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第三章隐喻与转喻
隐喻与转喻的界面研究
隐喻与转喻的界面研究
隐喻与转喻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隐喻的实质是用一个概念去理解另一概念,实现由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转喻的实质是在同一认知域内,用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隐喻与转喻的界面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临界双方的互动关系。本文以英语“fire”和汉语“火”的隐喻与转喻为例,对隐喻与转喻的界面进行研究,通过语料分析可以发现,隐喻与转喻的界限具有相对性,并非固定不变。
标签:隐喻转喻fire 火连续体
一、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隐喻与转喻逐步开始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在西方传统理论中,隐喻与转喻是经常在诗歌和小说中使用的特殊修辞手法。Lakcoff ﹠Johnson(1980)在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对隐喻与转喻做出了新的阐释与定义。隐喻发生在不同认知域内,实质是使用一个概念认知另一概念,最终实现由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隐喻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础之上。转喻是发生在同一认知域内,用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转喻是建立在邻近性的基础之上,通常用一个容易突出显现的,易被感知的事物来解释另一事物。虽然认知域是区分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的主要标准,但是“域”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的区分难以界定。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与转喻都是来自人们的生活和实际经验。“火”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与对“火”的认识有很大联系。英汉两个民族有不同的认知思维模式。通过语料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火”可以划分为不同的认知域。
《隐喻和转喻》课件
创新隐喻
总结词
新颖、独特、引人注目
详细描述
06
隐喻和转喻的未来研究展望
隐喻和转喻的跨文化研究
总结词
跨文化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隐喻和转喻在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运用和意义,进一步揭示其普遍性和差异性。
详细描述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隐喻和转喻的使用,可以深入探究 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语言使用。这种研究有 助于增进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促进文化间的沟通和相 互尊重。
05
隐喻和转喻的认知功能
隐喻和转喻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01
02Biblioteka Baidu
03
04
隐喻和转喻是语言学习的关键 工具,它们有助于学习者理解 和运用新词汇和表达方式。
通过隐喻和转喻,学习者能够 将新概念与已知概念联系起来
,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在语言学习中,隐喻和转喻有 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 力,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隐喻和转喻能够激发学习者的 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隐喻和转喻在思维中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它们 有助于人们理解和解释复杂的概念和 现象。
隐喻和转喻的区分_研究现状和分歧
2009年2月
第25卷 第1期
外国语文
Foreign Language and L iterature
Feb.,2009
Vol.25 No.1隐喻和转喻的区分:研究现状和分歧
张 辉 杨 波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外语研究》编辑部,江苏南京 210039)
提 要:转喻研究似乎一直处于隐喻的阴影中,居次要地位。从隐喻和转喻的定义及一般特征入手,以动词短语、熟语、通感形容词等为例,从二者的功能、产生的基础、映现发生的范围、映现的方向、形式差异、映现与突显、推理的假设性和判定的主观性等方面探讨区分二者的若干标准以及存在的分歧和问题,并强调转喻在人类认知模式中的基础性地位,并揭示隐喻和转喻这两种基本的认识模式的本质特征及其区分。
关键词:隐喻;转喻;区分标准;熟语;映现
中图分类号:H31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9)01-0081-08
D isti n cti on Between M et aphor and M etony m y:
Sta tus quo and D is agreem en ts
ZHAN G Hui YAN G B o
Abstract:It see m s that met ony my has al w ays been in the shadow of metaphor and considered secondary t o the latter.Be2 ginning with their definiti ons and general attributes,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ses of verb2phrases,idi om s,synaesthetic ad2 jectives,etc.,this paper discusses their distinguishing criteria,the disagreements and p r oble m s thereof thr ough their func2 ti ons,foundati ons,mapp ing categories and directi ons,f or mal differences,mapp ing and highlighting,referencing hypotheti2 calness,and subjectivity of identificati on.The ai m of this paper is t o emphasize the funda mental status of met ony my and t o further exp l ore the nature of and distincti on bet w een metaphor and met ony my as t w o basic cognitive models.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3. 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
• 根据标准一,隐喻通常用于描写,而转喻通常用于 指称。李国南(2001:163)指出,隐喻在于“喻”, 转喻在于“代”,前者描述,后者指称。然而通过 前面的实例分析得知,很多情况下,它会既是隐喻 又是转喻,并且二者可能相互作用。
们指出,概念转喻来源于两个具体事物之间的经验关系 (如PART FOR WHOLE),或来源于一具体事物与某 隐喻概念化的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如THE PLACE FOR THE EVENT)。
• Croft(1993)用认知域矩阵(domain matrix) 来定义转 喻,即:转喻涉及一个认知域矩阵中的一个主要认知域 (primary domain)和一个次要认知域(secondary domain), 而转喻的功能就是使字面义中的次要认知域变 成主要认知域。
隐喻中的转喻
• 从图中的A域到B域, 是典型的隐喻行为, 我们用箭头 表征, 然而如果没有其中的X和X‘ 参与, 这种隐喻行为 就可能以失败告终, 因为隐喻中的源域A不可能全部整 体映射到目标域B, 只能是其中的某个局部的选择性映 射, 以突显某个认知概念, 最终达到有效交际目的, 而 这个部分X和X’ 正是转喻所依存的。
• 所以,功能标准不能成为区分标准。
实例分析 下面两例表明隐喻和转喻既可用于指称,如(1),又可 用于述谓,如(2),其中A是转喻,B是隐喻:
隐喻和转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功用
人 们 认 知 世界 感 知世 界 的 一 种 思 维 方 式 。 生 活 和 学 习 中 隐喻 和 转 喻 无 处 不在 , 培 养 学 生 的 隐喻 和 转喻 运 用 能 力将 对 大 学 英 语 阅读 教 学 有 着 重要 意义 。 大 学英 语 的 阅 读教 学过 程 中 . 在 存 在 大量 的 隐喻 和 转喻 现 象 ,引 导 学 生 利 用 隐喻 奔 转喻 恩 维 口 理 解 和 欣 赏 整 个语 篇 是 提 高 英 语 阅 读 能 力 的 关键 关键 词 : 隐喻 转喻 隐喻 与 转喻 联 系 大 学 英语 阅读
22 5 0 年第7 1 期考 试 周 刊
隐 喻 和 转 喻 认 知 理 论 在 大 学 英 语 阅 读 中 的 功 用
许 迎 军 周 雪
( 宁 师 范 大学 外 语学 院 。 宁 大 连 16 2 ) 辽 辽 10 9
摘 要 :隐 喻 和 转 喻 不 仅 是 一 种 修 辞 手 段 , 且 是 一 种 而 上 世 纪 八 十 年 代 ,a o 和 Jh s n 出 了 隐喻 这 一 理 论 . L kf o no 提 即“ 一 种 事 物 来 理解 另 一 种 ” L k嗣 on0认 为 隐喻 普 遍 用 。 ao Jh sn 存 在 日常 生 活 中 ,也 就 是 说 思 想 和 行 动 所 表 达 的 日常 概 念 系 统 , 本 质 上 是 隐 喻 的 。 喻 的本 质 是 通 过 熟悉 的事 物 理 解 和 在 隐 体 验 不 熟 悉 的 事物 。 隐喻 不 仅 仅 是 一种 修 辞 方 式 . 是 人 们 理 而 解 周 围世 界 的一 种 认 知 。隐 喻 是 某 一 领 域 中人 们所 熟悉 的经 验 说 明 和理 解 另 一 个 领 域 的 经 验 的 思 维 方 式 ,是 人 们感 知 世 界 , 成 概 念 的 重要 手 段 。 形 R d e & o e ss 1 9 : 1 认 为 转 喻 是 在 同一 个 理 想 化 a d n K v ce ( 9 9 2 ) 认知模 型中一个 概念 实体 ( 域 ) 另 一个 概念 实体 ( 源 为 目标 域) 提供 心 理 通 道 的认 知 操 作 过 程 。 ate& hmbr(0 7 Pnh r T o ug 2 0 ) 认 为转 喻 思 维 方 式 较 之 隐 喻 在 意 义 形 成 的 过 程 中 起 到 更 大
隐喻与转喻认知对比研究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对照研究
纲要:认知语言学以为隐喻和转喻不但是两种修辞方式,并且是重要的人类思想方式,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对人类认识事物、事物看法构造的形成以及语言的发展都起侧重要的作用。二者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本文将联合网络流行语中的详细语例对隐喻和转喻进行对照剖析,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隐喻和转喻的理解。
重点词:隐喻;转喻;认知;网络流行语
Richards 说,“隐喻是人类语言无处不在的原动力”,我们的平时生活中充满了隐喻与转喻。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作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修的手段。而认知语言学以为隐喻和转喻不但是语
言中的修饰手段,仍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强有力的工具。
一.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和转喻
1.1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剖析
隐喻被以为是“人们思想、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往常包含本体和喻体,经过把两种拥有同样特点的事物进行对照,表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
相像关系。隐喻的本质就是“经过其余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事物”,是从一个认知域(源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的域)。换言之,隐喻是以源域的经验来理解目的域的经验,前者往常是人们较为熟习的详细
的看法域,后者则是人们不太熟习的抽象的看法域。
源域的特点被映照到目的域上,后者因前者而获得理解。
“转喻”在传统修辞学中被称为“借代”。与传统看法不一样,认知语言学以为,转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个认知过程,它是指“相靠近或有关系的
不一样认知语域中,一个突显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如部分与整体、容器与其功能或内容之间的代替关系” 。如果说隐喻是两个不一样认知域之间的映照,那么转喻则是在同一认知域内的矩阵域与次域之间的映照。必定
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研究
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研究
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是语言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本文将从定义、特点、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概念隐喻指的是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或者物理对象相联系,来揭示或者描述目标概念的隐含特征。概念隐喻通过运用心理认知机制,以非字面意义的方式理解和描述概念。举个例子,我们常用“时间就是金钱”来表示时间的重要性和有限性。这里的“时间”是目标概念,“金钱”是源概念,通过将时间和金钱进行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特点。概念隐喻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交流抽象的概念。
概念转喻是概念隐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指的是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揭示和描述源概念的特征。概念转喻主要包含了结构转喻、事件转喻和属性转喻。结构转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的结构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揭示和理解源概念。例如,我们常说“时间像河流”,这里的“时间”是目标概念,“河流”是源概念,通过将时间的概念结构映射到河流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流动和不可逆性。事件转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所代表的事件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来理解和描述源概念。例如,“谈判就是战争”表示谈判过程中的策略性和竞争性。属性转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的属性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来理解和描述源概念。例如,“她是一朵花”表示她的美丽和温柔。
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研究得到了认知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广泛
关注。在认知语言学方面,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研究揭示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普遍性和文化差异。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在《隐喻与人类思维》一书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在心理学方面,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研究探讨了人类思维的构成、抽象概念的认知机制等问题。在神经科学方面,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研究揭示了人们在语言和思维过程中的神经基础,并为研究意象和概念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新的思路。
隐喻和转喻ppt课件
相似性角度
• 从相似性这一角度,可以把隐喻分为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 喻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前者指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相似 性,人们不自觉,或较容易就可发现其间的相似性;而后 者主要指人们在认知基础上将本体和喻体并置使用后,就 在两者之间创造一种新联系,使得人们可从一个新角度来 认识事体。 e. g. Money is the lens in camera. • 当然这两种隐喻区分会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和教育程度。 例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本体性隐喻
(2)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s):将本体视为一种容 器,使其有边界、可量化、能进可出。 e.g.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视觉领域看做是一种容器) In danger.
(3)拟人隐喻(Personification):将事体视为具有人性就 是一个明显的本体隐喻。 e.g. His story explains to us that… This fact argues that…
Metaphor and Metonymy
Supervisor:
Reporter:
主要内容
1
引言 隐喻 转喻
2
3
4
隐喻和转 喻的关系
总结
5
引言
•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做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Kovesces, 2002
•相同点:转喻同隐喻一样,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不同点:不同于隐喻,转喻是基于事物之间的邻近性特征,以此代彼 的思维过程。 ——蔡晖,2006
转喻
• • • • • • 整体与部分关系 1事件模型 2构造模型 3复杂事件模型 4范畴成员模型 5范畴属性模型
the use of such words and phrases Metonymy (technical) the act of referring to sth by the name of sth else that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it ,for example using the White House for the US president转喻。 转喻: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有一个 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 的认知过程。Kovescses,2002
• • • • • • • 部分与部分关系 行为模型 使役模型 产品模型 控制模型 领属模型 容器模型
隐喻组织我们的思想,形成我们的判断,使语言结 构化,有巨大的语言生成力。胡壮麟2004
日食一苹果, 疾病莫缠我。
每天玩iphone, 博士难毕业。 每天听遍小苹果, 医生不敢来治我。
隐喻组织我们的思想,形成我们的判断,使语言结 构化,有巨大的语言生成力。胡壮麟2004
隐喻和转喻中认知突显的对比分析
口陈俊 丹
摘 要 :本文从认知突显 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对 象两个方面对 比分析 了隐喻与转喻思维过程 中认知 突显的异 同,
认为在隐喻与转喻思维过程中的 认知 突显均为主观 突显。隐喻突显的对象是两种 事物 中 具有相似性的某一特征或特
-
l,而 生 转喻突显的对 象是两个相邻近或相关联的事物 中易感知 、易 辨认、容 易引人注意的事物。
知 域 ,从 而构 建 了这 个 隐喻 。然而 ,事 物之 间 的差 异性 是 绝 红得 像 一 团 团 火 ,把人 们 的心也 给燃 烧 起 来 了 对 的 ,相似 性 是 相 对 的 ,这 种 相似 性 关 系 并 非纯 粹 是 客观 事
( 4)我 像风 筝一样 ,不 能远走 高飞 ,痛苦无 奈像秋
Baidu Nhomakorabea
赵 艳 芳 认 为 , 隐 喻 的 形 成 是 基 于 两 事 物 间 的 合 成 相 似 。在 隐 喻 结 构 中 ,将 两 种 通 常 看 来 毫 无 联 系 的事 物 相 提
() 1 运动 员像 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在 例 ( ) 中 , 施 喻 者 将 “ 动 员 ” 喻 为 “离 弦 的 2 0 ) 。事 物 间 的差 异 性 是绝 对 的 , 而相 似 性 是 相对 的 ,隐 1 运 06 箭 ” 。前 者 属 于 人 的 范 畴 ,后 者 属 于 工 具 的 范 畴 。 “ 弦 喻的构建是在差异 中突显两类事物的某种共有特 征或特性 , 离 的 箭 ”具 有 速 度 极 快 的特 点 , 在 赛 场 上 奔 跑 的 运 动 员 其 速 即异 中 求 同 。在 隐 喻 中 ,认 知主 体 通 过 主观 判 断和 选 择 , 使
隐喻和转喻对一词多义的影响
隐喻和转喻对一词多义的影响
摘要:一词多义是在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语言学家们对一词
多义也有过很多研究。在过去,人们经常从传统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他们更
注重一词多义产生的内部原因,而忽略了语言的外部因素,没有把握多义词的本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一词多义可以从外部因素来更合理地解释。本文从
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隐喻和转喻对一词多义的影响,得出结论:隐喻和转喻对
词义的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是形成一词多义现象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一词多义,隐喻,转喻
1.引言
在传统的修辞学中,隐喻和转喻是一种修辞观, 隐喻是把某物比成另一物并
且省略了比喻词的一种修辞表达方式。例如:Love is a red, red rose. 爱是
一朵红红的玫瑰。转喻是一个词被另一个和它关系密切的词代替的修辞方法。例如:He is fond of the bottle. 他喜欢喝酒。(用装酒的瓶子代替了酒)。隐
喻和转喻的恰当使用,可以使文学作品更有创意,令人印象深刻。所以,人们通
常认为只有诗人和文学家能善用隐喻和转喻。而自从1980年,Lakoff和
Johnson合作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后,人们开始改变对隐喻的看法,
不再把它简单的当成一种语言的修辞方法,而更多的是从认知角度来看待它。随
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需要表达的抽象的概念和想法日益增多,而产生的新词是有
限的,这就需要给已有的旧词增加新的意思来表达新的想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
度看,隐喻和转喻是人们表达抽象观念的重要工具。因此,隐喻和转喻是词义扩
隐喻与转喻——认知的两大基石
我们的思想 , 成我们的判断 , 语言结构化 , 而具 有巨大 形 使 从
隐喻研究 在西 方历 史 中可谓源 远流 长 , 但在 2 0世纪 以
前都 停 留 在语 言层 面研 究 , 进 入 认 知 领 域 。 未
的语言生成Baidu Nhomakorabea 。隐喻 中的喻体 对说话 者或 听话 者来说 要 比
本 体 更 为 熟 悉 。在 两 者 发 生 互 动 反 应 时 , 常 是 更 为 熟 悉 的 通
语 言 学 运 动 的 一 个 标 志 。 可 见 , 言 和 思 维 、 知 之 间有 着 ” 语 认
密不可分的关系 , 言反映着 我们认 识 、 语 了解 及表达 我们 周 围的世界和经验的途径 。在 语言 中能找 到人类 认知 的基 本 途径吗?认 知语 言学中隐喻和转喻是认知 的两个最 典型 、 最
重 要 的 途 径 , 谓 是 人 类 认 知 的两 大基 石 。 可 二 隐 喻 是 认 知途 径
生活 中是无处 不在的 , 不但在语 言中 , 而且在思想 和行 为 中, 我们赖 以进行思 考和 行动 的 日常概念 系统 , 本质 上也 基 在
本 上 是 隐 喻 性 的 。 ( ) 喻 是 认 知 的根 本 方 法之 一 二 隐 隐 喻 不 是 语 言 的 表 面 现 象 , 是 深 层 的认 知 机 制 , 织 它 组
转喻与隐喻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心理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转喻与隐喻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心理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隐喻和转喻的概念
从人类社会的语言实践来看,在日常的交际语言及诗词歌赋中都会运用隐喻或转喻来表达感情。从认知语言学来看,它不仅是人类表达语言的主要表现,也是最为基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更是扩展词义的实现要素。通常来讲,隐喻以及转喻都被视为修辞学中的两种手段,之前的主流语言学家将隐喻与转喻划入到语言异体形式。但是,从认知语言学来看,隐喻以及转喻表达属于人类语言表达现象,也应将其纳入在语言研究中。它们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两种最基本的语言认知方式。
语言学在解释语言时运用了与众不同的理论,认为隐喻和转喻是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效途径,并且在日常生活的语言沟通
以及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隐喻将相似性当成了自身的认知基础,从而为人类认识宇宙万物以及自身之间搭建关联域。
而且出现了两个有密切关联的概念域,其中之一为始源域,也可以被称作始发模型,其二为目标域,也可以被叫做目的模型.目标域或始源域在形成关联是相互而存在的,而且分别形成了各种的概念网络体系,包括了人类在认知该事物之前的经验以及概念。从隐喻来看,目标域以及始源域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关联,它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脑中的认知语境。人类系统化的认知结构形成了认知语境,它涵盖了语言上下文、直接场合、社会心理表征以及知识等。与目标域(本体)相对比而言,说话者或听话者要要更为熟悉隐喻的始源域(喻体)。但是,在二者形成关联以及发生互动反应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激活与日常观念相关的联想系统。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人们通常比较熟悉的事物映射到人们不太熟悉的事物上(在结构与内容方面)。这样一来,隐喻就可以为人们深入把握目标域的特点以及结构提供较大帮助,人类的认知功能也因此而形成。隐喻在此过程中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特征的过程,它表现为人们利用所熟悉的事物,从而不断认识、把握未知事物,深入理解已知事物的活动。从此处可以看出,隐喻这种独特的认知结构系统涵盖了动态以及静态特征两种。在这两个个概念域基础之上而机械能的关联与投射活动,使得人们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人类社会自身以及外部世界。以下用实例说明:(1)论争是战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3. 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
• 根据标准一,隐喻通常用于描写,而转喻通常用于 指称。李国南(2001:163)指出,隐喻在于“喻”, 转喻在于“代”,前者描述,后者指称。然而通过 前面的实例分析得知,很多情况下,它会既是隐喻 又是转喻,并且二者可能相互作用。
• 所以,功能标准不能成为区分标准。
实例分析 下面两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明隐喻和转喻既可用于指称,如(1),又可 用于述谓,如(2),其中A是转喻,B是隐喻:
隐喻 • 其最早的定义于Aristotle(1932,Fyfe译)的 《诗学》: 隐喻是一个新奇的应用,要么从属(genus) 到种(species)的应用,要么是从种到属的 应用,或者是通过类比从 一个种到另一个种 或其他的应用。
隐喻的基本特征
• 语义冲突是隐喻产生的基本条件,也是隐喻的突出 特点之一。(束定芳,2002)
(如:John is a lion.不管其被视为隐喻还是转喻,其功 能都是将一实体的典型特征用于另一实体上。)
3. 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
• 根据标准四,隐喻映射倾向于单向映射,而 转喻映射通常是可逆的。
• 而在通感形容词中,映射却是可逆的: 如听觉和视觉之间:“loud music” →“loud color” 和“bright color” →“bright music”.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探析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探析
隐喻与转喻同为日常言语中普遍的语言现象,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和转喻不再仅仅是语言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和推理过程,渗透到了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本文從认知功能角度出发,分析了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据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标签:隐喻转喻认知语言学
一、形式与功能
自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创立之后,形式主义语言学便成为语言学中占主流地位的流派。形式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天赋论,把语言能力看成是人具有的一种生物属性,一旦接触了适当的语言事实就有一套语法演化出来。而功能主义语言观认为语言系统是适应人类的需要而发生、发展的,因此,语言现象的解释必须到语言的功能中寻找。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形式主义语言学的根本区别可以归结为对有机体之间的语言现象的强调,即强调人的谈话总是在相互之间进行这一现象,而非仅仅强调人能说话这一机体内的能力。因此,这一取向决定了两者研究中心的差异。
功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社会、认知、语用、语篇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代表进行分析。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认知语言学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全新的导向。它主要包括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这构成了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认知语法主要用“象征单位”和“识解”分析语言的各个单位,从语素到句子。传统上隐喻和转喻被看作是应用最广的修辞手段,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学语言现象。随着认知语言学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转喻和隐喻不仅仅是语言手段,更是一种认知和推理过程。当代认知语言学把隐喻和转喻看作是同样重要的认知机制,影响着我们的知识结构。
第三章 概念的隐喻与转喻-1
• 30) We are out of trouble now.
• TROUBLE AS CONTAINER
•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
• 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 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 谈论另一概念。
• IDEAS (or MEANINGS) ARE OBJECTS
• 25)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有所下降。
• MORE IS UP; LESS IS DOWN.
• 顺接原则(principle of good continuation)
• 在识别和记忆事物时,人们倾向于寻找有规律、变 化小的整体。
• 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
• Metonymy is a cognitive process in which one conceptual entity, the vehicle, provides mental access to another conceptual entity, the target, within the same domain, or ICM.
隐喻才是最重要的。”(Ungerer & Schmid 1996: 117)
• 莱考夫(1980)把隐喻看做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
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metaphoric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
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 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 谈论另一概念。
TIME IS MONEY I don’t have the time to give you.
How do you spend your time these days? 一寸光阴一寸金 我们何不省点时间,现在就吃饭呢?
Basic correlations: guide us in understanding the events and actions in the world around us. ‘cause<>effect’, action/change<>motion…
Culture-dependent evaluations: restricted to the members of a specific culture.
映射(Mapping)
隐喻不仅是根据对具体事物的认知模式来认识和 构造对其他事物的认知模式,而是将整个认知模 式的结构、内部关系转移,这种转移被称为源模 式向目标模式结构的映射。
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是思维相互作用的 产物。它以已知喻未知、以熟悉喻不熟悉,以简 单喻复杂、以具体喻抽象,以通俗喻科学。
Second stage(1930-1960): Focus on the structure and meaning of metaphor. This is a period of time that regard as the transitory stage between the study of metaphor as rhetoric devices and the study of metaphor as a cognitive model. Main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stage are R. Jakobson, E. Benveniste and M. Black.
Three stages of Metaphors studies
Initial stage(300BC-1920s): During this stage,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 are studied as kinds of rhetoric devices. Aristotle, who first began to study the properties and functions of Metaphor, defined metaphor as the Transference of meaning between concepts in her book Rehetoric and Poetry.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stages are Aristotle, Quintilian…
①一般而言,隐喻的源域为具体范畴,而目标域是后认知的具体范畴或抽 象范畴,而不是相反。
②常规隐喻是一个语言集团文化和经验的沉淀。人们根据经验和文化传统 来选择源域。
③源域与目标域之间形成一定的隐喻结构网,同一源域可以隐喻多个目标 域,
LIFE IS A JOURNEY, AN ARGUMENT IS A JOURNEY 同一目标域也可以由多个源域隐喻。
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
The ship is coming into view. VISUAL FIELDS AS CONTAINERS
Are you in the race on Sunday? RACE AS CONTAINER There is a lot of land in Kansas. AREAS AS CONTAINERS How did you get into window-washing as a profession? THE ACTIVITY OF WASHING AS CONTAINER We are out of trouble now. TROUBLE AS CONTAINER
Third stage( 1970-now):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 are regarded as cognitive models and been studied within multidisciplinary fields.
相似原则(principle of similarity)
Metaphor involves using words from one domain to talk about the other. The domain from which words been selected is called the source domain, and the domain been described is regarded as the target domain.
常规隐喻(conventional or dead metaphors)
“……通过长期建立的常规关系而无意识进入语 言的隐喻才是最重要的。”(Ungerer & Schmid 1996: 117)
莱考夫(1980)把隐喻看做是人们思维、行为和 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 (metaphorical concept or conceptual metaphor)。
IDEAS (or MEANINGS) ARE OBJECTS LINGUISTIC EXPRESSIONS ARE CONTAINERS COMMUNICATION IS SENDING It’s hard to get that idea across to him. It’s difficult to put my ideas into words. ARGUMENT IS WAR He attacked every week point in my argument.
突显原则(principle of prominence)
人们的注意力更容易观察和记忆事物比较突显的方面。
相似原则&顺接原则是隐喻的认知原则。 接近原则&凸显原则是转喻的认知原则。
好的语言是一种圆满的实现,能表达人的感知本 身所不能表现的事情。——查理
语言学上,把由于两个事物的特征上所存在的某 一类似之处,而用指一个事物的词来指代另一个 事物的演变方式叫做隐喻(Metaphor)。
人们容易将相同或相似的东西看做是一个单位。这 一原则在概念和语言的形成中是最重要的原则。
顺接原则(principle of good continuation)
在识别和记忆事物时,人们倾向于寻找有规律、变化 小的整体。
接近原则(principle of proximity)
在认知上,距离相近的事物容易被看做是一个单 位。
Metaphor not only used for poetic effect, also enables human beings to understanding and describing abstract things. And the source domains tend very often to be concrete, things that we can experience directly. While the target domains tend to be abstract.
AN ARGUME源自文库T IS A JOURNEY, AN ARGUMENT IS A BATTLE, AN ARGUMENT IS A CONTAINER, AN ARGUMENT IS A BUILDING
结构隐喻
方位隐喻
实体隐喻
常规隐喻
创新隐喻
文学隐喻
科学中的隐喻
转喻定义
1. Lakoff & Johnson ( 1980)
03
Metaphors as a way of thinking: examples from science and politics
04
Pragmatic applications of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a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His acts being seven ages...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下馆子/上饭店 Do metaphors or metonymies only exist in literature? What kind of roles that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 do in our daily life?
创新隐喻
来源于文学家个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文学隐喻 THE WORLD IS A STAGE THEORIES/ARGUMENTS ARE BUILDINGS His theory has thousands of little rooms and long winding
corridors. 出于表达新事物的需要——科学中的隐喻
Metonymy has primarily a referential function, that is, it allows us to use one entity to stand for another. […] It also serves the function of providing understanding.
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
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 HIGH STATUS IS UP; LOW STATUS IS DOWN RATIONAL IS UP; EMOTIONAL IS DOWN CONSCIOUS IS UP; UNCONCIOUS IS DOWN A meeting has been planed for next Wednesday. Now,
隐喻的抽象认知能力来源于对两个概念的“相似(
similarity)”的认知。
映射域即人脑中两个概念建立相似性的地方。
Three major components of mapping scopes:
Image schemas: firmly grounded in our bodily experiences, are the most probably shared by all human beings. ‘in-out’
Chapter3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metonymies
主讲人:
Outline
01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 from figures of speech to cognitive models
02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 as cognitive instruments
Let’s move the meeting forward two days. When does the meeting take place?
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
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My fear of insects is driving my wife crazy. It will take a lot of patience to finish this book. The ugly side of his personality comes out under pressure. The pressure of his responsibilities caused his brea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