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和基本要求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自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控制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由于广泛应用了自动控制技术,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生产品质和劳动生产率。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宇宙航行、导弹制导以及核动力等高新技术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更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现已扩展到生物、医学、环境、经济管理和其他许多社会生活中,自动控制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它的发展初期,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并主要用于工业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设计和制造飞机及船用自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跟踪系统以及其他基于反馈原理的军用装备,进一步促进并完善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到战后,以形成完整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这就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经典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60年代初期,随着现代应用数学新成果的推出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适应宇航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跨入了一个新阶段——现代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多变量变参数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采用的方法是以状态为基础的时域法。目前,自动控制理论还在继续发展,并且已跨越学科界限,正向已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理论发展。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总结
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2.一个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控制装置和控制对象
3.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量和给定值的偏差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
4.根据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形成闭合回路来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
根据信号的结构特点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根据给定值信号的特点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根据控制系统元件的特性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线性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
根据控制信号的形式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连续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
5.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
6.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
7.对复杂系统的方框图,要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梅森公式
8.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应用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9.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比。
10.信号流图中,节点可以把所有输入支路的信号叠加,并把叠加后的信号传送到所有的输出支路。
11.从控制系统稳定性要求来看,系统一般是具有负反馈形式。
12.组成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是环节。
13.系统方框图的简化应遵守信号等效的原则。
14.在时域分析中,人们常说的过渡过程时间是指调整时间
15.衡量一个控制系统准确性/精度的重要指标通常是指稳态误差
16.对于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
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用“○”号代表比较元件,“—”号代表两者符号相反,“+”号代表两 号代表比较元件,“ 号代表两者符号相反,“ 者符号相同。信号沿箭头方向从输入端到达输出端的传输通路称 前向通路;系统输出量经测量元件反馈到输入端的传输通路称主 反馈通路。前向通路与主反馈通路共同构成主回路。此外,还有 局部反馈通路以及由它构成的内回路。
原理方框图: 原理方框图:
调节器 h0 比较器 机械杠杆
-
执行机构 活塞 检测机构 浮子
被控对象 q1(t) 水箱
h(t)
这就是负反馈控制系统,检测偏差, 这就是负反馈控制系统,检测偏差,然后进行调 使偏差减小,最后直至消除偏差。 节,使偏差减小,最后直至消除偏差。 ——按偏 按偏 差控制。 差控制。
1945年美国人Bode “网络分析与放大器的设计”, 奠定了控制理论的基础。主要内容:对单输入单 输出系统进行分析,采用频率法、根轨迹法、相 平面法、描述函数法;讨论系统稳定性的代数和 几何判据以及校正网络等 。
3). 现代控制理论时期(50年代末 年代初) 现代控制理论时期( 年代末 年代初) 年代末-60年代初
• (3).准确性:指过渡过程结束后稳态误差 准确性: ) 准确性 越小越好。 越小越好。 • 稳态误差:指过渡过程结束后,也就是进入 稳态误差:指过渡过程结束后, 稳态过程后, 稳态过程后,希望的输出量与实际输出量之 间的误差,是恒量系统稳态精度的重要指标。 间的误差,是恒量系统稳态精度的重要指标。
春考自动控制专业大纲
春考自动控制专业大纲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适用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参考书目: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 ,科学出版社,2017 年
考试内容: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2 典型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分析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5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工具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只要求结构图)
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3-1 系统时间响应及性能指标
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3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5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6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与计算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4-3 广义根轨迹
4-4 系统性能的分析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5-1 频率特性
5-2 典型环节与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5-3 频率域稳定判据
5-4 稳定裕度
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6-1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6-2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6-3 串联校正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7-1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7-2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
7-3 z 变换理论
7-4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7-5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7-6 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
8-1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概述
8-2 常见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运动的影响8-3 相平面法
8-4 描述函数法
自动控制的基本控制原理与方式
2020/2/15
俯仰角控制系统原理方框图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2020/2/15
一、系统类型
按给定值操纵的开环控制
按控制方式分
按干扰补偿的开环控制 按偏差调节的闭环控制
复合控制:闭环反馈为主,开环补偿为辅
恒值系统 液位恒值控制
按给定值变化规律分 随动系统 天线随动控制
2、随动控制系统 •输入信号是未知的随时间任意变化的函数, 要求被控量以尽可能小的误差跟随输入信号 的变化。又称为跟踪系统。 •函数记录仪,雷达系统。
2020/2/15
3、程序控制系统 •输入信号是按预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要求被控量迅速、准确的复现输入信号。 •数控机床。
2020/2/15
是作用于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端并作为控制依据的物理量。 给定值又称输入信号、参考输入。
(6)偏差(error)
参考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之差称为偏差信号(e= r - y)。
2020/2/15
(6)干扰量(disturbance)
除给定值之外,凡能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因素,都是干扰。干扰 又称扰动。干扰是一种对系统的输出产生不利影响的信号。如 果扰动产生在系统内部称为内扰;扰动产生在系统外部,则称 为外扰。外扰是系统的输入量。
- 放大器
uf
测速机
2020/2/15
自动控制原理_详解
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给定值: 控制器刻度盘指针标定 的预定水位高度; •测量装置:
气动阀门 流入 Q1
控制器
浮子 水箱 H 流出 Q2
浮子;
•比较装置: 控制器刻度盘; •干扰: 水的流出量和流入量的 变化都将破坏水位保持 恒定;
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由此可见: 自动控制即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控制,其基本任务是: 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只利用控制装置操纵被控 对象,使被控制量等于给定值。 自动控制系统:指能够完成自动控制任务的设备,一 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
定义:通常将系统受到给定值或干扰信号作用后, 控制被控量变化的全过程称为系统的动态过程。
工程上常从稳、快、准三个方面来评价控制系统。
稳: 指动态过程的平稳性。
快: 指动态过程的快速性。 准: 指动态过程的最终精度。
返回子目录
稳:
指动态过程的平稳性
控制系统动态过程曲线
如上图所示,系统在外力作用下,输出逐渐与期望值一致,则 系统是稳定的,如曲线①所示;反之,输出如曲线②所示,则 系统是不稳定的。
平衡位置附近的小偏差线性化
输入和输出关系具有如下图所示的非线性特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在平衡点A(x0,y0)处,当系统受到干扰,y 只在A附近变化,则可对A处的输出—输入关系 函数按泰勒级数展开,由数学关系可知,当 x 很小时,可用A处的切线方程代替曲线方程(非 线性),即小偏差线性化。
自控基本知识
自控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是指用专用的仪表和装置组成控制系统,以代替人的手动操作,去调节空调参数,使之维持在给定数值上,或是按给定的规律变化,从而满足空调房间的要求。现在国内自动控制采用的方法,都是先测出调节参数对给定值的偏差,然后根据这个偏差,经控制系统的调节,消除干扰的影响,使调节参数再回到给定值(或允许范围)。
(二)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目前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多采用电动调节。这样的控制系统可由下面所示方块图表示:
附图:自动控制系统方块图
由于外扰的作用,调节对象的调节参数发生变化,经敏感元件测量并传送给控制机构(调节器),调节器根据调节参数对给定值的偏差,指令执行机构使调节机构动作,去调节调节对象的负荷,使调节参数回到原来的给定值。在给执行机构供电的主电路上,为使调节稳定,常装有通断机构,以便对执行机构间断供电。
(三)自动调节常用术语
1.调节参数(也叫被调参数)
需要维持数值不变或在允许范围内变化的参数,叫做调节参数。空调中的调节参数主要是温度、湿度、压力,还有水位等等。
2.给定值(也叫定值值)
就是根据需要给调节参数预先规定的不变值或波动范围,叫做给定值。例如规定维持房间温度为23±0.5℃,这个数值(即波动范围22.5~23.5℃)就是室温调节系统的给定值(范围)。
3.偏差
调节参数的实际数值同给定值之间的差值,叫做偏差。例如,规
定控制温度(给定值)为20℃,而实际却是21℃,它们相差的1℃即为偏差。
4.扰动
能引起调节参数产生偏差的因素,叫做扰动或干扰。空调中引起空调房间温度变化的因素,象室外温度变化、送风温度变化以及室内余热变化等等,都是室温的扰动。自动调节的作用,也正是为消除扰动的影响,使调节参数恒定或在要求范围内。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控制系统方框图
同一个控制系统可以画出多种不同形式的方 框图。画方框图的原则是要能正确地表示出信号之 间的联接关系,可繁可简。如图1.2.1所示的锅炉 给水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可以按虚线框把执行器、 控制阀和控制对象用一个环节表示,称之为广义控 制对象(也简称为控制对象),则可画出图1.2.2 所示的方框图。
23
➢开环控制系统
如果控制系统中不存在被控量的反馈回路,控制器 只是根据扰动(输入)信号来进行控制,则称为开环 控制系统,也称为前馈控制系统,这种作用的控制器 称为前馈控制器或补偿器。图1.5.1所示的控制系统就 是典型的开环控制系统。
d (t) 汽 汽 汽 汽 汽 u1(t)
汽汽汽汽汽汽 汽汽汽汽汽汽
d (t)
r(t) +- e(t) 汽 汽 汽 u(t) ++
c(t)
汽汽汽汽
b(t)
汽汽汽汽汽汽
图1.2.2 简化的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
13
❖反馈控制系统
在图1.2.2种也采用了自动控制原理中常用的变量表
示符号。其中: c为(t被) 控量(也称系统输出); 为r(给t)
定值(或设定值,也称给定输入); d为(t扰) 动量(也称 扰动输入); 为控u制(t量) 。方框图1.2.2清楚的表示了 控制系统输出[被控量 ]和输c入(t)[扰动量 和给定值d (t) ] 之间的变r(t化) 关系。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修改) (2)
上篇自动控制原理
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本章要点
本章简要介绍有关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特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以及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的直接干预下,利用物理装置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使被控制的物理量保持恒定,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自动控制系统则是为实现某一控制目标所需要的所有物理部件的有机组合体。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制的设备或过程称为被控对象或对象;被控制的物理量称为被控量或输出量;决定被控量的物理量称为控制量或给定量;妨碍控制量对被控量进行正常控制的所有因素称为扰动量。扰动量按其来源可分为内部扰动和外部扰动。
给定量和扰动量都是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量。通常情况下,系统有两种外作用信号:一是有效输入信号(以下简称输入信号),二是有害干扰信号(以下简称干扰信号)。输入信号决定系统被控量的变化规律或代表期望值,并作用于系统的输入端。干扰信号是系统所不希望而又不可避免的外作用信号,它不但可以作用于系统的任何部位,而且可能不止一个。由于它会影响输入信号对系统被控量的有效控制,严重时必须加以抑制或补偿。
第二节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自动控制有两种基本的控制方式: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与这两种控制方式对应的系统分别称之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一、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不存在反馈关系,系统的输出量对控制作用不发生影响的系统。这种系统既不需要对输出量进行测量,也不需要将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量进行比较,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没有反向联系。
自动控制一般概念与基本要求
黄鹄号自复原动图控制的一般
华蘅芳
➢ 1866年,英国J.M. Gray设计出第一艘明轮驱 动的全自动蒸汽轮船“东方”号
自动控制的一般
3.2 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第三章 ➢ 1877年,英国E.J. Routh提出根据
多项式的系数决定多项式在右半平 面的根的数目,从而将当时各种有 关稳定性的孤立的结论和非系统的 结果统一起来,开始建立有关动态 稳定性的系统理论。
稳定性
麦克斯韦
9
自动控制的一般
➢ 1872年,俄国维什聂格拉斯基对蒸汽机 的稳定性问题进行研究,在论文《论调整 器的一般原理》中将线性微分方程简化成 由调整对象和调整器组成的系统,同时结 合直接作用于蒸汽机的调速器的特性,指 出如何选择参数才能保证系统稳定。 ➢ 1878年,他还对非线性继电器型调整器 进行了研究。
自动控制的一般
劳斯
14
➢ 1895年,瑞士A. Hurwitz在不了 解Routh工作的情况下,独立给出 了根据多项式的系数决定多项式的 根是否都具有负实部的另一种方法。
这两种判据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根 据特征方程的系数来判断高阶系统 的稳定性。
赫尔维茨
15
自动控制的一般
3.3 李雅普诺夫稳定判据—第九章 ➢ 1892年,俄国A.M.Lyapunov在其
维什聂格拉斯基在苏联被视为自动调整理 论的奠基人。
自动控制原理一般概念讲解
信号
动作
控制原理框图(控制理念)
大脑 (控制器) 手脚 (执行器) 眼睛 (传感器) 控制器 执行装置 测量装置 控制 对象 对象
1.1 自动控制的概念
自动控制:是指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 用控制装置(称控制器),使整个生产过程或 工作机械(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 数(即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 由控制器与控制对象组成。
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方块图的绘制)
1.2 控制原理与方式
1.开环控制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无被控量反馈的控制系统,即 需要控制的是被控对象的某一量(被控量),而测量的 只是给定信号,被控量对于控制作用没有任何影响的 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扰动
给定值
输出量
控制器
控制对象
按给定值操纵的开环控制 原理方框图
15
经典控制理论的形成
● 1948年,维纳出版《控制论》,形成完整的经 典控制理论,标志控制学科的诞生。 维纳成为控制论的创始人! ●维纳《控制论》是关于怎样把机械元件和电气元 件组合成稳定的并且具有特定性能的系统的科学。 这门新科学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完全不考 虑能量、热量和效率等因素,可是,在其他各门 自然科学中,这些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 控制论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各个不同 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定性性质,以及整个系统 的总体运 动状态。
自动控制理论_0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讲义
四、复合控制
补偿装置
输入信号
(-)
控制装置
输出量 被控对象
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例1 家用冰箱温度控制系统
例2 温度控制系统
炉温控制系统方框图 炉温控制系统方框图
例3 函数记录仪
例4 水温调节系统
水温调节系统工作原理图
水温调节系统
水温调节系统方框图
例5 学科前沿——倒立摆控制系统
倒立摆系统的输入为小车 的位移和摆杆的倾斜角度期 望值,计算机在每一个采样 周期中采集来自传感器的小 车与摆杆的实际位置信号, 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后,通过 控制算法得到控制量,再经 数模转换驱动直流电机实现 倒立摆的实时控制。
3、自动控制发展史
★前期控制(1400 BC--1900) 古巴比伦、古埃及和中国.自动计时漏壶 古罗马.采用浮球调节器来保持燃油液面高度的油灯(凯撒时代);传说秦
陵中也存在类似装置 中国. 候风地动仪.张衡(东汉);
利用齿轮传动自动指示方向的指南车 (三国时期);曹军将之用于盗墓 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的提花织机结构图(明末);
按给定值 控制的原 理方框图
给定 值
控制装置
被控制 对象
被控 量
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系统示意图
P
电
可
电网电压
压
控
u u u 放 r大
硅
自动控制原理一般概念
贝尔曼的动态规划。 特点:采用状态空间法(时域法),研究“对输入-多输出”、时变、非 线性系统等高精度和高复杂度的控制问题。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
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比较
项目
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研究对象 描述方法 研究办法
线性定常系统 (单输入、单输出)
代表性成果
1942年哈里斯引入传递函数; 1948年伊万恩提出了根轨迹法;
1949年维纳关于经典控制的专著。
特点:以传递函数为数学工具,采用频率域法,研究“单输入—单输出” 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而对复杂多变量系统、时变和非线性 系统无能为力。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
2. 现代控制理论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② 输入信号——箭头进入方框的信号。输入信号就是使系统这个元件发生变化的原因。
③ 输出信号——箭头离开方框的信号。在输入信号作用下,引起元件变化的结果。对 于整个系统而言,系统的输出量即为被控量,而系统的输入量则有两个:一个是给定 值的变化,另一个是干扰的输入。不同的干扰起作用也不同。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手动控制或称人工控制; 自动控制。
1.2 自动控制及自动控制系统
② 基本概念
自动化(Automation 或 Automatization) 1. 自动控制——就是指在脱离人的直接干预,利用控制装置(简称控制器)使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精⼼整理
动控制的⼀般概念
第⼀章⾃
1.1⾃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式
1、⾃动控制、系统、⾃动控制系统
◎⾃动控制:是指在没有⼈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
器),使机器、设备或⽣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
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给定值)运⾏。
◎系统:是指按照某些规律结合在⼀起的物体(元部件)的组合,它们相互作⽤、相互依存,
并能完成⼀定的任务。
◎⾃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动控制的系统就可称为⾃动控制系统,⼀般由控制装置和被
控对象组成。
除被控对象外的其余部分统称为控制装置,它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职能部件。
测量元件:⽤以测量被控量或⼲扰量。
⽐较元件:将被控量与给定值进⾏⽐较。
执⾏元件:根据⽐较后的偏差,产⽣执⾏作⽤,去操纵被控对象。
参与控制的信号来⾃三条通道,即给定值、⼲扰量、被控量。
2、⾃动控制原理及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动控制原理:是研究⾃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不是对某⼀过程或对象的具体控
制实现(正如微积分是⼀种数学⼯具⼀样)。
◎解决的基本问题:
建模:建⽴系统数学模型(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描述) ?分析: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动/稳态性能) ?综合: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控制器设计(⽅案选择、设计)
3、⾃动控制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4、室温控制系统
5、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被控对象:在⾃动化领
域,
被控制的装置、物理系统或过程称为被控对象(室内空⽓)。
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研究对象单输⼊、单输出系统(SISO )多输⼊、多输出系统(MIMO )数学模型
第一章+自动控制理论的一般概念
制部分。
●校正元件:为了改善或者提高系统性能而在
原来系统基本结构基础上附加的参数可以灵活
调整的元件。
1.3 典型控制系统举例
自动控制原理 肖理庆
典型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
系统中各种作用量和控制量: ●输入量
1.3 典型控制系统举例
自动控制原理 肖理庆
●输出量
1.2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自动控制原理 肖理庆
●正确的认识系统工作原理及其过程; ●把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用功能框表示; ●分析各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传递关系;
绘制系统方框图时注意事项: ●通常我们把给定信号放在方框图最左端,输 出信号放在最右端。 ●从同一信号线上取出的信号,其大小和性质
1.2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自动控制原理 肖理庆
完全相同。 ●当多种信号叠加时我们需采用比较元件。比 较点输出量为各输入量的代数和,因此在信号 输入处要注明它们的极性,没有标明的默认为 正。 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 ●结构简单、系统稳定性好、成本低。 ●一个输入一个输出一一对应。 ●在方框图中,信号单方向传递。 ●无反馈环节 。 ●抗干扰能力差。
1.2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自动控制原理 肖理庆
●系统被控量的反馈信息又反过来影响系统的 偏差(误差)信号,即影响控制作用的大小。 ●抗干扰能力比较强。 ●稳定性比较差(闭环控制的副作用)。 典型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第一次课
本次课基本要求
建立必要的基本概念:反馈、开环控制、闭环控制、控制器、被控对象;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
本次课授课方式
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自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例如:1)数控车床按照预定程序自动地切削工件;
2)化学反应炉的温度或压力自动地维持恒定;
3)雷达和计算机组成的导弹发射和制导系统;
4)自动地将导弹引导到敌方目标;
5)无人驾驶飞机按照预定航迹自动升降和飞行;
6)人造卫星准确地进入预定轨道运行并回收等。
应用: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宇宙航行、机器人控制、导弹制导以及核动力等高新技术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更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现已扩展到生物、医学、环境、经济管理和其它许多社会生活领域中,自动控制已成为现代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
发展:1)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经典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2)现代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多变量变参数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以状态为基础的状态空间法。
3)以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斯
14 14
➢ 1895年,瑞士A. Hurwitz在不了 解Routh工作的情况下,独立给出 了根据多项式的系数决定多项式的 根是否都具有负实部的另一种方法。
这两种判据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根 据特征方程的系数来判断高阶系统 的稳定性。
赫尔维茨
15 15
3.3 李雅普诺夫稳定判据—第九章 ➢ 1892年,俄国A.M.Lyapunov在其
徐寿
黄鹄号复原图
12
华蘅芳
➢ 1866年,英国J.M. Gray设计出第一艘明轮驱 动的全自动蒸汽轮船“东方”号
13
3.2 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第三章 ➢ 1877年,英国E.J. Routh提出根据
多项式的系数决定多项式在右半平 面的根的数目,从而将当时各种有 关稳定性的孤立的结论和非系统的 结果统一起来,开始建立有关动态 稳定性的系统理论。
稳定性
麦克斯韦
99
➢ 1872年,俄国维什聂格拉斯基对蒸汽机 的稳定性问题进行研究,在论文《论调整 器的一般原理》中将线性微分方程简化成 由调整对象和调整器组成的系统,同时结 合直接作用于蒸汽机的调速器的特性,指 出如何选择参数才能保证系统稳定。 ➢ 1878年,他还对非线性继电器型调整器 进行了研究。
➢ 1942年,美国Tatlor仪器公司的 J.G. Ziegler和N.B. Nichols给出 PID控制器的最优参数整定法。
尼柯尔斯
17
这一时期讨论的问题主要是系统的稳定性和
稳态偏差,所用的数学工具是微分方程解析法。
这些是在时间域上进行讨论的,通常称这些方法
为控制理论的时域分析法。
由于电子元器件的非线性特性不便用代数判
奈氏判据是频率响应法的基 础,为具有高质量的动态品质和 静态准确度的军用控制系统提供 了所需的分析工具。
乃奎斯特
20 20
➢ 1938年,贝尔实验室的美国应用 数学家H.W. Bode进一步研究通信 系统频域的方法,提出频域响应的 半对数坐标图描述法(Bode图),使 频率特性的绘制更适于工程设计。
调节器,用于蒸汽锅炉水位的自动控制。
66
2. 闭环自动控制系统的出现与应用
➢ 欧洲工业革命的标志:James Watt于 1765年在萨维利发明的蒸汽机的基础 上改进的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 1770年,他利用离心式飞锤调速器构 建了蒸汽机的转速自动控制系统,此 系统在锅炉压力和负荷变化的条件下, 通过离心式调速器自动调节进气阀门 的开度,使蒸汽机转速维持在一定的 詹姆斯·瓦特 范围内。
33
(一) 经典控制理论
1. 最早: 中国:产生“控制”的思想,而非理论
指南车
候风地动仪
漏水转浑天仪
4
铜壶滴漏
整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
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
受水壶。保持星壶的水位恒
定是滴漏计时准确的关键。
星壶上部有一个小洞,如果
月壶滴下的水多了,便从这
里流出,使星壶的水量保持
恒定,以便均匀地滴水给受
77
转速自动控制原理
缺点:调速系统会出 现振荡问题,当振荡 过大时会造成系统的 不稳定。(稳态性能及 动态性能差,存在稳 态误差——第三章)
如何解决?
88
3. 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
3.1 稳定性代数判据—第三章 ➢ 1868年,英国J.C. Maxwell以离
心式调速器为背景,在论文《论 调节器》中指出速度反馈控制系 统中出现的不稳定问题,可通过 线性常微分方程从理论上给出四 阶以下的稳定条件-取决于特征方 程的根是否具有负实部
水壶。受水壶中水逐渐增加,
浮舟托起木箭上升。将木箭
的顶端与铜表尺刻度对照,
得到时间。
55
国外:出现反馈控制装置
➢ 希腊人凯特斯比斯(Kitesibbios)在公元前300年 在油灯中使用浮子调节器以保持油面高度稳定。
➢ 现代欧洲最先发明反馈控制的是荷兰的德勒 贝尔,使用了温度反馈控制。
➢ 邓尼斯·帕平最先发明了蒸汽阀的压力控制器。 ➢ 1765年,普尔佐诺夫发明了浮子阀门式水位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和基本要 求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2 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5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具
22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一.自动控制科学的发展
(一) 经典控制理论 (二) 现代控制理论 (三) 智能控制理论
据来分析其稳定性;而有些系统不仅对稳定性和
稳态精度有要求,且对过渡过程的快速性和平稳
性亦做出一定的要求,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需要控制系统具有准确的跟踪与补偿能力,
促使反馈控制系统的研制与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
发展。
18 18
3.5 负反馈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 1927年,贝尔实验室的美国电气
工程师H.S. Black首先提出基于误 差补偿的前馈放大器,在此基础上 最终提出负反馈放大器并对其进行 数学分析。
维什聂格拉斯基在苏联被视为自动调整理 论的奠基人。
10 10
➢ 1807年,美国机械师R. Fulton设 计出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带动车轮 拨水的“克莱蒙特”号蒸汽轮船, 故其被称为“轮船之父”。
克莱蒙特号下水
罗伯特·富尔顿
11
➢ 1865年,在安庆内军械所由徐寿、 华蘅芳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艘明轮 推进的蒸汽机轮船“黄鹄”号。
负反馈可以通过降低增益来改善器 件的线性性能。但如果放大器没有正确 地设计为负反馈,那么放大器会产生振 荡现象,从而使工作变得不稳定。
—如何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布莱克
19 19
3.6 奈氏判据——第五章
➢ 1932年,贝尔实验室的美国物理 学家H. Nyquist在傅氏变换的基础 上提出以频率特性为基础的稳定 性判据。此判据不仅可以判断系 统的稳定性,而且可以用来分析 系统的稳定裕量。
天才般的博士论文《运动稳定性的 一般问题》中提出了李亚普诺夫方 法,即李亚普诺夫第一法(间接法) 和李亚普诺夫第二法(直接法)。其 中李雅普诺夫第二法不仅可用于线 性系统而且可用于非线性时变系统 的分析与设计。
李雅普诺夫
16 16
3.4 PID控制理论—第六章
➢ 1922年,美国N. Minorsky基于 船舶驾驶的伺服结构提出位置控 制系统的分析,并对PID三作用 控制给出控制规律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