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 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 有根本意义的问题。
特里尔市布吕肯街10号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就是直 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 则来决定的。所有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就成为一种 排他性权利。 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
15 世 纪 法 国 的 铁 匠 作 坊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
• 资本家利用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对雇佣劳动者进行剥削 的制度。资本雇佣劳动 • • 生产 • 人:劳动力 物:生产资料 雇佣工人
劳动产品
资本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两种形式: 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 小商品生产者分化 商人和高利贷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 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 交换价值, •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 人类体力与脑力的消耗。 •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 对立统一关系。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 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决定着商 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⑴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 程; ⑵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 础; ⑶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 制度下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利润下降 减 少 投 资 利润增加 价格上涨 供不应求
追 加 投 资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 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 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技术 水平
劳动生 个别劳 产率 动时间
第 四 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 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 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基础 使用雇工劳动的 经营管理者
——马克思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一般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掌 握一定知识和技术才能从事的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少量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可以等于多倍简单 劳动创造的价值。
⑹ 1895年甲午战争赔款库平银23150万 两,含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的军费2亿两、威 海卫驻军费150万两;《辽南条约》中规定的赎辽 费3000万两。
⑺ 1901年庚子赔款,含《辛丑各国和约》 中规定的偿付诸国赔款关平银4.5亿两;地方赔款 16886708两。 ⑻ 1906年拉萨事件赔款,含中英《续订 藏印条约》中规定的250万银卢比。
4.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枢纽
原因三
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 列理论和原理如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 产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二是市场竞争生存的外在压力。
2020/3/16
38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
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
资 本 的
技术水平决定 技
由 生 产 资 料 Pm 其数量比例 和劳动力A构成
术 构 成



由不变资本c和 C : V

可变资本v构成
构 成
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 映202技0/3/16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即C : V 39
2020/3/16
12
4、商品的价值量理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决 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的大小 与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 率成反比。
2020/3/16
13
5、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 等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
2020/3/16
2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世纪末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其途径:
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行会在小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两极 分化,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
商人的包买商控制了市场和高利贷资本提供资金原料等, 使手工作坊丧失独立生产者地位转变为雇佣劳动力;
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3)货币的本质: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 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020/3/16
18
3、货币的职能
(1) 价值尺度 ▶ 货币可以用来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 。
(2)流通手段 货币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020/3/16
19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4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4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货币转化为资本发生价值增殖其原因就在于,资本家在 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
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创
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创造出剩余价值。这
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 为资本的前提。
(2)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者有 人身自由。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
(一)商品经济及其产生
商品交换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产品经济
手工 生产力

社会化 的大生产
会 生产
高度发达 的社会生产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第一个 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 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 不同的所有者。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首先是伴随着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作为价值唯一源泉的活劳动,不能仅仅理解为直接进行 生产操作的生产工人的体力劳动,而是既包括直接进行
生产操作者的活劳动,也包括从事生产管理和工程技术
人员的活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既
包括简单劳动,也包括复杂劳动。这些劳动作为“总体
工人”的劳动部分,都属于生产性劳动,共同创造了价 值。
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而在商品 经济条件下,忽视或否定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就会阻 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的迟滞。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 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马原教材-第四章

马原教材-第四章

马原教材-第四章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教学要点●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关键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

所有这些,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又经过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同以往其他社会的更替一样,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经历了长期的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

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

”①在封建社会初期,封建生产关系同以铁器工具为特征的比较低下的生产力基本上是适应的。

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便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和城市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厂房、机器等
生产
生 资料

原材料、燃料等
不变资本 (C)

本 劳动 工资

可变 资本 (V)
3、剩余价值率
剩 余 价= 值 率

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是指在必要劳动时 间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绝对延长工作 日的方法所生产的 剩余价值。
19世纪初英格兰一家纱厂的 女工和童工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工 作 日(小时)
0
4
8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4小时
m' =
= 100%
4小时
4
2
0
4
必要劳动时间
8
剩余劳动时间
10
6小时
m' =
= 150%
4小时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 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二、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成分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资 本
创造
劳动 具体
使用价值

过程 劳动

旧价 值

再生产

价值 抽象
劳动者价值

增殖 劳动

过程
剩余价值
1、资本的本质与特征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
深化对科技人员 、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 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 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需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

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商品生产。

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就是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商品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产生、发展和存在的。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首先是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商品经的类型:简单商品经济(即以个体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原始社会末期产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只处于从属的地位。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占统治的、最普遍的经济形式。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并不一定就是商品。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

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因而可以相互比较。

所以,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作为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也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来看是具体劳动。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45
2、所有制和所有权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 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 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 产品。 以实际占有为基础,体现现实生产过程中的 经济关系,并表现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生产资料拥有者成为生产、交换、分配和消 费环节的支配者,而劳动力的拥有者则成为 被支配、被统治的对象。
4、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旦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 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根本区别: 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资本能够带来 剩余价值。
39
4、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两种流通公式: 商品流通公式(作为货币的货币运动) W-G-W (商品—货币—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作为资本的货币运动) G-W-G’ (货币—商品—货币) ( G’=G+△G )
36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及其特点 劳动力价值: 指劳动力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 值。 劳动力价值构成的三部分: 包括劳动者本人和养育子女所需的生活资料 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劳动力价值的特殊性: 指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具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物品、产品、商品中都具有 商品中特有的本质属性 的共同属性
14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马克思的独创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含义 劳动二重性的对立与统一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枢纽”
15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比较
5、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关系: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量 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与价值量的关系: 简单劳动-形成的价值量小 复杂劳动-形成的价值量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课件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课件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 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 力和脑力的总和
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具有人身自 由,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 来支配;第二,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资料 和基本生活来源,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以外 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私有制
个别 劳动
社会分工
社会 劳动
具体 使用
劳动 价值
W
抽象 劳动
价值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
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 了基础。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 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 理论指导。
(1)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
购买10斤棉花,
价值的货币表现为10元
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
货币表现为2元
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货币表现为3元
______________
在生产开始之前资本家共垫花纺成棉纱结果是:
棉纱的价值(就由棉花和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转移来的 旧
资本可以表现为货币,但并不一定都是用货 币来表现。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只能发生在流通的第一阶段,
即G-W所购买的商品上。货币的所有者 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 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不仅 能够创造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 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 是劳动力。
第三 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独 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 存起来。

马原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原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法国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2.产业革 命的完成, 巩固了资 本主义的 生产方式
工业革 命时期 工人开 始利用 机器进 行生产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自然经济是以分散、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 的生产方式。
封 建
奴 隶
原 始 社 会 社 会
社 会
商品经济
以交换为目的 的经济形态
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 社会分工和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 ——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2.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


所有制的现实经济形态就具有 了法律形态,即所有权范畴。 是一种排他性权利,强制地规 定了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对占有 物行使权利的界限,直接影响 到现实生活中生产资料的实际 利用及其与劳动者的关系。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劳动产品全为奴隶主占有。
交换价值
(1)物品能够满 足人们某种需要 价值的表现 的属性,是商品 形式 的自然属性 凝结(或物化)在 交换价值的 商品中的一般人类 基础或内容社 劳动,是商品的 会属性


(2)交换价值
--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
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3)价值

共同的质

为什么不同的使用价 值可以相互交换?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两因素的关系: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1.商品的价值量
劳动 时间
劳动量
价值量
(1)价值量的决定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 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 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因此,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2、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需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

3、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多以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第二个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也是决定性的条件。

5.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其中,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6.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只处于从属的地位。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的、最普遍的经济形式。

7.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所决定的,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8.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9.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但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并不一定就是商品,有用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通过市场交换满足他人需要的物品。

(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10.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11.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活劳动就是指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所消耗的抽象劳动。

12.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就在于揭示了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由活劳动实现的,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三、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 积累。 ▼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 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 命运。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 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 大起来。如果有10% 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 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 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 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 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 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 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马克思
——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 产。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 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为了深刻阐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进而揭示再生产的一般规 律,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在物质上划分为两大部类,在价值上划 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所谓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 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称做社会总价值,划分为包括在产品 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和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 动创造的价值(v),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 间里创造的价值(m)。 ◈社会生产可以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Ⅰ)由生产生产资料 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Ⅱ)由生产消 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 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 来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物质 资料的生产过程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 价值增殖过程)。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 程的统一。 • 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 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经济和政治的本质。

学习本章,要把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

了解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通过对商品经济的分析,掌握劳动价值理论,从而为分析剩余价值理论打下理论基础。

要认识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实现了价值的增殖。

要明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社会化生产,首先是以大工业为其物质技术基础,了解社会化生产的形成以及在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下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要了解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把握其基本内容和阶级本质。

课程内容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表现,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形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1.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本质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3.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及其实质,资本积累的后果,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1.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资本主义的普选制度,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4章 资本主义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4章 资本主义形成及其本质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对生产性劳动作出 新的界定
深化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 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 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 的研究和认识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导
价值规律的作用(1)
①自发地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配置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利润下降



客观的、基础性的


有一定适用范围的



利润增加 价格上涨 供不应求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价值规律的作用(2)
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技术 水平
劳动生 个别劳 产率 动时间
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
科技人员 管理人员
“总体工人” 队伍扩大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 的研究和认识
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
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
物质生产领域
非物质生产领域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额剩余价值: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 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 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
■生产自动化的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 代替了工人大量的体力劳动和部分脑力劳动;二是自动化生产线的 广泛使用,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少数的 所谓“无人工厂”。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 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 大起来。如果有10% 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 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 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 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 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 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 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 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 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 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 积累。
▼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 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 命运。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 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 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 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
■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 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 值率就越高。这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叫作绝对剩余价值生 产方法。
•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 钱, 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 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 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 来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物质 资料的生产过程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 价值增殖过程)。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 程的统一。
际工资提高的幅度还是较小 的。只要资本雇佣劳动的基 本经济关系不变,资本主义
和“福特制”。列宁曾一针 工资的本质就不会发生根本
见血地指出血汗工资制度的 变化。
实行“以为着榨取血汗的艺
术的进步”。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生产要求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根本原因。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 资本作为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不仅在生产过程内运动,而且也 在流通过程内运动,要深刻认识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还必须考 察资本的流通。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流通过程中,首先详尽地 分析了个别资本的运动,即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过程,揭示了资本 循环周转规律。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 及其本质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 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绝对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绝对规律
•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 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 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 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 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 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家获得无偿占有 的剩余价值后,并不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 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 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本质和技术构成——
▽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来 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 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 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
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 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 价值的过程
◆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为资本家所
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 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 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 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资本的周转——
I. 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必须不断地、周而复 始地循环,才能不断地带来剩余价值。这种周而复 始的资本循环就叫做资本的周转。
II. 影响资本周转的关键因素有两个:资本周转时间和 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要加快资 本周转速度,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要缩短资本 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III.在对个别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规律性进行分析的 基础上,马克思对资本社会的再生产和流通也进行 了深入分析,阐明了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规律, 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所包含的对抗性矛盾。
——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 产。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 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19世纪初英格兰一 家纱厂的女工和童 工
工人争取缩减工 作日的斗争
工业革命时期 繁荣的生产景象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根据这些情 况指出技术和科学“成为独立的 剩余价值源泉”,马克思的剩余 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 义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 在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直接从 事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减少,而 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 动的人员日益增加,“总体工人” 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 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 从而成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 劳动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剩余 价值。
•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 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第二个阶段是 生产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
•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产业资本的三种 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和在时间上继起。
• 三种形式的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与在时间上的继起性表明,产 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也是它的所 有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 经常性的庞大失业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的痼疾,资产 阶级政府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但是不可能彻底消灭失业。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一方面,资本主义 生产愈来愈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资本 愈来愈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
• 在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 式之间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随着资本积 累的不断增长,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 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 是资本主义被新的、更能够适应社会化大
▽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 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 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 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 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或者剩余 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
m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这两个公式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示同一个关系。前一个公式是
以物化劳动的形式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后一个
公式则是以活劳动的形式表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超过 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 形成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
◇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 超过了补偿劳动力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剩余价 值,是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的关 键。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为了深刻阐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进而揭示再生产的一般规 律,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在物质上划分为两大部类,在价值上划 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所谓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 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称做社会总价值,划分为包括在产品 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和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 动创造的价值(v),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 间里创造的价值(m)。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 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 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一部分资本价 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 叫做可变资本。
——相对过剩人口——
•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 要。
• 相对剩余人口的三种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伏的过剩 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
•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 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 由于可变资本的相对量的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 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 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