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考试复习要点(个人版,仅供参考)

合集下载

自考财政与金融学复习资料

自考财政与金融学复习资料

自考财政与金融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财政总论复习要求:掌握财政的本质和职能,财政的的特征;理解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了解财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复习重点:财政的本质、财政的职能。

复习难点:财政的职能导言:财政现象;国家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古代:国计、度支、国用;英文:Public Finance一、财政产生的条件1.经济条件——剩余产品2.政治条件——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二、财政的发展1.奴隶制国家财政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收入项目:(1)王室收入和土地收入(2)贡物收入和掠夺收入(3)军赋收入(4)捐税收入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支出项目:(1)王室支出(2)祭祀支出(3)军事支出(4)俸禄支出(5)生产性支出2.封建制国家财政收入:官产收入、田赋捐税收入、专卖收入、特权收入、债务收入。

支出:军事支出、王室费用和政府机构支出、宗教、文化支出、国债支出特点:(1)国家财政收支和国王个人收支逐步分离。

(2)财政分配形式由实物形式向货币形式转化,实物形式与货币形式并存,并有力役形式,这是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的。

(3)税收,特别是农业税收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

(4)在封建社会末期,产生了新的财政范畴——国家预算。

3.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债务收入支出:行政性支出、军事支出、社会福利、教育支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的支出、债务还本付息支出、特点:(1)财政收支全面货币化。

财政分配与成本、利润、价格、银行信用等范畴之间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也日益加强。

(2)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财政逐渐成为国家转嫁经济危机、刺激生产、干预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

(3)发行国债、实行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政策,成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经常和比较隐蔽的手段。

(4)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加强,财政管理也更加完善,有比较健全的财政机构,较为严密的财政法律制度。

财政与金融复习重点

财政与金融复习重点

第一章财政总论财政的起源国家分配说认为: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劳动的社会分工,产生了剩余产品,因而存在了私有制,进而社会上的人分裂为不同的阶级,为了维护阶级的统治产生了国家,而国家的产生导致了实现其经济分配职能的国家财政的产生。

财政概念的总结国家凭借其自身的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而取得自身履行职能所需的社会产品,从而产生财政分配。

单靠市场机制的调节难以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率最佳化,于是需要公共经济去解决市场失效问题。

公共经济就是财政。

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财政职能的分类(一)资源配置职能通过对现有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的分配,即国民收入产生后通过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

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公平分配。

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

重要指标是基尼系数。

(三)稳定和发展职能经济稳定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市场体系无法有效协调其自身的所有活动使之达到平衡,政府可以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去实现稳定,恢复平衡。

发展是通过物质生产增长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们基本需要。

第二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结构的制约因素1.政府职能: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2.政府的工作重心及发展目标3.经济体制及资源配置的方式财政支出规模的理论分析1.经济发展阶段论穆斯格雷夫、罗斯托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

在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是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

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膨胀。

财政与金融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财政与金融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财政与金融重点一、名词解释1、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2、货币市场:是一年按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交易所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综合。

3、超额准备金:又称剩余储备,这是指商业银行超过中央银行规定交存的存款准备金的超额部分。

4、直接标价法:又叫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100、1000、10000)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

5、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并与商品交换直接相联系的信用活动。

6、金融工具:又称信用工具,是债权、债务双方缔结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债权、债务契约,是列明借贷金额和偿还债务等具体条件的文书。

7、公共产品: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概念,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

8、再贴现:商业银行资金紧张,周转发生困难时,可将贴现所得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次申请贴现,以获取现金。

9、增值税:是一种一般性的、普遍性的商品贸易税,它的收征范围几乎可以涉及所有的货物交易。

10、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票据。

11、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引起国际间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间资金收支行为。

12、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13、名义收益率:是金融资产票面收益与票面额的比率。

14、贮藏手段:货币的一种职能,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15、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筹措资金、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它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基础。

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下述( D )研究课题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政府的公共支出( C )。

财政与金融考试复习资料

财政与金融考试复习资料

《财政与金融》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3、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各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

7、免征额: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8、直接税:指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指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11、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国家(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相应费用的资金。

12、量入为出: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支出总量不能超过收入总量。

1 3、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

14、教育事业费:主要指各级教育部门的事业费,包括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中小学及幼儿教育经费、国家批准设立的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教育部门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以及广播电视教育经费等。

1 5、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1 6、社会保险:是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17、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行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方式。

1 8、国家预算: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

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

第一章财政总论一、名词1.财政:在社会再生产活动中,以国家为主体的、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集中化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政府活动所固有的经济功能。

二、简答1.如何理解财政的含义?①财政是一种分配活动,属于分配范畴;②财政活动的主体是政府;③财政活动的目的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④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国民收入。

2.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有哪些?①明确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②加强税收调节;③通过转移性支出,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的内容是什么?①充分就业。

有能力工作、愿意工作并且又在寻找工作的人的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等于百分之百的就业。

②物价水平稳定。

物价的上涨幅度在社会可以忍受的范围内,一般说来年率在3%—5%或其以下的物价上涨幅度可视为物价水平稳定。

③国际收支平衡。

一国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其“资本性项目”的收支、进出口商品收支、劳务收支以及无偿转移收支,大体保持平衡。

三、论述题1.论述财政的职能财政职能:政府活动所固有的经济功能。

①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通过对现有的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及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②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国民收入产生后通过分配形成的流量的收入分配和存量的财产分配。

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公平分配。

衡量公平分配的重要指标是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③稳定和发展职能A.稳定:经济稳定。

经济稳定的基本内容有:a.充分就业;b.物价水平稳定;c.国际收支平衡。

B.发展:经济发展,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基本需要。

第二章财政支出一、名词1.财政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2.购买性支出: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物品或劳务所形成的支出,反映了政府在市场的交易。

财政与金融考试重点

财政与金融考试重点

1.2.目前我国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契税等税种都属于财产税。

3.所得税性质的土地税4.保险的职能:经济补偿、分散风险、防灾防损、融通资金5.国际税收实质上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6.公共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投资兴办各种事业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克服市场失灵,投资的领域主要包括基础性投资和公益性投资。

7.比例税率是对所有课税对象,不论税额大小,都按照同一比例课征的税率,即边际税率为常数。

8.信用工具又称作金融工具,是用于信用活动并证明债务债权关系存续的合法凭证。

9.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在技术、信息、机构、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只是接受客户的委托,为其提供服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用的业务。

10.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的总准备金减去按货币当局规定必须保留的法定准备金后的那个剩余的部分。

11.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程度,利率水平的高低,国家干预的措施。

12.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由社会保险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两部分组成。

社会保险支出是政府付给社会保险的个人补助支出。

社会保险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社会福利支出是政府用于对生活困难或出于某些特定条件下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的救济和补助支出。

又可分为: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抚恤等几个组成部分。

13.社会公共需要的内涵:行政和国防属比较典型的公共产品;作为准公共产品,各项文教事业的发展没有必要由国家统包,而应当是走国家、社会、企业共同办事业的多种途径;公共投资集中于私人投资表现出市场失灵的领域,就其范围来讲主要包括自然垄断行业、基础产业、高风险产业以及农业等方面。

纯公共产品的性质有: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消费具有非竞争性,运行具有非排他性。

14.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它区别于微观经济主体的个别需要。

财政与金融学复习主要知识点

财政与金融学复习主要知识点

【政府与市场】 市场配置资源与市场失灵;政府干预与政府失灵;公共品和外部性【 “看不见的手”原理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力图追求个人满足,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 福利为多少,但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社会利益,并且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 会利益时所得的效果更大。

【帕累托效率】 也称帕累托最优: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 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态变 坏 资源配置(1)公共品:两个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响,但不需要支付或补偿,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对负外部性征税宏观经济稳定:充分就业、 自动稳定器(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两种财政观。

国家分配论:国家职能一一为完成国家职能需筹集资金一一国家参与社会剩余产品分配。

公 共财政论:社会成员有共同需要 ——市场不能有效提供 ——国家提供 ——国家融资市场失灵的5个领域(1)公共品和外部性(2)收入分配不公(3)经济波动(4)垄断(5)信息不完全 政府的两种类型 (1)仁慈的政府:政府是大公无私的(2)利维坦政府:政府也是自私自利的财政三个职能,理解这三个职能。

(1)资源配置:公共品和外部性:财政提供公共品;财政补贴正外部性,对负外部性征税。

确定财政性支出占GDP 的比重,优化财政性支出的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2)收入分配:收入存在不公平,需要政府把高收入的调派给低收入。

明确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 范围,加强税收调节,通过转移性支出( 3)稳定和发展: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公共品的两个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三种公平观:起点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 【洛伦兹曲线】 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财政与金融考试要点整理

财政与金融考试要点整理

财政与金融一、财政:1.定义:是国家为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所进行的强制、无偿分配。

财政是一种分配活动,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

2.财政分配主体:国家;3.财政分配对象(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4.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国家职能需要;5.财政分配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

理解点:财政活动的主体:国家或政府,这其中包括三层意思:①财政活动以政府前提;②政府在财政活动中处于主要支配地位;③财政活动是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的经济活动。

二、财政体系:三、财政三大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调节,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收入分配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使国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初级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再分配,并使之符合社会认为的“公平”或“合理”的标准。

3.稳定经济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也就是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担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职责。

四、财政分配形式:1.奴隶制社会:以实物分配和力役分配为主;2.封建社会国家:由实物、力役为主,逐渐转化为以货币形式为主;3.资本主义国家:完全采用价值形态;4.社会主义国家:五、财政支出:1.概念: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进行的支出活动及其所支出的一切费用之总和。

静态:一定量的资金,执行政府决策必须付出的成本;动态:支出的过程,是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

2.购买性支出:①固定资产投资与基本建设支出:A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大修理、更新改造和基本建设,财政支出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用于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支出的资金总和。

B基本建设支出:a类型:新建、改建、扩建和重建;b特点:固定性、专用性和单体性;生产周期长,消耗大;特殊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

②发展农业支出③文教科学卫生支出④行政与国防建设支出3.转移性支出:①社会保障支出:A概念: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及遇到其它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所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

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

第一章1.财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经济条件是指社会上存在着可供财政分配的那部分剩余产品。

社会条件是指国家的产生。

2.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3.财政的特征: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3)财政分配的形式一般采用货币分配形式。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4.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5.财政的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是通过财政收支改变资源的配置,时限资源结构的合理化,是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内容包括:a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B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C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是指国家财政通过集中性收支调节社会上收支与财富的分配,使之达到公平与公正的分布状态。

内容包括:a调节企业利润水平。

B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

3)经济稳定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收支及财政政策使经济达到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

内容包括:a调节社会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

B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

C通过财政收支,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作用。

6.市场机制的缺陷:其一,市场机制不能提供公共财货。

公共财货又分三类,一是指政府向居民提供的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设施和劳务;二是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而企业或个人缺乏投资动机或容易引起垄断的社会公共设施;三是指维持社会发展所必需,但不宜作为经营对象取得利润的事业。

其二,市场机制的“不完全性”。

其三,生产和消费往往受外在因素影响。

这里的外在因素指外在的效益和外在成本。

第二章1.财政分配包括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两个阶段。

2.财政收入:指国家预算收入,宝库中央级地方各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

财政与金融复习要点

财政与金融复习要点

财政与金融复习----YYT一、填空题1、价值形式的发展依次经历了四种形式,即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2、信用的基本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民间信用,国际信用)P1983、我国政策性银行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4、财政补贴的基本内容有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和财政贴息。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职能、分配收入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

(维护国家职能,监督管理职能)6、我国最早的现代银行是1897年在上海设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二、单项选择题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是指(C )A、货币就是金银B、金银就是货币C、金银天然地最适宜充当货币D、金银不是货币2、作为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且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紧密联系和信用是( A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3、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不包括( D )A、保证币值稳定B、管理国库C、发行人民币D、保证企业用款4、中央银行是具有银行特征的(C )A、一般企业B、特殊企业C、国家机关D、中介机构5、影响财政收入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A )A、经济发展水平B、政府职能范围C、经济体制和分配政策D、价格6、财政不再集中企业折旧基金后安排的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属于( A )A、补偿性支出B、消费性支出C、积累性支出D、转移性支出7、政府部门用于失业救济、养老金等方面的支出属于( B )A、购买性支出B、转移性支出C、行政管理支出D、资本性支出8、现代银行最本质的特点是( D )A、信用功能扩大B、股份制形式C、利率水平过高D、信用创造9、下列为中国人民银行资金来源的是( C )A、居民储蓄B、财政透支C、流通中的现金D、外汇占用10、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是(D )A、储藏手段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价值尺度11、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 A )A、职工劳动保险B、城市社会救济C、自然灾害救济D、农村社会救济12、当股份无限公司破产时,股东的清偿责任是(D )A、以其出资金额为限B、以其出资金额加上分配到的财产C、以其出资金额加上收益金额D、以其出资金额加上私人财产13、有价证券作为融资手段与商业票据的区别之一是主要用于(C )A、短期周转B、启动需求C、长期投资D、扩大社会投资总量14、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B )A、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正比B、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C、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D、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正比15、即期外汇交易也称( C )A、套汇交易B、期权交易C、现汇交易D、期货交易三、判断题1、财政补贴的性质属于购买性支出。

财政金融复习要点

财政金融复习要点

财政金融学复习要点提示(以红色粗体字内容为重点)(以财政金融教材为基础)第一章财政导论不论哪种市场经济模式,共同的特征,即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p1 基础性指经济活动中主体、主要、经常性的投资、生产、经营、消费等活动由供求规律、价格导向市场功能来调节。

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其中,不替代市场。

主要靠政策诱导、利益调整来辅助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的特征:自由性(自主性)、竞争性、平等性、法制性。

p2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存在缺陷,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有时可能不是最佳状态,缺乏效率(社会福利最小;社会运行成本高---宏观意义)。

即完完全全依靠市场机制本身(或单纯依赖市场机制)是不能达到这种社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或“帕累托效应”的。

3 市场失灵的表现:垄断(排斥竞争);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生产者与消费者、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外部效应(包括正、负外部效应)——无法无天、公共产品供应不足;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

4-5市场失灵的存在,需要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 财政存在和职能范围确定的主要依据是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制定市场规则,实行宏观调控。

6财政处于再生产的分配环节,是一个分配范畴。

7公共产品的特征财政的职能三个方面如何理解财政分配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21(重点)第二章财政支出主要分类:1.购买性支出,(各级)政府直接支出,相应地取得商品和劳务,直接增加当期的社会购买力(如政府采购、基建投资),主要反映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政府间接支出,本级政府不相应地取得商品和劳务,主要反映政府的收入再分配职能。

2经常性支出---非生产性的---加以控制;资本性支出(建设性支出)-----生产性的。

也要有重点:基本建设及农业等23-24第三章购买性支出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政府必须运用财政投资。

作用:宏观调控手段,诱导民间投资、社会投资。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两会”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财政产生的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进而产生私有制,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国家凭借它的权利强制地无偿地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来满足国家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便出现了财政分配关系,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

2、公共产品的特征: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3、财政的四个职能:财政分配职能(最基本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宏观调控职能,监督职能。

4、财政支出的分类:按财政支出是否具有直接的补偿性分,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其中,购买性支出具有直接补偿性,转移性支出没有直接补偿性。

5、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社会救济,社会福利。

6、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的确定,主要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最主要因素),政府职能。

**<财政分配的主要来源是剩余产品。

> **<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 7、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税法的核心要素)。

**<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

>8、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

9、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契税。

10、税收转嫁的形式:前转,后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11、公债的特征: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公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运行。

12、国库集中收付的含义:国库集中收付就是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账户,同时,所有的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

它包括三方面含义:一是集中收入管理,二是集中支付管理,三是集中账户管理。

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含义:是指公共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公债收入及其他收入等)从取得到划入国库全过程的监控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从对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账户全过程的监控制度。

《财政与金融》复习重点

《财政与金融》复习重点

《财政与金融》复习重点第一部分财政第一章财政、政府与市场1、财政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可以简称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

特点:(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财政分配对象是社会产品(剩余产品)。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实现国家职能,满足公共需要。

(4)财政分配具有集中性、全社会性、强制性和不直接返还性的特点.2、公共产品的特点.(1)消费上的非排他性。

(2)消费上的非竞争性.(3)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4)效用的外部性.(5)消费的不可逃避性.(6)供给的非排除性。

3、市场失灵和缺陷的表现。

(1)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2)自然垄断和规模经济。

(3)信息不充分.(4)外部负效应。

4、财政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剩余产品、私有制。

(2)政治条件:国家产生。

5、公共财政的概念和特点.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非市场机制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收支活动。

特点:(1)与市场经济适应,用于弥补市场失灵(边界)提供公共产品.(2)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实质)。

(3)非营利性财政(不与民争利;以支定收)。

(4)法制化财政(严格的预算制度)。

(5)透明化财政.(6)核心是效率.6、财政的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稳定经济的职能。

第二章财政支出1、什么是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其特点.购买性支出:亦称消耗性支出。

是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国家投资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例如政府部门事业费和投资、拨款等.特点:通过此类支出,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即政府一手支付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购买了商品和服务,满足了实现国家只能的需要。

转移性支出:指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政府不能从中获取相应的商品和服务。

这类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支出、抚恤、救济、债务支出等。

财政与金融 考点

财政与金融 考点

1、财政——研究以政府为中心的资金收支;金融——研究社会货币资金的相互广泛融通。

2、财政的特征:1)主体-国家(本质特征)。

2)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3)目的-公共需要。

4)强制。

5)无偿性-相对无偿。

6)分配活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3、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2).分配职能3).稳定经济与发展职能4、财政的概念: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权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进行分配与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

5、财政的本质:一般本质: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特殊本质:社会主义国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6、财政收入的原则: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

2)统筹兼顾3)合理负担7、国债的功能:基本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等。

1.形成市场基准利率:2.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结合点。

3.作为机构投资者短期融资的工具8、影响国债发行价格的因素:1.经济发展状况。

2.利率水平。

3.物价水平。

4.新发国债的发行量。

5.财政收支状况6.汇率。

7.国债的期限长短。

8.金融政策。

9.投机操纵。

10.债券的市场性。

11.利息支付方式。

9、国家预算原则:公开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年度性原则10、社会保障支出概念:国家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并集中形成社会消费性共同基金,对由于年老、疾病、伤残、死亡以及其他灾难等的发生导致生活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与物质性社会援助,以保证其最低生活需要或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11、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12、财政支出原则:1、支出总量适度的原则2、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3、注重支出效益的原则1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的类型2、社会因素3、政治因素14、国家预算:概念: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政府年度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进行财政分配和财政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财政与金融复习重点

财政与金融复习重点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一章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资源配置领域的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规模收益递增,风险不确定性经济运行领域的市场失灵:失业,通货膨胀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基尼系数(指标)财政有以下四种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一)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二)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三)调节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二、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而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层次。

手段: 1. 调节企业利润水平2.调节居民收入水平三、经济稳定职能稳定经济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

手段: 1. 通过财政预算政策进行调节2.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在收入方面,主要实行累进所得税制 ; 在财政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支出的安排上,效应同税收相配合。

四、经济发展职能手段: 1. 利用税收、国债、补贴等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2.通过转移支付手段改善人们的福利待遇3.通过税收遏制资源的过度开采,减轻甚至消除环境污染第二章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一) . 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1.社会生产的规模和发展速度2.商品流通的状况3.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二) . 国民经济结构(三) . 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四) . 价格因素1.价格的变动影响企业商品销售收入,直接影响从价计征的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消费税等税种的税收收入。

2.不同类别的产品和商品价格的变化,导致财政收入绝对量的结构性增减3.价格体系的合理程度,影响财政收入绝对量的规模(五) . 政府的职责范围和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求财政收入规模衡量指标:国民经济的财政负担率,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的弹性,财政收入增长边际倾向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政府收费,其他收入(罚没收入,公产收入,特许金收入及杂项收入)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财政收入的分类;财政收入的原则: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2.兼顾国家、单位、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3.兼顾效率和公平4.内部积累为主,利用外资为辅第三章税收的特征: 1. 强制性 2. 无偿性 3. 固定性税收原则: 1. 公平原则 2. 效率原则 3. 中性原则税收的经济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税负转嫁的概念: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售价和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其缴纳的部分或全部税款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财政与金融重点

财政与金融重点

第一章复习内容1. 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公共产品∙自然垄断∙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衡2. 财政分配的特点∙1、财政的分配主体──国家∙2、财政分配的客体──一部分社会总产品(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3、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公共需要∙4、财政分配的形式──包括实物、力役和货币形式(主要是货币形式)∙5、财政分配以无偿性为主,带有强制性3. 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1. 通过调节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来配置资源2. 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3. 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的配置二、收入分配职能1. 提供公共产品2. 组织公共生产3. 转移支付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 财政政策是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重要手段2. 财政可以通过收入和支出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3. 财政投资、补贴、税收和国债等政策可以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第二章复习内容1. 财政收入的形式1、税收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它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90%),最可靠收入形式。

税收的特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2、国有资产收益指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部门通过上交国有企业应交给财政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和权益转让等形式取得的财政收入。

不同国有企业上缴财政的具体收益形式主要取决于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经营方式。

3、公债收入公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信用原则,有偿、灵活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公债的特性:有偿发行,必须还本付息;发行灵活,发行规模和时间可灵活确定;认购自愿,不必被迫购买。

4、其它收入事业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国家资源管理收入、公产收入、捐赠收入等。

事业收入:指有经常性收入的中央和地方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向财政部门上缴的收入。

国家资源管理收入。

指国家允许某些单位和个人开采矿藏等国家资源,他们依法应向国家上缴的部分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单选20x1、简答30(5x6)、判断10 x1、名词解释20(5x6)、计算20(2x10)、财政与金融复习要点:1.共享税、地方税、中央税包含的种类(P176)中央税主要指全部划归中央的的各项税收,由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分),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等构成。

地方税主要是指全部划归地方的各项税收,由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契税,屠宰税(已停征),筵席税(已停征),农(牧)业税(已停征)等构成共享税:增值税,营业税,各类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

2.财政的对象、主体、目的财政的对象——剩余产品财政的主体——国家财政的目的——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3.公共产品(P21)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P228)通货膨胀是与纸币流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实质上是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从流通中回笼一部分过多的货币,是一种货币流通被压缩的经济过程。

其显著的基本特征有:商品价格持续下跌、货币共给量相对不足、经济增长乏力、5.零基预算、增量预算的概念(P185)零基预算是指在预算的编制中,对每一项预算收支项目的确定都是以零为起点,不受以往年度预算收支基数的约苏,而是根据计划年度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预算收支的一种预算编制形式。

增量预算又称调整预算,是指以基期的业务量水平和成本费用消耗水平为编制预算的基础,根据企业预算期的经营目标和实际情况,结合市场竞争态势,通过对基期的指标数值进行增减调整而确定预算期的指标数值方法。

6.金融的构成(P190)主要包括货币、信用和银行。

7.政府转移性支出的性质(收入分配)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再分配活动。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越大。

这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式。

转移性支出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构成8.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例如:香烟制造厂征收营业税和消费税)(P103-105)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除农业生产环节和不动产外、对所有销售货物或进口货物都征收增值税,并对工业性及非工业性的加工、修理修配也征收增值税。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主要是根据我国现有消费水平、消费政策及财政需要,只对生产和进口消费税条例列举的应税消费品征收消费税。

包括一些过度消费会对人类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危害的特殊消费品,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高耗能及高档消费品。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是指属于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有偿提供应税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和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

9.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是创造信用、起点是存款10.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中央银行一般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其他工具,它主要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实现一些经济目标,它货币政策的目标。

(P245)三大法宝: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其他工具: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信贷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11.国家税收的特点和原则,凭借的是政治权力(P87 P92)特点: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

原则:财政原则、公平税收原则、经济效率原则、普遍征税原则、中性原则12.避免国际税收的主要办法是抵免法,其他是扣税法、免税法。

(P129-130)抵税法:指居住国在本国税法规定的限度内,允许本国居民(或公民)用在国外已缴纳的所得税税额,来冲抵应缴本国所得税税额的一种免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

扣税法:是指居住国政府在实行居民(或公民)税收管辖权时,允许在跨国纳税人来源于国外的所得中,扣除该所得所负担的外国所得税税款,就扣除后的余额计征所得税,以免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一种方法。

免税法:是指居住国政府对本国居民(或公民)来源于国外的跨国所得,单方面免予征税,借以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一种方法。

13.信用的种类:主体是银行信用(P198-199)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形式所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货币形式对企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主体所发生的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直接购买消费品所提供的信用。

民间信用:是指城乡居民个人之间,以货币或事物的形式所提供的一种直接接待活动。

国际信用:是指国与国之间的政府、企业、经济组织、银行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相互提供的信用。

14.货币的形态货币职能(P216)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15.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P225-226)货币的流通规律:就是决定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需要量的规律。

决定商品流通过程需要的货币量最基本因素有:参加流通的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纸币流通规律:是指纸币的流通量决定于它所代替的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是货币流通规律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形式。

16.几种非结算方式。

(P308-311)1.银行汇票结算:是由银行签发给汇款人持往异地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2.商业汇票结算:是由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并经承兑人承兑,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

3.银行本票结算:是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凭以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4.支票结算: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5.汇兑结算:是指付款单位和个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

6.委托收款结算:是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

7.托收承付结算:是指根据购销合同由收款人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人收取款项,由付款单位向银行承认付款的计算方式。

8.银行卡结算9信用证结算:是国际结算的一种主要方式。

17.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和非赢利目的(P299 P288)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目的: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标,而是贯彻政府的经济社会政策或意图。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政策性金融业务与逐利的经营性业务是相矛盾的,也就是说,政策性银行业务是非盈利或地应力的。

如一国的落后地区的开发,是对该国经济平衡发展、社会安定与进步有很大的意义的,然而,若以盈利为导向,则资金不仅不会流向落后地区,而且还会出现资金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失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政府创设的政策性银行,因其不追求盈利的大小,而是服从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才能向落后地区输送资金,由此而产生的亏损,由政府补贴,或担保其债务。

18.税负转嫁的四种方式(P97)基本方式:①前转,又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下一个环节的经营者或消费者)。

②后转,又称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购进价格将税收负担转嫁给商品供应者。

③消转,又称税收的消化,是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因市场供应条件不允许前转与后转,只能通过自身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工艺与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所纳税款,使纳税后的利润水平不会比纳税前减少。

④税收资本化,亦称资本还原,指对某些能够增值的商品(如土地、房屋、股票)的课税,在商品出售时,买主将今后若干年度纳的税额,从所购商品的资本价值中预先扣除。

19.政府事业性和行政性收费内容(P147-148)事业性收费收入,是指各级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在为社会和居民提供服务时所收取的收入。

收费标准有象征性收费和成本性收费。

行政性收费收入,是指政府各类行政机构在实施社会经济管理时借助于行政服务和行政手段所取得的收入。

其主要内容有:规费收入、罚没收入、特别课征、特许金20.资本市场和短期资金市场(国库券)(P357 P356)①资本市场也称长期资金市场,一般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

主要由长期债卷市场、股票市场及银行长期信贷市场所形成。

②资本市场的特点:1.融资工具期限长。

2.投资风险较大。

3.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取决于多种因素与流通市场的发育程度。

4.资本工具在收益、风险、流动性及纳税方面具有很大差异。

③资本市场的作用:促进资本的形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科技创新,增强长期投资的流动性,促进社会扩大再生产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①货币市场也称为短期资金市场,一般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交易市场。

一般由短期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国库券市场、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和贴现市场等构成。

②货币市场的特点:1.交易期限短。

2.融资工具安全性高。

3.融资工具流动性强。

③货币市场的作用:1.融资短期资金,促进资金流动。

2协调社会资金,联结金融活动。

3.显示资金优势,便于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

21.我国的主币单位(P223)我国的货币单位为“元”,即元为本位币。

人民币的辅币为元以下的“角和分”。

22.保险的派生职能和经营原则(P335 P345)保险的派生职能是在保险的基本职能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保险的派生职能的产生,扩展了保险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提高了保险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险的派生职能主要是实现金融性融资。

经营的原则:1.扩大呈报面原则2.标的选择原则3.责任控制原则4.合理负担原则23.外汇的两种标价方法(P314)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24.货币政策的优缺点以及和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不同情况的四种类型(P382-389)①优点:货币政策具有总量调节性、货币政策具有间接性、货币政策具有决策的及时性②缺点:货币政策生效时滞较长、货币政策调节范围较为狭窄、货币可能产生流动性陷阱。

③四种类型: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25.财政的概念(P1)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及财产权利,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组织收支活动、调节控制活动和监督管理活动26.凯恩斯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