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物理物理学史与方法专题03近代物理学史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7年物理学史

2017年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学史汇编必修1、必修2:(力学)1、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通过斜面实验外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推断并检验得出,自由落体是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都一样,即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断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如不受摩擦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并提出惯性的概念。

2、笛卡尔:法国物理学家,提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3、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胡克定律的表达式为F=k·x或△F=k·Δx,其中k是常数,是物体的劲度系数。

4、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根据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奠定了基础。

具体内容为:1.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而太阳则位于椭圆轨道的二个焦点之一。

2.在相同时间内,半径向量所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3.二个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的周期时间平方之比等于二个轨道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之比。

5、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6、亚当斯(英)、勒维耶(法):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7、哈雷(英):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了一颗著名彗星的轨道并正确预言了它的回归。

8、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和地球平均密度,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9、齐奥尔科夫斯基: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模块3-1、3-2:(电磁学)1、富兰克林:美国科学家,首先命名正、负电荷。

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2017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2017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必修l、必修2、选修3-1、3-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着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3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3

2017 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3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题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 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 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

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 比,组合体运行的A.周期变大B.速率变大D.向心加速度变大15 .如图,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有一 U 形金属导轨,导轨平面与磁场垂直。

金属杆PQ 置于导轨上并与导轨形成闭合回路 PQRS 一圆环形金属线框T 位于回路围成的区域内,线列说法正确的是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纯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纯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18.如图,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0的匀强磁场中,两长直导线 P 和Q 垂直于纸面固定放置,两者之间的距离为。

在两导线中均通有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电流时, 纸面内与两导线距离均为的 a 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

如果让 P 中的电流反向、其他条件不变,则 a 点处磁感应强度的大 小为A. 0B. -I B oC. 2^3 B 0D. 2B 033C.动能变大框与导轨共面。

现让金属杆 PQ 突然向右运动, 在运动开始的瞬间,关于感应电流的方向,下A. B. PQR 外沿顺时针方向,PQR 外沿顺时针方向, T 中沿逆时针方向T 中沿顺时针方向C. D. PQR 外沿逆时针方向,PQR 外沿逆时针方向,T 中沿逆时针方向 T 中沿顺时针方向16.如图,一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均匀柔软细纯 向上拉起至M 点,M 点与绳的上端P 相距1l 。

3PQg 直悬挂。

用外力将纯的下端 Q 缓慢地竖直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o 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A. ;mglB. 1 mglC. ;mgl17. 一根轻质弹性纯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纯的总长度为D. 1 mgl80cm 的两点上,弹性纯的原长也为80 cm, 100 cm ;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A. 86 cmB. 92 cmC. 98 cmD. 104 cm19.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分别用频率为v a、V b的单色光a、b照射到同种金属上,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U a和U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 ka和E kb。

高中物理近代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近代物理学史

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3、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8、1848年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

指出绝对零度(-273.15℃)是温度的下限。

T=t+273.15K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波动学(3-4选做):9、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

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10、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

11、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2017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归纳整理版)

2017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归纳整理版)

2017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1、伽利略(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3、牛顿(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2)发现万有引力定律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5、爱因斯坦(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3)提出质能方程E=mC 2,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7、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8、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9、安培:研究了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11、法拉第(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15、赫兹:(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2)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16、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17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18、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19、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测得了电子的比荷me ,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 20、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m2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22、查德威克: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第二份1.胡克:发现胡克定律(F弹=kx)2.伽利略:给出匀变速的定义,S正比于t的平方;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快慢是相同;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不受外力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后由牛顿归纳为惯性定律;他开创了科学推论的方法3.牛顿:动力学奠基人,提出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一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4.开普勒:开普勒三大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5.卡文迪许:扭秤装置测出万有引力常量6.布朗:“布朗运动”(花粉粒子在水中无规则运动)7.焦耳:测定热功当量;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发热)8.开尔文:把-273摄氏度作为绝对零度9.库仑: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作用,发现库仑定律10.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得基本电荷11.欧姆:把电流与水流作对比,引入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并确立它们关系12.奥斯特: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13.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14.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不是他发现这种射线),发现电子,并测出比荷;提出枣糕模型(也叫葡萄干布丁模型)15.劳伦斯:回旋加速器16.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制成第一台发电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17.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18.麦克斯韦:提出完整的电磁场理论19.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的速度为光速,证实光是一种电磁波20.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学;发明摆钟21.托马斯·杨: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22.伦琴:X射线23.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24.爱因斯坦:提出光子理论和光电效应方程;相对论;质能方程25.德布罗意:提出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26.卢瑟福: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发现原子;首先进行人工核反应27.玻尔: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28.查德威克:发现中子29.威尔逊:发明威尔逊云室30.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现象31.老居里夫妇:镭的发现者32.小居里夫妇:用人工核转变获得放射性同位素第三份1.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2.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017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归纳整理版)49502

2017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归纳整理版)49502

2017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1、伽利略(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3、牛顿(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5、爱因斯坦(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3)提出质能方程E=mC2,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8、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了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

16、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17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

18、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19、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

20、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 m。

2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2017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

2017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
2017 高考:物理学史知识点
科学家
成就
力学部分(9)
伽利略
①理想实验: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 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后牛顿归纳为惯 性定律。②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加速 度一样,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
查德威克 (卢瑟福的学生)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诺贝尔奖
贝克勒尔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内部结构,获诺贝尔奖。 [天然放射现象: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 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快
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①发现电子(说明原子可分且有复杂结构)提出枣糕模型 ②阴极 汤姆逊
律,获诺贝尔奖 ②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普朗克
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获诺贝尔奖
康普顿
提出康普顿效应,证实光的粒子性,获诺贝尔奖
德布罗意
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波动性
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 笛卡尔
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
①牛顿三定律 ②万有引力定律
卡文迪许
扭秤实验,测定万有引力常量 G 的值
开普勒
开普勒三定律
托勒密
提出地心说
哥白尼
提出日心说
亚当斯 勒维烈
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胡克
胡克定律
电磁学部分(14)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玛丽- 居里夫妇
发现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

高考近代物理知识点

高考近代物理知识点

高考近代物理知识点近代物理是高考物理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它包含了许多与现代科学和技术密切相关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高考近代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相对论相对论是近代物理的重要理论之一,由爱因斯坦提出。

它主要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部分。

1. 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主要研究的是时空的变换和质量增加问题。

其中,相对论的两个重要假设是:光速不变假设和等效原理。

光速不变假设认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受观察者运动状态的影响,等效原理则认为质量改变产生的现象与重力场中的效应等效。

2. 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对引力进行的研究。

它提出了引力是时空弯曲导致物体运动轨迹发生改变的观点。

广义相对论不仅预测了黑洞的存在,还解释了宇宙膨胀和背景辐射等天文现象。

二、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框架,它对物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 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也是与经典物理学的根本区别之一。

经典物理学认为粒子和波是两种互斥的存在,而量子力学表明,微观粒子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2. 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重要原理,由海森堡提出。

它指出,在某些物理量的测量中,位置和动量、能量和时间等物理量无法同时被准确地测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三、粒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研究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相互作用,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奥秘。

1. 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础的微观粒子,包括了夸克、轻子、强子等。

其中,夸克是构成强子的基本组成单位,轻子则包括了电子、中微子等。

2. 标准模型标准模型是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包括了电磁力、弱力和强力三种基本相互作用。

标准模型成功地解释了许多实验现象,并预测了一些新的粒子的存在。

四、光电效应与半导体光电效应和半导体是近代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在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会从金属中被释放出来的现象。

2017高考物理物理学史与方法专题05电学物理学方法含解析

2017高考物理物理学史与方法专题05电学物理学方法含解析

专题05 电学物理学方法1. (2017河南洛阳期中考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矢量,电场强度是标量B.千克(kg)属于国际单位中的基本单位C.伽利略利用光滑斜面实验直接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D.电场线是库仑最先引入的【参考答案】B2. (2017南方新课堂测试)下面有关物理学史、方法和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无论是亚里士多德、伽利略,还是笛卡尔都没有建立力的概念,而牛顿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物体间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抽象为“力”,为提出牛顿第一定律而确立了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B.亚里士多德对运动的研究,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比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C.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磁场会在其周围空间激发一种电场,这种电场就是感生电场D.机场、车站和重要活动场所的安检门可以探测人身携带的金属物品,是利用静电感应的原理工作的【参考答案】A【名师解析】无论是亚里士多德、伽利略,还是笛卡尔都没有建立力的概念,而牛顿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物体间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抽象为“力”,为提出牛顿第一定律而确立了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选项A正确。

亚里士多德对运动的研究,没有确立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比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选项B错误。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磁场会在其周围空间激发一种电场,这种电场就是涡旋电场,选项C错误。

.机场、车站和重要活动场所的安检门可以探测人身携带的金属物品,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工作的,选项D错误。

3.(2016安徽六校教学研究会)下列对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由a=F/M可知:物体的运动是先有力后有加速度B.以匀加速运动的火车为参考系,牛顿运动定律也成立C.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因此物体落地时动能应等于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D.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容器的电容都是用比值法定义的【参考答案】D【名师解析】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由a=F/M可知: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没有先后,选项A说法错误。

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14个专题)

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14个专题)

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14个专题)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专题01. 直线运动力和运动专题02.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03. 机械能和动量专题04. 电场专题05. 磁场专题06. 电磁感应专题07. 电流和电路专题08. 选修3-3专题09. 选修3-4专题10. 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专题11. 力学实验专题12. 电学实验专题13. 力与运动计算题专题14. 电与磁计算题2.【2017·天津卷】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N上的a、b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

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的右端上移到b ,绳子拉力不变B.将杆N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C.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D.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答案】AB【解析】设两杆间距离为d,绳长为l,Oa、Ob段长度分别为l a 和l b ,则bal l l +=,两部分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α和β,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绳子中各部分张力相等,FF Fb a==,则βα=。

满足mgF =αcos 2,αααsin sin sin l l l d b a =+=,即ld =αsin ,αcos 2mg F =,d 和l 均不变,则sin α为定值,α为定值,cos α为定值,绳子的拉力保持不变,衣服的位置不变,故A 正确,CD 错误;将杆N 向右移一些,d 增大,则sin α增大,cos α减小,绳子的拉力增大,故B 正确。

3.【2017·新课标Ⅰ卷】如图,柔软轻绳ON 的一端O 固定,其中间某点M 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 。

初始时,OM 竖直且MN 被拉直,OM 与MN 之间的夹角为α(π2α>)。

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

在OM 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A.MN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MN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OM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OM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D【解析】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OM绳上拉力F2,MN上拉力F1,由题意知,三个力合力始终为零,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在F2转至水平的过程中,MN上的张力F1逐渐增大,OM上的张力F2先增大后减小,所以AD正确,BC错误。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3)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3)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3)一、选择题1.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卡文迪许测定了引力常量C.爱因斯坦预言了引力波D.雷纳·韦斯等探测到了引力波2.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下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总结并得出了惯性定律B.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C.出色的天文观测家第谷通过观测积累的大量资料,为开普勒的研究及开普勒最终得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D.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3.下列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富兰克林命名了正、负电荷B.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库仑扭秤实验确定库仑定律C.麦克斯韦提出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电场D.法拉第为了简洁形象描述电场,提出电场线这一辅助手段4.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祛正确的是()A.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万有引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常量是牛顿发现并测量出的C.元电荷的数值最先是由库仑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D.电场这个“场”的概念最先是由法拉第提出的5.伽俐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或者说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关于这些要素的排列顺序应该( )A.提出假设→对现象的观察→运用逻辑得出推论→用实验检验推论→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B.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推论→用实验检验推论→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C.提出假设→对现象的观察→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运用逻辑得出推论→用实验检验推论D.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推论→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用实验检验推论6.以下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伽利略总结了导师第谷留下的大量天文观测数据,发现了行星三大定律B.库仑采用放大法,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因此被誉为第一个称量地球质量的人C.法拉第首先提出了电场的概念,而且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他又引入了电场线的概念D.牛顿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深入仔细的研究,将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7.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B.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静电力常量D.牛顿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8.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

2017届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

2017届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二、相对论:8、(a)、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 不变。

(b)、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2E mc =。

9、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和经典(牛顿)时空观的区别经典(牛顿)时空观:(1)空间是绝对静止不动的(即绝对空间),时间是绝对不变的(即绝对时间)。

(2)空间和时间跟任何外界物质的存在及其运动情况无关。

(3)空间是三维空间,时间是一维的,空间和时间彼此独立。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①“同时”的相对性 ②运动的时钟变慢③运动的尺子缩短 ④物体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3)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3)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3)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只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不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B.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了引力常量的数值C.万有引力的发现,揭示了自然界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D.地球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在近日点和远日点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大小是相同的2.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古人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下面哪位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A.库仑 B.安培 C.富兰克林 D.伏打3.在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以下对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牛顿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安培总结出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C.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时空观D.第谷通过大量的观测数据,归纳得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4.物理学中最早使用理想实验方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和发现电流磁效应分别由不同的物理学家完成,他们依次是()A.伽利略、牛顿、法拉第和奥斯特B.牛顿、卡文迪许、洛伦兹和安培C.伽利略、卡文迪许、库仑和奥斯特D.伽利略、牛顿、库仑和洛伦兹.5.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A.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C.惠更斯总结出了折射定律D.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利用双缝干涉实验首先发现了光的干涉现象6.以下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伽利略总结了导师第谷留下的大量天文观测数据,发现了行星三大定律B.库仑采用放大法,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因此被誉为第一个称量地球质量的人C.法拉第首先提出了电场的概念,而且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他又引入了电场线的概念D.牛顿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深入仔细的研究,将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牛顿、秒B.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D.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偏转8.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A.爱因斯坦为了解释黑体辐射,提出了能量量子假说,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B.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从而敲开了原子的大门C.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D.卢瑟福通过α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9.2014年,我国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世界级成果。

高考物理学史

高考物理学史

高考物理学史
高考物理学史是指在中国高考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和相关历史事件的考察。

以下是一些与高考物理学史相关的知识点和历史事件的介绍:
1. 近代物理学的起源:高考物理学史通常会涉及到近代物理学的起源,其中以牛顿的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为重要内容。

牛顿的力学理论为物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波的发现: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描述电磁场和电磁波传播的基本方程。

高考物理学史中通常会考察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内容以及电磁波的性质和实验发现。

3. 光的波粒二象性及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高考物理学史会考察光的波粒二象性和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光既可以被看作波动的电磁波,又可以被看作粒子的光子。

4. 相对论: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的重要贡献,高考物理学史通常会考察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基本理论内容。

5. 量子力学的发展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高考物理学史中会考察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力学量的算符等内容。

6. 原子核结构和原子核物理:高考物理学史中会考察原子核结构的发现和研究,包括卢瑟福的散射实验和波尔的量子化条件等内容。

7. 粒子物理学的发展:高考物理学史还会涉及到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包括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和弦理论等内容。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高考物理学史内容,具体考查内容以当年高考科学的要求为准。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加深对物理学科发展历史的认识,提高物理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017高考物理物理学史与方法专题04力学物理学方法含解析

2017高考物理物理学史与方法专题04力学物理学方法含解析

专题04 力学物理学方法1.(2017广西崇左摸底)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用实验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应用了等效替代法B.在用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C.在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应用的是微元法D.用比值法来定义加速度这个物理量,其定义式为a=【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分析】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明确各种科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理想化模型、极限思想等,根据各个实验的原理以及比值定义法的定义分析即可选择.【参考答案】C2. (2017河南洛阳期中考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矢量,电场强度是标量B.千克(kg)属于国际单位中的基本单位C.伽利略利用光滑斜面实验直接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D.电场线是库仑最先引入的【参考答案】B【名师解析】速度是矢量,电场强度也是矢量,选项A错误。

千克(kg)属于国际单位中的基本单位,选项B正确。

伽利略利用光滑斜面实验,通过推理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选项C 错误。

电场线是法拉第最先引入的,选项D错误。

3. (2017南方新课堂测试)下面有关物理学史、方法和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无论是亚里士多德、伽利略,还是笛卡尔都没有建立力的概念,而牛顿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物体间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抽象为“力”,为提出牛顿第一定律而确立了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B.亚里士多德对运动的研究,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比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C.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磁场会在其周围空间激发一种电场,这种电场就是感生电场D.机场、车站和重要活动场所的安检门可以探测人身携带的金属物品,是利用静电感应的原理工作的【参考答案】A4.(2016山东泰安一模)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科学发现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高三物理近代物理发展史课件

高三物理近代物理发展史课件

高三物理近代物理发展史课件一、引言近代物理是指从17世纪末开始,到现代物理学建立的一段时间内的物理学发展史。

这一时期,物理学经历了极为重要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更深入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高三物理近代物理发展史的相关内容,并通过课件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二、牛顿力学的建立近代物理的起点可以追溯到牛顿力学的建立。

牛顿通过数学方法研究力的作用规律,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在课件中,我们将通过图示和公式的呈现,帮助学生理解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

三、光的波动理论在17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间段里,光的波动理论逐渐得到了确认。

众多科学家如惠更斯、杨氏等提出了光是一种波动的说法,并通过实验证据加以证明。

课件中,我们将介绍光的波动性质的实验和相关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波动理论以及波动光学的基本概念。

四、相对论的提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近代物理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进一步发展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相对论对于描述高速运动物体的性质以及质能转换关系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课件中,我们将通过图像以及简单的公式表达,帮助学生理解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推论。

五、量子力学的诞生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诞生引起了物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爱因斯坦、普朗克等科学家的贡献使得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引入量子概念,量子力学能够更好地解释微观粒子的性质。

在课件中,我们将通过图表和简单理论,帮助学生探索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一些经典实例。

六、粒子加速器与粒子物理学研究粒子加速器的出现,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微观世界。

通过高能的粒子对撞,我们能够观察到更多的基本粒子,并进一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在课件中,我们将介绍粒子加速器的原理和一些重要的实验发现,帮助学生理解粒子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七、大爆炸模型与宇宙学宇宙学是近代物理的又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观测和理论研究,科学家们提出了宇宙大爆炸模型,解释了宇宙起源和演化的过程。

高考物理新物理学史知识点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3)

高考物理新物理学史知识点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3)

高考物理新物理学史知识点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3)一、选择题1.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卡文迪许测定了引力常量C.爱因斯坦预言了引力波D.雷纳·韦斯等探测到了引力波2.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发展史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B.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C.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D.法拉第最早引入电场的概念,并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3.下列有关物理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也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物体B.力的单位“N”是基本单位,加速度的单位“m/s2”是导出单位C.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库仑定律,并利用扭秤实验较准确地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D.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电场强度越大的地方电势越高4.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A.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C.惠更斯总结出了折射定律D.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利用双缝干涉实验首先发现了光的干涉现象5.以下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伽利略总结了导师第谷留下的大量天文观测数据,发现了行星三大定律B.库仑采用放大法,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因此被誉为第一个称量地球质量的人C.法拉第首先提出了电场的概念,而且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他又引入了电场线的概念D.牛顿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深入仔细的研究,将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安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C.库仑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发现了库仑定律D.洛伦兹研究发现了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的规律7.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选项中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被誉为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人②富兰克林通过油滴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定了电荷量e的数值③法拉第提出了场的概念并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④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⑤汤姆孙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⑥库仑利用扭秤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③④⑥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牛顿、秒B.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D.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偏转9.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引力常量G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10.在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归纳整理版)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归纳整理版)

2017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1、伽利略(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3、牛顿(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5、爱因斯坦(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3)提出质能方程E=mC2,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7、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8、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了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2)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16、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17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18、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19、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

20、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 m.2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2017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2017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必修l、必修2、选修3-1、3-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3 近代物理学史
1. (2017广东二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0分)
A.α、β、γ三种射线,α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强
B.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C.卢瑟福做了α粒子个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运动速度减小
E.德布罗意提出的物质波假说,至今未被实验证实
【参考答案】BDE
2.(4分)(2017吉林大学附中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3分,选对3个得4分,每选错1个扣2分,最低得分0分)A.居里夫妇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
B.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增大。

C.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概念,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D.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
E.赫兹在实验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使光的微粒理论得以东山再起的重要现象——光电效应。

【参考答案】BCE
【名师解析】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居里夫妇发现了钋、镭元素,选项A错误。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增大,选项B正确。

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概念,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选项C正确。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选项D错误。

赫兹在实验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使光的微粒理论得以东山再起的重要现象——光电效应,选项E正确。

3.(2016山东济南模拟)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学合作组织宣布他们利用高级LIGO探测器,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宇宙中双黑洞合并所产生的引力波。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最先预言了引力波的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牛顿
C.法拉第
D.爱因斯坦
【名师解析】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史、物理常识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在相对论研究中,爱因斯坦最先预言了引力波,所以最先预言了引力波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选项D正确。

4.(2014·全国新课标理综II)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а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存在质子
E.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参考答案】ACE
5.(2003·上海)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A.等效替代 B.控制变量
C.科学假说 D.数学归纳
【参考答案】C
【名师解析】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科学假说,选项C正确。

6.(2016山东平度模拟)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运动定律)
B.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C.英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准确的测得了万有引力常量
D.英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转的电子流
7..(2016贵州黔南州三校联考)以下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C.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D.玻尔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进了量子化的观念
E.大量的氢原子从n=3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只会辐射两种不同频率的光
【参考答案】A BD
【名师解析】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分析,α粒子大多数方向不变,少数发生了偏转,极少数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正确。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选项B正确。

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光电流增大,选项C错误。

玻尔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进了量子化的观念,提出了轨道量子化和能级等,选项D正确。

大量的氢原子从n=3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辐射三种不同频率的光,选项E错误。

8. (2016北京海淀区模拟)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理论,他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等),他认为粒子的动量p与波的
波长λ之间遵从关系:
h
p
λ=(h为普朗克常量),这一假说后来在一系列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如图甲所示,在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中,将电子垂直射向两个紧靠的平行狭缝(电子发射端到两狭缝距离相等),在缝后放上一个安装有电子侦测器的屏幕(屏幕上的O点位于两狭缝中心对称
轴的正后方,图中未画出),电子打到探测器上会在屏幕上出现亮点。

在实验中,以速率v 0发射电子,开始时,屏幕上出现没有规律的亮点,但是当大量的电子到达屏幕之后,发现屏幕上不同位置出现亮点的概率并不相同,且沿垂直双缝方向呈现出间隔分布,如图乙所示。

这种间隔分布类似于光的干涉中出现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速率2v 0发射电子,重复实验,O 点可能处在暗条纹上
B .以速率2v 0发射电子,重复实验,所形成的条纹间距会变小
C .若将两个狭缝沿垂直缝的方向移动一段很小的距离(不改变狭缝和屏幕间的距离),重复实验,如果屏幕上仍有间隔的条纹分布,则O 点一定处在暗条纹上
D .若将两个狭缝沿垂直缝的方向移动一段很小的距离(不改变狭缝和屏幕间的距离),重复实验,如果屏幕上仍有间隔的条纹分布,则O 点一定处在明条纹上
【参考答案】B
9.(2014·安徽理综)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将未知现象同已知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进一步推测未知现象的特性和规律。

法国物理学家库伦在研究异种电荷的吸引力问题时,曾将扭秤的振动周期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类比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到地心距离的关系。

已知单摆摆长为l ,引力常量为G ,地球质量为M ,摆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 ,则单摆振动周期T 与距离r 的关系式为( ) A. l GM r T π2= B. GM
l r T π2= C. l GM r T π
2= D. GM
r l T π2= 【参考答案】B
【名师解析】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而g=GM/r 2,联立解得:T=2πB 正确。

10.(2016浙江宁波十校联考)在物理学中某物理量A 的变化量ΔA 与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t
∆∆A ,叫做这个物理量A 的变化率,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A 表示某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则t
∆∆A 是恒定不变的 B .若A 表示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则t
∆∆A 是均匀变化的 C .若A 表示某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则
t ∆∆A 是恒定不变的 D .若A 表示穿过某线圈的磁通量,则
t
∆∆A 越大,则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就越大 【参考答案】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