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知识一览表
初中语文必背常识
初中语文必背常识一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
古文:古文大致可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
韵是一种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碑文。
散文,包括历史传记、议论文、杂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重点讲解一下。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起源于战国末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一般用韵工整,散文句混杂。
代表人物是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剧,杂剧是表演。
散曲可分为诗和套曲两大类,其中诗由一首歌组成,套曲又叫套曲,由多首歌组成。
杂剧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由主语(人物动作和舞台效果的描写)、宾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等)组成。
文体基本常识整理
文体基本常识整理识记基本文体常识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四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记叙文文体知识识记、理解记叙文体常识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概念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
(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人物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
各种文体知识点一览表
独幕剧
人物较少,情节较简单。布景变换少或不变。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分
历史剧
如《打渔杀家》。
现代剧
如《白毛女》。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分
喜剧
悲剧
正剧(悲喜剧)
剧
本
特
点
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受时间限制,篇幅不宜过长,人物不宜太多,场景不能过多变换。
必须有情节(即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分 类
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按写作方法分
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建筑、用品等)事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述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明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缩微图书》
故事情节的来源: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故事情节的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环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活动的天地,人物思想性格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环境描写的种类:社会环境:提示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内容--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
景物描写
交待环境 烘托气氛 表现心理 抒发感情
细节描写
具体 生动
夹叙夹议:叙述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直接抒情,直接抒发歌人或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议论文知识点一览表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 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c. 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 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a.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b. 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c.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a. 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b. 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志的信任》。
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平实性说明文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文艺性说明文事物——事物说明文(4)说明对象事理——事理说明文5)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时间介绍产品的制作过事物的内部结空间建筑物的方位、(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语文的文体知识
语文的文体知识语文的文体知识:包括四部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体知识。
语文的文体知识11、记叙文知识要点: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②人称:第一(我)、第二(你)、第三(他,他们)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④中心:通过记人、叙事、状物、写景表达作者的思想。
⑤详略:与中心有关内容详写,要具体、生动。
与中心有关的次要内容略写。
2、说明文知识要点:①对象特征:事物的特征,事理的本质。
②说明的条理:层次结构;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③说明的方法: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3、议论文知识要点:①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②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③论证:论述层次,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
4、应用文知识要点:要重点了解几种常见应用文的格式。
(1)书信――一般书信和申请书、倡议书、感谢信等专用信、一般书信①标题:一般情况下,书信无标题(发表的书信可根据书信的内容或主旨写上标题。
)②称呼:第一行顶格写收信人的称呼,称呼后加冒号。
③正文: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
转行,顶格写。
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段。
④结尾:结尾要写祝愿或表示敬意的话,祝此致等词语可以接正文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进步敬礼等词语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⑤署名和日期:在信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
前一行署名,后一行写日期。
署名的前面,可根据需要写明收信人的身份、辈份或单位。
⑥填写标准信封在信封左上角六个小方格内填写收信人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
在收信地区邮政编码的下方,写收信人的详细地址或所在单位的详细名称。
在收信人地址或单位名称的下方,居中位置写收信人的姓名。
在收信人姓名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详细地址和姓名。
在信封右下角的小方格内写寄信人的地区的邮政编码。
语文的文体知识21、记叙文运用记叙文的知识阅读记叙文(包括童话、通讯、传记)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记叙的特点。
语文各种文体知识
议论文文体知识一、议论文的定义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2、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分论点:除了中心论点之外,有的文章还设有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者证明中心论点的,它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中心论点始终是整篇文章的统帅。
分清区分论题和论点:论题是作者要议论的话题,可以是现象、问题或者事实等,没有任何褒贬感情倾向。
而论点是作者针对论题发表的观点。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及统计数字等,具有典型、真实、准确的特点。
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是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3)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联系论点与论据的纽带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常见的结构形式:(1)并列式结构(2)层进式结构(3)总分式结构。
3、论证方法及作用:举例论证:通过……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充分有力论证……(观点), 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用……来比喻……, 生动形象论证了……,使论述通俗易懂。
对比论证:把……和……进行比较,鲜明突出的论证了----使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了论点。
4、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有立论、驳论两种。
反驳方法有三个:①驳论点②驳论证③驳论据5、品味语言的方法(1).解析词句的含义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
(2).特点:准确严密有力生动形象(比喻论证)二、议论文方法指津1、第一步:面对一篇议论文首先要看题目,边读边思考,初步领会整篇文章所讲的主要内容。
注意明确作者所持的见解与主张(即论点)第二步:结合文后的问题,了解问的内容是什么,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章,找准答案所在段落,逐题解决。
(完整版)古今文体常识表
古今文体常识表(一)古代文体常识风--诗经:四言为主古体诗骚--楚辞:六言为主乐府--汉乐府:五、七言,杂言;歌、行、引、吟、曲诗五言律诗律诗七言律诗近体诗(格律诗)排律对仗、平仄、押韵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小令(58字以内)词中调(59-90字)词调、词牌(格式固定)、单调、双调、三叠、四叠长调(91字以上)韵文小令(一支曲子)散曲曲调(宫调)、曲牌(格式固定)、曲套数(多支曲子)一般结构:一本四折一楔杂剧科介:人物动作、舞台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剧本构成角色: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外末,老年男子)、丑(丑角)唱词:套曲(十一宫调--五宫六调、曲牌若干)赋介于诗和散文之间,句子大致整齐、押韵,"骈文"(四六文)。
史传文: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二十四史)、纪事本末体(以重要历史事件为题,按年月顺序记事始末,独立成篇)论说文:论(《过秦论》)、说(《师说》)、原(《原君》)、订(《订鬼》)台阁名胜记(《岳阳楼记》)杂记文山水游记(《石钟山记》)散文书画杂物记(《核舟记》)人、事杂记(《梅花岭记》)表:又称表文,向皇上表志陈情、诉说心曲(《出师表》)奏疏类策:对策、策论,回答皇帝或出谋划策的文章(《教战守策》)疏:分条向皇帝陈说事情的文章(《论积贮疏》)应用文碑志类:记功碑、宫室庙宇备、墓碑,(《墓志铭》)祭文:哀悼死者或祝祷天地山川神灵的文章(《祭妹文》)赠序:写文章表示惜别、祝贺、劝慰或勉励(《送东阳马生序》)(二)现代文体1.文章体裁(1)记叙文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线索:时间、空间、感情、一言、一事、一物等详略:重点突出、细节得当、点面结合(2)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实→虚简→繁表→里主→次一般→特殊具体→抽象)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作比较、分类别、引资料(3)议论文类型:立论文、驳论文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层次:引论(提出论点:是什么)、本论(分析问题:为什么)、结论(总结问题:怎么样)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方法:例证、引证、对比、喻证、因果论证、引申论证、类比论证(4)应用文类型: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格式:各种类型的格式要求行文:符合各种体裁语言习惯2.文学体裁要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典型情节刻画方法:①直接表现法:A.叙述人介绍法B.人物介绍法:人物②间接表现法:A.肖像描写B.行动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E.侧面描写F.细节描写分析角度:①阶级地位②性格特征③描写方法④社会意义线索: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单线索、双线索、多线索情节细节:细节的描写作用很大:①是情节发展的标志或推动力②表现人物的性格③烘托气氛并造成某种隐喻的意义小说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基本功能:为人物创造活动的背景和为事件提供发生、发展的条件。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一)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1、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升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序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散文的含义和特征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
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
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根据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当然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有以下特征:(1)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认识意义、思想价值、美学意蕴的人、事、物、景,都能成为散文的题材范围。
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迅速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
(2)形散神聚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数散文的基本的特征。
形散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思路开阔,从内容到形式要散得开。
神聚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层次井然,有统一的主题。
散文贵“散”,但要散而不乱,思路清晰,首尾一贯,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3)形式自由散文无定体,笔法无定格,凡写人、叙事、议论、抒情,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涉笔成趣。
这使得散文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随笔、游记、札记、访问记……都是散文家族的成员。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一)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1、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升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序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散文的含义和特征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
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
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根据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当然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有以下特征:(1)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认识意义、思想价值、美学意蕴的人、事、物、景,都能成为散文的题材范围。
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迅速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
(2)形散神聚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数散文的基本的特征。
形散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思路开阔,从内容到形式要散得开。
神聚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层次井然,有统一的主题。
散文贵“散”,但要散而不乱,思路清晰,首尾一贯,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3)形式自由散文无定体,笔法无定格,凡写人、叙事、议论、抒情,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涉笔成趣。
这使得散文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随笔、游记、札记、访问记……都是散文家族的成员。
基本文体知识
基本文体知识基本文体知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记叙的六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类有以写人为主的、以写事为主的、以状物为主的、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常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的文章中运用第二人称,也是为了表达需要临时改变;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记叙文的范围较大,凡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大都可以叫作记叙文。
通讯、新闻、传记、小说、回忆录、散文等都属于记叙文。
2、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或整理进行介绍和解说的一种文体;分类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顺序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画图表、作诠释等。
3、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分析事理,阐明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在写法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文学常识:1、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
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三要素有人物、情节、环境;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因此小说中的第一人称“我”和作者要分开。
2、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散文揭示中心的方式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散文的线索: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可以用人、事物、感情、景物、时间、地点等作为线索。
3、诗歌:诗歌的分类: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文体知识大全
文体知识大全一、诗歌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
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
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
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
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
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化,大量用"兮"字。
6、新诗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
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
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文体知识简表
记叙的顺序:
顺叙;
倒叙;
插叙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论证结构:
并列式
总分式;
层进式
对照式
其他
论据: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修辞手法
(1)比喻;
(2)拟人;
(3 )排比;
(4)夸张;
(5)设问;
(6)反问
说明方法
(1)举例子
(2)作比较
(3)列数字
(4)列图表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2)比照论证
(3)引用论证
方法或手法的作用
生动形象地写出……的特点
准确地说明了……的特点
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
语言特点
生动性
准确性和科学性
严密性和逻辑性
文体
文体特点
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
性质、构造,或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的议论
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议论,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体。
主要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
A.பைடு நூலகம்境描写
B.人物描写: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活动描写
说明
议论
方法/手法
初中体育常见文体知识
初中体育常见文体知识1. 足球(Football)足球(Football)- 足球是一项流行的体育运动,它是用脚射门的比赛。
每队通常有11名球员,目标是将球踢进对方球门,得分比对手多。
- 足球比赛通常分为两个45分钟的半场,中间有一个15分钟的休息时间。
2. 篮球(Basketball)篮球(Basketball)- 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通常由两支队伍进行。
目标是将篮球投进对方的篮筐,得分比对手多。
- 篮球比赛通常分为四个10分钟的节,中间有两个15分钟的休息时间。
3. 羽毛球(Badminton)羽毛球(Badminton)- 羽毛球是一项使用球拍和羽毛球进行的运动。
目标是将羽毛球击过网并控制在对方的场地上,得分比对手多。
- 羽毛球比赛通常为单打或双打形式。
4. 乒乓球(Table Tennis)乒乓球(Table Tennis)- 乒乓球是一项在乒乓球桌上进行的体育运动。
目标是使用乒乓球拍将球击过网并控制在对方的场地上,得分比对手多。
- 乒乓球比赛通常为单打或双打形式。
5. 田径(Track and Field)田径(Track and Field)- 田径是一项包括各种赛跑、跳远、跳高、投掷等项目的综合性体育运动。
- 常见的田径项目包括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标枪投掷等。
6. 游泳(Swimming)游泳(Swimming)- 游泳是一项在水中进行的运动。
常见的泳姿包括自由泳、蛙泳、仰泳和蝶泳等。
- 游泳比赛通常在游泳池中进行,分为不同距离和泳姿的比赛。
7. 体操(Gymnastics)体操(Gymnastics)- 体操是一项需要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的运动。
它包括各种动作和技巧,如跳跃、平衡、倒立、倒立行走等。
- 体操比赛通常分为个人全能和单项项目,如自由体操、器械操等。
8. 排球(Volleyball)排球(Volleyball)- 排球是一项团队运动,通常由两支队伍进行。
目标是将球击过网并落在对方场地上,得分比对手多。
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
识记五七至九年级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一、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知识点一览表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合称四大文学体裁分类以表达方式为分类标准抒情诗――《沁园春·雪》、《有的人》、《周总理、你在哪里》叙事诗――《木兰诗》《卖炭翁》以诗歌体裁为分类标准古代诗歌近体诗绝句特点――每首四句,一般双句押韵,有的首句入韵.分类五言绝句.特点,每句五字.七言绝句.特点,每句七字.律诗特点――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中间两句必须对仗,押韵同句。
分类五言律诗。
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律诗。
特点,每句七字。
词又称长短句。
特点略,如《忆江南》古诗(古体诗、古风)字句较自由,如:《敕勒歌》、《木兰诗》、《卖炭翁》。
新诗自由诗,如《有的人》。
自由诗有的押韵(不一定一韵到底,可中途换韵。
散文诗:形式是散文,但有诗的意境,如《海燕》押韵押韵: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
有些古诗现在读来不押韵的,是因为古今语音不同。
节拍即节奏:格律诗一般以音节为单位。
五言诗为二、三顿,后“三”又可根据意义分为二、一顿或一、二顿。
例“白发――三千――丈”、“润物――细――无声”;七言诗为二五顿,后“五”亦可如上分,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现代诗的节拍一般不固定)记叙文知识点一览表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时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顺序顺叙:1、以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2、以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倒叙:先写结局,再追述顺序叙述事情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作用:对缘由做补充,对人物做介绍。
方法叙述:对事情原委、始末作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待,基本表达方式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人物描写肖象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交待环境烘托气氛表现心理抒发感情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夹叙夹议:叙述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歌人或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说明文知识点一览特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分类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按写作方法分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建筑、用品等)事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述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明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缩微图书》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沙漠进军》。
按功用范围分一般说明文: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科技说明文:说明文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如《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应用说明文:以说明书、简介、规则、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如《从宜宾到重庆》。
方法下定义: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举例子:列举实例对事物作具体的说明分类别:按照一定标准、角度对较复杂的事物进行分类,再逐一说明打比方:运用比喻方法,对事物或势力进行形象化的说明作比较:将此事物与彼事物进行比较,说明此事物的特征,作比较有横向比较(类比对比)和纵向比较两种作引用: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列数字:确数,用准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
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顺序空间空间方位、地点位置的转换顺序如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等。
如《故宫博物院》时间以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说明,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逻辑1、象-本质2、特点-用途3、原因-结果4、整体-部分5、主要-次要6、概括-具体议论文知识点一览表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它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要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类。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有归纳法(个别到一般)和演绎法(一般到个别)两类。
分类立论文-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如《怀疑与学问》。
驳论文-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起正确观点。
结构基本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如《谈骨气》开篇提出论点,并作解释和分析,后用三个实例三个方面证明论点,最后提出号召。
论证结构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纪念白求恩》对照式论述中把两种事物作对照,如《想和做》。
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如《谈骨气》。
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如《哨子》总-分-总如《谈骨气》方法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如《理想的阶梯》中列举了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等例。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中引用了达尔文、黑格尔、戴维、歌德等名人的话。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用“打扫卫生”、“洗脸”来比方。
对比法用反向事例或对比说明论点,如《理想的阶梯》中用“没有理想的人”“不爱惜时间”与“有理想的人”“珍惜一分一秒”加以对比论证。
小说知识一览表特点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三要素人物人物生活的关系:塑造人物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可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也可杂取许多人的特点合为一个典型人物。
塑造人物的手段:描写人物外貌、心理、语言、行动;可以概括介绍或具体描绘;可以正面着笔或侧面烘托;在文中可适当插入议论或抒情。
情节故事情节的作用:与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故事情节的来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故事情节的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活动的天地,人物思想性格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环境描写的种类:社会环境:提示时代背景自然环境:内容--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
对环境描写的要求:要典型。
作用――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心情,渲染气氛。
分类篇幅情节人物短篇短简单: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
较少,或一个人的大半生或一生的典型生活片断。
长篇长复杂:表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某些人物的一生事迹,叙述几代人的生活历程。
众多:各种类型的人物。
中篇介于长、短篇之间比短篇复杂、广泛比长篇简单。
较多戏剧知识点一览表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分类及标准按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分话剧以对话为主,如《威尼斯商人》。
歌剧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
舞剧以舞蹈为主。
按剧情繁简及结构分多幕剧生活面宽,情节复杂。
人物多,布景变换频繁。
独幕剧人物较少,情节较简单。
布景变换少或不变。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如《打渔杀家》。
现代剧如《白毛女》。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分喜剧悲剧正剧(悲喜剧)剧本特点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受时间限制,篇幅不宜过长,人物不宜太多,场景不能过多变换。
必须有情节(即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语言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通俗自然,简练明确,响亮动听。
动作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
有舞台说明:位置-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对话中间。
内容-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人物的表情、作用-帮助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
动作、上下场等。
散文知识点一览表定义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精粹精辟,形式自由,能迅速反映生活。
)分类抒情散文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的抒发作者的情怀,如《荔枝蜜》。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也带有抒情成分,如《藤野先生》。
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贵散)神不散(忌散)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组织材料、结构呈篇较自由。
立意方面: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可叙事、写人、托物抒情、发表议论,如《记一辆纺车》。
揭示中心思想的独特方式:作者往往抓住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着事物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并展开丰富的联象,借以揭示中心思想。
如《白杨礼赞》。
结构上: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贯串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