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练习题(含答案)

《驿路梨花》同步练习◆基础题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田字格中。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简陋.(lòu) 荆棘.(jī)麂.子(jǐ)B.着.急(zháo) 喷.香(pēn)修葺.(qì)C.撵.走(niǎn)竹篾.(miè)驿.路(yì)D.恍.惚(huǎnɡ)菌.子(jūn) 避.风(bì)◆能力题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狗丢失后,他心急如焚,到处张贴“寻狗启示..”。

B.金秋十月,玄武湖桂花盛放,芳香四溢....醉游人。

C.为了纪念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在望城区书堂山举行,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

D.世上无难事.....,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终.....,只怕有心人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4.把下列句子排列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②一弯新月升起了,③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④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⑤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正确的顺序是(只填序号):____________5.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

”①人生的旅途上少不了朋友,有了朋友就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②的确,没有人弱到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人强到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③因为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而分担的痛苦却是一半的痛苦。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6.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补写对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下联:◆提升题(一) 课内语段阅读阅读课文“一弯新月升起了”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以悬念贯串全文,这个悬念是( ) 。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4驿路梨花课前预习训练及答案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4驿路梨花课前预习训练及答案

14驿路梨花课前预习训练自主学习主干知识1.给下边加点字注音。

驿.路( ) 花瓣.( ) 喷.香( ) 撵.走( )麂.子( ) 修葺.( ) 好.奇( ) 铺.草( ) 陡.峭( ) 2.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山一( )米一( )新月一( )人家一( )门一( )夜风一( )明火枪一( )梨树林3.解释下边各词在文中的意义。

(1)延伸: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迷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悠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恍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暮色: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红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漫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晶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折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3)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

(4)悠闲:闲适自得。

(5)恍惚:这里指梦中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7)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

(8)漫步:没有目的悠闲地走。

(9)晶莹:光亮而透明。

(10)折损: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4.文学常识填空。

《驿路梨花》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江西萍乡人,作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鹿衔草》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

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

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二、背景资料《驿路梨花》是彭荆风于1977年秋写的,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要学习雷锋精神,作者记忆的闸门也被叩开了,他想起了许许多多边疆地区的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那深山大岭里供旅人方便的小茅屋,想起了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

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彭荆风拿起笔来,写就了《驿路梨花》。

三、理解词义1.修葺:修理房屋。

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2.折损: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3.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4.迷茫:广阔而看不清楚。

5.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6.简陋:简单粗陋不完备。

7.延伸:延长伸展。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9):写“我”和老余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10—12):“我们”投宿小茅屋,猜测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第三部分(13—27):写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

第四部分(28—37):写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引用诗句点题。

五、问题归纳1.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挨”“延伸”“消失”由近及远,描写出了山峦的层叠和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

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作铺垫。

2.“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第一个悬念。

3.小茅屋的主人为过路人准备了哪些必需品?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具有怎样的品质?本题运用人物形象五分析法。

人教版语文七下《驿路梨花》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下《驿路梨花》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4课《驿路梨花》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竹篾.(miè)陡峭.(qiào)着.急(zháo)蹦.开(bòng)B.撵.走(niǎn)喷.香(pèng)菌.子(jùn)麂.子( jǐ)C.露宿.(xù)修葺.(qì)简陋.(lòu) 相衬.(chèn)D. 晶莹.(yíng)驿.路(yì)悠.闲(yōu) 香气四溢.(y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茂密修长迷逝歇气B.瑶族瞪眼朝气火溏C.疲劳照管茅屋折损D.晃惚简陋花瓣撕开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C.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D.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B.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海域可燃冰首次试采成功。

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

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南塔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

,。

①一阵晨风拂过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他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A.③②⑥⑤①④B.④②①⑤⑥③C.②⑥⑤①④③D.③①⑤②⑥④二、阅读理解(一)文言文阅读理解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4.驿路梨花1.根据拼音写汉字。

荆jí(____)陡qiào(____)竹miè(____)简lòu(____)huǎnghū(______)ōugē(______)【答案】(1).棘(2).峭(3).篾(4).陋(5).恍惚(6).讴歌【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此题需要注意“峭”“篾”“讴”的偏旁不要写错。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晶莹迁陡茂密花瓣B.茸毛竹篾蔑视歌谣C.明枪夜幕恍忽拆损D.雷峰作楫陡峭挺好【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A项应为“迁徙”;C项应为“恍惚”“折损”;D项应为“雷锋”“作揖”。

故选B。

3.下面不全是同义词的一组是( )A.简陋—简单悠闲—安闲B.延伸—延长漫步—信步C.修葺—修缮茂密—茂盛D.照料—照看陡峭—倾斜【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同义词的辨析能力。

同义词指的是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有许多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语。

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时,有着细微的差别。

D项中“陡峭”与“倾斜”不是同义词。

“陡峭”指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倾斜”指的是(物体)向一边偏斜。

故选D。

4.“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指的是( )A.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

B.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小姑娘。

C.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D.语意双关,既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心灵美好的哈尼族小姑娘,更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同步习题(含答案)

《驿路梨花》同步练习◆基础题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田字格中。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简陋.(lòu) 荆棘.(jī)麂.子(jǐ)B.着.急(zháo) 喷.香(pēn)修葺.(qì)C.撵.走(niǎn)竹篾.(miè)驿.路(yì)D.恍.惚(huǎnɡ)菌.子(jūn) 避.风(bì)◆能力题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狗丢失后,他心急如焚,到处张贴“寻狗启示..”。

B.金秋十月,玄武湖桂花盛放,芳香四溢....醉游人。

C.为了纪念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在望城区书堂山举行,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

D.世上无难事.....,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终.....,只怕有心人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4.把下列句子排列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②一弯新月升起了,③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④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⑤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正确的顺序是(只填序号):____________5.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

”①人生的旅途上少不了朋友,有了朋友就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②的确,没有人弱到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人强到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③因为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而分担的痛苦却是一半的痛苦。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6.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补写对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下联:◆提升题(一) 课内语段阅读阅读课文“一弯新月升起了”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以悬念贯串全文,这个悬念是( ) 。

部编七下语文14《驿路梨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七下语文14《驿路梨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4《驿路梨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参考答案:“我”和老余: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在小茅屋中受到照料,得到了食宿帮助;第二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修葺小茅屋,为小茅屋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很感激;专门到小茅屋送粮食,方便路人;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

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战士:向雷锋同志学习,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

梨花:被解放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

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二、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本文设置了三层悬念和两次误会。

第一层悬念:“我们”正为夜晚住宿焦急时,发现小茅屋,屋里却没人没灯,由此产生“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

第二层悬念(第一次误会):“我们”误以为瑶族老人是主人,然而他不是,那么主人到底是谁?第三层悬念(第二次误会):“我们”和瑶族老人误以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她也不是,那么谁才是小茅屋真正的主人?文中设置层层悬念和误会,不断推进情节发展,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同时,这种写法使全文情节跌宕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引人入胜。

三、“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

再想一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参考答案:“梨花”在文中多处出现,所指不尽相同。

①“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

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②“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一、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答案:“我”和老余: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在小茅屋中受到照料,得到了食宿帮助;第二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为小茅屋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很感激;专门到小茅屋送粮食,方便过路人;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

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战士:向雷锋同志学习,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

梨花:被解放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

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二、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答案: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所见所闻为顺序,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置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分两个层次,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行走在深山里的“我”和老余,在淡淡月光下,穿过梨树林,发现了竹篾泥墙的小茅屋,房门外扣,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请进”两个字。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自然产生疑问,形成第一个悬念,领起了全文。

得到帮助的“我”和老余,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于是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

可是瑶族老人说他不是主人,而是过路人。

第一个悬念引出的第一次误会消除了。

第一次误会的消除又引出第二个悬念。

瑶族老人不是主人,那“主人家是谁”呢?瑶族老人说,他从一个赶马人那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瑶族老人的讲述产生了第二次误会。

到此,是小说的第一个层次。

从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到引出解放军战士建造小茅屋的故事,是小说的第二个层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 驿路梨花 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 驿路梨花 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14 驿路梨花教材知识自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撵.走()驿.路( )简lòu()陡峭..()yōu闲()恍惚.()竹miè()修qì()2.下面不全是同义词的一组是()A.简陋—简单悠闲—安闲B.延伸—处长漫步—信步C.修葺—修缮茂密—茂盛D.照料—照看陡峭—倾斜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陡峭:(2)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

修葺:(3)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修长:4.文学常识填空。

彭荆风,现代。

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

1956年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与《》,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集《》等。

5.主题思想填空。

本文主要通过对哈尼小姑娘学、甘当、有困难的过路人的事迹的记叙,歌颂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美好心灵,显示了深入人心,弘扬光大。

课内综合实践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迷茫.(máng)菌.子(jūn)晶莹.(yíng)B.延.伸(yán)暮.色(mù)花瓣.(bàn)C.麂.子(jǐ)恍.惚(huǎng)露宿.(sù)D.喷.香(pēn)四溢.(yì)寨.子(zài)2.“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指的是()A.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

B.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小姑娘梨花。

C.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D.语意双关,既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心灵美好的哈尼族姑娘,更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3.课文有一句表示全篇题旨的话,这句话是()A.山,好大的山啊!B.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C.“驿路梨花处处开。

”D.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4.选出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课文刻画人物,有的是直接描写,有的是间接描写。

对梨花姑娘采用的是间接描写。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14《驿路梨花》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14《驿路梨花》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十四课《驿路梨花》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彭荆风(1929年—2018年),江西萍乡人,作家,曾长期生活在云南边疆地区。

2.文章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文体为小说。

内容主题《驿路梨花》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的,全文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主线展开情节,通过与之相关的几件小事,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和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关键字词驿yì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寨zhài:防守用的栅栏。

撵niǎn:赶走。

扛káng:用肩膀承担。

延伸:延长,伸展。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陡峭dǒu qiào:指山势等坡度大,直上直下。

露宿:lùsù在室外或野外住宿。

竹篾:劈成薄片的竹条。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

悠闲:闲适自得。

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

恍惚huǎng hū: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这里指梦中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漫步:没有目的悠闲地走。

晶莹:光亮而透明。

修葺qì:修理(建筑物)。

葺,修理、修建。

晶莹:光亮而透明。

折损: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要点点拔这篇小说,从整体上看是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序,以“梨花”为线索,由“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引发的两次误会、三次悬念,最终揭示“梨花”真相的故事。

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

情节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能不断地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这正是作者布置紧凑的“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的作用效果。

从叙述的顺序方面来看,文章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整体上便是顺叙。

而在顺叙的过程中又有插叙来补充交待必要的情节来解开之前设置的悬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一、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答案:“我”和老余: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在小茅屋中受到照料,得到了食宿帮助;第二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为小茅屋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很感激;专门到小茅屋送粮食,方便过路人;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

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战士:向雷锋同志学习,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

梨花:被解放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

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二、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答案: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所见所闻为顺序,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置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分两个层次,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行走在深山里的“我”和老余,在淡淡月光下,穿过梨树林,发现了竹篾泥墙的小茅屋,房门外扣,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请进”两个字。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自然产生疑问,形成第一个悬念,领起了全文。

得到帮助的“我”和老余,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于是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

可是瑶族老人说他不是主人,而是过路人。

第一个悬念引出的第一次误会消除了。

第一次误会的消除又引出第二个悬念。

瑶族老人不是主人,那“主人家是谁”呢?瑶族老人说,他从一个赶马人那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瑶族老人的讲述产生了第二次误会。

到此,是小说的第一个层次。

从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到引出解放军战士建造小茅屋的故事,是小说的第二个层次。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正在修茸小茅屋时,看见了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 《驿路梨花》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 《驿路梨花》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

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

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二、背景资料《驿路梨花》是彭荆风于1977年秋写的,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要学习雷锋精神,作者记忆的闸门也被叩开了,他想起了许许多多边疆地区的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那深山大岭里供旅人方便的小茅屋,想起了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

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彭荆风拿起笔来,写就了《驿路梨花》。

三、理解词义1.修葺:修理房屋。

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2.折损: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3.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4.迷茫:广阔而看不清楚。

5.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6.简陋:简单粗陋不完备。

7.延伸:延长伸展。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9):写“我”和老余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10—12):“我们”投宿小茅屋,猜测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第三部分(13—27):写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

第四部分(28—37):写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引用诗句点题。

五、问题归纳1.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挨”“延伸”“消失”由近及远,描写出了山峦的层叠和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

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作铺垫。

2.“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第一个悬念。

3.小茅屋的主人为过路人准备了哪些必需品?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具有怎样的品质?本题运用人物形象五分析法。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预习复习材料--第14课《驿路梨花》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预习复习材料--第14课《驿路梨花》

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总结第14 课《驿路梨花》字音字形A 版(汉字)二、文学常识《驿路梨花》选自《》,作者:,(1929—2018),江西萍乡人,(成就)。

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

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三、词语积累1.修葺:。

葺,。

2.折损:,。

3.驿路:这里指。

4.迷茫:。

5.恍惚:,。

6.简陋:。

7.延伸:。

字音字形B 版 (加点字注音)悲天悯.人排解.失意竹篾.简陋.海阔.天空监.督.循.环修葺.晶莹.如释.重负契.约山寨.折.损.露.宿.独揽.大权达.观撵.走陡.峭.迷茫.阅读理解《驿路梨花》一、背景资料《驿路梨花》是彭荆风于1977 年秋写的,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要学习雷锋精神,作者记忆的闸门也被叩开了,他想起了许许多多边疆地区的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那深山大岭里供旅人方便的小茅屋,想起了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

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彭荆风拿起笔来,写就了《驿路梨花》。

二、课文分段第一部分( —):写“我”和老余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 —):“我们”投宿小茅屋,猜测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第三部分( —):写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

第四部分( —):写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引用诗句点题。

三、课文总结:文章通过写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在少数民族地区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的高尚品德。

四、问题归纳1. 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挨”“延伸”“消失”由近及远,描写出了山峦的层叠和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

这样描写山峦,表明,衬托出“我们”的,为下文“小屋”的出现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精选题高频考点(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精选题高频考点(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14.《驿路梨花》精选题高频考点(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陆游【答案】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荆棘(____)陡峭(______)竹篾(_____)简陋(____)恍惚(____)(____)讴歌(_____)【答案】jīng qiào mièlòu huǎng hūōu3.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人迹____至香气四________思巧妙充满____气【答案】罕溢构朝4.根据拼音写汉字。

荆jí(____)陡qiào(____)竹miè(____)简lòu(____)huǎng hū(______)ōu gē(______)【答案】棘峭篾陋恍惚讴歌5.词语积累——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___(迷惘迷茫)的暮色中。

(2)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____(飘落飘洒)在我们身上。

(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___(恍然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

(4)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___(现出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答案】迷茫飘落恍惚闪出6.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陡qiào(______)竹篾.(____)简lòu(____)露.宿(____)yōu(______)闲修葺.(____)晶莹.(____)折.损(____)【答案】峭miè陋lù悠qìyíng zhé二、选择题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部编七下语文14《驿路梨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七下语文14《驿路梨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七下语文14《驿路梨花》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
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分别指自然界中洁白美丽的梨树
林和梨花的花瓣。

第一次出现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第二次出现则营造了优美的意境,增加了文学性;最后一次出现则表达了梨花对解放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感动之情。

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起到了承上启下、点睛画龙的作用。

驿路梨花”作为标题,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相结合,表达了梨花作为自然元素的美丽与驿路作为人类活动的精神,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4 驿路梨花 学案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4 驿路梨花 学案及答案

14 驿路梨花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3.本文的写作特点。

4.本文的中心。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记叙的顺序。

学习难点:景物描写在写人叙事过程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朗读2遍,疏通字词障碍;默读2遍,对文章的基本情节有所了解。

2.将生字、解词整理在预习笔记本(即活页本)上。

二、预习检测:背景资料:《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

当时,我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

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

情之所钟,使我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朴实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也就写得很快,一个下午就完成了这篇《驿路梨花》。

我这篇对善良、朴实、美好歌颂的《驿路梨花》,也是让人们用过去与“文革”对比,以鞭笞丑恶。

2.给加点字注音:驿.路()露宿..()竹蔑.()喷.( )香撵.()走麂.子()恍.惚.()修葺.()着.()想折.()损菌.()子(3)恍惚:(4)修长:修,三、整体感知(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二)依据表格内容,分别概括出这五件事:1.2.3.4.5.(三)理出文章思路:()小茅屋---投宿小茅屋---()---()小茅屋---()文中的这些情节是由什么串连起来的呢?知识点: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4 驿路梨花 学案及答案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4 驿路梨花 学案及答案

14 驿路梨花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3.本文的写作特点。

4.本文的中心。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记叙的顺序。

学习难点:景物描写在写人叙事过程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朗读2遍,疏通字词障碍;默读2遍,对文章的基本情节有所了解。

2.将生字、解词整理在预习笔记本(即活页本)上。

二、预习检测:背景资料:《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

当时,我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

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

情之所钟,使我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朴实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也就写得很快,一个下午就完成了这篇《驿路梨花》。

我这篇对善良、朴实、美好歌颂的《驿路梨花》,也是让人们用过去与“文革”对比,以鞭笞丑恶。

2.给加点字注音:驿.路()露宿..()竹蔑.()喷.( )香撵.()走麂.子()恍.惚.()修葺.()着.()想折.()损菌.()子(3)恍惚:(4)修长:修,三、整体感知(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二)依据表格内容,分别概括出这五件事:1.2.3.4.5.(三)理出文章思路:()小茅屋---投宿小茅屋---()---()小茅屋---()文中的这些情节是由什么串连起来的呢?知识点: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4 驿路梨花 学案及答案【精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4 驿路梨花 学案及答案【精品】

14 驿路梨花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3.本文的写作特点。

4.本文的中心。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记叙的顺序。

学习难点:景物描写在写人叙事过程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朗读2遍,疏通字词障碍;默读2遍,对文章的基本情节有所了解。

2.将生字、解词整理在预习笔记本(即活页本)上。

二、预习检测:背景资料:《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

当时,我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

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

情之所钟,使我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朴实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也就写得很快,一个下午就完成了这篇《驿路梨花》。

我这篇对善良、朴实、美好歌颂的《驿路梨花》,也是让人们用过去与“文革”对比,以鞭笞丑恶。

2.给加点字注音:驿.路()露宿..()竹蔑.()喷.( )香撵.()走麂.子()恍.惚.()修葺.()着.()想折.()损菌.()子(3)恍惚:(4)修长:修,三、整体感知(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二)依据表格内容,分别概括出这五件事:1.2.3.4.5.(三)理出文章思路:()小茅屋---投宿小茅屋---()---()小茅屋---()文中的这些情节是由什么串连起来的呢?知识点: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推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4 驿路梨花 学案及答案

【推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4 驿路梨花 学案及答案

14 驿路梨花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3.本文的写作特点。

4.本文的中心。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记叙的顺序。

学习难点:景物描写在写人叙事过程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朗读2遍,疏通字词障碍;默读2遍,对文章的基本情节有所了解。

2.将生字、解词整理在预习笔记本(即活页本)上。

二、预习检测: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

情之所钟,使我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朴实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也就写得很快,一个下午就完成了这篇《驿路梨花》。

我这篇对善良、朴实、美好歌颂的《驿路梨花》,也是让人们用过去与“文革”对比,以鞭笞丑恶。

2.给加点字注音:驿.路()露宿..()竹蔑.()喷.( )香撵.()走麂.子()恍.惚.()修葺.()着.()想折.()损菌.()子3.解词:(1)陡峭:(2)修葺:葺,(3)恍惚:(4)修长:修,三、整体感知(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1.2.3.4.5.(三)理出文章思路:()小茅屋---投宿小茅屋---()---()小茅屋---()文中的这些情节是由什么串连起来的呢?知识点: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四)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建造和照看来叙述,文章中的几件事该如何安排呢?知识点: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十四课《驿路梨花》资料汇编
文学常识
1.彭荆风(1929年—2018年),江西萍乡人,作家,曾长期生活在云南边疆地区。

2.文章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文体为小说。

内容主题
《驿路梨花》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的,全文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主线展开情节,通过与之相关的几件小事,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和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关键字词
驿yì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寨zhài:防守用的栅栏。

撵niǎn:赶走。

扛káng:用肩膀承担。

延伸:延长,伸展。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陡峭dǒu qiào:指山势等坡度大,直上直下。

露宿:lùsù在室外或野外住宿。

竹篾:劈成薄片的竹条。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

悠闲:闲适自得。

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

恍惚huǎng hū: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这里指梦中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漫步:没有目的悠闲地走。

晶莹:光亮而透明。

修葺qì:修理(建筑物)。

葺,修理、修建。

晶莹:光亮而透明。

折损: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要点点拔
这篇小说,从整体上看是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序,以“梨花”为线索,由“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引发的两次误会、三次悬念,最终揭示“梨花”真相的故事。

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

情节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能不断地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这正是作者布置紧凑的“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的作用效果。

从叙述的顺序方面来看,文章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
材料,整体上便是顺叙。

而在顺叙的过程中又有插叙来补充交待必要的情节来解开之前设置的悬念。

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文章内容又可以看作是溯源的倒叙,正如倒卷珠帘,渐露真相。

“梨花”在文中有三层不同含义,是景物,是人物,也象征了作者要颂扬的美好精神品质、人情民风。

略读课文时,要注意“梨花”出现的地方,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思考“梨花”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

区分“梨花”在文中不同语境中的字面意思、深层含义、象征意义。

最后加以归纳,才能明白“梨花”之美,进而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好处。

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选出本课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3-5个好词,把它们写在一段连贯合理的话中。

1.下列字音或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村寨(zhài)晶莹(yíng)折(zhé)损折(shé)本
B.修葺(qì)简陋(lòu)悠闲(xián)轻篾(miè)
C.陡峭(qiào)迷茫(máng)露宿(sù)一宿(xiǔ)
D.驿(yì)路撵(niǎn)菌(jùn)子细菌(jūn)
2.关于《驿路梨花》一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中国当代作家。

B.本文“我”和老余、瑶族老人、那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和梨花姑娘,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都可以视为小茅屋的主人。

C.标题出自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在文中前后呼应,以纯洁热烈的美感,为文章增彩,又富有美好的象征意义。

D.文章整体上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顺序,即空间顺序来展开叙述。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3分)
A.为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潘建伟团队居功至伟。

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B.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C.近年来,因在马路上行走时使用手机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屡屡曝光,“手机依赖”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危险的“炸弹”?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质疑。

D.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4.下列句中表达方式的运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C.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D.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5.晚会拟用一副对联来渲染气氛,现已确定好了上联,请你从下面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下联。

上联:笛音飘声声传情下联:选______项(3分)
A.丝竹韵悠悠绵长
B.鼓点响阵阵送暖
C.琴音起首首入梦
D.琵琶响嘈嘈切切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我们要想建立中国的音乐学派,也应当扎根在中国音乐、戏曲、诗词歌赋等优秀文化根基上。

②一次采风,刚踏上大草原,一位同行的京剧名家就开心往地上一坐,脚一盘,唱起了京剧。

③西方音乐学派众多,多是建立在本土音乐文化基础上的。

④我也喜欢京剧,但在那一刻,我第一次领悟到原来京剧这么美、这么雅致。

⑤要让世界了解我们的音乐,首先要解决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创作的问题。

A.⑤②④③①
B.①③⑤②④
C.②④③⑤①
D.⑤③①④②
7.下列对文章标题“驿路梨花”的解读,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驿路”,是指传递政府文书等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文中以“驿路梨花”为题,暗示这里的民风民俗自古便与道旁梨花一样真淳美好,具有象征意味。

B.“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首先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

C.“驿路梨花”又是梨花姑娘:是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的雷锋精神的象征;象征着西南边疆民族淳朴善良、知恩图报、热情好客的民风社情。

D.“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为一体的同时,还借陆游的诗句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8.拓展阅读(5分)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①更深:深夜。

②北斗:指北斗七星。

阑干:纵横错落,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南斗:二十八宿之一,有六颗星。

③偏知:才知道,忽然感到。

④新:初。

(1)“月色半人家”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2分)
(2)后两句中,“偏知”“新透”都流露着一种欣慰、自得的愉悦感。

显然,料峭寒夜中的“虫声”,透窗而入,给了作者一份惊喜。

这“虫声”代表了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B。

竹篾(miè)与轻蔑(miè)要注意区分。

2.D。

时间顺序。

3.A。

4.B。

其它三项都是描写,B抒情与描写。

5.B。

其它三项问题在于:A项中“韵”为名词与“飘”动词不相对应,“绵长”为形容词与“传情”动词不相对应;C项中“琴音”与“笛音”重复用字;D项中“嘈嘈切切”与“声声传情”结构、词性不符。

6.A
7.“驿路”,古时侯是传递政府文书等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课文中的“驿路”则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它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梨花盛开”的道路,是雷锋精神开花结果的地域见证。

标题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是“梨花”,不是“驿路”。

8.(1)夜深人静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
黑夜里。

(2)寒夜中虫声初现,透过绿窗纱传入作者耳中,让作者欣喜,因为这初现的虫声让作者在寒夜中确认了“春气暖”的信号,代表生趣盎然的春天又快到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