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2018孙子兵法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1创造的基础是(C)A.智能因素B.非智能因素C.知识D.精神人格2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
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C)。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勾股定理C.LED显示屏D.四大发明3人类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B)。
A.创造性动机B.创造性需求C.创造性行为D.创造性目标4创新方法的三阶段不包括(D)。
A.尝试法B.试错法C.头脑风暴法D.疑问法5赫曼全脑模型包括(ABCD)思维类型。
A.逻辑型B.空想型C.表现型D.纪律型【第二章】1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经说过: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B)。
A.人脉B.思维方式C.个人素质D.能力2爱迪生确定鱼雷形状时,既未作任何调查也未经任何计算,当即提出一种别人意想不到的办法,这突出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特征。
A.内容上的综合性B.视角上的灵活性C.对传统的突破性D.程序上的非逻辑性3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是把类似的问题拿来照搬,也因为这样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解题失误。
这属于(C)思维定式。
A.权威型B.习惯型C.直线型D.从众型4有的人喜欢跟别人唱对台戏,人家说东,他偏往西,好赌气,费了好大力气,走了许多弯路还不愿回头。
这属于(C)思维定势。
A.从众型B.习惯型C.偏执型D.局限型5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有(ABCDE)。
A.对传统的突破性B.程序上的非逻辑性C.思路上的新颖性D.视角上的灵活性E.内容上的综合性【第三章】1“新西兰动物园游客进笼“示众”狮群好奇围观。
”运用的是(C)思维。
A.横向B.发散C.逆向D.纵向2狐狸用了很多办法,说了很多好话,只为吃到乌鸦嘴里的肉。
运用的是(B)思维。
A.横向B.收敛C.发散D.纵向3作为两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有显著的区别,在作用上,(B)更有利于人们思维的广阔性、开放性。
2020智慧树,知到《孙子兵学与传统文化》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孙子兵学与传统文化》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孙子兵学与传统文化》(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孙子兵法》在中国传统兵学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
答案:对2、根据事迹判断,孙子与孔子不是同一时代人。
答案:错3、孙子出生和建功立业的国家有()。
A:齐国B:鲁国C:吴国D:越国答案:齐国,吴国第二章1、孙子在《计篇》中提出的五大战争要素即“五事”是:A:道天地将法B:道天地人法C:道天地将谋D:道天地诡法答案:道天地将法2、孙子《行军篇》中相敌的“相”正确意思是:A:观察B:丞相C:谋划D:算计答案:观察第三章1、历史上第一次将“奇正”概念用于军事领域并进行系统阐发的是:A:管子B:老子C:孔子D:孙子答案:D2、孙子“深入则专”思想出自:A:《九地篇》B:《作战篇》C:《地形篇》D:《用间篇》答案:A3、《孙子兵法》中专门讲地形的篇章有:A:《地形篇》B:《行军篇》C:《九变篇》D:《九地篇》答案:ABD4、《孙子兵法▪虚实篇》中提出了哪些在临战状态下侦察敌情的方法?A:策之而知得失之计B:作之而知动静之理C:形之而知死生之地D: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答案:ABCD5、兵以利动是指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地发动战争。
答案:B第四章1、《周易》十翼包括:A:《彖传》上下、《象传》上下B:《系辞传》上下、《文言传》C:《说卦传》《序卦传》D:《杂卦传》答案:ABCD2、五行的相生关系是:A:金生水B:水生木C:木生火D:火生土,土生金答案:ABCD3、被称作“三玄”的三大玄学经典是:A:《周易》B:《老子》C:《淮南子》D:《庄子》答案:ABD4、周公在《系辞上传》里说:“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答案:B5、“卦”由下而上构成,最下方的称为“初爻”。
答案:A第五章1、孔子是()学派的创始人。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A2、汉武帝接受了()建议,开始“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智慧树知到《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答案
绗?绔?鍗曞厓娴嬭瘯1銆併€婂啗蹇椼€嬪綋涓€滄鍒欎负钀モ€濈殑涓嬩竴鍙ユ槸锛?锛?绛旀锛氳鍒欎负闃?2銆併€婂瓩瀛愬叺娉曘€嬭癁鐢熶簬涓浗鐨勶紙锛?绛旀锛氭槬绉嬫垬鍥芥椂浠?3銆佸瓩瀛愮殑鐪熷疄鍚嶅瓧鏄?绛旀锛氬瓩姝?4銆佲€滃墠瀛欏瓙鑰咃紝瀛欏瓙涓嶉仐锛屽悗瀛欏瓙鑰咃紝涓嶈兘閬楀瓩瀛愩€傗€濆仛鍑鸿繖涓瘎浠风殑浜烘槸锛?锛?绛旀锛氳寘鍏冧华绗?绔? 鍗曞厓娴嬭瘯1銆佽绡囦腑鎵€璁茬殑鈥滀簲浜嬧€濈涓€浜嬧€滈亾鈥濓紝鍏跺惈涔夋槸鎴樹簤闇€瑕佸緱鍒拌皝鐨勬敮鎸?绛旀锛氫汉姘戠兢浼?2銆佷笅闈笉鏄€婂瓩瀛愬叺娉曘€嬪父鐢ㄤ笁澶х増鏈殑鏄紙锛?绛旀锛氬瓩瀛愰€氬吀3銆佽绡囧綋涓鈥滃皢鈥濈殑閫夋嫈鏍囧噯鎺掑湪绗簲浣嶇殑鏄紙锛?绛旀锛氫弗4銆佷笅闈㈠摢涓€夐」涓嶆槸璁$瘒褰撲腑鈥滀竷璁♀€濈殑鍐呭绛旀锛氭櫤璋嬪寮?5銆佲€滃叺鑰咃紝鍥戒箣澶т簨锛屾鐢熶箣鍦帮紝瀛樹骸涔嬮亾锛屼笉鍙笉瀵熶篃鈥濊繖鍙ヨ瘽涓€滃叺鈥濈殑鍚箟鏄?绛旀锛氭垬浜?6銆佲€? 鏁呯粡涔嬩互浜斾簨锛屾牎涔嬩互璁¤€岀储鍏舵儏鈥濅笅鍒椾笉灞炰簬鈥滀簲浜嬧€濈殑鏄?绛旀锛氬叺7銆併€婁綔鎴樼瘒銆嬪綋涓竴杈嗛潻杞﹂厤鏈夊+鍏靛灏戜汉绛旀锛?58銆佸湪鍙や唬鏀诲煄鎴樹腑锛岀浉姣斾簬瀹堝煄鏂癸紝鏀诲煄鏂逛竴鑸€岃█鐩稿闇€瑕佸叺鍔涳紙锛?绛旀锛氳緝澶?9銆併€婁綔鎴樼瘒銆嬪綋涓瓩瀛愭彁鍑虹殑鈥滄櫤灏嗏€濆垽鏂爣鍑嗘槸绛旀锛氬姟椋熶簬鏁?10銆佺幇浠f垬浜夊悗鍕や竴涓潪甯告槑鏄剧殑鐗圭偣鏄?绛旀锛氱墿璧勮€楃敤閲忚秺鏉ヨ秺澶?11銆佷笅鍒楁敾鍩庡伐鍏风殑浣滅敤鏄瀵熸晫鎯呯殑鏄?绛旀锛氬发杞?12銆佸叺瀛﹀法钁椼€婃垬浜夎銆嬬殑浣滆€呮槸鍝浗浜猴紙锛?绛旀锛氬痉鍥?13銆佺編鍥界殑鈥滃瓩瀛愭牳鎴樼暐鈥濈殑鏄富瑕佸弬鑰冧簡銆婂瓩瀛愬叺娉曘€嬩腑锛? 锛夌殑瑙傜偣鍒跺畾鐨勩€?绛旀锛氫笉鎴樿€屽眻浜轰箣鍏?14銆併€婅皨鏀荤瘒銆嬭涓鸿嫢鏈夊崄鍊嶄簬鏁屼汉鐨勫叺鍔涘垯閲囩敤鐨勬垬娉曟槸绛旀锛氬洿涔?15銆佲€滅櫨鎴樹笉娈嗏€濈殑涓婁竴鍙ユ槸锛? 锛?绛旀锛氱煡褰肩煡宸?绗?绔?鍗曞厓娴嬭瘯1銆併€婂舰绡囥€嬭涓猴紝鍦ㄦ垬浜変腑浣胯嚜宸扁€滀笉鍙儨鑰呪€濇槸閫氳繃锛? 锛夋潵瀹炵幇鐨勩€?绛旀锛氶槻瀹?2銆併€婂舰绡囥€嬭涓猴紝鈥滆儨鍏碘€濈殑琛ㄧ幇灏卞ソ鍍?锛? 锛?绛旀锛氫互闀掔О閾?3銆併€婂舰绡囥€嬭涓猴紝鍦ㄦ垬鐣ヨ繍绛硅繃绋嬩腑锛岀敱鈥滃湴鈥濆彲浠ユ帹瀵煎嚭绛旀锛氬害4銆併€婂娍绡囥€嬭涓猴紝瑕佽揪鍒扳€滄枟浼楀鏂楀鈥濈殑鏁堟灉锛屽垯闇€杩愮敤锛?锛?绛旀锛氬舰鍚?5銆佷笅闈笉灞炰簬涓浗鍙や唬鈥滀簲澹扳€濆綋涓殑鏄?绛旀锛氬挭6銆佸浜庘€滃姝b€濅綔鐢ㄨ〃杩版纭殑鏄紙锛?绛旀锛氣€滃姝b€濋兘鍙互鑾峰緱鑳滃埄7銆併€婂娍绡囥€嬭涓衡€滆鍔胯€咃紝鍏舵垬浜轰篃锛屽杞湪鐭斥€濊€屼笅闈㈤€夐」鍝竴涓€犵殑鈥滃娍鈥濇渶寮?锛? 锛?绛旀锛氬渾鐭崇疆浜庢枩鍧?8銆佸湪銆婅櫄瀹炵瘒銆嬪綋涓紝鐢ㄢ€滆櫄鈥濇潵浠h〃涓嶅埄鍥犵礌锛屼笅闈㈠摢绉嶅洜绱犲彲璁や负鏄€滆櫄鈥?锛? 锛?绛旀锛氬9銆佹垬浜変腑灏嗘晫浜衡€滅敱瀹炶浆铏氣€濈殑鏍规湰鍔炴硶鏄?绛旀锛氳嚧浜鸿€屼笉鑷翠簬浜?10銆佽櫄瀹炵瘒璁茬┒鈥滐紙锛変箣鑰岀煡寰楀け涔嬭鈥?绛旀锛氱瓥11銆併€婂舰绡囥€嬭涓烘垬鍦轰笂鏄惁鑳藉鍙栧緱鑳滃埄鏈€缁堝彇鍐充簬绛旀锛氭晫鏂?12銆佲€滃洜褰㈣€岄敊鑳滀簬浼楋紝浼椾笉鑳界煡鈥濅腑鈥滈敊鈥濈殑鍚箟鏄? 锛?锛?绛旀锛氭帾鏂?绗?绔? 鍗曞厓娴嬭瘯1銆佲€滃啗浜変箣闅锯€濋毦鍦?绛旀锛氫互杩備负鐩淬€佷互鎮d负鍒?2銆佸叕鍏?63骞达紝閭撹壘浼愯渶涓€鎴樺伔娓★紙锛夊彇寰楁垚鍔燂紝鏈€鍚庣伃浜¤渶鍥姐€?绛旀锛氶槾骞?3銆佸啗浜夌瘒璇粹€滀妇鍐涜€屼簤鍒┾€濇墍閫犳垚鐨勫悗鏋滄槸绛旀锛氬垯涓嶅強4銆佸湪鏃ユ湰鎴樺浗鏃朵唬锛屾墦鍑衡€滈鏋楃伀灞扁€滃啗鏃楃殑鍐涗簨瀹舵槸绛旀锛氭鐢颁俊鐜?5銆佸湪鍐涢槦娌荤悊鏂归潰锛屼綋鐜板湪绮剧灞傞潰鐨勬不鐞嗛」鏄? 锛?锛?绛旀锛氭不姘斻€佹不蹇?6銆併€婂啗浜夌瘒銆嬭涓猴紝鈥滈サ鍏靛嬁锛? 锛夆€?绛旀锛氶7銆佹槸鏁呮櫤鑰呬箣铏戯紝蹇呮潅浜庡埄瀹筹紝鏉備簬瀹宠€岋紙锛?绛旀锛氭偅鍙В涔?8銆佲€滃眳瀹夋€濆嵄锛屾€濆垯鏈夊锛屾湁澶囨棤鎮b€濆嚭鑷簬锛? 锛?绛旀锛氬乏浼?9銆併€婁節鍙樼瘒銆嬪瓩瀛愭彁鍑衡€滃皢鏈変簲鍗扁€濓紝鍏朵腑鈥滅埍姘戯紝鍙儲涔熲€濇槸锛? 锛夌殑鍋忓樊绛旀锛氫粊10銆併€婁節鍙樼瘒銆嬩腑鍑虹幇鐨勨€滃湲鍦版棤鑸嶏紝琛㈠湴浜ゅ悎鈥濊繕鍑虹幇鍦ㄣ€婂瓩瀛愬叺娉曘€嬬殑鍝竴绡?绛旀锛氫節鍦扮瘒绗?绔? 鍗曞厓娴嬭瘯1銆併€婅鍐涚瘒銆嬭涓猴紝鍦ㄥ钩闄嗗湴甯︽墡钀ョ殑鍘熷垯鏄?锛? 锛?绛旀锛氬墠姝诲悗鐢?2銆併€婅鍐涚瘒銆嬭涓猴紝澶勪簬涓嬮潰鍝鍦板舰搴旇椹笂绂诲幓锛屼笉瑕佸仠鐣?锛? 锛?绛旀锛氬鏂ユ辰3銆併€婅鍐涚瘒銆嬭涓衡€滃叺闈炵泭澶氫篃鈥濇渶涓昏鐨勫師鍥犳槸鍏靛憳杩囧蹇呯劧浼?锛? 锛?绛旀锛氱粰鍥藉閫犳垚宸ㄥぇ缁忔祹璐熸媴4銆佷綔鎴樼壒鐐逛负鈥?鎴戝厛灞呬箣锛屽繀鐩堜箣锛屼互寰呮晫锛涜嫢鏁屽厛灞呬箣锛岀泩鑰屽嬁浠庯紝涓嶇泩鑰屼粠涔嬧€濈殑鍦板舰鏄?锛? 锛?绛旀锛氶殬5銆佲€滃皢寮变笉涓ワ紝鏁欓亾涓嶆槑锛屽悘鍗掓棤甯革紝闄堝叺绾垫í鈥濇槸灏嗛鐨勫摢绉嶈繃澶憋紙锛?绛旀锛氫贡6銆佷笅鍒楀睘浜庛€婂瓩瀛愬叺娉曘€嬩腑鐨勭碂绮曟€濇兂鐨勬槸锛? 锛?绛旀锛氭柦鏃犳硶涔嬭祻锛屾偓鏃犳斂涔嬩护7銆佲€滅粷姘村繀杩滄按锛屽缁濇按鑰屾潵鈥濅腑鈥滃鈥濆瓧鐨勬剰鎬濇槸锛堬級绛旀锛氭晫浜?。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 智慧树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1、选择题:《军志》当中“止则为营”的下一句是()选项:A:行则为阵B:动若脱兔答案: 【行则为阵】2、选择题:《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选项:A:商朝B:春秋战国时代C:秦朝D:汉朝答案: 【春秋战国时代】3、选择题:孙子的真实名字是选项:A:孙武B:孙权C:孙中山D:孙膑答案: 【孙武】4、选择题:“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做出这个评价的人是选项:A:曹操B:毛泽东C:孙中山D:茅元仪答案: 【茅元仪】1、选择题: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选项:A:人民群众B:君主C:将领D:士兵答案: 【人民群众】2、选择题:下面不是《孙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选项:A:十一家注孙子B:武经七书C:孙子通典D:汉简本《孙子兵法》答案: 【孙子通典】3、选择题: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五位的是()选项:A:信B:仁C:智D:严答案: 【严】4、选择题: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七计”的内容()选项:A:智谋孰强B:法令孰行C:主孰有道D:赏罚孰明答案: 【智谋孰强】5、选择题:“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中“兵”的含义是选项:A:士兵C:武器D:战争答案: 【战争】6、选择题:“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下列不属于“五事”的是选项:A:道B:兵C:法D:地答案: 【兵】7、选择题:《作战篇》当中一辆革车配有士兵多少人选项:A:25B:75C:100D:10万答案: 【25】8、选择题:在古代攻城战中,相比于守城方,攻城方一般而言相对需要兵力选项:A:较多答案: 【较多】9、选择题:《作战篇》当中孙子提出的“智将”判断标准是选项:A:知彼知己B:速战速决C:务食于敌D:以患为利答案: 【务食于敌】10、选择题:现代战争后勤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选项:A:物资耗用量越来越少B:物资耗用量越来越多C:粮食耗用越来越多D:粮食耗用越来越少答案: 【物资耗用量越来越多】11、选择题:下列攻城工具的作用是观察敌情的是选项:A:巢车B:洞屋车C:冲车D:云梯车12、选择题:兵学巨著《战争论》的作者是哪国人选项:A:中国B:塞尔维亚C:德国D:奥匈帝国答案: 【德国】13、选择题:美国的“孙子核战略”的是主要参考了《孙子兵法》中()的观点制定的。
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1-13章)
第一章单元测试1、问题:跨文化研究应该既要注意它的文化之间的差异,但是更多的要注意差异下面之间能够沟通不同文化之间一些__的方面。
选项:A:本土性B:政治性C:共同性D:社会性答案: 【共同性】2、问题:要使一个文学经典成为世界上流通的文学经典,要采用__的语言。
选项:A:世界范围内流通的B:使用人数最多的C:历史最为悠久的D:书写最为简便的答案: 【世界范围内流通的】3、问题:比较文学从19世纪到20世纪,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当前都还是一个以西方为中心的一个学科,而__是当代的学者非常重要的一个认识。
选项:A:超越西方中心主义B:超越东方中心主义C:继续西方中心主义D:形成东方中心主义答案: 【超越西方中心主义】4、问题:17、18世纪以及近代所有西方人都认为自己的文化非常发达,他们是文明的代表,非西方则是落后的。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5、问题:世界文学是一个固定的概念。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6、问题:哈佛大学的大卫·丹穆若什在他的《什么是世界文学》一书中认为,超出本国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在世界上更广泛的范围内流通的作品,才是世界文学的作品。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7、问题:做一个好的比较文学学者,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8、问题:差异是使一个文化具备其独特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没有文化差异就没有独特的文化。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9、问题:哈佛大学的大卫·丹穆若什在《什么是世界文学》中认为世界文学是__。
选项:A:世界各国文学的总和B:世界范围内流通的文学C:西方经典文学D:非西方经典文学答案: 【世界范围内流通的文学】10、问题:___是使文学作品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通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
选项:A:翻译B:文学批评C:学术著作D:原著出版答案: 【翻译】第二章单元测试1、问题:爱默生所引领的_____,是一场思想与文化的解放运动,被誉为美国的文艺复兴。
智慧树知到《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2019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2019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单选题】(2分)《军志》当中“止则为营”的下一句是(行则为阵)2、【单选题】(2分)《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3、【单选题】(2分)孙子的真实名字是(孙武)4、【单选题】(2分)“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做出这个评价的人是(茅元仪)第一章1、【单选题】(2分)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人民群众)2、【单选题】(2分)下面不是《孙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孙子通典)3、【单选题】(2分)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五位的是(严)4、【单选题】(2分)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七计”的内容(智谋孰强)5、【单选题】(2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中“兵”的含义是(战争)6、【单选题】(2分)“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下列不属于“五事”的是(兵)7、【单选题】(2分)《作战篇》当中一辆革车配有士兵多少人(25)8、【单选题】(2分)在古代攻城战中,相比于守城方,攻城方一般而言相对需要兵力(较多)9、【单选题】(2分)《作战篇》当中孙子提出的“智将”判断标准是(务食于敌)10、【单选题】(2分)现代战争后勤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物资耗用量越来越多)11、【单选题】(2分)下列攻城工具的作用是观察敌情的是(巢车)12、【单选题】(2分)兵学巨著《战争论》的作者是哪国人(德国)13、【单选题】(2分)美国的“孙子核战略”的是主要参考了《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观点制定的。
14、【单选题】(2分)《谋攻篇》认为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则采用的战法是(围之)15、【单选题】(2分)“百战不殆”的上一句是(知彼知己)第二章1、【单选题】(2分)《形篇》认为,在战争中使自己“不可胜者”是通过(防守)来实现的。
2、【单选题】(2分)《形篇》认为,“胜兵”的表现就好像(以镒称铢)3、【单选题】(2分)《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地”可以推导出(度)4、【单选题】(2分)《势篇》认为,要达到“斗众如斗寡”的效果,则需运用(形名)5、【单选题】(2分)下面不属于中国古代“五声”当中的是(咪)6、【单选题】(2分)对于“奇正”作用表述正确的是(“奇正”都可以获得胜利)7、【单选题】(2分)《势篇》认为“认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而下面选项哪一个造的“势”最强(圆石置于斜坡)8、【单选题】(2分)在《虚实篇》当中,用“虚”来代表不利因素,下面哪种因素可认为是“虚”(动)9、【单选题】(2分)战争中将敌人“由实转虚”的根本办法是(致人而不致于人)10、【单选题】(2分)虚实篇讲究“(策)之而知得失之计”11、【单选题】(2分)《形篇》认为战场上是否能够取得胜利最终取决于(敌方)12、【单选题】(2分)“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中“错”的含义是(措施)第三章1、【多选题】(2分)“军争之难”难在(以迂为直;以患为利)2、【单选题】(2分)公元263年,邓艾伐蜀一战偷渡(阴平)取得成功,最后灭亡蜀国。
2020智慧树知到《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完整答案】2020智慧树知到《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军志》当中“止则为营”的下一句是( )答案:行则为阵2、《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 )答案:春秋战国时代3、孙子的真实名字是答案:孙武4、“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做出这个评价的人是 ( )答案:茅元仪第2章单元测试1、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答案:人民群众2、下面不是《孙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 )答案:孙子通典3、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五位的是( )答案:严4、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七计”的内容答案:智谋孰强5、“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中“兵”的含义是答案:战争6、“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下列不属于“五事”的是答案:兵7、《作战篇》当中一辆革车配有士兵多少人答案:258、在古代攻城战中,相比于守城方,攻城方一般而言相对需要兵力( )答案:较多9、《作战篇》当中孙子提出的“智将”判断标准是答案:务食于敌10、现代战争后勤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答案:物资耗用量越来越多11、下列攻城工具的作用是观察敌情的是答案:巢车12、兵学巨著《战争论》的作者是哪国人( )答案:德国13、美国的“孙子核战略”的是主要参考了《孙子兵法》中( )的观点制定的。
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14、《谋攻篇》认为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则采用的战法是答案:围之15、“百战不殆”的上一句是( )答案:知彼知己第3章单元测试1、《形篇》认为,在战争中使自己“不可胜者”是通过( )来实现的。
答案:防守2、《形篇》认为,“胜兵”的表现就好像 ( )答案:以镒称铢3、《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地”可以推导出答案:度4、《势篇》认为,要达到“斗众如斗寡”的效果,则需运用 ( )答案:形名5、下面不属于中国古代“五声”当中的是答案:咪6、对于“奇正”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答案:“奇正”都可以获得胜利7、《势篇》认为“认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而下面选项哪一个造的“势”最强 ( )答案:圆石置于斜坡8、在《虚实篇》当中,用“虚”来代表不利因素,下面哪种因素可认为是“虚” ( )答案:寡9、战争中将敌人“由实转虚”的根本办法是答案:致人而不致于人10、虚实篇讲究“( )之而知得失之计”答案:策11、《形篇》认为战场上是否能够取得胜利最终取决于答案:敌方12、“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中“错”的含义是 ( )答案:措施第4章单元测试1、“军争之难”难在答案:以迂为直、以患为利2、公元263年,邓艾伐蜀一战偷渡( )取得成功,最后灭亡蜀国。
智慧树知到中华国学(南开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华国学(南开大学)章节测试答案才智树知到中华国学(南开高校)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中华国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学术。
"对这句话的解释不妥当的一项是:A、"中华"一词主要是文化概念B、"中华"一词主要是种族概念C、"传统"是指在古今有重大影响的内容D、"学术"是指系统性的学问我的答案:B2、当前流行的国学概论著作主要有三种形式。
下面哪一项不在这三种形式之内:A、以四部之学为框架的形式B、兼顾四部之学与现代学术分科的形式C、以经学为中心的形式D、以古代社会思潮为脉络的形式我的答案:C3、关于本课程的宗旨,下面哪一种阐述最为妥当:A、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学问,为现实生活供应借鉴B、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学问,为国家政治需要服务C、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学问,以便牢记历史D、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学问,以便传承历史我的答案:A4、关于本课程内容的基本格局,下面哪两种表述比较合适:A、以儒家经学为核心B、勾画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C、先秦时代以诸子学说为核心D、秦汉以后以儒道佛三教为框架我的答案:CD5、从"导论"的内容看,本课程最突出的特色是:A、思想性强,可以丰富人生才智B、历史感强,利于了解中华文化C、形式活泼,显得不太枯燥乏味D、内容全面,有利于宏观的熟识我的答案:A6、阅读下面的史料: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誥王若曰猷大誥爾多邦越爾禦事弗吊天降割於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沖人嗣無疆大曆服弗造哲迪民康依据上述史料,下面哪一条最能概括其中心思想:A、周武王驾崩B、周初三监之乱C、周公将讨伐三监之乱D、周公诰命诸侯:周人的统治患病了危机我的答案:D第一章测试1、《易经》这部古老的文献,最初主要用于:A、学习B、龟卜C、蓍筮D、战斗我的答案:C2、我们今日所见的《易经》,是由多少卦、多少爻组成的:A、八卦B、四十八爻C、六十四卦D、三百八十四爻我的答案:CD3、在汉代,以京房为代表的易学家继承了"易传"的传统,进展出一套繁琐简洁的方法,用以推算祸福吉凶。
2020智慧树知到《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完整答案】2020智慧树知到《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军志》当中“止则为营”的下一句是( )答案:行则为阵2、《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 )答案:春秋战国时代3、孙子的真实名字是答案:孙武4、“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做出这个评价的人是 ( )答案:茅元仪第2章单元测试1、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答案:人民群众2、下面不是《孙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 )答案:孙子通典3、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五位的是( )答案:严4、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七计”的内容答案:智谋孰强5、“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中“兵”的含义是答案:战争6、“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下列不属于“五事”的是答案:兵7、《作战篇》当中一辆革车配有士兵多少人答案:258、在古代攻城战中,相比于守城方,攻城方一般而言相对需要兵力( )答案:较多9、《作战篇》当中孙子提出的“智将”判断标准是答案:务食于敌10、现代战争后勤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答案:物资耗用量越来越多11、下列攻城工具的作用是观察敌情的是答案:巢车12、兵学巨著《战争论》的作者是哪国人( )答案:德国13、美国的“孙子核战略”的是主要参考了《孙子兵法》中( )的观点制定的。
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14、《谋攻篇》认为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则采用的战法是答案:围之15、“百战不殆”的上一句是( )答案:知彼知己第3章单元测试1、《形篇》认为,在战争中使自己“不可胜者”是通过( )来实现的。
答案:防守2、《形篇》认为,“胜兵”的表现就好像 ( )答案:以镒称铢3、《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地”可以推导出答案:度4、《势篇》认为,要达到“斗众如斗寡”的效果,则需运用 ( )答案:形名5、下面不属于中国古代“五声”当中的是答案:咪6、对于“奇正”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答案:“奇正”都可以获得胜利7、《势篇》认为“认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而下面选项哪一个造的“势”最强 ( )答案:圆石置于斜坡8、在《虚实篇》当中,用“虚”来代表不利因素,下面哪种因素可认为是“虚” ( )答案:寡9、战争中将敌人“由实转虚”的根本办法是答案:致人而不致于人10、虚实篇讲究“( )之而知得失之计”答案:策11、《形篇》认为战场上是否能够取得胜利最终取决于答案:敌方12、“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中“错”的含义是 ( )答案:措施第4章单元测试1、“军争之难”难在答案:以迂为直、以患为利2、公元263年,邓艾伐蜀一战偷渡( )取得成功,最后灭亡蜀国。
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1-13章)
第一章单元测试1、问题:跨文化研究应该既要注意它的文化之间的差异,但是更多的要注意差异下面之间能够沟通不同文化之间一些__的方面。
选项:A:本土性B:政治性C:共同性D:社会性答案:【共同性】2、问题:要使一个文学经典成为世界上流通的文学经典,要采用__的语言。
选项:A:世界范围内流通的B:使用人数最多的C:历史最为悠久的D:书写最为简便的答案:【世界范围内流通的】3、问题:比较文学从19世纪到20世纪,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当前都还是一个以西方为中心的一个学科,而__是当代的学者非常重要的一个认识。
选项:A:超越西方中心主义B:超越东方中心主义C:继续西方中心主义D:形成东方中心主义答案:【超越西方中心主义】4、问题:17、18世纪以及近代所有西方人都认为自己的文化非常发达,他们是文明的代表,非西方则是落后的。
选项:A:对B:错答案:【错】5、问题:世界文学是一个固定的概念。
选项:A:对B:错答案:【错】6、问题:哈佛大学的大卫·丹穆若什在他的《什么是世界文学》一书中认为,超出本国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在世界上更广泛的范围内流通的作品,才是世界文学的作品。
选项:A:对B:错答案:【对】7、问题:做一个好的比较文学学者,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
选项:A:对B:错答案:【对】8、问题:差异是使一个文化具备其独特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没有文化差异就没有独特的文化。
选项:A:对B:错答案:【对】9、问题:哈佛大学的大卫·丹穆若什在《什么是世界文学》中认为世界文学是__。
选项:A:世界各国文学的总和B:世界范围内流通的文学C:西方经典文学D:非西方经典文学答案:【世界范围内流通的文学】10、问题:___是使文学作品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通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
选项:A:翻译B:文学批评C:学术著作D:原著出版答案:【翻译】第二章单元测试1、问题:爱默生所引领的_____,是一场思想与文化的解放运动,被誉为美国的文艺复兴。
2018超星《孙子兵法》与执政艺术章节期末答案
《孙子兵法》认为,将者具有智、信、仁、勇和()等特点。
“将者”有“勇”的表现不包括()。
将才高于将德的人不能重用的。
()著有《孙子注》的是()。
人类思想史上三大智慧奇书包括()。
孙武的著述除了《孙子兵法》,还有一部《司马法》。
()《孙子兵法》“胜”的层面包括()。
毛泽东所写的“老三篇”包括()。
“利”在“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而止”中是指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哪一项是对作战时“天时、地利、人和”重要性的正确排序?()下面哪项不属于《孙子兵法》的战略目的?()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的能力是执政能力。
()下列哪一项是“战”的前提?()哪种军事理论即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汉武帝曾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军队的哪一级建立党支部?()下列哪种军事思想表现在联合国的成立中?()孙武的全胜层次包括()。
实际或者潜在的力量可以由联盟来分散。
()下面哪种特点体现在“无约而请和者”中?()下面哪种特点体现在“辞强而进驱者”中?()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是()。
谁是中国最早的女间谍?()下面哪一项是《孙子兵法》中最重要的字?()执政者要从自身的情况,盟友、对手或其他立场来思考问题。
()刘邦更重视人的权利是刘邦与项羽的不同,这也是其制胜之道。
()谁提出“管理最早是从军队学来的”?()下面哪一项是对于国君最重要的?()间谍战的开山之作是孙子兵法的第()篇。
杜牧认为可以被收买的七种人包括()。
外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是孙子兵法中的五间。
()强调情报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条件的是()。
情报工作的原则包括()。
情报人员服从命令的意识,减少其自主权力是为了保证情报工作的机密性。
()情报是不可以再用的资源,时效性很强。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句话是孙子说的。
()下面哪一项是我们党对于市场应有的态度?()哪一年成立了美国网军?()网络战成为当代战争的重点,重视网络对民情民意的影响。
()改革开放带来政治腐败,所以因此停止改革。
智慧树知到《孙子兵法》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孙子兵法》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孙子兵法产生于多少年前?()A:500B:1000C:2500D:3000正确答案:25002、《孙子兵法》作者是孙武,他是春秋末期哪里人?()A:吴国B:齐国C:楚国D:越国正确答案:齐国3、孙武在吴国受到了谁的重用?()A:吴王阖闾B:吴王夫差C:吴王僚D:吴王寿梦正确答案:吴王阖闾4、孙武刚到吴国后,结识了一个重要的朋友,他是哪位?()A:孔子B:老子C:墨子D:伍子胥正确答案:伍子胥5、以下哪本书不属于《武经七书》?A:孙子兵法B:吴子兵法C:孙膑兵法D:尉缭子正确答案:孙膑兵法,尉缭子第二章1、纵横学派的创始人是谁?()A:韩非子B:鬼谷子C:墨子D:老子正确答案:鬼谷子2、现代历史上的哪一位伟人对《孙子兵法》很是推崇和精通,并将其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A:孙中山B:周恩来C:毛泽东D:习近平正确答案:毛泽东3、晁衡、吉备真备在哪个朝代为官十几年后将《孙子兵法》等中国的典籍传到了日本?()A:明朝B:清朝C:宋朝D:唐朝正确答案:唐朝4、《孙子兵法》的问世比《长征记》要早多少年?()A:一百多年B:十几年C:两百多年D:一千多年正确答案:一百多年5、鬼谷子以孙子兵法教的学生都有谁?()A:曹操B:孙膑C:庞涓D:韩非子正确答案:孙膑,庞涓第三章1、唐朝的哪位诗人认为有人把《孙子兵法》缩写成了十三篇?()A:杜佑B:杜甫C:杜牧D:李白正确答案:C2、《三十六计》出现是在什么时候?()A:明末清初B:战国时期C:春秋末期D:秦朝正确答案:A3、以下对《孙子兵法》的性质描述是不准确的?()A:实力致胜论B:是一种阳谋C:讲究的是在战略上采取哲学思维的方式D:方法制胜论正确答案:D4、以下哪一篇不属于《孙子兵法》十三篇?()A:《作战篇》B:《九形篇》C:《用间篇》D:《九变篇》正确答案:D5、《十一家注孙子》版本的十一个著名人物都包括?()A:李筌B:孙膑C:曹操D:杜佑正确答案:ACD第四章1、从孙子开篇首句“兵者,国之大事”可以看出孙子战争视的最大特点是什么?()A:好战B:重战C:重兵D:其他三项都错误正确答案:B2、争霸战争是春秋时期战争的主要形态。
孙子兵学与传统文化(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滨州学院
第一章测试1.《孙子兵法》在中国传统兵学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
A:错B:对答案:B2.根据事迹判断,孙子与孔子不是同一时代人。
A:错B:对答案:A3.孙子出生和建功立业的国家有()。
A:齐国B:越国C:鲁国D:吴国答案:AD4.被齐相晏婴誉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的良将是:A:田穰苴B:鲍叔牙C:孙膑D:孙武答案:A5.孙子生活在:A:春秋末期B:春秋初期C:战国末期D:战国初期答案:A第二章测试1.孙子在《计篇》中提出的五大战争要素即“五事”是:A:道天地诡法B:道天地将法C:道天地将谋D:道天地人法答案:B2.孙子《行军篇》中相敌的“相”正确意思是:A:丞相B:谋划C:观察D:算计答案:C3.以下属于孙子为将“五德”内容的是:A:忠B:智C:勇D:信答案:BCD4.孙子兵法关于知的内容包括:A:尽知全知B:知常知变C:知彼知己D:知天知地答案:ABCD5.孙子用将的“五德”标准体现了德才兼备原则。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历史上第一次将“奇正”概念用于军事领域并进行系统阐发的是:A:老子B:管子C:孔子D:孙子答案:D2.孙子“深入则专”思想出自:A:《九地篇》B:《作战篇》C:《用间篇》D:《地形篇》答案:A3.《孙子兵法》中专门讲地形的篇章有:A:《地形篇》B:《九变篇》C:《行军篇》D:《九地篇》答案:ACD4.《孙子兵法 ·虚实篇》中提出了哪些在临战状态下侦察敌情的方法?A: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B:作之而知动静之理C:策之而知得失之计D:形之而知死生之地答案:ABCD5.兵以利动是指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地发动战争。
A:对B:错答案:B第四章测试1.《周易》十翼包括:A:《说卦传》《序卦传》B:《杂卦传》C:《彖传》上下、《象传》上下D:《系辞传》上下、《文言传》答案:ABCD2.五行的相生关系是:A:水生木B:金生水C:木生火D:火生土,土生金答案:ABCD3.被称作“三玄”的三大玄学经典是:A:《淮南子》B:《周易》C:《庄子》D:《老子》答案:BCD4.周公在《系辞上传》里说:“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孙子兵学与传统文化(山东联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滨州学院
孙子兵学与传统文化(山东联盟)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滨州学院第一章测试1.《孙子兵法》在中国传统兵学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
参考答案:对2.根据事迹判断,孙子与孔子不是同一时代人。
参考答案:错3.孙子出生和建功立业的国家有()。
参考答案:齐国;吴国4.被齐相晏婴誉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的良将是:参考答案:田穰苴5.孙子生活在:参考答案:春秋末期第二章测试1.孙子在《计篇》中提出的五大战争要素即“五事”是:参考答案:道天地将法2.孙子《行军篇》中相敌的“相”正确意思是:参考答案:观察3.以下属于孙子为将“五德”内容的是:参考答案:智;勇;信4.孙子兵法关于知的内容包括:参考答案:尽知全知;知常知变;知彼知己;知天知地5.孙子用将的“五德”标准体现了德才兼备原则。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历史上第一次将“奇正”概念用于军事领域并进行系统阐发的是:参考答案:孙子2.孙子“深入则专”思想出自:参考答案:《九地篇》3.《孙子兵法》中专门讲地形的篇章有:《地形篇》;《行军篇》;《九地篇》4.《孙子兵法 ·虚实篇》中提出了哪些在临战状态下侦察敌情的方法?参考答案: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作之而知动静之理;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形之而知死生之地5.兵以利动是指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地发动战争。
参考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周易》十翼包括:参考答案:《说卦传》《序卦传》 ;《杂卦传》;《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2.五行的相生关系是:水生木;金生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3.被称作“三玄”的三大玄学经典是:参考答案:《周易》;《庄子》;《老子》4.周公在《系辞上传》里说:“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参考答案:错5.“卦”由下而上构成,最下方的称为“初爻”。
参考答案:对第五章测试1.孔子是()学派的创始人。
参考答案:儒家2.汉武帝接受了()建议,开始“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智慧树孙子兵法章节真题及答案及解析
智慧树孙⼦兵法章节真题及答案及解析绪章1【单选题】(2分)《军志》当中“⽌则为营”的下⼀句是A.⾏则为阵B.动若脱兔2【单选题】(2分)《孙⼦兵法》诞⽣于中国的A.商朝B.春秋战国时代C.秦朝D.汉朝第⼀章计篇1【单选题】(2分)《孙⼦兵法》⼀共多少篇A.10篇B.11篇C.12篇D.13篇2【单选题】(2分)下⾯不是《孙⼦兵法》常⽤三⼤版本的是A.⼗⼀家注孙⼦B.武经七书C.孙⼦通典D.汉简本《孙⼦兵法》3【单选题】(2分)“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索其情”下列不属于“五事”的是A.道B.兵C.法D.地第⼆章作战篇1【单选题】(1分)照课中所讲“不擒⼆⽑”是指战场上不抓获什么样的⼈A.⽼⼈与⼩孩B.⽼百姓C.⼠兵D.将军2【单选题】(1分)《作战篇》认为,当战争爆发时在本国征⽤兵员服役应怎么做A.应该根据战场需要多次征兵B.最好⼀次性将兵员征⾜3【多选题】(2分)作战篇中讲的“胜敌⽽益强”的具体⽅法有哪些A.奖励⼠卒B.速战速决C.取⽤于敌D.优待俘虏4【单选题】(1分)对于《孙⼦兵法》中提出的“速战速决”与⽑泽东提出的“持久抗战”理论所产⽣的⽭盾,是因为《孙⼦兵法》中的“速战速决”理论是站在()⾓度来说的。
A.进攻B.防守第三章谋攻篇1【单选题】(1分)按照《司马法》记载“全旅为上,破旅次之”中的⼀“旅”为多少⼈A.12500⼈B.500⼈C.100⼈D.5⼈2【单选题】(1分)⼆战结束以后,美国与苏联进⾏军备竞赛当中最重要的⼀种武器是A.卫星B.航空母舰C.核武器D.激光武器3【单选题】(1分)有中国影星范冰冰参与拍摄的美国影⽚是A.X战警逆转未来B.⽣化危机5C.变形⾦刚4D.史前⼀万年4【单选题】(1分)美国在对其他国家进⾏经济制裁时往往选择()进⾏。
A.强国B.弱国C.封建主义国家D.资本主义国家第四章形篇1【单选题】(1分)《形篇》认为战场上是否能够取得胜利最终取决于A.敌⼈B.⾃⼰2【单选题】(1分)《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数”可以推导出A.度B.量C.胜D.称第五章势篇1【单选题】(1分)《势篇》当中所谈到的“分数”的意思是A.数学当中的计数单位B.考试成绩C.军队阵型排布D.军队组织体制编制2【单选题】(1分)与古代西⽅学者相⽐较,中国古代学者更擅长A.发散思维B.归纳思维3【单选题】(1分)下⾯不属于中国古代“五味”当中的是A.腥B.⾟C.咸D.⽢4【单选题】(2分)“激⽔之疾,⾄于漂⽯者”的原因是A.质量B.时间C.速度D.距离5【单选题】(1分)公元215年,合肥之战中不是合肥守将的是A.张辽B.李典C.乐进D.蒋济第六章虚实篇1【单选题】(2分)虚实篇讲究“()之⽽知得失之计”A.策B.作C.形D.⾓2【单选题】(2分)虚实篇讲究“()之⽽知有余不⾜之处”A.策B.作C.形D.⾓3【单选题】(2分)创造“背⽔⼀战“并获得作战胜利的军事家是A.孙武B.徐晃C.周瑜D.韩信4【单选题】(2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是哪⼀年A.1950年B.1967年C.1972年D.1979年第七章军争篇1【单选题】(2分)“军争篇”两军相争的重点是A.先发制⼈B.后发制⼈2【多选题】(3分)“军争之难”难在A.以迂为直B.合军聚众C.以患为利D.交和⽽舍3【单选题】(2分)公元263年,邓艾伐蜀⼀战偷渡()取得成功,最后灭亡蜀国。
2020智慧树知到《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完整答案】2020智慧树知到《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完整答案】2020智慧树知到《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军志》当中“止则为营”的下一句是( )答案:行则为阵2、《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 )答案:春秋战国时代3、孙子的真实名字是答案:孙武4、“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做出这个评价的人是 ( )答案:茅元仪第2章单元测试1、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答案:人民群众2、下面不是《孙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 )答案:孙子通典3、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五位的是( )答案:严4、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七计”的内容答案:智谋孰强5、“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中“兵”的含义是答案:战争6、“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下列不属于“五事”的是7、《作战篇》当中一辆革车配有士兵多少人答案:258、在古代攻城战中,相比于守城方,攻城方一般而言相对需要兵力( )答案:较多9、《作战篇》当中孙子提出的“智将”判断标准是答案:务食于敌10、现代战争后勤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答案:物资耗用量越来越多11、下列攻城工具的作用是观察敌情的是答案:巢车12、兵学巨著《战争论》的作者是哪国人( )答案:德国13、美国的“孙子核战略”的是主要参考了《孙子兵法》中( )的观点制定的。
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14、《谋攻篇》认为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则采用的战法是答案:围之15、“百战不殆”的上一句是( )答案:知彼知己第3章单元测试1、《形篇》认为,在战争中使自己“不可胜者”是通过( )来实现的。
答案:防守2、《形篇》认为,“胜兵”的表现就好像 ( )答案:以镒称铢3、《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地”可以推导出答案:度4、《势篇》认为,要达到“斗众如斗寡”的效果,则需运用 ( )5、下面不属于中国古代“五声”当中的是答案:咪6、对于“奇正”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答案:“奇正”都可以获得胜利7、《势篇》认为“认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而下面选项哪一个造的“势”最强 ( )答案:圆石置于斜坡8、在《虚实篇》当中,用“虚”来代表不利因素,下面哪种因素可认为是“虚” ( )答案:寡9、战争中将敌人“由实转虚”的根本办法是答案:致人而不致于人10、虚实篇讲究“( )之而知得失之计”答案:策11、《形篇》认为战场上是否能够取得胜利最终取决于答案:敌方12、“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中“错”的含义是 ( )答案:措施第4章单元测试1、“军争之难”难在答案:以迂为直、以患为利2、公元263年,邓艾伐蜀一战偷渡( )取得成功,最后灭亡蜀国。
2021知到答案 孙子兵学与传统文化(山东联盟) 最新智慧树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孙子兵法》在中国传统兵学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判断题:根据事迹判断,孙子与孔子不是同一时代人。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3、多选题:孙子出生和建功立业的国家有()。
选项:A:鲁国B:吴国C:齐国D:越国答案: 【吴国;齐国】4、单选题:被齐相晏婴誉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的良将是:选项:A:孙武B:鲍叔牙C:孙膑D:田穰苴答案: 【田穰苴】5、单选题:孙子生活在:选项:A:春秋末期B:战国初期C:战国末期D:春秋初期答案: 【春秋末期】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孙子在《计篇》中提出的五大战争要素即“五事”是:选项:A:道天地将法B:道天地将谋C:道天地诡法D:道天地人法答案: 【道天地将法】2、单选题:孙子《行军篇》中相敌的“相”正确意思是:选项:A:算计B:丞相C:谋划D:观察答案: 【观察】3、多选题:以下属于孙子为将“五德”内容的是:选项:A:信B:勇C:智D:忠答案: 【信;勇;智】4、多选题:孙子兵法关于知的内容包括:选项:A:知天知地B:知常知变C:知彼知己D:尽知全知答案: 【知天知地;知常知变;知彼知己;尽知全知】5、判断题:孙子用将的“五德”标准体现了德才兼备原则。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第三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历史上第一次将“奇正”概念用于军事领域并进行系统阐发的是:选项:A:孔子B:老子C:管子D:孙子答案: 【孙子】2、单选题:孙子“深入则专”思想出自:选项:A:《九地篇》B:《地形篇》C:《作战篇》D:《用间篇》答案: 【《九地篇》】3、多选题:《孙子兵法》中专门讲地形的篇章有:选项:A:《地形篇》B:《行军篇》C:《九地篇》D:《九变篇》答案: 【《地形篇》;《行军篇》;《九地篇》】4、多选题:《孙子兵法·虚实篇》中提出了哪些在临战状态下侦察敌情的方法?选项:A:形之而知死生之地B: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C:作之而知动静之理D:策之而知得失之计答案: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作之而知动静之理;策之而知得失之计】5、判断题:兵以利动是指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地发动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军志》当中“止则为营”的下一句是(行则为阵)
《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
第一章
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人民群众)
下面不是《孙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孙子通典)
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参战多国部队共多少个国家组成(39 )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拉法特生前是哪国国家领导人(巴勒斯坦)
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五位的是(严)
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七计”的内容(智谋孰强)
春秋时代宋襄公战于泓水的“君子之战”是与哪个国家进行的(楚)
第二章
《作战篇》当中一辆革车由几匹牲畜来拉动( 2 )
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是(物资耗用量极为巨大)
“巢车”在攻城战中的作用是(观察敌情)
在古代攻城战中,相比于守城方,攻城方一般而言相对需要兵力(较多)
《作战篇》当中孙子提出的“智将”判断标准是(务食于敌)
作战篇中“故杀敌者,怒也”,是让谁愤怒(己方士兵)
作战篇中“取敌之利者,货也”中的“货”是什么意思(奖赏)
对于《孙子兵法》中提出的“速战速决”与毛泽东提出的“持久抗战”理论所产生的矛盾,表述正确的是(两种理论都正确)
第三章
按照《司马法》记载“全旅为上,破旅次之”中的一“旅”为多少人(500 )
兵学巨著《战争论》的作者是哪国人(德国)
下面不是美国“孙子核战略”主要手段的是(战争威慑)
现代电子产品相对较昂贵的价格主要来自于(科技含量)
《谋攻篇》认为若与敌人兵力相当则采用的战法是(战之)
“百战不殆”的上一句是(知彼知己)
第四章
《形篇》认为,“败兵”的表现是(先战而后求胜)
《形篇》认为,在战争中使自己“不可胜者”是通过(防守)来实现的。
《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量”可以推导出(数)
《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称”可以推导出(胜)
《形篇》认为,“胜兵”的表现就好像(以镒称铢)
第五章
《势篇》认为,要达到“斗众如斗寡”的效果,则需运用(形名)
《势篇》提出的“奇正”概念,其中的“奇”是指(特殊战争规律)
下面不属于中国古代“五色”当中的是( purple )
对于“奇正”作用表述正确的是(“奇正”都可以获得胜利)
《势篇》认为“认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而(圆石置于斜坡)造的“势”最强东汉末年至三国年代发生的合肥之战,交战军队属于哪两个方面(曹操与孙权)
第六章
虚实篇讲究“(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虚实篇讲究“(寡)之而知死生之地”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的原因是(自己还没有做出最终作战方案)“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中“错”的含义是(措施)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第七章
“军争篇”两军相争的重点是(先发制人)
在《隆中对》里,诸葛亮认为曹操之所以兴起“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其中“天时”是指(政治形势)
军争篇说“委军而争利”所造成的后果是(则辎重捐)
在军队治理方面,体现在精神层面的治理项是(治气,心)
《军争篇》认为,“锐卒勿(攻)”
第八章
《九变篇》孙子提出“将有五危”,其中“廉洁,可辱也”是(严)的偏差
《九变篇》孙子提出“将有五危”,其中“爱民,可烦也”是(仁)的偏差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于(左传)
第九章
《行军篇》认为,在平陆地带扎营的原则是(前死后生)
《行军篇》认为,处于下面哪种地形应该马上离去,不要停留(处斥泽)
《行军篇》认为“兵非益多也”最主要的原因是兵员过多必然会
(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
《行军篇》认为,管理训练军队应“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第十章
作战特点为“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的地形是(隘)
“可以往,难以返”的地形是(挂科-..- )
“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是将领的哪种过失(乱)
“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是将领的哪种过失(背)
“战道不胜,主曰必战”则将领应该(无战可也)
第十一章
在、《九地篇》中,规定“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的为(重地)
下列属于《孙子兵法》中的糟粕思想的是(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
第十二章
《火攻篇》是《孙子兵法》的第(12 )篇
第十三章
《用间篇》认为,“先知者”取得情报的途径是(取于敌人)
中国厨师行业的鼻祖是(伊尹)
中国夏朝的第六代君王是(少康)
在间谍分类中,“因其乡人而用之”的是(因间)
在间谍分类中,“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的是(死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