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合集下载

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生态建设的原则

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生态建设的原则

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生态建设的原则1、滨水区域生态建设要自然性在进行城市景观建设改造过程中,应尽可能的保持原有生态系统。

任何生态系统都有其特定的物质结构和生态特征,只要我们在规划设计时对其详细的分析和调研,并掌握其规律进行河流的水文、气候、地貌、植被等环境生态特征进行建设,以减少对滨水区域景观生态人为的干扰和破坏。

2、滨水区域生态建设要景观连续性城市的滨水景观建设,要从整个城市系统去研究而不是局部的研究,在规划时,应把滨水区域作为城市的一个整体系统考虑,不应单独考虑或分开考虑。

3、滨水区域生态建设要地方特色性城市的地方文化特色是突出滨水景观建设的重要手段,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相结合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底蕴,把文化景观融入到景观生态建设中,它能提高滨水区域景观的活力,并能够增强景观的趣味性。

4、滨水区域生态建设要综合性在进行城市滨水区域建设改造时,不仅要解决其本身的使用功能,还应考虑河流的水质、景观效果、文化背景、生态需要、经济价值等多功能一系列的问题。

以满足现代城市多样化的需求,从而把城市滨水景观绿地建设成多功能的复合城市公共空间。

5、滨水区域生态建设要突出生态性城市滨水区域是城市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部分,是水域生态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衔接处,它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生物群的生存与繁衍。

而且,也是有效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和促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故在城市滨水区域景观建设过程中,生态功能要求最为重要。

为解决这一功能难题,要通过植被来完成。

但必须根据景观生态原理进行规划建设,以植物造景为主体,并充分考虑以乡土树种为主并兼顾生物多样化的植物群落原则。

以创造自然的滨水景观生态体系,来构建城市滨水生态走廊,最终实现景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滨水景观设计1

滨水景观设计1
运用景观元素如植物、水体、小品等,打造丰富多彩的滨 水景观。
建筑设计
结合滨水环境特点,设计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感的建筑形 态。
照明设计
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营造舒适宜人的夜间滨水环境。
施工图绘制与审查
01
施工图绘制
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绘制详细的滨水景观施工图,包括平面图、立面
图、剖面图等。
02
技术交底
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防洪与水资源管理
滨水区域易受洪涝灾害影响,设计 需结合防洪措施,合理规划水资源, 确保景观安全与可持续性。
文化遗产与历史传承
许多滨水区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遗产,设计需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 进行创新,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
公众参与与社区营造
滨水景观设计需注重公众参与, 满足社区居民需求,营造具有归
空间组织
可持续性
合理规划住宅区的空间组织, 设置公共绿地、休闲步道、 儿童游乐设施等,提供多样 化的户外活动空间。
注重景观的可持续性设计, 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 术,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生 态效益。
06
滨水景观设计挑战与趋势
面临的挑战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滨水区域通常是生态敏感区,设计 需考虑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
小品元素运用
运用雕塑、座椅、灯具 等小品元素,点缀滨水 景观,增加趣味性和艺 术性。
04
滨水景观设计方法
现场调研与分析
现场踏勘
对滨水区域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地形地貌、水文条件、 植被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数据分析
收集相关气象、水文、地质等资料,对滨水区域进行 定量和定性分析。
案例研究
借鉴国内外优秀滨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理念 和手法。

关于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关于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关于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城市滨水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绿地,它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社交交往的场所之一。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何合理地规划和设计城市滨水绿地,既满足人们的需求,又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1. 滨水绿地的定义滨水绿地指的是城市中河岸、湖滨、海滨等水域与陆地之间的绿地带。

它是城市公共绿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休闲和社交的场所。

滨水绿地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滨水绿地的意义2.1 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城市滨水绿地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防止城市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

2.2 优化城市景观滨水绿地是连接城市和水域的桥梁,它不仅可以提供开阔的视野,还可以打造更为优美的城市景观,增加城市魅力和形象。

2.3 促进社交与交往滨水绿地可以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休闲的场所,促进社交与交往,强化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2.4 增加城市经济效益滨水绿地的建设可以带动周边商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3.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3.1 生态原则滨水绿地需要保持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不仅要考虑植被的种植和密度,还要关注底泥的清理和水质的处理。

3.2 社会性原则滨水绿地的设计需要考虑周边居民和游客的需求,注重场地的多功能性和舒适性,增加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

3.3 文化性原则滨水绿地需要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与周边建筑和景点相融合,增加场地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

3.4 经济可行性原则滨水绿地的设计需要考虑其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成本,同时要考虑景观的经济效益,为周边商业活动提供支撑和带动。

4.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实践4.1 滨江道公园滨江道公园是位于浙江杭州的一条滨江绿带,总面积约为13.15公顷。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研究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研究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研究城市公园滨水景观是指将城市公园与水体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景观价值的空间,在城市中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生态保护、文化交流的场所。

滨水景观的研究旨在探索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提升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的功能和美观性。

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生态保护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尊重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设计中应考虑水体的自然变化、水质净化和水生植物的生长等因素,创造出生态平衡的景观空间。

2. 城市活力原则:滨水景观应成为城市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设计中应考虑到市民的需求和喜好,提供多样化的设施和活动,如散步道、骑行道、露天剧场等,以激活滨水空间的活力。

3. 可持续性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设计中应采用低能耗、节水、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设施,确保滨水景观的可持续维护和管理。

4. 车辆限制原则:滨水景观应限制车辆通行,打造出适合行人和非机动车流动的环境。

设计中可以设置无车区域、行人专用通道和骑行道等,提升滨水景观的可达性和安全性。

1. 场地调研与分析: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前,需要对场地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

包括水体的地理位置、水质状况、周边环境和市民需求等方面的调查,以便确定设计的目标和方向。

2. 功能分区与布局:根据调研结果,将滨水景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休闲区、观景区、运动区等,并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要考虑到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和流线,以提升滨水景观的整体性和连通性。

3. 植物配置与绿化:在滨水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植物,并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域和设计风格,进行合理的绿化与景观植物的配置,打造出独特的滨水景观。

4. 设施设置与材料选择:滨水景观设计中,设施和材料的选择也是关键。

要根据滨水景观的功能定位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设施和材料,并注重其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导则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导则

条形驳岸局部设计放 大,作为停留区,增加 亲水性,提倡
公共建筑形态设计指引
1、建筑高度
1.1 建筑群体轮廓线与城市风貌的协调
建筑群体的高度轮廓线应与其所在的城市自然环 境特征相协调。
1) 临山地区的建筑群轮 廓线宜与山势呼应,显 现山体起伏特征。
2) 滨水地区的建筑群体宜将低矮、 小尺度的建筑临水布置,较高的大 体量建筑远水布置,形成从内陆到 滨水层次鲜明,高低跌落的连续景 观界面。
水岸亲水空间与绿化结合设置,提倡
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指引
3、滨水空间
3.3 滨水空间的可达性
1)滨水公共空间建议与城市主要交通性道路 衔接,以便参观者可以方便的到达,减少游人 步行、驾车到达所花费的时间。,停车场建议 位于主要出入口附近。
1.2 沿街公建底层裙楼的高度宜符合人的行 为尺度
沿街公共建筑底层裙楼的高度避免采用过高尺度或 大面积实墙,给行人造成压抑感。 1) 底层裙楼的入口高度宜控制在3~5米,入口可采 用雨棚或挑檐方式。 2)底层裙楼采用骑楼或拱廊形式,高度宜控制在 4-9米。 3) 底层裙楼采用面积较大的玻璃墙面,玻璃门窗的 高度宜控制在5-8米。
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指引
3、滨水空间
3.1 滨水河岸开放性及绿化
1)滨水河岸保持对外开放性,并且尽量增加滨河亲水 空间,增加游人亲水的机会。 2)滨水河岸增加活动空间,应设计林荫步行道,建议 设置遮荫的树木。 3)在部分地区很多建筑紧靠河岸边建设,改造难度比 较大,为了进一步改善沿岸的景观状况,建议增加垂 直的绿化。 4)河道两岸应保留原有绿化,同时增加人的参与性, 改造为休闲绿地,而不是仅仅供观赏的绿地。
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指引
3、滨水空间
3.3 滨水空间的可达性

滨水设计知识点

滨水设计知识点

滨水设计知识点滨水设计是指在城市和自然水体的交汇处进行的规划与设计活动。

它不仅涉及到城市景观规划和环境保护,还涉及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下面将介绍一些滨水设计的基本知识点。

1. 滨水设计的意义滨水设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增加城市绿地和休闲空间,并且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机会。

此外,滨水设计还可以对治理水体污染、防止洪水、保护生态系统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 滨水设计的原则(1)生态原则:滨水设计应尽量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2)景观原则:滨水设计应注重景观的美观性和可持续性,使滨水区域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线。

(3)风险原则:滨水设计应考虑到气候变化和水灾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4)参与原则:滨水设计应该多方参与,包括政府、市民、专家等,形成共识,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接受度。

3. 滨水设计的要素(1)交通规划:滨水区域的交通规划应该便利于人们的出行和活动,同时要考虑到水体交通的需求。

(2)绿地设计:滨水设计应该注重增加绿地和植被覆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水体处理:滨水设计需要考虑到水体的处理和管理,包括净化水质、防治水体污染等。

(4)景观布局:滨水设计的景观布局要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和布置,使得整个滨水区域既有丰富的景观元素,又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5)活动空间:滨水区域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和文化需求。

4. 滨水设计的案例(1)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一个典型的滨水设计案例,通过修复滨江地带,增加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使其成为一个集观光、娱乐和休闲于一体的滨江区域。

(2)伦敦泰晤士河南岸: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滨水设计通过改造旧码头区域,打造了一个集商业、居住和文化于一体的滨水区域,成为了伦敦的新地标。

(3)温哥华海滩:温哥华的滨水设计充分利用了沿海地形和自然环境,打造了一系列的沿海公园和休闲区域,提供了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和独特的眺望。

海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海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海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水问题,如暴雨洪涝、水资源短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被提出并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滨水区域,滨水景观设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海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

二、生态保护原则海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生态保护。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滨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保护滨水湿地、水生动植物等生物多样性,维持生物平衡。

可以通过设计湿地公园、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加湿地面积,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水资源合理利用原则海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和调节水资源。

可以通过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景观喷泉等用途,减少对城市自来水的依赖。

同时,要合理利用滨水区域的水资源,比如设计人工水体、浮岛等,增加城市水景,提升居民的视觉享受。

四、防洪排涝原则海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要考虑防洪排涝的需要。

可以通过设计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措施,增加地表渗透能力,减少雨水径流,从而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此外,可以设计雨水花园、湖泊等,用于暂时存储雨水,缓解城市的洪涝压力。

五、人文环境融合原则海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融入当地的人文环境特色。

可以通过设计滨水广场、步行街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增强城市的文化氛围。

同时,要注重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创新性,打造独特的滨水景观,提升城市的形象。

六、绿色交通原则海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绿色交通的规划。

可以通过设计自行车道、步行桥等,鼓励居民采用非机动交通方式出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此外,还可以设计滨水观光船、水上公交等,提供更多的交通选择,丰富居民出行方式。

七、社区参与原则海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意见。

可以通过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征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居民的需求融入设计中。

此外,可以通过设计多功能的滨水场所,如滨水广场、滨水公园等,为居民提供社交、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增加居民的参与度和归属感。

防洪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防洪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防洪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1、城市滨水地段防洪区的景观设计要充分利用滨水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河流是难得的自然景观,湿地环境也是保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媒介,所以在滨河护岸的处理上,只要条件允许,应尽可能实现由自然环境向人工环境的自然过度,避免生硬割断的处理方式。

2、提高滨水区的亲水、近水性。

由于城市滨水地区防洪堤的建设首要功能是要满足防洪安全的需要,城市防洪中的景观工程要在重视防洪的前提下赋予景观建设更多的关注,以水利工程为载体,推动促进环境的改善;把水利工程学与景观设计学两者结合起来做,分级别计算流量,把常水位纳入计算范畴,把景观做到常水位,让河道常水位接近城市活动空间,加强景观的亲水性,这也符台人对景观的的心理需求。

3、更新观念,实现从人工治河向生态治河的转变。

生态性是我们设计中需要注重的,将滨水绿地延伸至河道护坡,并与驳岸形成一个整体,不仅增加了驳岸的宽度,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景观效果,营造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生态环境,让整个工程处处体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形成水体——堤防——沿水路——建筑(环境)四位一体。

4、协调的环境是滨水地区防洪堤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

城市滨水区的水体是自然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合理存在,包含着生态的诸多要素。

对城市的生态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规划设计必须尽可能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并在规划设计使遭破坏的生态要素得到恢复。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要尽量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运用,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让人尽量融入自然与自然共生存。

5、确保城市防洪安全原则。

修筑堤防首要目的是满足防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规定,在滨水地区城市防洪堤的规划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城市的等级和防洪标准进行设计,对于重要工程的规划设计,除正常运用的设计标准外,还应考虑校核标准,即在常运用的情况下,洪水不会漫淹堤坝或堤顶或沟槽。

6、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滨水地区防洪堤与景观规划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主要是强调人在滨水环境及堤防景观中的主体地位。

城市滨水环境景观设计

城市滨水环境景观设计

系统 与 区域 原 则 、 间线 路便 利 性 原 则 、 观 生 态性 原 则 、 目标 兼顾 原 则 , 通 过 景 观 功 能 配 置 、 观 空 景 多 并 景
环 境 要 素 因 素作 用 、 观 空 间 结 构 设 计探 讨 了特 色景 观 的 塑 造 。 景 关 键 词 : 林 环 境 ; 水 空 间 ; 观 生 态 ; 间 设 计 园 滨 景 空
可达性 、 通视性 与 导 向性 ; 沿河 发 展 的城 市 , 由于 两 岸 通 过 各 种 方 式 创 造 两 侧 人 流 和 物 流 的 通 道 , 此 因
往 往 呈 现 出 一 种 沿 河 流 走 向 的 带 状 空 间 布 局 ; 水 滨
空间景 观带 往往 串联 着 城 市 主要 的节 点和 区域 , 通 常 是 由 公 共 绿 地 、 广 场 、 景 平 台 等 系 列 景 观 点 组 小 观
摘 要 : 出 了城 市滨 水 区作 为 城 市 滨 水 环 境 区 , 有 亲水 性 的 空 间要 素 、 史 文化 景 观 要 素 、 体 性 与 开 指 具 历 整
放 性 的 空 间要 素 , 析 了在城 市 滨 水 区建 设 中 , 了创 造 优 美的 环 境 , 设 计 时应 该 遵 循 以 下 设 计 原 则 : 分 为 在
定 的水域 空 间和 与 水体 相 邻 近 的城 市 陆 地 空 间 ,
是 自然 生 态 系 统 和 人 工 建 设 系 统 相 互 交 融 的 城 市 公
共 的 开 敞 空 问 。
城市滨 水 空间是 城市 建筑 硬质界 面 和水体 这一
软 质界 面的过 度空 间 , 是 城市 中的主要 开敞空 间 , 也 往 往具有 城市 “ 口” 窗 的作 用 。 成 功 的 滨 水 景 观 建 设 不 仅 有 助 于 强 化 市 民 心 中 的 地 域 感 , 且 可 以 塑 造 而 出 美 丽 的城 市 形 象 , 有 十 分 重 要 的作 用 _ 。 因 此 , 具 1 ] 再 造 适 应 现 代 城 市 生 活 的 滨 水 休 憩 空 间 , 足 人 们 满 回 归 自然 的 渴 求 , 经 成 为 当 今 我 国 城 市 建 设 发 展 已 的 重 要 课 题 。 实 践 证 明 : 市 滨 水 区 的 建 设 , 于 提 城 对 高 城 市 环 境 质 量 、 示 城 市 历 史 文 化 内 涵 与 特 色 风 展 貌 、 进 城市 的可持 续发 展均 有着 十分积 极 的意 义 。 促

滨水景观公园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公园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公园设计理念滨水景观公园是一种以水体为核心的城市公园,设计理念是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打造一个具有丰富水景资源和多样化功能的城市休闲场所。

以下是滨水景观公园设计理念的主要内容:1. 借景生态化:滨水景观公园的设计理念首先要重视生态保护。

通过保护水体周边的湖泊、河流、溪流等滨水资源,还原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增加湿地、蓄水量、滨水带绿化等生态功能,打造一个具有生态景观的滨水公园。

2. 多功能性:滨水景观公园不仅仅是一个观赏水景的场所,还应具备多种功能。

例如,设立儿童游乐区、健身区、休闲区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滨水公园还可以设置船坞、码头等设施,方便市民进行水上运动和观光活动。

3. 透明亲水化:滨水景观公园的设计理念应建立在增加市民与水的亲密接触上。

通过设置步道、观景台、休息亭等设施,让人们可以近距离欣赏水景,感受水的魅力。

此外,还可以在水体中设置喷泉、水幕墙等水景装置,增加视觉效果,提升观赏体验。

4. 绿色生态化:滨水景观公园的绿地设计应充分考虑植被的选择和布局,打造一个绿色生态的休闲场所。

例如,引入各种乔木、灌木和花卉种植,增加绿化覆盖面积,提高景观效果;通过设置草坪、庭院、花园等景观元素,丰富公园的形式和层次。

5. 历史文化融合:滨水景观公园的设计理念还应考虑历史文化的融入。

可以利用滨水公园既有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等资源,打造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公园。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文化广场、纪念碑、雕塑等,展示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6. 可持续发展:滨水景观公园的设计理念还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要选择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要开展水质监测和水生态恢复工作,保护和提升水体的质量,确保公园的可持续运营。

通过以上设计理念的贯彻,滨水景观公园可以成为一个既美丽又实用的城市空间,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活动,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浅谈城市生态滨水游憩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与途径

浅谈城市生态滨水游憩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与途径

关键 词 :规 划设 计市 中人 类 活 动 与 自然 过 程 共 同作 用最 为 强烈 的地 带之 一 ,其 规划 涉及 多 学科 、多 方面 的 问题 ,要求 设计 人 员 以综合 的视 角 、进行 多 目标 的规划 设 计 。滨 水环 境 是城 市范 围 内水 域与 陆地 相接 的一 种景 观形 态 ,它 的特 点是 生态 环境 本身 所 呈现 的美 感 。水体 不 同形状 、深 浅 、宽狭 的 设计 ,象 征着 不 同 的地理 环境 ,溪 流 、湿地 、湖 泊 、人造 水 渠、河 岸 ……有 着 不 同 的景观效 果 ,起着 不 同的 生态 作用 。滨 水 区是城 市环 境 中 自然 要 素 最综合 的区域 ,也 是人们 生 活休 闲行 为活 动 中最乐 于接 触 的地 带 。 目前 ,我 国大 部分 城市 的滨 水驳 岸都 是用 砖石 砌成 的 立式 驳 岸 ,或用 石块 、混 凝土 块铺成 的斜坡 驳岸 。这 样 的驳岸 对 于应 付 夏 季突 发洪 水确 实发 挥着 重要 作 用 ,但 是 它也会 产 生 一些 负面影 所 符合 景观 的设 计理 念 ,运 用各 种 自然 水体 、园 林植物 和迂 回的 响。 首先 ,破坏 河岸 生物 赖 以生存 的环 境基 础 。人工 设 计 的设施 通道 ,及 各种规 划构 图 等,建 成与 自然形 态和 谐 的造 型景 观 。 2 滨水 环境 中 的生态 型驳 岸设计 . 强硬 的将 河 水与 岸边 的植 物分 割 开,水 生 陆生 生物之 间的平 衡链 提 倡 生态 型驳 岸 设计 ,利 用 以下各 类植 物覆 盖 、稳 固土 壤 , 条被 打 乱 ,丧 失 了这些 生态 要 素本 身生存 、栖息 场所 ,造 成 了驳 岸 区生物 资源 的丧 失和 生态 失衡 。其 次 ,拓 宽河 道 ,固化 河岸 , 抑制 因暴 雨 径 流 对 驳 岸形 成 的冲 刷 。例 如 :湿 地 树 木 类 ( 羽 落 加快 了河 水 的流 速 ,导 致 下游 大量 的泥 沙 沉积 和淤 塞 。 大 规 模 杉 );湿 生植物 类 ( 中华水 韭 、沼 泽蕨 、 宽叶香 蒲 ) ;浮叶植 物 的河 道整 治工程 破 坏 了 自然 河道 ,打 破 了河道 区 的生 态平 衡 ,造 类 ( 叶 眼子 菜 );沉 水植 物类 ( 叶眼子 菜 、大 茨藻 ) 。通 过 浮 竹 成 了一 系列 的生态 问题 。 对 现有 水系 被冲 刷 破坏 的情 况 ,可 以采 取相 应的 措施 ,重 建稳 定 的生态 型水 体驳 岸 。通 过科 学 的调 查 ,找到 最大 风速 及最 高水 位 滨水 环境 的设计 原则 1滨 水环 境遵循 规划 设计 的原 则 . 状 态下对 水系 最易 造成 的破坏 点 ,进行 防护性 设计 。 例 如金 鸡湖 景观 规划 ,规 划本 身 的定位 很 明确 ,是 在工 业 园 3 滨 水环 境 中的视 觉感 受 的形 成 . 区的 中心 位 置 ,在功 能定 位上 是 开放 的城市 湖 泊公 园 ,虽然 它 自 在 设计 一条 溪 流 时 ,随 高 差 , 摆放 石块 ,让 水 跳 落 ,进 入 身是 一个 景观 规划 的 设计 ,但 是 由于所 处 的位置 等 因素 ,它 同时 较 宽阔地 带 ,通 过修筑 滚 水 自然式 石坝 ,可 以形成 相对 宽 阔的水 也必 须符 合 园区 的总体 规划 。在 整个 园区 的规划 中金 鸡湖 处 于整 面 ,将 欢 快 跳 动 的 水 体表 情 转 为 宁 静 秀 美 。如 果 进 入 更 大 的水 个景 观轴 线 中的重 要位 置上 ,根 据规 划 总体要 求 以及 金鸡 湖未 来 面 ,则可 以安 排游 泳 、划船 、垂钓 等水 上活 动 。通 过安 排交通 线 的旅游 开 发 ,最终确 定 分 区。在 此之 后才 可 能进行 以下 的设计 , 路 ,近 水 、远 水 、跨水 、水 下 穿过 等等 ,可 以创 造 丰富 的景观 空 包 括建 筑 ,绿化 ,水 景 ,生态 环 境 ,交通 等 。所 以,在 公共 景观 间。水 边 设计 建筑 时 ,利用 水岸 之 问的温 差 形成 的对 流 、微风 , 的设计 中 ,首先 要解 决 的 问题 是 要在 公共 空 间中处 理好 景 区与 自 提 高室 内的舒适 度 。小 型庭 院 的景观 水 体形 式举 例 :竹筒 导水 滴 然环 境 和人 文环 境 以及社 会公 众之 间 的关系 ,把 滨 水景 观设 计作 入石 槽 、陶 罐 、木桶 等 ,溢 出至 卵石 地 ;几块 毛石 围成有 情趣 的 为 一个 作 品放 在 环境 的角 度看 ,达 到和 谐效 果 ,这 就是 指在 规划 小水 池 ,平 静 的水面 将上 方 的植 物 、小 品、 白云 、星 空 、霞光 、 设计 中要遵 循 的原则 。 月色 等倒 映于 水 中 ;只要 有 高差就 可 以产 生各 种形 式 的跌水 ,形 2滨水 环境 设计 的人性 关注 . 成丰 富 的水 的运 动 、节奏 、速 率,创 造 多种水 的表情 。 滨 水景 观 ,人 的参 与是 设计 成功 与否 的 决定性 要 素 。这样 看 景 观 规 划 设 计 应 以 自然 环境 为地 区 的骨 架 ,传 承历 史与 文 来 ,景观 设计师 本 就担 负起 了巨大 的责任 。人 们 都常 常忽 略 了景 化 ,培 育 富有魅 力 的人 性 空间 。 时代在 发展 , 社会 在进步 ,人 们 观 设计 的功 能却 乐 更注 重于 形式 上 的美感 ,或 者把 功 能等 同于休 的对物 质 生活 的要 求越 来越 高 ,为 满足 市 民的活 动及 精神 需求 , 息 、集 散 、广 场 这些 基 本 的使用 要 求 。 正是 在 这 些不 良的观 念 应 大量 的 为市 民提 供休 闲 活动 的场 所 ,滨水 区是 市 民消暑 纳 凉的 下 ,大 众对 于景 观 周 围的环 境设 计 已经非 常 习惯 了 。这 也 是 目前 好 地 方 ,也 是一 个 城 市 对 外 展 示 的 窗 口 。要 合 理 开 发城 市 滨 水 景 观设 计 中的一 个很严 肃 的 话题 ,如 何将景 观 设计 的美 感与 环境 区 ,坚持 走可 持续 发展 的道路 , 为子孙后 代造 福 。 设 计融 合 ,与人 的使 用功 能相 呼应 。这 就是 景观 设 计 中对人 的关 怀 ,这种 关怀 也必 须要 让 设计 师 能够满 足人 们种 种 的需要 一包 括 参 考 文 献 生 理和心 理上 的 。在相 同的资 金投 入下 ,设 计师 完全 有可 能变 基 f1 孔 坚, 1俞 李迪 华. 乡与 区域规 划 的景观 生 态模 式 国外城 市规 划 城 础 的功 能为 更人性 化 的设计 。 [ I9 7 M l 9 1 3 亲水 原则 . f】王东宇,李锦生. 市滨 河绿 带整 治中的生态规划方法研 究、城 市 2 城 0 0( 人 与 生 俱 来拥 有 亲 水 特 性 ,水 是 滨 水 景观 设 计 的灵 魂 , 充 规 划 ,2 0 9) 分展现 人和 水 的景观 关 系 ,是滨 水开 放空 间 设计 的又 一理 念 。充 f1陈玉娟 中外城 市沿 河地 带功 能开发 比较研 究 、城 市规 划、2 0 3 00 3~2 5 分 体现 人与 水之 间共 生互 利 的情感 关系 ?通过 怎样 的设 计手 法让 (9)2 人 与水 进行 直接 的交 流 ?这是 解 决滨水 景 观设 计时应 该 探讨 和注 f】 鹏,王志芳 遵从 自然过程 的城 市河流和滨 水区景观设计 、城 市 4孙 意 的 。一 般可 以采 用三 种 不 同的处 理手 法 :1 以瀑布 、 涌泉 为手 规 】 2 0 9)1 . 、 0 0( 9~2 2 法 ,制造 水位 高差 ,让 水 体 自然循 环流 动 ,产 生 溢水 、跌 水等 动 【】 5俞孔 坚. 景观 生 态战略点识别方 法与理 论地理 学的表 面模 型 Ⅱ,地 】 态水 景观 ;增 加水 体与 沙石 的接 触 ,提 高含氧 量 。古 谚 : “ 水 理 学报 , 19 ,Vo.31 — 0 流 98 1 :1 2 5 不腐 ” ,是水 景设 计的 座右 铭 。2通 过缓 坡 、不 同水 面宽 窄 ,形 (] 孔 坚. 物保 护 的景 观 生 态安 全格 局 U ,生 态学报 ,1 9 , . 6俞 生 ] 9 9 成不 同水 深 ,溪流 也有 急有 缓 ,浅 的地方 ,要 控制 水 流使 之不 冲 1 () —1

滨水景观方案

滨水景观方案

滨水景观方案1. 引言滨水景观是指城市中河流、湖泊或海岸边的景观设计和规划。

滨水景观方案是为了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增加居民休闲娱乐场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

本文将介绍一个滨水景观方案的设计和规划过程,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2. 设计目标滨水景观方案的设计目标应当与城市整体规划和发展目标相一致。

具体而言,设计目标应包括以下方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通过创造美丽的滨水景观,塑造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吸引力。

•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多样化的娱乐场所,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和休闲活动的需求。

•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滨水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减少对滨水资源的损害。

•促进可持续发展:设计方案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影响的降低等。

3. 设计原则在滨水景观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融入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滨水的自然资源和地形特点,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创造与自然共生的景观。

•强调可持续性:设计应考虑到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平衡,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提供多样性:滨水景观应提供多样性的功能和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休闲、体育、文化等方面。

•强化连通性:滨水景观应与周围建筑和交通设施相连,提供便利的交通和流动方式,增加景观的可达性和连通性。

4. 设计要素滨水景观方案的设计要素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水域规划水域规划是滨水景观方案的核心部分,应根据水域的特点和用途设计合理的水体布局和组织形式。

可以包括游泳区、垂钓区、划船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4.2 绿地景观绿地景观是提升滨水景观品质和提供休闲空间的重要要素。

应考虑到植被的选择、布局和景观的整体绿化效果。

4.3 人造设施人造设施是提供便利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休息亭、游乐设施等。

应根据需求和使用率设计合理的设施布局和功能设置。

4.4 文化元素文化元素可以增加滨水景观的内涵和吸引力,包括雕塑、艺术装置、纪念碑等。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摘要: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面较广,对个体的设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要遵循自然生态法则,充分考虑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将景观、植被与环境融合起来,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提高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水平,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论文设计景观规划设计论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1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原则1.1公共性滨水区历来是公众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

无论是节日庆典、宗教礼仪,还是娱乐活动,人们总喜欢选择滨水地区。

恒河河畔的宗教仪式、汨罗江的龙舟比赛、巴林水滨的晚间野餐,抑或名古屋供奉神灵的“热田祭”等都是以滨水地区作为活动的场所[1]。

滨水区作为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应该作为社会的共有财富进行分享,不应让私人或少数利益团体占有。

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遵循“共享”原则,强调土地紧凑利用和公共设置的合理配置,尽可能地将亲水的空间还给公众,还原滨水空间的“公共性”这一基本属性。

1.2可达性滨水区是陆地和水域的交界区域,这个区域的交通是尽端式交通,且因平行于水系的道路使得滨水公共空间成为相对独立的地块。

因此,组织合理的路网,让使用者能快速到达滨水空间,并能够在其中穿行,其交通的便捷程度,是滨水公共活动的保障,也是保持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保障[2]。

1.3实用性滨水区作为公众活动的主要载体,不应该仅具备观赏或者防洪的单一功能,其具有的功能特点应该是多样化的。

应满足来此活动的不同人群的公共活动需求,如观光的游客需要具有特色的景观风貌;周边工作的白领需要短暂的茶歇场所;居住在附近的孩子需要可以让他们攀爬、游戏的场地。

遵循此原则,可以使滨水公共空间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和人气。

1.4识别性识别性是通过强调空间的形式与特征,赋予空间个性,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强化人们对该空间的记忆。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1. 引言1.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不可低估。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增强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

通过精心设计和布局,将城市与水体相结合,能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宜人的休闲和娱乐场所,丰富城市的公共空间。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合理利用水资源,打造宜居的水岸环境,不仅可以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的温度,还可以增加绿色植被,缓解城市的压力和紧张感。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还有助于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优美的水岸风光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凸显,值得更多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重视和关注。

1.2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意义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意义在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升,城市滨水区域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良好的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同时也可以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意义还体现在其对城市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上。

通过科学的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少空气污染,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滨水景观设计也可以促进城市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提高城市的自然灾害防护能力。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意义在于创造一个美丽、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充分重视滨水区域的景观设计,发挥其对城市形象、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

【本段共198字】。

2. 正文2.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滨水景观消落带设计原则

滨水景观消落带设计原则

滨水景观消落带设计原则
1. 考虑水环境:滨水景观消落带设计应考虑附近的水环境,包括水流、水位、水质、水生态等因素,从而创造出生态友好、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设计。

2. 遵循生态原则:根据生态原则来设计滨水景观消落带,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转和水源地的保护,同时增加景观的美感。

3. 保持自然:在滨水景观消落带设计过程中,应尊重景观的自然状态,不去破坏、改变其自然状态,创造出自然的生态景观。

4. 让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设计师应该根据周边环境的不同来设计滨水景观消落带,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过度影响。

5. 依据功能进行设计:滨水景观消落带的设计应依据其功能进行设计,例如娱乐休闲、水上交通、防洪防护等功能,满足人们在使用中的各种需求。

6. 绿化设计:在滨水景观消落带的设计中,绿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设计师应该根据周围环境的不同,合理确定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使其更加美观、环保。

7. 强化安全措施:滨水景观消落带在设计时应该重视安全,需要加强各种安全措施,例如加强防护围栏、标示警示等。

8. 与城市规划协调一致:滨水景观消落带的设计应该与城市规划协调一致,融入城市环境,使其在城市发展中增添亮丽的风景线。

滨水景观开题报告

滨水景观开题报告

滨水景观开题报告滨水景观开题报告一、引言滨水景观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与周边环境相结合形成的景观。

滨水景观的开发和设计旨在提供一个舒适、美丽和可持续的空间,使人们能够亲近自然、享受休闲活动,并且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本报告将探讨滨水景观的意义、设计原则以及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二、滨水景观的意义1. 促进生态保护滨水景观的开发可以提供一个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机会。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保护水体的水质、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减少水污染和生态破坏。

同时,滨水景观的建设还可以增加湿地和河岸带的面积,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提供休闲娱乐空间滨水景观的开发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滨水区域散步、跑步、骑行、钓鱼等,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滨水景观还可以设置咖啡馆、餐厅、游乐设施等,为人们提供更多选择,满足不同需求。

3. 增加城市形象和吸引力滨水景观的开发可以改善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一个美丽、宜人的滨水景观可以吸引游客、投资者和居民,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滨水区域的开发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1. 融入自然环境滨水景观的设计应该尊重自然环境,与周边的地形、植被和水体相协调。

设计师可以利用自然元素,如湿地、河岸、水生植物等,打造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景观。

同时,还应该保护和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 提供多功能空间滨水景观的设计应该提供多功能的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除了休闲娱乐活动外,还可以设置公共广场、文化活动场所、展览馆等,丰富滨水区域的功能。

设计师还可以考虑设置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方便人们的出行。

3. 强调可持续性滨水景观的设计应该注重可持续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设计师可以采用可再生材料、节能设备等,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还应该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回收利用,减少水的浪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摘要:正确认识城市滨水景观,是做好设计工作的前提。

对城市滨水景观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美学角度的风景画上,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

城市滨水区景观是城市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中理想的生境走廊,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

就此,本文探讨了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时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关键词:滨水景观设计原则自然生态文脉延续可达性地方性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滨水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单元镶嵌组成的具有明显水域视
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从规划设计角度来看,评价滨水景观设计的优劣,不单单在于景观好看与否,更重要的是其是否解决了功能、氛围等问题,是否形成了适宜的场所感,使用上是否方便、舒适,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等。

因而,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进行多重价值判断是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只有遵循了这些原则,才能实现城市滨水景观在城市中的作用。

1 自然生态原则
自然生态原则是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城市滨水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由于考虑防洪等因素,滨水区域往往筑起高高的驳岸,水路分隔明显,加上水体污染严重,水质往往较差,因而滨水区的自然和生态无从谈起。

滨水区是高度敏感区的同时也是生态脆弱的区域,自然要素构成丰富,现代滨水区所承载的功能又是多样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护滨水区的原有自然系统就显得极其的重要。

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和合作关系,通过与生命所遵循的过程和格局的合作,可以显著减少设计对生态的负面影响。

(1)保障水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自然是具有自我组织和自我设计能力的,当它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

自然也是具有能动性的,它的自我调节和自净能力维持了大地的山清水秀。

因此,设计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自然界自身的能力。

(2)发挥水域边缘效应:水域和陆域的结合处实际处于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物流、物种以及更高的生产力。

边缘带能为人类提供最多的生态服务。

与自然合作的滨水景观设计就需要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创造丰富的景观。

(3)保持生物多样性:尊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深层含义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其根本就在于保护乡土生物与维持生态的多样性。

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显露自然作为生态设计和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应该在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受到重视。

2 文脉延续原则
一个城市的历史人文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复制的,在发掘城市个性魅力时它应该是唱主角的。

滨水区是一个城市发展最早的区域,城市的滨水区域总是隐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的遗迹,能够塑造和承载城市的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成为城市个性和地方精神的代表,所以滨水区景观的规划设计应注重历史人文景观的挖掘。

所谓的历史人文景观即人类历史社会的各种传统文化景观。

景观的塑造应体现地方精神,因此规划首先要做的是对历史文化的解读,挖掘场地深层次的历史内涵。

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区域的地理、历史、环境条件,发掘历史传统人文景观资源,同时满足使用功能和观赏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思想内涵深刻,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

当今许多规划场地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场景,作为普通人的记忆,在新的城市建设中,也应当得到适当的保留。

当然在遵循文脉延续原则时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交流和互动,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传统的历史人文和现代城市中的人文景观相融会贯通,其二是指在景观设计和改造过程中要将原有的滨水景观改造和利用,对有历史价值的景观要加以延续,景观的表现形式和做法也应该实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脉的延续,让市民在游憩的同时也能享受历史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的双重熏陶。

3 可达性原则
滨水区作为城市自然资源丰富、景观形式优美和功能多样的特殊区域,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受到热烈追捧的地方。

由于这个区域的
综合功能越来越发达,在进行滨水规划时,就应该将所在地区的全体市民对于公共空间的共享权益充分体现出来。

这种共享是一种从领地到心灵的全面拥有,而不是特定部门和个人所有。

这种共享要从滨水岸线的共享性、交通、绿地、道路、滨水设施、文化娱乐、健身需求的共同体。

由于滨水地区往往是城市交通最为集中,包括水路各种交通方式换乘的地区,所以交通组织比较复杂。

为了合理组织复杂的交通系统,将过境交通与滨水地区的内部交通相分离布置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一个成功的处理方法。

同时作为一个城市里最受欢迎的景观区域,必然吸引大量的人流,停车场的选址与规模大小的确定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组织问题。

4 地方性原则
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日益趋同,这种千城一面的状况既在摧毁多样的城市文化,也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越发单调,使我们的世界没有了趣味。

所以,在滨水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前期,务必要将规划的地域和本土文化有机的融入到项目的所有程序和最终结局中去。

(1)首先,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

也就是说,设计应当根植于所在的地方。

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物质资料和精神寄托,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

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景观生态设计首先应考虑当地人或是传统文化给予的启示。

(2)设计应时应场所自然过程。

在同一个场所中,不同时代的人,其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不能仅仅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

新的设计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这些自然过程包括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植被等,将这些因素结合到设计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运行。

(3)设计应就地取材。

当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乡土物种适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也较低,因此,应尽量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

所以,地方性原则也就是依据一种适应性原理。

以往对城市滨水景观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功能和形式方面,缺乏自然、生态、人文等多因素的综合探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滨水区的开发具有片段化的趋势,缺少与城市结构的联结,并且往往就事论事,忽略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思考,而我们需要的则是以全面的观点进行系统研究,从而使城市滨水景观在城市中扮演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段维维.山地城市滨水带复合型立体景观研究[d].重庆大学,2008
[2] 禹宁暄.城市中滨水景观设计初探[j] .农业与技术,2012(3):69-70
[3] 汪霞.城市理水——水域空间景观规划与建设[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2009
[4] 吴伟.城市特色:历史风貌与滨水景观(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5]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6] 上林国际文化有限公司.滨水区域景观规划[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7] 李洪远,马春,梁耀元.国外多途径生态恢复 40 案例解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