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振荡—大亚湾实验及其未来发展
“振荡”世界的中国力量——记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团队
“振荡”世界的中国力量——记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团队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7年第7期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常年工作在百米高的花岗岩山体腹中,身处“不见天日”的工作环境,团队却解开了全世界高能物理学家都想解开的谜题——2012年3月8日,他们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并测量到其振荡概率。
由于这项震惊国际物理界的成果,王贻芳获得科学界“第一巨奖”的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成为了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经过17年9度空缺后,毫无悬念地花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
在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团队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全国创新争先奖”每3年评选表彰一次,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技人才大奖。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说:“获奖对于团队来说是莫大的荣誉,这是国家、社会、公众对团队工作的认可。
”中微子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粒子之一,物理学界对它的探索从未停止。
2003年,为了测量最后一个未知的中微子混合参数,国际上有8家实验室竞相提出方案。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大亚湾实验方案精度高达1%,从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多国科学家加入。
“当时国际上共有7个国家提出8个方案,最终3个得以实施,大亚湾探测精度最高,数据获取效率位居国际同类装置第一。
”王贻芳回忆,当时,韩国的RENO实验和法国的Double Chooz实验也都致力于寻找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
2012年2月,实验正式运行后的第二个月,科研人员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
3月8日,成果发布,比韩国RENO实验快了25天。
成果的论文发表后,国际著名科学杂志和媒体发表报道与评论上百篇。
美国《科学》杂志将其评为2012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并称“如果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研究人员没有发现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粒子,那么中微子物理可能是粒子物理的未来,大亚湾的实验结果可能就是标志着这一领域起飞的时刻。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进展
宇宙线事例的模拟
31
探测器模拟
42.5cm, 91%
灵敏度和靶总靶质量的关系
中子探测效率与集光层厚度的关系
4x20 吨
15cm
PMT对液闪中不同位去
• 去年以来顺利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的评审 • 2007年3月, 土建初步设计评审 • 2007年4月, 核安全评审 • 2007年4月, 美国能源部CD-1评审会 • 2007年8月, 科技部对大亚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进
• θ13目前最好的结果由Chooz给出, 而CP破坏的相位还没有任何测量。 • 大多数理论模型预言sin22q13 ~ 0.001-0.1 • θ13的精确测量 • 其结果将决定未来轻子区CP破坏的测量, 从而有可能解决宇宙中正反
物质的不对称之谜。 • 对标准模型的扩展提供更强的约束。
90%CL
At m231 = 2.5 103 eV2, sin22 < 0.15
逊分校 ,弗吉尼亚工学院和州立大学
~ 200位研究人员
中国 (18) 高能所,北师大, 成都理工大学,原子能
院,中广核,东莞理工学院,南京大 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深圳大学 ,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 学,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
大学,交通大学,联合大学
3
为什么是θ13
• 三味中微子振荡模型由三个混合角, 两个质量方差, 一个CP相位描述, θ13是混合角之一。
16
钢罐总体机械设计
尺寸重量受严格限制 足够的强度 接口复杂
电缆穿出 4m有机玻璃罐
反射板
最小元分析 应力分布
桶底与反射板
17
支撑平台与吊具
• 支撑平台 • 中心探测器在水池中的支撑平台已完成工程设计, 并招标。 • 要求支撑110吨探测器, 水平度可调至毫米量级(刻度装置要求) • 吊具 • 装配用35吨吊具, 安装用130吨吊具。 • 已完成概念设计和详细的技术要求文档, 将由专业公司设计生产 • 2008年2月底完成设计, 2008年6月底完成生产
中微子的振荡实验和理论
中微子的振荡实验和理论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学勷勤创新班作者:黄慧敏蔡莹邱小欢麦展风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微子振荡实验及其理论的阐述,加深对中微子以及中微子振荡的认识,以及阐述对中微子振动实验发展的展望关键词:中微子振荡 MSN效应质量差Abstract:This article states the theory and the experiment of neutrino oscillation for illustra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pecta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nertrino oscillation’s experiment .Key word:neutrino oscillation .MSN reaction.mess diffirence.1、引言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一实验结果不仅使我们更深入了解了中微子的基本特性,更为未来进行中微子实验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奠定科学基础。
1998年在日本Takayama召开的的世界中微子大会上,日本物理学家宣布他们的超神冈国际合作组发现了大气中微子震荡,成为了物理学界的头号新闻。
粒子物理学经典模型认为,中微子的质量为零,在相互作用中轻子数守恒,中微子不会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外一种类型。
现在超神冈实验组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这表明了中微子具有质量,中微子可以从μ中微子转变成其他类型的中微子,轻子数也随之不守恒,这推动了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1930年,为了解释核的β衰变中电子的能力是一个连续谱,泡利引入了中微子这种新型粒子,但人们一直没能从实验中验证中微子的存在。
1941年,我国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先生建议利用原子核的K电子俘获测原子核的反冲能量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
历经10年,于1952年此实验获得成功,证明了中微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粒子。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进展
• 2009年3月开始现场组装,8月Prototype组装 完 • 2009年9月开始AD#1和AD#2的正式组装
高能物理大会2010 衡月昆 17
AD大型部件运输
AD 进展(2):正式组装
高能物理大会2010 衡月昆
19
AD进展(3):mini dryrun
• 测试AD系统
– – – – – – – – – AD#1 24 PMTs 电子学 DAQ 数据分析 系统调试 刻度研究 噪声研究 触发研究
PMT Mineral oil Liquid Scint. Gd-LS 3m acrylic tank 4.0m acrylic tank
∼ 12% / E1/2
Calibration system
Steel tank
5m
5m
高能物理大会2010 衡月昆 10
Muon 反符合探测器
高能物理大会2010 衡月昆
5
DayaBay and LingAo NPP
LingAo II NPP 2.9GW×2 Under construction (2010)
Dayabay NPP 2.9GW×2
LingAo NPP 2.9GW×2
高能物理大会2010 衡月昆
6
The Daya Bay Collaboration
0% slope 0% slope
• 附近多山的环境,降 低系统误差
– 300m地下降低宇宙 线本底2个量级
高能物理大会2010 衡月昆
0% slope Access portal 8% slope
DYB: 40 ton Baseline: 360m Overburden: 98m Muon rate: 1.2Hz/m2
中微子研究进程及未来实验研究
中微子研究进程及未来实验研究中微子研究已有漫长的历史。
从泡利1930年提出存在中微子的假说,迄今已有85年。
从首次探测到中微子算起,也有60年历史。
因为中微子难以探测,起初发展较为缓慢。
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中微子研究进程及未来实验研究”的物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中微子研究的历史与未来中微子研究已有漫长的历史。
从泡利1930年提出存在中微子的假说,迄今已有85年。
从首次探测到中微子算起,也有60年历史。
因为中微子难以探测,起初发展较为缓慢。
1998年日本超级神冈实验发现中微子振荡,迎来了中微子研究的黄金时代。
各种研究蓬勃发展,美国甚至停掉了除大型强子对撞机以外的其他大型实验,将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微子上。
本文将简要回顾中微子研究的历史,并介绍现在和未来的中微子实验研究。
一、发现中微子中微子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几乎不与物质相互作用,因而穿透能力强,同时也使得探测非常困难。
我们身边的中微子其实非常多,例如一个典型的核反应堆每秒钟产生6万亿亿个中微子,每秒钟有3亿亿个太阳中微子穿过每个人的身体,宇宙大爆炸的残余中微子更是在整个宇宙空间内多达330个每立方厘米。
大多数核过程都会产生中微子,例如宇宙线轰击大气、岩石的天然放射性、超新星爆炸,等等,连每个人都会因体内的钾40衰变而每天产生4亿个中微子。
这些中微子几乎自由地穿行,本身不能被探测,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会被探测器捕获,变成可观测的粒子,因此现代的大型中微子实验动辄上万吨。
以江门中微子实验为例,2万吨液体闪烁体每天只能探测到60个反应堆中微子,4个大气中微子,1个地球中微子,以及90个硼8太阳中微子。
与之相比,作为本底的宇宙线则有10万个,这还是将探测器放到地下700米,宇宙线流强降低了20万倍后的结果。
自从泡利预言中微子后,人们尝试了许多方法来寻找它,其中包括王淦昌1941年提出的K电子俘获方法,美国人阿伦用它得到了中微子存在的证据。
中微子振荡
中微子振荡中微子振荡是一个量子力学现象。
理论物理学家布鲁诺·庞蒂科夫首先提出此猜想,他认为特定味的某一中微子可以转化为不同的味。
所探测到的中微子可能处于哪个味要由传播中不断改变的波形决定。
中微子振荡意味着中微子具有质量,这与原始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不相吻合,对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而言都有一定的影响。
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组织发言人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震荡几率。
中微子振荡的概念与中性K子系统中的振荡相似,最早由理论物理学家布鲁诺·庞蒂科夫于1957年提出。
中微子是一种极难被探测到的基本粒子,在微观的粒子物理和宏观的宇宙起源及演化中都极为重要。
中微子共有三种类型,它可以在飞行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称为中微子振荡。
[1]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质量极其微小的基本粒子,也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单元之一,共有三种类型,在目前已知的构成物质世界的12种基本粒子中,占了1/4,在微观的粒子物理和宏观的宇宙起源及演化中同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中微子有一个特殊的性质,即它可以在接近光速的飞行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通常称为中微子振荡。
原则上三种中微子之间相互振荡,两两组合,应该有三种模式。
其中两种模式自上世纪60年代起即有迹象。
[1]中微子的前两种振荡模式即“太阳中微子之谜”和“大气中微子之谜”已被实验证实,其发现者凭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奖,但第三种振荡则一直未被发现,甚至有理论预言其根本不存在。
[2]振荡现象最近的物理研究表明中微子具有微小的质量。
1998年,日本的超级神岗实验(Super Kamiokande)以确凿的证据发现中微子存在振荡现象,即一种中微子在飞行中可以变成另一种中微子,使几十年来令人困惑不解的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和大气中微子反常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中微子发生振荡的前提条件就是质量不为零和中微子之间存在混合。
2001年,加拿大的太阳中微子流测量实验(SNO)实验通过巧妙的设计,证实丢失的太阳中微子变成了其它种类的中微子,而三种中微子的总数并没有减少。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站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站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06年9月30日1综合说明1.1说明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工程实验测量反应堆中微子振荡效应。
中微子实验室的建设经历了实验站选址和工程地质勘察后,委托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研究院和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分别进行了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站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两单位分别提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1和附件2),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专门组织有关工程设计专家对两份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审(评审意见详见附件3),高能所根据两单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果、专家评审意见和高能所对实验条件的进一步要求,重新提出了本可行性研究报告。
1.2工程概况中微子实验工程位于大亚湾核电站以及岭澳核电站的北部山地,需要建设五个洞室和连接这些洞室的隧道。
实验室进入隧道的入口位置在大亚湾核电站医疗中心北侧,标高8米。
进入隧道连接隧道入口与大亚湾近厅(1#号实验厅),长度为292米。
在大亚湾核电站废弃的采石场附近另设一个施工隧道,入口标高约40米,长约228米(布局见附图1)。
除进入隧道和施工隧道外,其余隧道叫做主隧道。
进入隧道从洞口往里坡度向下,主隧道地面位于海平面下约20米,隧道总长2695米。
主隧道交汇处附近设一个中厅(4#号实验厅),中厅与大亚湾近厅的距离为810米,与岭澳近厅(2#号实验厅)的距离为465米,与远厅(3#号实验厅)的距离为900米。
在施工隧道与主隧道交汇处设一装配厅(5#号实验厅),用于液闪混制、灌装,以及其它洁净处理。
两条以上隧道交汇时,交汇处作错开处理以减少过多隧道交汇在一点带来的不稳定性。
在隧道入口处设实验控制室、电力和泵房控制室等。
五个洞室分别为1号(西厅或叫做大亚湾近厅)、2号(东厅或叫做岭澳近厅)、3号(远厅)、4(中厅)、5号实验厅,其中1、2、4号实验厅安置有两个中微子探测器,3号实验厅安置4个中微子探测器,5号实验厅用于实验用的液闪混制、灌装,以及其它洁净处理。
中微子研究,向着未来奔跑
能穿过整个地球而不和其他物质发生相 100 多年前,原子核的衰变被发现时, 知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在 2000 年审议并
互作用。做出这个推断之后,他写信给 也无人知晓这将意味着什么,今天核能 原则通过了中国科学院提交的《我国高
朋友说他犯了一个物理学家所能犯的最 的利用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而中微 能物理和先进加速器发展目标》,确定了
历史总是在某些时间的交汇点上做 一些标注,让它更为显眼一点。而 2015 年对于中微子研究来说,的确值得强调 一下。
2015 年 10 月,当年的“诺贝尔物理 学奖”授予了 56 岁的日本科学家梶田隆 章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梶 田的获奖理由,是发现基本粒子中微子 存在质量。这已经是日本凭借中微子研 究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二位科学家了。而在
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研究员曹俊在题 种中微子。随后,中微子研究不断发展 实验以确凿的证据证明庞蒂科夫理论的
为《中微子研究的历史与未来》的论文 成为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地 正确性,它以确凿的证据发现了大气中
里写道 :我们身边的中微子其实非常多, 球物理的交叉前沿学科。
微子的振荡。
例如一个典型的核反应堆每秒钟产生 6
但到 1956 年,人类真正在实验中发
国费米实验室回国,实际上,高能所的
现了中微子——美国物理学家莱因斯和
从大亚湾起步
中微子项目从他以后主要以培养国内人
科温在地下实验室,通过观察核反应堆,
我国的中微子实验研究起步很晚 , 才为主。曹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因为
设法“看见”了第一个中微子。他们第一 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29
┣封 面 故 事┫
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的混合角,而且 王贻芳宣布,中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 平镇驱车 40 分钟才能到达这里。一进
为大亚湾实验室新中微子振荡建造刻度系统
为大亚湾实验室新中微子振荡建造刻度系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
【期刊名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年(卷),期】2012(031)012
【总页数】2页(P前插23-前插24)
【作者】《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 [J],
2.探寻“幽灵粒子”——记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 [J], 孙秋霞
3.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 [J],
4.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 [J],
5.为大亚湾实验室新中微子振荡建造刻度系统(续) [J], 本刊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学技术部关于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立项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立项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
•【公布日期】2007.01.04
•【文号】国科发基字[2007]1号
•【施行日期】2007.01.0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科学技术部关于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立项的通知
(国科发基字〔2007〕1号)
中国科学院:
你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申报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已通过我部组织的项目可行性论证。
经研究决定,批准“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立项。
请你们按照973计划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组织编制项目计划任务书报我部审批,并认真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科学技术部
二00七年一月四日。
中美俄等6国打造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装置
中美俄等6国打造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装置
日前,由中美两国迷信家共同主导树立的大亚湾反响堆中微子实验装置正在有序稳步推进、加紧树立中。
自2021年以来,来自中、美、俄等6个国度和地域的39个研讨机构组成的国际协作团队会聚大亚湾,拉开中微子探测器实验装置的树立大幕。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建在深达百米的岩石地下,仅隧道就全长3100米,8个探测器放置在三个地下实验大厅中,每个中微子探测器为直径5米、高5米、装满透明液体闪烁体的圆柱体,当捕捉到中微子时,液体闪烁体将收回微弱的闪光,装置在探测器内的高灵敏度光电倍增管缩小并记载这些闪光。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的树立还完成了多项科技创新,如多模块探测器设计、水屏蔽设计、反射板设计、掺钆液体闪烁体等,采用了很多新资料和新工艺,处置了少量技术难题。
目前,已装置就位的中微子探测器曾经探测到来自大亚湾核电站反响堆群的中微子。
背景链接
中微子超光速?
往年9月,从瑞士日内瓦欧洲粒子物理研讨所 (CERN) 实验室向454英里之外的意大利的一实验室发射的中微子束似乎以超越真空中光速0.0025%的速度跨越了地球。
假设这个实验可以重复,那么迄今为止经典物理学中一些无可争议的根基将被撼动。
2022年语文二模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
2022年语文二模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蚤到共振荡概率。
同年底,杂志评选,这一基础领城的科学成果成功入选。
此时,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的一位科学家说了一毒话,这香话耐人寻味。
他说,长期以来,主导基础物理研究的是西方发达国家。
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投入的经费不足,科研机构研究积累薄弱等,我国基础物理研究水平一直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不小差距。
这一差距的形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公众对基础研究认识不足。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疑问;这个基础研究有什么用如果回答没有如果回答不能对方就会说:既没有实际用途,又不能得诺贝尔奖,这位科学家提到的被人质疑的情形,想必很多科研人员都遇到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中微子振荡
60年代, 60年代,印度的宇宙线实验中发现大气中微子反常 年代 1985年 美国IMB IMB和日本神岗实验证实大气中微子反常 1985年,美国IMB和日本神岗实验证实大气中微子反常 1998年 日本超级神岗实验证实大气中微子振荡 1998年, 日本超级神岗实验证实大气中微子振荡
小柴昌俊 2001 Nobel price 2001
Atmospheric accelerator
reactor accelerator
solar reactor
Double beta decays
• Unknown parameters in neutrino oscillation:
– θ13 , mass hierarchy, CP phase δ + Majorana phase
• 2001年, 日本的 年 日本的KamLAND实验发现 实验发现 反应堆中微子(ν 与太阳中微子 有 与太阳中微子(ν 反应堆中微子 νe)与太阳中微子 νe)有 相同的消失性能, 相同的消失性能 证明太阳和反应堆 中微子确实是发生了振荡
中微子振荡及其未解决的问题
中微子振荡: 中微子振荡:
中微子振荡与中微子质量相关联, 中微子振荡与中微子质量相关联,是中微子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中微子振荡于1998年被证实,获2001年 诺贝尔奖 年被证实, 中微子振荡于 年被证实 年 已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有两种: 已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有两种:大气中微子振荡和太阳中微子振荡
太阳中微子振荡
60年代, 60年代,R. Davis 发现到达地球的太阳中微子数只有理论预 年代 期值的1/3 期值的1/3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R. Davis 2001 Nobel price
νe + 37Cl → 37Ar + e1500米深的矿井中 1500米深的矿井中 615吨四氯乙烯 615吨四氯乙烯 30年中一共探测 在30年中一共探测 到约2000 2000个中微子 到约2000个中微子
ν1 ν2 ν3
θ13 ?
mi ?
Current Knowledge of θ13
Direct search PRD 62, 072002
M.C. Gonzalez-Garcia et al., JHEP1004:056,2010
Allowed region G.L.Fogli et al., J.Phys.Conf.Ser.203:012103
• No good reason(symmetry) for sin22θ13 =0 • Even if sin22θ13 =0 at tree level, sin22θ13 will not vanish at low energies with radiative corrections • Theoretical models predict sin22θ13 ~ 0.1-10 %
We need a precision of ~ 0.4%
Currently Proposed sites/experiments
Site (proposal) Power (GW) Baseline Near/Far (m) 300/1500 150/1067 Detector Overburden Near/Far(t) Near/Far (MWE) 50/500 10/10 200/1700 60/300 Sensitivity (90%CL) ~0.006 ~ 0.03
model prediction of sin22θ13 θ
Experimentally allowed at 3σ level σ
An experiment with a precision for sin22θ13 θ less than 1% is desired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 用大亚湾反应堆测量 θ13是我国粒子物理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 是我国粒子物理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
Rome, Cimitero Acattolico
Dubna, Pontecorvo’s ofice ,
两种中微子之间的振荡
νe νµ νe νµ
振荡几率
振荡频率
三种中微子振荡
• A mixing matrix:
Atmospheric
CP phase & θ13
Solar
Majorana phase
中微子振荡 —大亚湾实验及其 大亚湾实验及其 未来发展
王贻芳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单元之一: 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单元之一:中微子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单元之一: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单元之一: e µ τ u c t d s b ν ν ν µ τ e 中微子质量极轻,不带电荷,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十 中微子质量极轻,不带电荷, 分微弱, 分微弱,极难探测 需要用体积庞大的探测器 宇宙中的中微子与光子一样多, 100/cm 宇宙中的中微子与光子一样多,~ 100/cm3 大多数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反应都有中微子产生: 大多数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反应都有中微子产生:
– 中微子质量不为零 ==》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 ==》 – 如何在标准模型中赋予中微子质量 ?
• Option 1: Dirac 中微子 • Option 2: Majorana中微子 Majorana中微子
• 中微子是Dirac或Majorana,即中微子与反中微子是否同一 中微子是Dirac或Majorana, Dirac 个粒子是粒子物理的一个根本问题 • 中微子与宇宙学关系密切: 中微子与宇宙学关系密切:
太阳中微子振荡: 太阳中微子振荡 SNO实验 实验
• 2001年, 加拿大的 年 加拿大的SNO实验发现太阳中微子 νe)在飞 实验发现太阳中微子(ν 实验发现太阳中微子 在飞 向地球的过程中变为另一种中微子(ν 向地球的过程中变为另一种中微子 νµ 或ντ)
太阳中微子振荡: 太阳中微子振荡 KamLAND实验 实验
粒子和原子核衰变, 核反应堆,太阳的热核反应, 粒子和原子核衰变, 核反应堆,太阳的热核反应, 超新星爆 加速器, 发,加速器,g-暴,宇宙线 ……
奇怪的中微子: 奇怪的中微子:只有左旋中微子 守恒的原因
弱作用宇称不
中微子研究的中心议题: 中微子研究的中心议题:质量
• 由于数目巨大,中微子质量对宇宙的形成与演化有重要影响 由于数目巨大, • 卫星实验测得: Σi mvi < 0.7 eV 卫星实验测得: •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认为中微子质量为零
Reactor experiments:
Pee ≈ 1 − sin22θ13sin2 (1.27∆m213L/E) − θ ∆ cos4θ13sin22θ12sin2 (1.27∆m212L/E) θ ∆
Long baseline accelerator experiments:
Pµe ≈ sin2θ23sin22θ13sin2(1.27∆m223L/E) + θ ∆ cos2θ23sin22θ12sin2(1.27∆m212L/E) − θ ∆ A(ρ)•cos2θ13sinθ13•sin(δ) ρ• θ δ
中微子振荡三个未解决的问题: 中微子振荡三个未解决的问题:
寻找第三种振荡, 寻找第三种振荡,用θ13表示 质量顺序问题 (类似于夸克 对称性破缺? 类似于夸克)对称性破缺 类似于夸克 对称性破缺?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二期 ? 未来的加速器实验
θ12太阳中微子振荡 θ23大气中微子振荡
Angra dos 6.0 Reis (Brazil) Double Chooz (France) Daya Bay (China) Reno (S. Korea) 8.7
17.4 17.336源自//500/1 800 150/1500
40//40/80 20/20
260/260/910 230/675
– 功率高(世界第二) 功率高(世界第二) – 周围有山,便于建设地下实验室以屏蔽宇宙线本底 周围有山, – 造价较低,没有根本的技术困难 造价较低,
• 世界各国共有 个实验建议,三个正在进行中 世界各国共有8个实验建议 个实验建议, • 难点:精度较过去提高一个量级 难点: • 我们的突破:独特设计+环境优势 我们的突破:独特设计+环境优势 达到精度要求
Reactor neutrino exp.
• • • • Clean signal, no cross talk with δ and matter effects Relatively cheap compare to accelerator based experiments Can be very quick Provides the direction to the future of neutrino physics
Reactor Experiment: comparing observed/expected neutrinos:
Typical precision: 3-6%
Precision of past exp.
• Reactor power: ~ 1% • Spectrum: ~ 0.3% • Fission rate: 2% • Backgrounds: ~1-3% • Target mass: ~1-2% • Efficiency: ~ 2-3%
– 构成宇宙中的暗物质 – 中微子振荡与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有关 – 中微子与大尺度宇宙结构的形成有关
中微子是粒子物理, 中微子是粒子物理,天体物理与宇宙学研究中的热点与交叉
中微子振荡
• 1962年,因信仰共产主义而逃到前苏联的 年 Bruno Pontecorvo 提出如果中微子质量不 严格为零, 严格为零,且中微子的质量本征态与弱作 用本征态不同,根据量子力学, 用本征态不同,根据量子力学,不同的中 微子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 判断中微子质量是否为零的方法