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分析
城市滨水绿地的分类与作用分析
城市滨水绿地的分类与作用分析
作者:全明宰
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36期
全明宰
(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摘要:城市绿地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城市滨水绿地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其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滨水绿地分类生态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791(2011)12(c)-0114-01
1 城市滨水绿地的分类
1.1 按水域的性质分类
滨溪型绿地:从邻近溪流而构建的绿地。
滨河型绿地:结合邻近的河流而建的绿地。
滨江型绿地:与毗邻的江水共同营造的滨水绿地。
滨海型绿地:依毗邻的海洋而构建的绿地。
1.2 按水域护岸的整治形式分类
硬质护岸型滨水绿地:以防洪、抗洪为目的的滨水区域,其护岸材料多使用块石、现浇混泥土及钢筋混泥土等。
软质护岸型滨水绿地:防洪、抗汛目的不强,可被水流短期淹没的滨水地区,其护岸构成是由泥土、植物等形成自然草坡、沙滩、卵石滩等。如滨水湿地型绿地等。
1.3 按空间特征分类
点状滨水绿地:由于无法形成系统的绿地整体,而采用见缝插绿的方法局部设置而成,一般作为小型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节点。
线状滨水绿地:沿水边而建成的带状滨水绿地,宽度从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面状滨水绿地:面积相对较大的滨水绿地,如滨水公园等。
1.4 按性质分类
滨水广场绿地:沿水边而修建的广场绿地。
滨水公园:沿江、河、湖、海等而修建的公园。
滨水防护林带:沿水边而修建的防护林带。
滨水空间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生活的环境,对滨水空间也具有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很多城市的滨水空间千篇一律,毫无特色,有些水体遭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滨水休闲在城市生活中根本无法体现,如今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正如火如荼,滨水空间建设具很大的挖掘价值,天创智业通过对滨水空间的分析,创新性的提出滨水空间规划的设计手法。
一、滨水空间特征及类型
一个场所的存在意义与它鲜明的特征是有必然联系的。滨水空间最不同于城市其它地段的特点首先便是源自水体的自然资源类型,以及历史沉淀的社会人文特征。下面就滨水空间特征和类型进行简要归纳概括:
1、滨水空间特征
(1)水体造就的自然资源特征
生态多样性——滨水空间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这里水生、陆生、两栖类生物品种多样,即是人们观赏、考察的特殊区域,也是人们能体会到最多自然要素的最直接场所。
小气候——当水体达到一定数量、占据较大空间时,由于水体的独特性质,水域附近常常呈现出宜人的小气候。
场地形态多样性——来自水体的冲刷、搬运和堆积作用使得滨水呈不同面貌,滩、沱、岛、矶、缓坡等特殊形态往往使滨水空间更具自然性,有利于形成滨水堤岸空间独特的场所感。
(2)滨水区独特的人文特征
水乃生命之源,人类观水、近水、亲水、傍水而居的趋水天性是源远流长的。水和社会意识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自古就对水有着深刻的参悟。“上善若水”是人类向谁学习的一种人生态度;“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乃是借情于山水,抒怀自己的胸襟,孔子的“智者乐水”则道尽了对水的理解。滨水地带作为文化灵魂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城市深厚的文化积蕴和丰富的物质文明。
滨水景观调研报告
滨水景观调研报告
滨水景观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滨水景观是指位于江河湖海等水域边缘,以水景为主要元素,结合绿化、建筑、文化等要素而形成的独特景观。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滨水景观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
1.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2. 调研内容:
- 滨水景观的发展现状:对不同城市的滨水景观进行调研,
了解其发展程度、设计理念等情况。
- 滨水景观的特点:分析滨水景观的特点,包括景观元素、
空间布局、功能设置等。
- 滨水景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滨水景观对城市形象、
旅游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 滨水景观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查居民对滨水景观的看法、利用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等。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
1. 滨水景观的发展现状:大部分城市都在加强滨水景观的建设,但在设计理念和执行力上存在一定差距。
2. 滨水景观的特点:滨水景观多以绿化、水景、休闲设施为主要特点,布局以河道或湖泊为主体,设置步行道和观景台等。
3. 滨水景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滨水景观可以提升城市形象、
带动旅游业发展和增加经济收入。
4. 滨水景观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大部分居民对滨水景观持肯定态度,喜欢在其周边进行散步、运动等活动,提高了生活质量。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
1. 调研结论:滨水景观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积极影响,但在设计和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
2. 建议:
- 加强滨水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注重景观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 提升滨水景观的管理水平,加强环境保护和维护,确保景
镇江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研究
镇江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研究
【摘要】
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研究旨在探讨镇江市滨水区的旅游资源
开发与利用问题。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全面了解了滨水区旅游
资源的分布和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当前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滨水区旅游
游憩空间开发的对策,包括加强景点的规划设计、提升服务设施和完
善管理机制等方面。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时给
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本研究,可为镇江市滨水区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
和指导。
【关键词】
镇江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旅游资源概况、现状分析、发展对策、研究成果、展望、政策建议。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镇江市滨水区地处长江之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
风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滨水区的旅游游憩需求不断增加,对
于开发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滨水区的游憩空间开
发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镇江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的调查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滨水区的旅游资源,提升游客的游憩体验,促进
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于镇江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滨水区旅游发展
规划和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研究目的
镇江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
有效利用滨水资源,提升旅游游憩空间的品质,推动镇江市滨水区旅
游业的发展。通过对滨水区旅游资源概况和现状的分析,制定科学合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2
• 引言 •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概述 •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发展趋势与展
望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通过对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案例的分析,探讨景观设计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 性,以及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提升城市滨水空间的品质和吸引力。
文化与艺术的交融
VS
详细描述
广州珠江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充分挖掘了当 地文化特色,将岭南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 计中。在珠江两岸,可以看到具有地方特 色的雕塑、壁画和公共设施,这些元素不 仅美化了滨水空间,还向游客展示了广州 独特的历史与文化魅力。
04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发展趋势与展
望
生态化设计趋势
生态恢复与保护
感谢观看
文化传承
景观设计应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体现城市 特色。通过挖掘滨水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将传统 与现代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景观。
可持续发展
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采用 节能技术、雨水收集系统等。同时,合理规划滨 水区的功能布局,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
对未来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建议
人文化设计趋势
历史文化的传承
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 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通过景观元素、公共艺术等方式, 展现城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色。
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设施分析及优化——以郑州市东风渠为例
城市滨水景观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景观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滨水景观不仅可以为动植物提供天然的“住所”,河岸两旁的绿化带也可以净化水质,降噪隔音,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热岛效应,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和舒适度。此外,东风渠还是郑州主要的泄洪河道,承担着城市防洪、防涝的功能。根据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结合生态城市以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依据郑州河流滨河景观实际情况,进行提升改造。
一、研究对象概况
(一)研究区概况
郑州处于华北平原以南方向,北临黄河,西依嵩山;年平均气温12℃~15℃,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植被种类多样,以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与华北地区相似。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郑州就是重要的内陆商埠;如今的郑州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型都会和主要经济中心之一、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长江以北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
(二)研究河段概述
东风渠是郑州市区由南向北最主要的河流,同时也是黄河和郑东新区水域的连接线,如图1所示。东风渠-金水东路段河流滨水景观带是郑州重要的滨水景观带,植被群落构成较为丰富,景观配置方式以草-灌-乔为主,由
于植物较多,所以夏季较为舒适,遮阴效果好。本文在东风渠河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河段,进行生态调查和分析,具体采用现场调研结合GIS 地图来获取数据和实地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滨水空间氛围营造、景观功能、滨水设施质量、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等。
滨河景观规划设计(上)
Landscape Design of Yahe River, Chang Sha
一、概念规划
二、景观方案
2.1 设计方法 2.2 总平面图 2.3 规划分析 2.4 分区设计 2.5 节点放大
景观绿地构架分析
Analysis of Urban Green Framework
滨河散步道
水花园
生态休憩区
Cozy Harbour
室外家具及构筑物意向
生态休憩区
Cozy Harbour
以较大规格的乔木与丰富多样的地被植物形成疏林草地的开阔空间,适合人群的活动及休息。
植物配置设计
建议品种:枫香 银杏 广玉兰 雪松 水杉 金山绣线菊 迎春
水杉
落羽杉
香樟
雪松
银杏
广玉兰
迎春
金山绣线菊
绿色生态廊道
景观轴线
景观构架分析
Axis of Pubic Spaces
通过对城市干道、城市轨道交通以 及城市生态廊道的分析,建议在雅河上 确定五个重要景观节点,对雅河两岸的 建设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此外,在各视线通廊与道路、建筑 相交的节点,建议在后期建筑布局中作 为景观节点考虑,与建筑统一设计。
车行透景线 景观轴线 雅河景观带 轨道交通站点 重要景观节点 预留景观节点
交通分析
滨水街区环境感知评价——以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为例
2021·03
杭州市的发展与演变,与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密不可分。自21世纪以来,大运河杭州段的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就被杭州市相关部门重视了起来。本文以杭州市内运河拱宸桥段小河直街街区为例,对其街区空间分布、滨水景观改善方面进行探讨。运用空间句法这种能够进行量化与直观图像化分析的方法,再结合场地绿视率分析,能够带来更清晰的研究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一、小河直街历史街区概况
(一)街区简介与发展历程
小河直街历史街区在杭州市拱墅区的中部偏南,是一个典型的滨水街区,总面积约12.7万平方米。杭州市内的小河从西北方向东南汇入运河,故小河直街的东南边是余杭塘河与大运河、小河的交汇处,自古就是一处航运的优良场地。现在的小河直街历史街区,能够真实地呈现出古时京杭大运河用来航运时的遗迹和风貌,也展现了清末民国时期的中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这是杭州特有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从南宋时期起直至明清,小河街区一带一直都是那时候的航运中心和物资的集散地,进行水陆物资交换。民国时期,小河直街被初步进行了改建和完善。但建筑风貌依旧是水乡特色,白墙黑瓦,沿河有围栏和石头堤岸。
2007年初,小河直街的整治与改造项目,作为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二期工程的首批重点项目之一正式启动。杭州市政府对小河直街历史街区进行了“和谐拆迁”,之后将小河直街建筑区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重点保护区、风貌协调区和商贸旅游区。原来的建筑被进行了“旧包新”的修缮,保持了作为历史街区的原有风貌,如建筑外立面的雕花柱、花格窗等,就非常具有清代末期的民居特色。
城市滨水区物质空间形态的分析与呈现
和腹 两个方向都 存在非白 地 黑 的目 化界定 , 滨 水 是 城市陆地与 水体 及 利用 略 其 策 相互 作月的 域 般而言 这种互动过程经过长期 的 淀 必 积
∞
r m
l 志 t m l】 U
结
水 是
种典型的自然 要素 江河湖海在城市 的 曾 经并正在发挥着重要作 用。 城市 城市 滨 水 目 ^
长机制。 内 在的
结构逻辑
与外在 的 显相
共
I 、 】 m
& # n
起源及发展中
目构成城市物质空问形态的整体 特征
目受 4 研究指向和实践策略的 影响而非 就自然的客观影响而言
是 设计 作的 辑起点 由 展 7 操 逻 此 城市物 质空间 形 态研究的 三种取 向 物质空间形态的 述性 究 描 研
形 态 的成 目性 研 究 形态诖释与设计的关联研究。
的形态类 别 尺 度娄别Ⅱ生态条件 的不同而变化 其中 曲折的水道 岸 线和 大 尺度 的水 具有 大 体
城市滨水 形
与水目变通和±恋需求而结 缘
态研究 旨 存表选城市滨水 医 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分布 是物质空 要素的类型特征与要素问组织结 元素粪型特征及其结构关联性是形 风格和视觉景观研究的基本标 城市滨水 形恋具有 构特征的统
与水z间与生俱来的多 关 而倍受注目 随 联 着高 排 放 污染的 I 重 加 业退 ± 城 城市滨水E的城 市
滨水廊架案例分析报告
滨水廊架案例分析报告
滨水廊架是利用水体特征和环境资源建设的一种城市空间形态和景观设计手段,具有多功能的城市廊架特征。下面将对某城市的滨水廊架案例进行分析。
该案例位于某城市的中心区,地处两条优质水体之间,总长度为1.5公里。滨水廊架主要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景观带、
休憩设施等,并设置了人行天桥和船码头等交通设施。整个滨水廊架呈现出优美的曲线形式,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环境友好且具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
该滨水廊架一方面能够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公共空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城市水体的意识和保护。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设置,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同时也提倡了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景观带采用生态修复的概念,通过种植各种植物和树木,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休憩设施如座椅、亭子等的设置,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休息和社交场所。
在设计上,该滨水廊架注重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曲线形状的设计使得整个滨水廊架与城市的建筑、道路等元素形成了和谐的对比,增加了空间的视觉吸引力。同时,滨水廊架还通过人行天桥的设置,将滨水廊架与周边的公共交通系统相连,方便市民的出行。
此外,该滨水廊架还注重了文化的融入和艺术的应用。在滨水廊架的设计中,融入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元素,如雕塑、壁画等,为市民提供了观赏和学习的机会,并增加了公共空间的文化内
涵。
在实施过程中,该滨水廊架注重了社会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设计初期,进行了市民需求调查和专家意见征询,保证了市民的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环保的材料和工艺,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建成后,还进行了定期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滨水廊架的良好使用状况和社会效益。
(完整版)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2
2 案例分析
2.4 规划策略——植物造景
2016 ASLA分析及规划类荣誉奖: 美国巴吞鲁日湖区总体规划 / SWA Group + CARB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4觃划策略营造生境案例分析25策略总结湖底清淤重塑地形生物过滤建立生境湿地花园净化水源扩展保护区建自然教育中心梳理场地构建联系多功能步道沿湖绵延总结不启示一分区的合理平面二分级的处理竖向三系统模式的建立与维护框架
案例分析
ASLA分析及规划类荣誉奖: 美国巴吞鲁日湖区总体规划 / SWA Group + CARB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湖岸边缘人、车对道路使 用需求的冲突是项目中不 可忽视的矛盾。而在新增 湖岸区域中沿着湖泊蔓延 的步行道将为交通系统增 添一个新的层次,减少人 车冲突,让人们能够更加 亲近水面,同时也创造了 更多在自然中游憩的机会。
2 案例分析
2.4 规划策略——营造生境
2016 ASLA分析及规划类荣誉奖: 美国巴吞鲁日湖区总体规划 / SWA Group + CARB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 案例分析
滨水建筑分析
总平图
20
临水部分层层跌落,使得后面的建筑也可以欣赏到前部 美丽的景色
21
前部平台保持开阔水景,又提供了足够的亲水空间和休 闲娱乐空间。水体的引入让建筑亲水效果更加好
22
内部赏水
咖啡厅
客房一角
23
客房赏水
内部水体
24
谢谢
25
2
滨水活动
人们在滨水空间中的活动类型多种多样, 例如观赏类的活动,休憩类的活动,游 戏类的活动,运动类的活动等。不同类 型的活动对空间有不同的要求,这就要 求不同类型的空间形态与之相适应,在 滨水空间设计中要注意开敞的空间与私 密的空间相结合,大尺度的空间与小尺 度的空间相结合
3
滨水空间设计
亲水平台、水中挑台
内部设施
10
岛上滨水别墅
原名称:Island House 设计单位:Iroje KHM Architects 位置:韩国
11
别墅位于岛屿边缘,背靠岛屿,面临大海,与大自然巧妙融合。建 筑主体为混凝土结构,形状不规则,上方有带台阶的屋顶花园。别 墅还带有一个庭院,有泳池和各种花卉和水果。别墅内部属跃层式 结构,还有悬空的白色多面体竹林。
滨水空间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极其珍贵的开敞地带 优秀的滨水空间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 水利、防洪的功能要求,可以创造亲切 宜人的环境,满足人们与生俱来的亲水 天性。
世界滨水区项目案例分析
滨水区项目案例分析
岛屿 码头(游艇码头/浮码头) 沙滩 亲水平台 栈桥 高脚屋 人工鱼礁 自然生态休闲带 桥梁 海底场馆
滨水区项目案例分析
1)岛屿
一、滨水区岸线类型划分 1、生活岸线特色要素构成
① 案例:迪拜棕榈人工岛 规模:450公顷 功能:私人住宅区、观光酒店、度假村、以及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汇集了世界各种风味的美食餐厅、游乐场、运动设施、影院、水疗中心、会所、海洋公园等
一、滨水区岸线类型划分 2、岸线工程处理方式
滨水区项目案例分析
防波堤平面处理方式 ① 近岸式 ② 离岸式 用于码头、人工岛等防护
近岸式:防波堤底端与岸线连接
离岸式:防波堤与岸线平行或相交,口门设在堤的两端
一、滨水区岸线类型划分 2、岸线工程处理方式
滨水区项目案例分析
防波堤立面处理方式 ① 斜坡式防波堤 ② 直立式防波堤 ③ 混合式防波堤
二、滨水区交通分析 1、华侨城
滨水区项目案例分析
借鉴意义 : ① 通过外围快速路解决对外交通问题,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区域内部 ② 内部交通为均质支路体系构成,以不分等级
二、滨水区交通分析 2、金鸡湖
滨水区项目案例分析
借鉴意义 : ① 交通组织以滨水公告空间节点为导向 ② 强调滨水可达性 ③ 滨水车行景观道距离岸线约50-200米
区域生态优先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分析
区域生态优先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分析
发布时间:2022-06-08T08:34:29.089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4期作者:潘文正
[导读] 城市滨水景观泛指位于城市内部的自然土壤、河道、
潘文正
山东华科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城市滨水景观泛指位于城市内部的自然土壤、河道、湖泊及其他森林湿地等各种土壤与自然资源所共同面临的边缘性滨水地带,其是城市自然滨水景观建筑资源和人工景观建筑滨水景观相互均衡、有机融合的双重环境产物。
关键词:区域生态优先;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1虚拟项目概况
项目场地整体为沿岸带状形式,长302-318m,宽50~56m,面积约15491.6m2,地势西北偏低,东南较高,呈斜缓坡状,整体地形较平坦,岸线较平整少曲折,高出水面2~3m。场地原为商贸市场与居民区,后因“一江两岸”棚户区改造一期的规划,场地原有建筑已被拆除,清理了沿岸环境。场地左侧临居民区,商业区有绵江路,临街多商铺,人流量大,原建筑为拆除前,交通拥挤,街道杂乱,北侧绵江路与红都大道呈2“十”字交叉,因此,场地西北角为小型“十”字路口处。场地原有房屋建筑临水而居,年代久远,因而环境越来越差,势必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2区域生态优先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2.1总体布局方案设计
整体以线性布局规划空间,呈带状交织分布。“三轴多带”景观规划,即从3个路口,无论是主入口,还是次入口衔接而进的景观,都可作为景观轴线延伸,带状空间与景观轴线相交而成多个景观区域、景观节点。将主路、部分次路设在洪水最高水位线(河岸往西17m,大致1/3处)之上,保证洪汛期正常通行。场地活动、景观节点以此布局在园路两侧,即使是在洪水期,仍能保持滨水区部分的游乐设施和景观功能的正常使用。
滨水公园设计元素分析报告
滨水公园设计元素分析报告
引言
滨水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报告旨在对滨水公园设计元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滨水公园设计元素
水体
滨水公园的核心元素是水体,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休闲、娱乐和运动的场所。水体可以是河流、湖泊或人工水景等形式,通过设置喷泉和喷水池等设施,增加了公园的观赏性。同时,水体还可以起到调节气温和净化环境的作用。
绿化
滨水公园的设计中大量运用了绿化元素,包括草坪、花坛、树木等。绿化不仅美化了公园的环境,也提供了人们休息、散步的场所。绿化元素还可以吸收噪音,改善空气质量,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步道和桥梁
为了方便居民游览和交通,滨水公园通常设置了步道和桥梁。步道一般沿着水体的边缘或穿过公园的中心,提供了一个可供人们散步、跑步和
骑行的空间。桥梁则连接了公园不同的区域,使人们可以更方便地通行。步道和桥梁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人流量、安全性和景观效果等因素。
游乐设施
滨水公园通常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如儿童游乐场、健身器材和运动场地等。这些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和运动选择,促进了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休息区
滨水公园中设置了休息区,提供了休息和就餐场所。休息区通常设有座椅、亭子和露台等设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场所,可以休息、聊天和观赏风景。
灯光和音乐
滨水公园的设计中还充分运用了灯光和音乐等元素,增加了公园的夜间活动和观赏性。灯光可以照亮步道和桥梁,使公园更加安全和美观。音乐则可以营造出浪漫和愉悦的氛围,增加公园的娱乐价值。
可持续性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分析
现代园艺2014年第9期
可持续性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分析
纪新锋
(广东绿怡洁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
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滨水景观的可持续性,而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人们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持久吸引力,因此,滨水景观的合理设计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从如何对城市滨水景观进行合理设计进行分析,结合广东东江的成功设计来进行阐述,以期能对我国其他城市的滨水景观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
城市滨水景观;可持续性景观设计;和谐共处
亟需改变。近年来,滨水景观慢慢成为寻求商业价值的
一种新手段,很多城市通过改善滨水区的形象进行招
商引资,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如上海黄浦江沿江地区
和北外滩的整治,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促进该区域的快
速发展。
2.2滨水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滨水区自然生态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有动植
物、土壤、水,还有滨水区域生态平衡的方式。因此,在
设计时应尽量保护这些已经存在的生态系统,且尽可
能地让那些已经遭破坏的植物、水体等得到恢复。事实
证明,滨水空间生态系统对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
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求设计
师能够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设计,还需要
尽量保持该区域山水的原始样貌,减少人为的破坏,保
护生态的多样化。
2.3滨水区域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滨水区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他们往往会成为人、
物、信息进行相互交换的场所,外来文化也会与本地文
化形成自由开放、相互包容的文化。城市滨水区的设计
应当注重深度挖掘这种文化,要注意对滨水景观中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空间分析与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各行各业的快速前进,城市建设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滨水空间的建设成为了当代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好滨水城市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工作是当代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滨水景观;城市空间;分析与研究
一、国内滨水景观的相关研究
我国滨水城市空间的研究可追溯到中国古代“依山傍水”的城市选址[1]。受儒家朴素的生态思想和讲求“藏锋的水”风水理论的影响,我国古代许多城市的选址、布局“靠山近水扎大营”、“依山者甚多”,但“亦需有水可通舟楫”,把“近水”作为城市选址的重要因素[2]。城市与水的这种密切关系源于城市水系和廊道岸线能为城市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而现代意义上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仅有20多年的历史。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才开始重视城市滨水空间地区的规划与建设,直至近几年,中国对于滨水城市空间的研究与建设才变得活跃起来,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不少成功案例,下面对上海黄浦江岸线规划这一案例进行一下简要说明。
上海黄浦江岸线规划:建成于1997年,全长2500米,形成了现今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滨水空间,构成了形式新颖,样式独特且具代表性的浦东”新外滩”[3]。旧上海素有“东方不夜城”之称,又被很多人唤作“东方的巴黎”,黄浦江岸线的修建对城市飞速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了中国发展较快的滨水城市,使原本
经济前位的城市发展更加迅速,在2006年时,上海gdp产值就突破了1万亿元,并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无论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发展角度来看,上海都一直处在中国发展的前沿战线上。
我国众多学家对滨水城市空间的多个方面展开了系统性的研究。郭红雨[4]从生态性、功能性、景观性三个方面剖析了滨水环境功能。张弨等[5]人提出提升空间容积和城市环境质量可以促进滨水城市空间的发展。龚维超[6]从布局规划的协调性、交通道路的合理性、防洪抗灾的有效性研究了滨水环境的提升对城市快速发展的作用。调整滨水空间的结构并与滨水开发相融合,开展以面向大众为基本点的混合型滨水城市空间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滨水环境逐渐向旅游的方面过度,从此方面出发分析研究了武汉滨水城市空间的开发。滨水环境游憩功能的重要性,并给予了相关开发思路。方庆等[7]建议以满足游憩者需求为基础,开发调节滨水环境与游憩空间。在此期间,也有众多学者从用地布局、植被绿化及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张廷伟[8]通过对国外滨水城市空间规划的研究,重新探讨了国内滨水环境用地规划、布局分配等元素。李麟学[9]也从布局、景观、交通、结构等方面对我国滨水城市空间规划进行了研究。此类文章的出现对国内滨水城市空间环境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二、滨水城市空间引发的思考
(一)如何促进滨水城市空间经济的思考。滨水城市空间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对城市各项机能发展起着本质性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技术的飞跃,滨水城市空间营造是滨水城市发展的必然转换。滨水城市的快速发展可以迅速带动相关城市的进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是国家走向世界舞台的催化剂。
(二)如何传播滨水城市空间文化的思考。滨水城市的历史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沉积而成,具有情感、内涵。如果说城市的建设是身躯,那么文化与历史就是魂魄,是人类认识城市的文字,它们阐述着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演变,因此滨水城市空间建造中,文化价值的体现尤为重要。其实历史与文化是人们感知这个城市是否有灵魂是否有感情的基石,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城市、感受城市、读懂城市,文化与历史才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三)如何提高滨水城市空间创新性的思考。在规划与开发过程中需要布局切合实际,立意新颖独特,灵活运用当带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突破自我,使设计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性是新时代的理念与要求,是丰富城市面貌的所在,独特的滨水城市风情是留住永恒风景的保鲜剂。因此是否能形成新生价值列入了思考范围内,规划设计人员如何做到既能展示新环境的独有价值,又可以满足新生环境的开创性、新颖性、独特性,如何避免抄袭,如何将当地历史与风俗融入创新思维之中,而形成真正具有特殊环境特色的混合功能空间,是当下要考虑的必要问题。
三、滨水城市空间规划方法研究
(一)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滨水城市空间建设需考虑的元素
之一,项目初期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充分掌握用地地形,结合用地地理环境,融入当地历史及政府现状,合理的结合人、水、环境,建造出惟妙惟肖的滨水环境。
(二)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指把人的利益和要求作为考虑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作为各项活动的根本目标。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中景色最优美、最能反映出城市特色的地区,是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的好场所,因此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应始终以人的各种需求为己任,坚持“以人为本”。
(三)坚持地域文化与环境特色。滨水地区往往是一个城市的发源地,它记载着城市的过去与今天,繁荣与衰败,是城市发展的印记,包含有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环境特色。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努力挖掘这些地域特点,如自然的、历史的或人为形成的,努力创造一个个性化滨水空间。
(四)坚持滨水地区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对于建筑和规划提出的要求主要是协调处理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滨水公有”“滨水是公共利益”的呼声下,引入可持续性城市设计观念非常有必要,因为城市设计过程的本质就是尽可能为公众服务、保护公众的利益。
结语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兼具自然特征与人工特征的区域,并且具有浓厚的历史特性与人文价值。近代工业与城市的扩张给滨水地
区带来了经济繁荣,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使滨水空间的活力丧失殆尽。我国目前滨水城市空间规划是一项综合且深刻的工程项目,最终带来的成效是多方面的,是否会带来所期望的社会价值、物质价值、人文价值,是否符合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要求都是需要后人去验证的,对于滨水城市空间的营造切不可简单理解,不可仅局限在当下利益,需时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为长远做打算,绝不浪费城市延续的宝贵良机,为滨水城市空间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切勿因小失大付出沉重的代价,多为子孙后代着想,让良好的滨水环境千古流传。
【参考文献】
[1]秦趣,刘兴荣.国内外滨水旅游发展现状探析[d].贵州省六盘水示范学院, 2010.
[2]李敏,李建伟.近年来国内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展[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2).
[3]百度百科上海滨江大道[eb/ol]http:
///view/1106487. html.
[4]郭红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1998(3):75-77.
[5]张弓召,于志光,顾永清.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初探[j].城市研究,1999(2):24-26.
[6]龚维超.城市滨水区空间环境设计与城市功能[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