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淑雅:《商朝与青铜文化》一课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夏、商、西周的文化教案一等奖设计

夏、商、西周的文化教案一等奖设计

夏、商、西周的文化教案一等奖设计

《夏、商、西周的文化教案一等奖设计》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夏、商、西周的文化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思路

在讲述甲骨文时,应利用书中提供的《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符号》使学生认识到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较成熟的文字。通过展示适当的甲骨文图片,使学生对甲骨文以及其史料价值有进一步的了解。讲述科学和技术时,教师应强调周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环保知识。

可以采用由学生列表归纳夏、商、西周时期各自文化成就的形式进行小结。

甲骨文

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甲骨文,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

当时人们用被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络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所问事情、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刻在上面。由于,占卜之事大到国家军政大事、帝王起居,小道百姓生活,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成为现今人们研究上古史的重要史料。

易错概念

我国的信史开始于商朝,而不是公元前841年(西周)。造成错

初一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初一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初一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熟悉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教学对“青铜文明”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多媒体展示《世纪宝鼎》图片让学生欣赏。

导语:这是我国人民送给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生日礼物——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世纪宝鼎高2、1米,象征即将来到的21 世纪。鼎禁(座)高50厘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禁上56条夔龙,代

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由56个民族组成,都是龙的传人。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你知道吗?它的制作是以商周时期的大鼎为范本设计制造的。那么,商周时期有什么大鼎呢?让我们一起来从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中找吧。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 青铜器出现于什么时期?何时种类增多?何时是灿烂时期?何时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商朝的代表作有什么?

2. 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出现于何时何地?代表作品有哪些?

3. 除青铜制造业外,商周时期还有哪些手工业?有何特点?

夏、商、西周的文化教案设计

夏、商、西周的文化教案设计

夏、商、西周的文化教案设计

第一章:夏朝的文化概述

1.1 教学目标

1.1.1 让学生了解夏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1.1.2 培养学生对夏朝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1.2 教学内容

1.2.1 夏朝的历史背景:夏朝的建立、夏朝的统治范围。

1.2.2 夏朝的文化特点:夏朝的文字、宗教信仰、社会制度。

1.3 教学方法

1.3.1 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述夏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1.3.2 图片展示法:教师展示夏朝的文字、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4 教学评价

1.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1.4.2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夏朝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章:商朝的青铜文化

2.1 教学目标

2.1.1 让学生了解商朝青铜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2.1.2 培养学生对商朝青铜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2.2 教学内容

2.2.1 商朝青铜文化的发展: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技术、青铜器的用途。

2.2.2 商朝青铜文化的特点:青铜器上的图案、铭文。

2.3 教学方法

2.3.1 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述商朝青铜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2.3.2 图片展示法:教师展示商朝青铜器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4 教学评价

2.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4.2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商朝青铜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第三章:西周的礼乐文化

3.1 教学目标

3.1.1 让学生了解西周礼乐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3.1.2 培养学生对西周礼乐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3.2 教学内容

礼仪与教化第一课时-沉雄瑰丽的青铜艺术 课件

礼仪与教化第一课时-沉雄瑰丽的青铜艺术 课件

一言九鼎、鼎鼎大名、鼎力相助······。
2、问题:用来铸造鼎的青铜是不是纯铜? 当时为什么不用纯铜去铸造呢?
青铜是铜与锡、铅的合金。
青铜与纯铜比熔点低,硬度大,易于铸造。
铸造方法: 范模法:先用黏土做好铸件模型(外为模,内为范),
并烧硬,再用黏土从模型上分片取模和范,把它拼成完 整的模和范,浇铸并固化便现出模的形状和特征!
司母戊方鼎【后母戊鼎】商后期
西周大盂鼎
大盂鼎造于西周周康王时期。鼎高100.8厘米,口径78.3厘米,重153.3 公斤,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 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显得雄伟凝重,威 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内容为周王告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周 代忌酒而兴,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辅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现藏于中国 历史博物馆。
一、新课导入 欣赏音乐 1、听一听这段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并说说这个乐器由什么材料制成?
曾侯乙编钟,1978年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现存湖北省博物馆。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 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用于祭祀或 宴饮,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2、探讨: 结合历史知识,说说文明社会和原始
社会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沈淑雅:《商朝与青铜文化》一课的教学设计

沈淑雅:《商朝与青铜文化》一课的教学设计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嘉定二中沈淑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商朝的建立、内外服制;知道后母戊鼎是世界青铜文化史上罕见的瑰宝;知道商朝青铜器的主要用途和功能;知道甲骨文是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是信史。理解中国的青铜文化是以青铜器物为载体所折射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社会全风貌,商朝是中国青铜文化时期的鼎盛。

2、过程与方法

从后世文献和考古发掘(包括青铜器物和甲骨卜辞)中解读商朝历史,掌握后世文献与考古资料互相补充、印证的历史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商朝青铜文化的博大精深;初步养成讲证据、讲逻辑的严谨治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二重证据法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比较教学法、史料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玄鸟生商”玄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燕子。话说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名女子叫简狄。有一次,她和同伴在河边洗澡,看到一只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望了望她,留下了一颗蛋,然后飞走了。简狄吃了蛋以后,没想到竟然怀孕了,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叫“契”。契长大以后,佐助大禹治水有功,当时的首领舜;就给了他一块封地,取名为商。契和他的后人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发展为一个部族,商也就成了这个部族的名称。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司马迁把它记入了他的《史记·殷本纪》中,“殷契,母曰简狄……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时)封于商,……。”

xx评展示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xx评展示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评两节教学展示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新场中学金建忠20XX年11月17日下午,初冬的暖日格外爽人,有幸参加了“第五届浦东教学展示周”综合活动,华东师大二附中内汇聚了来自浦东新区各的教师和相关基地学员堂。资深专家聂幼犁教授、特级教师孔繁刚莅临指导。

因为活动安排,我聆听了两节教学展示课:在高一(5)班和高一(8)班,华东师大二附中王骁老师和杨冰老师分别执教了《商朝与青铜文化》一课。同课异构给予了两位老师发挥的舞台,同样给予听课者丰富的体验。

王骁老师从网游——帝国时代场景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关注学生。课中以学界主流观点,站在文明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围绕国家制度、金属工具、文字三大主题,说明商朝已经进入文明社会,通过历史文献、青铜器、甲骨文卜辞、多重印证的方式,剖析了丰富、多样的商代文明。

杨冰老师则以设问导入新课,显得更加严谨规范,从政治、物质、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展现商代文明的基本特征,诠释了商文化发展成就。并以问题教学贯穿全课,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下课后还意犹未尽。

两课中,两位老师充分达成了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表现了日常教学中落实基础、常态延续、个性鲜明、富于创新的特点。列举数例说明。

本课在史学方法上突出了多重证据法的基本要求,两位老师完成极其自然、到位,都采用丰富的史籍选录、典型的实物图片、生动的甲骨文字,展现了扎实的史学功底。这是共性,这是基本要求。

两位老师在教学中同样激情四射全身投入。王老师表现的平和、童真,丰富的网络语言、前卫的语调风格,必定是日常生活的积累和教学的延续。其课中“妇好”的巾帼故事,打动人。杨老师表现的严谨、传统,规范专业的语言表达,充分展示历史课的科学性,受人关注。

高一历史商朝与青铜文化

高一历史商朝与青铜文化

二、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 知道 夏商周既是同时并存的三个部族集团, 又是前后逐次更替的三个朝代。商的国家 体制及其盛衰。 • 知道 青铜时代及甲骨文。
说明:商朝的青铜冶铸技术尤其值得注意,它在世界上居 遥遥领先的地位,说明只有国家才能分工、合作铸造如此 的青铜器。甲骨文字的发现和解读,说明了商朝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也说明了中国文明的 连续性。
二、教学目标
•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夏、商、周更替的学习,了解考古学 的方法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 通过对青铜器的图形和甲骨文的解读,初 步培养学生文物解读和古文字辨认的能力 及从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商朝的盛衰,说明昏庸、暴虐的统治终究 灭亡。 • 从青铜器的铸造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 • 汉字的演变和中国文明连续性的关系来培 养学生的民族爰源流长的自豪与忧患意识。
协助巫师沟通人的世界与 祖先、神灵的世界(神与人、 天与地的沟通),说明:图 纹与王室、贵族的祖先、神 灵的崇拜有关,更与王室、 贵族的权力和财产有关。
பைடு நூலகம்
在生产工具方面,商周时期虽然 继续使用石、骨、蚌、木等掘地工 具和收割工具,但同时也使用了青 铜臿和青铜镈(铲)。这两种青铜 农具,在湖北黄破盘龙城早商遗址、 河南安阳殷墟晚商遗址、山西曲沃 曲村西周遗址和河南洛阳西周墓葬、 陕县上村岭两周之际的墓葬中都有 发现,可见其分布范围很广,沿用 时间很长。不过,目前发现的数量 还不是太多,这是因为青铜器用坏 后可以回炉再铸,不象石骨器用残 后任意扔弃,故不易发现。青铜工 具的使用应该是促使农业生产发展 的一个重要因素。 ——范文澜:《中国通史》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大克鼎 吴王夫差鉴 父乙觥 钺 牺尊 镶嵌狩猎纹豆 青铜神树

《商朝与青铜文化》教学设计

《商朝与青铜文化》教学设计

《商朝与青铜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商朝建立的时间、内外服制度、青铜时代、甲骨文。

②理解:内外服制度与商朝的兴衰关系;从青铜器物中透视商朝历史信息;甲骨文与商朝信史地位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

①阅读教材,了解商朝文明的概况。

②通过对青铜礼器的了解和分析,学习从文物中分析历史的方法。

③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掌握文字与信史的关系,增进历史的证据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商朝统治实行方国联盟,实行王权与神权合一的统治。

②中国信史开始于商朝,商朝青铜器灿烂辉煌,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商朝文明的主要成就。

2、难点:从青铜器物中透视商朝的文明。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夏朝灭亡以后,取而代之的是哪一个王朝?

生:商朝。

师:这一朝代的文明有什么杰出成就呢?

生:青铜器、甲骨文等。

师:今天让我们全面地来了解这一王朝的情况。

(展示幻灯片1: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师:商王朝距今天年代久远,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全面、确切、详细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请全体学生阅读“知识链接”部分,然后回答什么是“二重证据法”?)生:“二重证据”指的是“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材料”,即文献资料与考古发现,通过这两者的互相印证来了解古代某一文明的存在与具体情况的方法就是“二重证据法”。

师:好。有关商朝这两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使商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商朝的统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一节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本课是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商周文化的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为以后学习文化史课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商朝时期典型青铜器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等图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工艺水平高超等成就,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知道甲骨文是最早文字,认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以及甲骨文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青铜器、甲骨文

2、难点:青铜器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他们难以理解青铜器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涵。

四、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而且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知识也有着强烈探索和了解的欲望,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

六、教具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四羊方尊实物仿品

七、教学过程:

展示一组青铜器图片:

1鼎2簋3尊4钺

5编钟6铲

问题:青铜器主要有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种类。你能分辨出上面青铜器所属的种类吗?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成就一方面是种类丰富,另一方面是制作工艺高超。利用一系列青铜器图片,学生分辨青铜器的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体会商周时期,青铜器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青铜时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

《青铜艺术》示范教案

《青铜艺术》示范教案

《青铜艺术》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繁多,工艺精湛,出现了许多绝世精品。其造型、纹饰和铭文都非常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旨在让学生通过接触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古代文明,感悟青铜艺术的特征与独特魅力,在欣赏、评述、仿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艺术视野,并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中国青铜艺术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2.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青铜器的种类和相关的文化,掌握古代各时期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精美,并能模仿青铜器制作一件泥塑作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网页、演示课件、学生范作。

学生准备:电脑、紫砂泥、泥塑工具、装饰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先来欣赏一组图片(播放图片)

2.听着悠扬的音乐,看着一幅幅图片,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青铜时代。青铜工艺在奴隶制社会发展鼎盛,代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因此人们又把奴隶制社会时代称为青铜时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青铜时代,去了解认识一下青铜器。

3.出示课题《青铜艺术》。

【设计意图】激情导入,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探究结构启发构思

1.青铜器是红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制造的器物,是人类最早广泛使用的金属器。它原来的颜色大多是金黄色,由于长期腐蚀,表面往往生成一层青绿色的锈,所以被人们称为“青铜器”。

《“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教学设计

《“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教学设计

《“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掌握青铜器的各种器型和分类,掌握青铜器纹饰特点了解青铜器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征

2、过程与方法:在鉴赏过程中,通过作品解读了解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特点,体会器物即宇宙的造型观和统治者通过美术作品实现垄断权力沟通天人的政治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器型分类和纹饰特点

教学难点:青铜器各个时期纹饰特点的变化学生对夏商周时代社会历史环境陌生及古代青铜器名称生僻字较多,用途不明确

【教学程序】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篇1

教学重点:

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掌握它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1)音乐资料,F4演唱的《流星雨》;

(2)影像资料,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的图片,“中国入世申奥成功中国足球队出线”的剪辑录像资料;

(3)游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学生准备

1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掌握相关知识。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铜锡铅制成的物品。

3课前学会书写较为简单的甲骨文。

教学方法: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此设计力图体现“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

(1)从影音像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2)多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包括猜字游戏解答数学题判断正误模拟空间评选最佳工程总监等环节。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篇2

【认定目标】

1知道甲骨文和金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

2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

【预习检测】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学设计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学设计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是讲商、周时期的文明成果: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教师主要是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这些文明成果,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的历史价值。

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的演变趋势,通过做“想一想”和读“小资料”,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

2.通过展示甲骨文字,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甲骨文和青铜器成就。

2.了解甲骨文和金文的含义。

(二)教学难点

1.甲骨文和金文的历史价值。

2.青铜文明。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自学式探究学习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商、周时期甲骨文、青铜器图片,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视频。

(二)素材准备

多媒体网络、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问题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国有文字记载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吗?我们今天一起学习:

第7课甲骨文和青铜器

(讲授新课)

(板书)一、甲骨文

播放《甲骨文》视频,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2.甲骨文有什么历史意义?

3.甲骨文的内容?

华师大 商朝与青铜文化 教案

华师大 商朝与青铜文化 教案

商朝与青铜文化

【教材分析】

【教学立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商朝的建立、内外服制;知道司母戊鼎是世界青铜文化史上罕见的瑰宝;知道商朝青铜器的主要用途和功能;知道甲骨文是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殷墟的考古”,掌握传世文献和底下考古互为印证的“二重证据法”。通过学习“探索与争鸣”,分析汉字存活而其他古文字消亡的原因,基本学会从源流际会、基本特征等视角,解释与评价突出文明成果的主要贡献和影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商朝灿烂的青铜文化的介绍,使学生懂得以司母戊鼎为代表的大型青铜器是世界青铜文化史上罕见的瑰宝,从而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

通过学习“甲骨文”,懂得中国信史开始于商朝,理解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在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上起到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商朝历史,商朝历史有怎样的地位,商朝文明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把握青铜器的文化特征,并与商代历史的特点有机联系起来,从青铜器中透视商朝文明。

【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史记·殷本记》:“殷契(xiè),母曰简狄,有娀(Sōng)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据说,帝喾的次妃简狄是有戎氏的女儿,与别人外出洗澡时看到一枚鸟蛋,简狄吞下去后,怀孕生下了契,契就是商人的始祖。“玄鸟”是古人对燕子的称呼,因燕子通体黑色,故名“玄鸟”。以貌取名,简单朴素。当时,玄鸟、凤都是指燕子。

《“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公开课教案

《“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公开课教案

《“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教案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光辉成就,商、周、春秋战国各时期的艺术特点及特点形成的原因。

(2)理解青铜器如何以其造型、纹饰和铭文,体现其重大的社会作用。

(3)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青铜器的鉴赏,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培养感觉感知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B.过程与方法

运用举例法、讨论法、比较法体味不同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和审美追求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青铜器艺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时代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难点:

(1)学生对夏商周时代的社会历史环境不熟悉,难以切实体会时代背景对艺术产生的巨大影响。

(2)青铜器的名称中生僻字较多,其用途也不为多数人所熟悉。

【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嘉定二中沈淑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商朝的建立、内外服制;知道后母戊鼎是世界青铜文化史上罕见的瑰宝;知道商朝青铜器的主要用途和功能;知道甲骨文是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是信史。理解中国的青铜文化是以青铜器物为载体所折射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社会全风貌,商朝是中国青铜文化时期的鼎盛。

2、过程与方法

从后世文献和考古发掘(包括青铜器物和甲骨卜辞)中解读商朝历史,掌握后世文献与考古资料互相补充、印证的历史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商朝青铜文化的博大精深;初步养成讲证据、讲逻辑的严谨治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二重证据法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比较教学法、史料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玄鸟生商”玄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燕子。话说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名女子叫简狄。有一次,她和同伴在河边洗澡,看到一只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望了望她,留下了一颗蛋,然后飞走了。简狄吃了蛋以后,没想到竟然怀孕了,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叫“契”。契长大以后,佐助大禹治水有功,当时的首领舜;就给了他一块封地,取名为商。契和他的后人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发展为一个部族,商也就成了这个部族的名称。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司马迁把它记入了他的《史记·殷本纪》中,“殷契,母曰简狄……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时)封于商,……。”

那时的商还是一个原始部族,再发展到后来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商朝。那么,商王朝是如何建立的,商王朝呈现的是怎样一番气象呢?我们是如何科学地了解到几千年前的商朝历史的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共同踏上商朝历史的发现之旅!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板书:课文标题)

(二)讲授新课

1、后世文献中的商朝

了解商朝历史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像刚才我们翻看司马迁的《史记》,就属于从???了解商朝历史?。

(后世文献)(强调是文献,而且这是后世的人记载的)(板书:后世文献中的商王朝——)

那么其他后世文献中有没有关于商朝历史的记载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左传·宣公三年》

(请学生来朗读)

好,通过这段文献,假设我们现在对商朝历史是一无所知的,那么依据这几段材料,我们可以推断知道,在夏朝之后,历史上有商朝,商朝存在的时间大约有600年左右。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汤乃兴师率诸侯,…遂伐桀,…夏师败绩…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整理自《史记·殷本纪》

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请学生回答)

夏朝灭亡是因为统治者桀实施暴政。商朝的建立者是汤。

但是我们回看《史记》中的记载,“(帝舜时)封于商,……。”也就是说,在夏朝的时候,商这个部族已经存在了。

所以从中我们就学到了一种历史学习研究的方法,文献与文献之间是可以比较对照的。

夏朝统治者暴政,大家不信服他,汤带领大家推翻了夏朝统治,取而代之,做了最高领导者。诗经中记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什么概念呢?氐在当时主要位于现在的甘肃、四川一带,羌位于现在的宁夏这一带。根据诸多文献记载的搜集整理,我们了解到,当时,商朝的疆域范围还是比较大的,东到大海,北到现在的河北,西到现在的陕西,南到现在的湖南江西一带。这个范围内的各个政权都来向商汤进贡,奉他为天下共主。还记得前面《史记》中记载的吗,“诸侯毕服”,也就是说当时商朝有没有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学生回答:没有)

商朝和夏朝时候差不多,是一个各个政权的联盟,我们给他一个更为科学的名字,方国联盟。

《尚书》中记载,商朝“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由此命名,商朝的政治制度被称为“内外服制”。(板书:内外服制)商王直接管辖的地方叫内服,在今天以河南为主的中原一带;商王间接管辖的那些臣服于他

的方国之地,称为外服。有些文献中也把内服之地称为“畿内”,外服之地称为“畿外”。比如说,《汉书》中有记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说周把商灭了以后,把原来商王直接管辖的畿内之地分成了三个小的诸侯国。这里还出现了一个名词“殷”,它其实是商朝后期的都城,在今天的河南安阳一带。所以就有直接称呼商朝为“殷”或者“殷商”。我们说当时的商朝是方国联盟,他强盛的时候大家都奉他为天下共主,但是如果商朝衰落了或者统治者管理不善了呢?大家也有可能把他?(推翻掉)所以这样的政治统治是不稳固的,是松散的方国联盟。

从这段材料我们还可以推断知道商朝以后取而代之的是周朝。与商朝有关的政权更迭我们也就从文献中略知一二了。

文献中商朝的其他社会状况如何呢?

“殷人尊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信奉神灵和祖先) (商末,殷一带)“麦秀渐渐,禾黍油油。”——《史记·宋微子世家》(绿油油的田地) (商纣王)“以酒为池……为长夜之饮。” ——《尚书·微子》

(自己朗读,提问学生,并板书)商朝信奉鬼神、农业发展、商朝统治者存在酗酒现象。

好,从后世文献中了解商朝呢,我们暂且进行到这里。那么光凭后世文献,我们能不能就可以得到确信的历史信息呢?(不行)那还需要什么资料?(引导学生引出考古发掘中的商朝,并板书)

2、考古发掘中的商朝

有关商朝的考古发掘,殷墟是代表之一。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个商朝后期都城殷的遗址。而在商朝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青铜器了。(板书)那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不过声明一下,这里展示的青铜器不都是殷墟出土的,但都是商朝时期的遗址出土的。

(1)青铜器物中的商朝

组图2:

兽面纹卣 兽面纹爵 透雕雷纹觚 四羊方尊

牛觥,牛型,折射出当时对牲畜的饲养,体现农业的发展进步。四羊方尊,四羊,象征吉祥,大家看他的纹饰、细节部分的处理,像羊角的纹理等等,可以说是当时最精美的一件青铜器了。

组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