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本质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 本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 力这种特殊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的。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⑴维持劳动者自 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 他的劳动力;⑵劳动者繁殖后代所必要的生活 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⑶劳动 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 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1)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
购买10斤棉花,
价值的货币表现为10元
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
货币表现为2元
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货币表现为3元
______________
在生产开始之前资本家共垫支了
15元
假定工人在6个小时内将10棉花纺成棉纱结果是:
棉纱的价值(就由棉花和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转移来的 旧
第一阶段 简单价值形式
等式左端的商品“绵羊”处于主动地位, 它的价值在斧子这一商品上相对地表现了出来, 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等式右端的商品"斧子"则处于被动地位, 用它自己的商品体表现出"绵羊"的价值,起着 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上。
第二阶段 扩大价值形式
第三阶段 一般价值形式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 济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原理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1.价值量的确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价值量
劳动量
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
2.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它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石 2.实践意义:它揭示商品经济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提供指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 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
尖锐化冲突
资本家私人占有
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
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
社会资本再生产 周期性波动
“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
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
导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 定; 2.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创造价值中 所起作用的认识; 3.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 造中作用的认识; 4.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使用价值
商品
外化
(内在矛盾)
价值
商品生产者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原著与导读
《资本论》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也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这部博大精深的科学巨著凝聚着马克思毕生的心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理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同时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方法,也受到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里叶、圣西门等人的影响。他的目的是:“用辩证的方法,经过批判,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找出现代社会的运动规律”,为现代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此,马克思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中埋头钻研经济材料达12年,深入研读了一千五百本以上的著作,做了大量的摘录和笔记。他横眉冷对阶级敌人施加的疯狂政治迫害和一些流亡者败类散布的卑鄙的人身攻击,不顾个人和家庭的贫病交迫,夜以继日地从事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马克思写《资本论》整整用了20年时间。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最主要的不公平在于对劳动的剥削,劳动者得到的报酬要低于他们所生产的价值,其剩余价值被拥有生产资料的雇主获得,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与生产产品的社会化矛盾必然会导致周期性地经济危机发生。他揭示了资本积累的过程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指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商品的流通和对利润的追求会导致社会中经济与道德的冲突和分裂,主观的道德价值和客观的经济价值会分道扬镳,政治经济学应该研究价值的分配方式,使经济学的发展符合法律和道德观念。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家应该按照客观规律去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如同自然科学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应该了解这种规律,依照客观规律行事。商品生产要进行社会化,要有意识地控制商品生产,以使其达到最大的利用度。
马原教材-第四章
马原教材-第四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教学要点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所有这些,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又经过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其他社会的更替一样,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经历了长期的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
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①在封建社会初期,封建生产关系同以铁器工具为特征的比较低下的生产力基本上是适应的。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便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和城市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马克思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 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 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教学要点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矛盾 资本 主义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32
㈣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略) • ㈤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 ⒈工资理论 •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资本主义 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 或价格。
33
• 资本主义工资的典型形式:19世纪 末20世纪初流行的 “泰罗制”和 “福特制”。
亨 利 福 特
·
• 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血汗工资制度 的实行“意味着榨取血汗的 艺术的进步”。
22wk.baidu.com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和货币转化为资本
• ㈠劳动力成为商品 • 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分。 • ⒈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 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 动力; • 第二,劳动者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四章重点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开始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2.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3.用奥利手段夺取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在英国表现的最为典型。
4.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而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驾着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有用性,它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适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是价值。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任何物品都具有适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商品时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他们二者之间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6.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本章逻辑结构]
本章共三节,分别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本章重要知识点]
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作用。
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3.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4.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以私有制为基础白商品经济的矛盾
[本节逻辑结构]
本节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商品的二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分析了并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层层瑚入介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经过资本原始稠的加速作用以及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年业革命,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确立。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削本矛盾。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导致了商高济产生。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雕动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舅时间决定。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雇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劳价值论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础,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深化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4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价值规律的作用(1)
①自发地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配置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利润下降
追
减
加
客观的、基础性的
少
投
有一定适用范围的
投
资
资
利润增加 价格上涨 供不应求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价值规律的作用(2)
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技术 水平
劳动生 个别劳 产率 动时间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 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抽象劳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三)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1、商品价值量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3、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地位和作用 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教学要点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
科技人员 管理人员
“总体工人” 队伍扩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工人变成雇佣工人的根源在 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 制。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经济 意义上的所有制就是直接生 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 经济关系。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 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来 决定的。所有制上升到法律 的高度就成为一种排他性权 利。
特里尔市布吕肯街10号 是马克思的诞生地
资本有机构成
物质 Pm∶A—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
资本
资本的技术构成 决定 反映
价值
C∶V 资本的价值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着资 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
做资本有机构成,用公式C/V表示。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产业资本循环: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 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价 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 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两种形式
小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使得手工作坊中师 徒关系转化为雇佣关系,分化为无产者和资 产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形式之 一。
商人或高利贷者逐渐控制商品生产者、资金、 原料和生产工具,成为工业资本家。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 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 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 历史过程。
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 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特征 资本是一种运动。
马原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 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 生产剩余价值。
工作日(小时)
0
4
8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m' =
4小时
4小时
6小时
= 100%
0
2
4
剩余劳动时间
8
m' =
必要劳 动时间
2小时
= 300%
(三)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
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
含义: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
式的劳动 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 的源泉
(2)抽象劳动 含义: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 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
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 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 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两因素的关系: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1.商品的价值量
劳动 时间
劳动量
价值量
(1)价值量的决定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 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 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新兴资产阶级便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新兴资产阶级在国外进行疯狂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这一切,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这就是: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本人、家属和培训费用) •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可以创造新的价值
4、货币转换资本 货币在购买劳动力后不但可以收回成本还可以得到剩余价值——货币转化资本根源分析: • 首先,资本总公式的矛盾(G—W—G`;G`=G+△G) △G不可能产生于流通领域。
三、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 第三个问题: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
GW
使用价值 PM
价值(旧)
W‘(使用价值-价值)
A
价值
转化 转移
使用价值 (劳动)
消费领域 (个人)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凝结
结论: 1、剩余价值 2、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 3、剥削率m′=m/v 4、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结论: 1、准确的资本流通公式应是:G—W—G`。G`=G+△G。剩余价值、资本。 2、当作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而作为 资本的货币能带来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 • 资本流通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G—W—G)。 所谓的流通就是形象化或术语化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 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与量的规定两个方 面。 •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 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所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算。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常的生产条件, • 平均的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 • 个别劳动时间 • 劳动生产率 • 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关 系。 •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 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教学要点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矛盾 资本主 义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 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 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 • 封建社会初期:与较低生产力基本相适应的以 铁器工具为特征的封建生产关系。 • 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行会的出现。 • 市民 臣民 • 资本主义萌芽与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城市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PT课件
24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
商
品
二
交换价值
因
素
价值
价值的表现 形式
交换价值的 基础或内容
25
我需要斧子, 用我的羊和你 的斧子交换吧?
我需要羊,用 我的斧子和你的 羊交换吧!
生产者的劳动
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 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26
交换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27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0
价值规律的作用 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
自发地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配置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利润下降
追
减
加
少
投
投
资
资
利润增加 价格上涨 供不应求 41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技术 劳动生 个别劳 商品 水平 产率 动时间 出售
结果
先进 高
少 等价 多利
落后 低
多 等价 少利
42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0
交换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 值是交换价值的 物质承担者
--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
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21
交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人类劳动
价值
体力 脑力 耗费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
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因此,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2、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需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
3、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多以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第二个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也是决定性的条件。
5.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其中,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6.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只处于从属的地位。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的、最普遍的经济形式。
7.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所决定的,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8.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9.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但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并不一定就是商品,有用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通过市场交换满足他人需要的物品。(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这两个公式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示同一个关系。前一个公式是
以物化劳动的形式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后一个
公式则是以活劳动的形式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超过 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 形成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
◇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 超过了补偿劳动力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剩余价 值,是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的关 键。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 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 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 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
■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 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 值率就越高。这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叫作绝对剩余价值生 产方法。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 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 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 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
■超额剩余价值: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 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 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
■生产自动化的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 代替了工人大量的体力劳动和部分脑力劳动;二是自动化生产线的 广泛使用,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少数的 所谓“无人工厂”。
际工资提高的幅度还是较小 的。只要资本雇佣劳动的基 本经济关系不变,资本主义
和“福特制”。列宁曾一针 工资的本质就不会发生根本
见血地指出血汗工资制度的 变化。
实行“以为着榨取血汗的艺
术的进步”。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相对过剩人wk.baidu.com——
•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 要。
• 相对剩余人口的三种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伏的过剩 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
•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 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 由于可变资本的相对量的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 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 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 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资本家在调整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上下功夫, 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增 加剩余价值的生产。这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叫作相对剩余 价值的生产方法。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 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第二个阶段是 生产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
•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产业资本的三种 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和在时间上继起。
• 三种形式的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与在时间上的继起性表明,产 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也是它的所 有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 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 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 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 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 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 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一部分资本价 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 叫做可变资本。
生产要求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根本原因。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 资本作为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不仅在生产过程内运动,而且也 在流通过程内运动,要深刻认识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还必须考 察资本的流通。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流通过程中,首先详尽地 分析了个别资本的运动,即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过程,揭示了资本 循环周转规律。
•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 钱, 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 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 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 来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物质 资料的生产过程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 价值增殖过程)。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 程的统一。
——马克思
——资本主义简单/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家分到剩余价值后如果将其完全 用于个人消费则生产就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的生产。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剩余价值, 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 方面是雇佣工人。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就其实质而言,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
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 的进步、劳动过程的复杂化 和脑力劳动作用的加强,工
资。除此之外,资本家还建 人的实际工资呈现不断提高
立了各种形式的血汗工资制 的趋势,但是与其创造的剩
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人的 余价值的增长幅度相比,实
劳动强度,从他们身上榨取 更多的血汗。这种工资制度 的典型形式,就是19世纪末 20世纪初流行的“泰罗制”
• 经常性的庞大失业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的痼疾,资产 阶级政府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但是不可能彻底消灭失业。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一方面,资本主义 生产愈来愈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资本 愈来愈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
• 在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 式之间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随着资本积 累的不断增长,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 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 是资本主义被新的、更能够适应社会化大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家获得无偿占有 的剩余价值后,并不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 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 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本质和技术构成——
▽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来 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 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 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 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 积累。
▼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 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 命运。
○为了深刻阐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进而揭示再生产的一般规 律,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在物质上划分为两大部类,在价值上划 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所谓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 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称做社会总价值,划分为包括在产品 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和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 动创造的价值(v),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 间里创造的价值(m)。
• 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 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
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 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 价值的过程
◆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为资本家所
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 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 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 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社会生产可以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Ⅰ)由生产生产资料 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Ⅱ)由生产消 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随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主要有 两种,即计时工资和计件工
不变资本
原材料
厂房
机器设备
可变资本
劳动力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 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
不变资本
原有价值转移, 价值量没有变化
可变资本
原有价值增值, 能产生剩余价值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 唯一源泉——
★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 相比,用数学式表示为: m′=m/v (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 及其本质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 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绝对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绝对规律
•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 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 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19世纪初英格兰一 家纱厂的女工和童 工
工人争取缩减工 作日的斗争
工业革命时期 繁荣的生产景象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根据这些情 况指出技术和科学“成为独立的 剩余价值源泉”,马克思的剩余 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 义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 在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直接从 事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减少,而 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 动的人员日益增加,“总体工人” 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 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 从而成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 劳动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剩余 价值。
——资本的周转——
I. 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必须不断地、周而复 始地循环,才能不断地带来剩余价值。这种周而复 始的资本循环就叫做资本的周转。
II. 影响资本周转的关键因素有两个:资本周转时间和 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要加快资 本周转速度,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要缩短资本 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 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 大起来。如果有10% 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 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 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 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 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 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 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III.在对个别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规律性进行分析的 基础上,马克思对资本社会的再生产和流通也进行 了深入分析,阐明了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规律, 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所包含的对抗性矛盾。
——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 产。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 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