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空间分析与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各行各业的快速前进,城市建设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滨水空间的建设成为了当代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好滨水城市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工作是当代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滨水景观;城市空间;分析与研究
一、国内滨水景观的相关研究
我国滨水城市空间的研究可追溯到中国古代“依山傍水”的城市选址[1]。
受儒家朴素的生态思想和讲求“藏锋的水”风水理论的影响,我国古代许多城市的选址、布局“靠山近水扎大营”、“依山者甚多”,但“亦需有水可通舟楫”,把“近水”作为城市选址的重要因素[2]。
城市与水的这种密切关系源于城市水系和廊道岸线能为城市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而现代意义上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仅有20多年的历史。
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才开始重视城市滨水空间地区的规划与建设,直至近几年,中国对于滨水城市空间的研究与建设才变得活跃起来,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不少成功案例,下面对上海黄浦江岸线规划这一案例进行一下简要说明。
上海黄浦江岸线规划:建成于1997年,全长2500米,形成了现今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滨水空间,构成了形式新颖,样式独特且具代表性的浦东”新外滩”[3]。
旧上海素有“东方不夜城”之称,又被很多人唤作“东方的巴黎”,黄浦江岸线的修建对城市飞速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了中国发展较快的滨水城市,使原本
经济前位的城市发展更加迅速,在2006年时,上海gdp产值就突破了1万亿元,并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无论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发展角度来看,上海都一直处在中国发展的前沿战线上。
我国众多学家对滨水城市空间的多个方面展开了系统性的研究。
郭红雨[4]从生态性、功能性、景观性三个方面剖析了滨水环境功能。
张弨等[5]人提出提升空间容积和城市环境质量可以促进滨水城市空间的发展。
龚维超[6]从布局规划的协调性、交通道路的合理性、防洪抗灾的有效性研究了滨水环境的提升对城市快速发展的作用。
调整滨水空间的结构并与滨水开发相融合,开展以面向大众为基本点的混合型滨水城市空间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滨水环境逐渐向旅游的方面过度,从此方面出发分析研究了武汉滨水城市空间的开发。
滨水环境游憩功能的重要性,并给予了相关开发思路。
方庆等[7]建议以满足游憩者需求为基础,开发调节滨水环境与游憩空间。
在此期间,也有众多学者从用地布局、植被绿化及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张廷伟[8]通过对国外滨水城市空间规划的研究,重新探讨了国内滨水环境用地规划、布局分配等元素。
李麟学[9]也从布局、景观、交通、结构等方面对我国滨水城市空间规划进行了研究。
此类文章的出现对国内滨水城市空间环境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二、滨水城市空间引发的思考
(一)如何促进滨水城市空间经济的思考。
滨水城市空间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对城市各项机能发展起着本质性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技术的飞跃,滨水城市空间营造是滨水城市发展的必然转换。
滨水城市的快速发展可以迅速带动相关城市的进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是国家走向世界舞台的催化剂。
(二)如何传播滨水城市空间文化的思考。
滨水城市的历史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沉积而成,具有情感、内涵。
如果说城市的建设是身躯,那么文化与历史就是魂魄,是人类认识城市的文字,它们阐述着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演变,因此滨水城市空间建造中,文化价值的体现尤为重要。
其实历史与文化是人们感知这个城市是否有灵魂是否有感情的基石,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城市、感受城市、读懂城市,文化与历史才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三)如何提高滨水城市空间创新性的思考。
在规划与开发过程中需要布局切合实际,立意新颖独特,灵活运用当带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突破自我,使设计理念紧跟时代步伐。
创新性是新时代的理念与要求,是丰富城市面貌的所在,独特的滨水城市风情是留住永恒风景的保鲜剂。
因此是否能形成新生价值列入了思考范围内,规划设计人员如何做到既能展示新环境的独有价值,又可以满足新生环境的开创性、新颖性、独特性,如何避免抄袭,如何将当地历史与风俗融入创新思维之中,而形成真正具有特殊环境特色的混合功能空间,是当下要考虑的必要问题。
三、滨水城市空间规划方法研究
(一)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滨水城市空间建设需考虑的元素
之一,项目初期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充分掌握用地地形,结合用地地理环境,融入当地历史及政府现状,合理的结合人、水、环境,建造出惟妙惟肖的滨水环境。
(二)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指把人的利益和要求作为考虑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作为各项活动的根本目标。
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中景色最优美、最能反映出城市特色的地区,是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的好场所,因此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应始终以人的各种需求为己任,坚持“以人为本”。
(三)坚持地域文化与环境特色。
滨水地区往往是一个城市的发源地,它记载着城市的过去与今天,繁荣与衰败,是城市发展的印记,包含有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环境特色。
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努力挖掘这些地域特点,如自然的、历史的或人为形成的,努力创造一个个性化滨水空间。
(四)坚持滨水地区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对于建筑和规划提出的要求主要是协调处理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滨水公有”“滨水是公共利益”的呼声下,引入可持续性城市设计观念非常有必要,因为城市设计过程的本质就是尽可能为公众服务、保护公众的利益。
结语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兼具自然特征与人工特征的区域,并且具有浓厚的历史特性与人文价值。
近代工业与城市的扩张给滨水地
区带来了经济繁荣,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使滨水空间的活力丧失殆尽。
我国目前滨水城市空间规划是一项综合且深刻的工程项目,最终带来的成效是多方面的,是否会带来所期望的社会价值、物质价值、人文价值,是否符合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要求都是需要后人去验证的,对于滨水城市空间的营造切不可简单理解,不可仅局限在当下利益,需时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为长远做打算,绝不浪费城市延续的宝贵良机,为滨水城市空间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切勿因小失大付出沉重的代价,多为子孙后代着想,让良好的滨水环境千古流传。
【参考文献】
[1]秦趣,刘兴荣.国内外滨水旅游发展现状探析[d].贵州省六盘水示范学院, 2010.
[2]李敏,李建伟.近年来国内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展[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2).
[3]百度百科上海滨江大道[eb/ol]http:
///view/1106487. html.
[4]郭红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1998(3):75-77.
[5]张弓召,于志光,顾永清.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初探[j].城市研究,1999(2):24-26.
[6]龚维超.城市滨水区空间环境设计与城市功能[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1(2):43-44.
[7]方庆,卜菁华.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设计研究[j].规划师,2003(9):46-49.
[8]张庭伟.滨水地区的规划和开发[j].城市规划,1999(2):50-55.
[9]李麟学.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的整合[j].时代建筑,1999(3):18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