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尾部巨大脊索瘤一例(参照资料)

合集下载

脊索瘤1例报告

脊索瘤1例报告

查 见 第 三 骶 椎 以 下 完 全 破 坏 , 约 8e m×1 m ×1 m 大 小 0e 0e
( 稿 E期 :20 收 t 0 2年 2月 2 8日 )
的肿 物 向盆 腔 内 突 出 ,并 压 迫 直 肠 及 盆 腔 组 织 , 肿块 内 有 钙
化 阴影 ,包 膜 部 分 被 破 坏 ( 图 2 。诊 断 为 骶 尾 部 脊 索 瘤 。 见 ) 治 疗 经 过 :于 2 0 0 0年 l 0月 1 1日在 全 身 麻 醉 下 行 脊 索 瘤 切 除 术 。 术 前 在 直 肠 内 放 置 肛 管 ,作 为 术 中 的 导 引 ,避 免 剥 离 时 损 伤 直 肠 …。 病 人 首 先 取 仰 卧 位 , 在 左 下 腹 作 斜 切 口 ,经 腹 膜 外 结 扎 双 侧 髂 内 动 脉 及 骶 中 动 脉 ,沿 直 肠 后
在 人 群 中 的 流 行 不 可 低 估 ,值 得 提 醒 医学 界 同 行 对 本 病 加
深 认 识 , 引 起 重 视 ,特 别 是 对 临 床 上 一 般 情 况 较 差 、J J ll t_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道 症 状 与 体 征 较 突 出 、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明 显 增 加 而 抗 感 染 治
维普资讯
42 8
新 医学 2 0 0 2年 8月 第 3 3卷 第 8期
内 有 幼 虫 移 行 , 又 有 成 虫 寄 生 , 主 要 I 表 现 和 辅 助 诊 断 I 缶床
均 支持 该 病 ,但 由 于 主 诊 医 生 对 本 病 的 认 识 不 足 而 延 误 诊
脊 索瘤 1 例报告
浙 江 温 岭 市 第二 人 民 医院 骨 伤 科 ( 15 2 370 )

骶骨肿瘤误诊1例报告

骶骨肿瘤误诊1例报告

骶骨肿瘤误诊1例报告骶骨肿瘤比较少见,文献报告原发肿瘤中以脊索瘤最多见,继发肿瘤中以转移瘤最多1。

由于骶骨肿瘤的发病率低,很难在一个医院内积累足够多的病例。

因而,对于发生于骶骨的肿瘤的类型分布及特点,国内外尚无系统的研究。

尤其作为基层医院,此类病例更为少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常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者前列腺增生等其他系统疾病,甚至行手术治疗。

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骶骨肿瘤误诊患者报告如下。

患者朱某某,男,74岁,农民,主诉“腰痛伴左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3月”于2016.05.28入院。

患者既往曾因“胃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因右侧股骨头坏死行“右髋关节置换术”。

此次入院前3月出现腰部疼痛,伴左下肢大小腿后外侧放射性疼痛麻木,在当地医院经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腰4-5椎间盘突出症,并行腰椎融合术,术后患者自觉左下肢疼痛减轻,腰骶部疼痛较前加重,多次行腰椎正侧位片及腰椎CT检查,均考虑腰椎术后疼痛,嘱卧床休息及口服“曲马多”等止痛药物对症治疗。

后患者感腰骶部疼痛持续加重,尤以夜间较重,口服药物逐渐无明显效果,为求进一步明确疼痛原因,转至我院。

入院后查体:平车推入,消瘦面容,腰部可见一长约10cm纵行手术瘢痕,腰部活动明显受限,腰5-骶1棘突处压痛阳性,空心叩击痛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双侧阴性(80°),股神经牵拉试验双侧阴性,骨盆挤压及分离试验均阳性,双下肢反射、皮肤感觉及肌力均正常。

追问病史,患者近期体重下降约10kg,重新阅片,自带术前腰椎CT即可见骶骨有破坏影,高度怀疑骶骨肿瘤,完善检查,肿瘤系列:CEA6.67ng/ml,CA199>1967U/L(明显增高),粪便潜血弱阳性,胸部正位片示:左肺可见斑点状及斑片状阴影,建议行CT检查,骨盆正位片示:骶骨、髂骨广泛性骨质破坏,请作进一步检查。

腰椎CT示:骶骨、髂骨及腰椎广泛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多考虑转移瘤可能,腹部超声示:胆囊大,腔内未见异常回声,左肾囊肿,前列腺大,图像考虑前列腺增生,肝胰脾右肾未见异常,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尿常规、血沉、肝肾功、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诊断骶尾部脊索瘤一例

超声诊断骶尾部脊索瘤一例

超声诊断骶尾部脊索瘤一例
王伟群;石梅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1996(003)003
【摘要】患者男,50岁,蒙族。

因骶尾部包块术后1年复发,来我院就诊。

查体:骶尾部偏右臀触及一大小15cm×34cm的隆起包块,质硬,活动度差,有压痛并向右腿部放射。

B超检查:骶尾部及右臀部探及一大小15.3cm×32cm×6.9cm哑铃形中低回声反射区,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骶尾部呈分叶状低回声区。

【总页数】2页(P178-179)
【作者】王伟群;石梅
【作者单位】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8.104
【相关文献】
1.骶尾部脊索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例 [J], 刘建业;张云峰;苏明华;周再华
2.超声诊断骶尾部脊索瘤1例 [J], 孙怀玉
3.VSD技术治疗骶尾部脊索瘤一例 [J], 徐凯;魏永鸽;崔正军;黄器伟
4.超声诊断胎儿骶尾部外生性畸胎瘤一例 [J], 李子桢
5.骶尾部脊索瘤肢体多发性转移治疗一例报道(英文) [J], Jing Peng;Li
Min;Xianliang Zhang;Hong Duan;Yi Wen;Chongqi Tu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巨大单发腰骶椎骨软骨瘤一例

巨大单发腰骶椎骨软骨瘤一例
志, 2 0 0 2 , 4 ( 2 O ) : 2 2 8 — 2 2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1 2 )
6 0 8.
海南 医学 2 0 1 4 年2 月第 2 5 卷第 4 期
Ha i n a n Me d J , F e b . 2 0 1 4 , V o 1 . 2 5 , No .4
通讯作者 : 杜秀藩 。E — m a i l : l o wm j 4 1 7 @1 6 3 . c o n r
图 1 患者腰骶部皮肤外观 , 可清晰的见到圆球状后侧 突起( 箭头所指)
胞胞 浆 内 , 且形态 、 大 小 均较 接 近 而极 易混 淆 。马 尔 者 、 持续性高热 、 黄疸 、 全血细胞减少 、 抗生 素治疗无 尼菲青霉菌大 小不一n , 腊肠状 , 有1 ~ 2 个 紫红色小 效 的患者应考虑有深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 尽早行骨 核, 且中间可见一浅染 的横膈膜 。杜 氏利 氏曼原虫内 髓涂 片排 查 以明确 诊 断 。
海南 医学 2 0 1 4 年2 月第 2 5 卷第 4 期
Ha i n a n Me d J , F e b .2 0 1 4 , Vo 1 . 2 5 , No . 4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3 — 6 3 5 0 . 2 0 1 4 . 0 4 . 0 2 3 7

参 考 文 献
[ 1 ] 丛 玉 隆, 李顺 义, 疑 难病 细胞 诊 断[ M] . 北 京: 人民 卫生 出版社 ,
2 0 0 8 : 8 5 — 8 6 .
[ 2 ]莫 武宁, 邓卓霖, 片宝文, 等. 用 糖原染色 鉴别骨髓涂 片中马尔 尼 菲青 霉菌 、 荚膜 组织胞 浆菌及 黑热 病卡 十 利 小体 [ J ] . 临床 检验 杂

【每周一读】骶尾部典型病例分享,值得收藏!

【每周一读】骶尾部典型病例分享,值得收藏!

【每周一读】骶尾部典型病例分享,值得收藏!西府医学影像平台西府现泛指中国陕西省宝鸡市及其周边部分地区。

这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青铜器之乡”、也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

这里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深厚。

西府医学影像微信公众平台,就诞生在这块灵秀之地上,是中国陕西宝鸡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官方平台。

简要病史•男,64岁•主诉:骶尾部疼痛2月余•现病史:2月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感骶尾部疼痛,坐位时疼痛明显,不伴下肢麻木、放射痛,无大小便障碍,夜间疼痛明显,口服止痛药物效果不佳。

•既往史:(-)。

影像资料病理结果肉眼所见:灰红色不整形软组织。

大小4.5*3*1.5cm,一面光滑,一面粗糙,切面灰红色质脆;镜下所见:瘤细胞胞浆丰富,空泡状,细胞中-重度异型,核分裂不常见,弥漫分布于粘液样基质中,呈分叶状排列;病例诊断: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脊索瘤免疫组化:CK(),Vimentin(),S-100(-),GFAP(-),Ki-67(8%),EMA(),P63(-)概述好发于脊柱两端,脊索出现在人胚胎发育早期,后期被脊柱取代,但是位于颅底蝶枕部及脊柱骶尾部的部分不完全消退。

脊索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发病年龄峰值在40~60岁,男性多见,男女患者比约为2∶1.影像表现•X线发现病变,好发部位的骨质破坏•CT、MR好发部位的溶骨性破坏或膨胀性破坏,偶见反应性骨质硬化,骨破坏区软组织肿块形成,肿块与正常骨分界不清,灶内残留骨碎片或钙化灶;•MR上T1WI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形态不规则中等均匀强化,蜂房状、颗粒状,持续强化可能是肿瘤细胞或黏蛋白有吸附Gd-DTPA作用。

鉴别诊断'①骨巨细胞瘤:骶骨肿瘤中,巨细胞瘤发生率仅次于脊索瘤而居第2位。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四肢长骨骨端多见,发生于骶骨者相对较少,其特征性表现是膨胀性、偏心性的骨质破坏,常见“皂泡征”。

②神经鞘瘤:病灶多位于骶骨上方,呈圆形、长条形或哑铃状,椎间孔扩大,脊椎椎管内神经鞘瘤易囊变, MRI 表现为 T1WI呈低或低、等混和信号,T2WI呈高或高低混合信号;增强后多伴或不伴有瘤内分隔的周围性强化。

骶尾部巨大脊索瘤一例

骶尾部巨大脊索瘤一例

骶尾部巨大脊索瘤一例【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77-01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低恶性肿瘤,国外的数据统计显示它的发病率在百万分之一以下,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4%[1,2]。

目前认为脊索瘤的来源是胚胎发育残留的脊索细胞,所以脊索瘤细胞在很多方面有着上皮-间充质细胞的双重表现。

脊索瘤最常发生在骶骨(50%)、颅底(35%)以及脊柱(15%)等中轴骨部位,男女发病比率约为2∶1。

目前手术切除依然是处理脊索瘤的主要手段,鉴于脊索瘤低度恶性的特点,在脊索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中需要完整的把肿瘤切除,尽量做到干净的安全切缘。

本例患者采用后方入路完整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干净、彻底。

1 典型病例1.1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因摔伤至臀部疼痛,活动受限2天入院。

患者2天前不慎摔倒,臀部着地,当时感觉臀部胀痛,活动或仰卧位时疼痛加重,侧卧位疼痛缓解。

体查:脊柱四肢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骶尾部压痛(+),叩痛(+),双下肢肌力Ⅴ级,肌张力不高,痛触觉存在,双膝反射、踝反射存在,病理征(-)。

1.2 检查结果1.2.1腰椎正侧位及骶尾椎正侧位片(图1)显示S4及以下骶椎中部骨棘消失,隐约可见局部骨质破坏区,L1-3椎体右侧可见明显骨赘影,局部骨皮质勾勒欠清,腰骶角增大,持重线前移。

诊断:S4及以下骶椎及L1-3改变,性质待定;腰椎退行性变;不稳定型腰椎。

1.2.2腹部及盆腔增强CT扫描(图2)显示S3-5骶骨呈溶骨性破坏,骶管内见软组织块影,上下范围约为S3-Co1,盆腔内见球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96mm ×99mm,其内见条片状钙化灶及低密度坏死灶,软组织块影自S4-5右侧骨质破口余椎管内软组织相连。

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

腹部脏器未见明显异常征象。

诊断:盆腔肿块,考虑为脊索瘤。

1.2.3骶尾椎MRI扫描(图3)显示盆腔内球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96mm×99mm,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其内可见条片状钙化影及低密度坏死灶。

VSD技术治疗骶尾部脊索瘤一例

VSD技术治疗骶尾部脊索瘤一例
中国美 容医学2 0 1 5年5月第2 4 卷第 9 期 C h i n e s e J o u na r l o f Ae s t h e t i cMe d i c i n e . Ma y . 2 0 1 5 . V o 1 . 2 4 . No . 9

个案 报道 ・
V S D技术 治疗骶尾部脊索 T h e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Z h e n g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5 2 , He n a n , C h i n a )
V o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i c a l Co l l e g e, Z h e n g z h ou 4 5 0 0 5 2, He n an , Ch i n a ; 3. B u r n s a n d R e p ai r Re c on s t r u c t i o n
Ab s t r a c t :0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V S D t e c h n i q u e f o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s a c r o c o c c V g e a l c h o r d o ma
o b s e r v a t i o n .r e c o r di n g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c l i n i c a J d a t a . Re s u I t s T h e p a t i e n t s we r e 3 t i me s o f VS D a f t e r t r e a t men t ,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wo u n d h e a l i n g e f f e c t . Co n c l u s i on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t h e f i el d o f s u r g i c a l

骶骨脊索瘤误诊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骶骨脊索瘤误诊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骶骨脊索瘤误诊1例报告及脊索瘤文献复习。

张健患者, 女, 50 岁。

双侧臀部及右下肢疼痛6个月入院。

查体: 脊柱生理弯曲正常,腰骶部扣痛,无放射痛,格棘突间无压痛,椎旁肌无压痛,臀上皮神经无压痛,鞍区针刺觉正常,双下肢感觉、肌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肛门指诊:未检。

影像检查:1、X线:骶2椎体骨质破坏,结构模糊, 未见明显骨质硬化及钙化影( 图1、2)。

2、CT: 骶1、2、3椎体及左侧骶骨翼骨质破坏, 局部可见硬化边,其内可见多发骨嵴影,部分边界不清,软组织肿块形成,椎管破坏,( 图3) 。

3、MRI:骶1、2、3椎体及左侧骶骨翼骨质破坏,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影,呈不均匀长T1长T2高FS信号,大小约6.8cm×5.8cm×6.8cm,骶管破坏,明显受压变窄。

首先考虑脊索瘤,请结合临床除外神经源性肿瘤。

手术所见: 手术骶1、2、3椎体、椎板部分骨质破坏, 骶前可见软组织肿物, 切面灰白,质韧, 与直肠无明显粘连。

病理回报: 梭形细胞肿瘤,考虑为神经源性。

图1 图2图3图4讨论脊索瘤为一少见的骨肿瘤, 发病率很低, 占所有原发骨肿瘤的1%~ 4%。

脊索瘤易发生于成人, 50 岁后发病率高, 偶尔在25岁以前发病, 位于骶尾部者, 一般在40~ 70 岁之间, 位于蝶枕部者, 大多数在30~ 60 岁之间。

好发于男性, 男女比为2:1。

脊索瘤几乎全部累及中轴骨,绝大多数发生在骶尾部( 50%) , 其次为颅底蝶枕联合区( 35%~40%) , 10%~ 15%发生在脊椎[1] 。

发生在中轴骨之外,有学者称之为外周脊索瘤(chordoma periphericum)[1.12.13]。

称之为Dabska[13]于1977年报道了10例,并首次称之为周围型脊索瘤(chordoma periphericum)。

周围型脊索瘤好发生在青少年和成人,一般位于肢端软组织,位置深在,邻近肌腱、滑膜或发生于末梢管状骨内【12.13】。

骶尾椎脊索瘤

骶尾椎脊索瘤

骶尾椎脊索瘤病程描述:男,55岁,进行性后背部疼痛一年。

MR可见一15.6 x 2.5 x 11.9-cm较大分叶状肿块,与肌肉比T2呈不均匀高亮信号,T1呈低或等信号,增强后呈不均质强化,内含强化分隔。

病变内有局灶性高信号,可能为出血。

此肿块累及盆腔,从骶骨远端、尾骨区域到直肠周围间隙到臀部皮下脂肪,同样直肠陷窝亦见累及。

此肿块骶骨紧贴皮下,延伸至肛门但无明显侵及。

病变压迫直肠前部但无明确侵及,邻近臀肌内侧但无侵及。

肿块起源于骶骨下部及尾骨蔓延至椎管远端,此区域血管清楚显示,未见肿大淋巴结。

诊断思路脊索瘤影像学表现:•平片上脊索瘤常表现为骶骨或单个–多个椎体肿块并不均匀骨质破坏,可累及椎间隙,神经孔扩大。

骨质硬化常见,占一半以上。

•CT较平片能更好的显示骨质破坏的程度,常表现为较大软组织肿块,与骨质破坏不成比例。

冠状位可更好显示神经孔的侵及。

肿块内钙化可更好显示,骶骨脊索瘤钙化达90%以上,而在椎体脊索瘤钙化不常见。

有时可见囊变坏死或出血。

增强后呈轻度–中度强化。

•MRI 总体上比CT更好的显示脊索瘤的范围及周围结构的受侵情况。

MR上脊索瘤可见多发分隔,在T2较椎间盘呈高信号。

肿块内可见无定形钙化。

T1上肿块多信号多不均匀,与骨髓比呈低或中等信号。

增强后呈不均质不同程度强化,可从轻度–显著强化。

临床表现MR可见一15.6 x 2.5 x 11.9-cm较大分叶状肿块,与肌肉比T2呈不均匀高亮信号,T1呈低或等信号,增强后呈不均质强化,内含强化分隔。

病变内有局灶性高信号,可能为出血。

此肿块累及盆腔,从骶骨远端、尾骨区域到直肠周围间隙到臀部皮下脂肪,同样直肠陷窝亦见累及。

此肿块骶骨紧贴皮下,延伸至肛门但无明显侵及。

病变压迫直肠前部但无明确侵及,邻近臀肌内侧但无侵及。

肿块起源于骶骨下部及尾骨蔓延至椎管远端,此区域血管清楚显示,未见肿大淋巴结。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包括脊索瘤、软骨肉瘤、骶尾部畸胎瘤、骨巨细胞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及转移瘤。

骶尾溶骨性破坏软组织肿物--脊索瘤

骶尾溶骨性破坏软组织肿物--脊索瘤

病史:患者,男,55岁,因腰骶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5天入院。

查体:腰骶部压痛阳性,腰部活动受限。

如图1-14(图1-2为DR骶尾骨正侧位,图3-7为骶髂关节CT骨窗轴位、软组织窗轴位、骨窗矢状位、软组织窗矢状位,图8-14为MR 图像依次为T1WI轴位、T1WI矢状位、T2WI轴位、T2WI矢状位、T2WI 压脂矢状位、T1WI增强冠状位、T1WI增强矢状位)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基础解剖影像图15图16图17图15-16所示为正常骶尾骨DR正侧位图像,黄色箭头所示为髂骨,白色箭头所示为骶尾骨,棕色箭头所示为骶髂关节面,蓝色箭头所示为第4腰椎及附件。

所见骶髂关节间隙未见增宽或变窄,关节面光滑,所见诸骨骨皮髓质界清,未见异常密度影。

图17为所示正常骶髂关节CT骨窗轴位,黄色箭头所示为髂骨,白色箭头所示为骶骨。

骶髂关节间隙未见增宽变窄,关节面光滑,骨皮质显示为高密度影,内部髓腔为低密度影,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周围肌肉显示清晰。

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图18-22所示为正常骶髂关节MR图像,依次为T1WI轴位、T2WI 压脂像轴位、T2WI冠状位、T2WI压脂像冠状位、T2WI压脂像矢状位,黄色箭头所示为骶髂关节,蓝色箭头所示为骶骨,白色箭头所示为第4腰椎,因所选示例为正常年轻人,所见椎间盘内自由水含量高,呈稍高信号,棕色箭头所示为椎管内脑脊液呈高信号,其内见多条终丝呈细丝状低信号,T1WI及T2WI图像中因皮下脂肪及骨松质富含脂肪成分显示为高信号,同层面压脂像显示为低信号,对比骨皮质因富含钙质成分均显示为低信号。

图1图2DR正侧位(图1-2):骶椎大部分及尾骨上部正常形态消失,呈溶骨性破坏,似见软组织密度影(蓝色箭头)。

图3图4图5图6CT平扫(图3-4骨窗矢状位、图5-6骨窗冠状位):骶椎大部分及尾椎上部正常形态消失,呈溶骨性破坏,可见巨大软组织肿物影(棕色箭头),最大层面为10x12X15cm,密度欠均匀,边界尚清,边缘可见少许斑片钙化影,肿物略向盆腔内突出。

VSD技术治疗骶尾部脊索瘤一例

VSD技术治疗骶尾部脊索瘤一例

VSD技术治疗骶尾部脊索瘤一例目的:探讨VSD技术治疗骶尾部脊索瘤伴褥疮创面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疗效。

方法:采用在我科收治的1例骶尾部脊索瘤伴褥疮创面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记录并分析整理临床相关数据。

结果:经对该患者进行持续3次VSD技术治疗后,术后创面恢复效果显著。

结论:该技术在外科治疗领域,尤其是难治性创面方面有显著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SD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sacrococcygeal chordoma with bedsore wound disease,contraindication and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In a case of sacrococcygeal chordoma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with bedsore wound patients,treatment and observation,recording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3 times of VSD after treatment,postoperative wound healing effect. Conclusion The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surgical treatment,especially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refractory wounds.Key words:sacrococcygeal chordoma;bedsore;vacuum sealing drainage脊索瘤较为罕见,属于中低度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1%~4%。

因进展缓慢,故老年人多发,男性多于女性。

骶尾部脊索瘤

骶尾部脊索瘤

2021/6/3
5
【影像诊断】 骶尾部脊索瘤
2021/6/3
6
【讨论】
脊索瘤为胚胎脊索残余的低度恶性肿瘤, 脊索瘤多发生于中轴骨两端,即脊柱两端 及其附近部位,这与脊索的组织发生学有 密切关系:脊索一般出现在人胚胎发育早 期,到了胚胎发育后期即逐渐被脊柱所取代, 而位于颅底碟枕部及脊柱骶尾部的部分脊 索组织常在胚胎后期和出生后仍不完全消 退而残留下来,故这2个部位为脊索瘤的好 发部位。
脊索瘤起源于骨内,除有骨质破坏外,常形成软组织包块, 后者多呈分叶状,因有假性包膜,边界比较清楚
2021/6/3
8
脊索瘤的影像表现
X线平片及CT①溶骨性破坏:一种表现为受累的骨质完全性溶 骨性破坏消失,另一种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区内残留粗细、不规则 的骨嵴。②骨质呈膨胀性改变:受累骨质向两侧膨胀性破坏,其 间可见网格状或大小不等的破坏;破坏区周围骨皮质尚存,但不 完整。③肿瘤破坏区钙化病灶。④软组织肿块:软组织块影大小 不等,有的巨大软组织块影压迫邻近的组织或器官引起不同的临 床症状。⑤骨破坏区边缘部分硬化:硬化主要见于肿瘤破坏区的 残留近端的骶骨。残留的骶骨近端并非完全性的硬化,仅表现为 一部分,其余的部分可不规则或模糊表现。⑥恶变征像:大多数 的脊索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表现为低度恶性,但有少数的脊索 瘤可发展很快,表现为恶性程度很高。CT增强扫描,病变均有 轻中度强化。
2021/6/3
9
MR:肿瘤边界清楚,边缘无低信号硬化环,肿瘤在T1 WI常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则呈较高或高信 号,多数肿瘤信号都欠均匀,T1WI和T2WI可分别 出现高信号或低信号区,前者可能与亚急性期出血或粘 液蛋白含量较高有关,后者则常为纤维间隔、钙化和含 铁血黄素等成分所致。纤维间隔呈长短不一的条状低 信号,位于粘液基质之间,后者在T2WI呈高信号,部 分肿瘤甚至可以纤维间隔和粘液基质为主,病变呈多小 叶状,较为典型增强扫描,病变均有不均匀性或筛网样

胎儿骶尾部巨大恶性畸胎瘤1例

胎儿骶尾部巨大恶性畸胎瘤1例

胎儿骶尾部巨大恶性畸胎瘤1例李姝汶;陈玉清;何荣霞【期刊名称】《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年(卷),期】2016(027)003【总页数】2页(P277-278)【作者】李姝汶;陈玉清;何荣霞【作者单位】730030甘肃兰州,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产科;甘肃省兰州市团结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30030甘肃兰州,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孕35+3周,近2周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伴心慌、气短、不能平卧,于2015年5月7日就诊于当地卫生院,6:00开始规律宫缩,10:40宫口开全,于11:20在会阴保护下胎儿头及双肩娩出后崁顿于阴道无法娩出,胎儿死亡,考虑梗阻性难产,立即转至本院。

患者末次月经2014年9月1日,预产期2015年6月8日。

患者为少数民族,孕期未行产检。

入院急查B超提示,宫内有一约12 cm×27 cm混合回声,内有骨质回声与胎体连接,无法经阴道娩出,遂于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纵切口剖宫产术,纵行切开子宫,未见羊水,胎盘附着于子宫底前壁,徒手剥离胎盘,宫腔内有一约27 cm×15cm×14 cm包块与胎儿臀部项链,用电刀环形切开连接,取出包块,并自阴道娩出女性死胎(图1),术后切开包块见其内有发育畸形胎儿组织,胎盘组织,骨片。

术后病理学检查:发育畸形胎儿;纤维组织内有较多软骨,原始神经管,皮肤附件,腺腔,符合恶性畸胎瘤。

图1 胎儿骶尾部巨大恶性畸胎瘤讨论胎儿骶尾部畸胎瘤是一种罕见的胎儿先天性肿瘤,发生率为1/40 000~1/35 000,75%发生于女婴[1]。

多数学者认为胎儿骶尾部畸胎瘤起源于胚胎原条的原结,正常情况下原条及原结最终消失,当原结不消失而持续存在时,可在骶尾部不规律发育形成畸胎瘤。

由于原结内含有多能干细胞,因此,肿瘤组织可包含有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来源的各种组织。

骶尾部畸胎瘤绝大部分为良性,约占80%,恶性者约占12%[2]。

1例骶骨脊索瘤的个案护理

1例骶骨脊索瘤的个案护理

1例骶骨脊索瘤的个案护理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省济宁市;272000【摘要】脊索瘤是常见的骶骨肿瘤,是低度恶性肿瘤,局部复发率较高。

原发性骶骨肿瘤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左右。

脊索瘤多发于骶骨和颅底鞍区,累及周围骶神经,患者会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行走功能障碍。

脊索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通过采取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体位、切口的护理,及早开展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防止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骶骨脊索瘤护理措施1.个案资料患者侯XX,男,77岁,住院号:1392182,2020年3月19日因骶尾部及会阴区疼痛20天,以“骶尾部脊索瘤”收入院。

现病史: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骶尾部及会阴区疼痛不适,呈针刺疼,活动时加重,休息时缓解,伴小便不畅。

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以“骶尾部脊索瘤”收入院。

无既往史。

骶尾部压痛、叩击痛,会阴区感觉减退(部分区域痛觉过敏),肛门收缩力减弱,下肢无明显皮肤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IV-V级,膝腱反射:右(+),左(+),双侧巴氏征(+)。

治疗:患者入院疼痛评分5分,遵医嘱给予镇痛治疗,完善各项检查后于2020年3月28日在全麻下行骶尾部肿瘤切除术,由于切口位于肛门周围,给予头孢曲松预防感染,持续引流管引流,于4月3日出现腹泻,每天腹泻数十次,蒙脱石散止泻效果不佳,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至4月13日患者仍有腹泻,加用洛哌丁醇、双歧杆菌;术后第17天,体温38.7℃,给予药物降温,抽血培养+药敏,白细胞:11.3 HPF,白蛋白31.3g/L,更换头孢西丁,白蛋白静滴,积极控制感染。

4月26日腹泻较前好转,4月27日术后第30天,体温连续3日正常,停用抗生素。

患者于5月7日术后第39天出院,出院时体温36.5℃,已不再腹泻,切口愈合良好,持续导尿,告知1月后门诊复查,进一步指导功能锻炼和尿管护理,不适及时就诊。

2.护理措施及依据2.1 术前护理2.1.1 术前准备。

老年骶尾部脊索瘤1例

老年骶尾部脊索瘤1例

老年骶尾部脊索瘤1例
李铁军;丁中伟;何强
【期刊名称】《神经药理学报》
【年(卷),期】2009(026)004
【摘要】@@ 1 病例介绍rn患者女性,67岁,于2008-10月出现腰骶部疼痛,呈间竭性钝痛,进行性加重,以夜间为著,未予诊治.于2009-02月转为持续性钝痛,并出现二便排出困难.CT检查初步诊断为"骶尾部肿瘤"入院.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一般情况较好,骶尾部皮肤外观、色泽正常,压痛明显,未触及肿块.
【总页数】1页(P62-62)
【作者】李铁军;丁中伟;何强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骨二科,河北,张家口,075000;河北省崇礼县人民医院,河北,崇礼,07635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骨二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骶尾部神经脊索瘤1例 [J], 李庆;赵维安
2.骶尾部脊索瘤误诊肠易激综合征1例 [J], 陈建兴
3.骶尾部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影像学鉴别诊断 [J], 张静; 崔久法; 高传平; 刘桢; 和福; 徐文坚
4.臀上动脉穿支分叶肌皮瓣在骶尾部脊索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J], 韩夫;韩
军涛;胡大海;王洪涛;官浩;计鹏;胡晓龙;佟琳;张智;陈俏华;冯爱娜
5.骶尾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MRI和CT影像特点比较 [J], 李先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例罕见巨大骶骨脊索瘤患者的护理

1例罕见巨大骶骨脊索瘤患者的护理

1例罕见巨大骶骨脊索瘤患者的护理
高春红;彭凡
【期刊名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4(010)010
【摘要】骶骨肿瘤是一种早期不易被发现,手术难度大的疾病之一。

因其侵袭力强,解剖位置复杂,血运丰富,手术难度大。

常因术中控制不住出血而死亡。

且肿瘤巨大,压迫直肠、膀胱造成机械性梗阻,压迫坐骨神经使患者痛苦万分。

我科于2002年11月对1例巨大骶骨脊索瘤(25cm×20cm×18cm)进行了成功切除术。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976-977)
【作者】高春红;彭凡
【作者单位】430022,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430022,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巨大骶骨脊索瘤13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J], 李健;张颖;杨洁;柯金梅;邹春梅
2.21例巨大骶骨脊索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J], 赵艳立;孙国伟
3.1例骶骨巨大脊索瘤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 [J], 马文娟;周江红
4.巨大复发性骶骨脊索瘤术中大量输血补液的护理 [J], 师文;李红;陈艳
5.1例巨大骶骨脊索瘤切除术并行肿瘤栓塞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J], 于洋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骶椎脊索瘤1例报告

骶椎脊索瘤1例报告

骶椎脊索瘤1例报告
郭玉滨;黄庆山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6(012)005
【摘要】骶椎脊索瘤1例报告山东省莱芜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271100)郭玉滨,黄庆山脊索瘤是起源于错置或残留的胚胳性脊索组织,生长缓慢,是较为少见的一种肿瘤。

骶椎是多发部位。

现报告1例如下。

1病例简介患者女,28岁。

1994年11月初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腰骶...
【总页数】2页(P345-346)
【作者】郭玉滨;黄庆山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93
【相关文献】
1.不结扎髂内动脉的骶椎脊索瘤手术 [J], 李克坤
2.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附52例报告 [J], 梁柱德;宁金沛;庞彤
3.前后联合入路切除复发骶椎巨大脊索瘤6例 [J], 李大威;薛启祥
4.骶椎脊索瘤——关于“骶尾部疼痛、尿频尿急、便秘3个月”的病案讨论 [J], 蒋永和;欧阳细祖;刘爱萍
5.腰骶椎畸形伴无症状性左侧L_5/S_1椎间孔狭窄1例报告 [J], 侯黎升;白雪东;葛丰;何勍;阮狄克;程实;史丽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骶骨巨大骨巨细胞瘤1例

骶骨巨大骨巨细胞瘤1例

骶骨巨大骨巨细胞瘤1例
陈建波;陈忠达;马周鹏;童松林
【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
【年(卷),期】2009(12)6
【摘要】@@ 1病例资料rn患者,女,24岁.腰骶部胀痛不适2年、加重,伴下腹包块进行性增大、坠胀、尿频6个月余,于2008年6月14日入院.发病3个月后出现月经不调,无畏寒发热、尿急尿痛、肉眼血尿等异常.
【总页数】2页(P719-720)
【作者】陈建波;陈忠达;马周鹏;童松林
【作者单位】慈溪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慈溪,315300;慈溪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慈溪,315300;慈溪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慈溪,315300;慈溪市人民医院骨科,浙江,慈溪,31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8.1;R687.3
【相关文献】
1.骶骨巨大骨巨细胞瘤1例 [J], 林善平;伍四春
2.骶骨巨大骨巨细胞瘤1例 [J], 祁保国
3.高位骶骨截除术治愈骶骨巨细胞瘤一例报告 [J], 张新生; 于世民
4.2例骶骨骨巨细胞瘤病人行高位骶骨整块切除并3D打印假体重建术的护理 [J], 李亚灵;纪晓新
5.巨大骶骨骨巨细胞瘤患者MDT诊治报道 [J], 柳萌;徐雷鸣;董颖;陈兵;项建杰;王炜琴;付燕彪;林秾;黄鑫;潘伟波;严晓波;叶招明;严敏;杨迪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骶尾部巨大脊索瘤一例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77-01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低恶性肿瘤,国外的数据统计显示它的发病率在百万分之一以下,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4%[1,2]。

目前认为脊索瘤的来源是胚胎发育残留的脊索细胞,所以脊索瘤细胞在很多方面有着上皮-间充质细胞的双重表现。

脊索瘤最常发生在骶骨(50%)、颅底(35%)以及脊柱(15%)等中轴骨部位,男女发病比率约为2∶1。

目前手术切除依然是处理脊索瘤的主要手段,鉴于脊索瘤低度恶性的特点,在脊索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中需要完整的把肿瘤切除,尽量做到干净的安全切缘。

本例患者采用后方入路完整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干净、彻底。

1 典型病例
1.1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因摔伤至臀部疼痛,活动受限2天入院。

患者2天前不慎摔倒,臀部着地,当时感觉臀部胀痛,活动或仰卧位时疼痛加重,侧卧位疼痛缓解。

体查:脊柱四肢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骶尾部压痛(+),叩痛(+),双下肢肌力
Ⅴ级,肌张力不高,痛触觉存在,双膝反射、踝反射存在,病理征(-)。

1.2 检查结果
1.2.1腰椎正侧位及骶尾椎正侧位片(图1)显示S4及以下骶椎中部骨棘消失,隐约可见局部骨质破坏区,L1-3椎体右侧可见明显骨赘影,局部骨皮质勾勒欠清,腰骶角增大,持重线前移。

诊断:S4及以下骶椎及L1-3改变,性质待定;腰椎退行性变;不稳定型腰椎。

1.2.2腹部及盆腔增强CT扫描(图2)显示S3-5骶骨呈溶骨性破坏,骶管内见软组织块影,上下范围约为S3-Co1,盆腔内见球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96mm ×99mm,其内见条片状钙化灶及低密度坏死灶,软组织块影自S4-5右侧骨质破口余椎管内软组织相连。

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

腹部脏器未见明显异常征象。

诊断:盆腔肿块,考虑为脊索瘤。

1.2.3骶尾椎MRI扫描(图3)显示盆腔内球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96mm×99mm,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其内可见条片状钙化影及低密度坏死灶。

诊断:盆腔肿块,考虑为脊索瘤。

1.3 治疗
术前行胃肠道准备,术前一天行双侧髂内动脉、骶正中动脉栓塞术(图4)。

手术方法:全麻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骶尾部做Y形切口,直径约8cm,逐层暴露至骶骨,两旁到骶髂关节,向下骨膜下剥离出尾骨,切除Co1,分离出肿块包膜,切断骶尾部到会阴部肌肉,内外切断部分梨状肌,用咬骨钳打开S3
椎板,暴露S3、S4神经根,保护双侧S3神经根,沿S3椎体后缘向前打断,分离椎体前方肿块,完整剥离出肿块(图5),双侧S4神经根切断,冲洗伤口,放置泰宁、明胶海绵,骶骨用髓内封闭,置管引流,逐层缝合伤口。

1.4术后病理检查(图6):肿块大小为11×10×7cm,包膜尚完整,切面灰红灰褐色,可见明显出血坏死,质软,周围附部分骨组织。

镜下所见为脊索瘤,瘤组织侵犯骨组织。

诊断:脊索瘤,瘤组织侵犯骨组织。

目前脊索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是很清楚,但鉴于脊索瘤对于放化疗的不敏感性,目前,手术切除依然是脊索瘤治疗的首选方案。

研究显示脊索瘤手术后的局部复发以及生存率与手术中是否能够完整地切除瘤体有关,据Boriani报道,只采取放射治疗或者瘤体囊内
切除而未能完整地切除瘤体的患者在17-20 个月内全部出现局部复发,而完整切除瘤体的患者中,只有20%的患者在56-94个月内出现局部复发[3]。

手术入路选择对于肿瘤的彻底切除、减少术中出血和并发症及降低局部复发至关重要。

一般认为前方入路适用于S3以上高位肿瘤,且肿块向骶前生长者,以腹膜外途径较为常用。

当病灶位于S3节段及以远,后方入路效果满意,而对于病灶累及骶椎节段较高的患者,应选前后联合入路。

手术过程中尽量保留骶骨前面的骶前筋膜和软组织,这有利于阻挡肿瘤细胞穿越它进行扩散。

骶骨前方的重要结构如直肠、腰骶干、髂总血管及输尿管等解剖复杂,有时彻底切除肿瘤难度高、风险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而且肿瘤切除后功能重建难,并发症多,术中大量失血,直肠损伤,术后感染,伤口不愈,神经功能缺失等[4]。

骶骨及其周围的血液供应丰富,主要由髂内动脉的后干分支供应,骶正中动脉也给骶骨提供血供。

Hulen等[5]报道16例骶骨脊索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平均失血量
5000mL(1500~8000mL)。

Huth JF和Oda I等报道手术前进行肿瘤主要动脉血管栓塞可以使肿瘤血供减少,控制肿瘤边缘区的生长,而且瘤体萎缩,术中出
血量显著减少,并且有助于术中术野的清晰显露,确定肿瘤的界限而将肿瘤彻底切除,可有效提高骶骨脊索瘤的全部切除率[6]。

本例患者术前行双侧髂内动脉、骶正中动脉栓塞,术中出血量约为1600ml。

骶骨肿瘤应在彻底切除肿瘤的条件下,尽可能保留双侧
S1~2及至少一侧S3神经根,或一侧S1~3神经根。

Puri等[7]认为,如果术中保留双侧S3以上的神经根,则基本不会对括约肌功能造成影响。

本例患者双侧
S1~3神经根完整保存,术后大小便功能正常。

综上所述,骶尾部脊索瘤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术前行血管栓塞能有效的减少出血,术中应尽量完整切除肿瘤,并尽可能多的保留骶神经。

参考文献:
[1] Jemal A,Siegel R,Ward E,et al.Cancer statistics,2007[J].CA Cancer J Clin,2007,57:43-66.
[2] McMaster ML,Goldstein AM,Bromley CM,et al.Chordoma:Incidence and survival patterns in the United States,1973-1995[J].Cancer Causes
Control,2001,12:1-11.
[3] Bergh P,Kindblom LG,Gunterberg B,et
al.Prognostic factors in chordoma of the sacrum and
mobile spine:A study of 39 patients[J].Cancer,2000,88:2122-2134.
[4] Melton GB,Paty PB,Boland PJ,et al.Sacral resection for recurrent rectal cancer:analysis of morbidity and treatment results[J].Dis Colon Rectum,2006,49:1099-1107.
[5] Hulen C A,Temple H T, Fox W P,et al.Oncologic and functional out -come following sacrectomy for sacral chordoma [J].J Bone Joint Surg(Am),
2006,88(7)1532-1539.
[6] Hosalkar HS,Jones KJ,King JJ,et al.Serial 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large sacral giant-cell
tumors[J].Spine,2007,10:1107-1115.
[7] Puri Ajay,Agarwal MG,Shah Mandip,et
al.Decision making in primary sacral tumors[J].The Spine Journal,2009,9(5):396-4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