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金属学】第3章(2)
《材料成型金属学》教学资料:第3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宏观规律
ctgα a b
tgα 1 b [1 (b )4μ]
2a a
其中μ为摩擦系数 ➢ μ=0时, tgα a , 塑性流动的放射性b 图形; ➢ b=a, μ任意 值, tgα 1 , 正常运动学图形(分界线与X 轴成45 °)
ε2γxy
εxy
12γzy
12γxz
12γyz
εzz
x a11x a12y a13z
y
a21x
ay 22
az 23
z
ax 31
ay 32
az 33
均匀变形的基本特点
变形前
变形后
1
(平行)平面和直线 (平行)平面和直线
2 二阶曲面(如:球体) 二阶曲面(椭球体)
3
几何相似且位置相似 的单元体
几何相似的单元体
均匀变形条件
• 变形体为各向同性. • 变形体内各点处物理状态相同(温度、变形抗力等). • 接触面上任一点的绝对压下量和相对压下量相同. • 整个变形体同时处于工具直接作用下(无外端). • 接触面上完全没有接触摩擦或没有接触摩擦引起的
阻力.
实际生产条件
基本应力与附加应力
• 基本应力: ——物体在塑性变形状态中,由外力 作用所引起的应力称为基本应力。 ——完全根据弹性状态所测出的应力。 • 外力去除后弹性变形恢复, 此基本应 力消失。
•附加应力 : 由物体内各部分的不均匀变 形受物体整体性限制而产生 并在物体内相互平衡的应力.
•残余应力 : 塑性变形结束后仍保留在变 形物体内的附加应力。
① 不可能绝对各向同性 ② 物体内各点物理状态不能绝对相同 ③ f≠0 ④ 压下量绝对相等难以做到 ⑤ 除镦粗外,一般都有外端作用
材料成型金属学
材料成型金属学是一门涉及金属材料成型过程的学科,主要研究金属材料的凝固、成型、冷却和性能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对于制造行业、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成型金属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金属的凝固和成型:研究金属的液态和固态相变过程,以及金属的塑性变形、流变性能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金属的冷却和性能:研究金属材料的冷却过程、热处理工艺、显微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材料的强化机制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制造:研究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制造技术,包括铸造、锻造、焊接、轧制等工艺过程,以及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制造成本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金属材料的应用:研究金属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航空航天、汽车、能源、建筑等领域,以及材料的可靠性和寿命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总的来说,材料成型金属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第三章PPT课件
-
28
本章小结与习题讨论课
4 液态金属凝固时需要过冷,那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需要过热? 为什么?
5 假设凝固时的临界晶核为立方体形状,求临界形核功。分析在同样过 冷度下均匀形核时,球形晶核和立方晶核哪一个更容易成?
-
29
12
第三节 晶核的形成
2 非均匀形核 (3)临界形核功 计算时利用球冠体积、表面积表达式,结合平衡关系 σlw=σsw+σslcosθ 计算能量变化和临界形核功。 △Gk非/△Gk=(2-3cosθ+cos3θ)/4 a θ=0时,△Gk非=0,杂质本身即为晶核; b 180>θ>0时, △Gk非<△Gk, 杂质促进形核; cθ=180时,△Gk非=△Gk, 杂质不起作用。
19
第四节 晶核的长大
3 液体中温度梯度与晶体的长大形态 (2)负温度梯度(液体中距液固界面越远,温度越低) 粗糙界面:树枝状。 光滑界面:树枝状-多面体—台阶状。
-
20
第四节 晶核的长大
3 液体中温度梯度与晶体的长大形态 (2)负温度梯度(液体中距液固界面越远,温度越低)
©2003 Brooks/Cole,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Inc. Thomson Learning™ is a trademark used herein under license.
-
26
第六节 凝固理论的应用
4 急冷凝固技术 (1)非晶金属与合金 (2)微晶合金。 (3)准晶合金。
-
27
本章小结与习题讨论课
1 试述结晶相变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及结构条件。 2 在液态金属中,凡是涌现出的小于临界晶核半径的晶胚都不能成核。
东南大学材料成型基础第三章
第3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1.单晶体的滑移
第3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锌单晶体的滑移变形示意图
滑移特点:①滑移是在切 应力作用下完成的;②滑 移时移动的距离是原子间 距的整数倍;③滑移的同 时由于正应力组成的力偶 作用,推动晶体转动,力 图使滑移面转向与外力一 致的方向。④滑移的实质 是位错运动的结果。因此 滑移的实际临界切应力远 远大于理论临界切应力。
第3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多晶体塑性变形示意图
第3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2.晶界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第3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3.2金属的形变强化
3.2.1形变强化现象 3.2.2塑性变形后金属的组织结构的变化 (1)晶粒破碎,亚结构增多 (2)晶粒拉长,出现纤维组织或织构(产生各向异性) 3.2.3塑性变形产生的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的危害: (1)降低工件的承载能力 (2)使工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 (3)降低工件的耐蚀性
第3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变形速度的影响
塑 性 、 变 形 抗 力
第3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应力状态的影响
挤压时金属应力状态
拉拔时金属应力状态
第3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本章小结
锻造、轧制、挤压、冲压等都是塑性变形。这 些塑性变形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得到零件的外形和尺 寸,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塑性变形的主要形式是滑移和孪生,是在切应 力的作用下进行的,塑性变形将产生形变强化,形 成纤维组织,具有各向异性。塑性变形后的 金属加 热时会产生回复或再结晶及晶粒长大,其形变强化 现象消除。
第3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作用于金属的外 力可分为正应力和 切应力,正应力使 金属产生弹性变形 或破断
《材料成型金属学》教学资料:第3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宏观规律 (2)
无外端时:双鼓变形
有外端时:同样起“拉齐”作用,使纵向变形的不均 匀性减小,横向变形的不均匀性增加。
3.3.3 变形工具和坯料的轮廓形状(△h不均)
工具(或坯料)形状是影响金 属塑性流动方向的重要因素。工 具与金属形状的差异,造成金属 沿各个方向流动的阻力差异,使 金属沿各个方向的变形不均,导 致变形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同缺陷。 1.工具形状的影响: (1)凸型辊或凹型辊轧制矩形 断面坯料时,出现“边浪”、 “中浪”、“裂边”等缺陷; (2)轧辊压下量分配不均时, 导致板材出现镰刀弯、舌头、鱼 尾等缺陷。
3.3.4 变形物体温度分布不均
• 同一变形物体中高温部分变形抗力低,低温部分变形 抗力高。在外力作用下高温部分变形大,低温部分变 形小,从而产生附加应力。
• 变形物体内因温度不同所产生热膨胀不同而引起的热 应力,与由不均匀变形所引起的附加应力相叠加后, 有时会加强应力的不均匀分布,引起变形物体的非正 常变形、弯曲、表面裂纹、甚至芯部周期断裂等缺陷。
钢锭比较厚,若加热时间不足,则中间部分温度较低 中部:T/℃低,膨胀小, σ附热(+) 轧制开始时,表面变形大, σ附(-)
中部变形小, σ附(+) 这二种拉应力叠加,可能造成中间部分金属开裂
3.3.5 变形金属材质不均
变形物体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夹杂物、相状 态等分布不均时,造成变形体各部分物理性能的不 同,如变形抗力不同造成变形和流动的差异,出现 局部应力集中,导致各种宏观和微观的缺陷。
3.4.1 使变形后的组织性能不均,产品质量下降
• 金属塑性加工过程中,变形程 度分布不均必然导致组织不均, 如晶粒大小、形状不均,夹杂 和相状态不均等,使金属强度、 塑性、韧性等性能不均,质量 下降;
第3章 二元合金
第3章二元合金纯金属的强度和硬度较低,塑性较好,通常利用其制作承载较小,以冷变形加工成型的各类板材。
但对于承载较大的,要求耐磨的部件,纯金属的力学性能就达不到使用要求。
为了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工业上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合金化。
在纯金属中加入一种或多种其它元素,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
合金中包含的元素称组元。
如Fe-C合金中的组元是Fe和C。
由两个组元构成的合金称二元合金。
同理,还有三元合金、多元合金等。
本章讨论二元合金。
3-1相及组织的概念相是指: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无突变,与其它部分有界面分开的部分。
例1:冰水混合物中,水是一个相,冰是另一个相,它们结构不同,性能有突变,有界面。
例2:往水中逐渐加盐,在达到溶解度之前,不论水中的含盐量多少,我们都认为只有一个盐水相。
但是,当超过溶解度时,会有固体盐沉淀。
这时,盐水是一个相,固体盐是另一个相。
此时,二者的结构不同,成分和性能有突变,有界面。
例3:有一棒状固溶体,若使固溶体的一端到另一端成分连续线性增大(梯度材料),但未达到过饱和状态。
此时,只有一个相,因为无界面。
相反,当液体的不同区域成分有突变时,存在两个相。
有界面。
纯金属在固态下,当温度一定时只有一个相。
在不同温度下,有的固态纯金属可能有不同的结构,即同素异构体,当温度变化时,会发生相转变,称固态相变。
结晶也属于相变。
在合金中,有的室温下中只有一个相,称单相合金;有的有两种相,称两相合金;有的为多相合金。
在合金中,由于成分或形成条件不同,可能有不同的相,相的数量、形态及分布也可能不同,形成不同的组织。
通常,将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到的图象称宏观组织,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图象称显微组织。
组织由组织组成物构成。
组织组成物是一个与相、相分布和相形态有关的概念。
一个相由于形成条件不同,使其形态和分布不同,可被看作是不同的组织组成物;不同的相机械地混合在一起也可被看作是一个组织组成物。
3-2 合金相结构合金中,相的种类很多,按结构特点可分为两类:固溶体、金属化合物。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第3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吊钩内部的纤 维组织 (左:合理; 右:不合理, 应使纤维流线 方向与零件工 作时所受的最 大拉应力的方 向一致)
43
3)热加工常会使复相合金中的各个相沿着加工变形 方向交替地呈带状分布,称为带状组织。 带状组织会使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方向性,特 别是横向塑性和韧性明显降低。一般带状组织可以通过 正火来消除。
滑移面 +
滑移方向
=
滑移系
原子排列 密度最大的 晶面
滑移面和 该面上的一 个滑移方向
三种典型金属晶格的滑移系
晶格 滑移面 {110}
体心立方晶格 {111} {110}
面心立方晶格
密排六方晶格
{111}
滑移 方向
滑移系
6个滑移面
×
2个滑移方向
=
12个滑移系
BCC
4个滑移面
×
3个滑移方向
=
12个滑移系
35
这是因为此时的变形量较小,形 成的再结晶核心较少。当变形度 大于临界变形度后,则随着变形度 的增大晶粒逐渐细化。当变形度 和退火保温时间一定时,再结晶 退火温度越高,再结晶后的晶粒 越粗大。
36
再结晶晶粒大小随加热温 度增加而增加。
临界变形度处的再结晶 晶粒特别粗大
变形度大于临界变形 度后,随着变形度的增 大晶粒逐渐细化
41
(2) 出现纤维组织 在热加工过程中铸态金属的偏析、 夹杂物、第二相、晶界等逐渐沿变 形方向延展,在宏观工件上勾画出 一个个线条,这种组织也称为纤维 组织。纤维组织的出现使金属呈现 各向异性,顺着纤维方向强度高, 而在垂直于纤维的方向上强度较低。 在制订热加工工艺时,要尽可能使 纤维流线方向与零件工作时所受的 最大拉应力的方向一致。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第3章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一般地,滑 移总是沿着 原子密度最 大的晶面和 晶向发生。
(2) 孪生
在剪应力作用下,晶 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的 晶面(称为孪生面)和一 定的晶向(称为孪生方向) 发生均匀切变。孪生变 形后,晶体的变形部分 与未变形部分构成了镜 面对称关系。
又从每个晶粒的应变分布来看,细晶粒晶界的影 响区域相对较大,使得晶粒心部的应变和晶界处 的应变差异减少,由于细晶粒金属的变形不均匀 性较小,由此引起的应力集中必然也较小,内应 力分布较均匀,因而金属断裂前可承受的塑性变 形量较大。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三、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除了在晶粒内部出现滑移带和孪生带等组织特征外,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在冷态变形条件下,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是晶 内变形,晶间变形只起次要作用,而且需要有其它变 形机制相协调。
这是由于晶界强度高于晶内,各晶粒相互接触形 成犬牙交错状态,造成对晶界滑移的机械阻碍作用。 如果发生晶界变形,容易引起晶界结构的破坏和产生 裂纹,因此晶间变形量只能是很小的。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2.晶间变形
晶间变形的主要方式是晶粒之间相互滑动和转动。 多晶体受力变形时,沿晶界处可能产生剪切应力,当 此剪切应力足以克服晶粒彼此间相对滑动的阻力时,便发 生相对滑动;另外,由于各晶粒所处位向不同,其变形情 况及难易程度亦不同,这样,在相邻晶粒间必然引起力的 相互作用而可能产生一对力偶,造成晶粒间的相互转动。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塑性变形的特点
金属材料成型基础ppt课件.ppt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流动性(cm)
温度(℃)
影响液态合金流动性的因素: 1.合金的化学成分
b a
300
200
100 0
80 60 40
20 0
Pb 20 40 60 80 Sb
a)在恒温下凝固 b)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凝固
充型能力越强。 (3)浇注系统的的结构 浇注系统的结构越复杂,流动阻力
越大,充型能力越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三、铸型充填条件
(1)铸型的蓄热系数 铸型的蓄热系数表示铸型从其中的 金属吸取热量并储存在本身的能力。
铸件输送机
1)振击压实
型砂
落砂
捅箱机
压铁传送机
2)汽动微振压实
3)高压造型
加砂机
压铁
4)抛砂加紧砂机实
上箱造型机
合箱 合箱机
下箱造型机
下芯
下箱翻箱、落箱机 铸型输送机
冷却箱
浇注
冷却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二、机器造型
1)生产效率高; 2)铸型质量好(紧实度高而均匀、型腔轮廓清晰); 3)设备和工艺装备费用高,生产准备时间较长。
适用于中、小型铸件的成批、大批量生产。
金属材料成形基础知识
第二章 锻造
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砥铁或锻模中变形,从而 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锻件的工艺方法。
锻压成形工艺可分为:
自由锻造成形( 也称自由锻)
模膛锻造成形 (也称模锻)
§1 锻造方法
一、自由锻造成形(也称自由锻):
概念:是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块(或砥铁)
G坯料=G锻件+G烧损+G料头 3、锻造工序的确定:选择什么工序,工序顺序,控制工序
寸,画出工序草图; 4、确定吨位,即选择设备; 5、确定温度范围:主要根据相图和合金材料; 6、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退火等; 7、制订技术要求和合格检验要求; 8、填写工艺卡片。
2)分模面的选择 分模面是指上下锻模在模锻件上的分界面。
(1)扣模
对坯料进行全部或局部扣形,生产长杆非回转体锻件;也可为合 模进行制坯。
(2)筒模
主要用于锻造齿轮、法兰盘等盘类锻件。
(d)组合筒模
(2)合模
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并有导向机构,可生产形状复杂、精度较高 的非回转体锻件。
§2 锻造工艺规程的制定
锤上模锻工艺规程包括:绘制模锻件图、计算坯料尺寸、 确定模锻工步(选择模膛)、选择设备及安排修整工序。其中 最主要的是模锻件图的绘制和模锻工步的确定。
当温度继续升高时,金属原子获得更多的热能,开始以碎晶或杂质为 核心结晶成细小而均匀的再结晶新晶粒,从而消除全部加工硬化,这个 过程称为再结晶。 T再 = 0.4 T熔
在再结晶温度以上加热已产生加工硬化的金属,使其发生再结晶而再 次获得良好的塑性,这种操作工艺称为再结晶退火。
这一特性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如冷轧带钢通过再结晶退火,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塑性。 进一步可用冷轧带钢来加工钢窗型材等。 ----如在板料拉深工艺中,通过退火提高塑性可增加变形程度。如日用 品中的脸盆、饭缸等。
金属材料成形基础第三篇
始锻温度: 过热、过烧 缺陷
第二节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方法
2-1 自由锻造
自由锻设备
锻锤
压力机
空气锤
蒸汽—空气锤
水压机
油压机
65~750Kg
630Kg~5T
落下部分总重量 = 活塞+锤头+锤杆
滑块运动到下始点时所产生的最大压力
锻锤吨位 =
压力机吨位 =
基本工序 — 完成锻件基本变形和成形的工序。
2)确定加工余量、公差和敷料
加工余量:1~4mm 公差:0.3~3mm 3)设计模锻斜度 外壁斜度:5~7 0 内壁斜度:7~12 0 4)设计模锻圆角 外圆角:r = 1.5~12mm 内圆角:R=(2~3)r 5)确定冲孔连皮
1)基本工序
圆盘类零件:镦粗 预锻 终锻
长杆类零件:制坯 预锻 终锻
上砥铁 下砥铁 坯料
1)零件大小不受限制;2)生产批量不受限制。
三、塑性成形(压力加工)的特点
1.力学性能高
1)组织致密; 2)晶粒细化; 3)压合铸造缺陷; 4)使纤维组织合理分布。
2.节约材料
1)力学性能高,承载能力提高; 2)减少零件制造中的金属消耗(与切削加工相比)。
3.生产率高
4.适用范围广
. 确定工时
03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 锻造设备的选择
0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 填写工艺卡
04
模型锻造 — 将金属坯料放在具有一定形状的模锻模膛 内受压、变形,获得锻件的方法。
特点:
1)生产率高;
2)锻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高;
3)材料利用率高;
4)可锻造形状较复杂的零件;
H
完全礅粗
【材料成型原理--铸造】第3章 液态金属凝固热力学与动力学
全被原子占满,或几乎全是空位,微观上是光滑平整 的,称平整界面。
非金属及化合物大多数属于这种结构。
26/33
27/33
• (3)注意: 粗糙界面在显微尺度上是平滑界面(也称非小晶
面); 平整界面在显微尺度上是不光滑的,由小晶面组
• (3)非平衡凝固:不仅大范围内溶质的扩散不充分, 即使固液界面附近溶质原子也不能充分扩散,凝固界面 上溶质的迁移远离平衡状态,称非平衡凝固。如快速凝 固、激光重熔等,冷速可达106℃/s以上。
9/33
第二节 均质形核
生核方式:(1)均质形核; (2)非均质形核(异质形核)。
• 1、概念 均质形核:依靠液态金属内部自身的结构自发地形核。
v3 K 3TK2
K3为动力学常数。
33/33
• 2)旋转孪晶生长 孪晶旋转一定角度后产生台
阶,原子向台阶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砌而侧向生长。 容易产生于层状结构的晶体中,如, 灰铸铁中的石墨。
• 3)反射孪晶生长 由反射孪晶构成的凹角为台阶,
原子向凹角处堆砌生长。
34/33
• (4)各晶体生长方式生长速率的比较 • 1)连续生长速度最快。粗糙界面相当于大量台阶; • 2)螺旋生长其次; • 3)当△T很大时,三者生长速率趋于一致。
为零时,驱动力不存在,凝固不会发生。
结论:液态金属不会在没有过冷度情况下结晶。
5/33
二、液态金属的凝固过程
相变动力学理论: 高能态的液态原子变成低 能态的固态原子,必须越 过能态更高的高能态△GA 区。只有液态金属中那些 具有较高能态的原子(被 激活的原子)才能越过高 能态的界面变成固体中的 原子,完成凝固。
材料成型复习(2)
1. 冲裁工艺设计 2. 弯曲工艺设计 3. 拉深工艺设计 4. 冲压工序选择 5. 冲压模具选择及区别 6. 零件结构的冲压工艺性
第四章 连接成形
第一节 焊接理论基础
熔焊液相冶金
1.1熔焊冶金过程 熔池结晶
焊接接头的组织 转变
1.2焊接应力与变形
产生原 因 焊接残余应力的调节
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方 法
考试题型举例-问答题
1、铸铁中石墨存在形式有哪几种?试对 影响铸铁石墨化的因素进行分析。
2.3 轧制
纵轧 斜轧 横轧
2.4 挤压
第三节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
1.绘制锻件图
3.1 自由锻工艺设计
2. 确定变形工序 3. 计算毛坯重量尺寸
4. 零件结构的自由锻 工艺性
3.2 模锻工艺设计
敷料即余块 1.绘制模锻件图 2. 确定模锻工步 3. 修整及热处理 4. 零件结构的模锻工艺性
3.3 冲压工艺设计
3.2 常用金属 材料的焊接
碳钢的焊接 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 不绣钢的焊接 耐热钢的焊接 铸铁的焊接 非铁金属的焊接
第四节 焊接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简介
结构材料的选择
4 焊接结构设计
焊缝布置
焊接方法选择
焊接接头设计
作为期末复习提纲,具体内容围绕书本或课 件进行。
考试题型举例-填空题
1、下列材料中,焊接性最好的是( )。 A. HT200 B. 65 C. T10A D. 30
第三章 金属的属性成形
第一节 金属塑性成形基础
1.1金属塑性变形机理
单晶体:滑移
滑移:位错运动
多晶体: 滑移+晶粒转动
第二节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2.1 锻造
材料成型3章
塑性成形利用金属的塑性,在外力的作用下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要形状和性能工件的加工方法。
塑性当外力增加到使金属内部产生的应力超过该金属的屈服点,使其内部原子排列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相互联系不被破坏的性能。
塑性变形的特点不能自行恢复其原始形状和尺寸,外力停止作用后,塑性变形不会消失。
塑性成形的共性塑性成形的物理本质和机理塑性成形过程中金属的塑性行为、抗力行为和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变形体内部的应力、应变分布和质点流动规律变形力和变形功的合理评估晶粒越小,金属的屈服极限越大滑移由一个晶粒转移到另一个晶粒,主要取决于晶粒晶界附近位错塞积群所产生的应力场能否激发相邻晶粒中的位错源也开动起来,以进行协调性的次滑移,而位错塞积群所产生的应力场的强弱与塞积的位错数量相关,数量越大,应力场越大。
晶粒越大,距离越大,位错源开动的时间就越长,位错数也越大。
由此可见,粗晶粒金属的变形由一个晶粒转移到另一个晶粒会容易一些,而细晶粒则需要在更大的外力作用下才能使相邻晶粒发生塑性变形。
细晶粒的塑性比粗晶粒好在一定体积内,细晶粒金属的晶粒数目比粗晶粒金属的多,因而,塑性变形时,位向有利的晶粒数较多,变形能够均匀分散到各个晶粒上。
又从每个晶粒的应变分布来看,细晶粒晶界的影响区域相对较大,使得晶粒心部的应变和晶界处的应变差异减少,由于细晶粒金属的变形不均匀性较小,由此引起的应力集中必然也较小,内应力分布较均匀,因而金属断裂前可承受的塑性变形量较大。
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使金属塑性下降、变形抗力提高,继续变形越来越困难,特别是对于高硬化速率金属的多道工序成形更是如此。
因此有时需要增加中间退火工序来消除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的原因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位错密度不断增加,位错反应和相互交割加剧,结果产生固定割阶、位错缠结等障碍,以致形成胞状亚结构,使位错难以越过这些障碍而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这样,要使金属继续变形,就需要不断增加外力,才能克服位错间强大的交互作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闭形外端下的塑压变形 1-工件,2-外端,3-工具
二、非封闭形外端(锻造延伸、拉拔等)
H/l≤2
1.沿变形区高度方向:
1)无外端时:单鼓变形。
中部:延伸和宽展大;
上2)、有外下端端时部: :延伸和宽展小。
①纵向延伸:强迫地“拉齐”作用。
变形区中部:附加压应力,迫使自由延伸减小; 上下端部:附加拉应力,迫使自由延伸增大; ②横向宽展:
以上因素在某种塑性加工过程中往往不是单一 存在的。因此,应根据加工条件对所出现的不均匀 变形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找出主要因素。
3.4 变形不均匀分布所引起的后果及防止措 施
3.4.1 使变形后的组织性能不均,产品质量下降 3.4.2 降低金属的塑性加工工艺性能 3.4.3 增加工具局部磨损,使技术操作复杂
平辊轧制厚度不均的坯料
3.3.4 变形物体温度分布不均
同一变形物体中高温部分变形抗力低,低温部分变形 抗力高。在外力作用下高温部分变形大,低温部分变 形小,从而产生附加应力。 变形物体内因温度不同所产生热膨胀不同而引起的热 应力,与由不均匀变形所引起的附加应力相叠加后, 有时会加强应力的不均匀分布,引起变形物体的非正 常变形、弯曲、表面裂纹、甚至芯部周期断裂等缺陷。
钢锭比较厚,若加热时间不足,则中间部分温度较 低
中部:T/℃低,膨胀小, σ附热(+) 轧制开始时,表面变形大, σ附(-)
中部变形小, σ附(+) 这二种拉应力叠加,可能造成中间部分金属开裂
3.3.5 变形金属材质不均
变形物体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夹杂物、相状 态等分布不均时,造成变形体各部分物理性能的不 同,如变形抗力不同造成变形和流动的差异,出现 局部应力集中,导致各种宏观和微观的缺陷。
矩形坯料局部压缩时外端对延 伸及宽展的影响
1-工具, 2-外端,3-变形区
变形区中部:宽展增大;
上下端部:宽展减小
2.沿变形区的纵向和横向变形:
变形区的原始面积:ABCD 1)无外端时:由ABCD→A'B'C'D' 2)有外端时:由A'B'C'D' →A''B''C''D'' ①沿变形区宽度方向(BC, 横向): 中部:纵向附加压应力,纵向延伸↓ 边部:纵向附加拉应力,纵向延伸↑ 结果:纵向变形趋于均匀 ②沿变形区长度方向(AB, 纵向): 中部:远离外端,宽展大 边部:靠近外端,宽展小 结果:横向变形的不均匀性增加。( C''D''
3.4.2 降低金属的塑性加工工艺性能
一、封闭形外端
• 被压缩体积的变形要影响到外端的一定区 域;
• 外端会阻碍被压缩体积的向外扩展。
• 外端体积很小时,变形过程中在被压缩体 积变形的影响下,外端的高度减小(其程 度向周边逐渐减弱);
• 外端体积较大时,被压缩体积变形难进行: 可能把工具压入变形物体内,部分金属沿 工具周围挤出。
• 封闭形外端可减小被压缩物体的不均匀变 形,使其三向压应力状态增强,变形趋于 均匀。
例:热轧中轧件从轧机轧出后出现的 上翘或下翘现象。
原因之一就是钢的温度不均,例如加 热炉下加热不足,使钢坯上表面温度高, 下面温度低,轧制时上层压下率大,产 生延伸大,下层延伸小,出现下翘。
模拟方法:铝-钢双金属轧制。
铝—钢双金属轧制时由不 均匀变形产生的弯曲现象
例:在轧制大钢锭பைடு நூலகம்,若均热时间不足,常发现钢锭 中间部分产生裂纹。
3.4.1 使变形后的组织性能不均,产品质量下 降
• 金属塑性加工过程中,变形程 度分布不均必然导致组织不均, 如晶粒大小、形状不均,夹杂 和相状态不均等,使金属强度、 塑性、韧性等性能不均,质量 下降;
• 不均匀变形引起产品尺寸和形 状的变化,造成产品质量下降 (镰刀弯、翘曲、皱纹等);
• 不均匀变形的结果使变形体内 存在残余应力,防腐性能降低。
3.金属塑性变形的宏观规律
Macro Deformation Regularity of Metals
3.3.2 变形物体的外端
• 外端(外区、刚端):变形过程中某一瞬间变形物体 不直接承受工具作用而处于变形区以外的部分。 • 外端与变形区直接相连,影响着变形区内金属的变形、 应力及速度的分布,而变形区金属的变形也会影响到 外端的一定区域。 • 外端的种类:封闭形外端和非封闭形外端。
弧高度> C'D'弧高度)
由于外端对金属横向流动的限制,使宽展比 无外端时小。因此限制作用距外端越远越弱 , 所以变形区越长,外端对宽展的影响越小。
对于H/l>2(高件)
1.沿变形区高度方向:
上下鼓形处:纵向附加压应力,迫使延伸减小,宽展 增大;
中部:纵向附加拉应力,迫使延伸增大,宽展减小; 较大附加拉应力时:产生负宽展。
轧件两侧:压下量大,纵向延伸大 轧件中间:压下量小,纵向延伸小由于不均匀变
形,产生附加应力: 轧件两侧:附加压应力,使纵向延伸减小 轧件中间:附加拉应力,使纵向延伸增大
实际变形中轧件轧出后前端并不完全平直,而 仍然是两侧延伸大于中间部分。 如果原始坯料中厚度较大的两侧部分的宽度比 厚度较小的中间部分大得多,则可能使中间部分 拉应力超过金属断裂强度,产生周期性断裂,相 反则中间不断裂,而两侧产生皱纹。
2. 沿变形区的纵向和横向:
无外端时:双鼓变形
有外端时:同样起“拉齐”作用,使纵向变形的不均 匀性减小,横向变形的不均匀性增加。
3.3.3 变形工具和坯料的轮廓形状(△h不均)
工具(或坯料)形状是影响金 属塑性流动方向的重要因素。工 具与金属形状的差异,造成金属 沿各个方向流动的阻力差异,使 金属沿各个方向的变形不均,导 致变形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同缺陷。 1.工具形状的影响: (1)凸型辊或凹型辊轧制矩形 断面坯料时,出现“边浪”、 “中浪”、“裂边”等缺陷; (2)轧辊压下量分配不均时, 导致板材出现镰刀弯、舌头、鱼 尾等缺陷。
例:①凹辊轧制矩形坯; ②椭圆孔型中轧制矩形坯。
中部△h小,边缘△h大,故沿宽度 方向纵向延伸不均匀。
中部:μ小,产生σ附(+) 开裂
两边:μ大,产生σ附(-) (波纹)
皱折
沿孔型宽度上延伸分布图
镰刀弯
边翘
龟背
边浪 边浪
正常板形
2.原始坯料形状的影响
例:平辊轧制沿宽度厚度不均(如两侧厚中间薄) 的坯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