐喻的用法。
• 30) We are out of trouble now.
• TROUBLE AS CONTAINER
•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
• 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 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 谈论另一概念。
• IDEAS (or MEANINGS) ARE OBJECTS
• 25)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有所下降。
• MORE IS UP; LESS IS DOWN.
• 顺接原则(principle of good continuation)
• 在识别和记忆事物时,人们倾向于寻找有规律、变 化小的整体。
• 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
It also serves the function of providing understanding.

隐喻和转喻ppt课件

隐喻和转喻ppt课件

• 隐喻由认知而起,又是认知的结果,同时又推动了认知的发 展,这就揭示出隐喻在认知和推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它 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形成概念、发展知识、进行思维、作出 推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引言
e.g. Time 独生子 概念域A 本体(Tenor) 主题(Topic) 目标(Target) 主项(Primary Subject) is 是 —— —— —— —— money 小皇帝 概念域B 喻体(Vehicle) 他们把两个领域之间的这 喻体 (Vehicle) 种 带方向性的互动称为 “ mapping”(映射 ), 这就 始源 (Source) 是 映 射 理 论 (mapping 次项 (Secondary principle) 。映射一般由起 Subject) 源域 向目标域进行,因此
Metaphor and Metonymy
Supervisor:
Reporter:
主要内容
1
引言 隐喻 转喻
2
3
4
隐喻和转 喻的关系
总结
5
引言
•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做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
语言装饰的手段,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 对象。
• 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
语言层面
• 从语言层面角度分类,可分为:
(1)语音层面 (2)语句层面 (3)超局层面 (4)语法隐喻
语音层面
• (1) 语音层面:Ivan Fó nagy在其论文“Why Iconicity”一文 中首先提出“语音隐喻(Phonetic Metaphor)”,主要从语 音(或发音方式)与其表达的意义这一角度进行了论述。 他在文中总结出三个原则: (a) 有意识表达某种情感与特定发音方式对应。 (b) 发音器官的运动与身体姿态会一致。 (c) 不同程度的紧张、延时、言语速度反映出不同的情感。

认知语言学导论第三章(概念的隐喻和转喻)

认知语言学导论第三章(概念的隐喻和转喻)

隐喻和转喻:从言语修辞格到概念系统
概念隐喻和语用隐喻
活隐喻 活隐喻是在话语使用中产生的语用隐喻,语义与交际语境的张力所创造的隐
喻,也是死隐喻的来源。活隐喻是有语境依赖的 这可是唐僧肉 这可是唐僧肉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1.1
隐喻和转喻:从言语修辞格到概念系统
作为认知工具的隐喻
规约化隐喻
人体范畴是基本范畴,往往用来隐喻其他比较抽象的范畴。如 ① “手” 的隐喻:“水手、枪手、转手” ② “眼睛”的隐喻: “开眼、显眼、扎眼、顺眼、眼力、眼光、眼界、心眼、
饱眼福” ③ “心”的隐喻:心术、三心二意、决心、恒心、揪心、心地、恶心、心病
1.1
隐喻和转喻:从言语修辞格到概念系统
bed(床头)、 head of sentence(句首) ① mouth(嘴)看构成:mouth of hole(洞口)、mouth of river(河口)
1.1
隐喻和转喻:从言语修辞格到概念系统
概念隐喻和语用隐喻
汉语常见的死隐喻 ① “仙”字形构造所传达的隐喻就是“山中之人为仙”或“仙者山人也” ② “焚”这个字形将大规模的燃烧比喻成“架在火上的树林” ③ “辞”这个字形态使人隐喻地联想到“口舌辛劳” ④ “家”上面的宝盖头的形状隐喻性地提示了房屋之顶

隐喻不仅是一种利用语言手段表达思想、在风格上增加魅力的方法, 也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思维的方法。如:
我不仅在语言上利用“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这个隐喻,我们也 通过金钱(被称为源概念)对时间(被称为目标概念)进行思考和概念化。
隐喻就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从一个认知域(来源域) 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

认知语言学第三章隐喻与转喻

认知语言学第三章隐喻与转喻

突显原则(principle of prominence)
人们的注意力更容易观察和记忆事物比较突显的方面。
相似原则&顺接原则是隐喻的认知原则。 接近原则&凸显原则是转喻的认知原则。
好的语言是一种圆满的实现,能表达人的感知本 身所不能表现的事情。——查理
语言学上,把由于两个事物的特征上所存在的某 一类似之处,而用指一个事物的词来指代另一个 事物的演变方式叫做隐喻(Metaphor)。
IDEAS (or MEANINGS) ARE OBJECTS LINGUISTIC EXPRESSIONS ARE CONTAINERS COMMUNICATION IS SENDING It’s hard to get that idea across to him. It’s difficult to put my ideas into words. ARGUMENT IS WAR He attacked every week point in my argument.
常规隐喻(conventional or dead metaphors)
“……通过长期建立的常规关系而无意识进入语 言的隐喻才是最重要的。”(Ungerer & Schmid 1996: 117)
莱考夫(1980)把隐喻看做是人们思维、行为和 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 (metaphorical concept or conceptual metaphor)。
Metonymy has primarily a referential function, that is, it allows us to use one entity to stand for another. […] It also serves the function of providing understand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taphor involves using words from one domain to talk about the other. The domain from which words been selected is called the source domain, and the domain been described is regarded as the target domain.
常规隐喻(conventional or dead metaphors)
“……通过长期建立的常规关系而无意识进入语 言的隐喻才是最重要的。”(Ungerer & Schmid 1996: 117)
莱考夫(1980)把隐喻看做是人们思维、行为和 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 (metaphorical concept or conceptual metaphor)。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
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 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 谈论另一概念。
TIME IS MONEY I don’t have the time to give you.
How do you spend your time these days? 一寸光阴一寸金 我们何不省点时间,现在就吃饭呢?
Three stages of Metaphors studies
Initial stage(300BC-1920s): During this stage,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 are studied as kinds of rhetoric devices. Aristotle, who first began to study the properties and functions of Metaphor, defined metaphor as the Transference of meaning between concepts in her book Rehetoric and Poetry.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stages are Aristotle, Quintilian…
Second stage(1930-1960): Focus on the structure and meaning of metaphor. This is a period of time that regard as the transitory stage between the study of metaphor as rhetoric devices and the study of metaphor as a cognitive model. Main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stage are R. Jakobson, E. Benveniste and M. Black.
Metaphor not only used for poetic effect, also enables human beings to understanding and describing abstract things. And the source domains tend very often to be concrete, things that we can experience directly. While the target domains tend to be abstract.
AN ARGUMENT IS A JOURNEY, AN ARGUMENT IS A BATTLE, AN ARGUMENT IS A CONTAINER, AN ARGUMENT IS A BUILDING
结构隐喻
方位隐喻
实体隐喻
常规隐喻
创新隐喻
文学隐喻
科学中的隐喻
转喻定义
1. Lakoff & Johnson ( 1980)
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
The ship is coming into view. VISUAL FIELDS AS CONTAINERS
Are you in the race on Sunday? RACE AS CONTAINER There is a lot of land in Kansas. AREAS AS CONTAINERS How did you get into window-washing as a profession? THE ACTIVITY OF WASHING AS CONTAINER We are out of trouble now. TROUBLE AS CONTAINER
IDEAS (or MEANINGS) ARE OBJECTS LINGUISTIC EXPRESSIONS ARE CONTAINERS COMMUNICATION IS SENDING It’s hard to get that idea across to him. It’s difficult to put my ideas into words. ARGUMENT IS WAR He attacked every week point in my argument.
Let’s move the meeting forward two days. When does the meeting take place?
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
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My fear of insects is driving my wife crazy. It will take a lot of patience to finish this book. The ugly side of his personality comes out under pressure. The pressure of his responsibilities caused his breakdown.
Chapter3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metonymies
主讲人:
Outline
01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 from figures of speech to cognitive models
02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 as cognitive instruments
突显原则(principle of prominence)
人们的注意力更容易观察和记忆事物比较突显的方面。
相似原则&顺接原则是隐喻的认知原则。 接近原则&凸显原则是转喻的认知原则。
好的语言是一种圆满的实现,能表达人的感知本 身所不能表现的事情。——查理
语言学上,把由于两个事物的特征上所存在的某 一类似之处,而用指一个事物的词来指代另一个 事物的演变方式叫做隐喻(Metaphor)。
Third stage( 1970-now):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 are regarded as cognitive models and been studied within multidisciplinary fields.
相似原则(principle of similarity)
映射(Mapping)
隐喻不仅是根据对具体事物的认知模式来认识和 构造对其他事物的认知模式,而是将整个认知模 式的结构、内部关系转移,这种转移被称为源模 式向目标模式结构的映射。
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是思维相互作用的 产物。它以已知喻未知、以熟悉喻不熟悉,以简 单喻复杂、以具体喻抽象,以通俗喻科学。
①一般而言,隐喻的源域为具体范畴,而目标域是后认知的具体范畴或抽 象范畴,而不是相反。
②常规隐喻是一个语言集团文化和经验的沉淀。人们根据经验和文化传统 来选择源域。
③源域与目标域之间形成一定的隐喻结构网,同一源域可以隐喻多个目标 域,
LIFE IS A JOURNEY, AN ARGUMENT IS A JOURNEY 同一目标域也可以由多个源域隐喻。
Metonymy has primarily a referential function, that is, it allows us to use one entity to stand for another. […] It also serves the function of providing understanding.
Basic correlations: guide us in understanding the events and actions in the world around us. ‘cause<>effect’, action/change<>motion…
Culture-dependent evaluations: restricted to the members of a specific culture.
方位隐喻(Orie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 HIGH STATUS IS UP; LOW STATUS IS DOWN RATIONAL IS UP; EMOTIONAL IS DOWN CONSCIOUS IS UP; UNCONCIOUS IS DOWN A meeting has been planed for next Wednesday. Now,
隐喻的抽象认知能力来源于对两个概念的“相似(
similarity)”的认知。
映射域即人脑中两个概念建立相似性的地方。
Three major components of mapping scopes:
Image schemas: firmly grounded in our bodily experiences, are the most probably shared by all human beings. ‘in-ou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