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形象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论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论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分析

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鄂州职业大学教学站

201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

题目:论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分析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2016年03月08日

论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堂吉诃德是欧洲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的主人公,是十六世纪西班牙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达者和实践者,也是深受骑士文学毒害的代表人物,堂吉诃德形象之所以不朽,是由于他高贵、美好的理想追求,本文首先对堂吉诃德性格成因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对他的形象的基本特征作了概括和总结,这些基本特征集中表现在:“对骑士道的执着”;“履行扶弱锄强的誓愿”;“坚持真理,不惜以性命来挥卫”;“人天生是自由平等”;等方面。最后文章对堂吉诃德形象作了全新的定位与深入的分析:“他活着是人文主义的传播者”;“死了是骑士主义的讽刺者;体现出他整体的矛盾性和伟大性:他有着喜剧和悲剧更存的二重奏形象;这一切都使堂吉诃德作为一个卓越的文学形象具有了“永久的魅力”。

关键词:堂吉诃德;人物形象;人文主义;骑士主义;性格

目录

绪言 (1)

1.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特点 (2)

1.1矛盾性 (2)

1.2喜剧性 (3)

1.3悲剧性 (4)

1.4堂吉诃德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4)

2.堂吉诃德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5)

3.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存在的意义 (5)

3.1对骑士主义的讽刺 (5)

3.2对人文主义的向往 (6)

结束语 (7)

致谢词 (8)

参考文献 (9)

绪言

塞万提斯所塑造的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中著名的文学形象,是一个耽于骑士幻想的人文主义者。作者通过描写一个在黑暗腐朽、贫富悬殊的社会里,塑造出一个不畏强暴、为信仰坚持、立志扫尽人间不平的戏剧性人物——堂吉诃德,鞭挞和嘲弄当时国家上层统治阶级,同情苦难中的人民。这是一个既有悲剧色彩又有喜剧因素的复杂形象。堂吉诃德因喜爱阅读骑士小说,深深沉迷于此中情节,竟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驽骍难得”,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当游侠,锄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做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他找来同村的农民桑丘做他的侍从和巴林村的一位农家女儿并为她取名叫杜尔西内娅作为他的意中人。于是他以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外出进行历险事业。在历险途中他完全失掉对现实的感觉而沉入了漫无边际的幻想中,唯心地对待一切,处理一切,因此一路闯了许多祸,吃了许多亏,闹了许多笑话,然而一直执迷不悟。最后他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朋友打败,罚他停止游侠一年。自此他与桑丘吃尽苦头,辗转回到家乡后便一病不起。临死前,他认识到自己迷信骑士小说的过错,决心悔悟,只恨悔悟太晚,遗憾离去!这最后的结局对骑士主义的讽刺色彩更加浓厚。

堂吉诃德与阿Q的形象对比

堂吉诃德与阿Q的形象对比

湖北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科毕业生论文评审表

论文题目:堂吉诃德与阿Q的形象对比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

办学点:

学生类型:(助学班/独立本段)

2013 年9 月20 日

湖北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堂吉诃德与阿Q的形象对比

摘要:中国作家鲁迅的《阿Q正传》和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两部著作都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他们以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感人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中外读者的高度评价和热烈赞赏;其塑造的文学典型阿Q和堂吉诃德更是世界文学殿堂里不朽的形象,他们具有丰富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民族意识,虽阶级出身、社会地、生存环境、教育程度、情感信念等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但在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艺术典型中,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将二人的经历和结局及其悲剧原因作了分析。

关键字:精神胜利法堂吉诃德阿Q 形象分析对比

目录标题《堂吉诃德与阿Q的形象对比》

前言:关于阿Q和堂吉诃德的比较,在80年代就有学者采用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想结合的方法,对阿Q和堂吉诃德德思想行为、美学品格方面的相似点进行了比较,并结合两位作家的世界观、美学思想与创作方法,探讨了导致这些相似点的深层成因。但中国与西班牙分别属于东方和欧洲两个不同的文化圈,它们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将阿Q和堂吉诃德放在一起加以研究,而异质文化之间文学的比较应从求其同出发,进而辩异,并深究其成因。只有通过寻根究源,得到两者的全貌,才能达到异质文化之间文化的互证、互补、互识。在这里,我们根据阿Q和堂吉诃德的生活经历和结局进行对比和分析。

外国文学史艺术形象分析重点

外国文学史艺术形象分析重点

1.分析阿喀琉斯的艺术形象。

阿喀琉斯是《伊利昂纪》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史诗极力颂扬的理想英雄人物之一。阿喀琉斯是人与神的儿子,英勇善战,战无不胜。他看重个人荣誉和尊严,珍视友谊,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刚愎任性,固执己见。“阿喀琉斯的愤怒”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阿喀琉斯的性格还表现出残忍的一面,比如杀死赫克托耳之后拖尸绕城三圈;但当赫克托耳之父请求归还尸体时,望着老人的白发,又流下同情的眼泪,答应其请求,表现了极富人情味的一面。所有这些都表现了阿喀琉斯的英雄品质和鲜明个性,同时在他身上体现了部落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2.分析奥德修斯的艺术形象。

奥德修斯是《奥德修纪》的主人公。他在特洛亚战争结束后,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回到故乡。在战争中,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和领袖,曾多次献计建功,是被理想化了的早期奴隶主形象。但他的性格中又不乏残酷、狡猾和自私的一面。比如他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却又怀疑妻子的忠贞。他财产观念颇重,归家之前先把所带财物藏起来才去见家人。所有这些特点都丰富了一个早期奴隶主的艺术形象。史诗通过奥德修斯的经历,充分歌颂了人的奋斗、进取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3.分析赫克托耳的形象。

赫克托耳是史诗《伊利昂纪》中的英雄人物,是特洛伊军的主将,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的长子。他性格稳重,遇事冷静,作战英勇高强,指挥英明,是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他在战争中清醒地认识到形势的严峻与对方的强大,但为了保卫城邦,为了部落集体利益,仍然勇敢无畏地迎战阿喀琉斯,视死如归。诗中有其父母劝阻他出战的情节,有妻儿的哭声,但他忍住悲痛,走上战场,为了部落英勇牺牲。因此,他是一个富于人情味的十分感人的氏族领袖形象。

堂吉诃德_精品文档

堂吉诃德_精品文档

作者的态度:
作者是为了借此嘲笑那些写骑士的书, 所以作者对他也是持嘲笑的态度的。
Leabharlann Baidu吉诃德病在何处?
一个是书里宣传的骑士的行为(神奇的 故事、浪漫的爱情故事)使他上了当, 使他中毒。
使堂吉诃德发病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书里 宣传的骑士精神——公平、正义、自由 等理念,现实的世界与理念的世界有一 定的差距。这是由于信仰而产生的疯狂。
几个月后,他们又开始了第三次出游。先去拜访杜尔西 内娅,没想到对方是个又丑又蠢的乡下姑娘,还长着胸毛 呢。之后,堂吉诃德与献给国王的狮子决斗,狮子不肯应 战。又阻止了一个财主去夺一个贫苦青年的所爱。
最后巧遇一位外出打猎的公爵妇人,被她请回家解闷。 公爵派桑丘到所属小镇当“海岛”总督,并布置了几件疑 案捉弄桑丘,没想到都被桑丘迎刃而解。一天晚上,公爵 派人装扮成敌人进攻海岛,把桑丘痛打一顿。桑丘觉得当 总督的日子并不好过,于是辞去职务,找到堂吉诃德,二 人离开公爵府,赞美自由之可贵。
二、总 评
原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 篇幅:近百万字,七百个人物。 序言:“这部书 只不过是对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目的在于 “把骑士文学的地盘完全摧毁。”--实际上, 主题大于作者的主观意图。“行将灭亡的骑士阶 级的史诗”,也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名著,还 是一部永恒的关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作品。
商人把他当作疯子,暴打一顿。过后堂吉诃德虽然浑 身疼痛,但还有气无力地背诵着骑士抒情诗。幸好一个同 乡路过,把他送回了家。

阿Q和堂吉诃德“精神胜利法”之比较论文

阿Q和堂吉诃德“精神胜利法”之比较论文

阿Q和堂吉诃德“精神胜利法”之比较摘要:《阿q正传》与《堂吉诃德》这两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有着“精神胜利法”的典型特征,但因两位主人公各自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使其存在着程度和性质上的差别。对于阿q和堂吉诃德的形象,将采用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成因。

关键词:阿q;堂吉诃德;精神胜利法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55-02

一、关于可比性

阿q与堂吉诃德是有联系的。虽然鲁迅和塞万提斯年代相距甚远,但“堂吉诃德20世纪初来到中国。大约1908年,鲁迅与周作人在日本读到了《堂吉诃德》的德文本,对它爱不释手。直至1928年,他还约请郁达夫将屠格涅夫的《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从德文转译过来,发表在他们合编的《奔流》(创刊号)上。鲁迅与塞万提斯的关系当然不止这些,就在林纾等人出版译作《魔侠传》之前,鲁迅已经发表了《堂吉诃德》式的小说《阿q正传》,这两部世界名著在很多重要的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这中间不能说没有某种影响关系。”“《堂吉诃德》作为一个外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促进了鲁迅完成自己的艺术构思,形成主人公的美学性格,以及运用讽刺艺术手段;从鲁迅对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的评论中可以发现他对塞万提斯及其名著的深刻理解。”也就是说,鲁迅在阿q的创作前,无

论从构思到人物形象以及创作手法都受到了塞万提斯的影响,阿q 与堂吉诃德之间的联系是不可磨灭的。然而,鲁迅本人并未承认他的作品受到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的影响,我们又不能妄加论断,因此,对于阿q与堂吉诃德这两个艺术形象的比较可以从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两个角度进行比较。

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Cervantes,1547-1616),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

“我感到塞万提斯的小说,真是一个令人愉快又使人深受教益的宝库。”“塞万提斯的

创作是如此地

巧妙,可谓天

衣无缝;主角

与桑丘,骑着

各自的牲口,

浑然一体,可

笑又可悲,感

人至极……”

“塞万提斯、

莎士比亚、

歌德成了三

头统治,在

叙事、戏剧、

抒情这三类

创作里分别

达到登峰造

极的地步。”

“人生在

世,如果

有什么必

读的作品,

那就是

《堂吉诃

德》。”

歌德雨果海涅奥克斯

一个理想而倒霉的战士;

一个伟大而多难的作家;

一个属于未来却难容于现世的思想家;

作品原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是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西班牙文学巨制。

1、思想意义:首先,他通过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的游侠,在对骑士理想和骑士制度进行嘲笑的同时,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现实。

(骑士小说本是中世纪的文学样式,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信条。16

世纪西班牙文坛倒行逆施,骑士文学特别是其中的骑士小说广泛流行,整个西班牙沉浸在骑士小说的谜障之中,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塞万提斯采用夸张性的滑稽模仿手法,辛辣地讽刺了骑士小说。)

其次,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的不朽形象。尤其是在堂吉诃德身上承载着作者美好的理想和极其复杂的思想情感。

2、堂吉诃德形象分析:滑稽与崇高、喜剧性与悲剧性的矛盾统一痴迷的幻想家和清醒的智者的矛盾组合。

(1)堂吉诃德形象的喜剧性

堂吉诃德把幻想当成现实,为恢复骑士道而失去了起码的人生知觉,行动疯

读书心得——《堂吉诃德》主人公形象的多重解读

读书心得——《堂吉诃德》主人公形象的多重解读

读书心得——《堂吉诃德》主人公形象的多重解读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出现了一位大师——塞万提斯。塞万提斯是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他创作的《堂吉诃德》被评论家称为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问世后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众多读者的青睐和评论家的关注。对唐吉诃德的多重分析始终是一个令人关切的问题。唐吉诃德的多重身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体现了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矛盾。本文在此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唐吉诃德这一人物,然后对堂吉诃德的形象进行了分析。

一、堂吉诃德人物的概括

唐吉诃德是一个老式乡绅,总是沉浸在骑士小说中。唐吉诃德经济上比较穷困,但他总是梦想成为一个勇敢的骑士,梦想穿越世界的边缘过上游侠的生活,希望以骑士的身份帮助弱小,惩罚邪恶。他深信骑士小说那故事是真是存在的,并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勇敢的骑士。因此,他决定采取行动使自己的理想成为现实。在唐吉诃德的三次旅行中,第一次,他独自一人,仅仅过了两天就宣告失败了。但他没有放弃,两周后,他开始了第二次旅行。第二次旅行开始时,他带着一个小胖子邻居桑乔,这是一个聪明而乐观的人。第二次旅行结束时,堂吉诃德被绑在牛车上,并被护送回家。但他没有气馁,一个月后,他开始了第三次旅行,结果也失败了。

堂吉诃德在第三次外出时,挥舞长矛,做了无数荒谬的事:他把妓女当成公主,把犯人当成贵族,旅店当成城堡。堂吉诃德像骑士一样他救了一个被殴打的男孩,他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他很自豪,但他不知道这个男孩在他离开后被

又一次被殴打。他挥着长剑把修士当作魔鬼,吓得修士纷纷逃跑。他在途中碰到了一群杨维斯人,与他们进行了一场恶战,结果大吃苦头,盔甲也被砍去了半边。他模仿骑士小说里情节,把自想象成一个情的骑士,为了爱情而甘愿进行苦修。全身赤裸的走到深山老林中,每天吃野菜度日,进行自我折磨……简言之,在唐吉诃德的历险中,唐吉诃德的这些行为不仅伤害了其他人,而且还使自己遍体鳞伤。只有在他死去的前一刻,堂吉诃德才醒来,写了他的遗嘱,严厉批评骑士小说。

堂吉诃德的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的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的形象分析

作者:包雅婧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9期

作者简介:包雅婧,女(1991.02.07-),山东蓬莱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9-0-01

引言: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堂吉诃德》中的人物。这部作品的产生对后期的欧洲文学影响很大,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开端。这部作品对于人物的刻画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本文将从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人物性格以及小说对后世带来的影响等多方面,来简要地分析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

一、堂吉诃德的创作背景

《堂吉诃德》创作于十六世纪,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小说创作时期的时代背景来看,当时西班牙王朝属于由兴盛到衰落的时期,由于骑士小说中大多的故事情节都是虚构一个英勇神武的骑士,历尽千辛万苦为国王贵族去效忠,并且最后都能大获全胜的情节,所以,当朝的统治者和教会就鼓励大量发行骑士小说,大力发扬骑士精神,用以维护自己的统治,让更多的人为他们卖命。作者塞万提斯一生命运坎坷,他通过自身经历深刻地体会到中世纪封建制度给西班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于是就创作了这部作品,用来讽刺骑士小说。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乍看似乎荒诞不经,但却隐含着对西班牙现实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概括,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教会的专横,以及封建制度下的各种丑恶与腐朽。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表面上看来是对骑士制度与骑士精神的否定,但实质上是对封建专制、王族特权的否定。在作品中,作者运用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的描写手法,体现了新型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并将他对时代的见解和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也寓于其中。

人物堂吉诃德现代意义的探究[开题报告_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人物堂吉诃德现代意义的探究[开题报告_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人物堂吉诃德现代意义的探究

一、综述本课题国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本课题国外研究动态

自17世纪堂吉诃德诞生以来,其在每个时代的形象都是光辉不朽的,其人物意义更是不断深远重大,人类学者对他的研究也是孜孜不倦的。从过去到现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从对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精神品质或者说悲剧色彩的研究上升到了以这些东西去探究堂吉诃德这一人物的时代意义。

从国的研究看,绛在其所译的《堂吉诃德》中肯定了堂吉诃德伟大的勇士精神。而后其又在《重读堂吉诃德》中再一次展现了堂吉诃德打抱不平、救死扶伤的品性。童燕萍在她所写的《写实与虚构的对立统一——的模仿真实》中说出了骑士的不易与艰难,是一种“英雄”的存在。周宁在其发表的《幻想中的英雄——论的多重意义》一文中强调了堂吉诃德对于个人修养的看法。在凯先所著的《塞万提斯》以及邱紫华发表的《的喜剧美学特征》中都写到了堂吉诃德对待自我和他人的态度,诚恳、务实、明是非。在税海模的《与、的跨文明比较》和德恩的《唐吉珂德:伟大与渺小——兼论中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两篇文章里提到了堂吉诃德对待爱情忠诚的态度和对妇女的尊重。而鲁迅先生在《鲁迅全集》里的研究则表现了堂吉诃德的行为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冲突,人物和社会之悲哀。钱理群在《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中把堂吉诃德精神放大为民族借镜,提出了“集体堂吉诃德”等概念。周作人在《欧洲文学史》中认为无论世俗怎样,堂吉诃德精神应当永存。正润的一篇《如果没有堂吉诃德》则呼吁着现代社会更多拥有堂吉诃德般精神和勇气的英雄出现。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绪论

堂吉诃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一般都认为他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同时具有二重性格的人物。因为他“疯疯癫癫, 滑稽可笑”。可又“具有崇高理想和渊博学识”两个极端。

塞万提斯开始时的意图是想把堂吉诃德写成一个滑稽可笑的、脱离实际的游侠骑士, 但是, 堂吉诃德一产生出来, 就逐渐摆脱作者的控制, 他在广阔的历史天地里充分表现出自己的社会角色的思想行为, 并且逐渐成长起来, 变得越来越高大, 越来越可爱可敬了。他诞生在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文艺复兴时代, 这个时代的巨人的突出特征是人本主义精神。让我们拨开堂吉诃德的滑稽可笑的表像, 分析其复杂矛盾的性格, 从他的思想、品性和行为来审视, 理出他的基本性格。

一、堂吉诃德形象特点

(一)扶弱除强的骑士

当时的西班牙社会坏人横行, 是非颠倒, 民不聊生, 是一个“多灾多难”①的时世。在堂吉诃德看来, “这年头, 懒惰压倒了勤快, 闲散压倒了工作, 罪恶压倒了美德, 傲慢压倒了勇敢”因此, 他认为“天叫我生在这个铁的时代, 是要我恢复金子的时代,一般人所谓的黄金时代”。于是, 他要以济贫救困、扶弱锄强为己任, 肩负着扫除暴行、伸雪冤屈、改革弊端的义务, 这就是他当游侠骑士的动机与目的。并且, 他不光有思想, 还以‘一腔热情’与愚勇去行动。首次出马, 他解救了一个被财主鞭打的牧童,见一伙人护送一辆马车, 内坐一位妇女, 堂吉诃德以为是一伙强盗抢了一位公主, 立即上前拦截“你们这些妖魔的族类。马上放了‘高贵的公主, 否则要对你们的横行霸道, ’予以处罚”。途中, 他遇一队被押送去服苦役的犯人, 听了他们的陈述后说道“老天爷特意叫我到这个世界上来, 实施我信奉的骑士道, 履行我扶弱锄强的誓愿。”先是恳求押送者放了犯人, 继之①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5月。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研究》之

秦家琪、陆协新的《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研究》一文中,作者首先承认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并指出二者亦有相似之处,然后全面地平行比较二者来论述其相同性,最后才进一步对鲁迅作深入探讨,推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影响关系。思路清晰明确,作者牢牢把握二者形象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把二者的比较引向纵深,大胆假设,谨慎求证,是新时期以来一篇不可多得的比较文学论文。下面,本文就主要从论文的比较文学类型以及论文的写作思路两方面对论文展开讨论分析。

一、比较文学类型分析

秦家琪、陆协新的《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研究》一文中,作者运用比较文学最基本的类型之一的平行研究对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作比较分析。

首先,所谓“平行研究”,就是要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国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第二,平行研究通常包括了对文学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技巧,甚至意象、象征、格律等的比较,此外还包括文学类型、文学史上的时期潮流、运动的比较,自然也包括对作家、作品的全面比较。

第三,平行研究强调“文学性”,强调作品内在的各种关系,强调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注意理论上的阐发,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简单的比附,零碎的拼凑,肤浅的异同排列。

因此,该论文平行比较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是希望能更全面地得出比较结果并且把比较引向纵深,力求深入探究阿Q和堂吉诃德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进一步解决文学上关于二者的研究问题。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

西班牙文学流浪汉小说和骑士文学畸形繁荣

流浪汉小说16世纪中叶发源地西班牙,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

基本特征:①思想上,主人公多无业游民,不幸命运,为生活所迫的欺骗、偷盗和各种恶作剧,及消极反抗情绪;②取材上,现实生活,市民平民生活;③结构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足迹经历生活安排场景。

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无名氏的《小赖子》(《托马斯和上的小拉撒路》)。主人公拉撒路。

塞万提斯西班牙小说黄金时代代表作家,现代小说之父。“雷邦托的独臂人”。

《堂吉诃德》西方长篇小说奠基之作。(堂:贵族标志)漫游的形式。

创作愿意:本意是看起来似乎是“要把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并“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并且实现了。《堂吉诃德》大于作者原想法,他把对社会现实的描绘结合起来,逼真再现了贵族绅士的专横跋扈和普通百姓的辛酸苦辣。欧洲第一个悲喜剧双重因素的形象,底色为喜剧人物。

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作者通过疯疯癫癫的堂吉诃德的可怜的遭遇,给游侠骑士画了一幅漫画像,告诉人们读骑士小说的可怕。这种被骑士小说弄得神魂颠倒、荒唐可笑的秉性是作者赋予堂吉诃德的最直接含

义。与这种讽刺相对照的是,作者对堂吉诃德倾注了自己全部美好的感情。人们从荒唐事中可看到堂吉诃德锄强扶弱、维护正义、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他冲向羊群、戳破酒囊、与风车搏斗,是因为这些在他眼里是社会恶势力。他的骑士职责便是争取民主自由平等,并为理想去赴汤蹈火。这是塞万提斯笔下的骑士已不是中世纪的骑士,而是为了美好理想粉身碎骨在所不辞的勇敢斗士了。他发表的关于自由、美德。人的意志的言论是有理的、铿锵有力的,对人类美好未来有着坚定地信念。从他身上体现出人类最普遍最美好最崇高的思想感情。这是作者赋予堂吉诃德的深沉含义。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人物形象之比较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人物形象之比较

20 1
0年第8期安徽文学
万方数据
子”,也击碎了它昔日的梦幻;同时梦幻的破灭,意味着它的人
文主义理想和信念的破灭。他成了~个面对重重矛盾,精神无 所寄托的“流浪儿”,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了他行 为上的犹豫成为“延宕的王子”。最后,哈姆雷特冲破自身阻碍, 走上了复仉的道路。 性格决定命运,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 了伏笔,在这种性格之下,他被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复仇成 了他的全部.而这一切,导致他对懦弱的母亲冷语相向,对心爱 女子奥菲利娅视而不见,导致他亲手杀死爱人的父亲,导致他 最终落入仇人的布下的圈套。最后,复仇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可是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都破碎了:哈姆雷特的雄心壮志,爱人 如花的生命,母亲脆弱的生存。这就是悲剧,其根源就在与哈姆 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这就是性格的悲剧。 剧作通过描写他与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他在复 仇过程中的犹豫彷徨、忧伤苦闷及其惨遭失败的悲剧结局,深 刻体现出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同时 也揭示出英国早期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也正是哈姆雷特的这 种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了他人生悲剧的 必然. 三、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人物形象之异同 把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两个人物放在一起比较性格特征 的异同,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今天我从自己的视角来谈谈我的 看法。 (一)共同点 他们都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充满道德感和责任感,都对现 实中的恶做出激烈反映。正因如此,他们在捍卫生命的尊严不 受恶俗践踏时,都表现出了一种非凡的胆识和勇气。 他们都是追求理想的孤独者,特立独行,与现实格格不入, 孤独、不被人理解。在一个黑暗势力当道的社会,英雄总时孤 独的。哈姆雷特是孤独的,他有挚爱的母亲,但他已无法同母 亲沟通,因为母亲背叛了父王,并“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 被”:他有恋爱中的奥菲莉娅,但天真的她不过是父亲争权夺利 的一枚棋子;围绕他身边有许多的朝臣和称作朋友的人,但他 们都忙着在宫廷斗争中看风使舵,难有真心。霍拉旭是唯一能 够交谈的朋友,但却不能交心。比之于哈姆雷特,堂吉诃德的 孤独似乎更可悲。堂吉诃德生活在平静的乡村,他身边的人无 论是桑丘、管家婆和外甥女还是神父、参孙学士、尼古拉斯理发 师都是真心爱他的,然而他们中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理解唐吉 诃德的追求,他们是一群活在世俗世界的人。连最贴身的侍从 桑丘,与堂吉诃德朝夕相处,也无法在理想生活的问题上稍触 及唐吉诃德的思想高度,无法在生活中给予他精神上的慰籍和 鼓励。正因如此,小说中的这两位主人公,在精神追求穷途末 路的时候,最终都关闭起一IL,窗,不再试图与世俗进行沟通与和 解,而都义无反顾地选择特立独行地孤身前往自我的理想圣殿。 他们都有疯狂的一面。小说中,这两位孤独的追求理想的 斗士在同社会作斗争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疯癫”的行为方 式。与其说唐吉诃德是因为读“骑士小说”入迷而“疯癫”的,不 如说他是对自己理想化中的“骑士精神”入迷而“疯癫”。唐吉 诃德的“疯癫”是一种精神境界。然而正是这种“入境”的精神 境界让他的行为看起来总是异于旁人并显得不合世俗的可笑。 哈姆雷特的“疯癫”是装出来的,所以当旁人看他“疯癫”的时候, 他的内心是很痛苦的,因为他知道其实“没有人比自己更清醒”.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1)一个喜剧性角色:

在小说第一部中,作者着重揭示了堂吉诃德性格中的喜剧因素。他带着幻想中的骑士狂热,把风车当成了巨人,把穷客店着成了豪华的城堡,把理发师的铜盆当做魔法师的头盔,把羊群当做军队,把苦役犯当做受害的骑士。他坚信骑士道,如果有谁否认游侠骑士,在他看来?就仿佛要人相信太阳不放光,冰霜不寒冷,大地不滋育万物一样。”他从来不承认失败,并想出种种可笑的理由为自己辩护,认为是魔术师跟他作对,剥夺了他的“胜利光荣”。这些都是令人感到滑稽可笑的。

2)一个带有悲剧因素的人物:

堂吉诃德绝不是单纯的喜剧性的角色。作者把堂吉诃德放在种种意料不到的场合,反复突出他醉心铲除人间罪恶的这一特点,从而展示出他性格中的这一高贵品质;为了追求自己的正义理想而置自身危险于不顾,愿为社会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虽然被人当做疯子一样关在笼子里,但不以为苦,反以为荣,他不但没有失去信心,还安慰别人:“干了我们这一行,这种灾难都是免不了的。”他更不怕死,他把非洲凶狮的笼子打开,凭一把又锈又钝的短剑,敢于和狮子决一胜负。与单纯的喜剧性角色不同,他又是一个带有悲剧因素的人物,一个有着崇高精神境界的“疯子”。他从善良的愿望出发,立志铲除人间的恶魔,反对压迫,锄强扶弱,一往无前,无私无畏,表里如一,认真严肃。这使得读者在因为他的疯癫发笑之余会对他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感到由衷地敬佩。

3)一个具有渊博学识的人文主义者:

只要不提骑士道,堂吉诃德的谈吐应答都十分高明,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的见解高出于周围的人。他对社会的批评,对战争、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的看法具有远见卓识,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清醒时的堂吉诃德是一个热情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者。他追

阿Q与堂吉诃德形象之比较

阿Q与堂吉诃德形象之比较

分类号:I106.4

单位代码:10452 2013届

本科毕业论文

阿Q与堂吉诃德形象之比较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

系(院)文学院

指导教师

2013年4月10日

摘要

阿Q和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两个著名人物,他们两个的形象分析一直是学界关注的论题,以影响研究为前提,从平行研究角度来探讨两者同中之异,可以发现:他们同是游荡者但根源不同,都崇信“精神胜利”但内在动因不同,同是悲剧性人物但是内在质地各异,同是边缘人但走向边缘化的原因迥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两个文学形象诞生的社会时代背景有差异,一方面则是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同。经由此比较,既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这两个文学形象的认知,也能帮助人们了解到秉持“拿来主义”,创造性地借鉴、吸收异域文学质素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堂吉诃德;阿Q;形象比较;文化交流

Abstract

Ah Q and Don Quixote are two famous characters in the world's literature history .Their profile analysis has always been the topic of academic concern .On the premise of impact stud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allel research to discuss the different in the same,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y are both rogues but the root is different. They both believe in "spiritual victory" but the inner motivation is different. They are both tragic figures but the inner texture is different. They are both marginal person but the reason to marginalization is different. Investigating its reason, on the one hand, because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birth of two literary images is differ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authors’ creation intention is different. By the comparison, it is not only helpful to deepen our perception of the two literary images, but also can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copycat" and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creatively reference and absorb the foreign literature quality.

反骑士文学《堂吉诃德》

反骑士文学《堂吉诃德》

雨果评价:
“塞万提斯的创作如此的巧妙,可谓天 衣无缝;主角与桑丘,骑着各自的牲 口,浑然一体,可笑又可悲,感人至 极。”
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
•堂吉诃德象征西班牙民 族的灵魂。
别林斯基的评价
“把严肃和可笑,悲剧性和喜 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庸俗与 伟大美丽完美结合一起的例 子,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 吉诃德》”。
• 彼特拉克(1304— —1374)是意大利 人文主义文学的先 驱。
• 《歌集》收集了他 自1330年至逝世前 40年间的三百余首 十四行诗。
• 作者采用意大利方 言创造性运用民间 体裁十四行诗,使 之臻于完美,成为
文人体裁。
• 思想内容:
• 讴歌爱情、反禁 欲、鞭挞教会、 揭露统治者罪恶
• 艺术:框架结构
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
他和桑丘在路上忽然看到前面尘土飞扬, 两队羊群在奔跑,堂吉诃德一口咬定是两军 交战,宣称要援助正义,攻打邪恶。他冲进 羊群,举枪乱刺,逼得牧人拿起石块向他掷 去,打得他头破血流。
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
又如,他把一群 苦役犯当作受迫害的 绅士,“锄强救苦正 是我的责任”,于是 刺伤了公差,苦役犯 趁机挣脱了锁链,打 跑了公差。他想做善 事的动机却导致了危 害社会的结果。
体现出人文主义理想
政治理想——太平盛世; 政权观念——教导桑丘要执法公 正,为民仁慈; 爱情观念——对杜尔西内娅的爱 情只有精神倾慕,灵魂向往; 婚姻观念——支持少女马赛拉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剧姿态与悲剧精神

——之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08级汉语言文学(1)班

指导教师:

摘要:《堂吉诃德》是反映西班牙社会文艺复兴后现状的一部百科全书,通过对堂吉诃德的描写,讽刺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的黑暗和揭露了骑士小说对人的毒害。但堂吉诃德的形象所反映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作家对骑士文学的讽刺。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欧洲文学中著名的文学形象。

关键词:堂吉诃德;骑士;疯子;理想;

目录

一、堂吉诃德的整体形象 (1)

二、堂吉诃德的喜剧形象 (2)

三、堂吉诃德的悲剧形象 (3)

四、堂吉诃德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4)

五、瘦弱英雄的伟大背影 (5)

六、堂吉诃德形象的意义 (7)

塞万提斯所塑造的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中著名的文学形象,是一个耽于骑士幻想的人文主义者,一个既有悲剧因素又有喜剧因素的复杂形象。他所做的事在我们的眼里看来是可笑的,但他身上所显示的是顽强的奋斗精神,是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精神化身。在他的身上散发出的光芒,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应该在堂吉诃德的喜剧姿态中寻找伟大的背影。

一、堂吉诃德的整体形像

堂吉诃德有五个名字:骑士,疯子,小丑,英雄,堂吉诃德。千百年来这个著名文学形象之所以被津津乐道就在于他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堂吉诃德是一个内在情感丰富、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像武夫一样勇猛顽强,像绅士一样彬彬有礼,更像婴儿一样天真纯洁。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二、堂吉诃德的喜剧形象

堂吉诃德由于被骑士小说毒害,他脱离实际,整日耽于幻想,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切实感受。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企图以自己的游侠行为来复活过时的骑士制度,把单抢匹马打抱不平当做主持正义、改造社会的途径。他沉浸在幻想中,完全丧失了对现实的感觉和判断。在他眼里,到处都是魔法、妖怪、巨人,到处都是他行侠仗义的奇景险境。他把蒙帖艾尔平原上巨大的风车看成是作恶多端的巨人,不顾一切杀将过去,结果被风车巨大的扇叶刮断了长矛,连人带马扫了出去;他把绵羊当军队,奋勇杀去,被放羊人拾起石块当武器,打掉了门牙,打断了肋骨;他认为“人应当是天生自由的”而解救了苦役犯,却命令他们去拜见他的杜尔西内娅,报告他的功绩,结果被犯人们打伤,剥去衣服,狼狈不堪;他模仿传奇中的骑士,单枪匹马到处冲杀。虽然他维护正义,除强扶弱,把消除世界的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而且见义勇为,从不怯懦,为主持正义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但善良的动机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有时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他人。如搭救被地主毒打的牧童,反使牧童遭到更凶残的毒打。被他当魔鬼打下马来摔断腿的教士说:“你打抱不平,反而害得我一辈子站不平,你为了除害,却叫我终身受害。”他自己也常被讪笑戏弄,断牙断骨,丢了耳朵,削去指头。他纯粹以幻想取代现实的想法,形成了他荒诞无知,偏执顽固,疯癫莽撞的性格特点,着实滑稽可笑。即使这样,他还执迷不悟,认为这种失败是骑士难免的失败,是创立骑士伟业应付的代价,表现了明显的精神胜利法。这时,他是一个荒诞不经的梦想家,是一个道德高尚的疯子。

最令我们为堂吉诃德感到辛酸的是他的爱情梦幻。《堂吉诃德》中写了许多的爱情故事,但这样的爱情故事没有一件是发生在堂吉诃德的身上。他梦幻中的心上人杜尔西内亚,可以说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但我们又看到她无时不在堂吉诃德的左右——他成功时梦到她,失意时想到她,寂寞时想到她,热闹时也想到她。他可以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污辱,但他不能忍受别人对杜尔西内亚美貌的怀疑;他

在冒险途中遇到过无数个美女,但他认为没有人能和他的杜尔西内亚相比。直到最终他被击败,他还在为杜尔西内亚的美丽辩护——为此,他不惜放弃自己的荣誉和生命。堂吉诃德在最后一次返乡途中,念念不忘的不是自己已经被毁掉的名声,而是爱情给他造成的伤害――这种伤害当然只有他想象中的杜尔西内亚给了他。堂吉诃德没有爱情,有的只是一个爱情梦幻,至多算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1]但他为此却受尽了磨难,尝尽了屈辱,这又是多么的可笑、可悲、可叹!

在一个骑士的时代里,一个骑士如果没有赢得一个美丽女人的爱情,那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骑士;同样,一个美丽的女人,如果没有一个骑士不惜为了她的美丽一战,那她的美丽就是值得怀疑的。堂吉诃德生在一个不是骑士的时代里,这注定了他不幸的命运。他有无数的智慧,他有无人可比的勇敢,却只能为人增加更多的笑料。他的正直前所未有,但没有人需要他这种正直。[2]作者以喜剧的手法深刻地刻画出堂吉诃德的喜剧形象,同时也揭示了人们自身存在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堂吉诃德的喜剧性形象中可以看到悲剧的色彩。

三、堂吉诃德的悲剧形象

堂吉诃德的行为经常是荒谬的,他不容于庸俗但顽固的常识,因此他被人们永久性地贴上了“疯子”的标签。但是如果说堂吉诃德是个不切实际的疯子,却不尽然。这个“疯子”拥有自己的世俗梦想,而且是不能归为“理想”的愿望。他渴望自己的骑士地位和名望被人认可,渴望那些虚华的富贵,渴望骑士道复苏给自己带来的荣耀。

当堂吉诃德不涉及骑士之道时,他是一个具有渊博的学识、出色的辩才、明晰的思路。而且能洞察社会的苦难,为理想而奋斗的战士。只要不谈到“骑士”,他都很清醒,从文治武功、贵贱等级、战争观念到教育文艺等,都有深刻见解,广泛地涉及了人文主义者所关心的问题。在思想上他追求自由,向往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同情苦难人民;在行动上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虽屡遭失败,仍百折不悔,他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地理想之光。

堂吉诃德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痛恨专制残暴,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清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许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骑士道,但他对此是如此的迷恋和执

着,如此的不可思议,已完全变成偏执;而且这种偏执不是一般性的,在他心目中它已经是全部了。因偏执而行为变得疯狂,于是大家都把他当疯子,觉得他可笑。但他从不怕人们议论与讥笑,更不怕侮辱和打击,虽然四处碰壁,但却百折不悔,一片赤诚,无论什么都不能使他改变初衷。对于他来说,人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说,他之所以珍重自己的生命,无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活着是为别人,为自己的弟兄,为了铲除邪恶,为了反抗魔术家和巨人等压迫人类的势力。他坚信自己的理想,愿意一片挚情地为这个理想而尽忠。

堂吉诃德在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学者,是个通达事理具有人文主义理想的人,言谈举止里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他对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予以充分的肯定,认为“人是天生自由的,血统是上代传袭的,美德是自己培养的”,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纯洁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权利;他向往财产公有,人人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他对于社会的批判,对于战争、法律、道德教育、文学艺术、婚姻的见解都很有道理。他把自己看作是上帝派到世上来的维持正义的使者,为止,他要做一个行侠仗义的骑士,要锄强扶弱,申张正义,勇敢无畏,并为此而奋不顾身,任何敌人、妖魔鬼怪可以战胜他,但却不能使他在精神上屈服。令人可敬可叹。因而有人称他是最讲道德,最有理性的疯子。

堂吉诃德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折服,他是一个永不妥协的斗士,堂吉诃德敢于为主持正义、清除罪恶而忘我斗争,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怯懦。总之,堂吉诃德敢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捍卫道德、正义和信仰,即使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这种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实在是足可令人敬佩的。

但堂吉诃德却是一个悲哀的理想主义者,因为他的理想往往与现实相冲突,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堂吉诃德的悲凉在于,他终身奉行骑士的奥义却生在一个不需要骑士的时代;他对道德的阐释鞭辟入里却生在一个道德荒芜的时代;他对事物认真严肃却生在一个荒诞横行、本末倒置的时代。他不幸地成为一个“多余”的人,却对自己的“不合时宜”不加悔改、变本加厉,最终只得悲剧收场。

四、堂吉诃德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