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商业银⾏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点思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趋激烈,为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份额和利润,在“做⼤做
强”的理念驱动下,企业集团化经营的趋势近年来越来越明显。从单⼀企业到企业集团,企业的
股权结构更加复杂、经营更加多元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也不断加强。集团企业由于规模较
⼤、资产实⼒较强、⾦融业务需求较⼤⽽成为商业银⾏竞相营销的对象。然⽽,集团企业因其
结构的复杂,潜在风险的隐蔽性,在授信阶段难以察觉,但⼀旦发⽣风险,对商业银⾏造成的
负⾯影响往往也是⾮常巨⼤的。
⼀、集团客户界定
企业集团是⼀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在现⾏的《公司法》中,并没有明确提出“集团”的概
念,但在现实中,经常出现以某某集团命名的公司,实质上是众多存在相互特定经济关系(主
要是股权关系)的企业组成的企业联盟。在商业银⾏实务中,通常采⽤银监会于2007年修订的
《商业银⾏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来界定集团客户。该《指
引》所称集团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商业银⾏的企事业法⼈授信对象:
(⼀)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或被其他企事业法⼈控制的;(⼆)共同被第三⽅企事业法⼈所控制的;
(三)主要投资者个⼈、关键管理⼈员或与其近亲属(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代以内
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
(四)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认为应视同集团
客户进⾏授信管理的。
⼆、集团客户识别
根据银监会的界定,判定集团客户的标准并⾮公司是否以“集团”命名,⽽是考察客户是否具备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范的法律思考
加强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深入探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法律问题的本质和 规律,为司法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完善相关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 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确保司法实践的公正与效率。
加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范的法律建议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强化法律监管
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相关的法律 法规,确保银行业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法律风险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入探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及其成 因,为风险防范提供更加精确的理论支持。
国际经验借鉴
研究可以关注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方面的法律实 践与经验,为国内商业银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创新法律防范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研究可以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 进技术手段,创新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法律风险防范的方式与方法。
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前,应对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进行 全面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 市场地位等,以确保借款人具备偿债能力。
信息核实
核实借款人提供的信息真实性,包括财务报表、银行账户 信息、经营数据等,防止借款人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信贷风 险。
关联方交易审查
对借款人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进行审查,确保交易背景真 实、合理,防止通过关联方交易转移资产、逃避债务等行 为。
风险来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媒介、信用中介和风险管理的职能。在这些职能中,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职责之一。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所面临的借款人违约风险。而信贷风险管理的核心任务是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这些风险,以确保银行能够有效地管理自身的风险敞口。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银行自身的稳健经营,也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商业银行需要有效的策略来应对这些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借款人往往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条件,而银行则缺乏完整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银行在评估借款人信用价值和风险时出现偏差,从而增加了贷款违约的可能性。
2. 信贷审批政策不规范
一些商业银行在信贷审批过程中存在着审批政策不规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可能会因为追求业务规模而放宽贷款条件,导致了贷款风险的增加。由于缺乏有效的审批流程和制度约束,一些银行内部员工在贷款发放中存在着违规操作的行为,增加了信贷风险的程度。
3. 缺乏风险管理工具
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的风险管理工具往往只能对静态的贷款风险进行评估,无法对动态的贷款违约风险进行监控和预警。这导致了银行在面对突发事件或经济变化时无法及时应对,增加了信贷风险的不确定性。
4. 缺乏有效的风险定价策略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越来越发达。然而,在
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本文将就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浅析。
问题一:风险定位不准确
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难免遭遇一些不良借款人,这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损失。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商业银行在参与贷款之前没有对借款人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和定位,
从而导致贷款后出现不良债务。这就是风险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对策一: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商业银行应该在参与贷款之前进行风险评估,全面掌握借款人的背景、财务状况、信
誉等方面的信息,制定合理的贷款计划,对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债务偿还能力进行详细评估,确保风险定位准确。
问题二:内部控制不到位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不到位是导致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信贷业务中,商业银行
不能完全依靠借款人提供的信息来评估风险,还需要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措施来确保资产
的安全性。但是,一些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措施不到位,贷款审批流程不规范,贷款风险
监控不及时,导致了信贷风险的增加。
对策二:强化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信贷业务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管控,加强信
贷审批过程中对借款人信息的审核,重视贷后的风险监控,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风
险定位。
问题三:风险管理技术不足
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需要大量的风险管理技术支持。但是,有些商业银行
的风险管理技术不足,难以对大量的借款人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从而影响到银行
对信贷风险的有效管理。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2008-8-29
近期我们对某地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调查发现该行信贷资产质量呈快速下滑趋势,信贷风险的内部制衡机制十分薄弱,信贷业务的风险评估、审查、审批操作流程有失规范,严重威胁着该行信贷资产安全和平稳健康发展。
一、调查发现信贷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贷款集中度高,单户贷款和集团授信超比严重,股东贷款和关联企业贷款问题突出。据调查,该行单户余额5000万元以上贷款客户贷款占全行贷款余额的62%;关联企业集团贷款占全行贷款余额的42%,其中20%的单户贷款超比,26%的关联企业集团授信余额超比.前20名股东及其关联企业在该行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3%。
(二)贷款流动性差,借新还旧、还旧借新、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问题严重。据了解,该行借新还旧等转化重组类贷款余额占全行贷款余额的42%,加之近年新投放尚未到期的贷款中,根据借款人现状分析,仍有大量贷款到期难以归还,转化重组贷款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推迟了信贷资产潜在的风险的显性化.
(三)关联担保、互保问题普遍存在,部分担保物质量不高,弱化了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在该行贷款的关联企业贷款中,近50%
的系列贷款存在着严重的关联担保问题,部分已经发生严重风险.而在该行非关联企业贷款中,互保现象也普遍存在。在抵质押贷款中,部分抵质押物还存在着质量不高问题,如部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用股权质押、部分民办院校用教育收费权质押,部分房地产公司用经营权质押,造成处置变现困难;甚至还有部分抵押房地产评估价值偏高,或者是部分土地和在建工程分割抵押,也造成处置困难。部分担保物质质量不高,直接弱化了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消费与投资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建设银行广西总审计室 俸慧
摘要: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于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防范信贷业务带来的风险和问题。基于此,本文一方面简单地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作出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快发展,商业银行信贷在世界各个国家的金融服务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每个国家的经济稳定。笔者根据课题研究情况,简单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并为此总结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为促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内部的管理需要加强,其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银行内部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对于银行的金融业务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银行的金融业务繁多,信贷业务风险较高。虽然银行分开管理贷款和审核业务,但是银行内部的信贷业务的风险防范职责各不相同,其管理体系缺少统一集中的组织结构以及缺乏科学的考评制度[1]。因此,银行非常需要根据金融业务的变化发展而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科学完善的银行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迎合市场经济的需求,促进银行稳定的发展。
(二)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意识有待提高
银行信贷业务具有较高的风险,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强和风险防范力度不够大都会极其容易使信贷业务出现各种问题。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地完善,我国银行内部的体制结构也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开放式管理制度逐渐取代封闭式的管理制度,银行金融业务也采取公开透明地方式进行业务发展和开发[2]。同时,银行内部信贷业务的管理有待加强,信贷业务的传统的服务方式不能解决过度授信等问题,因此银行需要加强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意识和加大对信贷业务的管理力度。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管控的对策与思考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管控的对策与思考【摘要】
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管控至关重要,但当前存在诸多挑战。为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信贷审查审批流程,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监测频率,加强信贷资产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并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应注重全面性与长期性,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意识。只有如此,商业银行才能有效应对信贷资产质量管理的挑战,确保资产质量安全稳健,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新常态、风险管理、审查审批、风险监测、监督检查、不良资产处置、内部管理机制、风险防范。
1. 引言
1.1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管控的重要性
新常态下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管控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管理和控制信贷资产质量成为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良好的信贷资产质量可以有效保护银行的资金安全和稳定经营。不良资产的增加会导致银行的资金链断裂和风险爆发,严重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营。信贷资产质量管控是商业银行经营
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优
秀的信贷资产质量可以有效增加银行的盈利空间,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从而确保银行的稳健发展。在新常态下,信贷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隐
患增多,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商业银行必须重视信贷
资产质量管理,加强风险防范和监控,确保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
1.2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存在的挑战
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王 东升 ( 建设银行河北总审 计室)
摘要 :信贷风险是指银行在信 贷活动中预期 收益不能实现 的可能性 , 也 立重大风险事项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实现对全行风险的统筹和集约 是银行信 贷资产经营的核 心。加强对信贷风险的认识 、 管理和控制是我国银 化 处理 。 行业加强内部控 制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适应新形势、 应对激烈竞争和 第三 , 加大科技投入 , 加快风险量 化系统 建设 的步伐 , 弱化个人 挑 战 的 必然 选 择 。 目前 , 我 国银 行 业 中 , 贷 业 务 仍 然是 各 商 业 银 行 的主 要 在 信 在 整个 审 贷 过程 中 的影 响 利润来源 , 短期内该种状况仍将持续 下去。因此在现阶段信 贷风险管理仍然 我 国商 业 银 行 现 行 的审 贷 方 法 仍 主要 依 赖 审贷 经 理 的个 人 主观 是 国 内 各商 业 银 行 风 险管 理 的 主 要部 分 。 关键词 : 贷款风险 管理
判断, 有很强的个人偏好性 ,长官意志色彩” 浓。风险评估缺乏系 “ 较 统科学的定量分析模型,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 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我 国银行业正在逐步按 照国际惯 阶段 ,缺 乏 建立 在 统计 分析 和 人 工智 能 等 现代 科 学 方 法基 础 上 的信 例和市场经济规则来运行商业银行 ,同时信贷风 险管理机制也正快 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 , 如缺 乏对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 企业破 产失 速向国际靠拢。 因此 , 完善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和尽快提高信贷 败预警模型等科学定量模型 的开发和使用。由于缺乏科学 的信贷风 资产质量是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下面对商业银 险评估工具 , 实际工作中在各种风险处罚的制度约束下 , 多数审贷人 行信 贷风 险 管 理 机 制 建 设 的信 贷 制 度 、 内控 组 织 结 构 、 险 评 估 、 风 内 员 在评 审过 程 中选 择 的是 风 险 回避 , 而不 是 去 经 营风 险 。 部考核评价和人 员配备等方面几点思考。 科 技进 步 是 推 动 风 险管 理 机 制 建设 的 重 要途 径 。 我 国商 业 银行 第一 , 完全 、 彻底的执 行信 贷管理 制度, 并将风险控制贯穿到整 应 加 快 改进 风 险 计 量 的 方法 、 技 术和 手 段 大 幅度 提 高 风 险 管理 的 技 个 环节 , 量 实 现 源头 控 制 风 险 尽 术含量 , 向科学化、 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迈进。这要求我国银行业借鉴 目前 , 各商业银行虽然在贷款 的调查、 审查 、 贷后检查方面 都有 国际先进经验 , 启动技术创新机制加快系统平 台和工具体系的建设。 相 关的规章制度 , 但普遍表现出“ 三查 ” 制度执行 不力 , 重贷前调查 , 首 先 是 加强 风 险 管理 信 息 化 建 设 ,建 立信 贷管 理 信 息 系统 形成 以客 轻 贷后 跟 踪 , 贷风 险预 警 工作 不 到 位 。 有将 风 险 覆 盖 到整 个 信 贷 信 没 户 为 中 心 的业 务 信 息平 台在 信 息 采集 、 息共 享 、 务 处理 数 据控 制 信 业 资产的运作过程 中。 通常信贷人员较重视 贷前调查 , 能够按 要求调查 和风险控 制等方面实现全面优化。其次是 全面更新客户内部评级体 客户经 营情况 , 写客户评价报告 ; 撰 但贷后 的管理 、 查和监督力度 检 系, 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导 向, 引入先进 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设计开 不够深入 , 对客 户的经营信息 了解滞后、 不完整 , 以至于无法有针对 发客户违约概率模 型提高信用风险计量的科学性。再次是在以预期 性地采取风 险控制措施 , 贻误最佳收贷时机 , 这也是当前不 良贷款的 损失率为基础 的 1 2级分类基础上 ,提高贷款定价和 限额设定 的精 产 生 的 原 因 之一 。 确 度 。并 引入 国 际 上较 为成 熟 的工 具 软件 , 现对 不 同 行业 、 同区 实 不 针对上述情况各商业银行应建立和完善规范的信贷档案制度 , 域 、 同产 品 的组 合 分析 和 集 成 化 管理 。 不 健 全 信 贷 管理 “ 查 ” 度 , 强信 贷 基础 管理 与 风 险预 警 工作 并 加 三 制 加 第 四, 健全 、 善以经济资本 为基础的内在评价体 系和约束机制 完 强制度的执行力。一是推出关于信贷档案管理及贷款“ 三查 ” 制度 方 原 租 放 经 营模 式下 的 内 部评 价和 考核 体 系 导 致 了 各商 业 银行 盲 面 的规定、 办法 , 并对贷后管理需要全面而详细的内容、 科学 的调查 目追求规模扩张和短期效益, 在风险管理上没有实时反映风险量, 给 方式和资料 的核实手段 、 检查频率等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 二是加强 决策者提供风险管理战略提供依据 ,也就不能起到对风险总量进行 信贷风险预警工作 , 并使之成为一种制度。培育全员、 全过程 的银行 控 制 的作 用 。 全 、 善 以经 济 资 本 为 基础 的 内在评 价 体 系和 约 束机 健 完 业 风 险 管理 文 化 。从 业 务部 门、 务 人 员 到 管理 部 门 、 业 管理 人员 都 牢 制可 以在 一 定程 度 上 解 决这 个 问题 。 固地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 寓风 险管理于业务经营全过程 , 市场营 建立在风 险计量基础上 的经济资本管理,要 求商业银行更加科 销、 客户服务与风险管理一体化, 从源头上尽可能地降低风险。 学、 准确地把握规模扩张与价值创造、 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 的逻辑关 各商业银行均有 自己的贷款责任制 ,但责任追究制度只在 出现 系。 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就是以资本可增加额统领发展规划 , 促进业务 特大情况或外部监管需要时才会有所体现 ,使得责任追究这把利剑 结构的调 整、 优化。 把风险资产控 制在与可用经济资本相适应的范围 失去了锋锐和丧失 了它的威慑作 用。 为此, 各商业银行应推行信贷工 内, 实现资本总量对业务扩张 的硬约束。 作 责任制并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对决策者 的日常考核 制度 , 第五 , 重视全面、 专业的信贷人才培养, 化信贷队伍 建设 , 优 将风 将 对 领 导 的管 理 和 对信 贷 人 员 的 管理 结 合 起来 。 特 别 是在 贷 款质 量 险管理理念贯穿到整个信贷流程 中 问题上 , 在对有关人 员的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上 , 必须加大力度。对 目前 我 国 各 商业 银 行 的 信 贷人 员 整体 素质 不 高 , 险 意识 薄 弱 , 风 信 贷 工 作 的各 个 环 节推 行 责 任 制 , 如调 查 评估 责任 制 、 批 放贷 责 任 缺 乏 自觉 维 护 银行 整 体 利 益 的观 念 。 各商 业 银 行应 帮 助信 贷从 业 人 审 制、 贷后管理责任制。 要在对每笔贷款 的风险做 出科学评估论证的基 员 提 升价 值 , 强 对信 贷人 员的 培训 和 教 育 , 教育 培 训 与绩 效 管 理 加 将 础 上 , 确 划 分责 任 , 实 责任 追 究 制度 。 准 落 结合 起来 , 使他们不仅培训 中获得新知识、 新技 能 , 更重要的是获得 第 二 ,信 贷 风 险管 理 机 制 的建 设 同 时也 依 赖 于信 贷 管 理 各个 环 团 队 学 习能 力和 团 队协 作精 神 。 另 外通 过 培 I ̄ 考 核 等提 高 信 贷 人 ]D I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是保证银行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过
程中,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由于借款人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
称的现象普遍存在,借款人可能隐瞒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不完整等问题,导致银行难以
准确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银行可以提高信息收集和分
析的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独立评估,对借款人
的信用状况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估。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缺乏风险管理经验和专业人员。由于信贷风险
管理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了解经济、法律、金融等知识领域,而一些商业银
行缺乏相应的经验和专业人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银行可以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与学习,提升他们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也可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
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合理的利率定价和信贷政策。一些商业银行
为了吸引客户和扩大信贷规模,可能会降低贷款利率或放宽贷款条件,导致信贷风险的增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银行应该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合理定价,确保贷
款利率与风险水平相匹配。银行还应该建立科学的信贷政策和流程,明确对不同类型借款
人的准入标准和贷款规模,加强对风险较高行业和地区的监管和管理。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乏监管和制约机制。一些商业银行可能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是银行的一种类型,职责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主要的业务范围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下面为大家带来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快来看看吧。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篇1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
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漏缺。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记录,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文件不全,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二、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
主要表现为:审贷分离机构设置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人员常常在贷款审批前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文件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
三、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
主要表现为: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报送不严;三是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资信情况、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或有负债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
四、贷款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贷款失去法律保护。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保证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2)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逐渐成为其最主要的盈
利来源之一。但同时,信贷风险也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因此,商业银行应
该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业务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以确保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
文将围绕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问题分析
1. 风险认识不足
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风险评估时,往往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企业的财务指标上,忽视
了企业的经营情况、管理能力、市场预期等实际情况,对风险评估不够全面、深入。此外,商业银行管理层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同,导致对信贷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存在较大差异。
2. 不良资产风险高
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如果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严格把关,那么
可能会影响业务规模和利润水平。因此,某些商业银行更多的还是采用“散打式”管控模式,对于客户的还款情况,没有及时的跟踪和掌握,导致不良资产风险的存在。
3. 内控管理不健全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监管部门对其监管的重要内容。但部分商业银行在内控管理上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如业务规范化不够、业务风险识别和防范不够、内部风险控制和
监督不够,导致信贷业务的风险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和管理。
二、解决策略
商业银行应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促进员工对信贷风险的认识提高。同时,加强
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以有所保留地认识和评估风险,防范风险的可能
性。
商业银行应建立客户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客户的经营情况、有关行业的风险预警等信息,及时调整授信策略,以确保银行信贷业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商业银行应完善
关于防范银行信贷风险的几点思考
作者: 刘筠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黄冈市中心支行
出版物刊名: 武汉金融
页码: 55-55页
主题词: 银行信贷 信贷风险管理 国有商业银行 资产分类制度
摘要:有效防范银行信贷风险不仅是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也是保持国家宏观经济金融稳定的需要.笔者结合基层信贷工作实践,对防范信贷风险及完善信贷风险管理谈几点想法.
浅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正文)
浅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我国加入 W TO ,银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但首当其冲,最为严峻的就是资产风险管理问题 . 我国国有专业银行在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过程中,承担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义务以及市场经济初期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造成的企业风险的成本,同时,由于银行内部管理的原因 , 形成了大量的信贷资金沉淀 , 严重影响了银行的经营效益。信贷风险管理是随着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并借鉴西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而引入的一项重要管理模式。自1 9 9 7 年引入了风险管理观念以来 , 各国有商业银行于1 9 9 8 年起相继成立了资产风险管理部门,作为提高银行资产质量和改善经营状况的主要途径 , 力求通过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化解资产风险,以提高银行的竞争能力。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已初步建立起独立的风险监管体系和监测指标体系 , 风险管理也已经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但是 , 作为一项起步工作,特别是对照目前不良资产占比高的形势,对照当前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要求 , 有许多工作还亟待改善。笔者拟从存在问题入手 , 就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加强风险管理谈点滴看法,以供商榷 .
一、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及信贷风险管理的存在问题
至 2 0 0 1 年 9 月末,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本外币贷款为 6. 8 万亿元人民币 , 不良贷款为 1. 8 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 2 6 。 6 2 % 。其中,实际已形成的损失约占全部贷款的7 % 左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在世界无疑是较高的 , 尽管通过了多种手法抓清收盘活,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良资产占比仍然高居不下,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这其中除了经济环境、历史遗留等因素外,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如何管理
商业银⾏信贷风险如何管理
信贷风险,主要是指银⾏贷放出去的款项,借款⼈到期不能偿还⽽形成逾期、呆滞或呆账,使银⾏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国有商业银⾏风险管理的核⼼。如何准确把握和有效防化信贷风险,确保⾦融安全,是⼀项庞⼤⽽复杂的系统⼯程和长期任务。近年来,国有商业银⾏在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上做了⼤量艰苦卓绝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作成效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然⽽,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融产权制度改⾰、经营管理的授权操作与内控⾃律制度建设的严重不协调,国有商业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贷风险控制理念和⾏为偏差,以致信贷资产不良率还处于⾼位运⾏。在⾦融不断对外开放的今天,如何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便成了银⾏能否提⾼竞争⼒的关键。
作者结合多年⼯作经验,从分析我国商业银⾏信贷风险成因着⼿,提出了治理信贷风险的相关措施。
1我国商业银⾏信贷资产⾯临的主要风险现况
分析商业银⾏信贷风险是加强信贷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银⾏信贷业务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其中内部风险起主导作⽤,并决定外部风险。
1.1内部风险
1.1.1素质风险。是指因信贷⼈员个⼈素质原因导致的信贷风险,信贷⼈员个⼈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品德素质两个⽅⾯。业务素质偏低的信贷员⼀般很难对⼀笔贷款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使贷款的风险增⼤;品德素质较差的信贷⼈员则容易导致以权谋私、以贷谋私的道德风险。
1.1.2程序风险。信贷审批程序复杂往往使得贷款风险变得不易控制,有时甚⾄加⼤风险。
1.1.3管理风险。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贷后管理能否落实到位是贷款能否正常收回的关键。从现⾏管理机制看,贷后管理仍不同程度存在流于形式、⾛过场或不到位的现象,给贷款的安全回收带来了⼀定的隐患。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信贷风险管理成为其重要的
经营活动。然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风险测量不准确、风险监
控不及时、风险应对不充分等。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风险测量不准确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测量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而当前的风险测量往往存在不准
确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风险属性不清晰: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往往只注重贷款的利率、期限、额度等参数,而忽视了风险属性的重要性,进而影响风险测量的准确性。
2.评估模型不完备:商业银行往往采用的是传统的贝叶斯、回归等数学模型,但这些
模型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风险环境,也就无法准确评估信贷风险。
3.缺乏数据来源:风险测量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然而商业银行在数据采集、整合等
方面常常存在困难,因而难以进行准确的风险测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明确风险属性,制定相应的评估流程,通过专业的主观
判断和客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风险测量的准确性。
2.引入更为先进的评估模型,例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提高风险测量的精度。
3.加强数据管理能力,建立完备的数据系统,确保数据的来源、准确性和及时性,为
风险测量提供充足的依据。
二、风险监控不及时
1.监控手段不完备:商业银行在风险监控中往往只注重单一的风险指标,很难形成完
整的监控体系,也就难以及时发现风险问题。
2.人员技能不足:商业银行的风险监控往往需要专业的人员支持,但当前监控人员在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近年来,商业银行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因此,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管理进行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客户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是金融服务的主体,客户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客户信用风险包括违约风险和逾期风险。为了有效地控制客户信用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客户信用评估系统。客户信用评估系统为商业银行对不同客户进行信用评分,按评分结果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采取不同手段进行风险控制。同时,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客户逾期管理制度,加强对逾期客户的追讨和催收。此外,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对客户的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
二、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要面对的另一重要风险。市场风险包括股票、利率、汇率等风险。为了有效地控制市场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各种工具,如套期保值、对冲等方法进行风险控制。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定期对市场风险进行评估,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操作中的风险之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来自各种方面,如客户存款、贷款、资产质量等。为了有效地控制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包括监测和风险控制。商业银行还应该建立一套紧急流动性支持机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提供流动性支持,确保资产负债表的平衡。
四、综合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建立风险综合评估框架,对客户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综合进行评估和控制,进一步提高银行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将风险管理和经营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风险管理预警系统,降低不良资产比例和不良贷款率,提高盈利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信贷风险是指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也是银行信贷资产经营的核心。加强对信贷风险的认识、管理和控制是我国银行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激烈竞争和挑战的必然选择。目前,在我国银行业中,信贷业务仍然是各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短期内该种状况仍将持续下去。因此在现阶段信贷风险管理仍然是国内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部分。
关键词:贷款风险管理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银行业正在逐步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则来运行商业银行,同时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也正快速向国际靠拢。因此,完善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和尽快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下面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信贷制度、内控组织结构、风险评估、内部考核评价和人员配备等方面几点思考。
第一,完全、彻底的执行信贷管理制度,并将风险控制贯穿到整个环节,尽量实现源头控制风险
目前,各商业银行虽然在贷款的调查、审查、贷后检查方面都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普遍表现出“三查”制度执行不力,重贷前调查,轻贷后跟踪,信贷风险预警工作不到位。没有将风险覆盖到整个信贷资产的运作过程中。通常信贷人员较重视贷前调查,能够按要求调查客户经营情况,撰写客户评价报告;但贷后的管理、检查和监督力度不够深入,对客户的经营信息了解滞后、不完整,以至于无法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控制措施,贻误最佳收贷时机,这也是当前不良贷款的产生的原因之一。
针对上述情况各商业银行应建立和完善规范的信贷档案制度,健全信贷管理“三查”制度,加强信贷基础管理与风险预警工作并加强制度的执行力。一是推出关于信贷档案管理及贷款“三查”制度方面的规定、办法,并对贷后管理需要全面而详细的内容、科学的调查方式和资料的核实手段、检查频率等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二是加强信贷风险预警工作,并使之成为一种制度。培育全员、全过程的银行业风险管理文化。从业务部门、业务人员到管理部门、管理人员都牢固地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寓风险管理于业务经营全过程,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与风险管理一体化,从源头上尽可能地降低风险。
各商业银行均有自己的贷款责任制,但责任追究制度只在出现特大情况或外部监管需要时才会有所体现,使得责任追究这把利剑失去了锋锐和丧失了它的威慑作用。为此,各商业银行应推行信贷工作责任制并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对决策者的日常考核制度,将对领导的管理和对信贷人员的管理结合起来。特别是在贷款质量问题上,在对有关人员的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上,必须加大力度。对信贷工作的各个环节推行责任制,如调查评估责任制、审批放贷责任制、贷后管理责任制。要在对每笔贷款的风险做出科学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准确划分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同时也依赖于信贷管理各个环节的明确分工和科学地设置信贷管理组织机构
各商业银行必须改变长期以来以地区分行为主体的行政管理模式,建立以业务单元为主线的、更为专业化的垂直管理模式。首先,要通过人事和财务两条线的垂直化管理实现风险管理的独立运作,减少地方政府和分行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不正当干预,提高风险信息的畅达程度,增强风险政策的贯彻力度。要实行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总行风险管理部-分行风险管理部-基层行风险管理部的垂直管理线路.上级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对下一级风险机构负贵人的任职资格任职期限及任职绩效进行审批考核。其次.要将风险管理职能进一步向总行本部集中,减少不必要的中间层级,逐步形成横向延展、纵向深入的扁平化矩阵模式。第三提高风险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在总行本部设立专业化评估中心和审批中心,实现集中的专业评估和专职审批,同时,还要建立对审批人和风险经理的长期考核和监督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贷后管理中心,加强事后监督,控制操作风险。建立重大风险事项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实现对全行风险的统筹和集约化处理。
第三,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风险量化系统建设的步伐,弱化个人在整个审贷过程中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审贷方法仍主要依赖审贷经理的个人主观判断,有很强的个人偏好性,“长官意志色彩”较浓。风险评估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模型,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建立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如缺乏对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企业破产失败预警模型等科学定量模型的开发和使用。由于缺乏科学的信贷风险评估工具,实际工作中在各种风险处罚的制度约束下,多数审贷人员在评审过程中选择的是风险回避,而不是去经营风险。
科技进步是推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快改进风险计量的方法、技术和手段大幅度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含量,向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迈进。这要求我国银行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启动技术创新机制加快系统平台和工具体系的建设。首先是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信息平台在信息采集、信息共享、业务处理数据控制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实现全面优化。其次是全面更新客户内部评级体系,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导向,引入先进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设计开发客户违约概率模型提高信用风险计量的科学性。再次是在以预期损失率为基础的12级分类基础上,提高贷款定价和限额设定的精确度。并引入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工具软件,实现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组合分析和集成化管理。
第四,健全、完善以经济资本为基础的内在评价体系和约束机制原粗放经营模式下的内部评价和考核体系导致了各商业银行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和短期效益,在风险管理上没有实时反映风险量,给决策者提供风险管理战略提供依据,也就不能起到对风险总量进行控制的作用。健全、完善以经济资本为基础的内在评价体系和约束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建立在风险计量基础上的经济资本管理,要求商业银行更加科学、准确地把握规模扩张与价值创造、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的逻辑关系。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就是以资本可增加额统领发展规划,促进业务结构的调整、优化。把风险资产控制在与可用经济资本相适应的范围内,实现资本总量对业务扩张的硬约束。
第五,重视全面、专业的信贷人才培养,优化信贷队伍建设,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到整个信贷流程中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风险意识薄弱,缺乏自觉维护银行整体利益的观念。各商业银行应帮助信贷从业人员提升价值,加强对信贷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将教育培训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使他们不仅培训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团队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另外通过培训和考核等提高信贷人员自我管理及识别风险的能力。建立以信贷员为核心的风险早期发现机制,一个信贷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以及主观能性发挥与否都将影响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密切信贷员与客户的关系管理,增强信贷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能动性,使信贷员与银行结成命运的共同体,实现风险的早期发现和控制。
目前各商业银行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包括信贷审查、审批人员)普遍缺乏对信贷企业的专业背景和行业特点的了解,经常以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信贷企业,不是放过了风险就是矫枉过正失去了发展机会。同时信贷审批人员变动较大也导致资产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风险管理人才极为短缺,给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风险管理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金融服务业未来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各商业银行要将培训工作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全流程互相配合,多渠道加强风险管理人才能力的培养和建设;对有丰富风险管理经验的紧缺人才,要解决好引进、利用的关系,除依托现有存
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王东升(建设银行河北总审计室)
财税金融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